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综上所述,其实目前的东岸人日子并不好过。外贸商品销量下滑,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同时还要购买大量的物资还要还本息尚有七十多万元的债务还要新建船只和定居点,远东还在打仗,总之这形势不是很乐观。如今恰好西班牙人上门来质询东岸人越界屯垦宗教迫害等事情,执委会胆子变小就很容易理解了。毕竟,谁都不希望爆发战争,如今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发展的时间,最宝贵的就是宽松的发展环境。先不谈西班牙人会不会脑抽到没结束另一场战争时就与东岸人开始一场新的战争,也不谈已经事实上财政破产的西班牙政府有没有钱来打仗,就光从东岸共和国目前面临的严峻外部环境看来,能缓和一个矛盾是一个,而与西班牙人的矛盾显然是目前需要缓和的。
向奥斯曼帝国出售战列舰这种战略武器,必然会极大地刺激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脆弱而又敏感的神经,和奥地利穿一条裤子的西班牙必然也会有强烈反应。到时候看到东岸人处境狼狈,说不定荷兰人就会撕下目前伪善的面皮,也扑上来撕咬东岸人了,这是东岸人所无法接受的。
和奥斯曼的合作暂时搁置了,但并不是说以后就不继续了。恰恰相反,执委会对此很感兴趣,原本甚至都已经在商量与奥斯曼人合作的细节了。只是目前这个时间段比较敏感,加上又出了西班牙人这档子事,政策需要微调一下,因此执委会众人觉得这事还是再等一等会更好。金科拉放下了瓷杯,说出了执委会的真实考虑。
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统
骑着一匹高大神骏的黑色战马的魏博秋在东方港外一栋两层楼房门前停了下来。几名身穿黑色制服的男子走上前来,殷勤地帮他牵走了马匹。
科长,这两天侦查到的最新情报。刚回到办公室内坐下,科长助理孙黑七就拿着几张纸走了过来。
孙黑七原先在波尔多站担任情报官员,几年后调回了本土,在国家情报总局内任资深探长。后来情报部门分家,他由于精明干练被魏博秋看中,便调至新成立的梅毒病人统计调查科担任科长助理。
至于魏博秋本人,穿越前本是社会学在读硕士,穿越后一直在国家情报总局内担任高级分析员,对情报系统这一套的业务已经是相当熟悉了。去年下半年的时候,由于对国家情报总局反谍工作的不满,在执委会的推动下,从宪兵队与情报总局内各抽调出了一批人,正式组建了国内第三家专业情报机构也是唯一一家秘密情报机构——梅毒病人统计调查科。该科以调查国内梅毒病人数量为幌子,专事内部反谍舆情调查与引导官员贪污**查处等事情,权责极为重大。
至此,国内已经有了三家情报机构,分别是专门对外搜集各类情报的国家情报总局,归军方直属的宪兵队,以及专门对内的梅毒病人统计调查科(简称梅统或者梅机关)。梅统成立后,原先属于国家情报总局以及宪兵队的一些安插在国内各大企业农场船队军队以及政府机关中的暗探和线人都被陆续移交了过来,这使得他们对国内各个方面的掌控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程度。
该机关成立后,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破获了一起西班牙间谍意欲刺探大鱼河兵工厂的大案。经秘密抓捕审讯后,该西班牙间谍已经变节投靠了东岸人,成为了双面间谍。东岸人准备依靠这个家伙将可能出现的其他西班牙间谍全部一网打尽,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太大进展。
说到间谍后,其实这些年来东岸技术的流失还是不少的。比如早先流失的快速巡航舰参数模块造船法以及一些原始水力镗床设计等,以及被生物间谍窃取而失窃的东岸大角山羊黄豆等物种。到了今年年初。新华夏那边爆出,一名法国技术员携带偷画的水力锯床刨床图纸失踪,据信很可能已经逃往了南方的法国多凡堡殖民地。
这些流失的技术虽然不是什么要命的先进技术,但仍然给东岸人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比如那个被荷兰间谍偷走的快速巡航舰(即早期飞剪船)技术,造船业发达的荷兰人在吃透了这里面的精髓后,立刻开发出了好几款新式的飞剪船。他们对这种船只极为喜爱,虽然载货效率不如他们的传统主力商船——笛型船。但在顺风顺水的成熟航线上速度极快,用来运载紧俏物资那是再适合不过了。目前荷兰人在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中逐渐使用这种快速船只,创造了不小的经济效益。
再比如同样被荷兰人偷走的模块化造船技术,荷兰的那些造船工程师们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便利之处,然后立即开始效仿,使得造船成本和速度下降了不少。而且。一些资深的学者还对这种技术进行了发散性思维,他们提出了标准化制造的概念,这得到了少数头脑开明的工厂主的首肯。这些工厂主们转而对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进行资助,鼓励他们提出一些更新式的思想,使得他们工厂内的产品产量能够更高成本能够更低。而这些学者们也很快回报了赞助者,他们首先提出了标准化模具的思路,这引起了很多铸炮匠的重视。他们以前铸炮的时候都是临时做模子。从来没考虑过标准化零件互换这个概念,此时经人提出来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好理念,因此很快认同了学者们的建议。
这个概念几经周折后传入了邻近的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瑞典乃至正处于内战中的英格兰,并开始逐渐得到少数人的认可。虽然推广的速度有点缓慢,但工业化的萌芽确实在欧洲大陆上开始逐渐萌发。
而那些丢失的水力机床技术的影响力则没这么深远,因为这些技术本质上并不比欧洲人的先进太多,顶多是一些结构设计上更精巧一些罢了。还有就是动力由传统的脚踏手摇变成了水力驱动。这些东西并不能使欧洲人多么叹服,不过他们还是对东岸人使用的那种渐开线齿轮比较赞赏,因为这比他们使用了很多年的摆线齿轮强多了。一些在数学方面有天分的人也得到资助来研究东岸人齿轮中的数学原理,以期尽快吃透这其中的奥妙。
总而言之,这些丢失的技术在使得欧洲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令他们对东岸更加觊觎,只不过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不便或者无力来东岸明着抢夺。因此只好派出大量的间谍试图向东岸渗透,从而窃取他们所感兴趣的技术。
不过这几年来东岸人也意识到了从荷兰法国西班牙等大国移民的危险之处。这些国家的移民文化素质确实相对较高技术也相对较强,但执委会在考虑再三之后还是在几年前就毅然决然地停止了从这些国家移民,转而向意大利立窝尼亚地区搜罗移民。到了前年。甚至就连意大利的移民都暂停了,欧洲移民的唯一来源就只剩下了相对原始愚昧的立窝尼亚人。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波兰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妇女进入东岸,不过她们充当间谍的可能性就小了许多了。
不过百密终有一疏,任何技术其实都不可能长时间保密的。东岸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延后技术泄密的时间,从而给自己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机会。而梅统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才应运而生的,他们从一成立起就被定位为立足国内,严查敌特分子和渗透进来的敌人,同时随时掌握引导社会舆论,确保执委会对国家的统治不受威胁。
梅统目前共有大约有八十多人,大体分三个部门,即:调查组分析组和行动组。
调查组的成员由5名探长和25名探员组成,每名探长负责一个方面,手下带着5名探员。这些都是正式成员,至于遍布整个国家的暗探和线人这种外围成员则和负责自己的探员单线联系,探员之间不得互相打听,调查组组长手头留一份所有人名单的存底。
分析组平时主要在办公室内工作,负责将调查组搞回来的各种有用无用的信息分门别类汇总整理,然后分析归纳,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由组长筛选后上交给科长审阅。当然了,所有情报分析都有一份存底。
行动组人员最多,超过了40人,设有便衣侦缉队以及划拨过来的原属宗教事务处的守夜人组织。行动组的人员来源非常复杂,很多人甚至是人渣,目前暂由他们中最大的人渣孙黑七兼任组长,同时他还是科长的唯一助理,在梅统机关内隐隐算是二号人物了。在梅统办公楼的地下室内还有一个隶属于行动组的审讯室兼牢房,很多被抓来的间谍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生命中很多刻骨铭心的夜晚的。
梅统机关成立还没有多久,各项制度还很是粗疏亟待完善,不过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决心和战斗力还是令新官上任的魏博秋比较满意的。这个长相有点阴鸷的男人平时喜欢做的事情要么是在地下牢房内旁听对犯人的审讯和用刑,要么就是和手下化妆去倾听舆情。
前阵子梅统刚刚秘密抓获了一名西班牙间谍,很是受到了上级的褒扬。不过随着北方形势的变化,目前他们的工作重心已经逐渐转移到了侦查瓜拉尼人和查鲁亚人定居点上面了。他们和宪兵队两大巨大之一的蒲庭派来的人一起合作,深入北方鸭子湖以西的丘陵山区,秘密侦查瓜拉尼人在当地的分布,以便为上级制定的清剿行动提供准确的参考情报。
魏博秋将手头的情报稍微翻了翻,然后便眯起眼睛,手指下意识地在红木桌子上轻敲了起来。孙黑七知道,他的科长大人估计又在想什么阴招了。
宪兵队的那帮狗腿子干活倒是挺卖力的。半晌后魏博秋才睁开了眼睛,然后晒然一笑,道:这事情本来就该他们宪兵队担大头,涉及到军事安全了嘛。好了,你向调查组的秦组长知会下,上次交代的事情也不能放松。那几个人到底是不是巴西阿尔梅达家族安排的间谍,他们到底有没有盗窃过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这些必须弄清楚了。好了,别杵这儿了,出去办事吧。
孙黑七点了点头,然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第一百九十五章 棉花
罗洽港外风轻云淡,几只海鸥在海面上鸣叫着,为这个在某个寂静的上午有些冷清的港口增添了一丝生气。
布兰科索萨德阿尔梅达在仆人的服侍下轻轻跃上了码头。他今年已经快40岁了,但身手仍然非常灵敏,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坚持骑马打猎等运动的结果,这一点他很自傲。今天已经是2月中旬了,一个不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而他也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带着满满两船的棉花赶到了罗洽港。
这两船棉花都是他通过自己的关系在西班牙王国的佐治亚传教区收购的。那里有大量来自西班牙和英格兰的旧大陆移民,他们开辟了很多棉花种植园,使用从非洲购买的黑奴进行种植。他们生产的棉花在此之前绝大部分都是为了销售给东岸人,每年都会有商船在固定的时间开往那边进行收购。每年4月(南半球棉花收获季)和10月(北半球棉花收获季),东岸人都会给出一个最新的棉花收购价,以他们使用的公吨为收购单位。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那些棉花销售商们(比如北半球的)每年10月中下旬收购完毕后就会驾船南下,前往东岸港"kou jiao"割。以往无论是东方港还是罗洽港,都是可以交割的地点,不过现在改了,东岸人指定罗洽港为唯一交割港口,东方港不再受理此类业务。而新近成立才一年多的罗洽大宗贸易中心则会在码头货场上公布该收获季的最新收购价格,这些商人们出售完手头的棉花后会根据这个价格以及自己对棉花价格走势的预判,来决定自己回去向那些种植园主们所开出的棉花收购价。经过多年的稳定发展,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贸易方式,而东岸人作为棉花的主要收购者也牢牢把控住了棉花的定价权。
随着新旧大陆上多个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本国的棉纺织业,作为棉花主产地的佐治亚佛罗里达海地巴西等地的棉花价格开始逐渐上涨。各国对棉花资源的争夺开始升温,特别是在东岸人再一次提高棉花收购价至160元/吨后,这几个地区的棉花资源顿时遭到哄抢,形形色色的商人船长们带着钱箱或者货物涌入这些棉花产地。或者直接拿现金收购,或者以货易货,总而言之将这些货物一抢而空。然后他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驾驶着船只南下,来到了罗洽港向东岸人交割货物。
这无关其他,只是单纯地因为东岸人给出的收购价最高而已。还有就是大家已经习惯了以东岸人的收购价做参考,作为棉花的主要收购者,东岸人的定价就是国王的命令——不容置疑和商榷的。而当那些法国商人们历经千辛万苦抵达诸如圣奥古斯丁之类的棉花主要出口港时。他们会发现如今的棉花价格已经大大超出了他们的心理预期,而且绝大多数棉花已经有主了,种植园主们也不太愿意跟陌生人打交道,除非你能出一个令他们感到很心动的价格。
这样的情况令他们感到很苦恼。圣奥古斯丁港的棉花价格之高昂已经让他们大吃一惊了,若是以这个价格吃进然后再运回法国销售的话,怕是很难有利可图的。除非那些新建的纺织工厂主们愿意将原先的收购协议作废,并给出一个更有诚意的收购价格,不然没人会愿意做出这种自己承担亏损的傻事的。只有寥寥几名家族本身就开办了工厂的商人花高价收购了一些别人挑剩下的次等棉花,然后匆匆扬帆离开了码头,他们还准备去海地碰碰运气。
布兰科的家族本身在巴西就有着规模不小的棉花种植园,虽然已经出售了一些给来自东岸的投资者,但剩下的规模仍然很庞大。每年产出的棉花数量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再等两个月,自己家族种植园内的棉花就将上市了,依照如今这趋势,到时候显然能够卖一个好价格。嗯,看来接下来要加大对棉花种植园的投资了,只可惜最好的棉花种植园都在北方,在荷兰人的控制区内,让人殊为遗憾。不过好消息是最近巴西战场上荷兰人连续吃了几个不大不小的败仗。葡萄牙人的形势大为改观,如果本土再对巴西加大一些援助的话,想必将荷兰人赶出巴西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到了那时候,自己的家族一定要把握住机会,争取多瓜分一些荷兰人遗留下来的财产——比如优质的棉花种植园。
一名先于布兰科下船的仆人很快从码头交易中心那边飞奔了回来,只见他用略显兴奋的声音朝布兰科说道:价格又涨了,先生。175元/吨!所有人都很兴奋!棉花牛市真的到来了!
旁边一名路过的西班牙商人似乎懂得葡萄牙语,只见他含笑朝布兰科点了点头,说道:这个价格相当不错,不枉我将棉花一路从圣奥古斯丁装运到罗洽港来。现在我可以放心地去喝一杯了。
正如您所言,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布兰科微笑着回应道,唯一令人烦恼的恐怕就是下一季(56月交易)的棉花收购行动会成为一场战争。每个人都准备好了现金和货物,就等着4月下旬巴西的棉花收获季了。
谁说不是呢,对于没有足够的棉花种植园的商人们来说,那会是一场惨烈的战争。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需要足够的金钱和好运才能收购到足量的棉花,但这是值得的,毕竟现在是棉花牛市么,旧大陆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西班牙商人状似无奈地耸了耸肩膀,说道。
和这位西班牙商人礼貌告别后,布兰科让自己的贴身仆人去联系码头官员卸货,然后到交易中心去与东岸人交割棉花。而他自己则准备和那位西班牙商人一样,前往码头边的酒馆内喝一杯,顺便打听一些最新的消息或传闻。
码头酒馆内提供酒类仍然相当有限,只有新上市的西湖啤酒香山干红与河中大曲。这些酒的味道么,说不上好但也说不上差,布兰科偶尔也会喝一些。不过这里的河中大曲却成了一些另类水手们的最爱,他们觉得船上供应的那些在旧大陆酿造的烈酒还不够烈,只有河中大曲才能够满足他们的胃口。说实话,布兰科对这种辛辣的烈酒接受度很低,他觉得喝这种酒完全就是一种折磨,相比之下他更愿意给自己来一杯香山干红。
酒馆内到处是一些商人船长和水手。服务员们都是傻大黑粗的南非科萨人,他们的服务态度很差,做的牛排也很不地道,这引起了一些粗鲁的水手们的咒骂。不过他们却不敢太过放肆,门外不时路过的巡警使得他们打消了一切闹事的念头,他们可不想被吊在那些高高的旗杆上,那样太傻了。
几名船长谈论着东岸人在港口内新建的一家皮具加工厂。其中一名船长更是从脚上脱下了一双臭气熏天的皮靴,并将其摆在餐桌上,众人一时为之侧目。
不过这位船长却浑然不觉,只见他指着这双被染成紫色并且还带着淡淡的天然花纹的鞋子,用标准的西班牙语朝对面一名中年男人说道:这是我刚刚在码头商店内购买的一双雨鞋,紫色的,怎么样,漂亮吧?穿得也很舒服!鲸鱼皮制作的,看得出来皮革鞣制得相当出色,没有常见的异味,也没有常见的斑块,总之很完美。你看,这还带花纹了,染的紫色也非常华贵。售货员跟我保证,这种鞋在极低的气温下都不会变形断裂,保温效果也相当强。我相信了他,然后准备穿着这双鞋去南方马岛海域捕鲸。东岸人在花大价钱收购鲸鱼,不光收购鲸鱼油脂,而是整条鲸鱼全部收购!这么宽厚的条件还等什么?加西亚,听我的没错!别去那该死的斯瓦尔巴群岛捕鲸了,那里的竞争太过激烈,鲸鱼也卖不上什么价钱。跟我一起去南面捕鲸吧,我们一定会发大财的,这可比贩卖棉花赚钱多了。
听他们谈论捕鲸的事情,布兰科若有所思。看来东岸人发展皮革加工业的雄心是无法遏止了,他们似乎是以牛皮羊皮为主打,辅以水獭海豹狐狸以及鲸鱼皮等高档品,再加上他们强到变态的染色技术,似乎是想将这个市场也逐步吃下啊。不过鞣制皮革需要大量的苏打,记得东岸境内似乎是没有这种矿产的,如果单从欧洲进口的话路途遥远运费昂贵,且还未必买得到足够的商品,质量也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他们竟然还坚持要上皮革加工厂,莫非他们找到了一种大规模廉价制取苏打的新技术?想到这里,布兰科的内心隐隐躁动了起来,也许该向那些人传达一些新的指令了,让他们好好摸一摸东岸人的底。
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车辆厂
一阵刺耳的声音从隔壁大门敞开着的车间内传出,那是机加工车间又在加工什么新的金属零部件了。
彭志成转头从两个车间之间的连廊望过去,只见那边一群工人正围在一台机床面前观摩。操作机床的是一名满脸大胡子的西班牙男人,此人名叫梅内德斯,锁匠出身,是南方车辆厂资格最老同时也是技术最高的一名工匠了。国内所有的机床他都操作过,手摇的脚踏的水力驱动的以及蒸汽驱动的,他都玩过,技术相当精湛,被上级评定为六级工匠。
当初南方车辆厂成立,一机厂支援过来了一批螺纹车床,不过厂长祁永杰还是软磨硬泡地从一机厂将这位堪称大师级的机床熟练工要了过来,作为新组建的南车厂机加工车间的头牌。梅内德斯来到南车厂后,已经带了一大帮子徒弟,目前一些日常不重要的工作任务一般都由徒弟们完成,而他本人则负责操作一些车间内手工改装的高精度机床,这些机床都没有使用蒸汽动力,而是由操作工手动进给,这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加工精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