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不过现阶段东岸人显然并不打算开采这里的金矿,这纯粹是找死的行为,甚至他们都打算永远不让人发现这里的秘密。相较于对工业无甚大用处却极易招来祸患的金矿,政务院更看中的是这里的锰矿和铁矿资源,尤其是锰矿。东岸工业发展到今天,对于锰铬这两类极其重要的有色金属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在蒸汽机及各种机械大行其道的今天,缺乏优质的高强度锰钢,已经严重制约了东岸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有了强度更高的锰钢后。机床的切削速度便可以大幅提高,加工出的零件的耐磨程度和精度都会提高很多,这个意义是巨大的,因为这意味着东岸零件的质量更好可靠性更高精度更高,很多限于加工精度而无法研发的机械设备也终于不用再停顿下去了。除此之外,有了这种硬度高柔韧性又很强的合金金属,东岸人的蒸汽机也可以突破瓶颈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需再为了获得更高的功率而把锅炉和气缸都做得很大,因为他们有了更优良的材料,同等体积下的蒸汽机输出功率要比原来强上不知道多少。

    蒸汽机获得突破后,东岸人目前正在研制中的蒸汽机车就可以更完善了。他们可以使用更先进推力更大的新蒸汽机。同时一些零部件也将比以前更耐磨精度更高,这样的蒸汽机车绝对是后世史蒂芬孙制造出的那种粗糙无比的火车头所难以比肩的。

    由此可见,有色金属的冶炼对如今的东岸共和国工业发展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因此执委会便制定了向内陆黑河地区拓展的决策,同时授意政务院将新的定居点往那边安排,以便在将来把那里打造成东岸的又一个工业重镇——特钢及机加工中心。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你让东岸人放弃对那片土地的觊觎,这怎么可能!许信在办公室内转来转去,西班牙如今深陷三十年战争,特别是在罗克鲁瓦战役失败后,法军一路高歌猛进,奥地利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你哈布斯堡王朝都陷入这种窘境了你竟然还有空来管新大陆的事情,真是脑子有病!乌拉圭和鸭子湖地区对你们来说根本就是一片不毛之地,除了传教区之外哪还有半个殖民点,你占着茅坑不拉屎还不许我来?

    不过在想了半天后许信觉得西班牙王国多半不会这么不智,即便他们那个白痴国王不了解新大陆的实际情况,难道秘鲁总督区的一帮官僚们也不了解?这帮官僚们一个两个吃错药了还可以理解,但不至于集体吃错药要和东岸人决裂,毕竟他们在拉普拉塔和富饶的巴拉圭地区的防御力量实在是太薄弱了。和东岸人的战争刚刚平息十余年,领教过厉害的他们怎么也不会做出这等煞笔的事情,要是逼急了东岸人直接占领了巴拉圭然后进逼查尔卡斯的波托西,看这帮官僚们如何跟国王交待。

    因此许信想了想后觉得多半还是眼前这个布拉沃男爵自我感觉太过良好,又或者个人感情太过强烈从而让事情搞得看起来很吓人。也许秘鲁总督区的那帮官僚们本意并不想将事情搞得这么紧张,他们只是派了一个错误的人过来?好吧,不管怎样还是想办法先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为妙。嗯,待会就将这事到执委会内上会讨论,然后最好通过拉普拉塔那边往秘鲁传个信,看看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至于这个骄傲得像大公鸡一样的布拉沃男爵,就先派人盯着他,不让他到处乱窜同时也顺便敷衍敷衍,等我们把情况弄清楚再说。

    至于在这之前嘛,政策估计得做出一些微调了。伊河地区清剿土著的行动最好还是先暂停一下吧,反正那里本来土著就少,现在估计被杀得更是不剩几个了,先给西班牙佬一个面子。而北方的鸭子湖流域丘陵地区的瓜拉尼土著,则是重点打击对象,那些广阔的丘陵中起码还生活着上万人,这绝对是东岸共和国所无法承受的,必须将他们驱逐消灭或者流放掉,尽量不将麻烦留给子孙后代。

    下午的时候,执委会便对此次事件进行了细致的讨论,最后一致同意还是先通过拉普拉塔的部分关系渠道与秘鲁那边取得联系,并建立一个通信渠道,交流一下信息,同时得知对方真实的意图和态度。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在东岸人目前跟荷兰关系始终没有大的改善的情况下,尽量还是不要惹到另一个强大的敌人。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东岸人就怕了西班牙人了,毕竟西班牙的软肋也暴露在东岸人的刀下,只要东岸人愿意且准备复出代价,布宜诺斯艾利斯和亚松森的陷落是大概率事件。但问题是双方本不必走到这一步的,双方有共同的敌人荷兰,这种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还是淡化一些比较好,搞到兵戎相见只会让荷兰人暗自窃笑。




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调(二)
    1645年2月2日,东方港,晴。

    史钦杰穿着一件天然染料染成的蓝色棉布衬衫,坐在自己的老上级卸任执委委员现任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委员会委员长金科拉的办公室内。金科拉此时刚刚从奇山堡回来,他此去是为了考察那里的农业种植区的开发工作的。

    奇山堡此次又分配到了两百名山东移民以及一百名波兰女人,那个地方处于伊河入湖口处,到处都是肥沃的河口冲击平原,除了直接邻近米林湖的小部分区域土地有些盐碱化只能栽种一些耐盐碱的果树外,其余大部分土地都很肥沃。而河道在经过清塘军1号挖泥船的一番清淤工作后,目前也是河阔水深,适合船只航行。清淤清出来的浅层淤泥是非常良好的肥料,这为那些第一年垦荒的农田能有个说得过去的收获打下了基础。

    当地居民还在靠近河岸的河面上扎了很多芦苇编成的鸭棚,养了很多鸭子——就如同南非河中堡地区一样。由于本地食物来源丰富,鸭子生长很快,以后一定能为他们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要知道,在如今的华夏东岸共和国内,鸭肉的单价已经远远超过牛羊肉了,因此养鸭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而且鸭子的消化道短,因此粪便中含有大量未经消化的残余营养,这些鸭粪从鸭棚内掉落到下方用渔网圈好的的河段内,用来养鱼也是非常不错的。而这,同样也是在南非地区经过验证可行的方法。

    鲸骨粉不错,但是更适合果园种植。郑斌接过秘书沏好的一壶茶,给金科拉和史钦杰二人面前的茶杯都倒了七分满,然后笑着说道:鲸骨粉以磷肥居多,高温蒸煮过程中又固定了很多氮,确实是一种非常良好的肥料。关键是量还大,一条鲸就能提供好几吨。非常不错了。

    没有化肥就没有高产。金科拉啜了口茶,舒服地叹了口气。他今年已经42岁了,由于经常到野外工作,他的皮肤比那些常年在办公室内做规划的政府官员们要黑上许多,和那些军头们有的一拼了。

    现在基肥完全是靠通过各种渠道从秘鲁零散买回来的鸟粪石,钾肥就纯靠草木灰了,效率很低。也不知道红海格勃特湖边的钾矿怎么办,要是能开采那就好极了。而且这鲸骨粉的数量也完全不够,全国这么多农田,一亩就要几十斤,这得杀多少鲸鱼才够啊。我们现在才只有一艘捕鲸船,嗯。算上刚入役的那艘也才两艘,完全不现实嘛!平安县黎明镇那边如今在发展果园种植业,以后这些鲸骨粉就专供他们那边吧,别糟践在别的地方了,怪可惜的。金科拉继续说道,钱浩上次和我打招呼,他准备在那边大规模种植橘子苹果桃李等果树。并且已经规划了好几个大型果园。国内随着老百姓收入的增长,如今他们尤其是城市居民对水果这类商品的消费需求也在逐渐提升,因此发展这个亏不了钱,前提是大家不一窝蜂地上果园项目。黎明镇那边的气候也不错,发展果园种植业大有可为啊!所以,政策看来还是微调一下,以后这鲸骨粉我看就专门拨给黎明镇那边吧。

    由于造船业产能以及水手双方面存在的瓶颈,目前东岸共和国境内现有的三家造船厂虽然几经扩充。但依然只有14个船台,每年差不多只能造二三十条大船。这个数据虽然在新大陆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与欧洲大国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其中,作为龙头骨干的镇海造船厂拥有6个船台,如果没有技改任务的话那么每年能够建造1012艘大船(大飞剪货船笛型运输船战舰等);排在第二位的是建造最早的老牌造船企业——大鱼河海军造船厂,拥有4座船台,每年能够生产78艘大船;而最后一家船厂自然是最晚成立且位于内河的现代特种船舶厂了。这家船厂虽然历史较短,但在国家重点投资下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刚刚扩充到4座船台,每年能够建造4艘移民专用船2艘挖泥船2艘捕鲸船——在不承接大型船只的维护保养和技改的情况下。

    目前几家船厂的船台基本上都已经满了。据统计,共有1艘战列舰(国家意志号)1艘护卫炮舰4艘大飞剪货船4艘笛型运输船2艘移民专用船1艘捕鲸船和1艘挖泥船正在建造中,预计五月份开始将陆续交付给各使用单位。

    即便到了那时候,现役的捕鲸船也才三艘,去掉磨合期,一年能捕个十来头鲸鱼已经算是表现不错了。这么少的数量,大概也就能给国内提供六七十吨的肥料,能顶什么用?而且捕鲸这种事情很多时候其实也要看运气的,自从去年下半年捕到了一条抹香鲸后,张云的那艘猎杀者1号捕鲸船到现在也过去几个月了,才瞎猫碰死老鼠般地在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撞上了一条长须鲸,除此之外便再无斩获。

    造成他们捕获率如此之低的原因不是这里的鲸鱼资源不够丰富,主要还是季节因素。现在南半球正处于盛夏季节,冬季时冰封的南大洋早已经解冻,很多洄游到北方暖水海域的鲸鱼又大批量地返回了它们的出生地觅食。下次再密集出现在马岛附近海域,就要等到五月份以后了。因此,在这个非鲸鱼捕猎季捕鲸,真的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多时候往往要靠运气才能收获猎物。

    为了改变这种窘境,猎杀者1号的船长张云甚至打算驾驶着这艘吨位不大不小的捕鲸船深入到南方的后世威德尔海边缘地带,准备到那个经常会遇到漂浮着的冰山的寒冷海域去试试运气。他在出发前甚至还很骚包地对须鲸港的镇长马蒂亚斯说道他准备去那里进行一番探险,并将可能会遇到的未知海域命名为自己的名字。

    鲸骨粉确实不足,也只能这样了。不过说到这个,我倒觉得果园种植业能吸纳的人口怕是不会太多吧。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胡子拉碴的郑斌也给自己倒了杯茶,然后舒服地坐在红木靠椅上,评价道:目前我们的工业虽然发展很是迅猛,规模也越来越大,但除了造船纺织建筑等几个行业吸纳了大量工人以外,其他行业包括刚刚起步的皮革加工业吸纳的人口都有限。况且像机械化工军工造船等行业也不是随便来个人就能干的,这些厂的领导们更倾向于招聘少年人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职业教育自己培养,吸纳的人口着实有限。剩下很大一部分既没文化年纪也不小的人就很尴尬了,安置这些人的途径除了建筑业之外就只有农业了。因此,这农业工作还是很重要的,果园种植也好粮食或经济作物种植也好,又或者粮食深加工产业也好,都是吸纳低素质低文化人口的主要渠道。这其中,还是粮食种植比较好,这涉及到兴建新的定居点,还能给国家开疆拓土,多好。

    反正也就这一个项目。金科拉笑了笑,说道:我们国内现在才多少人?一窝蜂地上果园项目唯一的后果就是市场饱和,供过于求,损害果农利益。因此这种大型集中果园种植项目暂时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至于其他地方农民们自己种植果树的行为,我们不提倡不反对,完全让市场来引导,他们完全可以作为市场需求的补充嘛。

    哎哟喂,我的大委员长哎,这都啥时候了,你们俩还在聊这些玩意儿。先把我那事儿解决了啊,这可关系到新华夏殖民地两座城镇的未来发展和两地数千百姓的福祉。看着金科拉和郑斌二人坐在那里有模有样地聊起了农业工作,特地抽空从新华港赶回本土的史钦杰有些着急了,只见他用急促的语气向金科拉询问道:上头到底是个什么态度?你们知道的,我说的是指执委会对给奥斯曼帝国建造那个什么‘巴耶济德’号战列舰到底持一种什么态度?到底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金老大,我这可是抽空冒险乘船回来的,你帮我打听了没?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啊?哎哟,急死了,这可事关新华夏的前途啊!

    情况很复杂。金科拉先卖了个关子,待看到史钦杰脸色一变后,才叹了口气说道:本来看到奥斯曼人出价那么高,执委会这边支持的声音还是蛮大的,通过的可能性极高。但这两天刚刚出了件事,西班牙王国秘鲁总督区派了个特使来我们这边对我们横加指责一通,执委会那帮子人胆子一下子变小了,政策看来可能会微调,向奥斯曼出售战列舰这种战略武器的事情估计要暂时搁置下来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微调(三)
    这不是胡闹么!史钦杰一下子站起了身来,高声说道。由于起来得太急,他甚至不小心把自己面前的茶杯都打翻了,温热的茶水洒在了他的裤子上,但他浑然不觉。

    奥斯曼人给出的诚意那么足,怎么能就因为一个小小的西班牙神经病来聒噪就给否决了呢?史钦杰着急地说道,奥斯曼人答应每年以优惠价格提供40005000名适龄妇女给我们,两位,这可解决了我们的大麻烦啊。国内如今多少光棍执委会诸公难道会不清楚?就这么一下子推出去了我们上哪去找那么多女人来平衡性别比例?波兰么?一年才三五百!立窝尼亚地区?来的还是男人比女人多啊!眼下我们除了问那帮马斯喀特商人一年能购买一些数量极不稳定的波斯俾路支女奴外,也就只有奥斯曼帝国能大量稳定供应了吧?各位,这是我们的核心利益啊!帮明人移民解决实际困难,这绝对是获得民心的最好手段,怎么能就这么否决了呢?这他妈的是有国贼啊!

    你在我面前吼有个屁用!金科拉朝史钦杰翻了翻白眼,说道:出去坐镇几年,怎么如今也学得和那帮丘八们一个德行了?满嘴国贼国贼的,你倒是说说执委会11名委员内哪个是国贼啊?

    史钦杰一窒,没有再说什么,然后在郑斌的拉拽下勉强坐回了椅子上。

    其实史钦杰现在这么着急还是有原因的。东岸共和国一旦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全面合作协议,那么受益最大的自然是国内本部了,但是新华夏殖民地也将获得加速发展的天赐良机。比如若是与奥斯曼达成协议后,铁路先不去说它,那条从伊斯坦布尔到埃迪尔内的公路建设就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水泥砂石和石灰。到了那时候,无论是从什么角度考虑,就地扩产新华夏殖民地内原有的水泥窑石灰窑等设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而且据说还有一些港口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苏伊士士麦那亚历山大萨洛尼卡卡法等红海黑海和地中海港口,这里面也需要用到海量的水泥石灰砂石木材以及砖头。这其中的利润是惊人的。史钦杰自觉要是抓不住这个机会的话新华夏的发展恐怕又得被延后很多年。

    而对于出口到奥斯曼帝国的这些物资,新华夏地区也完全可以做到就近供应。毕竟,从新华港向北抵达奥斯曼帝国的红海港口苏伊士港要不了多长时间。如果将供应奥斯曼的各种建筑材料的生产基地放在新华港,那么这样成本将会降低到一个非常低的程度。而这同样对新华夏殖民地的工业发展有相当的好处,人员设备船只等等各方面的投入会接踵而来,新华港将在此过程中飞速发展壮大。

    作为新华夏殖民地的开拓者和缔造者,史钦杰对新华夏殖民地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当初法国人和荷兰人分别在新华夏岛(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南侧和西岸侧修建据点就已经惹得他很不悦了。他完全是将这个世界第四大岛看做了自己的孩子与心血,绝不容许他人染指。同样的,他也绝不容许他人压制这个岛的发展空间剥夺这个岛的发展机遇。

    在外面混了这么多年,是有些长进了。金科拉笑眯眯地端着茶杯,看向史钦杰说道:除了皮肤黑了点以外,脾气也见长。当年你在农业部时可是个老实木讷的家伙呢。嘿嘿,都说环境改变人,看来真的是有道理的。你这么急是干屁啊,奥斯曼的事情是早晚的。他们给出的条件那么优厚,执委会没理由不会同意。只不过呢,目前形势有些混沌,执委会想再等等。再看看。你也知道的,如今我们国家的敌人很多啊,荷兰西班牙英国法国威尼斯和我们的关系都不咋样啊,甚至可以说关系不好,那么很多事情不得不慎重一些了。

    话说华夏东岸共和国这两年多来一直在和荷兰人进行陆陆续续的谈判,虽然进展不大,但总算略略达成了一些共识,使得双方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有些缓解。至少在新华夏岛这片海域。荷兰人在看到东葡组建联合舰队定期巡航之后,也取消了在这片海域对东岸人的敌对行动。开玩笑,荷兰东印度公司总共才56艘大船,大部分是武备不多的商船,而且大多数还在海上航行忙着挣钱,而东岸人和葡萄牙人的联合舰队已经有了七八艘大船了,其中更是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战舰。打起来怕是要吃亏,经济上也很不划算。

    现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集中精力攻略锡兰岛,并消化马六甲城以及部分占领没多久的东印度群岛岛屿。至于打仗,他们是有这个冲动。因为无论是东岸人的河中港还是新华夏岛的新华港,都对荷兰人的航线构成了严重威胁。不过他们是生意人,生意人总是很理智的,对于不必要的战争支出他们总是控制得很严格,更别提目前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财政并不是那么宽裕了。锡兰岛马打蓝王国以及柔佛苏丹这几处耗费了东印度公司大量的资金,为了不让自己的年度现金分红再度变成香料分红,公司股东们一直对是否与东岸人开战持谨慎态度。

    整个东印度公司也许就总督范迪门一人对东岸人抱有着强烈的敌意了。这个男人之前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东岸人为什么会出现在北方国会之地和公司之地(择捉岛和得抚岛),为此他两次派遣了塔斯曼前往南方探险,并最终发现了这里面的奥秘。原来他们是穿越了新荷兰(澳大利亚)与范迪门地(塔斯马尼亚岛)之间的海峡,然后绕路并穿越赤道前往北方的。虽然范迪门总督没有什么直接证据,而且他也没有在南方的新荷兰沿岸发现什么东岸人的据点或港口,但直觉告诉他事情就是这样的,没有错!

    为此,他在去年特地加强了福尔摩沙(台湾岛)地区的荷兰舰队实力,并嘱咐他们若时机合适的话就率舰队北上,再好好查看一下国会之地附近的情况。只可惜现在整个公司的舆论风向不支持他打仗,他手下一些人也对与东岸人全面开战很是迟疑,毕竟万一开战时没捞着对方主力舰队,自己的香料船却在大海上被人击沉了,这个损失可就大了。

    总而言之,目前在东岸人放弃了对马六甲海峡以及班达海的觊觎后,荷兰人的态度也缓和了不少,也同意继续与东岸人在好望堡与河中堡进行磋商,以避免双方之间不必要的误会。

    暂时稳住了荷兰之后,东岸人目前的外交精力主要放在了与奥斯曼帝国进行全面深入合作,以及和法国人的纺织品争端上面。尤其是法国的纺织品市场,目前东岸白棉布销量在一步步下滑,形势堪忧。法国政府甚至都懒得和东岸政府进行这方面的沟通,很显然他们没把东岸人放在眼里。目前外交部还在尝试着做最后一番努力,如果还是没有成效的话,也许东岸人就要采取另外一些措施了,比如贸易战。至于与奥斯曼帝国加深合作,这必然会直接招致威尼斯人的强烈反弹,同时也会得罪以天主世界守护者自居的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奥地利),麻烦也是颇多的。
1...204205206207208...1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