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当然。在加强自身防御的同时,拉拢东岸人的敌人给他们找一些麻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卡玛部落就是德扬总督所挑中的拉拢扶持对象。而更妙的是,这个部落还算是比较富有,与他们合作也能够为开普敦的荷兰人带来足够的利益。
自从东岸人在数年前开始在南非西南角这一片沿海区域实行大规模的土著灭绝行动——大扫荡行动以来,在这片不到两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便再也难以见到中立的土著部落了,他们要么被消灭,要么就是投靠了东岸人。而且,东岸人对于这些土著实行了一种被他们称之为集村并屯的集中控制措施,有效地将这些土著部落都掌控在手中。
这样一来,荷兰人此刻就也遭遇了当初英国人所面对的尴尬,即他们基本是在开普敦地区玩单机,周围一个部落也没有,缺少贸易的对象。而缺少贸易对象,就意味着他们没法盈利,意味着东印度公司需要在此地持续投入大笔的资金。虽然东印度公司目前对开普敦还算比较重视,提供的物资和金钱也不少,但能早一天盈利就能减轻一天公司的负担,也就更能令公司的高层对自己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他手下这七百多移民可都盼望着德扬总督能带领他们发财呢,就连那领工资的三百名德意志雇佣兵也不能免俗,谁会嫌自己口袋里的钱多呢?
正好,此刻已经南下征服了数个大小部落势力直抵开普敦东方山那边的河谷地带的卡玛部落进入了荷兰人的眼帘。而且,这个部落是附近地区荷兰人唯一能够接触交易的对象了。经过慎重考虑后,德扬总督决定对这个部落暂先采取友善的态度,即用来自旧大陆的商品来和他们进行交易,一方面拉拢他们,一方面也通过交易给开普敦弄些小钱。
卡玛部落的酋长似乎是个有一定见识的野蛮人,他对于与荷兰人进行交易极为重视,尤其钟爱荷兰人带来的大批火枪。他们当年曾经在英国人手里买过一些火枪,这些火枪曾经在他们征讨周围部落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过由于缺乏弹药和必要的维护保养,这些火枪目前大部分都已经无法发射了,因此他们要求荷兰人立刻出售大量火枪弹药给他们,以及教授他们如何保养维修火枪。
德扬总督欣然同意了野蛮人购买大批火枪的请求,同时却对他们想要学习保养维修火枪技术的要求予以了拒绝。他可没那么傻,他还想多卖一些火枪给这些野蛮人呢,教会他们维修火枪岂不是断了自己财路么?
荷兰人卖给野蛮人的火枪售价比之英国人相差不多,即一杆旧式火绳枪售价两只山羊一杆新式燧发快枪售价一头犍牛。这些年来,由于东岸人以及英国王家模范军在战斗中大量列装燧发枪所展现出来的强大战力,火绳枪在欧洲一直都在缓慢贬值,目前价格已经降到了每杆8荷兰盾(约32元),而燧发枪的价格则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此次开给这些野蛮人的价格,平均起来基本上能有6倍以上的利润。
野蛮人一共购买了五百杆仿苏尔式火绳枪一百杆燧发快枪,以及大量铅弹火绳火药和通条,总共支付了一千二百只山羊和一百头南非牛,让德扬总督极为满意。他知道,这种生意肯定不会是一次性的,只要这个卡玛部落还在使用火枪与敌人进行交战,那么他们就会不断地找到荷兰人要求补充损失的武器和弹药。这笔生意,还长着呢!
而在和野蛮人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德扬总督还听到了一个令他感兴趣的消息——这帮野蛮人竟然已经和东岸人在山区进行过交战了,并且还成功地击退了东岸人的进攻。德扬总督并没有怀疑这些野蛮人的话,因为他曾经看到一个野蛮人首领模样的家伙居然骑着一头高大的安达卢西亚马,身上穿着一件东岸军队常见的土黄色咔叽布军服,脚上挎着一双牛皮军靴,而在马屁股上,德扬总督甚至还看到了东岸人烙在上面的标号。
得知这样的消息后,德扬总督显然难掩心中的兴奋之情。在粗略地了解到这个野蛮人部落很可能能够出动数千人规模的进攻力量后,他果断决定加大对这帮野蛮人的扶持力度。因此,在冬季八月份的时候,开普敦地区的荷兰人向深处于东方山谷之间的卡玛部落派出了几名牧师。一方面通过这些掌握了大量知识的牧师来获取野蛮人的好感,加强双方之间的联系,同时也顺便救赎一下这些野蛮人的灵魂。
野蛮人部落的酋长卡玛强力压制住了部落内部长老和祭司的反对声音,接受了荷兰牧师的到来。不但如此,九月中旬的时候,充满勇气与革新精神的他甚至还带着一帮随从进入了荷兰人的好望堡进行参观。回去后深受震动的他当即决定摒弃一些落后的传统和文化,开始向邻近的荷兰人进行学习,包括他们的技术制度和语言。
与此同时,他还决定在王族内选拔年轻优秀的人才,趁着现在与荷兰人处于蜜月期,让他们搭乘荷兰人的船只回到荷兰,学习包括语言神学军事农业等一切可以学习的东西。为此,即便需要支付给荷兰人数百头牛也在所不惜。
而且,就算这些王族子弟们限于资质在荷兰最后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至少他们此番也是大大地开了回眼界,回来后必将能够为自己的部落带来一些变革,减少一些愚昧,为自己对部落即将施行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助力。(未完待续索,!
第二十七章 诡异的局势
12月中下旬的河中堡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作为华夏东岸共和国非洲航线的重要转运中心,经过将近一年的辛苦建设,紧邻着河中堡城墙西侧,一处大型仓储基地已经基本建设完毕。
这个仓储基地由物资部直辖,拥有大小仓库上百间,存储能力极为强大。目前共存有白棉布七万五千匹染色布一万匹呢绒两千匹燧发步枪三千枝各型火炮二十门盔甲两百领军刀五千把,以及各类粮食建材食盐药品罐头木料等杂七杂八的物资若干。
这个仓储基地建成后,以后前往莫桑比克岛以及苏伊士港做生意的东岸船只就可以直接从河中港装货出发,比起从东方港出发来说节省了大约一个月的航程。而将来新华夏地区的新华堡初具规模后,那边也将修建一个大型转运中心,存储大量来自东岸本土及南非地区的货物,便于和东非中东以及印度地区进行贸易。
为了守护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仓储基地的安全,新任南非驻屯军司令陆军第二连连长中尉朱亮也将部队军营设在了仓库内部,同时他也兼任了基地主任一职。与此同时,数百名刚刚从新华夏地区送来的贝齐米萨拉卡人奴隶也被组织了起来,开始在八旗旗人们的监督下向西扩建河中堡的城墙,争取将这片仓储基地用城墙围护起来。
这批被河中堡当地人称为岛屿人的贝齐米萨拉卡人奴隶运到本地时大约还有九百人出头活着,将女人和小孩单独列出来后,还剩下大约四百多名成年男人奴隶。这些成年男人刚刚被征服没多久。此刻又千里迢迢被运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要说他们内心对东岸人没有憎恨是不可能的。因此。就算本土再缺人手,此刻这些新来的岛屿人也是没法立即使用的。
所以这些人一被运来后,莫茗就签署了法令,将这些人不论男女老幼统一贬为奴隶,然后分配到了下两旗之中。同时也趁机将一些平日里较为忠心,表现也比较出色的下两旗奴隶抬籍,赦免了他们及其家人的奴隶身份,将他们升入了上六旗。从此成为了自由的旗人。
被编入下两旗的岛屿人将会接受一段不短时间的劳动改造,在此期间,下两旗的一些资深奴隶们将会以老带新,告诉这些新来者一些本地的规矩和常识,以免他们稀里糊涂丢了性命。等到劳改期结束后,上头才会派人下来挑选一些平日表现还算忠心的岛屿人去进行水手训练,然后将其编入东岸共和国的商船队伍,充当船上的奴隶水手。如果干得不错或者在战斗中表现勇猛的话,他们就将有机会为自己及家人摆脱奴隶身份,升入自由的上六旗。
当然。此刻他们都还是奴隶,除了一些年轻单身的女人之外。鉴于前阵子本土那边往河中堡塞的六百名新移民(四百名法兰西人两百名瓜拉尼人)中超过一半都是光棍男。因此莫茗便做主从新来的那些岛屿人中挑选出了三百多个年轻单身的女人,将他们赐予了新来的法国移民,很是收拢了一番人心。同时这些女人也算是脱离了苦海,摆脱了对女人来说尤其恐怖的奴隶身份。
几个月前东岸人东进山区捕捉奴隶的企图遭到挫败后,八旗部落的人员补充就一直很艰难,更别说他们还要不断往本土及新华夏两地输血派遣奴隶劳务工了。这批九百多名岛屿人算是近期难得的人员补充了,八旗酋长们个个都喜形于色。
自从1638年7月份设立南非八旗以来,经过两年多的整顿与发展,目前南非八旗总人口(不算外派劳务工)差不多维持在一万一千人左右。其中,武士(长矛手)以上的阶层人数大约超过了三千,这些武士们绝大部分都是脱产人士,常年在一起训练武艺及军阵,同时也参加一些东岸人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文化学习,目前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忠诚度都比较令人放心,已经算是拱卫河中堡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了。
前次东进失败,还损失了六十多名士兵,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东岸人放弃了东进捕捉奴隶的尝试。这不,今年夏收后的六月份,红绿两旗的旗人及奴隶们就接到了南非驻屯军司令部的调令,命令他们带上帐篷牛羊和家什向东进发,直抵东山山脉脚下,然后在那里放牧定居。虽然这两个旗的酋长克拉尔们都万分不情愿,不过在看到莫茗冰冷的目光后,他们还是麻利地选择了听话。当然,莫茗也没有亏待他们,不但新近从下两旗升上来的奴隶大部分分配给了他们,同时还支援了他们一批胸甲军刀等装备,甚至南非骑兵连还派出军官指导这些黑人们骑乘战马,以加强他们的战斗力。
至于这两旗旗众的主要驻地,新任南非驻屯军司令朱亮陆军中尉甚至还带人亲自去那边进行过实地勘察,最后还是将驻地选在了贝格河与南北走向的东山山脉交界地带,后世南非豪达(gouda)地区南方靠近湖泊处。这里水草丰美,动植物众多,经常有一些东面山那边河谷地带的科萨人赶着牛羊来此地放牧。
这块地方对于如今的河中堡来说是一个相当敏感的地带。即一方面东面的科萨人大部落经常会有相当多的牧民来此地放牧,另一方面这里离开普敦地区的荷兰人也更加近了。荷兰人可以暂先不去考虑,这些人虽然实力强大船只众多,当相对应的是他们的摊子铺得也过大,这极大地分薄了他们的力量,因此在南非西南角这片地区,东岸人还暂时可以不虞荷兰人主动挑什么事。当然暗地里的小动作或许是难免的,但是这都是可以应付的。
河中堡方面的莫茗当然知道将触角延伸到这处敏感地带的后果是什么。尤其是执委会如今正在全力开发新华夏殖民地,南非地区需要镇之以静的情况下,他强行驱使两个旗的土著进抵东山山脉很可能挑起与山那边那个新近崛起的大土著部落的新一轮冲突。
不过这又如何呢?在莫茗眼里,眼下河中堡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三千七百人,随随便便就能动员起一千五百人以上的民兵,再加上精锐的陆军第二连以及数千名八旗武士,未必就不能和那个据说有上万战士的黑人部落碰一碰了。
自己麾下的那些八旗旗人已经很久没有新的人丁补充了,不去掠夺这些现成的黑人土著难道指望他们自己生小孩来增加人口?而且执委会如今对南非的劳务派遣工越来越依赖,自己前后已经派过去超过七千人了却仍然难以满足本土的胃口,执委会依然在催自己加大往本土供应劳动力的程度,同时新华夏那边也在一再央求自己多派一些奴隶过去。
我擦,我这是欠谁的了么?很多时候,莫茗都会有些恼火地这样想道,这些人只知道不断向我索取奴隶,却从不肯正眼看自己这边一眼,就连要求建个造船厂都不肯批准,那就更别提以后会在这里上什么重要的工业项目了。哼,当老子是老实人好欺负么?看来,老子不在这边整出点动静来是没人会鸟我的了。也好,那就如你们所愿,正好新来的陆军第二连连长朱亮也是个好大喜功之辈,那老子就给你们整出点动静来,省得你们总以为我这里很太平,不肯给我哪怕一丁点的支援。
六月份红绿两旗挺进到山脚下后,一些因为冬季无法获得足够草料而穿过贝格河河谷地带来到山西面的科萨人牧民陡然发现这片原本的无主之地竟然已经被人占住了。而且这帮新来的家伙装备精良性情凶悍,竟然二话不说就将他们的牛羊夺了过去,就连很多跑得不够快的牧民都被他们抓走关了起来。
双方的冲突从此爆发了起来,并在八月底时达到了。当月,从山东面偷偷潜过来的十几股科萨人与八旗武士们爆发了数次激烈的小规模混战,结果装备明显更精良的八旗武士们占到了上风,他们穿着铠甲拿着锋利的长矛和军刀将那些着上身挺着木矛的科萨人杀得屁滚尿流,狼狈逃窜。
经过八月份的这几次激烈的战斗后,双方之间的气氛陡然紧张了起来。不过就在此时,双方的指挥官好像想到了同一处一样同时命令自己麾下的人员保持克制,不要越境攻击。莫茗下这个命令主要还是因为河中堡的民兵训练还不够充分,战争物资的囤积也不是很足,也就是说,他们还没做好大规模战争的准备。至于山那边的野蛮人大部落,莫茗估计他们可能还在与别的部落进行残酷的兼并战争,一时也腾不出手来,局势突然就这样诡异地稳定了下来。(未完待续索,!
第二十八章 新华堡(一)
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却不代表和平即将到来,相反,双方都在积极地进行着战争准备,笼罩在双方头上的战争阴云是越来越浓厚。除非双方的领导者改变自己的意志,不过目前看来这显然不太可能。抛开由于某些人的野心而战争阴云密布的河中堡地区不谈,新华夏殖民地的建设仍在按部就班。
1640年2月20日,海军第二舰队主力领衔的华夏东岸共和国船队在濛濛细雨之中驶进了新华夏湾。此次舰队仍然由海军上尉王铁锤率领,舰队共包括了共同市场号战列舰超勇号巡洋舰加利西亚飞鱼号运输舰两艘军舰,以及新建成的南海运输公司不周号天姥号笛型运输船。
此次运输舰队共为新华夏殖民地带来了500名奴隶50名八旗监工和大量粮食布匹农具建材燃料等生产生活物资,同时陆军第101连连长徐刚也带着最后三个排的士兵携带大批武器弹药搭乘船只赶了过来。
雨季期间的新华堡码头建设被耽搁了不少,因此码头边目前仍然只有一条栈桥,只够两艘船只同时停泊卸货。没奈何之下,王铁锤只能下令全舰队停泊在海湾内,然后先让运输船靠港停泊。
码头边如今已经修建了几座尖顶砖瓦房,几名百无聊赖的爱尔兰人正坐在走廊下几个木墩上,一边啃着椰子一边吹牛聊天。此刻他们一看到有悬挂着华夏东岸共和国国旗的船只靠港后,一个个立刻披上了雨披冲进雨里朝码头走去。其中一个貌似领头模样的家伙更是拿出挂在脖子下的铜哨吹了起来。很快。在他的哨音下。两侧一些茅草棚子下立刻涌出来了几十名同样身穿雨披的八旗奴隶,他们也拿着工具纷纷朝码头走去,这是准备卸货呢。
王铁锤慢慢行走的在码头上,他的副官安处海军少尉举着雨伞在他后面跟着。每次来新华夏殖民地都是雨天,似乎天空在这里塌了一个窟窿似的,一天天的雨下个没完没了。人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不适应的话,就是没病也要变得有病了。
疏港公路已经重新整饬了一番。路面上铺上了防水的沥青材料,看起来比周围那些泥泞的红土路好多了。雨水落到路面上后,由于路面弧度的关系,开始向路两侧众多的排水孔汇集。排水孔由红砖水泥砌成,上覆带孔的铁盖,雨水便是从这里下渗进地下排水沟。排水沟主体由水泥涵管铺设连接而成,埋在地下一米左右,整个管道体系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最后所有雨水经管道排入海湾之内。在新华夏这个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的地方,城市下水道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不然一个不好便会发生城市内涝,殃及所有人。
这是个浩大的工程。目前新华堡方面也仅仅是在疏港公路这段数百米长的重要公路旁边建设了一段而已。至于整个城区的下水管道网络建设,目前也只能在修建城墙的时候先预做准备而已,至于大规模的铺设,一方面得看物资和人力的富余程度,另一方面也得等到雨季结束才能大规模施工不是?这可不比砌城墙,雨季的时候搭起遮雨棚照样能开工,这是要开挖大量地下管道的,非得等到旱季才能施行。
道路两侧的野生椰子林好像已经大规模采摘了一遍。椰子树年产椰子几十个,这片椰子林怕是得有数百棵,远处海岸边的野生椰子林更是丰富,将来这片都开发出来后,光是向本土出口椰子每年就能收获不少。说到椰子,还是得感谢岛上的那些马来人后裔的。当年他们的祖先乘坐小木筏,携带着这种原本只产于马来地区的神奇树种,不远万里来到了马达加斯加岛,从此椰子树便在全岛开枝散叶。配上这边适宜其生长的气候,经历了上千年的繁衍,就有了如今的规模。
越过椰子林后,新华堡灰色的城墙轮廓便显露在了众人眼前。三个多月过去了,也许因为雨季施工不便,城墙的修建进展不是太大,仍然是那种零零散散的这边修一段那边修一截的状态,离完工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城墙四周是一片旷野平地,依照王铁锤以前从这里听到的信息,似乎史钦杰准备将这里辟为商业地区,同时还要在此修建一个大型广场。广场内可允许办理过执照的各国商人们前来交易,到时候来自东岸的工业品,本地的建材牛羊粮食和木材,来自印度的宝石香料,来自中东的骆驼马匹,来自东非大陆的水果烟草奴隶等商品全都可以在此进行交易。
说白了,如果这个商业区真的按照预想中那样发展起来后,那么东非沿岸的往来贸易基本就没葡萄牙人的莫桑比克岛什么事了。那座面积才一个多平方公里的小岛实在没什么发展潜力,被人取而代之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走进城里后,王铁锤便直奔史钦杰的办公场所而去。正在门口站岗的几名爱尔兰民兵看到一群海军军官到来,一愣之后赶忙立正行礼。王铁锤回了个礼,然后径直走进了屋内。
呼王铁锤脱下了身上的油布雨衣,将其挂在廊檐下,然后说道:这恼人的大雨,一刻不叫人舒爽,咦,竟然没人?
屋内并没有史钦杰的踪影,倒是新近从本土过来的史钦杰本人的秘书罗德里戈正在屋内整理文件。看到王铁锤发问,罗德里戈连忙走过来解释道:史队长去卫生所看望伤病员去了,之后还要去木材加工厂视察,可能还要一个小时才能回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