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名叫邦加的高大黑人男子将手上的长弓将身后随从的手里一扔,然后再从随从手里取过一支火枪,熟练地装完弹药,向远处作势瞄了瞄,最后无奈地摇了摇头,将枪放下,对身后几名随从用科萨语说道:南方那些外来者的这种武器威力虽然很强大,不过精准度实在太差了。而且射速很慢,如果有个人拿枪对着我,在他装完弹药射击之前,我已经能够在他的胸口上插上一串白羽箭了。

    邦加,这不应该成为你讨厌火枪的理由。邦加身后一名身材魁梧的科萨人男子说道,他和邦加一样,身上都穿着科萨人中从未有过的服装——衬衫。而且很显然,这种衬衫的款式并不是欧洲那种领口和袖口堆叠着大量繁复蕾丝花纹的风格,而是东岸人简洁明快风格的棉布衬衫,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买来的。

    我当然知道火枪的好处了,沙维。邦加将胸口衬衫的木质纽扣解开了两粒,露出了布料下匀称结实的胸肌,然后只见他挽起了一面厚重的木制大盾,说道:即便像这么坚固厚实的一面大盾。也很难承受火枪在中距离上的轰击。但是它却能很轻松地在同样距离上挡住前方射来的箭矢。只是。火枪的价格实在太昂贵了,我们买不起太多。

    两只羊才能换一枝火绳枪,若是那种燧发快枪,更是要一头牛才能换到。沙维面无表情地说着,西南边的那些外来者就是靠着这种武器轻易击败了两个原本将要被卡玛征服的部落,卡玛很生气,但却又被这种武器所折服。他认为我们应当掌握使用这种武器的技巧,并且和那些外来者维持一个良好的关系。短时间内最好不要和他们爆发冲突。

    卡玛太过于小心翼翼了。邦加有些不以为然,西南边的那些外来者总共加起来才不过几百人,整天只敢躲在他们那坚固的房子附近放牧种地,只有需要和我们进行贸易的时候才会来到山里面,他们太胆小了,就和卡玛一样。

    邦加!沙维有些不满地提高了声音,卡玛是我们的族长,也是你的哥哥,他更是我们部落的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卡玛都是部落里最勇猛的武士。同时也是部落里最睿智的人。这十几年来,卡玛带着我们部落连续征战。现在已经是一个拥有几万人口的强大部落了。即使是东面和北面的那些祖鲁人贝专纳人大部落,也不得不正视我们的崛起。这一切大部分都是卡玛的功劳,他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部落因他而兴!

    你十二岁时就和卡玛一起出去战斗,受他的影响太深了,沙维。邦加仍然有些不认同他的观点,卡玛不尊重传统,他甚至下令整个部落内所有人都不得随意宰杀牲畜以祭祀神灵,长老们对此都有些不满。但是卡玛却振振有词,他认为为了扩大牛羊群繁衍部落人口,大量宰杀牲畜祭祀神灵的行为必须被取缔,这会令神灵愤怒从而降下灾难的。

    听邦加这么说,沙维一时也有些无语了。虽然他内心里隐隐赞同卡玛的做法,但是内心里对于神灵的恐惧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这令他不知道从何处辩解。

    看到沙维被噎住了,邦加反而来了劲,只见他继续抱怨道:卡玛甚至让我们和那些狡诈的嗯,尼德兰人做交易,从他们那里购买火枪弹药和皮甲。这还不算,他甚至还要我们学习那些尼德兰人的文字学习他们的技术穿他们的服饰,这令我尤其难以接受。

    邦加,学习尼德兰人的文字没有错。沙维反驳道,我曾经仔细考虑过这些问题,卡玛说的没错,我们科萨人没有自己的文字,这样下去我们就无法将我们部落的历史文化甚至一些技术记载下来传给后人。因此很多东西都只能口口相传,而这却又经常错误百出,所以我们需要掌握一种实用的文字来记载我们部落的一切。

    但我更愿意学习西面那些东岸人的文字,至少那种文字我看着还比较顺眼,也更容易理解。邦加倔强地说道,而且你看看那些依附于东岸人的部落,他们的儿童都能吃上饱饭,个个长得都很粗壮,他们甚至还有余钱来消费东岸人的商品

    东岸人是危险的敌人。沙维突然激动了起来,卡玛说过,东岸人很残忍,对待不肯归顺的自由部落的手段通常都是伴随着大量死亡的血腥征服。而且他们和那些尼德兰人不同,尼德兰人关心的只是生意,他们对我们的土地不感兴趣。而东岸人就不同了,他们一开始只有一百多人来到这里,但是这么些年过去了,你知道他们现在有多少人么?根据我们安插在那些依附于东岸人的部落里的探子回报,他们的城堡附近已经有了好几千定居者,有超过一千五百名随时可以征战的男丁。他们的地盘不断扩大,他们对土地牛羊和奴隶的渴求永无止境,再加上那些依附于他们的八个部落,东岸人的现实威胁可比那些尼德兰人强多了。卡玛说得对,我们必须和尼德兰人交好,尼德兰人和东岸人并不和睦,他们很乐意对我们实施一些帮助。

    沙维的这番话,即便是邦加也无法反驳。多年来东岸人极富侵略性的扩张政策已经将原本散居于卡玛部落与河中堡之间的众多土著小部落一扫而空,那些小部落部分被消灭部分融入了依附于东岸人的八个部落部分则收拾行装逃到山里被卡玛部落兼并,如今几乎已经和东岸人的势力范围直接接壤的卡玛部落比谁都明白这个新邻居咄咄逼人的气势。

    虽然在大半年前,邦加亲自指挥两千多名精锐的战士利用山间崎岖的地形击败了东岸人的一次东进尝试,不过在那场并不激烈的战斗中,邦加的精锐手下也付出了死伤一两百人的惨重代价,而他们的对手似乎仅仅只死伤了几十人,其中大部分甚至还都是轻伤。

    东岸人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那场战斗后,东岸人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停止了东进的尝试,转而开始向北搜捕那些残存的桑人部落。不过一些依附于他们的附庸部落却开始逐步东进,将放牧的区域一直压到了山脚下,并且与依附于卡玛部落的一些小部落就某些草场和水源的归属产生了不小的摩擦与纠纷,甚至还为此爆发了几场小规模的战斗,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不过好在双方的上层都比较克制,并没有纵容这种战斗继续蔓延下去,因此暂时维持住了双方之间脆弱的和平。

    不过谁都清楚双方之间的这种和平持续不了太长的时间,也许在某个不久的将来,东岸人出于某种目的,就会集中一支比上次的规模还要庞大的军队开始东进,进而与卡玛部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而这,对于如今还在四处征战兼并小部落的卡玛部落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面对如此陌生而又危急的局面,面对科萨人迁入南非前后数百年以来未有之变局,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容而又清醒地面对的。也许,真的要依靠那些尼德兰人的力量了?邦加有些落寞地想着,尼德兰人和东岸人的关系也很紧张,也许可以想办法让他们之间的矛盾激化,这样也能为卡玛部落多争取一些宝贵的时间。

    不过,在和外界充分的接触后,科萨人维持了数百年的传统和文化在外来强势文化的侵袭下还能剩下多少?部落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在外来者优势武力的压迫下还能保持多久?邦加知道,以夷制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是那么好玩的,一个不小心也许部落就会灰飞烟灭,就如同历史上消失的那些无数个部落一样。

    沙维,后天我就要去尼德兰人的城堡了。沉默了半晌,邦加有些自嘲地笑了笑,虽然我百般不情愿,但是卡玛依旧坚持要我带领族内的一些子弟前往尼德兰人的国度进行学习。我去后,卡玛肯定会让你去西面山里的河谷地带驻守,沙维,小心那些东岸人,他们就像毒蛇一样,阴险而残忍。我不希望你出事,我的朋友!神灵也会保佑你我的——虽然卡玛已经触怒了神灵,部落如今需要改变,也需要时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未完待续索,!




第二十五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一)
    1640年12月10日,开普敦地区正是艳阳高照的季节。宽阔美丽的桌湾内,三艘悬挂联省共和国旗帜的三桅风帆盖伦船下了首尾双锚停泊在木制简易栈桥边。几名水手懒洋洋地在码头上晒着太阳,旁边还有一些兜售水果的英格兰小贩——这些都是原本居住在此的英国移民。

    从巴达维亚航行到这里,九死一生的水手们总算有了一个暂时的栖息地。虽然开普敦仅仅只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城市,但是这里依然能够为过往的荷兰船只提供足量的新鲜淡水牲畜粮食和水果,让这段从东印度到本土的航程不再显得那么艰难。

    自从九个月前荷兰东印度公司有条件购入英国人的好望堡以来,鉴于这座港口对于荷兰东方贸易线的重要性,荷兰东印度公司迅速投入了大笔资金进行建设。他们先是在六月底时从本土运来了两百名布尔(荷兰语:农民),以及大约三百名德意志雇佣兵。两个月前,从东印度群岛返回的荷兰船只又陆续在此地放下了大约百余名被巴达维亚高等法院判决流放至此地的马来人华人。前些日子,眼前这三艘从本土前往东方的船只又为开普敦运来了一百名布尔和一百名法国雨格诺教徒。

    至此,荷兰人的开普敦殖民地的正式居民数量已经达到了七百人(三百名布尔三百名英格兰人和一百名法国新教徒)。此外,还有三百余名德意志雇佣兵一百多来自东方的流放犯人,以及新近虏获的大约六七百名科萨人奴隶。

    自从接手本地以来。荷兰东印度公司派驻本地的最高长官海默德扬便非常注重对于附近土地的开发。桌山上丰富的木材资源自不必多说。当初因为屡遭八旗袭击而被英国人废弃的一些伐木营地也在荷兰人的手上得到了恢复。没有了东岸人的骚扰与袭击,恢复这些伐木营地也不过就是一个上午的事情。

    除此之外,当初英国人在城外开辟的大约八百英亩的麦田也在五月底时就种上了越冬小麦。麦田旁边荷兰人还开辟了大量的菜田,并移栽了大量的果树。而新抓获的数百名科萨人奴隶与那些马来人华人流放犯一起,在荷兰监工的看守下,开始在城堡东方种植苜蓿,饲养牲畜。

    总得看来,开普敦地区经过荷兰人九个月以来的一番大力整顿经营。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再不复当初在英国人手里那副要死不活的惨淡模样。当然,话又说回来了,英国人当初搞得那么惨主要还是因为北方河中堡地区东岸人持续不断或明或暗的骚扰与袭击。

    如今荷兰东印度公司自然是吸取了教训,刚一买下好望堡便直接找上了东岸人,要求他们约束治下八旗部落的行为,以免与好望堡方面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件。而如果真发生了这种令人感到遗憾的事件,那么荷兰人不保证往东岸运送明朝移民的葡萄牙船只的安全。面对这样裸的威胁,对于远东航线鞭长莫及的东岸人也不得不暂时咽下了这口气,坐视荷兰人在眼皮子底下逐渐站稳脚跟发展了起来。

    这九个月内。一批批或来自欧洲或来自巴达维亚的荷兰移民来了,他们在桌湾内的修建起了一个木制码头。同时还修建了好几个海防炮台炮位;而当初英国人花费不菲代价修建起来的好望堡则被德扬用做了自己的总督官邸,三百名德意志雇佣兵便大部驻守在此地。而沿着好望堡向北直抵海边码头,这一片地区则成了荷兰人开普敦殖民地的商业城区和普通移民的居住区。

    在这片大约数十英亩的土地上,荷兰人陆陆续续用粘土木头和石块修建起了商馆仓库居所交易市场以及一座新教教堂。在这片区域的边缘,荷兰人用大量移栽过来的果树苗修建起了一条篱笆状的隔离墙。在隔离墙内,只允许欧洲人居住;而在隔离墙外,少部分德意志雇佣兵和欧洲监工则看守着科萨人马来人和华人奴隶或流放犯人种地开荒伐木劈柴,或者承担码头及建筑工地上繁重的体力劳动。

    城区商业设施在修建的同时,荷兰人也没有忘了修建一下他们的城防设施。英国人被东岸人挤兑得有多惨,荷兰人可是亲身所见,因此他们对于东岸人的警惕可是一直没有放松过的。

    说实话,这些年来,东岸人和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关系一直都很冷淡。最初东岸人和西班牙佬干仗并取得胜利的时候,荷兰人还挺高兴,觉得东岸人似乎是一个可以拉拢的对象。不过后来他们对东岸人的观感开始急剧下降,首先是东岸人对于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若有若无的压制。

    如果外界的传闻没有错误的话,华夏东岸共和国境内至今还只有两座基督教堂,分别位于东方港和平安镇。这两座教堂据说归东岸人的一个叫宗教事务处的机构管辖,所有牧师或神父均由这个机构指派,与罗马教廷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这令一些虔诚的主的子民感到非常愤怒。而更过分的是,据某些小道消息,这些年来宗教事务处拨给这两座教堂的经费不但数量奇少,而且还时断时续的,搞得教堂想搞点沥青防水材料涂在屋顶还得靠信徒捐款。而那些耗资不菲的布道活动可想而知在缺乏经费的情况下更是无从谈起,年轻牧师和修女也无从招募,这令主耶稣的影响力在东岸日渐衰弱,很多新近归化的野蛮人的灵魂都没有得到救赎。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来自东方的道教佛教在东岸的发展却一直都很顺利。宗教事务处不但给钱给人,还出台种种助其传教的措施。虽然这些结构松散的东方多神教与基督教相比有着很多的劣势,但也架不住东岸人的政府如此偏心啊。这不,如今东岸人每新建一个城镇便会在当地修建道观城隍庙等具有宗教色彩的建筑,而且更令人警惕的是,东岸人如今正在试图将这些带有宗教色彩的元素强行糅合进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之中。

    比如将一些为国英勇捐躯的军人的牌位存放在城隍庙中,给予其极大的荣耀,同时时不时地带一些当地社区居民或学校学生们前来参观,接受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让原本的主的子民接受别的宗教元素的存在,一步步攻陷他们的灵魂。再者,每逢居民家中有婚丧嫁娶之事,当地道观佛寺等便会派人上门送上一些带有宗教元素的礼物,很多不甚富裕的主的子民也欣然接受了这份礼物,同时对这些异教也渐渐开始习以为常起来。

    这些都让主的荣光在东岸地区被极大地黯淡了,也令正直虔诚的信徒们为之愤怒不已。

    除了宗教因素外,东岸人在巴西局势上持续多年的亲葡萄牙立场也令荷兰人极为愤怒。他们向巴西人出售火枪大炮军刀盔甲甚至马车火药布匹等一切能够用于战争的物资,有力地支援了葡萄牙人的战争,并使荷兰西印度公司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东岸人把手伸得这么长,荷兰人西印度公司自然也实施了报复。当年跟随英国东印度公司战舰封锁东岸海岸的船只中,就有不少来自荷兰的船只,只不过他们基本没捞到什么好处。不过好在近两年巴西局势渐渐有些平稳,西印度公司和东岸人之间的关系才渐渐缓和了下来,不过一旦巴西局势有变,双方再度爆发冲突也是迟早的事情。

    最后一点则是最为关键的经济因素了。东岸人的纺织品行销巴西拉普拉塔新西班牙法兰西托斯卡纳奥斯曼等新旧大陆国家或地区,抢占了大量原本属于荷兰人的市场,甚至一度将荷兰的纺织业挤到了崩溃的边缘。

    后来感谢英国人和东岸人持续了近两年的战争,荷兰人趁着这个市场真空期开始抢占了大量原本被东岸人攻占的市场,并且大力改进了原有的纺织机械采用新的工厂生产方式,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荷兰纺织品的成本,增强了其产品的竞争力。只不过这一切在东岸人和英国达成妥协重返欧洲市场以后便再度回归原样,价廉物美的东岸纺织品以不可阻挡之势将荷兰人彻底逐出了法兰西及托斯卡纳市场,令刚刚焕发第二春没多久的荷兰纺织业再度遭受寒流的洗礼。

    有了以上这些或意识形态或政治因素或经济利益之间的纠葛,荷兰人和东岸人之间能维持一个良好关系那才真叫见鬼了。在开普敦总督德扬的判断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联省共和国可能会在巴西南非或者远东地区与东岸人爆发冲突——这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因此,这个时候他就得提前做好准备了,比如好望堡外再修建起一道坚固的防御设施;比如扶持和东岸人不对付的野蛮人卡玛部落。(未完待续索,!



第二十六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二)
    全方位支持位于东北方向山那边的野蛮人卡玛部落自然是德扬总督的手笔。东印度公司的高层们对于东岸人的观感很差,尤其是这个国家从内而外表现出的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他们令人匪夷所思的军事和工业技术水平,无一不令荷兰这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感受到了一种危险的信息。

    这个国家现在才几万人,就已经如此咄咄逼人,若是再让他们发展二十年三十年,恐怕就会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地区强国。到了那时候,荷兰的利益必将受到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在东岸人离东印度公司视之为生命线的远东贸易航线如此之近的情况下。

    必须采取什么措施来遏制一下东岸人了,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上到下的一致看法。因此,当英国东印度公司深陷国内利益纠葛,无力维护开普敦这座正遭受东岸人几乎和明目张胆也相差不多的持续骚扰的殖民地时,看中了这里优良地理位置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立刻以十万镑的价格从英国人手里买下了好望堡及其附近的殖民地,成为了这块土地的新主人。

    深知英国人站不住脚黯然离去原因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自然不会再重蹈覆辙,他们明确向北方的东岸人提出停止敌对的骚扰行为,否则他们将对东岸人采取报复行动。说实话,此时的东岸人虽然开始崭露头角,并连续和西班牙秘鲁殖民地英国东印度公司爆发了规模不大的战争,但是他们的实力在欧洲老牌国家的眼里还是不够看的。尤其是他们国内资源贫乏极度依赖对外贸易。纵然军事力量不可小觑。但战争潜力终归有限。这一切都令西班牙法兰西荷兰英格兰奥地利等欧洲传统强国并没有太过将其放在心上。说白了,东岸人目前还不够格坐上他们分享利益蛋糕的餐桌,只要他们明确向东岸人表示了自己的愤怒,相信东岸人自然会在比较之后做出明智选择的。

    果不其然,在德扬总督代表东印度公司向东岸人提出了委婉的告诫之后,一连半年之内,那些依附于东岸人的所谓八旗部落便再也没有出现在开普敦的地面上。似乎事情在向好的方面偏转,不过德扬总督却不敢掉以轻心。作为一个在东印度非洲厮混了二十多年的老冒险家,他对于东岸人貌似恭敬的外表下潜藏的恶意看得很清楚。他毫不怀疑一旦联省共和国陷入了某种困境之中,那么东岸人就会立刻找准机会扑上来狠狠地撕咬一口,然后将他们辛辛苦苦经营下的农场果园和港口全部夺去。

    为此,德扬总督在加强港口海防力量的同时,对于好望堡的陆上防御也保持了足够的重视。他在好望堡东北方的河流边,依托河岸规划了一系列的防御设施,包括棱堡炮台等建筑。他相信,在这些设施完工后,东岸人在陆上对于他们的威胁将大大降低。荷兰人可以在开普敦地区放心地休养生息。等到积蓄的力量足够后,再开始向外扩张。
1...130131132133134...1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