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如今阿玉奇汗的本部在伏尔加河下游里海北部一带,受到俄罗斯哥萨克哈萨克人波斯人乌兹别克人以及其他一些小部族的挑战,压力相当不小。可以说,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阿玉奇汗已经有了将本部迁移到北高加索地区的年头了。唯一可虑的,大概就是一旦走了之后,里海北岸的土地可能就无法保住,那样他们与东方的联系怕是就更加困难了。阿玉奇汗是虔诚的佛教徒,经常派人前往西藏礼佛取经,一旦西迁,他真的很担心这条朝圣之路就此断绝,那样的结果是他很难接受的,所以他仍在犹豫,至今仍然未下定决心主力西迁。
不过,主力不西迁,但并不妨碍他派遣心腹将领阿尔斯楞带领这一万多精锐人马西进,配合和硕特部的图日根清扫北高加索的新家。这一万多人的部队里,有来自哈吉租借地的二十余名东岸军事顾问,他们从一开始就跟随他们,帮助他们适应新武器新战术,同时自己绘制地图,搜集情报,任务还是很多的。
他们从伏尔加河下游的阿斯特拉罕一带出发后,沿着黑海之滨一路前进,斜插西南而去。在兵不血刃地抵达了捷列克河流域后,他们与生活在那里的车臣人爆发的激烈的武装冲突。车臣人此时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庸部落,但说实话并不可靠,三天两头反叛,他们的信仰也非常混乱,绿教刚刚引进没太长时间,原始宗教东正教也大行其道,因此他们平时其实是受着奥斯曼与俄罗斯人的双重压力,当然现在又有了佛教徒卡尔梅克人带来的强大压力。
车臣人是骁勇善战的,但在拥有先进军事装备的卫拉特蒙古人面前,依然不够看。几次战斗下来,他们被打得落花流水,损失兵力达七千余人,剩下的车臣人一看打不过,纷纷逃进了山里,等待机会。
而这些高加索民族讨厌就讨厌在这里,他打不过你就逃进山,然后像个可恶的癞皮狗一样死盯着你,一不留神就蹿出来咬你一口,然后再缩回去。历史上俄罗斯人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来料理这帮家伙,而且还是通过许多不人道的比如三光政策才最终勉强征服了这里,不然不知道还要折腾多久呢。
阿尔斯楞的人马如今同样面临这种挑战。不过蒙古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与定居农耕的俄罗斯人不同,更不容易受到山里人的影响。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东岸顾问仍然建议阿尔斯楞的人马在捷列克河的支流宋扎河畔建立一个军寨,以就近监视山里的各路人马,避免他们影响到更北边广阔区域的蒙古牧民。
阿尔斯楞接受了这个建议,并指派了两名千夫长共同负责这件事情。他们选择的建寨地点就在后世的格罗兹尼城附近,并为其取名为宋扎城,派驻了两千名士兵于此,作为震慑那边山里人的军事重镇。
严格来说,土尔扈特人的这种行为有冒犯奥斯曼帝国的意味在内的。此刻我们可以翻开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图,就会发现在北高加索这一地区,奥斯曼帝国还是控制着一些土地的,其主要集中在沿海的狭长地带,他们或者直接驻军(如亚速城),或者通过附庸部落间接控制,总之保持着相当的影响力。
北高加索的车臣人此时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就十分复杂。他们时而名义上臣服帝国苏丹,时而反叛自立,就连他们的宗教信仰都十分混乱,奥斯曼帝国派来的宗教人士有时候受到热烈欢迎,有时候直接被杀,车臣人也不尽信绿教,总之他们与奥斯曼帝国之间关系很奇葩,可以说是一个不那么听话的附庸部落吧。
如今土尔扈特人悍然对他们动手,把他们打得抱头鼠窜逃回山里,对奥斯曼帝国苏丹来说,应该也是脸上无光的。不过考虑到如今俄罗斯二次南征在即,奥斯曼帝国压力空前巨大,他们大概也不太可能有心来处理发生在高加索山区的这些小事,毕竟卡尔梅克人与车臣人经常爆发武装冲突,这并不奇怪,晚点再处理也来得及。更别说,在东岸人的积极运作下,伊斯坦布尔的上层社会更倾向于好好利用卡尔梅克人这股势力,让他们为奥斯曼帝国的利益服务,成为遏制俄罗斯帝国的铁臂之一。
所以你便看到了,当蒙古人建立起巴音郭楞城的时候,奥斯曼人并未阻止,虽然他们建立城寨的位置离亚速城并不远。在去年(1689年)下半年的时候,杜尔伯特部蒙古人又向南扩张,将势力延伸到了库班河流域,并在后世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城附近建立了一座新城额尔古纳(意为弯弯曲曲的河流),同时还在库班河上游后世阿尔马维尔附近建立了库班城,势力大涨。控制着北高加索黑海沿岸狭长区域的奥斯曼人只是稍稍感到有些不安,但最终还是放任了蒙古人的扩张行为,因为在他们看来,未来俄罗斯人卷土重来的话,这些蒙古人势必也将面对最大的一份压力,届时搞不好还要向伊斯坦布尔的苏丹陛下求援呢,现在让他们多占些土地又如何呢?反正那也不是自己的领土!
东岸人对卫拉特蒙古人在过去一年中的扩张行为表示满意,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收获了大量的高加索奴隶,同时也是因为看到布下的棋子一步步强大而感到高兴。如果说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虾夷地日本台湾菲律宾群岛是遏制中俄两个陆地大国在太平洋的扩张的话,那么北高加索的蒙古人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仇视俄罗斯的西乌克兰人以及奥斯曼帝国本体,就是遏制俄罗斯帝国这个庞然大物向黑海乃至地中海扩张的诸多铁臂之一。
东岸共和国在黑海东地中海利益众多,与其看着强势的俄罗斯帝国一步步地扩张,他们更愿意维持一个虚弱状态的奥斯曼帝国,因为这样很显然更方便他们上下其手,攫取利益。所以,有这一条不可调和的主要矛盾在,就注定了东岸人会用尽一切办法,阻止俄罗斯帝国在黑海一带的势力扩张,其中自然也包括扶持卫拉特蒙古人在北高加索建国了一个统一的有相当战斗力的蒙古人国家,当然比一盘散沙的车臣人阿布哈兹人印古什人等杂七杂八的几十个民族要靠谱得多。
目前,随着俄罗斯帝国二度南征已迫在眉睫,哈吉县那边已经打开了武器库,打算将最新到的一批武器装船送往巴音郭楞港,移交给北高加索这边的蒙古势力,让他们得以料理内部事务,防范俄罗斯人的突袭。当然他们并不认为俄罗斯人会这么做,因为这次莫斯科方面的意图很简单,那就是收复上次战争中被克里米亚鞑靼人占去的部分东乌克兰土地,然后再寻机进攻亚速城的奥斯曼帝**队。基本上,这次仍然是克里米亚汗国承受了主要压力,蒙古人如果不放心的话,大可以从巴音郭楞港临时撤退,反正他们的那些破烂房子也没人要,等战争结束了再返回去也不迟。
相信俄罗斯人也不是傻瓜,在重点进攻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时候,还招惹侧翼随时可以拉出将近八万名精锐骑兵卫拉特蒙古人,那不是猪脑子是什么!而只要顶过了这一波,北高加索的蒙古人便可以迎来一段较长的休整期了,他们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扫荡地方,整理内部,将这片土地更加牢固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为华夏东岸共和国的遏制战略服务。
第三百五十一章 欧陆风云(一)
蔡特使,产销两旺,可喜可贺啊。1690年7月2日,联合省阿姆斯特丹,东岸驻马德里大使盛德鸿高兴地向华夏东岸共和国新任驻欧全权特使蔡振国说道。
蔡振国是从驻伦敦大使的职位上接任的,以取代一个月前刚刚贵国的高文刚特使。此君回国后若不出意外的话,将接替身体状况不佳的李晴,担任外交部长。而到了明年,大概他就会被补选后分管外交外贸的执委会委员了吧,当真是让人羡慕。
当然蔡振国也不差。在铁公馆任职多年的他最终在几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升任了全权特使这一炙手可热的职位,从此将办公场所移到了欧洲大陆(他没有选择加的斯,而是海峡对岸的阿姆斯特丹,同时他也兼任驻联合省大使的职务),全面负责东岸在欧洲的外交情报商贸移民及其他诸多事务,权柄极大,地位极高,欧洲许多国家都要看其脸色,不是一般地威风。
盛德鸿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嫉妒之情,毕竟他是情报系统出身,至今工资仍然是国家情报总局发放的。之所以头上顶着个大使的职位,主要还是为了办事方便罢了。而且他很快就要调到伊斯坦布尔担任驻奥斯曼帝国大使,与马拉提互调,后者目前正担任驻奥大使的职位,这样也是为了防止某个人在一地工作太久,个人利益羁绊过多的缘故。
与此类似的调动还有几个。如驻法大使林定之即将东行,担任驻莫斯科大使,这又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东岸都几乎涉俄罗斯内政了,但他们居然还与东岸人保持着外交关系,俄国人这次分外能忍,让人惊讶。原本的驻俄大使康有道则将收拾行装前往里加,担任里加商站的负责人,同时全面负责邻近的库尔兰波兰瑞典普鲁士等国的外交事务。
而巴黎伦敦两个大使职位,则分别由本土调来的许之龙郑德祥二人担任。这两人都是年轻辈中的佼佼者,也是时候将他们放出来历练历练了,东岸人对于合格的后辈人才梯队的培养,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虽然目前看起来裙带关系还比较严重。
今天盛德鸿从西班牙跑到阿姆斯特丹,主要是为了向新任特使述职,同时也谈谈下一阶段的工作设想,争取得到他蔡某人的支持。
盛德鸿主要想谈的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当然在此之前,他得先恭维一下名义上的顶头上司,因为他刚刚与荷兰人签订了一份大额军购协议,以应对紧绷的欧陆局势。这样一来,国内的军工企业又不愁没饭吃了,且他们也将有足够的利润投入到新产品新武器的研发之中,当真是可喜可贺。
呵呵,这个其实高文刚特使离开之前就已经在接触了。我来了之后,也不过是将其提速了一下罢了,实在不敢居功,不敢居功啊。蔡振国虽然这么说,但看得出来仍然很高兴,因为这笔生意的金额不小,足足有一千万盾之多,真叙起功来,肯定少不了他的那一份,因此一时间微微有些得意。
对了,你刚才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精神状况有问题,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从酒柜里拿出一瓶葡萄酒给二人各倒了一杯后,蔡振国坐了下来,语调轻松地问道。
卡洛斯二世的王后去年死了,是波旁家族的成员,卡洛斯二世心情很低落,精神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据我们的消息源透露,卡洛斯今年以来情绪愈发歇斯底里,还疑似出现了幻听,精神状态非常不稳定。我们有理由担心他现在的身体状况,他如果真倒下的话,对于我们是非常不利的。盛德鸿说道。
西班牙王室的权力虽重,但也到不了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地步吧?卡洛斯如果丧心病狂到胆敢侵犯我国利益,其他贵族们怕是也不会答应。蔡振国想了想后,微笑着说道。
但卡洛斯的权力仍然很大,其他贵族并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掣肘。而且,人的精神状态一旦不稳,谁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我们得打起精神来了,实在不行的话盛德鸿搞惯了阴谋诡计,因此话里话外就带着一股邪气,这令蔡振国的眉头稍稍一皱。
不要莽撞,没到这一步呢。蔡振国放下手里的酒杯,语气凝重地说道:多大个事,至于打打杀杀的么?西班牙的命根子都捏在我们手里,他们不会乱来的,除非法队已经打到马德里,不然该怎样还是怎样。
那这事?盛德鸿问道。
先观察观察吧,别轻易下结论。蔡振国一锤定音道:当然我们也要密切观察卡洛斯二世的身体状况。如果可能的话,从国内聘请顶尖的医生过来帮他检查下,当然这需要事先征得人家的同意。另外,马德里的消息源也要着力维持,该花钱就花钱,这些都不会白花的,密切掌握西班牙王室的动向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盛德鸿听后默默点头。蔡振国才是最终的话事人,他不可能绕过驻欧全权特使搞事,那不符合组织原则。
对了,最近西班牙国内局势怎么样?我知道他们已经正式对法国宣战,但在比利牛斯山脉那边,似乎并未爆发多么惨烈的战争。蔡振国说道。
没有,当然没有了,事实上西法之间的主战场在南尼德兰。盛德鸿清了清嗓子,说道:其实法国人在南尼德兰的进展并不怎么顺利。根据最新的消息,他们的军队已经被奥军击败,损失虽然不大,但脸面丢得很大。
奥地利人击败法队的战争是两个月前发生的。在南尼德兰的桑布尔河畔,由瓦尔德克亲王率领的奥地利军队经过苦战击退了由于米埃尔元帅率领的法军,成功保住了南尼德兰不受敌人的进一步侵害。
这一场打破了很多人对法国陆军的恐惧,预示着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改进后,奥地利军队与法队之间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尤其是在东线与奥斯曼人血战多年的精锐部队,更是已经不输于法国一线野战部队。
法军在桑布尔河战败的消息传回巴黎后,据说路易十四非常愤怒,认为于米埃尔元帅十分无能,打算将曾经因为反对他而被剥夺职务坐冷板凳的卢森堡公爵派上阵,统领一支军队重新进入南尼德兰,与奥地利人和西班牙人作战。路易十四认为,主要击败了奥军主将瓦尔德克亲王,那么基本上就奠定了南尼德兰的局面,西班牙人战力孱弱,且士气低落,还没那个胆子对法国人龇牙。
而在南尼德兰的失败并不是法国人在这场战争中唯一的挫折。事实上在德意志地区,神圣罗马帝国联军也正在慢慢扭转不利的局面,一点一点地夺回战场主动权。比如,曾经被路易十四夺去家园的洛林公爵查理五世就率军收复了波恩和美因茨,这终结了他对法国人连战连败的耻辱记录。
查理公爵率领的是奥地利军队,同时也混杂了一些德意志南部诸侯的军队,总数在五万人上下。这个曾经在东线大破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将军深受奥地利国王利奥波德的信任,其打仗风格也是硬碰硬地猛冲猛打。在进攻美因茨的战斗中,守城的法国侯爵于克塞勒精明强干,只有区区几千人马的不断利用火力杀伤敌军,同时还21次率军出城反冲击,坚守了整整三个月,最后光荣投降离开,德意志人在城下撂下了足足五千具尸体,受伤的人就更多了。但不管怎样,最后他们还是拿下了这两座城,达到了战术目的,虽然在伤亡交换比上比较吃亏。
目前德意志战场的局势已经渐渐稳定,原本势如破竹的法国人受到了遏制,开始产生一定的伤亡,同时丢失了一些占领的城市,形势开始变得严峻起来。荷兰的共和政府见状,也立刻卖力吆喝起来,他们筹集了大笔资金,在德意志地区雇佣军队,然后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各个南尼德兰和莱茵河流域,这招致了法国人的极大仇恨,未来也许会遭遇灾祸也不一定。
我们当然也不能忘了反法名人威廉三世。这个家伙目前是英格兰国王,他不知道使了什么法子,竟然说通了国会的阔佬们,令他们慷慨解囊,拨出了大笔款项,开始整顿海陆两军,准备加入到这场反法大同盟中去,为英格兰攫取利益。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法国人目前的局势不是很妙。他们几乎在各个方向上都受到了敌人的威胁,而且敌人的军队数量经济实力都要超过他们,这使得他们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变得十分艰难。所以,深入研究过欧陆局势并与西班牙王室保持着密切联系的盛德鸿对于比利牛斯山脉那边一点都不担心,在他看来法国人暂时无力进攻西班牙本土,而西班牙人也无力反推到法国南部,这里进行着的其实是一种另类的静坐战争,一点不用担心。
不过,考虑到法国人在意大利战场上也投入了一支军队,考虑到这支军队的人数和战斗力的话,如果意大利人被迅速击溃,那么也不排除他们顺势翻越比利牛斯山脉,进攻西班牙本土。因为根据情报,萨伏伊公国的军队在之前一次战斗中已经吃过亏了,损失了大概两千人马,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是法国人的敌手,意大利战场的形势还是很微妙的。
法国佬四面开战,南尼德兰莱茵河意大利,精力旺盛得可以嘛。蔡振国喝了一口酒,笑道:他们打他们的,我们自己捞好处就是了。意大利人不是加急订购了一批军械么?就近从其他地方调拨吧。我记得休达那边不是新到了一批军资吗?先运过来给意大利人交割吧,他们急用。萨伏伊在意大利诸邦国里算是能打的了,武装一下总没有错。
另外一点就是,加大宣传,让更多的欧陆精英人士意识到,战火纷飞的欧洲并不适合他们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我们华夏东岸共和国政局稳定,经济发达,对于外来投资者和技术人员来者不拒,是他们的好去处。蔡振国又说道:嗯,这不是你的活,我会专门安排人手去处理的。欧陆战火连天,民不聊生,但却是我们吸引其高端人才移民的绝好机会。低端的就算了,黑海那边高加索奴隶已经收了一堆了,再多也没意思。更何况现在国内的政治气候也不对,天主教地区的人也未必多愿意来,还是谨慎处理吧。
蔡振国的这话其实暗藏玄机,盛德鸿也不是笨人,稍一点拨之后就明白了此中关节,因此立刻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该怎么处理了。过阵子我会去一趟意大利,接触下那亚萨伏伊和托斯卡纳的人,将一些工作安排下去。法国进攻萨伏伊,他们现在应该都吓破胆了吧,有些事情以前不好做,现在却要容易多了。
第三百五十二章 欧陆风云(二)
1690年8月1日,最尊贵的那亚共和国,多利亚家族的保罗正在自家别墅内招待来自东岸的使者。 小 说
使者是从西班牙那边过来的,从加的斯港出发,跟随一艘往那亚运输马匹的老式桨帆战舰,一路摇摇晃晃来到了利古里亚海岸。军马一共百余匹,装起来有点挤,但没办法,前线急需,只能硬塞着运过来了。
当然了,这些军马不是那亚人的,虽然这是他们出钱买的,但最终还是会送往西面的萨伏伊公国,交由那边的军队使用。没办法,维也纳方面没有派援军过来,意大利人只能自己团结起来,共抗残暴的法军,而首当其冲的萨伏伊公国,可以说是他们最大的希望了。
这个国家目前拥有意大利地区诸邦国中规模最大的常备军部队,大概有一万多人得样子,装备训练也还算不错,不是一点都不能打,因此被意大利人视为救星。在原本的历史上,萨伏伊公国面对法国的一支偏师,在野战中被敌人一战击溃,战死四千余人,直接导致他们与法国人签订和约,退出了战争,而当时其余邦国并未对他们提供足够的援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