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邵汝杰此番也比较满意。参加宴会的宁波商人已经一致同意,今后会把贸易往来的货款陆续转移到台湾银行内,这无疑是很大的一笔钱了。虽然此举很可能会得罪西北垦殖银行这种大银行,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也管不了太多了,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当年西北垦殖银行在库页岛是如何筑起壁垒挡住台湾银行开展业务的,邵汝杰可是听前辈们说过好多次了。这次拉海参崴宁波商会的账款,就当是小小地报复一下吧。

    宴会另外一个给他深刻印象的,是这些商人们的见识。邵汝杰来远东不过两年时间多时间,且之前一直在热兰遮堡工作,整日接触的不是公司内部人士,便是荷兰红毛,即便几次秘密出差前往台湾岛北部的郑氏垦殖区,也是急急忙忙而去,又匆匆忙忙而返,因此与这个年代远东本地人的接触还不够深入。

    去年调到海参崴港常驻后,他一半精力花在修建别墅庄园上,一半精力放在如何与政府打点关系上,这次出席宴会,严格说起来还是第一次纯私人性质的宴会呢。所以,当与会众人酒过三巡,大谈特谈朝鲜怎样,日本如何,红毛商人如何奸诈,葡萄牙商人又如何抠门时,邵汝杰就有些动容了。甚至当其中几个谈起在吕宋的见闻时,邵汝杰直接表示了佩服,同时心里也在感慨:东岸在远东经营数十年,或明或暗带来的变化确实是相当之大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习惯了航海,习惯了海洋贸易,习惯了来自外海的见闻及特产,这其实是一个观念的刷新及改变的过程。

    毫无疑问,只有这样观念的刷新及改变多了,与海外的交流更密切了,人们才能真正地具有国际视野,才能真正地认识到别人的有点和长处,才能真正地与外界进行文化交融,取长补短,更进一步。邵汝杰不清楚顺国清国那边的情况如何,但他认为应该也是具备一些有一定海外见识的人了,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会受到官府的看重,倚为座上宾。而随着海外商品文化和技术的不断涌入,中国大地的知识分子会走向何处,他们会怎么做,确实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事情。

    回到别墅后,仆人来到书房向他汇报,几位来自日本的客人已经在客厅等候了。邵汝杰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然后也不急着去见客,而是让人上了一壶茶,一边静静品着,一边想事情。

    台湾银行想直接介入日本贸易,已经很久了。自从黑水管委会成立,蓝飞担任主任之后,远东地区三大殖民贸易公司便严格划分了势力范围,再不允许过界行为。比如,东岸朝鲜公司垄断对朝贸易,东岸日本公司垄断对日贸易,台湾银行垄断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其余未明确规定的,则属于开放市场,任何人都可自由竞争。不过,对于上述明确规定了的特定市场,任何商人想要从事这方面贸易的话,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前往这三大公司申请成为代理人,也就是交钱,获得许可后方可进行贸易。

    新规定同样给台湾银行留了个后门,即允许该公司在虾夷地进行贸易——作为交换,东岸日本公司可以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手里购买粮食——因此今天前来海参崴的客人主要来自日本东北诸藩,更确切地说,是仙台藩为首的势力。

    仙台藩,素来是日本强藩,伊达家也与东岸人贸易很久了,早期有铜钱贸易,后来扩展到各个方面,一度搞得很大,引起幕府不满。但对于这种强势的地方豪强,幕府虽然不怕,但也担心引起骚乱,因此只是斥责一番了事,而仙台藩也临时收紧了贸易,避避风头。

    不过,贸易这种事情,岂是能压得住的?这不,还没过几年呢,东北诸藩的贸易又慢慢起来了,大量商品流入日本,流出的除了部分日本特产外,还有大量金银铜片,让东岸日本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台湾银行眼红之下,也想直接介入贸易,因此就有了邀请人家访问海参崴的事情。

    而为了加强自己的说服力,全权负责这边事务的邵汝杰还打算给这些日本客人们一点礼物:大量产自黑水兵工厂的铠甲刀剑火枪乃至大炮,甚至连战马都可以有,如果日本人不嫌骑着麻烦的话。

    严格地说,邵汝杰这种行为其实是很犯忌讳的。在幕府管制外悄悄做点生意也就罢了,但出口大量军火给仙台等藩,这事情的性质可就变了。而更令人蛋疼的是,仙台的伊达家根本不拒绝这些军火,一点没有韬光养晦的意思,这就更让人担心了——万一幕府觉得仙台藩实力大增后影响到日本国内的势力间的平衡,而向东岸人兴师问罪,彻底断了两边的贸易,那样倒霉的可就是所有人了,东岸日本公司怕不是连杀了邵某人的心都有。

    邵汝杰对此当然是嗤之以鼻的。东岸日本公司公然武装松前藩,并帮助松前正广这个魏博秋的私生子组建新军箱馆组,这事难道就不犯忌讳吗?别拿北海道是日本的化外之地来当借口,幕府真要追究起来,还是有理由惩戒他们的。当年幕府巡见使根本益三前往虾夷地明察暗访的事情才过去没多少年呢,幕府对这里的情况也不可能一无所知,松前藩至今还好好的,这就足以说明幕府并不想真正把事情闹大,真正与东岸人撕破脸。

    毕竟,被大舰队围着列岛巡游围观的事情,江户幕府也不想见到呢。真那样的话,他们的渔民没法出海捕鱼,原本非常繁盛的近海贸易(日本内部的贸易,用船走近海运输)也要大受影响,荷兰商人估计也来不了了,这真的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考虑到东岸海军的强势,如果他们占领近海某个岛,然后使用大量快艇封锁近海的话,日本毕竟是个岛国,很多物资还是离不开水上运输的,那样可就全都歇菜了,商业不但大受影响,就连地方上的稳定大概也会遇到困难吧。

    所以,邵汝杰根本没打算顾虑太多,而是准备与仙台藩的人缔结一份非常详细深入的贸易协定,让台湾银行的触角从此延伸到日本东北部。至于东岸日本公司的看法,就随他去吧,能咋地啊?就许你们与荷兰人争着卖武器给萨摩藩的人,不许我们与松前藩勾搭啊?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东北亚铁桶
    1690年6月6日,虾夷地岛,雨过天晴。

    已经年过五旬的白玉堂在两名日本武士的小心搀扶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一边走一边看着路边的农田,看着那绿油油的春小麦,心里就充满喜悦。

    这是一片比南非更不错的土地啊!虽然冷了一些,但却没有困扰南非的干旱问题。唔,也许土壤肥力有所不足,需要花大力气改善,但这却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慢慢来就是了。总之这一片充满了希望的土地,一望无际——好吧,仅限于火山群以东地带——森林煤炭资源丰富,同时动物资源也很丰富,进山打猎的拓荒者们从不会空手而归。更别说,近海就是世界第一大渔场千岛群岛渔场,人们生活在这里,除了天气冷了点外,当真没什么不好的,甚至可以说比较富足。

    也就是东岸没有足够的人口移民过来罢了。如果有足够的人口的话,以他们的技术高度和管理水平,虾夷地岛应该很快就能开发出来。即便一开始粮食产量可能不会很高,但有个一代人下来,当那些贫瘠的土壤得到改善时,很快就会尝到丰收的果实。而在此之前,他们还可以通过放牧打猎和捕鱼,来维持一个相对体面的生活水平,这就是人均资源较多的好处了,怎么样生活都不会差。

    很多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说,如果下决心好好开发这里的话,每年可以输出大量粮食和肉类,那样何必还去被朝鲜人荷兰人宰呢?他们每年靠卖粮食就赚走了大量白花花的银子,尤其是朝鲜王国,没这笔每年都流入的银子做启动资金,朝鲜王国汉城(首都已从汉阳城改名为汉城)的大规模改造又如何启动呢?没有这笔钱,即便东岸顾问屡屡催促,他们怕是也拿不出足够的金钱来整修几条贯通全国的交通干道吧?没有这笔钱,他们又如何能够采买东岸设备,聘用东岸技工,来扩大生铁的产量呢?没有这笔钱,他们又怎么可能装备得起几艘漂亮的风帆战舰呢?朝鲜人刻薄吝啬,心胸狭窄,给他们再多钱也不会多感激你,一有机会就会搞小动作,这几年在咸镜道偷偷蚕食扩张的举动可相当不少呢。因此,给他们钱都是白费,还不如留给自己人呢。

    白玉堂对这种说法也是持支持态度的。作为新任黑水管委会副主任兼东岸日本公司总经理,白某人一直想在这远东地头上好好做出一番事业,给自己的政绩簿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在上任刚满一个月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地搭乘一艘往山东运送木材的船只,抵达了利尻岛鸳泊港。

    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岛上,白玉堂一待就是大半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仔细了解了岛上春小麦土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历年产量。当然以上不是重头戏,重头戏是了解岛上的捕猎业!

    利尻岛,连同旁边的礼文岛,东岸人开发的历史比较久,几乎可以追溯到莫大帅最早创立这片殖民地的时候。在那个久远的年代,东岸人出于种种考虑,往这两个岛上丢了许多驼鹿野猪袍子牛羊之类的动物,任其繁殖,将其当做了一个天然牧场(对动物们来说则是天然监狱),看中的便是其封闭特性,以及深处暖流之中,气温相对较高,港口终年不动的因素。

    现在,利尻岛礼文岛已经开始每年稳定提供大量肉食的基地。鸳泊港已经有超过五家肉制品加工厂,它们从山东或朝鲜进口陶制器皿,然后加工成各类罐头返销回去,获利颇丰。除此之外,岛上还有食品加工厂海产品加工厂酿酒厂等企业,

    一点点大的岛子,竟然有这么多工业设施,实在让人惊奇——这还没算岛上的船舶修理厂呢,鸳泊港可是黑水管委会辖下船只的过冬基地之一,有完备的船舶维护保养能力。

    白玉堂对岛上官民的工作表示赞赏,认为利尻岛在黑水的发展壮大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虽然时过境迁,很多地区都陆续发展了起来,但却不应该忘记利尻岛所做出的奉献,管委会财政厅会在这方面做出一些表示。

    毋庸置疑,白玉堂的这话会引起利尻岛上下的热烈欢迎。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海对面的稚内(后世北海道稚内市,阿依努语冰冷的河川之意)宗谷(后世宗谷郡猿拂村)丰富(后世丰富町)天盐(后世天盐郡天盐町)速别(后世速别町)顿别(后世顿别町,阿依努语从沼泽流出的河流之意)六大定居垦殖乡的建立,黑水管委会的资金和人员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上述这些地区,以至于利尻岛得不到足够的投资,人员都有不少跑去岸上生活了,上下怨气都很大。

    因此,这会白玉堂许诺给利尻岛增加投资,还是很提士气的。虽然有些人怀疑这个新来的副主任到底能不能做主,能不能给他们拉来投资,但至少这话说得是很漂亮了,不是么?要知道,这些年来,上头的那些官连哄他们利尻岛都不愿意哄,这位爷至少还愿意哄哄他们呢,知足吧。

    白玉堂在鸳泊港待够后,便搭乘两地间的定期航班(一艘老旧的72吨级小火轮),前往还对岸的稚内港进行视察。这些以后都是他负责的区域,必须好好走一走看一看——黑水管委会两位副主任,一位兼任库页地区行署专员,分管库页本岛,一位兼任东岸日本公司总经理,分管虾夷地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等地——发展得好了,都是他的政绩,也是他日后可以升迁的资本。

    白玉堂知道,因为他父亲白斯文的一些影响,多年来他的仕途走得不是特别顺利。和他同一辈的人,进中央执委的都有了,而比他晚一辈却和他平起平坐也大有人在,这简直让人情何以堪。这次他从南非河中地区行署专员的位置升任黑水管委会副主任,这一步挪得可不容易,也让他格外地珍惜。他才五十多岁,还有机会往上走一走,即便进不了中央执委会,那么当个高官要员也是好的。

    而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他的顶头上司蓝飞屁股底下坐着的不就是高官职位么?蓝飞是军人,不可能在这个位置上久留,那么只要自己工作出色,成绩亮眼,最终再往前一步,当上这管委会主任也不是不可能。所以,白玉堂心中还是充满着一团火焰的,他要扭转父亲白斯文以来的不利局面,为自己的后代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这些,如今就看他在黑水管委会副主任的位置上干得怎么样了!

    稚内乡现在有多少人?农田整饬得很不错嘛。白玉堂高兴地问道。

    算上前两天出生的一个孩子,现在稚内全乡共有2670人,这都是有正式户籍的,临时逗留的不算在内。乡长立刻回答道。

    稚内宗谷等六乡设立最早的也有十年时光了,最晚的顿别乡也有两年,加起来总共有约一万名垦荒农民,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为了凑出这上万名移民,黑水管委会(包括之前的黑水开拓队)真是费了老鼻子的劲了:免费分地是必须的,而且还要给足够的安家费,农民建房子时还要优先提供廉价建材,总之许诺了一堆条件(当然最后也都陆续兑现了),这才捞来了这些移民定居垦荒,发展地方。

    当然黑水管委会并不是仅仅只吸引到了这一万多人,事实上数量是远超于此的。在虾夷地岛东北部,东岸人在原本的钏路厚岸根室三地外,又额外增设了一些定居点,分别是野付乡(后世野付郡别海町)标津乡(后世标津郡标津町)川上乡(后世川上郡弟子屈町)斜里乡(后世网走市)十胜乡(后世十胜郡浦幌町)五个定居点,同样安置了上万人左右。

    除此之外,千岛群岛中的两个定居点,如择捉岛上的择捉乡幌筵岛上的大洋乡,以及勘察加半岛上的捕鲸胜地黑瞎子乡新的犯人流放地驯鹿乡(后世勘察加半岛奥索拉小村附近)等等,多多少少都分到了一些人口,虽然不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也占去了一定的份额的,这是事实。

    根据统计加估算,目前虾夷地岛(含利尻礼文奥尻等岛)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上,总共约有七万多民众,这便是日后白玉堂分管的所有家当了。这些家当经济上主要是以农林牧渔之类的为主,间或有一些建筑业森林工业食品加工和采矿业,出产粮食海产品木材肉类毛皮珍珠黄金硫磺及各类鲸鱼制品,虽然气候较为寒冷,其实居民们的生活水平并不低。以位于勘察加半岛上的黑瞎子港(后世勘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市)为例,这个港口附近有暖流经过,城市周围有地热温泉,其实气温并不低,港口还是个不冻港——当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不冻港,只是海湾内不冻,可以停泊船只,不至于南下过冬而已,在海湾外还是有大量浮冰的,风帆时代会影响航行——附近渔业资源非常丰富,鲑鱼螃蟹鳕鱼乌贼等产量极高,城区内有专门的加工厂,日夜不停地加工着各类海产品。除此之外,这个港口内常年停泊着数十艘捕鲸船,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满载而归捕鲸船来售卖产品。再加上海军东北亚分舰队在这里设立的分支机构,以及规模不小的船舶修理厂,黑瞎子港的常住人口已经有五六千人了,比虾夷地岛上的很多城市还要多,且人民生活较为富足,除了寂寞了一点之外,几乎没什么可抱怨的。

    白玉堂打算在虾夷地岛考察完了之后就搭乘船只,沿着千岛群岛一路北上,最终抵达黑——瞎子港。作为东岸的高级干部,他当然明白虾夷地—库页岛—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这一串殖民地意味着什么!可以说,只要黑水管委会牢牢控制着这一片,并妥善经营的话,那么只要拉上日本朝鲜,这条铁桶一般的大陆封锁线也就完成了。鄂霍次克海成了东岸人的内海,鲸海(日本海)基本上也是自己的经济圈,如果再算上台湾岛琉球群岛乃至菲律宾群岛的话,这条铁桶封锁线还要更加强大,几乎将中俄两个陆地大国都给包围在内了。

    对于陆地强权国家的遏制,东岸人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第三百五十章 高加索铁臂
    1690年的春天,捷列克河畔的居民们正迎来可怕的末日。

    一支由土尔扈特部著名将领阿尔斯楞率领的部队,正在这条河畔肆意征伐。他们这支部队大概有一万五千多人,几乎全是骑兵,不过即便是骑兵,细细考究起来,也是多有不同的。与准噶尔蒙古的部队类似,他们的队列中存在着大量的骑马步兵,这些人使用火枪与大炮作为主要武器,赶着驮马大车跟随轻装骑兵部队作战,是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他们的这种作战方式,也是如今草原民族比较流行的一种作战方式,无论是蒙古人鞑靼人哥萨克还是波兰人,都是这种奇怪的步骑混编模式嗯,混合着骑马步兵。生活在伏尔加河下游上百年的卫拉特蒙古人与俄罗斯人波斯人高加索人鞑靼人接触了好几代人,自然了解对方的作战模式,因此他们也慢慢改良了传统的蒙古作战方式,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一如他们的表兄弟准噶尔蒙古一样。

    当然囿于传统,骑兵(轻骑兵占多数,重骑兵不多)依然是卫拉特蒙古军队的绝对主力。比如,眼下这一万五千人里面,正儿八经的骑兵就占到了九千人之多,其中包含一千名重装骑兵,这是他们的主力部队。除此之外,还有大约六千名骑马步兵,装备大量俄制火枪及青铜火炮,质量一般般,但比起他们以往的装备来说,已经好上不少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俄制武器都是东岸人转交给他们的。当年毛君中校的队伍趁着俄军大溃败,深入顿河上游一通追击,自然缴获了大量的俄罗斯武器,然后都作为人情送给了卫拉特蒙古人,换取了一些他们俘虏的高加索人或俄罗斯人奴隶。再后来,哈吉警备司令吴翼飞还遣人与克里米亚汗国进行交涉,从他们那里又要来了一批缴获的俄罗斯火枪大炮铠甲之类的装备,半卖半送给了卫拉特蒙古人,以支持他们在北高加索地区的扩张与征服。

    阿尔斯楞率领的这支部队就是扩张的急先锋之一。虽然阿玉奇汗仍在伏尔加河下游一带活动,但这并不代表他对于将势力扩展到相对较为温暖水草也更为丰美的北高加索地区不感兴趣。事实上早在东岸人到来之前的数十年内,他们就已经尝试过将势力扩张到此处了,只不过因为俄罗斯人的掣肘,以及北高加索地区原住民的拼死反抗,他们没能得手罢了,不过与包括车臣人在内的当地部族的中小规模武装冲突倒是一点都不鲜见。

    去年的俄罗斯南征失败在本地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鞑靼人东岸人沿着顿河一通烧杀抢掠,使得俄国人在本地的影响力大衰,多年的强横形象毁于一旦,很多平日里被欺压得不敢出头的部族开始蠢蠢欲动。而在这个部族当中,东岸人最先接触的卫拉特蒙古人自然是先人一步,拔得头筹了!

    杜尔伯特部一万多帐去年就挺进到了顿河入海口附近,并建立了军事基地巴音郭楞城,直接与东岸人取得了联系。而在随后,由图日根和阿尔斯楞率领的这两支部队就开始了在北高加索地区的征服历程。这些蒙古人用东岸提供的俄制装备武装自己,然后由东岸顾问制定计划,对当地部族有选择地进行动手,其中各种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术自不必多言,总之东岸人制定的战略帮他们省了不少事情,减少了很多伤亡,同时也征服了更多的土地。
1...10531054105510561057...1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