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茨威格其实的木材在盐城港卖了个好价钱,不过他却没能及时离开,而是被东岸官员半强迫地邀请到了永淳乡,讨论在此地进行投资的可行性。说实话,茨威格骑士对此有些头疼,他来之前没有考虑过要被东岸人打秋风。事实上瓦格纳总督年初在的时候已经购买过一些盐布铁路的股票和债券,按理来说已经算交过钱了,这次怎么又被拉住了呢?东岸人这么做,实在是有点过分啊,虽然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拒绝。

    东岸农业部的官员金达莱建议库尔兰人投资农场。金巡视员认为,永淳乡等地未来都处于重要交通线上,土地升值潜力很大,颇具投资价值。也就是说,目前这些地方都处于价值洼地,先人一步下手的话,未来就能发大财。金达莱甚至还拿俄国投资者奥列格纳雷什金的经典案例来做了介绍,指出纳雷什金手头持有的盐布铁路股票已经涨了很多,而且当年买下的荒地也增值了很多,纳雷什金大厦更是成了南村港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纳雷什金家族的这一连串投资当真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让人艳羡无比。

    金达莱认为,现在是出现第二个纳雷什金奇迹的时候了。虽然东岸政府目前正在全力修建羊毛运输专线铁路(大北方铁路进入景龙县后进展已基本停滞),但崭新规划的盐科铁路(盐城科尔多瓦)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未来一旦计划完善并由国家铁道总局提交给政务院的话,这条铁路就可能进入实质性的施工阶段。等真到了那个时候,再想到去沿线进行投资,怕是已经晚了。因此,趁着这会规划还只是在政府内部流传,正式立项八字还没一撇(被否决的可能性也不小)的时候,不妨搏上一搏,看看自己的命如何。

    茨威格骑士听到这里其实已经有些明白了。他从自己掌握的诸多消息来分析,这条铁路修建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且就算一时被否决了,日后还会接着立项,因为他早就从不同渠道隐约听说东岸人对现在的首都东方县不是很满意,认为其不符合日后国家的需要,同时承载力也相当有限(不然也不会将大量财政金融口的部门搬到南边的青岛县去了),未来迁都几乎已成必然。

    而现在看来,他们定的首都应该是在科尔多瓦,此地西接智利北临查科南通潘帕,地理位置还是相当好的,地处心脏地带,首都应该是没跑了。而一条连接首都与南方大港,横贯全国最主要区域(潘帕平原)的铁路的价值,自然也不言而喻。茨威格其实觉得,金达莱等人邀请他投资这条铁路沿线的农业其实是好意,因为这确实是有利可图的。甚至于,他还可以趁机入手一些荒地,修建一些物流仓储设施,等未来铁路修通时坐地收钱。不过这个就需要铁路精确的路线情报了,不是现在可以搞定的。

    茨威格骑士在东岸人的逼迫之下顶不住压力,最终点头应允会投资一部分农场,但规模不会太大,因为库尔兰公国才三十余万人,没有那么充裕的人力去开发海外。目前一个新库尔兰殖民地就已经让他们精疲力竭,不得不在立窝尼亚波兰等地想尽办法募集人手了,如今还要倒东岸人的潘帕平原上投资农场,确实有些难,撑死了只能弄个几百人意思一下了。至于说购买土地及投资铁路的事情,这个暂时倒还不是很急,可以慢慢想办法。

    另外,茨威格其实也请求金达莱向东岸上级有关部门反应,最近南非方面大幅度削减了出口至新库尔兰的粮食腌肉海产品和酒类,令雅各布港等地市面上的食品价格暴涨,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他请求东岸政府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政策,加大对新库尔兰的粮食出口,稳定当地食品价格。

    他认为,新库尔兰是东岸共和国控制西南非洲的重要帮手,两国间的经济互补也非常强,因此,东岸政府应当在关键时刻照顾他们的利益,稳定住他们坚定盟友的局面。

    金达莱听到这个消息一时有些愕然。事实上他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南非方面为何会减少了对新库尔兰的食品出口。他觉得自己得回去查一下资料才行,毕竟好久没关注过南非的粮食生产了,也许当地遭受了恶劣天气的影响?或许是因为战争或大规模建设的需要?抑或是两方面因素都有,进而导致了粮食出口的减少?

    金达莱对此不是很确定,他需要更详实的资料来了解这一切。但他以自己的过往经验来看,这事并不简单,南非那边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是发现了超大型的金矿区或储煤带了吗?金达莱猜测着。




第三百二十八章 西印度洋(二十五)
    大圆港是南非最大的港口,同时也是最繁忙的港口。

    来自东岸各地的商船在此靠岸,人员在此汇集,商品在此交流,给大圆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繁荣。本土运来的工业品在此十分畅销,蓬勃发展的南非经济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十分之大,每年都要花费巨额资金进行采购,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纺织机械运输车辆蒸汽机组五金工具铁锭钢条化学制品等,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南非本地出产的羊毛皮革酒类煤炭黄金钻石也大量出口本土。得益于南非河中义成两个地区政治地位的确认,南非与本土间的进出口关税被全部取消,这些南非本地商品在东岸大草原鸭子湖等地的竞争力变强,几十年下来,南非本地也崛起了一大批企业,积累了可观的资金和技术。

    诚然,因为与本土之间隔着大西洋的缘故,南非的发展总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本土的资金很难流入到这里(除了采矿业之外),技术人才也很难说服自己漂洋过海到南非生活,各种工业品的成本也比本土高不少,但终究这么多年了,还是积累起了一定的本钱的。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南非与本土之间的贸易,始终存在着巨额逆差,即每年从本土进口的商品金额远远高于出口至本土的金额,以至于本地的贵金属大量外流,令人忧心。好在南非在与葡属安哥拉新库尔兰新华夏葡属莫桑比克吉布提等地存在贸易顺差,且还算不少,这些都有效地补充了南非与本土之间的贸易赤字,支持了南非的快速发展。

    当然了,南非还有另外一个进项,那就是作为自由港的开普敦所带来的收入。这个港口最初只对本国船只及荷兰船只开放,其他外籍商船在入港前都需要进行申请,并缴纳一笔入港费用后才能进入。

    到了后来,熱那亚库尔兰两国的船只也获准可以自由进出。再后来,葡萄牙威尼斯托斯卡纳(该国在里窝那港有一支船队)的船只也可自由进入。现在呢,更是全部国家的船只都可以自由进入,而且所有货物在开普敦城区(镇域内)范围内免税,成了真真正正的自由港,这些都极大增加了开普敦港的吸引力,贸易额开始爆发性增长,政府也从中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据悉,现在就有很多从东方返航的船只在开普敦靠港,将手头的货物一售而空之后,又从这里大量买入包括枪支弹药日用百货药品酒类五金工具在内的各类商品,带回殖民地去销售,一来一回赚两遍钱。而他们出售的东方货物,则在开普敦被来自荷兰英格兰葡萄牙法兰西以及东岸本土的船只收购,运到各地去出售。

    也就是说,现在的开普敦已经成了一个东西方货物的集散地,

    各种专业商品市场开始成型,如香料市场纺织市场钢铁市场五金市场等等,规模都相当不小。开普敦城内外的土地因此而开始急剧增值,人们纷纷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各色楼堂馆所,已有的房屋店铺的租金也开始大幅度上升,市面经济一时间陷入了极度繁荣的状态。

    所以,别看南非河中地区没什么资源,土壤也一般般,一些地方还比较缺水,但人家硬是通过各种手段挣扎发展起来了,虽然比不上本土几个老区,但和南锥及巴西高原部分地区比起来,也没有明显的劣势,撑死了就是教育医疗水平低一些,科技发展慢罢了。

    可以这么说,南非河中地区因贸易而兴,各项政策也是倾向于贸易的。在这块土地上,商业比工业更为紧要,工业属于从属地位,转口贸易为人们带来利润。而也正因为这种情况,这次河中地区收紧对外粮食出口,才让许多人感到诧异:难道他们不准备赚钱了?粮食都消耗到哪里去了?是来往开普敦的外国商船和水手太多了吗?

    当然了,以上只是从葡属安哥拉和新库尔兰过来的商人们的困惑之处。作为在南非地区服役多年的杨亮上校,对此就没有过多的困惑了,事实上他非常了解南非地区收紧粮食出口的原因。

    从1689年初的秋粮起,南非河中地区的粮食就一直很紧缺。因为严重的干旱和病虫害,今年年初的秋粮收成非常惨淡,地区行署为了平抑粮价,不得不与国家储备粮库协商,动用了储存在河中开普天雄三个大型粮库的存粮,在市场上公开平价销售。而等到前一阵的夏粮收获时,国家储备粮库又不得不二次打开仓库,出售了大批粮食补充市场,平抑有些蠢蠢欲动的粮食价格。

    在这两次开仓放粮后,国家储备粮库河中分库又接到了义成地区行署的公函,要求调拨一批库存粮食过去,以补充当地巨大的粮食消耗。义成地区行署专员肖敬宗也派人过来解释了,原来随着内陆地区大金矿的陆续发现,一下子吸引了众多的淘金者过去。先是义成当地的百姓,然后是新华夏岛及河中地区的百姓。他们是如此狂热,以至于一些有正当职业的民众都辞职离家,下海淘金去了,让人甚是无语。

    而等到上个月的时候,一艘信使班轮公司的商船更是给他们带来了百多名蓬头垢面的淘金者。特殊的是,这些淘金者多来自本土,因为团结河流域去的人太多了,他们觉得机会不大,于是便坐船来到义成地区,打算到这里新发现没多久的金矿碰碰运气。

    公允地说,他们这样想其实没什么问题。因为义成地区的人口数量始终不足,即便内陆地区发现了超大型金矿,想要进行有效的开发也是一句空谈。这对于私人淘金者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们可都知道,财大气粗的东岸黄金公司,当初可是一口气在团结河流域霸占了八个最好的金矿,然后独自进行开采冶炼的,几乎不给别人太多机会。

    而在南非,因为人口资金等因素,地方政府无力进行大规模开采,东岸黄金公司一时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人力和设备开辟第二战场,因此确实是私人淘金者进场的黄金机会。如果他们能够在东岸黄金公司新培训的职员新采购的设备新筹集的资金到位之前,抓住机会开采到一些黄金的话,一夜暴富就不是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义成地区行署对大批淘金者的到来持一种微妙的态度。他们这些年重点放在修建义成铁路义成钢铁厂义成港码头上面,同时在清剿西部的斯威士人通加人和祖鲁人身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政府的财政状况很不乐观,欠了银行许多债务。现在的他们,就像是一条刚刚吞噬了食物的巨蛇,正处于消化期。虽然面前又出现了许多美味的食物,但不好意思,一时间无力动弹,只能看着了。

    而淘金者的到来,对于打破目前局面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义成地区行署觉得,在先期涌过来这数以千计的淘金者的帮助下,他们可以从中大赚一笔。甚至于,这些淘金者很多都是亡命之徒——即便现在不是亡命之徒,很快也会变成亡命之徒——在拥有武器的情况下,战斗力应该不会比那些黑人差劲。要知道,金矿虽然发现了,但受限于人手及开发程度的关系,他们暂时还无法清理干净当地的土人。

    也许淘金者们能够帮他们解决这个烦恼?这是义成地区行署官员们很自然的想法。所以,你便看到了,他们请求国家储备粮库义成分库出面,与河中分库进行协调,调集一部分粮食过来,预先囤积起来,以应对人口暴增之后的骤然增加的食品需求。要知道,谁也无法预测到底会有多少淘金者过来,也许一万,也许两万,或者更多,谁也说不清,只能往多了考虑。

    当然义成地区行署也在加紧采购各类生活物资,如布匹酒类工具药物等等,有的从新华夏岛采购,有的则从河中采购,有的从本土下订单,不过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总而言之,义成地区行署这么一份公函一来,国家储备粮库河中分库的人再怎么不乐意,也得意思意思了。他们若是直截了当地拒绝的话,以后兄弟单位(义成分库)在当地还怎么开展工作?上级领导还不得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啊!

    于是乎,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国储粮河中分库的粮食库存顿时降到了一个可怕的低位,不得不进行补充了。还好,这两年本土的粮食生产形势还算不错,粮价下行压力很大,国储粮的各个分库不敢说全部堆满,至少库容量放了七八成倒是真的。河中分库完全可以与公司总部进行协商,从本土的兄弟单位那里调拨一批粮食,用船拉到南非大圆港,以补充岌岌可危的库存。

    另外,河中地区市面上一些粮食加工企业的库房内也存有一批粮食。这些个家伙,目前明显放慢了生产速度,有囤积居奇的苗头,必须得好好敲打他们一下,让他们加快生产进度,补充市面上的食品供给。国家储备粮库虽然没有执法权,但作为粮食市场上的带头大哥,整治一下小弟的能力还是有的,这样能减少一些他们自己的消耗。

    上述两种补充粮食,减少库存消耗的手段,毫无疑问都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前者,与本土公司总部协调,然后办理手续,雇佣船只转运调拨卸货入库,以如今的信息物流速度来看,没个半年时间是办不到的。而在这半年时间内,对不起,像新库尔兰这种传统客户就只能先委屈一下了!也不是完全断绝对你们的出口,那不符合商业契约精神,更不人道,只能削减一半的出口量,先顶过这一阵子再说吧。相信以热带地区食物的丰富,以及你们本身的库存,应该不至于出大问题!

    杨亮上校对这其中的弯弯绕一清二楚,而且他也做了些贡献:他给河中地区行署国储粮河中分库都打过招呼了,尽快调拨一批粮食和马料到光城港存放起来,他要组织一次规模在60007000人的大规模扫荡作战,彻底覆灭已经渐渐退化成部落联盟性质的卡玛王国,彻底让其成为历史。



第三百三十九章 西印度洋(二十六)
    1690年1月3日,南非光城县以北区域,一支规模庞大的部队正在行军。

    此刻若是从天空往下看的话,你可能会被那滚滚的烟尘遮蔽住双眼,只能看到一条长龙沿着千沟万壑的大卡鲁高原滚滚向前。长龙的两侧,是一些快速移动的小型烟尘,有时从队头快速移动到队尾,有时又从队伍中间向两边快速移动,总之没个消停。谁都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支军队,一支处于行军之中的军队。

    大卡鲁高原的夏天,毫无疑问是非常干旱炎热的。地面上到处是干枯的荒草,以及落满了风尘的褐色灌木,鲜花和绿草只能在一些河谷地带才能见到。这些被地质回春作用所切割出来的河谷丘壑之中,很多就蕴藏着珍贵的淡水资源。在这些地方,水草是丰美的,鲜花是美丽的,同时争夺也是残酷的!

    不单是动物之间进行着争夺,人与人之间也进行着争夺!最常见的冲突原本爆发在黑人原住民之间,他们为了抢夺宝贵的水源世世代代进行着搏斗。即便卡玛王国的人马来了并将他们征服之后,情况依然没什么改变,该怎样仍旧怎样,该争的还是得争。原因无他,卡玛王国并未给他们带来生产力水平的质变,水源对于他们而言依然是必争之物。

    事情真正起了变化实在南边的东岸移民越来越多之后。光城县的着力建设以及外围定居点的日益增多,使得这些黑人的传统活动空间受到压缩。在几次规模不大,却令他们刻骨铭心的武装冲突之后,这些科萨黑人都明白了现在他们遇到了一个了不得的对手,一个自十一世纪从中部非洲大举南下之后从未遇到的强大对手。

    从1687年下半年开始,东岸人依次在后世南非艾利斯戴尔小镇东索梅塞特城阿伯丁城克勒普拉特小镇格拉夫·里内特小镇格拉罕镇以及阿德雷德小镇设立了凉亭乡胡桃铺乡钟山乡文殊乡先锋乡黄安乡路口乡,一共七个定居点,总计移民了上万人过来,平均每年三千余人,一下子就改变了附近地区的力量对比。

    蜂拥而至的东岸移民占据了这些关键节点,然后在河中诸县轮戍过来的民兵及部分黑八旗武士的保卫下(彼时杨亮所部还在东边的义阳湾一带剿匪),开始了艰辛的开垦工作,为彻底消化这片土地打好基础。

    科萨黑人对东岸人这一连串的举措有些反应失常。他们曾经试图进行过反击,但很快被打退,而且遭到了严重的报复。黑八旗对于抓捕他们补充丁口非常热衷,东岸人也打算把他们抓起来去修路开矿,因此他们的下场非常之悲惨,几个回合之后就彻底不见了踪影,消失于无形之中了。

    不过,与黑人的战斗多多少少也延缓了这七个定居点上万居民的垦荒大业。特别是在1688年卡玛王国也派了一些精锐本部士兵参战后,这些定居点受到了严重的袭扰,不得不请求河中地区行署将南非骑兵营调过来,以遏制黑人的反扑态势。

    形势最终在1689年才稍稍稳定下来。这个时候,杨亮也差不多结束了在义阳湾那边的动作,用船将部队又拉到了光城县登陆,打算稍事休整之后,就对这个讨人厌的卡玛王国展开最后一击,让其彻底变成历史的尘埃。

    杨亮上校拟用来进行作战的主力自然是他的老部队第一团了。第一团大号叫华夏东岸共和国陆军第一混成团,是目前正在展开的营改团行动的先期成果。第一混成团的前身是暂编第一团,原本下辖第二步兵营第六步兵营第一骑兵营第一炮兵营第一辎重营等部队,番号比较杂乱。

    这次部队整编统一规定,第一混成团下辖三个步兵营(从一开始编号)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辎重营一个工程兵连一个警卫排一个侦察排一个通讯排一个军乐队一所简易野战医院一个修械所一所随营培训学校及若干团部勤杂人员(主要是参谋伙夫勤务兵等),全团总兵力4995人,一线战斗人员占到了总兵力的七成以上,相当不错了。

    进行如此改编的团目前在东岸只有两个,就是原先的暂编第一团和第二团,现在都成了拥有五千人的正式大团,有各类技术兵种,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混成团。据陆军部消息人士称,目前营改团工作正在稳步推行之中,下一批次的两个团的改变工作也已经正式展开,初步敲定正在团结河流域东征西讨的郑大林部将与一些部队合并,组建为陆军第三混成团,相关步骑炮工辎等技术兵种正在调集之中,一俟组建完毕,就会正式更名,成为国家的经制部队。
1...10471048104910501051...1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