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快穿之不当炮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林喵喵
按一平方公里约合一千五百亩,一顷等于一百亩算,一平方公里的地盘,也就补偿一百五十两银子吧,面积最大的人得的补偿,大概也就是一千多万两银子,全部加起来,也不到一亿两白银,虽然对以前的齐国乌国来说,这很多了,但对安然来说,还是付得起的,毕竟她现在治下人口众多,她又不抑商,商业活动繁荣,税收很多,再加上又发现了很多金矿,有的是钱。
那些人问的时候,以为安然不会给多少,能给他们个十几万两银子就算不错了,顶天了几十万两,那样的话,他们还要考虑考虑,是不是真的不抵抗,毕竟万一几家联合起来,有点用呢,就算不打,几家联合起来,最起码也能给谈判增加点筹码啊。
现在一算,最少的人都能拿到一百万两,最多能拿上千万,这么多!一辈子都能过好日子了,那还打什么,投降算了,毕竟福安公主可是说了,先投降的还能多拿点,说是第一个投降的,多拿百分之五;第二个投降的,多拿百分之三;第三个投降的,多拿百分之一。
于是那些势力,尤其是小势力,生怕别人跑的快了,抢了头名,拿了百分之五,他们吃亏了,毕竟他们本来就拿的少,只能拿上百万,这百分之五,对他们而言的含量,跟那些能拿上千万的人可不一样,于是几乎是在安然将这告示发出来的第一时间,就同意了投降。
因为金钱大棒的作用,很快便不战而屈人之兵,北方势力全拿了银子或田地,投降了。
不错,也有拿田地的。
毕竟以后不当大帅了,总要有能营生的东西,虽然安然不抑商,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做生意的,于是有些人便添置田地,安然那边发,总比自己将来买好,好歹能省一道工序。
虽然安然治下规定了,一人超过三亩就要收税,但安然收的税也不太高,他们也是不亏的,所以自然要了田地。
对他们拿田地抵钱,安然自然是欢迎的,毕竟她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田地,比钱还不缺。
和平解决北方各大小势力后,除了罗将军的地盘,她就算一统北方了。
罗将军她不用担心,她知道,只要自己一统天下,有了建丰帝的退位诏书后,给罗将军下旨,他应该会回归朝廷军队,毕竟他是忠臣;就算万一,他不愿意回归,她同样采取赎买的政策,应该也能成功,总不至于要跟自己来一场生死决战,再说了,就算生死决战,她也不带怕的,所以罗将军,她准备放到最后再处理,暂时不动。
但,北方好统一,南方可就不好处理了。
毕竟北方,之前被打烂了,她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所以可以推行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可以一人分三亩田地,可以禁止土地买卖,以防止土地集中,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在天灾人祸时成为流民。
但,南方可没被打烂,她要想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再一人分三亩,普通人是没什么意见的,甚至高兴,但那些有田地的人,可就不愿意了。
所以这事要怎么解决,还得看看,如果能不使用铁腕解决,自然是不用铁腕解决的好,毕竟她也不想杀人。
安然还在犹豫着呢,而建丰帝看她连北方那些大小势力都解决了,就更焦心了,知道下一个对付的就是自己了,想着不知道这个便宜妹妹会怎么对付他。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655章 真假公主30
建丰帝不觉得安然会像对北方那些大小势力那样,轻易放过他,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跟北方那些大小势力不一样,那些人,不是正统,他那个便宜妹妹乐得留个好名声,花钱赎地;但他,可是正统,福安公主怎么会放过他,留下后患呢,所以哪怕看安然没收拾北方大小势力,而是采用了赎买的办法,也没法安慰建丰帝恐惧的心情。
况且,自己跟母妃联手造她的谣,说她不是真公主,号召天下人攻打她,也跟这个便宜妹妹结下了深仇,估计是不会轻饶自己的。
唯一好的是,北方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然后一人只分三亩地,且禁止田地买卖的政策,成功吓住了南方土豪,所有家里田地超过规定数量的,都不愿意福安公主打过来,他还算有支持的力量——虽然那些底层没田地,或者田地不多的老百姓,巴不得安然打过来,那样他们能分到田地,不过那些泥腿子,没什么力量,只能心里期盼,无权无势的,他并不担心他们能翻起什么浪花。
断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现在就希望这些为了保住家产的人,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阻止得了安然过来。
其实建丰帝刚到南方时,还曾想过励精图治,就算没信心北伐,但起码要把南方治理好。
但眼看着安然越搞越大,及至后来赶走了乌国,一统了北方,到现在,他基本上处于过一天快活一天的状态了,所以开始纵情享乐起来。
看建丰帝渐渐往他父亲以前的状态靠拢,大臣们却没多少劝谏的,因为他们明白他的心情,既然快要灭亡了,就随他疯狂去吧。
事实上不光建丰帝,就是他们这些大臣,因为心里不知道安然以后怎么对他们,也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开始放纵享乐了起来,顿时南方靡靡之风大盛。
安然听说南方很抗拒自己的政策,便知道,自己统一南方,只怕要付出一些努力才行,毕竟,为了保住家产,这些人会想尽办法的。
当下安然虽然暂时还没打南方,但却加大了转移底层老百姓的政策。
那些底层老百姓,自然是愿意享受那些好政策的,之前安然就接了不少百姓过来,现在那就更多了。
一开始因为没人跟建丰帝说,所以建丰帝还不知道自己治下的子民跑的越来越少了,但等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很难找到下人,以及帮他们种庄稼的佃户后,早就知道安然在接人走,但一直没跟建丰帝说的他们,这会儿便不由急了,赶紧跟建丰帝说这个事,想让建丰帝下令,不许这些人离开,要不然,他们就算坐拥良田千顷又如何,没人种就要荒在那儿了。
事实上现在已经对他们有影响了——因为人跑的越来越多,导致他们找不到租种他们田地的佃户。
安然的政策,对无产者最有吸引力,所以南方最先跑来北方的,就是这些没田的佃户,反正在南方一无所有,听说了北方的好政策,就想到北方拼一把。
为了吸引人,他们不得不下调了佃户交给他们的租子,免得田地没人种,什么租子都没了,那他们就要喝西北风了,毕竟在这儿,不像在北方,经商的人不多,大部分豪绅是靠田地出息吃饭,田地要不产出息,他们还怎么活?
既然如此,他们自然就赶紧上报这事了,想让建丰帝阻止事态发展。
他们以前之所以知道这事,却没上报,一是他们以为那些老百姓多,部分人走无所谓,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在不影响利益的前提下,他们自然不关心;二是,安然转移人已经形成利益链了,每成功转移一个人到北方,就会给当地的人一些好处,而一般有能力大批量转移人的,都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如此一来,资本利润的力量,后世的人都知道,只要利润高了,哪怕知道这是往自己头上套绞索,他们也要干,谁让转移人这事,根本没什么成本,是纯得利润呢,所以很快就形成了利益链。
哪知道福安公主竟然会弄走这么多人呢,现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收益,而且更让人心惊的人,由于利益链庞大,他们想靠个人的力量阻止这种移民,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会动很多人的奶酪,他们自然不让你阻止,眼看着各地方每年出生的人口,还不及走掉的人的三分之一,再这样下去,人迟早会走光,而没人的话,别说没人帮他们种田了,南方根本活不下去了好嘛,所以他们能不急吗?
所以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损,自然会上报。
安然之所以加强了抢人大业,自然是想将建丰帝的根基挖了,然后观其自败。
等南方的田地荒芜,无人耕种,豪绅手中空有土地,也是没用的,到时也许不用打就会投降了。
“陛下,今岁,出生人口十万有余,减少人口三十五万有余,总人口……”
户部尚书受人所托,跟建丰帝禀告这个事,平常他基本上不会跟皇帝汇报每年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皇帝要想知道,可以自己找户部要数据——所以事实上,前几年就已经发生过出生人口少于减少人口的事了,现在建丰帝治下总人口,不算之前北方来的(那些早就走了,美其名曰北方稳定了,他们想回老家,其实就是看安然那边政策好,跑回去的),光是本地的,就少了将近两百万,而之前,总人口一千多万,少了两百万,这数字是惊人的。
只是建丰帝没问,不知道罢了。
建丰帝听着听着,不由大惊,道:“等等,这是为何?往年不是出生人口比死亡人口多一点吗?今年的死亡人口怎么这么多,发生了什么事?”
虽然古代医疗条件不行,所以就算出生率高,但死亡率也高,于是自然增长率只能保持缓慢增长,这还是在太平地区,一旦战乱,人口就会出现急速减少。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656章 真假公主31
户部尚书便将原因说了出来,道:“不是死亡人口增多,而是有很多人去了北方叛匪那儿,去的人太多,现在已经严重影响了税收和粮食生产,税收再一步减少,国库就要干涸;没有粮食,军队就要养不起了。陛下要早做谋断,要不然迟早要出事。”
现在南方称呼安然都是北方叛匪。
既然不认为安然是福安公主,那她的名字自然就不叫这个了,所以自然也不能叫了,然后他们又不知道她真的名字,所以就直呼北方叛匪。
建丰帝听了户部尚书的禀告,不由一阵发寒,他本能地明白,这是安然在用另一种手段在攻打南方,一种杀敌于无形的办法,而眼下看来,这办法还极有可能会成功——这样继续下去,假如南方只剩一两百万人口,还怎么活下去?达官贵人连侍候的人都找不到了。
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当下建丰帝便赶紧将内阁和六部大臣召集起来,讨论这事该怎么办。
这事本来就是大臣们想让建丰帝知道的,所以这会儿一开会,大家都深刻认识到了这事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也在南方颁布逃人令,不允许那些人逃离。
虽然北方叛匪、“假”福安公主曾表示,谁颁布逃人令,就打谁……反正不颁也会死,所以谁怕谁啊,有本事就打过来啊。
不过他们多虑了,安然暂时没打算打南方,所以虽然听说他们颁布了逃人令,也没去管,反正移民都形成产业链了,也不用怕逃人令真能管住眼下人口外逃的情况。
却说南方,建丰帝本以为自己颁了逃人令,这事应该就能控制住,但,他低估了资本家为了利润奋不顾身的动力。
却说虽然后齐上上下下都意识到了危险,也从君到臣都打算拦截这事。
但……利益动人心,转移人口的利润越来越丰厚,谁舍得这一笔营生,甚至有人想着,就算地没种也没关系,反正每年转移人口,得到的报酬,还比种地得的钱多些呢——现在转移一个人过去,他们差不多能得十两银子,一年只要转移成功一万人过去,就有十万两收入了,这要是能转移十万人过去,那得多少钱啊;况且,他们不做这事,就会让别人做了,所以不但要做,还要抢着做,免得以后人转的差不多了,没人可转,发不了财了。
到时南方要真活不下去了,他们有钱怕个毛,大不了带着那大笔的钱,去北方购置田地,继续生活。
虽然北方田地说是归国有,买的人只有经营权,但据说交的税极低,哪怕只有经营权,也是合算的,况且,据说经营权时间极长,买一次就能拥有三十年经营权,这跟有所有权也没什么不同了。
越是这样想着,那些早在人口转移初期便参与了进来,如今转移路线成熟,利润所得丰厚的家族,便越发继续这项事业,根本不怕将人转移光了,南方会陷入怎样可怕的境地。
所以……逃人令虽有,但名存实亡,除了一些没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的人,觉得自己种田的利益受损了,会冒死告到御前,其他人大多没说,甚至还会帮忙隐瞒,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项事业,这些人不想自己利益受损。
而事实上,冒死告密的人,的确是冒死的,因为既得利益者会想办法弄死他们。
而建丰帝听说还有人在帮忙运人,自然大发雷霆,责令下面的人要管严实了,管不严实的,拿头来见。
但……政令难出南方小朝廷皇宫的建丰帝,他说的话,根本没多少执行力。
随着越来越没人敢在御前告密这个事,建丰帝根本不知道下面的人执行的怎么样,得到的总是歌舞升平的假象,而安然没攻打南方,也让这种假象越来越真实。
安然要的是就是这样的效果。
建丰帝不知道外面的情况,不知道逃人令颁布后,南方的人,不仅没少跑,还越跑越多。
这也很正常。
据安然所知,南方虽水系发达,方便种田地,但,人多地少,大多数人家,都没达到人均三亩田地的水准,一家老老小小十几口人,能有几亩薄田,就算不错了。
而到了北方,十几口人,不算多,好比只算一家十五口人——虽然这个时代死亡率高,但同时也不实行计划生育,因为父母在不分家,一家老老小小十五口人还是常见的——就能分到四十五亩田地,家业一下子就能扩大五到十倍,再加上去北方有人接,都不需要花钱(这是安然再三强调的,不能收移民们的钱),谁不愿意过去看看呢,反正大家都从亲戚朋友那儿听说了,说是那边的生活条件极好,所以会往北方跑也很正常。
一开始还只有那些胆大的过去,慢慢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北方的生活条件很好,胆不那么大的也跑去了,现在,连胆小的人都愿意过去拼拼看了,没办法,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走了,看他们来信都说在那边发财了,你不眼热?自然也过去看看了,反正别人都去几年了,趟过路了,都没事,还怕什么呢?
于是疯狂移民便开始了。
而这,也是南方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乐见的,毕竟去的人越多,他们赚的就越多,要不是福安公主有令,不能逼迫别人去,要不然他们为了赚钱,只怕都会拐一些人过去,甚至会冒险越过热带雨林,从热带大陆抓一些土人过来卖,毕竟跟利润相比,就算从热带大陆抓一些土人来卖,都是合算的。
但忌惮福安公主在南方的情报网——有人这样干后,被北方拒绝生意合作了——所以大家都还老实,当然主要也是觉得,再这样下去,南方迟早有一天会归福安公主统治,到时一查,他们当年曾逼迫人去北方,找他们的麻烦可就惨了。
既然看好安然,自然就不敢做不遵安然命令的事,免得以后被她统治时,秋后算账。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657章 真假公主32
三年后。
南方人口骤降到五百万左右,而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下降。
南方本来人口稠密,衣冠南渡以后,大量北方人涌入,一度更是密的到处是人,后来北方稳定了下来,这些北方逃难来的人走了,再后来,南方本地的人又陡然走了一半以上,本来稠密的地方,也让人忽的感觉地广人稀起来。
而建丰帝的小朝廷,因为人口越来越少,税收和粮草也越来越少,导致国库干涸,养兵都养不起了。
毕竟往年交税大户都是普通庶民,而这些普通人,不少都逃走了,现在剩下的,多是豪绅,他们会避税,自然让朝廷收不上来钱了,而哪怕收不上来,导致国库没钱用,军队没法维持,朝廷都要没法维持了,让他们不要避税,将该交的税交上来,都不可能,因为没人愿意损失利益。
建丰帝看没办法,只好削减军队,毕竟他总不能逼那些人交税,那可会动摇自己的根基,到时别被谁毒死了可就不好了。
反正他觉得,就算有军队,也敌不过福安公主哪天打过来,所以既然国库没钱,养不起大军了,那就减少点军队,只将京城护卫好、不让他有任何意外就行了吧。
于是虽然没人再在建丰帝跟前说人口流出的事,但建丰帝看着这税收和收上来的粮食,也知道可能人口还在不停地减少,只是他现在也懒得问了,反正就是那么个结果,又控制不住,问也没意思,他就醉生梦死,当不知道,继续过他的好日子吧,免得哪天就过不上了。
不过看事情发展成这个样子,建丰帝也不由后悔,想着当初要没有说安然分裂国土就好了,要是没说那样的话,也不至于让安然发那样的告示,说为了不让人说她分裂国土,就攻打南方,将南方也收到治下。
可惜后悔也晚了,现在只能得过且过了。
不过他得过且过的日子也快要结束了。
随着南方人口持续下降,帮助移民越来越难找得到人,相反,随着人走的越来越多,很多田地就出现了荒芜,这让南方这群达官贵人很快就支持不下去了。
不久,就有人暗暗跟安然联络,想和平起义——他们绑了皇帝献给福安公主,然后换来福安公主不打南方,同时,想保住自己的田地。
要是能保住田地,然后加上这些年帮忙转移人口赚的钱,那他们也算赚的盆满钵满,也满足了。
他们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是想着,他们要能让安然不战而得到南方的领土,跟北方那些势力将领土贡献出来也差不多了,不说像北方那些势力一样,将南方领土换成钱给他们吧,起码他们本来的可以保住吧?
很快安然就回了信,表示要真能做到,保住他们的田地没问题,但,所有权要像北方所有的土地一样,收归国有,他们只有经营权,且只有三十年,毕竟北方势力给田地,也是只给三十年的。
南方那些想和平起义的人,听说田地要收归国有,还只能给三十年经营权,自然不满意,但因敌我势力悬殊,后来他们想着,要是福安公主打过来,他们别说田地了,只怕连财产也保不住,指不定还会抄家,于是在形势不饶人的情况下,只得答应了安然的提议。
既然答应了安然的提议,他们自然很快就行动了起来——主要是怕还有其他人也打算绑了皇帝捞好处,所以他们自然得赶快点,别被人抢了先,那样他们的好处可就得不到了。
于是这天,一些大臣,伙同已经说服同意了的禁卫军,将建丰帝绑了,送到了北方。
建丰帝虽知道安然迟早要打过来,但,这不是还没打吗?打仗总要有风声的吧,看没风声,所以他最近一直过的很放松,结果没想到,李安然是没打过来,但他手下将他绑了,献了上去呢?
这样的发展,可是让建丰帝气懵了,当下不由气的破口大骂。
“朕一直没亏待过你们,一直高官厚禄供着你们,你们就这样待朕?忘恩负义的东西!”
那些人听了他骂的话,有些有点点心虚惭愧的便道:“我们也是没办法,都是有家小的,眼看南方不行了,我们得保住自己的家小啊,也只能请陛下您原谅一二了,放心,到了北方,臣等一定会为您求情,让您就算没当皇帝,也能过的不差。”
也有那等一点也不心虚惭愧的,当下便不以为然地道:“你连罗将军那样的忠臣都想除了,连福安公主一个女流之辈都容不下,派人造谣生事,这样的你,也配跟我们谈道德?”
建丰帝听着前面人说的话还好一点,听着后面人说的话,气的差点吐血。
可惜对方不给他跟他舌战的机会,这样说完就走了,让建丰帝想骂回去都找不到对象,不由憋的内伤,越发气坏了。
不过气坏之后,也害怕起来,毕竟他之前就想过,安然可能不会放过他。
结果……
一开始安然对他还有他那一大家子的确挺严肃的,表示他们造了她无数的谣,罪无可赦,必须处死。
一听这个决定,可是将建丰帝,还有他的那些妃嫔,以及子女吓坏了——和平起义的人,将建丰帝所有子女、妃嫔都带来了,所以人数那是相当地多。
当下这些吓坏了的人便开始求起饶来。
“求公主看在同为兄妹的份上,饶了哥哥一命吧,只要能饶哥哥一命,你让哥哥做什么都可以。”
他那些妃嫔子女等也赶紧趴在地上求饶。
安然听他们求饶,淡淡地道:“你们不是认证过了,说罗将军是叛逆,说的话不能算数,说我不是公主么?那很好啊,我既然不是公主,跟你自然就没兄妹关系,那还找我求什么饶,要是亲兄妹,我也许还能网开一面,顶多将你废为庶人,既然不是兄妹,那自然就要杀了。”
不是她嗜杀,而是他跟他母妃还有假公主,为了封原身的口,合谋杀了原身的时候,可考虑过兄妹之情呢?他都没考虑过,她又何必替他考虑。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658章 真假公主33
建丰帝听安然这样说,觉得有门路,当下便赶紧道:“当初我那是昏了头,看你发展的越来越好,怕你压过我,所以才那样说的,要打要罚都随你,只要你能饶过我们一条狗命就行。”
建丰帝那最是能屈能伸的人,所以这时这样说,一点也不怕丢脸。
安然淡淡地道:“先把退位诏书给我写来,给你三天时间考虑,要是不写,那我是肯定要杀的。”
——不错,安然并不打算将他杀了,最起码现在不打算,而是打算将他关着,像他这样享受了荣华富贵的人,一下子享受不到了,开始坐牢,会生不如死的,而这正是安然想做的,毕竟一刀杀了他,根本不解气。
1...475476477478479...8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