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不当炮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林喵喵
现在,看罗将军不但不奉诏,还帮福安公主说话,自然让他越发恼怒了,当下便下旨,说是罗将军再不打,是不是也想做叛逆。
这话就差直接说,罗将军是叛逆了。
罗将军看了,不由无奈,当下便给安然去信,问她能不能和建丰帝修好,外敌还没消灭,同室操戈,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徒惹人嘲笑。
安然表示:“不是我不想跟皇兄修好,我是想井水不犯河水啊,但这不是他先挑事吗?他想收拾我,我总不能随他收拾,只要他不打算找我的麻烦,那我肯定也不会找他啊(起码目前不会),所以罗提督这是劝错了人,你不妨劝劝我皇兄。”
罗将军看安然这样说,无可奈何了,毕竟这事挑起头的,的确是建丰帝,而不是福安公主。
至于按理,建丰帝是皇帝,他下了诏令,福安公主的确得受令,不能抗旨不遵这个事……他自己的确做不出来这样的事,毕竟他是忠臣,但,福安公主的情况又不一样。
福安公主是君,不像他是臣,她跟建丰帝之间的纠葛,可以看成是皇室内斗,这样一来,到底谁最正统,那可说不准,毕竟太上皇子女那么多,谁做皇帝,建丰帝说自己是皇帝,福安公主不承认,觉得自己才是皇帝,也无可厚非——这个时空历史上有公主做女皇的,所以人们对公主做皇帝,也不是不能接受,反正生的孩子依然跟自己姓,不传外姓就行了,这样一来,在臣民们心中,无论男女,谁做皇帝,也没什么区别。
况且,福安公主收复北方,又不是建丰帝让她做的,建丰帝没出一文钱,现在就想直接摘桃子,抢功劳,无论怎么看,都有点无耻。
所以看安然不遵建丰帝的圣旨,罗将军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私心里也觉得建丰帝做的有点过分了。
其实也正是这个时空有公主做过皇帝,所以建丰帝才会对安然忌惮,毕竟在这个时空,有时候公主跟皇子是没什么区别的,都是能抢皇位的人。
虽然在正常情况下,皇帝都会让儿子继承皇位,除非没儿子,就只能女儿当儿子用,由公主继承皇位。
但现在可不是正常情况,而是战乱时候,皇帝被掳了,发不了圣旨,指定谁为继承人,于是建丰帝便不算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安然也是有资格的,而安然这样厉害,是极有可能抢得到皇位的,如此一来,建丰帝能不害怕安然么?
看劝不了安然,罗将军也只能算了,毕竟人家是君,他是臣,他总不能以下犯上,逼人家同意他的提议,但同时,也没遵建丰帝的号令,攻打安然。
在他看来,这是皇室内斗,以后两人,到底谁当皇帝,还不一定呢,所以他在这时候自然不能听其中一方的话,攻打另一方,所以他就当没听到,做自己的事就行了。
不过也不能什么都不说,毫无理由地拒绝,毕竟他也不想背锅,让世人抨击,所以有些话还是要讲清楚的,于是当下罗将军便以太上皇尚在,并未指定建丰帝为继承人为由,表示自己不奉诏,说是等有一天,太上皇指定了他为继承人,是正统,他才奉诏。
这样说的话,别人听到了,应该找不到他的错处吧,毕竟他说的可是实话。
看罗将军还真不听自己的号令,虽然这样做,在建丰帝的期盼之中,毕竟这样一来,他就能宣布罗将军也是叛逆,让天下人讨伐他,那样他就没法将太上皇接回来了,那样他也不用担心皇位不保。
但等罗将军真的这样做了,而且还找了这样一个理由,竟然觉得自己不是正统,这简直是打他的脸,羞辱他啊,于是还是让建丰帝出离愤怒了,想着还说什么忠臣,果然是叛逆!他怎么就不是正统了!
——建丰帝可没想过,在别人眼里,他还真不见得就是正统,所以才会不听他的,他自以为自己就是正统,他下的命令,没人听,那就不行。
当下建丰帝看罗将军一直不奉诏,于是也宣布罗将军是叛逆,让天下人讨伐他。
罗将军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肯定会惹恼建丰帝,所以看着建丰帝的诏令,因在预料之中,所以倒也没多少惊讶,只心里想着,如果最后真的是建丰帝一统了天下,他到时要辞官归隐,免得被建丰帝打击报复。
建丰帝说是号令天下人去打福安公主和罗将军,但自然不可能等着别人去打,而是主动派兵攻打。
因跟乌国达成了一致意见,所以在建丰帝派兵后,乌国国主也点起兵马,准备跟建丰帝一起,夹击安然,毕竟安然太厉害了,乌国国主怕自己打不过,现在有齐国的一起,也挺好的,虽然他看不起齐国的战斗力,但多点人总是好的,不说别的,那场面看起来总要壮观点。
再说了,他们夹击的话,他从北面攻打,齐国从南面攻打,到时看那福安公主,顾哪一面,到时要是顾头不顾尾,或者顾尾不顾头,导致哪一面攻破了,那就好了。
他就不相信了,双面夹击,福安公主应付得了,毕竟她之前攻打有棱堡的刘姓势力的时候,可是派大军围困了数月就攻破了的,现在,他们也不走,围困一个棱堡也围困几个月,到时看他还不破。
等破了一个棱堡,他们就继续围困下一个,虽然时间是长了点,但只要有耐心,他们就不相信,消灭不掉所有的棱堡。
事实上,他们觉得,只要消灭了几个棱堡,接下来的棱堡估计就要怕了,望风而逃了。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648章 真假公主23
当然了,为防让人说齐国新君不思报仇,为了消灭敌手,竟然跟敌国搅在一起,影响威信,所以建丰帝和乌国国主,表面上没什么来往,让外人只以为,乌国这会儿发大兵来打,是乌国看建丰帝跟福安公主打,跑来趁火打劫。
安然接到消息,称乌国跟南方,准备同时对她的治下动手,不由觉得好笑,暗道哪里来的信心,敢攻打她?估计是连情报都没搜集明白,只以为靠着两路人马,人多,就能打她吧,却没想过,她因为有钱,早就将所有将士装备上了盔甲钢刀,他们的将士全都有盔甲和钢刀吗?就算有,两三万甲兵那都算顶了天,但她治下,三十万大军,可是每一个人都有盔甲和钢刀,他们打算拿什么跟自己打?无甲兵打得过甲兵么?就算一打二行,能一打十?开什么玩笑呢。
她向来喜欢使用暴兵模式,务必让装备和武器远超对手,这样一来,就算战士本人没对方厉害,有这些做后盾,也不一定会输。
好吧,就算不打,围困好了,他们以为靠围困,能围困得她治下人投降?现在她有钱,所以在前线每个棱堡,都存有支持五年的粮草,第二道防线也存有三年的粮草,甚至第三道防线都存有一年的粮草,而第二道第三道防线,随时能根据前方战事的情况,增加粮草,你去围困好了,她就不相信,他们能围到天荒地老。
而她当然不可能只随他们围困,他们有这样强的装备和钢刀,自然会像上一次对付左都大王那样,不停地骚扰的。
这种战斗力完全碾压的情况下,还敢跟她打,也不怕又是来送人头的。
安然的预料没有错。
双方甫一接触,乌国和齐国这边,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围困的措施,毕竟这破城方法,可是福安公主自己用过,证明有效的,然后这样的方法,也能没什么损失,所以无论是乌国,还是齐国,都爱用这方法。
双方都有打持久战的想法,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观——一大群衣甲鲜明的大军开拔而来,来了也不管目标,就让民夫开始围着棱堡修建营房,那些大兵们则聚在一起捧着瓜子或茶水,聊天唠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郊游的。
守城的将士看了,不由面面相觑,然后便议论起来。
“他们难道不担心我们攻打他们么?就这样散漫?”
“估计是觉得,我们暂时不会攻打他们吧,毕竟上次是围困了我们这边两个多月,公主才让人打的。”
“他们有探子的,肯定是看没人来,所以才这样放心的。”
“这也太心大了,万一发生点什么,他们来得及披挂么?”
“……应该不会发生点什么吧?”有人迟疑地道。
“这是军事机密,咱能知道?”
“反正咱们这边上面好像不怕两路人马夹击倒是真的,毕竟上次左都大王来打,公主还亲临了前线,现在乌国国主和南方那边两路夹击,派人来打,公主都没来,估计是觉得没问题,咱们能顶住。”
“咱们真能顶住么?”
“只要不破城,怕什么,咱们的粮草,起码能撑五年呢,问问城外这些家伙们,他们能撑五年吗?”
“这倒是真的,南边的不知道,但北边这些人,下了雪肯定会撑不住。”
“南边的我估计撑的时间更短,他们在南边建立新朝没多久,每年还要给乌国进贡(当时建丰帝为了活命,曾向乌国称臣,所以现在每年要给乌国很多进贡),国库里肯定没多少钱,能支撑几万大军在北边这儿消耗多久?”
“你说的也对。……不如我们赌一赌,是南边的先撤,还是北边的先撤吧。”
“好啊,赌就赌。”
最后证明,还是后齐更不行些,被安然这边的特种部队,带着人晚上骚扰了两次,引起了营啸,伤亡了两千多号人,就形成了大溃败,人都跑光了,再加上溃败后有大队甲兵追杀,导致后齐将领恐惧,当下便渡过大江,逃回了南方,不敢再围了。
将领跑了,那些溃兵,愿意投降的安然这边就接收了,准备让他们服一段时间劳役,就同样给他们分田地,让他们在这边安家;不愿意的安然也没杀他们,就将他们放回了南边。
安然也不怕接收的人会成为内奸,以后当带路党,只要让他们在这边生活一段时间,包准会爱上这儿的,要是过上了好日子,但脑筋想不开,就是要当带路党,那到时再说,反正将他们放在大后方搞基建,他们就是想当带路党,这个时代没地图,没手机,没好的交通工具,还不一定找得到地方出去,也不一定当得成。
就算当成了,也没多大影响,毕竟安然这边棱堡遍地,他当内奸,能做什么?影响不了什么的。
刚好她这边地盘越来越大,严重缺人手,所以来了,就将他们留用了,刚刚好。
南边的率先失败,崩溃,北边也没撑多少时间,毕竟在实力碾压下,对能打出100点攻击的人而言,对方的战斗力是5还是10没有意义,都是碾压。
于是很快,北边的军队,也在安然的人的骚扰下,溃败撤退。
乌国人,安然就没留用了,而是全部撵跑了。
可以说,乌国国主和建丰帝两人,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发兵计划,一点用也没起到,相反,还让他们自己损失了无数物资和人员,可以说损失惨重。
既然武力打不过福安公主,那就只能另想办法消灭她了。
就在乌国国主和建丰帝在想办法的时候,苏妃想起她之前想过的,否认福安公主是真公主的计划来。
只要让天下老百姓相信,福安公主不是真公主,她的统治就失去了合理合法性,到时就是反贼,那样就算朝廷没能耐收拾她,她的统治失去了合理合法性,指不定治下老百姓会反对她,到时她的日子也要不好过了,指不定哪天能碰到个英雄豪杰,将她收拾了呢?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649章 真假公主24
苏妃这时因为没见识过安然的政策,还不明白,就算她将安然认证为假公主了,依安然的政策,老百姓也不会反她,相反,倒是乌国或者后齐想统治他们,他们过惯了好日子,不想过差日子,还要反过来反后齐和乌国呢。
但她琢磨着,要想收拾福安公主,不先将罗将军收拾了,是不行的,毕竟只要罗将军说福安公主是真的,他们的计划就行不通。
苏妃想着,罗将军好处理,因为这个人是个忠臣,只要召回去,杀了就行了。
不过在这之前,要跟乌国国主商量一下,让太上皇发个圣旨,指定她的皇儿为继承人,免得发生上一次,罗将军说自己皇儿不是正统,不奉诏的恶心事来。
只要太上皇说自己的儿子是皇帝,看罗将军还能怎么不奉诏,到时他要再不奉诏,传到天下,他的忠臣名声也要没了的,他这样注重名声的人,到时是肯定会奉诏的,而只要他奉诏,回来了,那就是一个死字,之后她想做的事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而罗将军要真不顾脸面了,不回来,也不怕,到时她就造谣他跟福安公主的关系,说他喜欢福安公主,所以就算福安公主是假公主,他也不打算当忠臣了,故意指认她是真的。
那样一来,就算没杀了罗将军,也能造谣福安公主是假的。
当然了,要是能回来,将他杀了那就更好了。
让太上皇发个圣旨,还是容易的事,毕竟乌国现在也很着急,他们需要南方那边消灭安然,既然如此,自然会配合南方那边的意图行事。
要知道自从上次夹击失败后,福安公主的势力就一直往北发展,偏偏乌国的军队还拦不住——以前他们打齐国,经常发生一日连下几十城,听说他们来了,守城的官员挂印望风而逃的事,现在换成了他们,也好不到哪儿去,听说福安公主的钢铁洪流来了,也同样望风而逃,生怕一交手,又是伤亡累累。
他们的人本来就少,每个部落的人更不多,谁也不想自己部落的人跟福安公主的铁骑硬扛,损失惨重。
因为拦不住福安公主的扩张,他们现在的势力范围是一退再退,快退到他们在漠北的大本营了,以前占下来的齐国地盘早丢了,连齐乌边境那广袤的三不管地带都丢了,现在福安公主开始侵占他们的地盘了,就这样,他们还拦不住,照这个架势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他们连自己的大本营都要丢了,往更北的荒漠迁徙,而这自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毕竟漠北的生活条件本来就够不好的了,要还往极北荒漠那边迁徙,那边不是沙漠,就是冻土,人怎么生存?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福安公主喜欢建棱堡,每扩张到一个地方,就喜欢派人建棱堡,这才让扩张的势头不像他们当年打齐国,一年就打穿了齐国所有防线,直逼帝京,而是在缓缓进逼。
但,就算缓缓进逼,他们往往一个月也会扩张一百里左右,再这样下去,他们丢掉漠北大本营,是迟早的事。
要知道他们本来在灭亡齐国后,已将首都迁到了关内好地方,当然了,现在早就丢了;既然能丢掉关内大都,以后漠北大都再丢掉,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这显然不是乌国国主想看到的。
于是当下看南方有这个请求,自然同意了,当下便找到太上皇,让太上皇拟个旨,让他发声明,说是要禅位给建丰帝。
太上皇再昏庸无能丢了国家,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乌国让他写的这道旨意肯定是不怀好意,毕竟敌人会做对他们自己不利的事?敌人又不傻,肯定不会啊,既然如此,那迎合敌人意愿的圣旨,能是好东西?
所以他虽然不知道外面的情况怎样,但也知道,自己这个坐了皇位的儿子,只怕跟北边是有什么交易的,可能不是东西。
虽然知道建丰帝可能不是东西,但乌国让他写圣旨,他却是一丝一毫也没犹豫的。
现在国已经丢了,他可不想违抗乌国的意思,给自己找苦吃。
乌国国主顺利从太上皇那儿拿到了想要的,马上便传给了南方的建丰帝,建丰帝一拿到这个禅位诏书,不由大喜过望,很快就传诏天下,表明自己身份的合法性。
这一纸诏令,自然得到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欢迎,捧臭屁的不少,让建丰帝看了,不由神清气爽,想着这下你们总不能再说我得位不正了吧?我可是有传位诏书的人!你们谁有吗?没有那我就是最正统的。
心情大爽之后,建丰帝便再一次给罗将军发诏,说自己现在已经证明了,是正统了,自己暂不追究他前次不奉诏的事,现在让他回来,说是商量以后打仗的事,自己现在是正统了,问罗将军这次总要听他的诏令了吧?
这封诏令一到罗将军这边,就引起了他那些手下的震动。
因为太上皇禅让的关系,有一些人是大老粗,脑筋直,考虑的事情不多,已是承认建丰帝的正统地位,所以这一次便没劝罗将军不要回去。
还是郑总兵脑子多一些,他还是不希望罗将军回去,当下便劝道:“提督可千万不要回去啊,之前因提督没遵诏令的事,陛下已经对您生气了,这回去,解除兵权是轻的,重的,只怕是有可能……”
郑总兵比了个砍头的手势。
“所以您千万不要回去,属下不想看到您出事,况且,现在古安城也少不了您,您走了,属下等人可镇不住上下,到时别出了乱子。”
其实古安城现在倒不危险,因为安然已经将他们围在了中间,他们根本不用面对敌人了,郑总兵这样说,只是不想罗将军走罢了。
不光郑总兵劝,其他人这时回过味来了,发现回去可能危险,也转变了思路,也开始劝了。
罗将军听了众人的劝告,犹豫了会,便点头,道:“行吧,前线需要我,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我暂时就不回去了吧,免得前线出事。”
快穿之不当炮灰 第1650章 真假公主25
要搁在原身世界,因为只有建丰帝一人是皇帝,那罗将军的确会遵命,回去,然后被满门抄斩。
但现在,可不是建丰帝一人是皇帝啊,虽然福安公主尚未自立,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是迟早的事,毕竟福安公主的地盘虽没南方的繁华,但可比南方大太多了,这样一来,以后到底谁做皇帝,还不一定呢。
别提那个诏书的事,从乌国传来的诏书,只有傻子和既得利益者才觉得它有可信度。
这样一来,暂时建丰帝还不是正统,只能算天下争霸的势力之一,如此一来,自己凭什么就听他的,他可是朝廷的军队,只听以后唯一的朝廷的,不可能听哪一个霸主的话,毕竟谁让他是纯臣呢。
所以这会儿,他只要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将古安线看好就行了,建丰帝让他回去,他想了想,还是决定不听了。
——显然,罗将军虽然没站队,但在心里,其实是看好安然的,要不然他不会傻到不遵建丰帝的命令,毕竟这样一来,是肯定会得罪建丰帝的,将来会找他麻烦的。
但因心里看好安然,就不怕建丰帝催他回去了。
郑总兵等人看罗将军听了自己的劝告,不由高兴,当下便喜道:“提督这样做就对了。”
罗将军虽然不打算回去了,但因注重名声,也不想被人说,他不遵诏令,于是当下便发表公开声明,表示他不是不想奉诏回去,而是,太上皇现在被乌国扣着,他发的圣旨,他不敢相信是真的,所以自然不会遵从。
罗将军这公开声明一发,建丰帝自然再次气坏了,毕竟这还不是罗将军不回来让他生气的问题,而是这个声明还顺带质疑了他的正统性,他这声明一出,以后别人要都这样质疑,自己岂不是前功尽弃了?
他还是真没想到,姓罗的能坏到这种程度,所以能不气坏了吗?
当然了,是他想杀人家,先挑起事端,人家不过是反击这种事,就不在他考虑之内了,毕竟在他看来,他是皇帝,召大臣回来,有什么不对吗?至于想杀罗将军,君要臣死,臣肯定得死,要不然岂不是叛逆?所以他做的,不管从哪儿说,都是对的。
看罗将军不奉诏,气死了的建丰帝,便决定按母妃苏妃说的计划,开始让人发布谣言,说福安公主是假的,真正的福安公主还在北地,跟他母妃一起,在乌人那边的浣衣院洗着衣服呢。
这时,北地那个假公主也跳出来发表声明,说自己才是福安公主,有苏妃娘娘为证,不知道中原怎么又冒出来一个福安公主,不听诏令,败坏自己的名声,自己以后一定要追究云云。
这女人,正是原身世界中,伙同苏妃一起造谣原身是假公主,然后杀了原身的人。
对方虽然只是帮凶,元凶还是苏妃,但,冒充了公主的身份,在原身死后成了真正的公主,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却也是她愿意看到的,也是她自己向往的,所以说是帮凶,其实也不全是帮凶,也是能算元凶的。
当然了,发这个谣言的时候,建丰帝是让人敲打了下徐谦等人的,好在徐谦等人一来识实务,二来也讨厌福安公主,自然连声答应了下来,没一个跳出来帮安然辟谣。
这谣言很快就被安然听说了,听到之后,不由冷笑,别人倒也罢了,像害死原身的苏妃、建丰帝等,都是明面上的,好找到,以后好收拾,倒是这个假公主,她一直不知道是谁,现在看她跳出来,暗道挺好,齐活了,以后这几人她肯定会整死他们,给原身报仇的。
别说什么那个假公主是被逼的,值得原谅,当时苏妃在北方,根本没什么权力,尤其是在原身世界,因为没安然大军压境,乌国不怎么需要借重后齐,倒是后齐需要对乌国奴颜婢膝,免得乌国又渡江打后齐,所以乌国那边自然更不用对苏妃如何好,假公主要不愿意,苏妃根本不能怎么着她,还不是觉得跟着苏妃回南方当公主,比在北边做奴婢划算,所以心甘情愿,同意害人的。
所以这女人,自然也在她收拾的名单之中。
对这个谣言,安然还没想好怎么辟谣,她那些手下也不着急,毕竟安然这样厉害,是不是公主,根本不影响她对治下的统治,如此一来,怕什么。
倒是很快,罗将军就站出来帮安然辟谣了,说是那些谣言是胡说八道,福安公主跟人从北方回来的时候,是他接待的,那些同行的人都确认那就是福安公主,何来假公主一说,要真是假公主,那些同行的人会不知道?况且,要是假公主,当初左都大王会亲自过来攻打福安公主,还在人家城头外说那种侮辱性言论?直接说一句福安公主是假的,不就行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