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实心熊
坐在车夫旁边的胖子不住的向纳山挥着手,那样子想让人忽视都不太可能,在他后面没有顶棚的敞开车厢里似乎坐着2个人,当马车靠近时,纳山已经看清其中一个人脖子上挂着的醒目的绶表。
这说明这个人应该是当地的官员。
果然,马车刚刚停下胖子就机灵的跳下车,然后奋力把车帮挡板卸了下来顺手搭在地上充当了脚踏。
那俩人从马车走了下来,其中那个胸前挂着绶表的是个看上去50多岁,胡子已经灰白的老年男人,在他身后,一个身穿黑衣头发剪得如同扣了圈锅盖似的书记官紧紧跟着。
“远道而来的朋友,欢迎来到康斯坦察县,”县长矜持的微微张开两臂向纳山做了个邀请的手势,虽然尽量掩饰可看着纳山的打扮他的眼中还是不由闪过一丝疑惑的神色,他向手里拿着那个金币看了看,然后举起来向纳山示意“不知道你要和我谈些什么。”
“你误会了县长,”纳山捏着刀柄摇摇头“不是我,是金币上面的那位小姐想要和您谈谈。”
县长露出了诧异神色,他不由举起金币看了看上面的图案。
“你没听错,就是金币上这位小姐,”纳山抬手用大拇指向身后海面上的双桅大船指了指“她现在就在那条船上,那不勒斯的箬莎科森察伯爵小姐。”
就在纳山正在和黑海岸边的康斯坦察县长老爷交涉的时候,海面上双桅大船的甲板上,箬莎正优雅的摆弄着一支造型精美,与其说是杀人工具不如说是件艺术品的短筒火枪。
和以往的短火枪不同,这支火枪的枪管虽然比长枪要短上一截,但枪柄却并非是手握的兔腿样式,而是与长枪一样用坚硬的胡桃木制成的枪托,整个枪托削刻得线条流畅,握感舒服,在枪托尾部则有个小小的弧度和镶嵌着一层绣着精美花纹的小鹿皮,以做为抵肩射击的缓冲。
而在靠近枪管的前段同样用胡桃木制成的护木下,一块略显厚重的卧式握柄让这支火枪看上去显得更加前后平衡。
而枪的其他部位,不论是扳机护环还是击锤或是枪管上,都蚀刻着繁杂而又精致的纹理,其中一支缠绕着整条枪管的玫瑰花饰从扳机一直延伸到枪管前端,最终环绕着枪口形成了一朵盛开的蓓蕾。
这样一件艺术品让很多看到的人都认为已经失去了作为武器的意义,人们认为它更应该被摆放在城堡的大厅或是主人房间里当个装饰品,而不是被一些粗鲁的士兵拿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去互相残杀。
但是箬莎却知道这都是胡扯,因为她比任何人都知道这支漂亮武器有多么可怕,特别是在装填上那种被挤压得十分厚实,用油纸包塞满的火药后,箬莎曾经亲眼看到这支火枪在一副看上去异常坚硬的盔甲上留下的令人胆寒的硕大弹孔。
箬莎小心翼翼的摆弄着火枪,她用由同样的木料精心制作的小箱子里拿出一根有着毛刷的通条,在沾了点牛油后把通条从枪口顺进去梳理着枪膛,然后又拿出一柄刻着花纹的小锤子仔细矫正着由两个相互咬合的齿轮组成的击扣。
听着轻轻的敲击声,箬莎想起了亚历山大给她的信中关于在阿格里的工厂里制造火枪的要求:“不要贪图精致,这是个很糟糕的习惯,因为过于精致的武器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钱,而我们却无法保证这些武器会落在哪个莽夫的手里,所以只要熟悉的掌握了我给你提出的那些的建议后,我们的工厂完全可以在保证武器可靠的同时尽量减少那些毫无意义的工序,另外我希望你能注意我之前提出的那些建议,就是尽可能多的把工人分成只掌握各自不同技巧的几个班组,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可以让工人们因为熟悉掌握了各自手头的工序而更快的提高效率,而不是由于一个人从头到尾包揽制造一件武器而耽误太多时间,另一个则是可以通过分工的方式最大程度的保守我们自己的那些小秘密,
第九十三章 大合围战(六)
亚历山大是在采佩斯的军队出发后不久离开布加勒斯特城的。
按照计划他的部队会在距布加勒斯特南部最近的一个沿河堡垒附近与当地守军会合,然后以那里为依托在登布维察河的西岸建立起一条临时的防线。
拉迪斯拉斯二世很担心布加勒斯特会被合围,所以他希望能把奥斯曼人阻挡在距布加勒斯特有段距离的城市外围,如果能利用那些沿河堡垒阻止敌军从河上向城里发动进攻,那显然就更好了。
只是国王也知道这个想法有点不太现实,毕竟河下游的防御要比上游薄弱得多,现在国王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奥斯曼人会因为登布维察河如今正进入春汛水势很大而受到一定的阻挠。
至于蒙蒂纳军队,拉迪斯拉斯二世认为他们未必能阻止陆地上敌军的侵入。
国王会这么想倒不是不相信蒙蒂纳军队的实力,而是因为从多瑙河与登布维察河入口一直到布加勒斯特城下,完全是一片地形平坦的湿地和浅沼泽地,这样的地方显然是不利于蒙蒂纳人那让人印象深刻的火枪部队的发挥的,而几乎无险可依的地形,则为奥斯曼骑兵提供了太多可以迂回的道路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国王最终同意了亚历山大提出的以最近的沿河堡垒最为依靠的条件,因为虽然希望奥斯曼人能被尽量阻止在布加勒斯特远郊,可他却并不想看到蒙蒂纳军队可能会被敌人合围或是切断退路的糟糕局面,当需要的时候蒙蒂纳人显然是包围布加勒斯特的重要力量。
亚历山大也知道国王的打算,所以虽然在开始遭到了强烈反对,可他却始终坚持不同意把蒙蒂纳军队派到更远地方的建议,而且如果不是为了考虑到更多原因,他甚至只想把他的部队只安排在距城市不远的附近地方,也就城市南部沼泽湿地的边缘。
不过国王坚持这个距离实在是太近了,如果奥斯曼人愿意他们完全可以把他们的大炮运到湿地上,在那里找一个能布置火炮的地方,然后从那里对准布加勒斯特城直接猛轰。
虽然国王的担心听上去似乎有点异想天开,不过亚历山大倒是承认这未必没有可能,如今的奥斯曼军队俨然是一支锐意进取不拘泥于成规旧俗的崭新部队,或许把火炮阵地放到沼泽地里这种事未必他们会做,不过在难以通行的沼泽里用木头铺设出一条能让火炮经过的道路却并非不可能。
所以亚历山大在经过考虑后,同意了国王的建议让蒙蒂纳军队向着最近的沿河堡垒推进,这是登布维察河下游岸边仅有的两个堡垒之一,另一个建在更远处的河对岸。
之前那些将领显然因为受了穆罕默德二世第一次围攻布加勒斯特时的影响,再加上城市南方沼泽湿地的确不利于布置大部队,所以当时的人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河上游的那些地方,可现在看来不论是巴耶塞特二世还是他的那些将领,显然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和了解了布加勒斯特布防的特点,所以才会出人意料的选择普遍认为不便于布置兵力的河下游的方向做为突破城市的关键地点。
“或者苏丹完全就没有确定究竟从哪一边开始发动进攻,”亚历山大对身边的贡帕蒂说“奥斯曼的钳形攻势让他们占据了主动,对布加勒斯特来说现在除了被动的防御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如果采佩斯阻止了奥斯曼左翼的进攻,那么我们就要面临一场恶战了。”
“那我们现在是该盼着那位大公取胜还是失败呢”贡帕蒂看着远处葱绿平缓的地势皱着眉,他弯下腰从地上抓起一把泥土,看着从指缝间流下的泥水,他的神色又显得凝重了些“这地方可不适合我们的火枪部队,土地太潮湿了估计到了晚上会更糟糕,火药会受潮的。”
亚历山大点点头,他也早已经发现了这个很糟糕的情况,这让觉得也许之前应该坚持把部队布置在沼泽地边缘,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稍微一闪就被他抛到了脑后,他知道国王固然不会同意这个建议,其实他自己也并不觉得这么做就很妥当了。
如果把兵力布置在沼泽地边缘,或许能够发挥阿格里火枪兵的威力,但是那样无疑就等于抛弃了前面的沿河堡垒,而那些堡垒还要用来阻止随时可能会从河上向布加勒斯特进攻的奥斯曼人。
没想到这次巴尔干之行比自己想的要惊险许多,亚历山大无奈的暗自思量,然后回头向队伍里看了看。
除了蒙蒂纳人,因为之前答应了亚历山大的条件,拉迪斯拉斯二世已经允许他可以指挥希腊人和随意在当地征募士兵,而且为了让亚历山大能够尽力,国王还主动提出他可以让索菲娅向那些希腊人下达命令,以索菲娅对他们的影响相信那些整天惦记着复国的遗老遗少们是乐于听命的。
亚历山大谢绝了国王的好意,而是自告奋勇的要求亲自和公主说这件事。
拉迪斯拉斯二世犹豫了一阵后同意了亚历山大的请求,不过在临走前国王很好心的提醒亚历山大,索菲娅的情绪似乎不是那么稳定,或者说这个时候的索菲娅正惦记拆点什么或是砍个谁。
实际上拉迪斯拉斯二世对亚历山大与索菲娅的关系并非毫无所觉,不过俩人很默契的都保持了沉默,就如同国王对妻子与她的卫队长之前的关系其实心知肚明一样,说起来当初也正是因为这个关系,拉迪斯拉斯二世才觉得由索菲娅来扮演希腊公主是最合适的,至少不会因为需要灭太多人的口惹来麻烦。
只是亚历山大最终没见到索菲娅,他只从索菲娅女仆那里得到了一个很冷淡的“知道了”的答复,然后他就不得不赶回自己的军队去做准备了。
不过索菲娅还是满足了亚历山大的要求,当他已经有点快要失望的带着蒙蒂纳人出发的时候,几个希腊贵族找到了他。
这些人是那些希腊人当中很有地位和威望的代表,其中有两个人给亚历山大留下了深刻印象。
博德佩德,一个十分稳健的老希腊贵族,他的年龄已经不小,头发和胡须正在从灰白慢慢变成全白,而且他的精神似乎也不是很好了,可虽然如此这个老人却引起了亚历山大的注意。
这是因为他略感意外的发现这个老人显然有着巴尔干人少有的博学多才,或许是常年漂泊的原因,这个老人有着一双似乎能洞察世事的眼睛,他的话不多可往往切中要害,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有着一颗博学强记的头脑,这让亚历山大觉得和这个人说话简直就如同在和一座蕴藏无数书卷的图书馆较劲。
他可以很轻易的就引用一些希腊或是东罗马帝国过去的经典,而当双方的会谈陷入僵局的时候,这个博德佩德又能灵活的缓和气氛,然后巧妙的用另一种听上去让人觉得更舒服些的方式提出他们的条件,而实际上他却始终在坚守自己的一方的利益。
这无疑是个很有手腕而且脑筋灵活的外交家,亚历山大甚至认为以那些希腊人略显尴尬的处境能在布加勒斯特待下去,这个人应该功劳不小。
而另一个人则是叫乔治利鲁欧,这是个和博德佩德既然不同的人,如果说博德佩德是一个蕴藏了丰富资源外表看来却平平无奇的湖泊,那么这个乔治利鲁欧就是一座由希腊最坚固的大理石形成的山峰。
锐气外露而又坚韧不拔,这个乔治利鲁欧让亚历山大想起了凯撒和乔瓦尼,或者说这个人更像是那对波吉亚兄弟合为一体的样子,只是这个乔治利鲁欧更关心的是希腊的复兴。
这个人无疑个狂热的复国份子,从他的话里亚历山大可以看到一个有激情却并不莽撞的行动派的影子,在和亚历山大讨论该如何安排防守事宜的时候,乔治利鲁欧抓住机会向亚历山大提出了要求能够得到更多武器的条件。
对那些条件亚历山大当然不会随意答应,实际上他如今能维持蒙蒂纳军队补给就已经有些困难了,之前的战斗让部队的消耗不论是兵源还是武器都受到了一定的损失,虽然可以用就地扩充价廉物美的巴尔干团来补充损失的兵力,但是新兵带来麻烦和武器的损耗却是一时间难以达到要求了。
这让手里攥着大把金币想要补充装备的亚历山大略感失望,到了这时候他觉得金钱也未必全是万能的。
不过乔治利鲁欧的请求虽然被亚历山大拒绝了,可他还是向这些希腊人提供了一笔6000金弗洛林的款项,而且在向这些人提供购买装备的资金后,他还建议希腊人沿着登布维察河下游的东岸前进,因为根据他的推测如果奥斯曼人要沿河逆流而上,那么就需要分别在河沿岸两边想办法予以拦截了。
希腊人对亚历山大的建议倒是欣然接受,他们知道奥斯曼人右翼的主力不太可能会越过登布维察河威胁到河
第九十四章 大合围战(七)
亚历山大猜测自己可能要面对的是比在阿尔杰河战斗中更险峻的局势,这个猜测是否会变成现实还没有人知道,但是采佩斯那边却已经的确面临着很糟糕甚至是危急的局面。
在接近布克尔察尼的时候,采佩斯就已经猜想到可能会遇到奥斯曼骑兵的拦截,因为布克尔察尼不但是最后一个用来作为沿岸防御堡垒,关键是这里还是一个很重要的粮仓。
当初穆罕默德二世对布加勒斯特的围攻长达四个月之久,整座城市几乎都陷入了饥荒,人们因为饥饿而变得暴躁而残忍,为了一点吃的都可能会发生可怕的流血械斗。
当时很多人都已经陷入了绝望,人们认为城破陷落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或许真是上帝最终回应了不布加勒斯特人的祈祷,当绝望到了一定程度后,守军在绝望边缘暴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力量,巴尔干农夫的勇猛与悍不畏死的精神在那一刻彻底迸发了出来,他们勇敢的冲向敌人的火炮阵地,那种完全豁出去的气势以至令他们的对手因为胆寒来不及开炮就放弃了阵地,以至因为火炮落在守军的手中并被迅速用来向奥斯曼人的阵地射击,才会导致奥斯曼军队大乱,苏丹在混乱中负伤,进而动摇军心仓皇撤退。
奇迹般守住了城市的布加勒斯特人痛定思痛吸取了教训,他们不但在城市里修建了足够储备足多粮食的粮仓,更考虑到了在遭遇漫长围攻的同时可能需要对沿河实行长期的防守,所以布加勒斯特人同样在那些堡垒中囤积了足够多的粮食。
而布克尔察尼堡垒除了要担任沿河防御,还肩负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作为登布维察的补给基地,负责向登布维察的几千军民提供赖以生计的粮食。
所以当采佩斯的军队来到布克尔察尼附近时,立刻就遭到了正视图对布克尔察尼展开围攻的奥斯曼军队的拦截。
安纳托利亚轻骑兵与瓦拉几亚骑兵之前的厮杀是在距布克尔察尼堡垒很近的地方展开的,站在布克尔察尼较高的地方甚至可以看到双方骑兵因为厮杀而在田野里扬起的大片烟尘。
就骑兵的水准来说,采佩斯对自己的瓦拉几亚骑兵是有着很大信心的,而且那些骑兵也并不畏惧著名的安纳托利亚轻骑兵,但是在兵力上采佩斯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奥斯曼军队最可怕的地方并非他们的残酷杀戮,而是那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庞大数量。
当奥斯曼骑兵从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时,采佩斯向他的骑兵们喊出了冲锋的号令,于是瓦拉几亚骑兵们催促着他们坐骑以他们那独有一侧齐跑的步伐迎着敌人冲了上去。
但是瓦拉几亚人很快就惊讶的发现,奥斯曼人似乎是没有尽头的从地平线上涌来,那如同数不清的蚂蚁般蔓延了整个平原的大片黑影,很快就把瓦拉几亚骑兵淹没在了他们似乎永无休止向前涌动的浪潮之中。
或许奥斯曼人并不如瓦拉几亚人猜想的那么多,但是即便是只有两三千的骑兵也已经足够让场面看上去是那么令人震惊,当瓦拉几亚骑兵不但遭到迎头痛击,而且很快他们就发现有被奥斯曼人包围的危险时,采佩斯不得不下令骑兵迅速突围。
他知道不能让骑兵按原路向后撤退,那样只会让奥斯曼人趁机冲击他后面的主力,所以采佩斯一边带领身边的亲随奋力冲杀一边不停的大声喊着要四周的人趁机通知他手下的军官们从各个方向伺机突围。
瓦拉几亚骑兵是勇敢的,他们的马术并不比敌人逊色,当他们挥舞马刀的时候,他们的敌人同样会因为他们的勇猛凶残而胆战心惊,可是他们的敌人实在太多了。
每个瓦拉几亚士兵似乎都要同时面对一个甚至几个对手,很多人并非是被当面的敌人杀死,而是被从四面八方同时劈过来的马刀砍成了碎块,而他们的敌人虽然同样遭到了重创,但是对奥斯曼骑兵来说,这样的损失他们完全可以承受得住。
第一轮的骑兵交战在瓦拉几亚人的惨败中结束,幸存下来的瓦拉几亚骑兵纷纷夺路而逃,他们当中有些人逃往了布克尔察尼,有些则逃进了附近的密林,还有些人在逃出一段路后在采佩斯的带领下又折返回来,在距奥斯曼骑兵不远的地方不停游弋,寻找机会。
采佩斯很紧张,他担心敌人会趁机进攻他的步兵主力,但是奇怪的是那些奥斯曼骑兵并没有这么做,他们在距结阵的瓦拉几亚步兵主力不远的地方停留了一阵后,留下了两队人马监视瓦拉几亚人,其余的大队骑兵则迅速向着布克尔察尼方向撤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