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实心熊
吉拉斯面无表情的看向亚历山大,他很想反驳却又一时间无话可说。
最终他用有些愤懑的腔调闷闷的说:“我们是为了复国,公主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我们愿意追随她,甚至可以为了公主牺牲自己。”
亚历山大微微点头,虽然吉拉斯说的未必是所有希腊人所想,不过对于那些遗老遗少来说,索菲娅“希腊公主”的身份除了给他们带来希望之外,其实的确还有更多实际的好处,所以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希腊人会以索菲娅嫡系自居了。
“您应该争取那个位置,”吉拉斯又一次说“登布维察的保卫者,这个称号足以能让您实现任何愿望。”
亚历山大的心头一动,他隐约察觉到这个吉拉斯话里暗含着别的什么意思。
“你说愿望,那么你有什么愿望恢复希腊或者罗马帝国的荣光”亚历山大问。
“或者是找到个能让我们安身的地方,”吉拉斯目光中掠过一丝暗淡“我们已经累了,我们的父辈甚至祖辈被从希腊赶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还没出生,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快要长大了,可我们还在到处流浪,我们已经过够这种日子了,我们不希望像那些波西米亚人似的最终连个故乡都没有,所以公主对我们太重要了。”
亚历山大默默点头,他能理解甚至还有点同情这个希腊人的遭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愿意和这些人有太多的纠缠。
希腊的遗老遗少们在这里的处境其实有些尴尬,这除了因为他们是已经失去国家的流亡贵族所以很难受到重视之外,还有个原因却是出在索菲娅的身上。
虽然“希腊公主”的身份凝聚了巴尔干人,但是在绝大多数当地贵族眼里,索菲娅更多的只是他们的精神领袖,他们不会允许真的出现一个完全压在他们头顶,甚至把手伸进他们各自领地的太上皇,哪怕是罗马帝国的最后血裔也不行。
而这些希腊人却希望索菲娅能够带着他们完成复国梦想,虽然实现伟大的希腊复兴似乎并不现实,但是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一个由索菲娅和他们一起统治的国家,却成为了那些希腊遗老遗少们如今最大的追求。
这无疑会触犯到当地人的利益,而随着奥斯曼入侵,很多原本的传统贵族领地在战争中消亡变迁,人们开始担心希腊人会趁机提出领土要求,毕竟如果他们愿意或是有足够的实力,完全可以以罗马帝国继承者的名义向整个巴尔干提出宣称权。
这种可能虽然很小但是却一直存在,而随着复国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渴望建立新的国家的希腊流亡贵族也越来越多。
这也是为什么关于罗马帝国最后血裔的传说一直笼罩在巴尔干上空长达几十年的原因,“希腊公主”这个神秘的身份成为了希腊人确立自己宣称权的最有利的证明。
随着索菲娅的出现,希腊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亚历山大向吉拉斯点头致意后就迈步走下台阶,索菲娅被拉迪斯拉斯二世以王后的名义留下,大概这时候正面临一顿训斥,毕竟在贵族齐聚一堂的庄严会场里鸣枪这是个十分严重的是件,尽管那一枪后所有人看索菲娅的眼神都变得和之前略有不同
第九十一章 大合围战(四)
奥斯曼人进攻布加勒斯特的右翼指挥官是亚历山大的老熟人席素谷。
巴耶塞特二世并没有选择席素谷围攻登布维察,这倒不是因为之前他在阿尔杰河战役中表现不佳,而是纯粹因为苏丹认为席素谷更适合在右翼发挥作用。
巴耶塞特二世或许不是个优秀的战场指挥官,但是他却有着做为一个苏丹最需要的素质,那就是会看人。
席素谷是个很有主见而又嗅觉敏锐的将领,这就让他有着天生在战场上捕捉战机的优势,而这一点让他显然更适合指挥野战而不是攻城战。
苏丹很清楚席素谷的特长,就如同他知道如果把席素谷和艾吕普对调就会让事情变得糟糕一样,巴耶塞特二世在用人方面有着异乎常人的直觉和经验。
席素谷也的确没有让苏丹失望,他的军队越过阿尔杰河后迅速沿着多瑙河北岸不断推进,在4月11日的夜晚来临之前,奥斯曼右翼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了登布维察河与多瑙河汇流处的河口附近。
很多附近村子里的当地人显然没有想到奥斯曼人会这么大胆的越过布加勒斯特向瓦拉几亚的内地入侵,这让那些抱着侥幸心理不想离开家园的当地人立刻吃了苦头。
和艾吕普不同,席素谷更在意的是在战场上获得荣誉与战利品,他也是个狂热的信徒,把宣扬教义视为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责任。
这就让他并不关注那些沿途的村庄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他只关心他的军队是否能如苏丹期望的那样迅速推进到他们的目的地。
那些村庄立刻遭到了洗劫,而那些抢劫者也因此被处于了极刑,不过他们受到惩罚的原因并非是由于他们犯下的罪行,只是因为他们这么干耽误了行军速度。
席素谷一边命令军队迅速前进,一边命令人密切的注视着布加勒斯特方向,他有种预感,自己可能再次遇到那个蒙蒂纳伯爵。
席素谷会这么猜测是因为之前苏丹在安排任务时对他们说的一番话。
“那些欧洲人把登布维察视为圣地,他们一定会不遗余力的试图保卫那座小城,所以你们要做的就不只是迅速攻陷登布维察,而是要让那里象一个巨大的诱饵一样吸引来更多的敌人,多到即便联军知道这是个陷阱,也不得不投入进来,或者说是让他们不得不只依靠一支军队来保护布加勒斯特的右翼,而那里才是对我们真正重要的地方。”
从一开始,苏丹就显然没有打算掩饰他的目的,甚至南北两翼的军队几乎是同时向布加勒斯特方向发动了进攻。
可正如苏丹所说,哪怕明知道可能会面临的难题,圣地的意义已经注定了联军不可能放弃登布维察。
那么所有人都把拯救圣地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伟大抱负时,唯一能够派到右翼抵抗奥斯曼人的,似乎也就只有亚历山大的部队了。
这个判断其实并不复杂,当席素谷猜想到这个结果时多少有点激动。
阿尔杰河之战让席素谷“认识”了个对手,从那时候起他就希望能再次和那个蒙蒂纳在战场上相遇。
不过席素谷并不是那种所谓为了荣誉不惜一切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责任,如果要他在与亚历山大一争高下和取得胜利这两件事上做出选择,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因为之前已经派斥候反复侦查,所以席素谷对布加勒斯特人在登布维察河下游的布防很清楚,他知道河下游沿岸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堡垒,更重要的是对从河面上进攻有着很大威胁的沿河炮台几乎都被安置在上游的地段,这让席素谷相信应该不会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控制整个下游沿岸。
席素谷也考虑过亚历山大是否会主动出击拦截他,但是在经过仔细推敲后他否决了这个猜想。
“不论是兵力数量还是局势都对那个人不利,如果离布加勒斯特城太远他就要面临可能会被截断后路的危险,这个时候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谨慎的防御而不是充英雄,在我看来那个蒙蒂纳伯爵的确很勇敢,不过绝不莽撞,所以他或许会用尽办法阻止我们的进攻,但是却不会随便放弃对他有利的形势,除非他有必须主动出击的原因。”
这是席素谷对亚历山大的猜测,而他猜测的也的确很对,尽管拉迪斯拉斯二世表示出强烈希望亚历山大能“御敌于布加勒斯特远郊”的愿望,但是亚历山大却没有对国王的暗示做出任何回应。
他在回到自己住处后就把头天才获得自由的普拉托叫到了自己面前,在再次仔细询问了一遍关于那个奥斯曼人艾吕普的事情后,他把普拉托打发了出去,然后拿出了艾吕普给他写的那封信。
说起来这封信能安全的送到亚历山大手里,普拉托的确是冒了很大风险,更是功劳不小,虽然想起来也是他把自己卖的干干净净就狠的牙痒痒,不过亚历山大还是决定原谅普拉托了。
至于摩尔科,据说他决定跟随采佩斯参加援救登布维察的战斗。
按照摩尔科本人的话说“如果不能带着荣誉的回来,那就用死亡解脱我的烦恼。”
艾吕普的那封信很简单,如果不是了解内情的人,只从信的内容甚至看不出是什么意思,这也是艾吕普为了防止信落在其他人手里做的防范。
不过对亚历山大来说虽然信里只有寥寥几句,却已经足够了。
“亲爱的朋友,我想告诉你我的见闻,这里的人家珍藏的铜器比你想的还要多,不过我们都知道真正的财主是谁,所以如果我能让那个人愿意对你大方些,告诉我你准备怎么回报我”
这么一封没头没脑的信当然不会泄露什么秘密,可亚历山大却已经反复看了几遍。
他确定那个艾吕普不是心血来潮的给她写这么封莫名其妙的信,那么就只能说明一件事,那个如今担任占领区总督的奥斯曼人,已经知道了他的计划,其中包括让普拉托搜集铜货抛向市场这件事。
亚历山大不知道是怎么泄露的秘密,所以他甚至暂时原谅了普拉托对他的“出卖”,而是反复的询问,希望能从普拉托的话里找出对方能够窥探到他计划的原因。
可是除了了解到那个奥斯曼人似乎和阿斯胡尔克关系密切之外,他得不到任何其他答案。
而从普拉托的话里透露出的意思,亚历山大有种感觉,似乎那个奥斯曼人对他的了解要比他想的还要多得多。
这让亚历山大有种被人识破了的不舒服,他隐约有种预感,这个奥斯曼人以后可能会给他带来不少麻烦。
采佩斯带领的联军军队在奥斯曼人向登布维察发动第一次进攻时就已经出发。
为了尽快赶到登布维察,采佩斯派出了他手下的瓦拉几亚骑兵,这些跑起来如同骆驼一般有着奇妙步履的骑兵沿着河两岸迅速由南向北向登布维察靠近,同时出于苏丹提到的担心可能会遭到奥斯曼人对自己侧翼的威胁,采佩斯向西派出了大量斥候,防备着可能会出现的埋伏。
其实当亚历山大在贵族会议上提到这可能是奥斯曼人的圈套时,采佩斯就已经想到他说的很可能是事实。
但即便知道是这样,不论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采佩斯却不得不极力主张出兵救援登布维察。
只是随着斥候相继送来的消息,采佩斯意识到局势可能比他想的要危急的多。
奥斯曼人在登布维察近郊建起了简易的营地,同时他们向南派出了大队的骑兵,很显然正如亚历山大猜测的那样,奥斯曼人正试图通过不停的骚扰拦截消耗布加勒斯特的援军。
采佩斯暗暗庆幸那些沿河堡垒为自己提供了重要的保护,特别是那些有着重炮颇具规模的大型堡垒,它们的存在令奥斯曼人增加了更多的顾忌。
但即便是这样,从最接近的堡垒到登布维察也有将近三十法里,这段路对采佩斯来说无疑是个严峻的考验。
采佩斯决定把他的军队分成两部分,一支全部由骑兵组成的部队由他自己带领,另一支的步兵和辎重队伍则交给一位他信赖的瓦拉几亚贵族。
采佩斯知道自己必须做好和大股敌人骑兵交战的准备,而他的骑兵能否突破奥斯曼骑兵的拦截,关系着整支援军是否能顺利抵达登布维察。
4月13日午后,脱离了大部队的瓦拉几亚骑兵开始向着登布维察远郊的布克尔察尼前进,按照斥候之前的侦查报告,奥斯
第九十二章 大合围战(五)
归谁管,不论是在什么地方都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这不止牵扯到主权,尊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等那些看似高尚无比,实际虚头巴脑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这关系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譬如收税权。
不过男人关心的显然不是这些。
“告诉我现在这儿谁管事”
他向岸上看看,没有看到什么让人不安的东西,就把两个金币塞到了胖子手里。
胖子粗糙的手指捻了捻手里花纹奇特的金币,然后用有些怀疑的眼神打量着男人。
这个样子的金币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所以难免心里没底。
“拿着吧,收好了,以后或许会看到更多这种样子的金币。”
对胖子的满脸怀疑,男人并没有解释,他不见外的伸手推开挡在面前的两个人踩着木板向岸上走去,嘴里还不忘了继续问:“说说这里现在谁是当家的,我大概找他们有点事情要谈。”
“这里现在归阿廖斯库老爷管,”胖子又用力捏了捏金币,然后干脆放嘴里咬了下,上面清晰的牙印让他不由露出了笑脸,只是看到金币上那个造型优美精致的女神雕刻被因此破坏了又觉得有点可惜,然后他一边用警告眼神瞥了眼旁边的同伴把金币揣进自己口袋,而不是放进收税的皮褡裢里,一边追着男人背后殷勤的说“阿廖斯库老爷是我们的县长,他为……”说到这,胖子无所谓似的耸耸肩“至少名义上,他为图布罗伯爵大人服务。”
“名义上”男人回头看了眼胖子。
“朋友你知道这年头不好混,国王来了我们得应酬,大公来了我们得应酬,甚至就是奥斯曼来了我们还是得应酬,之前这里还曾经归摩尔多瓦的斯特凡大公管呢,不过后来大公好像把这个地方送给了图布罗伯爵,所以我们现在算是伯爵大人的子民了。”
“哦,你们这还挺乱的。”男人信步在铺满西沙和鹅卵石的小路上走着,他那样子就好像是在自己家后院那么悠闲,倒是胖子和他的伙伴像是两个乖巧的跟班在后面听支听呵的跟着。
“也不算乱,我们其实挺好的,奥斯曼人不怎么搭理我们,大概是看不上我们这地方,前年的时候奥斯曼人的舰队就从我们附近的海上整天的经过,不过他们是去摩尔多瓦,听说斯特凡大公在那边和个国王掐起来了,奥斯曼人好像去帮忙了,可就是这样他们也没怎么注意到我们这儿。”
男人停下来回头看看,他倒没想到这个胖子消息还挺灵通,要知道这些事即便是在梵蒂冈要想找个人说清楚了都不容易。
大概是离的比较近的缘故吧,男人心里想,然后问:“我想和你们这里管事的谈点事,不过听好了我只找真正能管事的,办好了不止这点好处。”说着男人顺手又扔过一个刚才那种金币。
胖子用和他体型不符的灵巧动作一把接过,在掂了掂分量后,胖乎乎的脸上已经笑得快要看不到眼睛了。
“您放心,我们这就带您去见阿廖斯库老爷,不过不知道您怎么称呼啊”
说到这胖子有点含糊的看了看眼前这个虽然出手大方,可外表看上去实在有点邋遢的男人。
看看他这身打扮,说他是个波西米亚人都会有人相信,如果不是他出手阔绰,胖子已经肯定他就是个波西米亚人了。
“纳山,”男人伸手捻了下一边上翘的须尖,从口袋里变魔术似的又拿出个金币,不过他这次没扔给胖子而是向两人举起来轻轻捻着上面的花纹“对你们的县长说让他来码头,这上面的那位小姐想要和他谈点事。”
然后他很郑重的把金币递到胖子面前。
胖子疑惑的接过金币,他早就注意到这金币上的花纹了,那是个他从未见过的精致图案,一个如雅典娜女神般的形象矗立在金币的正面,不过让他奇怪的是这个雅典娜手里握的不是长矛而是一支火枪。
看着胖子俩人匆匆离开的背影,纳山慢悠悠的在码头的岸滩上散着步,他有时候会停下来向停泊在不远海上的双桅船看上一眼,然后就又继续慢悠悠的走着。
胖子的效率很高,或者说是金币的魔力很大,当纳山刚刚觉得肚子里有点空,捉摸着上哪找点吃的时候,他就看到一辆车帮很高的马车从远处沿着狭窄的道路扬起老高的烟尘远远奔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