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马月猴年
斐潜之前不是反腐杀了好些么,所以今年在秋获置换粮草的时候,就没有多少人敢顶风作案,或者说刚换上的这一批人还不怎么熟悉流程……
因此一时之间,长安三辅的陈粮就多了起来。
陈粮这个东西么,都知道这玩意卖不出什么价钱来,尤其是有新粮上市的时候。
之前的问题还不是很大,毕竟斐潜在前几年还是粮草比较紧张的,甚至因为粮草的限制都不敢大规模的扩充兵员,但是随着大量流民的安定,各地屯田工作的开展,以及新农具的运用和堆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粮食产量得到了提升,这存储的粮草量上去了,置换出来的陈粮数量当然也就增多了。
所以么,祢衡的问题在他个人眼中看起来似乎很重要,但是实际上对于斐潜来说,显然是如何增加这些陈粮的价值更重要……
诡三国 第2320章吃货帝国的基因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诡三国 !
庞统么,这体型在那边摆着,若说庞统不喜欢吃,那就真的太假了。因此当斐潜令人呈上最新的食材的时候,庞统顿时不由自主的吞了一口唾沫。
吃,永远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第一需求。
首先端上来的,便是豆糕和米糕。汉朝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甚至也有『糕』字的称谓。只不过在之前,因为研磨技术的原因,所以米糕的原料粉末较粗,以至于应该更像是『米粒糕』,而不是后世常见的那种比较细腻的糕点。
得益于水磨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在泾水修建的大量水力磨坊可以日夜不停的研磨米粉豆粉,再加上斐潜对于后世的一些糕点的记忆,对于豆类,稻谷,粟米等陈粮进行按照比例调配,做出来好几种……
『手洗好了?嗯,看看,这是绿豆糕……』斐潜将一个装着绿豆糕的小豆盘递给庞统。
绿豆在华夏,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是被发现了,并且成为了日常的一种食物,甚至还有一定的中药医疗效用,但是像是斐潜当下让人做出的绿豆糕,对于庞统来说还是第一次吃到。
庞统端着豆盘,闻了闻。
有些淡淡的香味。
绿豆糕是属于那种一开始闻起来似乎有些平常,但是越闻便是觉得越香的那种类型,不算是浓烈,也不强势,就像是温温柔柔的小姐姐,软软的,甜甜的,永远不会抢夺主角的位置,但是也不会让人将其忽略。
庞统告罪一声,也没有用筷子,直接上手拿了一块放进嘴里,『嗯……』
不需要用力,只需要轻轻一咬,软糯香甜的绿豆糕就被咬下来一块,细腻绵密的口感瞬间充盈起来,略带出绵沙的感觉,绿豆的清香,隐隐的一些麦子的气息,萦绕于一处,清新自然,还有一些油脂的香味……
糯香甜蜜,味道醇厚自然,甜而不腻,香而不艳。庞统吃了第一块便是眼睛一亮,嘴里还没完全吞咽下去,便是又拿了第二块,『好次……好次……』
豆盘也不大,上面就是叠着六七小块的样子,庞统转眼就吃了一半下去,然后才因为多少有些口干,放缓了下来,拿起茶喝了一口润了润。
『入口绵甜细滑,温润适口,甚善!甚善!』庞统给与了比较高的评价,『而且这里面……好似加了些油脂?』
斐潜哈哈笑了笑,点了点头,然后又拿了一个红豆糕和黑豆糕,『这两种豆糕做法也都类似,尝尝即可……』
虽然说斐潜让庞统尝一尝即可,但是对于庞统来说,两样又是吃下去了三四块……
『还有,这是米糕……』斐潜将白色的米糕也端了过来,放在了庞统的桌案上,然后又拿了一个豆盘,『再看看这个……』
庞统一看,点了点桌案上的豆盘,『这是……五行?』
绿豆糕虽然有一个『绿』字,实际上做出来的颜色并不是绿的,而是黄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加偏向于黄色系,所以斐潜便是用了最新的一种糕点来代替了五行之中的绿色,就是『茶糕』。
『这个……』庞统端着茶酥的豆盘,有些惊叹,『宛如青叶一般,这是如何做得……』
大汉的糕点么,当然没有像是后世那么的讲究。不仅是在成分配比上比较简单,在模具上也是同样简单,能有一个四四方方的木头模具就算是不错了,而像是斐潜这样特意叫人做出来的如同一片茶叶般的模具,几乎就算是大汉独一份了。
说是茶酥,当然不是全数都是用茶去做的,而是加入了另外一种蔬菜的汁液,没错,就是菠菜。正儿八经的菠菜传入华夏,大概是在隋唐之时。
大约是唐太宗的时候,由波斯进献。
后来宋代苏轼诗曰,『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棱如铁甲。岂知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从诗中可知当时蜀中已广泛种植菠菜,并能越冬露地生产,也就证明了菠菜至少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在华夏种植了很长时间,甚至成为越冬蔬菜。
只不过因为斐潜在当下再一次打通了西域,而且在整个的征服过程当中又特别交待了要留意这些华夏所没有的植物动物种类,因此刺粒菠菜就提前了三四百年进入了华夏之中。
当然,如果用抹茶的工艺,用茶叶粉末也行,但是抹茶粉用多了会略带一些苦涩,而不像是菠菜汁气味淡不喧宾夺主。而且抹茶糕点斐潜还想另外开发一个系列,所以这个普通的染色任务,自然就交给菠菜来处理了。
庞统吃了茶糕,摇头晃脑,『此等五行糕,皆为上上之品,成套为售,定然……嘿嘿……』
斐潜微微点头。
这一套的五行糕点,斐潜除了茶糕之外,还会开发出不同的模具,然后对应五行,最终会分成两种模式销售,一种是简单的四方糕点,面向普通的中层士族子弟,而另外一种就是新模具的糕点,面向上层销售。
如此一来,这个价格么……
当然就是嘿嘿嘿了。
庞统又捏起一块糕点来,皱了皱眉,『只不过这糕点易碎,不便远途……』
斐潜笑着说道:『若以竹筒之,内衬茅篾,便可行远矣……』
包装也是价格的一个部分,甚至在后世包装可以卖得比里面的货物还要更值钱,最为典型的便是这一类的糕点,比如月饼,就是可弃饼食盒的。
没想到庞统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此事……怕是不妥。』
斐潜顺着庞统的目光看向了——
竹筒?
哦。明白了。
斐潜摇了摇头,笑道:『无须如此,此物即便是不用……亦不得密也……』
斐潜知道庞统是什么意思,毕竟用竹筒密封干粮存储,作为长途跋涉行军的配置,也算是一种创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说是一种机密,只不过么,这种机密并不是那种难以破解不可复制的。
『自郭奉孝回许县之后,曹军便是已经改了布袋为竹筒,以存储军粮……』斐潜淡淡的说道,『故而,用之无妨……』
庞统怔了一下,旋即一拍巴掌,『这个郭奉孝!』
斐潜摆摆手,笑着说道:『即便是没有郭奉孝,这日常往来,也是瞒不住,早晚而已,不必介意!』
庞统听了,想了想,也点了点头,但是又摇了摇头,叭咂一下嘴,忽然沉吟起来,眼珠子转悠了好几圈,便是笑了起来,『妙啊!主公此举,便是绝妙!华夏之地,何处有竹?哈哈哈,若是曹孟德大兴此举,或是误农桑,或是兴劳役,又是事倍功半,难得其用是也!妙哉!』
斐潜听了听,眨眨眼,也就只能是微微而笑以应之。
仔细想想,庞统所说的似乎也是这个道理,虽然说华夏产竹很多,但是分布却并不是平均在各地,因为竹子习性的原因,因此对于斐潜来说比较廉价的材料,对于曹操来说就未必了。
北方竹林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也比较小,黄河以北,除了长安陇西一带有一些竹林之外,就只有青州一带有成片的竹林,而黄河以南,在曹操的控制区域内,就剩下了荆州一带有竹林,而且还在江陵一带居多。
南方竹林斐潜则是占据了川蜀云南一带的,不管是散生还是丛生竹林都非常多,另外的南方竹林则是在孙权江东一带。这两片庞大的竹林体系也同样不属于曹操。
当然还有一些是现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开发的竹林,比如交趾,岭南一带,不过这些再怎样开发,在现在这个阶段,甚至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之内,都和曹操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因此在斐潜这里,竹子做成的竹筒是廉价的,可以持续生产的物品,但是到了曹操那边,就有可能演变成为了不可持续生产,甚至是代价高昂的物品。
因此即便是曹操想要盗版,依旧不像是后世那么的便利。在加上曹操那边的人口基数很大,虽然说人口多有人口多的优势,但是如果一个不小心,很小的事情在加上人口的扩大效应之后,也就会变成很麻烦的事件。
『这是……』庞统盯着另外一个碗中的食物问道。虽然他已经吃了不少糕点了,但是对于新的食材依旧包含了深沉的热情。
斐潜示意庞统可以动筷子,『这是米粉……』
米粉,米线,原先斐潜傻傻的分不太清楚,后来么,就干脆用最为简单的办法来分,细的叫线,粗的叫粉,不粗不细的么,就叫米妖。
米线的历史早一些,而米皮的历史比米线还要更早。
只不过米皮和米线都需要好米新米,唯独米粉可以用陈米,当然也不是那种陈的黄曲霉素一大堆的米,那种类型的陈米是什么都做不出来。
斐潜第一次在汉代吃米皮的时候,也不免有些惊讶,因为他在后世吃的米皮都有放辣椒,而在汉代是没有辣椒的。后世斐潜因为当时不吃辣,表示不要放辣椒还被卖米皮的老板鄙视,『这碎娃末辣怎么吃?』
米皮大概是秦代的产物,最初因为是用稗秕所制,也就是不饱满的谷子所做出来,因此不见于经传,倒是米线这玩意被正儿八经的称之为『粲』,也就是精米,又因其流出煮熟,乱如线麻,纠集缠绕,又称『乱积』。
所以米线的价格比较贵,而米粉就比较低廉了……
一些食物,后世的一些便捷的方式,不一定都是好的,就像是米粉和米皮,后世基本上都是用机器直接打磨,效率自然是提升了,但是因为金属高速摩擦之后,不仅是让米粉多了一些焦胡气味,而且细微的金属微粒也会导致味道有些不纯粹。更不用说为了所谓的『q弹』往材料里面添加各种化工产品了……
汉代的米皮都是石磨磨制的,因为磨得慢,所以也不可能有高温摩擦出来的焦胡味道,用竹篾筛,虽说细腻程度肯定比不上后世,但是味道么,却是比后世多了几分的纯真。
米粉也是如此。
历史上的米粉要到了大概是南北朝之后才诞生出来的食物,因此现在斐潜制作出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并且这也是对于粮食的新应用,一方面增加了粮食本身的价值,另外一方面也使得一些陈粮有了更多的去处。
相比较干燥一些,可以长途运输的糕点来说,米粉这个东西就比较不耐存储,现做现吃……
一碗羊杂汤米粉,庞统吃得唏哩呼噜,因为量其实也不算是很多,所以三下两下就吃完了,然后还喝了汤,最后有些满足的将汤碗放了下来。
『如何?』斐潜问道。
庞统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清爽怡口,上佳之食也。』
斐潜笑了笑,『可有不足之处?』
『怕是……』庞统看了看米糕,然后又看了看米粉的碗,指点了一下米粉的碗,然后说道,『此物怕是难以远运……况且,已有汤饼之食……莫非主公欲替之?』
斐潜哈哈笑着说道:『非也……』
民以食为天,但是并不是只有华夏才注重吃食,而是所有人都一样。只不过普通的外国人在这个时候文化比较弱,无法用比较简短的词语来表达,『民以食为天』的含义。
比如圣经当中就有『五饼二鱼』之说,不管其中究竟符合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单说就这个事表明了连耶稣想要让人听他的布道,也是要让人先吃饱了再说……
华夏之民,不仅是要吃饱,还讲究吃的形式、吃的美感、吃的含义,把饮食作为整个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而赋予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华夏之民形成了共同的饮食礼节、饮食禁忌、饮食风格、饮食制作方法,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从这个方面上来讲,华夏的饮食文化已经超越了『食物』的本身,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斐潜治下,有五方上帝之教,在朴素的宗教系统当中,以及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格物世界认知体系里面,阴阳和五行无疑是华夏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础,但是一直以来,在五方五行的祭祀活动当中都比较混乱……
而现在五行五色的糕点出现之后,将会潜移默化的形成一个宗教祭祀的用品,或许也会带动士族子弟之中更多的人去供奉五方五帝。
当然最重要的是斐潜可以开拓新的赚钱的方式,毕竟谁都知道,餐饮业是赚辛苦钱,真心的辛苦,但是如果像是斐潜这样,手底下有大把的人,那么辛苦的事情就可以让别人去做了……
因此斐潜的目标就是五色五行糕点,主要是对应宗教,针对着士族子弟进行销售,而陈米所制的米粉么,则是面对着一般的收入的手工匠人,甚至是城镇周边的普通民夫……
『百姓之食,难以求精美……』斐潜缓缓的说道,『若是仅增少许之费,便可得一餐之丰……仅需一炉一釜一器,便可炊于集,烹于乡野,或是于村寨之中也……』
小农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自给自足,而产生自给自足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小农经济在整个消费过程当中的东西都是他自己需要的,而多余生产出来的那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商品交易。
简单来说,农夫农妇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下的菜,吃的时候去拔两颗,不吃的时候就让这些菜随意去长,也根本不会去在意这些菜是不是长老了,是不是被虫吃了,是不是种多了烂在田里了,反正只要够吃,农夫农妇根本不会有太多的意愿去进行收集和处理。
一方面是因为要处理这些事情可能占据更多的耕作时间,另外一方面则是卖不出价钱来,所以很多就直接浪费掉了。
虽然说陈粮可以用来酿酒酿醋什么的,但是这个酿造的技术并不是像后世那么的普遍得可以获取,甚至在某些时候,朝堂还禁止民间私自酿造,亦或是乡野大户为了敛财,也不许普通农夫酿酒酿醋……
所以在小农经济当中,类似像是自家的菜,陈米,以及各种多余的农作物,这样的东西之中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材料,都是很廉价的。
想要敲破这种闭环的小农经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以羊吃人运动血淋淋的完成了这个模式的转变,而斐潜并不需要这么激烈的变化,所以就考虑采用当下这种更为温和的方式,以食物的多样化来慢慢的渗透和扭转。
食物加工业的发展,会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原料,一方面可以刺激原料的生产,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就业,在生产、运输、制作、销售等等环节,都可以转变一些农业人口成为手工业者或是商业人员。
就像是后世在改革开放最初的阶段,在所有产业当中最先蓬勃发展起来的不是第一第二产业,而是第三产业一样,而在所有商品里面,无疑『吃』这一条线上的东西最容易形成产业链条,并且很容易形成自动自发的推广。
为什么小农经济的目光只注重在庄禾上呢?那是因为没有人让他们看见远方,吃货帝国的基因一旦苏醒,就难以抑制,而后的变化自然就会如同水流侵削,水到渠成。
就像是斐潜推动了面食的转变,从坚硬的死面饼子转变成为了更受欢迎的炊饼和馍馍一样,或许这些陈粮的新用途,就可以水流动得更快一些,更早的活跃一点。
除此之外,还有些额外的用途……
诡三国 第2321章脚底下的黑暗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诡三国 !
长安。
秋天过去了,冬天快来了。
今年的冬天或许还会很冷,然后明年的冬天会更冷。
不趁着当下先一步将游牧胡人削弱,等到了真的寒潮来袭,内忧外患一同爆发,那么就不是那么简单的『民族大融合』可以描述的了。
这一切,都需要不停的努力,不断的改进。
一点一点的改,一步一步的走。
改朝换代,突破轮回,光嘴上喊口号能成么?
在悲观之中保持乐观,在黑暗之中仰望光明,努力向上,勿使沉沦。
『此外……』斐潜缓缓的说道,『潼关有间……故而吾等亦需设司以应,不可不慎也,以免间之害……而此事,或可用之也……』
庞统反应很快,看了一下桌案上的吃食,『主公之意是……以食肆为遮蔽?』
斐潜点了点头,然后将潼关酒肆的事情说了一下。
茶楼饭馆酒肆,向来就是江湖打探消息的最佳场所,而斐潜之前虽然有安排一些墨家子弟在长安三辅之中打探消息,但是都是比较零散,做什么行业的都有,也有什么行业都不做的……
简单来说,斐潜麾下的间谍也不算是少,尤其是一些早些年派遣出去的,甚至有的已经混到了曹操和孙权治下之中,也有混得很不错的,但是其他的探子,或说是间谍么,就相对来说比较一般了,并且也比较分散,没有什么体系。
因为斐潜对于间谍的主要述求就是传递消息,并没有安排什么刺杀或是破坏的比较需要动用武力的行动,因此对于斐潜麾下的这些间谍来说,一般都是比较惬意的,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当然即便是不需要什么信仰加持,也不会对于斐潜有多么大怨言。
只不过这反过来说也算是斐潜的疏忽,因为商队的原因,再加上安置在各地的信鸽,所以一直以来斐潜都能够直接便捷的获取一些情报,并没有察觉情报的获取难度,所以也就没有特意的去拓展和发展间谍队伍,直至潼关事件给斐潜提了一个醒。
有光就有影,即便是多光源下看不到,也不能代表其不存在。斐潜不使用间谍去做破坏性的行动,但是不能保证别人不用。
这种光和影的秩序,很重要。不管是民间的秩序,还是间谍的秩序,都很重要。毕竟人类社会之所以有区别于动物,或者说上古的时候智人能打败尼安德特人,就是分工协作,团结一致。而这种团结,便是建立在一定的规矩上,也就是秩序。
『酒肆、食肆、走马、暗桩……』斐潜掰着手指头说道,『皆统归「有闻司」所管,主收集情报,甄别敌间,刺察地方之用,各地任职五年为限,最多不过十年……』
类似于卧底这种,最好便是要有一个期限,否则就像是无间道那样五年又五年,十年又十年,到了最后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真卧底还是假叛徒了,相比较来说五至十年的时间会稍微好一些。
反正这些可以先定下来,然后等后续慢慢补充和完善。
庞统皱着眉头说道:『主公之意,便是再启「绣衣使者」?』
『绣衣使者?』斐潜愣了一下,旋即失笑道,『士元可是恶于绣衣乎?』
庞统倒也没有掩饰,点头说道:『绣衣弊多于利,巫蛊之祸,便由其起,着实令人不喜。』
『哈哈……』斐潜笑着说道,『巫蛊之事,绣衣江充,或有过之,然不足以定。上之不查,下之贪欲,衡无制衡,规无规矩,方有此害也。』
谈及这些对内对外的封建国家间谍机构,一般都会想到的是锦衣卫,然后东厂西厂内厂等等,然后到血滴子,但是实际上在华夏的间谍特务的历史,比一般人认知的时间都要早……
最早的特务记录,发生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一个叫女艾的美女,成为有记录的华夏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
大禹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让华夏一夜之间进入了奴隶社会,是为夏朝。但夏启的江山并没有坐久,两代而亡了。启的儿子太康,是个昏庸无能的帝王,只知声色酒食,结果四夷背叛,天下大乱。
有穷氏后羿趁机夺了天下,并杀死了太康。史称『太康失国』。
『有穷氏』啊,这个名头是一个巧合,还是一种暗示?
这个后羿就是那个传说中,人很忙箭很牛的那个人的后代,这一支族群的人皆称之为后羿。不过这个后羿虽然夺了江山,也不会治理江山。他从夏朝夺取的江山很快被大臣寒浞夺走。而启的后人少康,有复国之志,他暗自积蓄力量,并派一名叫女艾的美女打入寒浞一方内部刺探情报,以做到知己知彼。结果少康成功地战胜了寒浞集团,复兴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而女艾也因此成为有记录的第一位间谍。
女艾只是单身一人吗?未必。只是历史上只留下了她的名字而已。或者说这个名字其实就是个代号。
在汉代之中,因为汉武帝需要统合大汉的力量对抗匈奴,所以也需要对内镇压反对的意见,因此催生出了『绣衣使者』。
绣衣使者汉武帝的鹰爪,奉诏督察各地,一度非常活跃,甚至『威振州郡』,地位显赫。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很是牛掰过了一阵,后来么,因为江充这个人干的好事……
巫蛊案的始末细节难以考究,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嘴上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其实根本不相信儒家所谓的仁义与忠恕。在他的骨子里,信奉的还是外儒内法的那一套帝王之术,其特征是霸道、冷血、残忍、多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