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20年归来仍少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盛世唱响

    “生意经他还做生意”赵波涛问。

    “你不知道”钱磊像是掌握了国家机密,从床上跳下来走到赵波涛跟前说,“他最近正在倒卖计算器,每天晚上都背个包到各个寝室里去卖这玩意儿。”

    “什么他从哪里搞的计算器”赵波涛好奇地问。

    “这几个双休日你见过他吗”钱磊反问。

    赵波涛思忖了半天才说:“没有,好像没有。”

    “他去洛明商品市场批发计算器去了,他每个星期天都要去订货,然后背着满满一书包计算器挨个串寝室,向同学搞推销。”钱磊说。




第一百七十六章 自讨没趣
    “哎呦!厉害呀!不简单,真不简单!没看出来啊……”赵波涛将《大国兵器》丢在一边,脸上浮出惊讶和赞叹的表情,“他能卖掉吗”

    钱磊像在透露军事机密一样,往赵波涛跟前凑了凑说:“咱们是工科学校,每门课的计算量都大得很,这玩意很好卖,他一晚上能卖好几个呢。你知道他的利润有多少吗”

    “多少”赵波涛问。

    “二十!他的计算器是二十块钱订的货,一个卖四十。”钱磊说,“这家伙最近发财了。”

    “你怎么知道的”赵波涛问,“我咋连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田庆文就是个潜伏者,适合搞特工。这事还是我的一个老乡告诉我的。我这个老乡认识田庆的一个老乡,这事是田庆文给他老乡说的,后来就传到了我老乡那里。”钱磊说,“但田庆文不给咱们年级卖,也不给咱班同学卖,所以咱们都不知道。”

    赵波涛觉得他是在听一个陌生人的故事,作为同班同学,他的那点秘密他们居然浑然不知。这个田庆文真是守口如瓶啊!这哪里还像上学期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写铁血研究会章程的田庆文呢

    “可是,学校是不允许同学卖东西的呀!”赵波涛突然想起了这个规定。

    “是不允许,可他偷偷在卖,没人告发当然也就没人管。”钱磊说。

    “敢冒险,有谋略,有胆有识啊!只可惜他没有把这些本事用在钻研兵器和国防上。”赵波涛叹了口气说,“我们要是有他的这个本事,没准‘铁血研究会’已经成立了。”

    “你说得没错,这家伙投机钻营的本事还挺大,从他去年当9寝室室长时我就发现了。当时我还想,这种差事居然有人要干现在看来,他不正是靠着这个室长才当上了咱班的劳动委员你看看,这学期他又成了学生会二年级分会的劳动部部长,这个家伙跟猴子一样,给他一根竹竿,他就能‘噌噌噌’地往上爬。”钱磊说。

    “人比人,气死人。不说这些了,我们继续为我们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吧!只要我们永不放弃,‘铁血研究会’就必将能够实现!”赵波涛说完看了看表,然后从柜子里取出一面镜子,左照照,右照照,觉得自己依然帅气,依然精神,完后,对着镜子满意地笑了笑,随手拿了一本书,慌里慌张地朝寝室外走去。

    “诶,你干啥去”钱磊问。

    赵波涛头也没回地说:“天机不可泄露!”

    每天放学后,教学楼两侧每层的阶梯教室都向同学们开放,这个时候,喜欢学习的同学都会去那里上自习。张欣然就坐在一侧的桌子上,正埋头看着专科英语的自考书。

    赵波涛轻轻地走过去,坐在她身边。

    “欣然,看得怎么样了休息一下吧!学习要劳逸结合,这样才会有效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精力,才能学习好……”赵波涛故意找话说。

    张欣然的思路突然被他打断,她显然有些生气。然后,她转过脸向他投来睥睨的目光。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我不像你,我脑子笨,只能这样死学。”张欣然没有好声气地说。

    “天啦!自考每次只允许报两门课,你的自考每次报两门过两门,你脑子还笨啊”赵波涛说。

    “那又怎么样现在离毕业只剩下六个学期了,也就是说,在我们中专毕业前只有六次报考的机会了,英语专业一共1门课程,要是出点差错考不过的话,毕业前很可能就拿不到毕业证了。”张欣然热嘲冷讽地说,“我跟你不一样,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挥霍,我也不想搞什么军事研究会。”

    “不是军事研究会,是以兵器、国防和军事为研究对象的‘铁血研究会’……”赵波涛侧着身子正准备再高谈阔论下去,没想张欣然突然将头转了过去,目光盯在厚厚的英语书上。

    “欣然我告诉你,我跟我们班钱磊商量过了,我们还是不会放弃我们的这个目标。你想想,现在咱们学校还没有这样的研究会,要是,在我手里把这件事情搞成功了,那我就是研究会的鼻祖。以后的每一届学生都会知道这事是我搞成的。”赵波涛又开始口若悬河了,“您想想,多少年以后当我们再回母校时,这是多么的风光……”

    “下个月我就要参加今年的秋季自考了,不要跟我说话,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张欣然早已不耐烦了,她根本没有正眼看他,然后,从桌兜里取出一个磨损的没有了光泽的随身听,将一盘英语磁带塞了进去,插上耳机听了起来。

    “你买随身听了”赵波涛问。

    “借的。”

    “有了这玩意儿,你以后就可以听流行歌了。”赵波涛说。

    张欣然轻蔑地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赵波涛自讨没趣,也便打开手里的书无精打采地乱翻一通。可他心里还是纳闷,在乒乓球台前第一次见她时,那个披着湿漉漉的头发,似鹿一样从女生公寓跑了出来的张欣然,骨子里居然这么好强不光好强,而且还特别的敏感和自尊。

    赵波涛不由得又想起了上次在阅览室里,他看到那篇《三寸金莲》的说时,张欣然的反应和说给他的那些话。

    阶梯教室里非常安静,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学习,只有沙沙的翻书声和写字声不绝于耳。戴上耳机后的张欣然,像一个陶醉了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仙,妩媚可人。

    他从侧面看到她那柔美、洁白而富有光泽和弹性的脖子,挺得是那样自信,那样高傲,就像一枝从河面上脱颖而出的亭亭玉立的荷花,努力地挺立着。赵波涛突然想起了一句诗: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他还从侧面偷偷地看见她那长长的高高翘起的睫毛下,一双明亮的眸子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半个学期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张琰的时间是在看文学书和写稿子当中一点点过去的,当然,他和胡宛如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胡宛如就跟唐诚、李国强和李国妮兄妹一样,像似跟他一起长大的伙伴,他们无话不谈,只有跟她聊天时,他的心里才会充满阳光,才会涌动着一种奇妙的幸福。

    这种感觉在他成长的经历中从来没有过,甜蜜而温馨,有一点点紧张,也有一点点心跳。要是几天都见不到她,他的心里还会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

    这一年,汽01班已经开设了《汽车原理》、《机械加工工艺》、《金属材料学》等一些专业课,张琰的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这次期中考试有两门课险些不及格。

    张琰还记得去年刚入学时,父亲张有志将他送到学校后,为了节省住招待所的费用执意要连夜回家的事。那天傍晚,已经渐渐枯黄的树叶沙沙作响,他把父亲送到到镇子上的公交车站时曾对父亲说,他的理想是将来能设计出中国最好的汽车,父亲听了这话很高兴,还给他多塞了50块钱生活费。

    而今,面对这么糟糕的成绩,张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第一百七十七章 相约五楼
    张琰突然觉得“设计出中国最好的汽车”的理想,他当时怎么就说的这么轻巧在学校生活一年多之后,他觉得中专学校里的学生,每一个都近乎是从神童长大的,他们都很聪明,一点就通。

    而自己的理想是用流沙堆成的塔,每一天都在一点点流失,一点点消散。他不喜欢造什么汽车,也不喜欢造什么兵器,造这些冷冰冰的机器有什么乐趣

    从到大在学习上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的张琰,又怎么能接受两门课险些挂课的现实成绩公布的那一刻,他就下决心要拿出当年的中考精神,努力迎头赶上。

    中考精神是他人生的法宝,有了这种像后稷中学校友吴强说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精神,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洛明工业学校里春风懒困,绿柳多娇,初夏的太阳多情柔媚,风里含笑。一抹抹春色与夏景交织在一起,缠绵悱恻,浪漫绵柔,校园里活力四射的学生尽情地挥洒着他们的青春。

    期中考试过了没几天,诗意盎然的校园生活就把张琰的意识一点点消磨掉了,很快他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刚刚立下的努力学习的目标,在一阵阵夏风中烟消云散。

    这一年,汽01班和能八班都搬到了教学楼四层。

    急促的铃声会将每天的两节晚自习拦腰截断,整个教学楼里顿时就变的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张琰特别喜欢这种刺耳的铃声,只要铃声响起,胡宛如就会从教学楼的东头来到西头,透过汽01班的教室门,张琰能看到她在灯火阑珊下的倩影,还有那朦胧的容颜,那笑靥就印在他心里。

    他知道那一刻她定然会微笑,她一笑,他心里就会微微泛起涟漪。

    17岁是个奇怪的年龄,同学们身上的孩子气正慢慢消退,大家都不再喜欢穿校服,不再喜欢和同班同学结伴而行,也不再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男生脸上的棱角渐渐变得清晰,胡须每天都迫不急待地生长着,他们不光声音更加的浑厚,做起事来也潇洒干练了起来。

    女生的马尾辫大都被披肩发替代,校服包裹之下的秋姿柳态在一件件各式各样的衣裙下,如出水芙蓉清纯动人,花容及冰雪肌肤早已将此前的青涩完全、彻底、干净、全部、毅然决然地覆盖了。

    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变得有些神秘,有些敏感。

    铃声、教室门口、张琰、胡宛如,这几个要素高频次的关联和重复着,同学们也难免能看出那么一点不太对劲的迹象。后来,胡宛如不再出现在汽01班教室门口,他们约好以后要见面的话就上五楼。

    每天伴随着洛明工业学校同学们的,不再仅仅是上课下课,还有理想、激情和那浓烈的青春荷尔蒙。

    五楼没有学生上课,只有几间空闲的教室,教室面堆放着桌子凳子和一些杂物。这里是整栋教学楼最安静的地方,楼道里的声控灯是这里唯一的光源,他们一上楼就会来到楼道的那个大窗户前。

    班上的事,时候的事,还有近两年来发生过的每一件事,张琰想到哪就说到哪,而胡宛如不光是他忠实的听众,跟他在一起时她也总有着说不完的话。在开心的交谈中,他常常会把她带进他的孩提时代,而她常常又会把他带进她的少女时光。

    胡宛如性格开朗,喜欢听音乐。这天晚上,她从耳朵里取下一个耳塞,塞进张琰耳朵里。耳机里传出优美的歌曲,美妙的旋律在心间萦绕: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一朵雨做的云,云的心里全都是雨,滴滴全都是你……

    “怎么样好听吧”胡宛如说着就把声音略微调大了一些。

    这是初秋的夜晚,安静而美好。

    胡宛如穿着一身天蓝色连衣裙,静静地和张琰并肩而立,同样的音乐传进两个人的耳朵。一年多的时光已让她从乒乓球台前那个校服女孩,活脱脱变成了婀娜多姿的大姑娘。

    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张琰一边听一边点着头说:“我也喜欢孟庭苇,喜欢她唱的这首歌,我觉得她的歌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都能让人感觉到美好的意境。还有,她长得也很漂亮。”

    “我也是。她去年在央视春晚还唱了这首歌,她可是台湾唯一受邀参加春晚的歌手。”胡宛如说,“不过,她现在到英国剑桥游学去了。孟庭苇的歌声很清纯,她长的也很脱俗。你知道吗她还被人们称为‘月亮公主’呢!”

    “孟庭苇19岁从学校毕业后就开始了音乐生涯,你想想,那时她才比我们大一两岁。”胡宛如似乎有一肚子的话,“我上初二那年,她还唱过《冬季到台北来看雨》,那首歌你听过吗”

    “当然听过,我们班很多同学都会唱。上初中时,我们最先喜欢的是郑智化的《水手》,每天下了晚自习回家时,我们就成了‘车子党’,边骑车子边唱歌,先是一个人唱,再就是两个、三个……慢慢的,唱歌的人就越来越多,我们像是‘车轮上的乐队’。”张琰高兴地说,“马路沿线的许多卖部、石灰厂的灯光,还有路上汽车车灯发出的光,会照在每辆自行车的反光灯上,像似演唱会现场被点亮了的一盏盏的灯,挺壮观的。”

    胡宛如静静地看着他,清澈明亮的眼睛就跟此刻天上的星星一样,一眨一眨,她期待着他继续讲下去。

    “在黑夜里,每辆自行车后面的桔红色反光灯和灯光之下闪闪发亮的辐条,都是我们最好的道具,车轮‘吱吱’作响,大家越唱越开心,歌声也就越传越远。我们并不在乎路上的人用什么样的目光看我们,反正,我们觉得整个世界就是我们的。”张琰眉飞色舞开心地说,“女生跟我们说话我们也不会停下来,只是伴着音乐的节奏,一边点头一边大声地唱: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五楼昏暗的灯光下没有其他同学,窗外是美丽的校园。校园里每条路上都空空荡荡,一盏盏路灯安静地站在那里,轻轻地投射着柔和的光。天边,半轮月亮羞答答地探出头来,像一块弯弯的船在轻轻地摇啊摇,皎洁的光静静地洒向大地。



第一百七十八章 小秘密
    月光隔着窗户的玻璃洒在胡宛如身上,她正侧着身子听着张琰中学时代的故事,在柔和的月光里,她的额头、鼻子、嘴唇、下巴、脖子连成了一道完美的弧线。

    “《水手》之后就是《星星点灯》,放学后我们会扎堆跑到李国强家里,用双卡录音机倒着磁带一遍又一遍地学,把歌词一字一句记下来,然后每人再誊抄一份。”张琰完全回到了自己的中学时光,尽管初中几年父亲和学校几乎都要把他逼疯,但毕竟也有快乐的时候。

    不过,曾经和他一起唱歌一起玩过的同学,有的上了高中,有的参了军,还有的在工地打工。

    “李国强是谁”胡宛如问。

    “发!和唐诚一样都是我们村的,我们几个是一起玩大的。”张琰说。

    胡宛如颇有兴趣地问:“《水手》是你们男生最爱唱的歌吗我们学校的男生当时也非常喜欢这首歌。”

    “是啊。那时我们最爱唱的歌就是《水手》,女生和男生喜欢的歌不一样,女生都喜欢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张琰说着说着就轻轻哼了起来:“红尘啊滚滚痴痴啊情深/>聚散终有时/>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梦里有你追随……”

    “这首歌虽然有点老,但女生都喜欢。男生都喜欢‘四大天王’的歌。从初二那年开始,老师成天逼着赶进度,我们晚上11点才能回家,第二天凌晨5点半就得起床。初二至少得把初三上学期的课学完,初三主要是复习和大量做题。”张琰说,“也就是在初二那年的某一天,我忽然听到了孟庭苇的一句歌词,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我也不知为什么”

    “哪句歌词”胡宛如问。

    “就是这句: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梦是唯一的行李……我听着听着,眼泪都流出来了……”张琰说,“那时,我真得很担心考上中专以后,会在异乡哭泣。”

    朦胧的灯光笼罩着他们,胡宛如把随身听的声音调得很很。她转过身子静静地看着张琰,他们离得很近,近得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甚至心跳。胡宛如乌黑明亮的眼睛在月光下,就像放在天平两端的两颗圆润的葡萄,忽左忽右,明亮而温情默默。

    “这首歌的歌词来自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台北有一对恋人,因要出国读书不得不分开,他们这一分开就得7年时间。他们约好7年后在一个地方相见,那天台北正好也下着雨……”胡宛如说。
1...5556575859...3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