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你个骆养性......朱常洵听骆养性这么一说,气得都快爆炸了!
还夙夜忧愤——是因为黄台吉入侵忧愤还是因为当不上皇帝忧愤?
还发奋习武——这是在为谋反做准备啊!
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骆养性还是很机灵的,是个可造的奸臣啊!
“福王,你有没有在洛阳训练勤王之军啊?”朱由检又给福王朱常洵补了一刀。
朱常洵扑通一下就给朱由检跪了,“陛下,臣,臣对陛下一片忠心啊!”
“那就是练了勤王之军了!”朱由检点点头,“很好啊!”
“没有,没有啊,臣......绝没有练一兵一卒,臣自己也没有习武......”
朱由检面孔一沉,“你刚才不是说一片忠心?你没有一兵一卒,也不习武,怎么尽忠?难道干等着奴贼和逆贼来杀吗?”
“这......”朱常洵下意识的摇摇头,“不,不是的......”
“哦,”朱由检的语气更加阴沉,“那就是说,你要等奴贼和逆贼把朕杀了,然后即位当皇帝?”
朱常洵都给吓哭了,自己该怎么说才能活命啊?
“陛下,”跟着朱常洵一起的一个老太监这个时候忽然开口了,“您勇冠三军,阵斩了蒙古第一勇士,又怎么可能被贼寇所害?有陛下在,福王殿下练兵习武也都是多余的,他之所以瘦了那么多,是因为这几眼他都节衣缩食,把银子省下来要捐给朝廷助饷。”
助饷?朱由检心说:你个老太监骗谁啊?这个福王上辈子都快让李自成逮了,也不知道把家里的银子搬出来放赏,他会给朕助饷?
“对,对,”朱常洵连忙说,“臣省下了10万两银子的饭钱,全都献给朝廷。”
才10万两?还饭钱......你一顿吃几碗干饭啊?
朱由检哼一声:“李自成!”
“臣在!”李自成就跟在朱由检身边,当下就大声答应。
“福王一家就交给你了!”朱由检道,“好生照看!”
抢救大明朝 第1770章 福王遇到李自成
李自成!
福王朱常洵听见这三个字,心中就是一阵发慌啊!仿佛这名叫李自成的人就是他的命中克星,比起此刻正磨刀霍霍要宰朱常洵的大明小皇帝朱由检还要可怕!
可是朱常洵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怕区区一个帐前亲军千总官呢?自家再落魄,也是堂堂的大明藩王,而且还是近支藩王。就算要怕,也该怕小皇帝朱由检啊!
“大王,大王殿下,您在想什么?”李自成一张胡子拉碴的大脸凑了过来,关切的问。朱常洵这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在浑浑噩噩之间,已经跟着李自成到了南海子城堡内的一处大宅门外。
南海子城堡的城墙圈起来的,原是南海子军营,本就有许多房舍衙署。这几个月又进行了一番改造和增筑,用高墙将这些房舍衙署隔成了二三百个大大小小的院落。在后金军入口的时候,这里曾经挤进来数万帐前军的家眷。但是现在这些帐前军家眷大多已经各回各家,绝大部分的院落都空了出来。只有少数院子被守备南海子军营的一团帐前军占据——帐前军原是八团,后来在大同又扩充出一团,现在成了九团,另外还有一个直属队,总共一万两千余人。
不过这一万两千余人并不是四时在营,而是轮流上番,只有在战时才会全部集中起来。现在并非战时,所以集中起来的兵力总共只有三团,其中两团跟着朱由检,一团则留守在南海子。
而这些日子留在南海子驻守的,则是吴三桂他爹吴襄统领的一个团。所以福王一家抵达的时候,也是由吴襄替他们安排住处的。
吴襄为人比较圆滑,不愿意得罪看似落魄的福王,于是就给福王一家收拾了一处宽敞明亮的宅邸,还派了几个帐前武士在宅邸门口站岗。
现在李自成和福王朱常洵、福王世子朱由崧、颖冲王朱由渠、德怀王朱由桦,还有福王府的太监总管王长春等人,就来到了这所大宅之外。大宅的门已经开了,而福王朱常洵却站在大门口发愣,周围福王府出来的人物,都看着他们的王爷,一个个都是惶恐不安的模样,不敢,也不忍催促这位已经站在鬼门关前的王爷再向前一步。
李自成看着福王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也挺同情他的,于是就笑着对他说:“王爷请进吧......这处宅院虽然比不得洛阳王府,但是在南海子这边已经算好的了,王爷若是住得不习惯,额再去和皇爷说,给王爷再换个宅子。”
“不必了,这里挺好。”福王边说边想:再换宅子怕就是要去凤阳高墙中找寻了!
李自成笑道:“宅院中的衣食供应,得王爷您自掏腰包,不过王府的人不方便出城,可以吩咐下官代买。”
“李将军,”福王府的老太监王长春插话道,“您的意思是王爷这就被圈起来了?”
李自成点点头道:“皇爷在来北京的路上就下了口谕......其实这也是为了保全王爷!这次的事情牵扯到许多人,这些都不是好人,怕是会对王爷不利,还是小心些好。”
王老太监还想说话,福王朱常洵却道:“那就有劳将军了。”说着话,就冲老王太监打了个眼色,王太监立即就摸出了个金元宝悄悄递给了李自成。
李自成豪爽的一笑,却没有去接那元宝,只是笑道:“王爷客气了,额老李有幸娶了周王府旁支的闺女,岳丈是在字辈的。要论起来,额老李还是王爷的堂妹夫呢,自该照应王爷的。”
好嘛,李自成变成朱常洵的堂妹夫了......两人的缘分真是不浅啊!
朱常洵听李自成这么一说,也觉得这个长相凶悍的帐前军千总和自己亲近了一些,于是就问:“将军,小王心中有个疑惑,不知能否请教......”
说到这里,朱常洵又吞吞吐吐的不往下说了。
李自成也是聪明人,当然知道朱常洵想问什么,于是就笑了笑道:“王爷莫怕,皇爷知道王爷向来安分守己,只是生在了帝王之家,又太得神庙爷爷的宠爱......所以皇爷一定会保全王爷性命的。”
只能保全性命?
朱常洵叹了口气,迈开步子,走进了吴襄为自己安排的宅邸。
......
另一头,朱由检正在南海子离宫的大殿当中设宴招待和他一起迎福王的群臣,还有护送福王从洛阳而来的张维贤、骆思恭、骆养性、刘朝等人。
说是设宴,但实际上也没什么好吃好喝的,就是由吴襄所领的那个帐前军骑兵团的厨子弄了些酒菜,无非就是大块肉、大碗酒,还有大盆装着的白面馍馍。
朱由检吃的倒是挺香的,他这个勇冠三军的皇帝当然得保持很高强度的运动,消耗大,胃口就好。
而大殿中的臣子们,却都没什么胃口。
因为福王抵达南海子城堡,就意味着一场席卷朝堂和内廷的风暴即将来临!
现在的情况和一年多以前大为不同了!
帐前军的战斗力已经接受了两场战争的检验,证明可以和后金的八旗兵相提并论。而且他还利用这两场战争,掌控了大同、宣府、昌平三镇,还扶植起了几支团练军。
而北京勋贵控制下的京营兵、昌镇兵,都已经给“平了账”,余下一些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了。现在只剩下在京的锦衣卫三万多人还算一股力量,但是根本不可能对抗朱由检掌握的武力。
所以朱由检已经有了可以全面控制北直隶的实力!
没错,朱由检现在的目标只是北直隶......而不是整个北方或是整个天下!
因为他非常清楚,实际掌握和名义拥有的区别。上辈子他名义上拥有过整个天下,但是实际上呢?别说整个北直隶,他的号令在紫禁城内都得狠打一个折扣。
而他的敌人,无论是东虏还是西贼,虽然名义上的地盘人口不能和大明朝廷相比,但是实际的基本盘,都比他这个大明天子要大!
所以他的大明,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平虏灭贼的可能。
至于逆子......他通过裹挟北人南下和镇压南京勋贵,以及随后的分配土地、宅邸,所得到的人口、土地,就和西贼、东虏的基本盘相差不多了。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基本盘,逆子才能从富庶的东南八省不断抽取财富,打造出自己的强大武装。
跟着逆子学习了五十多年的朱由检,现在当然知道他上辈子扑在哪里?不是什么“亡国之臣”,更不是什么“根子烂了”,甚至不是没完没了的天灾,而是他这个皇帝根本就没有根!
如果北直隶的七十四卫土地和三十几万户军户还在他这个皇帝手里,一声令下就能集中三四十万全副武装的班军,这才算“有根”,有根,才能说烂或不烂。
而如今的朱由检,只能说稍微有了点根......但远远没有达到掌控京畿地方七八十卫和几十万户军户的地步。
所以眼下朱由检的目标,只是,也只能是北直隶一隅之地。有了这一隅,大明天下才能有根。
而为天子者,就得先牢牢控制一隅之地,然后才能以之为根本,进而扫荡和整顿天下!
抢救大明朝 第1771章 把根交出来!
南海子离宫,大殿之上。
大鱼大肉大馒头大碗酒的赐宴已经到了酒足肉饱的时候,朱由检也停止了进食,目光灼灼的在灯火通明的大殿中缓缓扫过,眉头微皱,不怒而自威。
看见大殿当中,分坐在左右两边的臣子们都停止了吃喝,朱由检这才开口道:“诸位,朕自六月离京,在外将近七个月,先是在大同击退了虎兔敦汗,后又在京畿之外和奴贼打了几仗,总算将之逼退,还顺手拿下了长城之外的兴、会、营三州之地。地盘不大,但也算开疆辟土。杀贼不多,却也比昔日武庙爷爷在应州大捷中的斩获多一些......”
他的话说的有点阴阳怪气,大殿当中的气氛顿时就不好了。臣子们都不傻,当然知道小皇帝又要找麻烦了——这个小皇帝刚上台的时候看着还挺老实的,就跟自己的家丁玩耍。没想到现在翅膀一硬,也是个惹事生非的家伙!
而且这个家伙比那个木匠先帝更麻烦,因为木匠先帝手头的实力有限,就靠着大义名分和一个瞎折腾的魏忠贤搞事情——也就搞搞朝中没有实力的文官,真正有实力的,一个也动不了!
而如今这位小万岁手里真有能杀鞑子杀奴贼的精锐,而且不是一杀好几十,而是上千数的杀!
辽镇发起狠来也许能和这小万岁扳个手腕,京营、昌镇、宣镇、蓟镇这些想都别想!
而且这几镇兵马,现在不是被小万岁整编了,就是被小万岁整垮了......京师当中的勋贵虽然还有一点武力,还有一个看着挺唬人的锦衣卫,但那里是朱由检现在根本不入紫禁城,各种阴招自然使不上。
至于锦衣卫摆开了出战——肯定是小皇帝求之不得的好事儿,可惜这种好事儿是不会发生的!
而勋贵们都缩着脖子,朱由检也不好自己动手把人家的脑袋拎起来割啊!这群人的祖宗可都是朱元璋、朱棣的老兄弟。而帐前军的那些人,论起来也是他们的晚辈。如果朱由检一点道理不讲,硬割了前辈的脑袋,晚辈是要心寒的......
“陛下先破北虏,后击东奴,武功直追太祖、成祖,实乃大明之幸,天下之幸!”
“陛下武功盖世,用兵如神,我大明平胡灭虏,指日可待!”
“有陛下领着臣等,我大明一定天下无敌!”
没有人犯颜直谏,也没人跟小皇帝唱反调,倒是拍马屁的话张嘴就来!这些臣子,还真是挺奸诈的!
朱由检点点头,笑道:“平胡灭虏可没那么容易,朕击在北直隶击退东虏之战赢得很虚。朕已经是全力以对,精锐尽出,而东虏才来了多少?据俘虏的蒙古人交待,这次东虏入口之战中的真奴不过两万,其余都是蒙古人和汉人包衣。如果东虏全力而来,北直隶可就得变成人间地狱了......所以朕离天下无敌还远着呢!”
看来小皇帝还有点自知之明......下面的官员松了口气,但同时又多少有些失望。
小皇帝有自知之明,意味着大明朝的盘子还能维持。但同时,也意味着小皇帝接下去还会继续整顿内部!
朱由检顿了顿,接着又往下道:“奴贼现在正在马孟山和锦州两处屯田,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次来犯,到时候就不是两万真奴了,而是会顷国来犯。如果咱们抵挡不住,大明天下还能不能保住都难说!现在京畿一带还有多少军屯,还有多少实兵,训练和战备情况如何?首辅,本兵,户部尚书,你们都说说吧!”
听见朱由检问起军屯和实兵,在场官员们心都一沉到底了!
“陛下,”被点了名的首辅黄立极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说话,“上一回清点军屯数额还是在万历年间,至今已经过去三四十年了......”
朱由检看见黄立极吞吞吐吐,就顺着他的话往下说:“万历年间的数额朕是记得的,在京锦衣等五十四卫、并后军都督府屯田见额(实际数额)五千五十二顷有余,北直隶各卫所屯田见额四万三千六百七十八顷有余......两者相加,也有四万八千七百余顷,也就是四百八十七万余亩!这个数目现在还能见着吗?”
四百八十七万亩的见额,是张居正执政的万历前期整顿清理出来的数目。当时整理出来的全国军屯田亩总额是六千多万亩,比起洪武年间的九千多万亩整整少了三分之一!
而且洪武年间的军屯土地实实在在用来养兵的,以五十亩土地养一个屯军计算,九千多万亩差不多可以养两百万军户。以六个军户出一个兵上番计算,国家保持三十多万常备的班军没有一点压力。
而万历年间的六千多万亩田只能用来收取屯粮和草料,平均下来,一亩也就收取一斗多军粮,六千多万亩就是几百万上千万石——当然了,这是张居正当政时才能收到的!
那时候朝廷有钱,九边的军饷军粮也充沛,不仅可以养兵,而且还能大规模修筑城堡,整顿军备。
万历年间三大征的基础,就是张居正帮着打下来的!
朱由检缓缓道:“朕现在不问全国如何,只问北直隶、宣府、大同,还有在京各卫的屯田,而且也不问洪武、永乐年间如何,只问万历年间的数目......而且,朕也不求收回实土,只求一亩一斗二升的籽粒粮外加一点养马的干草。
这是当年张居正都能做到的事情,朕自认为比张居正可凶多了,而且朕还是皇帝!所以张居正能办成的,朕也要办成......崇祯二年就得办成!”
根据张居正留下来的数额,北京加北直隶加大同有七百六七十万亩。宣府当年的统计有四百多万亩,不过宣府镇在万历中后期至今收缩的比较厉害,所以许多屯田应该已经荒废了,只能慢慢恢复,但是一百多万亩肯定是有的。
也就是说,朱由检准备在崇祯二年,在北京、北直隶、大同、宣府等处,整出至少900万亩可以收取籽粒粮的军屯。按照平均一亩收取一斗二升军屯粮计算,一年应收屯粮就是108万石!
按照30石养一兵计算,36000额兵靠屯粮就能养起来了!
而且这还是30石养一兵的高标准养起来的额兵!虽然不能和天子家丁相比,但只要对得起这30石的饷,也就能让鞑子喝一壶了。毕竟30石的粮食对一个步兵而言,真的不少了,这可是好几千斤啊!
朱由检接着又说:“除了军屯,北直隶还有民田和官田,万历年间的见额是四千余万亩......是不是也该好好清点一下?而四千多万亩该交多少皇粮?军屯交一斗二,民田该多少?减半?还是三分之一?也该有个统一的税额,哪怕照着军屯的三分之一收取,也该有小200万石吧?这样光是北直、北京、宣府、大同的军屯,加上北直隶的民田、官田,就该能养10万额兵了!朕再打个折,就养8万额兵......不算燕云蓟辽四镇的兵,也不算帐前军,宣、大、昌、京四镇就养8万额兵如何?
几千万亩土地就收300万石,养8万额兵......朕还算通情达理吧?诸卿以为如何?能不能办到?”
抢救大明朝 第1772章 朕是仁君,但你们要知足!
几千万亩土地收300万石粮,养8万兵......这个要求真心不算高啊!
当年张居正执政的时候,这个数目的皇粮也得交,宣、大、昌、京四镇的实兵肯定超过8万。
朱由检打仗和整人的本事,肯定比张居正厉害啊!张居正也不可能去和蒙古第一勇士单挑啊!
而且现在大明内忧外患一大堆,小皇帝收点粮练点兵,也是为了保卫大明江山啊!
大明江山得保,大家伙的荣华富贵,才能保全不是?
朱由检的目光在殿中的大臣们脸上缓缓滑过,将一张张喜怒不形于色的奸臣面孔,尽收眼底。
除了骆思恭、骆养性父子,今儿来南海子行宫的奸臣都是文官,而朱由检现在整治的主要还是北京及其周边的勋贵和世袭武官。宣、大二镇都是实土边镇,当然都是将门武臣的天下。而北直隶和京师的土地,也大多被勋臣、世袭武官和大太监占有。文官士大夫当然也有一定的份额,比如黄立极和孙承宗,就都是北直隶的地主士大夫。但总的来说,他们占有的份额并不大,而且官员在哪朝哪代都有一定的免税特权,只要他们的占地数额不是太多,还是可以继续享受免税特权的。
而落籍在北直隶和宣、大二镇以外的文官,基本不会受到损害,甚至还可以从朝廷的实力增加中获益——现在西北的民变越闹越大,西南奢安之乱没完没了,东北又有后金崛起。大明江山风雨飘摇,而他们这些当文官的,风险也大了不少,万一任官的地方被人打破了,不就的殉国了?
所以朝廷手里如果能有8万真正能打的额兵,他们的官当得也稳当啊!
“陛下,”身后站着东林党的孙承宗第一个发言了,“臣觉得在北直隶、宣府、大同三地年收300万石皇粮一点都不过分。这三处的实际田土总在6000万亩以上,年收300万石,平均不过就是一亩5升,最多也就二十税一。
至于养兵8万,那是必须的!原本光是一个京营就有14万兵额啊!加上宣、大、昌三镇,40万兵额都有!现在裁到8万精实之兵,与国于民都是一大善政!”
孙承宗的老对头,兵部尚书王在晋也难得和孙承宗取得了一致,马上表态道:“陛下,臣也以为在北直隶、宣府、大同三地年收300万石,以养8万精实之兵,是巩固天下本源之政,只要能落实,大明天下就能稳如磐石。”
其实这8万精实之兵也没多少,现在大同那边已经有4万了,高宏图、史可法、杨嗣昌、路振飞、吕大器、何腾蛟这六个团练头子手中还有2万余人。余下的2万兵额将会交给宣府镇......朱由检准备等孙元化带着洋兵洋将抵达后,在宣府先练2万新军。
首辅黄立极却拧着眉头,“陛下,现在北直隶的田粮税额不到60万石,算上加派,实收只有四五十万石......”
“户部,”朱由检看着户部尚书冯铨,“你看呢?5000万亩叫四五十万石,一亩才交多少粮?一升?那是两斤还是三斤?是不是太少了?”
的确是少了......如果这四五十万石皇粮真的能平摊到5000万亩土地上的话!即便是增加到亩均五升,也不过就十一二斤,对农民而言,也不是什么太大的负担。
可问题是北直隶这里权贵太多,而权贵的占田都不交税,所以负担这五十万石税额的,只是少数占有土地很少的自耕农。
“陛下,”户部尚书冯铨道,“本朝的祖制是官员和秀才、举人有免粮之利......”
朱由检呵呵一笑,看着冯铨道:“冯铨,你怕了?你怕得罪北直隶的官员和士大夫?你跪于道旁,向魏逆哭求的时候,怎么不知道害怕?你向魏逆建议行廷杖、兴大狱的时候,怎么不知道害怕?朕问你,你有没有建议魏逆谋朝篡位?”
“臣......”冯铨被朱由检一提点,马上清新了过来,连忙扑倒在地,磕头如捣蒜,“陛下,臣依附魏逆是迫不得已,臣对大明一片忠心,臣,臣为了万岁爷可以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朱由检笑着:“那朕问你,北直隶的5000万亩田,该纳多少税?”
冯铨哪里还敢和朱由检讨价还价,“300万,300万石......一石也不能少交!”
“300万石要怎么收?”朱由检问,“是管无寸土可立足的小民去收,还是去问占田万千的大户去收?”
“都要收,按照土地收,一亩交五升......”
“好!”朱由检点点头,“你下去当顺天府尹,管顺天府五州二十二县的清田、检地、均税......除了帐前军的职分田和朕的皇庄田,一亩五升粮税,皆不可免!”他的语气忽然严厉起来,“谁家抗税不交,朕就抓谁去蓟辽燕云充死兵!如果你冯铨不敢去收,朕就抓你去辽西军前当死兵!”
冯铨是阉党余孽,往大了说都可以入逆党,朱由检杀了他都名正言顺!
冯铨连连叩头,“臣一定照着万岁爷的意思去收.......臣一定去收!”
“黄立极、徐应元!”朱由检沉着声道,“现在,拟旨、披红......北直隶行新税法,官绅一体纳粮,亩税五升,除帐前军职分田、皇庄田,其余皆不可免!
另外,冯铨出任顺天府,税改由顺天府开始执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