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说话的是虎大威,他是个蒙古人,自己也是家丁出身,因为砍人的手艺高明,才一步步晋升到都司的。
到宁夏卫办皇差的卢九德见他高大威猛,而且又会办事儿,所以就把他借调到身边,还准备让他进帐前亲军当官。
大威,你可考过他们俩的弓马武艺?卢九德假模假样的问。
就是李鸿基李锦的长相和身高,还有他俩的籍贯职业,武艺高低已经不重要了......哪怕差一点,大不了回去后找人教一下,总能糊弄过去的。
公公,末将亲自考了他们,虎大威道,他们的武艺不差,弓马本事了得,力气也挺大的,好好调教一番都能当上陷阵之士。
李自成李过的武艺能差吗?他们俩可是马上天子!
而且陕西这边因为有四大边镇,卫所极多,且又经常和蒙古人发生冲突,所以民风素来彪悍。许多民户子弟也精通武艺,真打起来可不比虎大威这号蒙古夷丁差——历史上的虎大威不就让李自成给打死了?
卢九德满意的点点头,笑吟吟的看着李鸿基李锦两叔侄:可把你们给找着了!
他笑着道:行啊,既然大威你考过了,那咱们明儿就走吧......万岁爷还等着呢!
啥?那么着急?
李鸿基和李锦都一愣,他们俩还想回趟米脂,和家里人交代一下呢!
对了,卢九德也想起来了,你们俩有家眷吧?都讨了娘子没有?
李鸿基听见娘子就咧开嘴笑着问:公公,额听萌城驿的赵扒皮说,皇爷还会发宫女给额和额大侄子当婆姨,可是真的?
真的,真的,卢九德笑道,不过宫里面放出来的宫女有限,得快些进京,去完了就没有了。
李鸿基一听宫女的数量有限,就有点着急,看了李锦一眼:侄儿,要不额们先跟着公公去趟北京城?
李锦皱眉道:家里人怎么办?额娘额婆额小叔他们总要安顿一下吧?
家里人都接走!卢九德道,万岁爷还给你们这些家丁分职田,一丁分500亩,你们叔侄俩加一块就有1000亩职分田,一年至少几百石租子......只要你们还是天子家丁,这些职分田就归你们使用,而且不纳皇粮,不交摊派!
京畿地区的500亩土地价值可相当不菲,是不可能送给家丁的,这些土地的所有权还是皇家的,只是作为职分田给家丁使用。这些土地在家丁服役期间产生的一切收益,都归家丁本人所有,不必缴纳任何税收和摊派。当然了,职分田也不是白拿的。
家丁出征时需要自备马匹甲胄器械辅兵,这些开支中都得全部或部分从500亩职分田中出——朱由检会根据家丁出征的时间长短和损失情况,给予一定数量的补贴。
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是500亩京畿土地的收益还是很高的!
李鸿基李锦两叔侄可真是一步登天了......他们村里最有钱的艾举人,现在都比不了他们了。
那么大的利益摆在那里,这两叔侄当然得上赶着去北京了。所以也没心思再去米脂县接家眷,而是请同来的赵扒皮帮个忙,去一趟米脂接出两人的娘亲和李鸿基的小弟弟。他们自己,则跟着卢九德虎大威兼程赶赴北京。一行人终于在崇祯元年的二月初二这天,抵达了北京城南的南海子大营,而且在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三,就见到了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
额李鸿基额李锦,恭请皇爷圣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南海子大营的大堂之上,李鸿基李锦正在向大明皇帝叩头行礼,山呼万岁。
平身......李鸿基李锦,你们,站起身来!高坐在上的皇帝开口说话了,声音听上非常激动,甚至有点颤抖。
李鸿基和李锦两叔侄自己也晕晕乎乎,当然也没有注意到皇帝的语气有点不对,只是听见有人叫他们起身,就赶忙从地上爬起来,然后也忘了卢九德关照的礼节,只是傻乎乎的抬头看着皇帝。
而朱由检也目不转睛的看着李鸿基,而且还轻轻的咬着牙齿:李自成啊李自成,你就化成灰,朕也认得!
:。:
抢救大明朝 第1671章 ?额们最忠心了!
| |
-> ->
这可真是有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你个反贼终于落在朕的手里啦......朱由检激动的都快喊刀斧手了!砍了他们,以绝后患啊!
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安排砍人的刀手——因为他知道李自成还是有本事的!国家正在用人之际,需要他这样的将帅啊!
而且他也知道大明真正的国难不是流寇,而是东虏!
因为大明最能打的军队接二连三的被东虏打垮歼灭,才让当年的朱由检陷入却兵少将,无法将流寇彻底扑灭,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逐渐壮大的困境。
而且那些天杀的东虏五次入关杀掠,把北直隶、山东和山西大同府一带都杀空了抢光了......虽然北直隶、山东、山西大同府一带并不是大明的财税重地,但是山东一年的田赋额度也有285万石,北直隶田赋额度较少,不到60万石,山西大同府更少。三地相加也有三百五六十万石啊!这还只是入太仓库的田赋,不包括皇庄的籽粒银,大明皇家直接拥有的三百几十万亩皇庄,可都在北直隶。东虏在北直隶的烧杀,让三百几十万亩的皇庄都变成了百地,每年损失的籽粒银可不是小数啊!
另外,北直隶有5000万亩耕地,山东有6000万亩耕地,相加就是一亿一千万亩啊!
一年得产出多少粮食?
东虏五次入寇烧杀,造成北直隶和山东千里白地......崇祯二年到十七年间的连年饥荒,绝对和东虏的烧杀有关!
一亿一千万亩抛荒一半就不得了啊!每年得少收几千万石麦子......不饥荒才怪!
如果能把东虏挡在长城之外,甲申之难根本不会发生!
而要挡住东虏,就得依靠李自成这样的西北英雄来当天子亲军......让李自成去和黄台吉厮杀吧!
打赢除外患,打死解内忧,这样多好啊!
想到这里,朱由检忠于松开了牙齿,露出了笑脸,笑着道:“好,好......你二人果然是好汉子!李鸿基!”
“额在!”李鸿笑吟吟的应了一声。
“你是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士?”
“正是,”李鸿基道,“额家世世代代都住在米脂。”
“这位李锦是你的侄子?”朱由检又问。
“没错,”李鸿基笑道,“他虽然比额大几岁,是看着额长大的,但是辈份小,所以是额的侄儿。”
朱由检点点头,心说:错不了啦,这就是李自成和李过两父子啊!大明朝差点毁在你们手里!
“你们可是自愿投入帐前亲军当兵的?”朱由检又问,“卢九德和你们说了当帐前军骑士的好处了?”
“说了说了,”李鸿基连连点头,“不说额能来吗?卢公公跟额说,只要当了帐前马兵,就有500亩土地,一所宅子,一笔安家银子,每月还能再领2两银子的饷......而且,而且还发娘子!皇爷,这个是真的吗?真的给额发个宫女当娘子?”
还别说,这个李鸿基的心理素质还真是不错的,面对大明天子的问话,一点都不紧张,谈笑风生,非常自如。
朱由检听见李自成问娘子,笑着摇摇头,“你们来完了......宫中放出的宫女都已经分配完毕。”
“啊?”李鸿基很有点失望,怎么就没了呢?
不过别急,朱由检的话还没说完!
“宫女是没有了,不过朕还让人选了一些家贫无依的疏宗之女......”朱由检笑着问,“从中选两个许配给你们当老婆怎么样?”
“疏宗是什么意思?”李鸿基不明白了。
“就是大明宗室......万岁爷也选两个金枝玉叶的宗女嫁给你们!”一旁说话的卢九德惊得声音都有点变了,“你们两个还不快快叩头谢恩!”
其实宗女在崇祯年间根本不值钱,老朱家子孙那么多,宗女还能少了?不可能只生儿子不生闺女啊!
王爷家的郡主、县主还比较精贵,普通的疏宗之女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朱由检还是发现了她们的价值......可以用来赐婚啊!
赐给帐前亲军的军官和兵士,还可以赐给郑芝龙、沈廷扬那等有实力的奸商,用她们去笼络亲军和皇商,还是非常划得来的。
而且送出宗女不仅可以笼络人心,还能转嫁一些负担......大明宗室当中吃闲饭的人太多了,必须得改革。
可是改革哪有那么容易?吃惯了闲饭的宗室子弟能干什么?朱由检想来想去,好像也只有吃软饭和嫁闺女这两招比较现实一点了。
李鸿基和李锦哪里知道朱由检没安好心?一听说能娶上金枝玉叶,立马就给朱皇帝跪了,呯呯呯的磕响头谢恩。
朱由检笑着道:“尔等娶了宗女,就是朕的妹夫或是姐夫了......可得好好忠大明朝了!”
李鸿基立马就道:“皇爷放心,皇爷大恩,额李鸿基唯有肝脑涂地以报!”
李锦也道:“皇爷,额和额二叔一定好好忠大明......额们要当大明朝最忠心的臣子!”
李鸿基连连点头:“对,对,额们最忠心了!”
朱由检看着大明最忠心的两位臣子,心想:李自成和李过看来是要当忠臣了,就不知道张献忠、罗汝才、贺一龙这些反贼能不能幡然悔悟?大明朝的忠臣可是越多越好的!
想到这里,朱由检又收回了心神,看着李鸿基问了一句:“李鸿基,你的弓马本领不错,是和谁学的?”
李鸿基的本领是和侄子李锦学的,但他是青出于蓝,本领比李锦高强,而且又长一辈,不愿意说李锦是自己的老师,所以就对朱由检道:“皇爷,额的本事是自学的,没有老师教额。”
“哦,自学成才啊!”朱由检点点头,“朕给你赐个名,上自下成,你以后就叫李自成了!”
“李自成......额是李自成了!”
......
朱由检在南海子大营当中召见“大明最忠”李自成的时候,在北京城内锡腊胡同中的孙御史府上,这时正有客到访。来访的是个眉清目秀的书生,四十多岁,皮肤白皙,蓄着三绺须髯,看上去极为儒雅。
这儒雅书生是今儿一大早入的朝阳门,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前呼后拥一群人,其中还有一些看上去就非常精悍,似乎是行伍出身的壮士。
一行人入了朝阳门后,就直奔皇城东华门外的孙御史府而去。孙御史就是左都御史孙承宗,他本在都察院写弹章,准备弹劾一**臣,听到家人来报,说是袁自如到府,立即就收好手头的弹章,告了半天假,回家去见客了。
而这位袁自如可不得了,他就是在宁远两度击败东虏酋长的袁崇焕!
袁崇焕已经到北京了!
他是广东东莞人士,在天启皇帝驾崩前一个月辞官回乡,长途慢慢,走了好久才回到老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朱由检召他回京做官的圣旨就到了。
和圣旨前后脚送到的,还有他的老上司孙承宗的亲笔信,也让他赶紧回京——现在新君上任,虽然用雷霆手段处置了魏忠贤和客氏,但是朝中的阉党奸贼还有很多!而且如王在晋、杨镐之流,虽非阉党,但为害不亚于阉党的昏聩之臣也得到了启用。而君子正人,则寥寥无几,根本不能形成合力,所以袁崇焕万万不要推辞官职,要尽快回来任官。
大明朝和正人君子们都需要他啊!
抢救大明朝 第1672章 ??五年平辽,钱从哪儿来?
自如,你来了就好!天子被王明初杨京甫所蒙蔽,已经决心要放弃锦州大凌河堡小凌河堡,并收缩辽西防御到宁远城至山海关一线了。现在也只有你,才能说服天子了!
孙承宗府邸之内,书房当中,刚刚从都察院赶回来的左都御史孙承宗,和风尘仆仆而来的袁崇焕寒暄了几句,就入了正题,说起了辽西军务。
袁崇焕闻言就是一愣,天子难道不想收复辽东了?朝中的臣子们也都不说话?
孙承宗叹了口气:天子虽然年少,但却没有少年人的血气方刚,行事老成有余而进取不足。对于辽东军务,怕是在打宋夏持久的主意了。至于满朝文武......哼,十之七八,都是依附魏逆的奸人,天子不抓他们去诏狱已经皇恩浩荡了,还敢多话?
袁崇焕吸了口气:不想魏逆授首之后,朝局也没有半分起色......对了,我在广东时曾经收到孙初阳的书信,信上说天子正大办帐前亲军,还要去澳门招募洋将洋兵,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孙承宗眉头微皱,今上正在亲自练兵选将,似乎有效仿武庙御驾亲征之意啊!
自打明英宗在土木堡之战中被俘之后,御驾亲征在大明朝就成了政治不正确的事儿。也就是以荒淫和胡闹留名的明武宗干过这事儿,而朱由检虽然没有明言要亲征,但是他往帐前亲军上下血本的事儿,却让下面的臣子察觉出了想要御驾亲征的意思。
袁崇焕也忧虑起来了,皱眉问:廷臣们可曾劝阻?
孙承宗摇摇头:帐前亲军其实是由御马监三营改编扩充而来,所以天子设帐前亲军实是削了御马监之权......而如今的廷臣大多都依附过魏逆,即便不是逆党,也够得上阉党!谁敢在削内侍兵权的事情上多嘴?
袁崇焕点点头:说的也是啊!
孙承宗抬头望着袁崇焕:自如,现在只能靠你去说服天子了!自建奴发难以来,辽东败绩连连,堪称大捷者,只有去年的宁锦之战,就是自如你指挥的。有这份功绩打底,你在天子跟前就有分量了。
袁崇焕想了想,总宪,您要我和天子说什么?
孙承宗道:当然是说收复辽东的事情了!现在插汉部西迁,辽河河套草原已经被东虏所控制,蓟州宣府大同等三边都有可能被东虏攻破。而三边防线长达一千数百里,怎能处处设防严密?为今之策,只有以攻代守,筑垒东进,用一个一个的堡垒,把东虏大军钉死在辽东!
袁崇焕眉头越皱越紧。孙承宗也看出他心中有话,于是就问:自如,你也觉得筑垒东进之计不妥?
袁崇焕点点头:总宪,咱们现在才把堡垒修到锦州大凌河堡一带,已经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如要继续往东,所需要的气力比修锦州和大凌河堡更大。别的不说,光是修筑堡垒所需要的军队民伕要如何补给,就是天大的难题了。
在军前筑城可不能慢慢来,修个一两年的......真当东虏是死的?要在一两个月内完工,动用的民伕数量可就多了。十万八万那是必须的,再加上掩护的军队,起码就是十几万。
十几万人深入辽东......后勤怎么办?得多少人在后面转运输送?耗费巨大不说,万一给人抄了后路怎么办?
上回宁锦大捷的时候,黄台吉不就断了锦州和宁远间的道路?袁崇焕不也没敢出城去救锦州?
锦州距离宁远不到200里,袁崇焕都不敢走一遭,再往东去,那不是送人头吗?
难道辽东就这样不要了?孙承宗有点不大高兴了。
袁崇焕摇摇头:当然不是......只是要复辽东,还是得练兵!只有练好了兵,复辽才有望!
如何练兵?要练多少兵?几年能成?
袁崇焕早就成竹在胸,当下就道:练辽兵以复辽土,练十万精兵,三年可以大成,五年可以复辽!
他的话音刚落,孙承宗的儿子孙鉁就快步走了进来,到了父亲身边,行了一礼,急急忙忙就道:大人,宫里来人了,宣您和袁抚台觐见。
......
紫禁城,皇极门外,平台召对。
朱由检给了北来的袁崇焕很高的接见规格,接见的地点很隆重的摆在了皇极门外的平台上。
袁崇焕在孙承宗的陪同之下,上了平台,冲着龙椅上的朱由检行了大礼,朱由检又给二人赐了座,然后才开始言及辽东军务。
袁卿,朱由检笑吟吟的看着袁崇焕,你久在辽东督军,当熟知辽事,你觉得辽东能恢复吗?
能!袁崇焕给出了非常肯定的答复。
朱由检又问:若以卿督师,几年可以复辽?
五年!袁崇焕说,若给臣兵马钱粮,再请户部吏部工部兵部全力配合,臣有把握在三年内练出十万精兵,五年内收复辽阳沈阳!
袁崇焕说的信心十足,却换来了朱由检的一声叹息。
朱由检看着这位宣称要五年平辽的袁崇焕,心说:朕都吸取教训了,你怎么还是老样子呢?朕也不想再剐你一次了......
听见朱由检叹息,袁崇焕还以为自己说的不具体,朱皇帝不相信,于是又道:臣知道复辽不易,但是以我大明的实力,超过东虏足有数十倍,若能全力以赴,何愁辽东不复?其实早年熊廷弼和孙总宪督师时,所使用的办法,只要贯彻到底,还是很有希望成功的。而臣的办法,就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先立足于守,再仔细练兵选将,同时辅以和议分化之法。不求突飞猛进,但求稳扎稳打。只要陛下愿意信任臣,给臣三年时间聚集力量,训练精兵,五年复辽就绝不是空谈。
朱由检道:五年平辽当然很好,但是平辽需要练兵,需要筑城,需要囤积粮草器械......这些都要花钱!钱从哪里来?
孙承宗道:陛下,只要户部兵部工部全力配合,总是可以挤出钱粮兵力用于辽西的。
钱粮兵力都聚集辽西,那别处不就空虚了?朱由检道,袁崇焕要花三年时间练兵......在练成之前,东虏不走辽西,而绕道蒙古,越燕山而来,当如奈何?
陛下,袁崇焕大声道,若以臣全权,臣绝不让东虏越蓟门一步!
朕不信!朱由检忽地放沉了语气,东虏有数万铁骑,又得科尔沁内喀尔喀蒙古帮助,可以越草原而西进。不仅可以直接攻打蓟州,甚至可以攻打宣府大同。他们在长城外面行军,你在宁远城中如何阻挡?恐怕你都不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现在蓟州宣府大同长城沿线防备空虚,东虏破口不难。而大军集结在辽西,即便得知蓟州宣府大同危机,急切之间也难以驰援。即便能够驰援,以辽军的几千万余精骑,能当数万东虏铁骑?
袁崇焕被朱由检一番话问的哑口无言。愣了半晌之后,才想出一个办法:朝廷可以给内喀尔喀各部钱粮市赏,拉拢他们为朝廷效力,警戒草原。
朱由检哈哈笑道:朕哪里有钱粮可给?就算有......朕给钱,黄台吉索命,你说他们要钱还是要命?
得,这事儿算是黄了!
袁崇焕和孙承宗正灰心的时候,朱由检忽然又道:袁崇焕,你的五年平辽之策,其实也不是完全不可行,只要你能有办法搞到钱粮就可以实行了!
:。:
抢救大明朝 第1673章???收个几百万盐税吧!
| |
-> ->
什么?让我自己想办法搞钱粮?袁崇焕听了朱由检的话,都有点无语了。
他一两袖清风的清官,上哪里去搞几百万的军费?他要真有这本事,还当什么辽东巡抚?直接当内阁首辅不行吗?
“陛下,”孙承宗这边说话了,“袁崇焕是帅臣,不是户部尚书,如何能搞到那么多的军费?陛下如果对户部筹饷的数额不满,应该撤换户部尚书啊!”
朱由检冷冷一笑,心说:朕倒是想让郑一官那个海贼来当户部尚书,可你们这些忠臣奸臣的能答应?
“撤换户部尚书就不必了,”朱由检道,“因为朕也不知道谁有办法可以筹到那么多的饷。而且自万历四十六年起,朝廷已经三次加派辽饷,农民的负担很重,西北甚至逼出了民变,朕不想再给农民加税了。”
什么?不给农民加税?
孙承宗和袁崇焕都吓一跳,心说:不加农民的税,你加谁的税?难道找士大夫要银子?那可是犯大忌的事儿啊!
朱由检看着孙承宗、袁崇焕,笑道:“五年平辽也好,十年平辽也罢,哪怕二十年、三十年平辽,朕都可以接受......朕年轻啊,起码还有数十年天子可以当,等得起!”
他对自己的寿命是很有信心的!
所以朱由检可以等......等到黄太极、多尔衮、多铎都死了,再去对付福临和玄烨,这还能打败了?
不可能......朱由检还有逆子、老三、老四、老五、老九呢!他们个个都是开疆万里的狠人!
朱由检又道:“时间朕有的是,但钱粮朕是没有的......”
这就是要钱没有,要命不给!
朱由检的话还没完,接着又是话锋一转:“不过朕倒有个弄钱的门路......或许可以让都察院、蓟辽总督或辽东巡抚一块儿管淮扬、山东、天津等处盐税!如果能一年收个几百万的盐税,在辽西练兵筑城的花销不就有着落了?”
什么?几百万两盐税?
孙承宗和袁崇焕都有一种扭头就走的冲动了......他们都是忠良啊!大明的忠良都是不会收税的,要是一年收个几百万两的盐税,那不就成了奸臣了?
“陛下,”孙承宗赶忙把这个烫手的差事往外推,“淮扬、山东、天津等处盐务自有有司负责,收取的税银也有专门的用途,怎么可以交给蓟辽总督或辽东巡抚兼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