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朱由检要从辽西调出来的可不是10000精兵,而是30000大军......哦,账面上应该是60000!
而且他还打算建立一个临时召集边帅家丁的机制。他估算过,九边重镇的边帅拥有的家丁应该不下20000,他自己再养10000,总数也不少了。虽然比不了东虏的八旗兵没那么多,但足够配合使用西班牙阵法的步军了。
朱由检说这话,又笑了笑道:“今儿就到这儿......咱们崇祯年再见了!”
明天已经是小年了,再过三天就是崇祯元年的正月初一!
到那时,朱由检就又是大明崇祯皇帝了......真是让人期待啊!
大明这边即将迎来的是崇祯元年。而在大金汗国那边,即将到来的则是天聪二年。
大金汗国就是“后金”,不过“后金”是史书上的名称,不是正式的国号,正式的国号是大金或金国。而这个国不是王国,也不是帝国,而是汗国。因为如今大金的一把手并没有称帝,而是称汗。努尔哈赤称大金覆育列国英明汗,改元天命,所以也被称为天命汗。他的儿子黄台吉即位后改元天命,所以被称为天聪汗。
天聪汗黄台吉比崇祯皇帝朱由检早上台一年,是去年的九月初一登基的。当年还沿用天命年号,从今年开始改元天聪。
所以根据大金汗国的历法,今天就是天聪元年的腊月二十九日了。
和大明那边一样,沈阳的各个衙门也都已经封了印,上上下下都忙着过年了。长了个大红脸,五官还算端正,望之也似人君,而且打小就聪明伶俐,颇得老汗欢喜的黄台吉今儿也没再上朝听政。而是在自家的清宁宫内,听自己的文馆书吏范文程报告明朝那边传来消息。
这个范文程和他哥哥范文寀原是沈阳县学的生员,在沈阳被大金兵占领后,就主动卖身投靠,求见努尔哈赤,想要为大金效力。
当然了,努尔哈赤没那闲工夫见范文程兄弟俩......真要见了,也不会让他们俩去当代善的儿子硕讬的包衣奴才了。
不过范文程并没有因为当了包衣奴才而灰心,而继续努力当个好奴才。好在功夫不负好奴才,在他的努力巴结下,硕讬终于把他推荐给了黄台吉当文馆书吏......也算不上重用,他的身份还是硕讬包衣奴才,只是不用给硕讬家扛活了。
而范文程是相当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的,在黄台吉跟前非常努力的表现,总算是谋得了给主子念关内密函的机会——这些密函大多是从张家口发出的,那里有几家晋商跑口外的买卖,和内喀尔喀诸部有往来,通过内喀尔喀诸部中投靠大金国的首领牵线搭桥,又搭上了大金。所以经常会送点情报到沈阳。
而最近一段时间送到沈阳的情报,都和那个砍了魏忠贤的大明新皇帝朱由检有关!
这个朱由检好像比他哥哥朱由校厉害一点......不仅会砍人,而且还认认真真的在办亲军——还在草创当中的帐前亲军让黄台吉非常警惕。
如果从张家口传回的情报没错,朱由检的帐前军很可能会有万骑之众!
看着虽然不多,但是大金崛起至今,还没有和多余这个数目的家丁级明军打过呢......一万家丁如果真办好了,即便打不过大金的八旗兵主力,也会给大金国造成很大的损失。
而且......大金国的八旗兵也不是统一归黄台吉所有的,而是分别归属一群旗主贝勒和入八分贝勒、贝子,其中任何一位旗主贝勒,都拿不出一万铁骑马甲!
也就是说,这个大明新皇帝的家丁虽然打不垮大金国,但是能把任何一位大金国的旗主贝勒打垮。
大明皇帝没了家丁,应该也不会被底下人做掉。而大金汗如果没了两黄旗……事情有点不好办啊!
抢救大明朝 第1668章?????明君是有秘籍的
/
“范文程,别说了!”黄台吉越想越忧心,于是就打断了正不知道在报告什么的范文程。
“嗻。”本来就跪在地上的范文程连忙收好了张家口寄来的信笺,然后恭恭敬敬的跪着,等他的主子发话。
黄台吉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看信还不如耳听,要整明白朱由检这小子到底在弄什么,还是得眼见啊!”
“大汗圣明。”范文程也不明白黄台吉在说什么?不过这不妨碍他拍马屁——千臭万臭,马屁不臭啊!
黄台吉笑了笑,他也知道自己圣明,要是不圣明怎么就当大汗了呢?
“文程,你小子还是有点眼光的,对大金国又忠心,要不你就辛苦一下,走一趟关内,亲眼见识一下朱家小皇帝的帐前骑兵。”
“大汗......”范文程一听这话就有点急,他当然不想去了......跟着大汗身边才有前途啊!出去当探子,打听到的消息再准,也比不上给大汗当贴身奴才啊。
而且范文程最近刚娶了个填房,那可是如花似玉的女人,还没好好享用几回呢,他怎么舍得出远门?
不过范文程也不敢和黄台吉说实话,只好找别的理由搪塞,“大汗,奴才剃了发......没办法混进关啊!”
黄台吉这才想起来范文程是个剃了发的奴才——大金国也有没剃发的专业细作,剃了发可就不好蒙混了。
“那就把辫子剪了,装个喇嘛。”黄台吉道,“就跟着敖汉鄂托克的商队一块儿去张家口,到了那里再装和尚,一定要潜入北京,亲眼看看那些帐前骑兵是什么样的,然后回来报告。”
得,大汗都已经替范文程想好法子了!
范文程也没招了,只好磕了个头,接下了差事。
黄台吉笑了笑,又对范文程道:“那你就先回吧......也别马上动身,歇个几日,等过了正月初一再走,也和你那婆娘好好亲热一下。朕可听多铎说了,你那新娶的婆娘可是难得的美人啊!”
听黄台吉这么一说,范文程心里就是一阵激动——大汗是看上自家的婆娘了?那可是天大的荣幸啊!
范文程满脸堆笑着说:“大汗,要不奴才让那婆娘到宫里来伺候......”
黄台吉哈哈一笑:“不必,不必......朕不好这一口,你跪安吧。”
范文程是奴才,奴才的老婆当然是女奴才,主子要睡女奴才,当然是奴才和女奴才的荣幸了。不过黄台吉是明君!怎么能和自己的小兄弟多铎抢一个女奴才?明君能干那事儿?不能够啊!黄台吉可是个识得许多汉字的明君,最近得了一本教人怎么当明君的“秘籍”,正在学习呢!上面可说了,明君是不能和手下的大将抢女奴才的。
有点失望的范文程只好给黄台吉磕了头,然后起身倒退着出了黄台吉的书房,回家去准备出远门的事儿了......
看着范文程离开,黄台吉就偷偷摸摸的拿出了自己的“明君秘籍”,翻到第八回,开始学习了。
而这明君秘籍第八回的题目就是“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
黄台吉在研究明君秘籍,争取当一个大金国的好明君的时候,他的对手朱由检则给自己放了大假,带着三个老婆——周皇后、田贵妃、袁贵妃,还叫上了留在北京城过年的毛文龙,还叫上了杨镐、李如桢、洪承畴、孙祖寿、卢象升、陈奇瑜等人,在一队文华殿侍卫的护送下出了永定门,去北京城南的南海子给自家的家丁送年货了。
地主老财过大年的时候不也得切上一点猪肉,假模假样的去给长工和佃户拜年?
朱由检现在是明君了,总不能比地主老财还不如吧?再说了,他不是早就把李成梁的那个不中用的儿子李如桢就锦衣卫诏狱里面捞出来了吗?这家伙就是个“家丁顾问”,把当年老头子怎么养家丁的办法,都教给朱由检了。
给家丁拜年,就是李如桢教给朱由检的——收买人心的事儿可不能怕麻烦!
除了拜年,李如桢还告诉朱由检,必须得给家丁在南苑、东苑、北苑建立集中的住宅区,不能让他们一直住在自家的田庄当中。因为家丁如果住得太分散,就没办法集中训练,也很难督促了。必须得让他们住在眼皮子底下!
另外,天子家丁都是铁骑。自然得给他们配备好马,不仅要配备现成的战马,还得配备种马、母马,让它们配种繁衍。
而养马既是一门生意,又是一门学问。
朱由检记得逆子在这方面花过不少气力,又是引进良种,又是制定配种办法,还把许多的种马、母马登记在册,建立马谱。
不过朱由检对畜牧这门学问兴趣不大,没有认真学习。只知道要给定居在南苑、北苑、东苑的家丁分点好马,让他们自己去养,还得为他们准备相应的场地——因为是挨家挨户养马,所以每家的宅地都得多分一些,还得准备三个大马场,用来训练战士和战马。
除了以上这些,朱由检还让人在南苑、东苑、北苑的北京城西的钓鱼台选择了筑堡之地。
准备在北京城四周各修建一座棱堡,作为北京外围的据点,同时也作为少年军的大营。
而且城外四堡的工期还很紧,必须要在崇祯二年十月前完工!
在上一辈子,已巳之变就是从崇祯二年十月开始的......
除了城外四堡,朱由检还准备加强燕山长城各口的防御。特别是龙井关和大安口、喜峰口、遵化城......都得好好修一修,还得派最得力的将军带兵去守备。
朱由检已经下了决心,这回东虏要再敢杀进长城,一准得让他们有来无回!
当然了,要让东虏有来无回,也不能只靠修城墙,关键还是练好家丁!
“万岁爷,臣,臣......”
一个二十多岁的天子家丁已经是一副感激涕零状了。在原属于南海子净军的一处营房当中,百十个天子家丁和他们的家眷,都和他一个模样儿......感动啊!
万岁爷不仅给他们分了田庄和宅地,还要给他们盖房子(房子还没盖好),现在还亲自来给他们拜年,还亲手给他们发年货发红包。这样的万岁爷,上哪儿去找啊!
这等大恩大德,真是粉身碎骨都难报万一了。
这个名叫黄大力的家丁,捧着朱由检亲自递给他的一大块猪肉和一个银锭,已经是泣不成声了,一边哭还一边在表忠心:“万岁爷大恩大德,俺黄大力的性命以后就是万岁爷的,谁要敢反对万岁爷,俺就和谁拼了......”
朱由检心说:好啊,这下那逆子一定不敢拎着宝剑追朕了!
想到这里,他拍着这个跪在地上的粗大汉子的肩膀,“好样的,你是咱大明的忠良......朕绝不会辜负忠良的!而且朕也不会让你这样的忠良独自去拼命的,朕会和你们一起拼!”
“臣愿随陛下,粉身碎骨,在所不辞!”黄大力高呼了起来。
院子里面的家丁和家眷也都跟着一起高呼,这场面可真是人心潮澎湃啊!
一起拼啊!
无论是鞑子、流寇,还是逆子,谁要敢反对朱由检朱大明君,都得好好掂量一下了!
抢救大明朝 第1669章 ??李自成过年
陕西,宁夏卫,萌城驿。
这所位于宁夏卫和庆阳府、平凉府交界处的驿站,正笼罩在一片凄风苦雨当中。
崇祯元年的年关,对于萌城驿的驿卒们而言,可不是那么好过的......对这个时代的穷苦人而言,过年就是过关!能有什么喜庆可言?哪怕地主老财切了一斤猪肉上门拜年,那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啊!
拜过年后,就该算账了!
高利贷该还了吧?还不上本金,也得拿点利息吧?
欠的租子该清了吧?虽然收成不好,但那和地主老财没关系!
还有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的账也该算一算吧?除非有功名护身,要不然就得翻着倍给——一份是给皇帝老子的,一份是替不纳粮的士绅交的,还一份是给官差官老爷的......
而对萌城驿卒李鸿基、李锦两叔侄而言,年关就意味着他们得拿出一笔银子来还驿丞赵扒皮的高利贷。
这李鸿基就是朱由检日思夜想的李自成了!他是陕西省延安府米脂县人,父亲名叫李守忠,也当过驿卒,同时还兼做小买卖——就是利用替上面传递书信或运送物品的机会带货,一度也颇为小康。在他的原配老婆死后还能娶上个不错的填房,而且又生了两个儿子,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可是因为一次坠马事故却改变了一切,李守忠先是伤重,后来又不治而亡,原本还过得去的家道也急速衰落,办完丧事就已经快揭不开锅了。
为了养活娘亲和弟弟,已经成年的李鸿基就只得跟着比自己大几岁的侄子李锦,一块儿去宁夏卫的萌城驿当驿卒。
可是这驿卒也不好当啊!因为有“带货”的油水,还能得到少许的粮饷和养马钱,所以要当上跑外差的驿卒就得花钱。可李鸿基、李锦叔侄俩没钱啊。好在他们俩打小就跟李守忠跑过外差,练就了一身马上功夫,而且在萌城驿还有熟人,因此就来了个先当驿卒后结账——该给的贿赂先欠着,按照高利贷算利息。
年纪大几岁,负责管钱的李锦本来以为自己和叔叔俩只要不怕苦,再省着点花用,几年下来总也能攒出笔钱把欠赵扒皮的高利贷给还了。
可是谁知道当叔叔的李鸿基不懂事啊!在平凉府逛了一回窑子,把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点钱花去了大半。
眼看着赵扒皮就要上门催账了,李锦却拿不出钱,这可怎么过啊!
“二叔,不是额说你,你都那么大的人了,咋就那么不懂事呢?你想婆姨也不必去那种地方啊!好好在萌城驿干几年,攒笔钱回米脂去娶上一房不好吗?”
在一间破得四处漏风,晚上睡觉的时候得用破棉絮填窟窿的屋子里,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生着连鬓胡子的李锦,正在坐在张破椅子上训自己的叔叔李鸿基。
这是大侄子在训小叔叔,侄子李锦是万历二十八年生人,今年已经28岁了,因为历经了不少风霜,所以长得老相,看着就是个中年大叔。侄子李鸿基才22岁,长得很不错,高个儿,宽肩膀,颧骨隆起,天庭饱满,高鼻梁,深眼窝,浓眉毛,一双眼眸炯炯有神,哪怕正在挨训,眼光当中也没有丝毫的怯意。
看着自己的大侄子说完了,他还哈哈一笑:“有甚么?反正额不逛窑子,也攒不够钱还姓赵的阎王账,还不如痛痛快快的过几日咧。”
“你......”李锦也真拿自己的二叔没办法,跺了跺脚,“你现在怎么这样?要是阿爷知道你那么不争气,在下面也得气死!”
李鸿基摇摇头,笑道:“额阿达已经没了,气不死的,你就放心吧!”
“可......”李锦都给这不省心的叔叔给气乐了,“你气不死阿爷,可是赵扒皮那老小子呢?额们拿不出钱,他能善罢甘休?要是把额们俩的驿卒给开了,额们可怎么办?”
“这个破驿卒额早就不想当咧......”
李鸿基的话刚说出口,门外忽然就传来了那个赵扒皮的声音:“说的好!说的好......这破驿卒是没什么好当的!”
然后就听见房门嘎吱吱的被人推了开来,一个肥头大耳,面色红润的中年人哈哈笑着就走了进来,手里还拎着坛酒和几个用麻绳扎在一起的油纸包。
来人正是萌城驿的驿丞,人送外号赵扒皮的赵洪。
李鸿基瞥了眼赵胖子,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李锦却急得不行,连忙从椅子上跳起来,三两步上前就要给赵扒皮下跪,却被赵扒皮一下拦住。
“李大,你也莫跟额拜,额真是不能留你和你叔了。”赵扒皮笑呵呵的说。
“赵驿丞,您大人大量,别和额们叔侄俩一般见识......”李锦急得都快哭了。
现在年景不好,找份工作太不容易!而且李锦、李鸿基两叔侄又没什么手艺,就会骑马射箭——他们当驿卒的嘛,天天骑马!而且他们跑的都不是太平地界,得防贼防狼,所以射箭的手艺也是必备的。
可这骑马射箭的功夫除了当兵有点用,别的营生也用不上啊!
而且西北这边军镇太多,榆林、宁夏、固原、甘肃......四个镇挤在一起,多少军户子弟要谋出路?能骑马射箭的人太多了,而西北四镇的边将都不怎么富裕,也养不了太多的家丁。
所以李鸿基、李锦两叔侄的本事没有太多用武之地,便是从军也只能当个额兵。
赵扒皮今儿的心情仿佛很好,被人在背后骂了也不生气,还笑呵呵的把酒肉摆在一破桌子上,然后大模大样在椅子上坐下。
“别误会,额今儿过来,其实是有好前程要给你们俩叔侄的......是个当家丁的前程!”
“当家丁?”李锦一愣,“驿丞,您莫不是在消遣额们吧?那家将爷能看上额们?”
是啊!
赵洪也是这么觉得的,李锦、李鸿基看着虽然挺威武,但他们俩一不是夷丁(蒙古人)、二不是军户,就是普普通通的陕北民户,谁会要他们当家丁?能打吗?
可是上头偏偏指明了就要“宁夏卫驿卒”、“姓李”、“岁间”的汉子......李家两叔侄不正好合适?
上面这回也不白使唤人,交出一个就赏10两银子啊!
赵洪当然不留李锦、李鸿基了。
而且他也瞧出来了,李家这两位根本不是干驿卒的料!不会带货,也不会抠钱,还是早点走人算了。
“不是将爷,”赵洪笑道,“是万岁爷!万岁爷要办家丁......”赵洪笑着,“招丁的钦差已经到了固原镇,你们俩也别过年了,好吃好喝一顿就赶过去吧。招上了,以后就是天子家臣了,吃香的,喝辣的......哦,听说没讨上姨婆的还给发宫女当老婆!”
“甚?还发老婆,发宫女?”李鸿基眼睛都亮了,“大侄子,额们得去啊!”
李锦看见自己这叔一副色模样,也是一声叹息,但还是不放心,回过头又对赵洪道:“驿丞,额们要是招不上家丁,还能回来当驿卒吗?”
“能啊!”赵洪道,“驿卒又不是什么好差事,还能不给当?你们俩放心,招不上尽管回来!咱们不裁人!”
他也不是特别好说话,而是上面最近下了命令——严禁陕西的驿站裁员!
抢救大明朝 第1670章 ??李自成!你化成灰朕也认得!
这下李锦和李鸿基终于放心了。
招不上天子家丁还能回来继续当驿卒......虽然当驿卒没什么前途,但是总有一口安生饭吃啊!
真要没饭吃,就他们俩这点本事,除了造反当皇爷,还有别的活路吗?
当下叔侄二人谢了赵扒皮,然后又吃了顿好的——都是赵扒皮拎来的酒食,掺水的浊酒加上有点臭哄哄的猪头肉,吃了个满嘴油。吃完以后赵扒皮亲自带着他们,骑上驿马,就往宁夏卫城去领赏了。
不过他们仨这个时候大概想不到,坐镇宁夏卫城专门负责从驿卒当中招募李自成的大太监卢九德,为了李大贼头的事儿,这段时间都快急死了!
这可真是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啊!
卢太监可是带着朱由检亲自关照的秘密使命出来的——就是要内定点找李自成!
当然了,朱由检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却给出了相当详细的条件,不仅规定了李姓宁夏卫驿卒岁,而且还给画了图像!大额头浓眉毛高颧骨深眼眶高鼻子大胡子......就得照这模样却抓,不,是去招!
而且必须招到一模一样的,如果招不到......呵呵,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另外也别想造假,因为朱由检要亲自检查!
可是卢九德已经在宁夏卫找了好长时间,就是找不到啊!为了找符合朱由检要求的家丁,他都自掏腰包给赏金了,就差下海捕公文贴画影图形了......这到底是抓反贼还是招家丁啊!
而更让卢九德受不了的是,朱由检隔三岔五就派个小太监来催问——找到没有?得抓紧一点啊!本皇帝都急死了!
当然急了,要是晚了一点李自成没准就去造反了!
这样大明就少了一个忠良多了一个反贼!
朱由检逼卢九德,卢九德就只好去逼宁夏镇总兵杜弘域和副将尤世禄,天天拿着画影图形让他们去找。
杜弘域和尤世禄被他逼得莫名其妙,还以为这个卢九德当太监前娶过娘子......那个大胡子的贼头(李自成)是他失散多年的儿子呢!
卢公公失散多年的儿子......他们当然得帮着找了,于是派出心腹去下面的各个驿站搜寻,结果这帮心腹还没回来,赵扒皮就把卢公公朝思暮想的李鸿基李锦两叔侄给带来了。
听说一次来了两个符合朱皇帝要求的家丁人选,卢公公都快高兴坏了,差一点就自己跑出去迎接了,到了院子里才想起自己是来替天子招募家丁的!
所以又赶忙回去,在大堂上坐好了。
宁夏镇的一个都司,名叫虎大威的彪型大汉领着同样非常彪悍的李鸿基李锦到了卢公公跟前。
卢九德看见李鸿基李锦两叔侄的长相,心里都乐开花了......就是他们啊!一次还来了俩,万岁爷总该满意了吧?
公公,这两位是叔侄俩,看着年轻些的是叔叔,名叫李鸿基。看着老一些的是侄子,名叫李锦。都是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在萌城驿当驿卒。你们俩,别跪了,赶紧站起来给卢公公瞧一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