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没有了这些封建贵族,各个封建王朝也就根基动摇,失去了镇压底层的能力。
与此同时,由于拿破仑执政时期推动的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和制度,早就深入人心,复辟的封建王朝也不敢废除。所以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三四十年间,欧洲各国几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快车道。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快速发展,工厂拔地而起,城市不断扩展;一方面是农民大量破产(当农奴的时候不会破产),纷纷进入城市谋生。而大量聚集到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大多数,又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赤贫......
无产阶级,也开始大量的出现在了欧罗巴大陆的土地之上!
各个欧洲的封建王朝,全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朱迪钏的“睡服世界”政策,不仅是将欧洲各国的内部矛盾揽到了大明王朝身上,而且还人为的加快了大明和欧洲交流的步伐,也加快了“革命传染病”传向大明本土的速度。
好好一个床上政治,还睡出了革命的幽灵......这可是“上床有风险,入赘需谨慎”啊!
所以到了朱迪钏执政的后期,也就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当经济危机和革命风暴一起向这位曾经“打败拿破仑”的伟大统帅袭来的时候,已经上了年纪的朱迪钏,一下就陷入了手忙脚乱。
因为这位想出了“睡服天下”这个昏招的大明皇帝,其实也是一个过了时的人物,满脑子都是王朝战争、王朝联姻的一套。
当他看到欧洲的“兄弟王朝”一个个陷入危机的电文(电报在1830年被发明了出来)时,能想到的,也只有请俄罗斯的康斯坦丁二世出兵帮着镇压!
可是康斯坦丁二世自己也面临着革命的危机,就在他刚刚即位的时候,一群参加过反拿破仑战争的俄国近卫军军官突然发难,在彼得堡发动起义,试图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并且废除农奴制......
所以康斯坦丁二世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出兵扑灭革命,结果造成了革命的火焰在欧洲大陆上越烧越旺。除了本来就是共和国的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以及早就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的奥地利王国和波西米亚王国之外,还有偏居东方的俄罗斯帝国之外,其他国家全部都陷入了危机。
而康斯坦丁二世的迟疑,很快就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脆弱的西罗马波旁王朝第一个被革命的洪流淹没。拿破仑.波拿巴的儿子拿破仑二世从科西嘉卷土重来,在革命群众的拥护下,在罗马城紫袍加身,复辟了波拿巴王朝!
随后,这位拿破仑之子迅速向巴黎进军,在人民和军队的欢呼声中,重返凡尔赛宫,再一次成为了西罗马皇帝!
看到西罗马复辟,感到恐惧的奥地利国王亨利三世和匈牙利国王卡尔三世还有波西米亚的路易三世(波旁王朝)和瓦拉几亚斐迪南二世干脆踢开了半死不活的东罗马,自行组织了一个中欧联邦。还宣布建立统一市场、统一国会和统一的联邦政府。
稍后,俄罗斯康斯坦丁二世也终于在俄属波兰发生革命的时候反应了过来,出动30万俄军开进波兰,大开杀戒!在镇压了波兰革命之后,还和中欧联邦签署了同盟条约。
与此同时,在拿破仑战争后逐渐走向强大的普鲁士,也在俄国人大开杀戒的鼓舞下,自行平定了内乱,还顺便推出了一个振兴德意志的北德意志联邦方案。而且还得到了中欧联邦和俄罗斯的支持——一个旨在反对西罗马的同盟开始形成。
而西罗马方面,也得到了英格兰共和国和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支持,开始积极备战。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北美大陆上又出了状况。属于西罗马帝国的新西班牙行省这一次没有继续效忠流亡而来的波旁王室,而是发动了独立革命,组成了墨西哥联邦。
而墨西哥联邦、美利坚联邦、新英格兰联合王国、大苏联汗国随即组成了旨在反对新洲合众国和庆国的大北美大联盟。
美洲战争,又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局势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完全失控,新的世界大战几乎已经到了将要爆发的边缘。
但是大明本土这个时候同样被经济危机和革命风潮所困扰,连应天府的近卫军也开始出现骚动。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这些由来自边疆偏远地区的贫苦少年养成的战士,现在越来越难以在军功之外找到出路了——原本受过教育的近卫军士兵在退役后很容易可以考上官吏。但是在平民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后,考官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而兴道一统之后,世界局势安稳许多年,再没有什么军功可以给近卫军官兵去立。所以这群没有出路的近卫军士兵很容易被产生自欧洲或本土的革命风潮感染。
他们以朱迪钏“违反祖制,超龄而不退位(时年朱迪钏已经超过了65岁)”为借口发动兵谏,将年仅20岁的皇太子朱靖垒(朱迪钏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没有生育,但是感情又很好,所以直到46岁时才纳了侧妃,生下了朱靖垒)推上皇位!





抢救大明朝 第1624章 必须转嫁危机啊!
“这是近卫军继承法啊!这群祸国殃民的逆贼......”
朱耀飞忍不住都开骂了!
他早二百年就知道这帮童军近卫军不是什么好人……只是这种从娃娃抓起的军队战斗力太有保证,这才下决心大办的。
朱慈烺当年大办童军近卫军的时候,也没条件搞义务教育,当然也就没有搞义务兵役制的可能——没有义务教育,又不平分土地,顶多就是拿绳捆人的“义务兵役制”,有个毛战斗力啊?
而且朱慈烺建立的世界帝国非常辽阔,需要往世界各地派兵,和当年的大英帝国差不多。同时大明本土又比较安全,不需要大量可以迅速动员的义务兵,有个几十万募兵(包括十万左右的精锐近卫军)就足够震慑四方了。
所以保持少量特别精锐,可以快速布署,而且可以长期驻扎海外执行作战任务的近卫军,是必须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而在大办童军近卫军的时候,朱慈烺就留了后手。他同时也努力栽培了贵族军官团。而且还禁止童军近卫军出身的军官回炉去管近卫军,以避免官兵一体,形成团体……
可惜朱慈烺当年的安排,却被不肖子孙朱伯濂给破坏了!
在他打破了童军出身不得担任近卫军官的铁律之后,近卫军的团体就开始形成。
与此同时,由于一代代的退役近卫军官兵要么在应天府落籍为民,要么去各地考官谋职,渐渐的就形成了一个近卫军的外围集团。这个近卫军的外围集团成员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还有比较强的“国人意识”,且热衷政治和为官。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不上不下的中层集群。
稍后,更让朱耀飞火大的事情又出现在了《大明通史》当中。
那位被近卫军推上台的武威皇帝朱先灞,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控制这帮狂暴的近卫军,也拿应天府内那群“近卫学生”(退役近卫军家庭出身)没什么办法。只好搬出了老祖宗的办法——联姻睡服,挑选了一位近卫军家庭出身的皇后,又选了一位同样出自近卫军家庭的皇贵妃(两人都是金陵女大学生),希望依靠她们去安抚近卫军和近卫军的外围集团。
而这一后一妃倒是尽心辅,也算是贤妻。但她们俩也渐渐把持了朝政,把皇帝朱靖垒给架空了,大明帝国就此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女权时代。
不过女主秉政在朱耀飞看来不是问题——皇帝是投胎投出来的,能力不足也没办法,还不许找个能力强一点的皇后来辅佐?
真正让朱耀飞火大的是朱先灞的一后一妃有不少进步思想!这其实也是朱慈烺自己埋得雷,他给后世的朱家帝王定了“考试选妃(后)”和“女大教育”的祖制。所以选出来的后妃都是女知识分子啊!思想当然比较进步了......
童军近卫军体制在朱先灞的两个后妃看来既落后又危险——她们虽然出身近卫军外围集群,但并不等于认同近卫军的体制。在她们看来,军校培养的军官加上义务兵才是国家安全的保证。
所以在她们俩辅政之后,就开始结束童军近卫军体制。当然了,因为她们管理的国家还拥有较强的财力。所以可以让这场改革变得比较平稳。
首先,大明朝廷停止了童军招募,改为在边疆军镇招募相同数量的“公费生”去应天府念中学......如果他们成绩优异,就可以由国家出资,让他们一路上升,直到大学毕业。
其次,大明朝廷开始从近卫军和普通新军当中选拔职业军人——就是义务兵制下陆军的骨干,包括军官和士官,因为近卫军的素质远高于普通的新军,因此入选的比例极高。对于近卫军官兵而言,绝对是一次晋升的机会。
第三,落选的近卫军、新军官兵都能得到丰厚的退伍金和职业训练的机会,或者由国家出钱送他们一家去新大陆、南大陆定居。总之,还是有出路的。
“可近卫军再怎么样,也是皇家的私兵!”朱耀飞看得都快流眼泪了,只是哀叹道,“义务兵是来自民众……更容易闹革命啊!而且大批的近卫军官兵都变成了大陆军的骨干,这些人换了衙门,就不激进不好战了?”
这下可惨了,更好战和更激进的近卫军官同更容易闹革命的义务兵结合在了一起。再加上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激化的社会矛盾……朱耀飞都不敢往下看了!
可是不敢看,也不能改变什么了,最后朱耀飞哀叹了一声,又开始继续浏览了。
又看了几页,他就发现大明朝果然开始为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扩军备战了。
新的世界大战的目的,当然是捍卫世界的统一了!
多好的借口啊!
由于欧洲革命和美洲的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原本“统一的世界”,现在已经再次分裂了——复兴的拿破仑帝国并没有向大明帝国称臣,独立的墨西哥共和国也没有向大明称臣。
而美利坚联邦、新英格兰联合王国、大苏联汗国则拒不接受大明王朝下达的禁止结盟的诏令。实际上也闹了独立!
另外,大明朝隔壁印度李朝在第一次世界统一战争后,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发展了工商业,建立了以汉缅国人为主的新式陆海军,实力大增,并且开始谋求印度统一。
有了拿破仑罗马、美利坚联邦、新英格兰联合王国、墨西哥共和国、大苏联汗国、李氏印度这几个“不臣之邦”,大明帝国是不缺敌人了!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又给了大明帝国发动新一场世界大战的底气。
和上一波工业革命相比,发生在第一次世界统一战争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简直就是一场生产力的爆炸!
大明的钢铁产能从原来的几十万上百万吨,一下跳涨到了两千万吨左右!
煤炭的产能也从原来的几百万吨,增长到了两亿吨以上。
而电力的发明和运用,更是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上了最高潮!
与此同时,电报、电话的发明和普及,也进一步加强了大明帝国的中央和地方以及
在新一波的工业革命爆发的同时,拥有了更多财力物力的大明帝国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建设高潮。
包括西楚、准格尔、和硕特、察哈尔、土默特、朝鲜、安南、暹罗、老挝、真腊、西伯利亚(不是整个西伯利亚,仅仅是西伯利亚共和国部分)等由大明铁道部负责规划、建设和发包的藩国铁路在内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在1900年末的时候,就达到了惊人了40万里!
稳稳占据世界第一!
而占据世界第二的,则是雄踞新大陆的新洲合众国,在1900年末时拥有了15万里铁路——虽然合众国并不拥有五大湖区,但是依靠美洲湾地区的铁矿和大石山脉北部的煤矿,还有庆国的煤矿,以及加州、德州丰富的石油,合众国也发展成了全世界排名靠前的工业国。
到了1900年前后,大明和新洲合众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产能都达到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可是那么多工业产品的市场又在哪里呢?
而且大明本土的劳动人民始终不怎么富裕,对朝廷的不满情绪也与日俱增,得想办法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啊!
一场新的世界统一战争,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了!




抢救大明朝 第1625章 ?世界人民爱战争
谁爱战争?
这是大历史学家朱仲树在《大明通史》当中提出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大章节的名称。他在这个章节当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解释了给全人类造成了巨大创伤的“第二次世界统一战争”的必然性以及源动力。
而首先要回答的,则是“谁爱战争”的问题。
在另一个时空,这个问题早就有了标准答案。热爱战争的当然是专制王朝的君主、独裁者、大资本家、军阀、官僚等等......在发动战争的罪人名单当中,肯定是没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比如工人、农民、学生等等。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自带正确的光芒。
而且这些中下层的人民群众,即便热爱战争,他们也无力发动一场世界大战啊!
他们又不掌权,也没有多少钱去推动收买当权派,而且在第二次世界统一战争爆发前的1900年,大部分参战国的民众并没有选举权。
但是朱仲树这个亲眼见证了两次世界统一战争的大历史学家,却给出了“很不正确”的答案。
他认为,第一次世界统一战争的确是一群高高在上的肉食者发动的。虽然也有转移内部矛盾和消耗一下过剩产品的考量,但是他们是可以选择和平的。但是这群肉食者在第二次世界统一战争前夕却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因为当时各国的革命情绪和民族主义情绪都非常高涨。
虽然大部分国家没有民主制度,但这并不等于国家的统治者们可以为所欲为。因为和几十年前的第一次世界统一战争前的情况不同,列强各国都在这几十年间清扫了封建制度,废除了领主制和农奴制,还贯彻了义务教育,多多少少还实行了新闻自由......即便没有新闻自由,以当时各国政府的执行力,对于私自刊印发行的小报根本无能为力。所以各国的新闻检查制度形同虚设,上位者根本不知道怎么控制舆论——他们从来都没有治理过那么多识文断字的老百姓!
而且也是第一次碰上一个廉价书籍和报纸“大爆炸”的时代!
在几十年前,除了少数人口较少且发展良好的国家,大部分列强国内能够看完一整部小说的人只占少数。而且当时的书籍报纸都比较昂贵,发行量也不多,只有少数知识分子能够大量拥有。
而在1900年前后,大部分列强国家都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年限也从刚开始的4年逐步增加到了6到9年。
与此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狂潮也将纸张、油墨、印刷机这些东西变得非常廉价,人人都可以轻松负担。
所以当第二次工业革命到达高潮的时候,爆炸的不仅是生产力,还有人们的思想!
而各种思想搅和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再各自一番站队后,就出现左右两极分化的情况。左翼要革命,右翼要征服,而站在中间,倾向维持现状的才是君王、官僚、富豪。
如果没有经济危机,左右两极还会往中间靠,形成中左和中右,局面还比较好控制。毕竟君王、官僚、富豪们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财富,必要的时候洒点出去,收买一下人心就行了。
可问题是当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各国都积累了相当多的过剩产能和支撑这些不良资产的贷款......而且掌握大权的各国领袖并不知道应该怎么消化这些过剩产能和不良贷款。
因为他们还不习惯用印钞机去解决问题,而且也没办法印......当时各国都在实行金银复合本位制,货币挂着贵金属的锚,根本没有办法随便印刷。
没有办法印钞票去解决短期的痛苦,也没办法控制汹涌的舆论,更没办法管住数以亿计想要通过一场剧烈的变革扭转自身命运的头脑......那就只有选择向右转了,因为向左是不可能的。而且向左一样得打仗!
区别只是一个外战,一个内战!
“一派胡言!还大历史学家,狗屁不通!”
朱耀飞气得都拍桌子了。
这怎么是在左右之间做选择呢?
印钞机呢?
明联储呢?
你们不会印钞票薅全世界的羊毛吗?大明是世界宗主啊!怎么当的?
新洲合众国、南大陆联合王国、庆国、李氏阿三国、日本国、朝鲜国、暹罗国、安南国,还南美洲的那些国,谁不认印着大明洪兴皇帝头像的钞票?
就算不去薅全世界的羊毛,不还有房地产吗?朱仲树他还是包租王的子孙呢!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房地产一起来,基础建设的钱不就有了?区区2000万吨钢在大基建面前算个屁啊!大明可比新中国大多了,而且还一堆藩属国可以投资......大明是世界宗主啊!地位比美帝还要牛逼,大明要投资,谁还敢拦着?
只要基础建设起来,下面的老百姓银行户口就都好看了,房子再一涨,个个都是中产阶级......大明天下不就稳如泰山了?
不过朱耀飞现在说什么晚了!
当年他有机会说的时候不说,现在说给谁听啊?
朱耀飞叹了口气,继续看《大明通史》。
朱仲树那个糊涂虫开始写世界大战了。
和原本历史上几年就干完的世界大战不一样,第二次世界统一战争又是没完没了的打了十年。
从西历的1901年一直打到1911年才算完!
不得不说,大明帝国的家底就是厚,不是10年的战争,根本打不出一个皇冠落地。可是家底再厚,也禁不住这样折腾啊,而被这一战折腾完了的王冠,还不止大明天朝的皇冠一顶......包括西罗马、俄罗斯、新英格兰联合王国、东罗马、普鲁士、印度李朝、印度帖木儿、奥斯曼、波斯、和硕特......真是王冠落了一地!
而且最后还打了一个难解难分,世界统一当然也泡了汤......朱耀飞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下去了,他长叹一声,关上了平板电脑。
然后四下看了看,还行啊,都做上私人飞机了......看来上一世的奋斗,还是挺有价值的!
.......
后记到此为止,本来还想写多一点,但是罗罗觉得留下一点想像也好。而且罗罗还得把时间留给更好玩的内容。
从明天开始,罗罗要写番外了。在罗罗的番外当中,实习了五十多年的大明崇祯皇帝终于要大显身手啦!
:。:




抢救大明朝 第1626章 ???我朱由检又回来啦!
崇祯上皇很确定自己已经死了......他都90岁了,而且脑卒过一次,还不知道保养,就想着要荒淫无道,结果又卒了一回!这都不死,那就没有天理,只剩下人欲了!
但是崇祯上皇死得不甘心啊!
虽然他都活到90岁了,而且一生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后宫粉黛荒淫,还生下一百多个儿子......但是他并不快乐!真的,一点都不快乐。他那是在强颜欢笑,是在逢场作戏,那是在麻痹逆子圣君朱慈烺。
没错,现在的崇祯当然认为朱慈烺是圣君,是千古一帝了!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虚心的跟着逆子学习五十多年怎么当皇帝啊!
经过五十多年的学习,他已经学会了怎么当一个圣君了。
当圣君,其实也不是很难,要不然逆子怎么可能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就能干好这份工作了呢?而根据崇祯上皇五十多年的观察,当圣君的关键,无非就是两点。
一是要会发掘臣子的优点,同时还必须能够认清臣子的缺点......因为完美的忠臣基本上是没有的。就是有那么个把,也是极少数。
作为圣君,怎么可以只依靠极少数臣子呢?人数那么少,能干的事儿就有限了,所以圣君必须能依靠大多数臣子才行啊!
而依靠大多数臣子,那圣君必须要会利用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避免缺点,这样才能让庸碌无能的奸佞变成勇于任事善于任事的忠臣。
而且圣君还应该知道,那些名留青史的忠义良臣都是用出来的,不是考八股文章考出来的......只有会用人的圣君,才能用出许多的忠良之臣。
因为圣君是把奸臣用出忠臣的效果!能让庸碌贪鄙之辈努力任事,而且还能让他们收敛贪婪之心。
当然了,贪还是要贪的......但是要少贪一点,在贪污的同时,也别忘记办事儿。光知道拿钱,不知道办事的贪官,不是一个好贪官啊!
所以在圣君的驱使之下,这些奸佞、庸臣、贪官,一个个都青史留名,后世看到的就都是他们的优点长处,而不是他们的奸、庸、贪等缺点了。
这方面逆子就干得很好啊!
哪怕祖可法那样“四臣”,不都给用出了花,用成了名垂青史的能臣了!
还有那个孙之獬和金之俊,摆明是要遗臭万年的,到了逆子圣君手里,全都成了忍辱负重,打入东虏内部的忠贞之士了!
还有骆养性和光时亨......拿着“忠臣证书”去投降!投降来,投降去,居然投降成了后世敬仰的忠臣了!
崇祯有时候就想啊,想当年自己当皇上那会儿,满朝文武当中,比祖可法、孙之獬、金之俊强的那可太多了。
1...540541542543544...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