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而大明的统治者们面对经济过剩和水深火热的东南劳动人民,会干些什么,用脚后跟都想出来了!
朱耀发叹了口气,继续往下浏览。
下一个章节并不是说经济过剩和向外部转嫁危机的,而是介绍起了18世纪世界局势的演变。
18世纪的世界局势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两极对峙,间有缓冲!
两极分别是大明帝国和罗马帝国,而缓冲则是要死不活的奥斯曼帝国和乱成一团的印度。
18世纪的大明帝国忙着搞工业革命,忙着做混同夷夏的大梦。而万里之外的欧洲,也发生了工业革命,也有人在做梦......不过欧洲的工业革命并不是从罗马帝国开始的,而是从英格兰共和国和尼德兰共和国开始的——这两个国家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在这个被朱慈烺改变了的历史中,它们的优势依然存在,甚至比原来更大!
在这个时空中,英国的王政并没有复辟,而是变成了一个信仰清教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清教,就是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起早贪黑搞生产,为上帝和自己多赚钱的教!简直是为工业化量身定做的教派!
而且英国又拿到了“罗马盟友”和“中立国”的身份,可以进入罗马大市场,还可以从事自由贸易——这样的优惠当然不是无代价的,英国必须每年向罗马帝国交钱。但是相比那点保护费,英格兰共和国的收益还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英国的工业化比大明帝国起步跟早一些,虽然在规模上没有办法和后者相比,但是发展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命运也比历史上要好,因为这个时空没有发生惨烈的法荷大战,尼德兰低地的大片土地也没有被海水淹没。而且由于早早的就投靠了路易十四,使得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商品可以在罗马帝国境内畅销无阻,待遇比英国商品更为优厚。
当然了,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本土的资源比不上英国,没有多少煤炭和铁矿。所以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工业化从开始的时候,就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而资源丰富的罗马帝国的莱茵兰行省和阿尔萨斯-洛林-卢森堡行省(这个行省最初是法兰西行省的一部分),因为吸收了大量的尼德兰资本和技术,在18世纪下半叶,也跨入了工业化的门槛。
在莱茵兰行省和阿尔萨斯-洛林-卢森堡行省跨过工业化门槛的同时,中欧的波希米亚王国也在奥地利和威尼斯资本的推动下,开启了工业化的步伐。
但是在罗马帝国最核心的部分——法兰西行省、意大利行省和西班牙行省,直到18世纪末,仍然没有多少工业化的苗头。
实际上,法兰西和意大利的制造业在整个18世纪都处于持续的衰退当中!到18世纪末的时候,法兰西、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三个罗马西帝国的大行省的工业品市场,几乎都被尼德兰、英格兰、莱茵兰和阿尔萨斯-洛林-卢森堡等地的产品占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罗马西帝国所采取的以市场换统一的政策,以及法兰西、意大利、西班牙三地在前工业革命时代就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上。
此外,罗马西帝国又花了太多的金钱和精力在战争上......在18世纪,罗马西帝国一共对奥斯曼帝国和摩洛哥苏丹国发动了六次战争,虽然成功的夺取了整个北非,但也因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而在夺取北非的同时,亲政之后的路易二世对罗马东帝国不在自己的统治之下感到非常不满。于是在1756年—1768年之间,对以腓力一世为首的罗马东帝国发动了战争,史称“十二年战争”。
这场十二年战争名为罗马内战,实际上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欧洲战争!
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包括奥地利大公国和英格兰共和国这两个中立国,以及夹在基督教世界和天朝文明当中摇晃的俄罗斯帝国,还有那个早就被揍得奄奄一息的奥斯曼帝国,都先后卷入战争。
罗马西帝国在这场战争中遭遇了先胜后败的命运。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罗马西帝国借助自己规模庞大的常备军,迅速攻入了奥地利大公国,包围了大公国的首都维也纳。随后又杀入罗马东帝国的工业中心波希米亚,将之完全占领。
被西帝国的进攻打懵了的塞尔维亚王腓力二世(腓力一世和玛丽亚.特蕾莎的儿子)不得不提出求和,表示愿意放弃摄政王的头衔。
如果路易二世肯见好就收,这场战争也就打不了12年了,可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路易二世拒绝了腓力二世的条件,而且还宣布吞并波希米亚王国和奥地利大公国,将两者都变成了罗马行省。
这下可就捅了马蜂窝了!
本来将这场战争看成波旁王朝家务事的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人民的爱国热情一下都被激发出来,开始奋起抵抗!
而匈牙利、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的贵族一下子都有了唇亡齿寒的感觉,全都聚集到腓力二世周围。一下子让这个“光杆国王”手头有了二十万大军!
与此同时,原本袖手旁观的北德意志诸侯国也觉得路易二世有点欺人过甚,全都联合起来支持腓力二世,反对路易二世。
而路易二世则拉拢波兰、尼德兰、巴伐利亚和瑞典出兵助战!
而腓力二世则向俄罗斯、英国求救——俄罗斯为了吞并波兰拥有的乌克兰地盘和瑞典控制的波罗的海沿岸地盘,就加入了腓力二世一方。
英国则在开始的时候选择了继续保持中立,但是没过多久,路易二世就宣布对罗马东帝国实行海上封锁......这下就踩了以贸易立国的英格兰共和国的底线,而且因为宗教问题,英格兰共和国一直就瞅罗马西帝国不顺眼,同时英格兰也不希望看到罗马西帝国一统欧洲。
所以在1758年,英格兰共和国终于打破了“百年中立”,正式出兵欧洲大陆!
于是,这场波旁家族的内斗,终于升级为一场破坏力惊人的欧洲大战,而且还催生了轰轰烈烈的罗马大革命!





抢救大明朝 第1618章 革命的脚步声
“唉,都已经赢了,还不知足......”
朱耀飞一边看那是一边摇头啊!波旁王朝的智商都让路易十四给挥霍光了吗?他的曾孙子路易十五(罗马的路易二世)也太脑残了吧?腓力二世都跪了,怎么还不见好就收?
这下好了,捅了一堆马蜂窝啊!奥地利有道恩伯爵,普鲁士有腓特烈二世,俄罗斯有费莫尔和萨尔特科夫,匈牙利有拉西伯爵......这帮在七年战争中互相厮杀的敌人,现在全都站在塞尔维亚王腓力二世的麾下同路易二世(路易十五)的西罗马军队开战!
而且恪守中立将近百年的英格兰共和国也杀进了战场!不仅出动海军和尼德兰-罗马联合舰队厮杀,还向新法兰西行省和印度派出了远征军,以抢夺罗马帝国的海外省和殖民地。
虽然路易二世拉拢了瑞典、波兰、尼德兰和巴伐利亚等国助战,但是这些国家的陆军都不怎么能打。瑞典人称王称霸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根本不是普鲁士和俄罗斯联军的对手。波兰人自打扬.别索斯基去世后也没了脾气,怎么打得过俄普匈三国联军?而尼德兰的海军虽然强大,但是他们的陆军不行啊,都没有统一的尼德兰陆军,只有临时拼凑的七省联军......
结果路易二世的联军越打越糟糕,在各个战场上都不停的损兵折将!先是在维也纳围城战中惨败,随即又在波希米亚的布尔诺和布拉格被腓特烈二世指挥的奥、匈、普三国联军打得头破血流!
在路易二世丢光了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的占领区后,欧洲战火就烧到了罗马西帝国和波兰共和国的土地上了!
在西线,由道恩伯爵和拉西伯爵指挥的奥匈波(波希米亚)联军攻入巴伐利亚和罗马的奥地利行省......并且在1760年6月底前,占领了整个奥地利行省和大半个巴伐利亚。
在中线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指挥十几万训练有素的普军东征西讨,拿下了属于罗马皇帝的飞地西里西亚和支持路易二世的萨克森公国(萨克森公爵和波兰国王都是奥古斯特三世),击退了罗马军队-瑞典-尼德兰联军的多次进攻!
在东线,主动权完全在普鲁士、匈牙利和俄罗斯联军手中。奥古斯特三世从萨克森逃到波兰境内后,虽然马上召集到了一批波兰贵族军队,但是时代完全不同了!
临时召集起来的波兰贵族军队完全不是腓特烈二世的普军和接受过内战洗礼的俄军的对手,也打不过刚刚在奥地利、波希米亚境内击败了西罗马军的匈牙利人。
结果波兰共和国的地盘很快就被普鲁士、匈牙利和俄罗斯三国给瓜分了!
朱耀飞看到瓜分波兰,忍不住就叹了口气:“波兰人怎么到哪儿都是被人瓜分的命呢?”
感慨了一番之后,朱耀飞继续往下看。
在接连遭遇惨败之后,路易二世还不甘心认输,居然联络上了卧薪尝胆好些年的奥斯曼帝国。
他这个罗马教宗的后台老板居然联络了兼任哈里发的奥斯曼苏丹,一块儿砍他的基督教兄弟!
而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斯塔法三世也真是昏了头,在拿到了罗马帝国割让的埃及之后,就撸起袖子在巴尔干半岛上对希腊和保加利亚发起了进攻。还煽动天方教徒占多数的阿尔巴尼亚发动起义,反抗曼奇尼王朝的统治。
但是由曼奇尼王朝统治的希腊、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瓦拉几亚四国早就在提防奥斯曼帝国。所以奥斯曼帝国刚刚出兵,就遭到了巴尔干四国联军的围攻。而一直觊觎伊斯坦布尔的腓力二世也马上带着他的塞尔维亚军队加入了战团。
而拿到了大片波兰土地的俄罗斯帝国也随即加入了围殴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向高加索山脉方向发起了进攻。
面对那么多欧洲国家的围攻,早就已经衰弱的奥斯曼帝国压根抵达不住,在苦苦坚持了两年之后,只得请大明帝国出面调停,希望以割让外高加索和部分巴尔干地区土地以及赔偿巨款为代价结束战争。
但是腓力二世已经铁了心要入主君士坦丁堡,而俄皇康斯坦丁一世也想趁机夺取高加索地区,因此都不愿意接受调停。而且还邀请匈牙利和奥地利加入到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行动当中,所以这场十二年战争的重心就转到了南线的君士坦丁堡周围。
这一转变,则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路易二世。
从1765年开始,路易二世就频繁展开外交活动,先是以割让新法兰西和法属印度为代价,将英格兰共和国拉拢到罗马一边。
然后又以承认普鲁士和俄罗斯对波兰的瓜分,以及承认普鲁士对萨克森、西里西亚的吞并为条件,和这两个达成议和。
在以高昂的代价换取了英国的支持和普鲁士、俄罗斯退出战争之后。在1766年10月,缓过劲儿来的路易二世,再次纠集兵力攻入奥地利,同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三国联军展开决战。
而决战的结果,再一次让路易二世大失所望。
因为之前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半个奥地利的人民早就向往奥地利大公国,所以在路易二世的大军再次杀入境内后,纷纷参加了亨利三世的奥地利军队。结果造成了奥军实力大增,在接连几场会战中都取得了胜利!
不过取胜后的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联军也损耗极大,无力扩大战果,所以西线的战争就陷入了僵局。
僵局一直维持到了1768年,已经被腓力二世围攻了将近三年的伊斯坦布尔,终于在1768年的8月陷落!
撤往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帝国随即陷入内乱,无力维持战争,只能向腓力二世求和。
而腓力二世也在进入伊斯坦布尔的第六天,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紫袍加身,加冕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消息传到巴黎,路易二世不得不接受现实,并且在当年1768年的12月同东罗马的腓力签署了和平条约......罗马帝国正式被一分为二!
而这场惨败,还不可避免的给西罗马帝国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统治危机!
西罗马帝国的危机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战败严重打击了皇帝的威信!
二是长达十二年的战争给西罗马带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严重摧残了西罗马本就不怎么发达的经济。
三是奥地利人和波希米亚人在这场十二年战争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一部分西罗马官兵,特别是法兰西籍的官兵开始怀疑帝国的合法性。
这些来自法兰西各地的官兵,在奥地利大公国和波希米亚王国境内见到的是一片繁荣、富庶和平等的场景——这两个国家的农奴制早就随着哈布斯堡王朝的瓦解而崩溃了。而且这两个国家的统治集团又都是外来和尚,不得不走开明路线。在他们的领导下,这两个国家先后走上了君主立宪(实君)和资本主义道路。又因为国小事少,资源相对丰富,土地也比较肥沃,人口又不多不少。所以都治理的相当良好,处处都显得富裕文明,让一群良心未泯的法兰西军人感到羞愧万分......




抢救大明朝 第1619章 颤抖吧,皇帝!
从奥地利和波希米亚战场上垂头丧气回到巴黎的罗马人突然发现,他们想要“拯救”的城市,居然比自己的家园要更加富庶,更加安宁,更加美好!他们想要“解放”的人民,也比巴黎城及其周围地区的罗马人生活得更好,所受到的压迫也更轻......
这些骄傲的罗马人,哦,或者是法兰西人,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这个罗马帝国难道不应该是照亮世界的太阳,是人人向往的人间天国吗?现在怎么哪儿都比罗马更富有,也更文明了?
罗马不如英格兰和尼德兰大家也就忍了......那两个是奸商国,骗全世界的钱,过得比较富裕也正常。不过那里的奸商死后是要下地狱的,所以不必羡慕他们在人间的那点享受。
但是奥地利和波希米亚怎么也那么富欲了?这两国都是中欧的内陆国,根本没法从海外贸易中攫取巨额利润,而且它们还被奥斯曼人奴役过,才刚刚站起来几十年啊!
虽然奥地利的维也纳有不少银行,但是这帮放高利贷的银行家也不可能贴钱给奥地利的平民啊!
可是法兰西行省出去罗马官兵却分明看见奥地利人的生活水平比法兰西行省的罗马人更高!
而且在奥地利那里也没有那么多高高在上,每年拿着大把的年金,还可以名正言顺不交税,还把持着大部分油水丰厚的官职的废物贵族......
奥地利和波希米亚这两个国家,怎么看都比罗马帝国进步啊!也许奥地利的大公和波希米亚的国王,才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而罗马现在的皇帝,不过是一个昏庸无能,而且好色挥霍的独夫民贼!
在十二年战争结束之后,路易二世实际上已经陷入了统治危机,不仅威信扫地,而且财政濒临破产,还失去了大部分法兰西省籍的军人的效忠。
但是路易二世的统治并没有因此而瓦解,因为他已经统治罗马帝国太长时间了,不仅培植了大量的亲信,而且还知道民众的底线在哪里?
另外,在奥斯曼帝国失去伊斯坦布尔之后,路易二世就毫不犹豫撕毁了和奥斯曼人的和约,出兵夺回了北非最富裕的埃及,算是为他的帝国回了点血。
不过即便还能勉强维持自己的地位,路易二世也无法战胜死神。在十二年战争结束后的第六年,65岁的路易二世终于走完了他相当快活,但是并不成功的一生,把一个烂摊子留给了自己的孙子,年仅20岁的路易三世。
在路易三世登上皇位仅仅一年之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新罗马殖民地就爆发了一场独立战争!
没错,这个时空的美国独立战争不是由英属的北美十三州打响的,而是由罗马帝国的新罗马行省打响的——北美十三州本来就独立啊,还打毛独立战争?而且新英格兰联合王国也没参加十二年战争,当然也不需要向民众增税。
而罗马帝国统治下的新罗马行省的情况可就相当不妙了!
首先,这个原本旨在吸纳欧洲的罗马公教信徒的新罗马,由于路易一世在1685年颁布的《枫丹白露敕令》,宣布新教在罗马帝国行省内为非法,变成了罗马境内的新教徒的流亡之地。
其次,由于大量的罗马新教徒的涌入,新罗马行省的实际控制区,在1685年后的几十年中,得以迅速扩张。从原本仅有路易斯安娜一个总督区,增加到了拥有路易斯安娜、阿肯色、密西西比、亚拉巴马、田纳西等五个总督区,后来又划入了佛罗里达和古巴,总共形成了七个总督区。
到了1775年前后,新罗马的七个总督区,就已经拥有了超过130万白人或混血白人人口,其中新教徒多达100万,大部分是根据《枫丹白露敕令》被驱逐的罗马帝国的新教徒。
这些人对路易三世的罗马帝国,可没有什么感情。
而且在此时的北美洲大陆上,已经有了新洲合众国、庆王国、新英格兰联合王国等三个自主程度很高的半独立国家,还有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大苏联汗国。
这四个独立或半独立国家,给了新罗马的新教徒做了很好的榜样,因此独立建国的思潮,一直存在于新罗马民间。
而当罗马帝国开始向新罗马七州征收重税(其实并不很重,比起新罗马本土各省可轻多了),以弥补因为十二年战争造成的巨额财政亏空时,新罗马的民众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这可真是太不给路易三世脸面了,刚刚当上罗马帝国的路易三世不能坐视新罗马独立。不仅因为面子,还因为新罗马的独立会引发非常严重的连锁反应,有可能造成盛产金银岛新西班牙也有样学样。
于是路易三世立即就向新罗马派遣重兵,开始进行镇压。可是出乎了路易三世的预料,这场看似十拿九稳的战争,却因为新洲合众国和大苏联汗国公开力挺新生的美利坚联邦,以及新英格兰联合王国的不作为。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争整整打了十年,在耗尽了罗马帝国的财力,使得帝国债台高筑之后,依旧以罗马的战败而告终。
而这场北美战争的失败,则为本就风雨飘摇的西罗马帝国敲响了丧钟!
1787年,在北美战争结束两年后,被财政危机逼得走投无路的路易三世,决定打破路易大帝亲政以后所实行的绝对君主制,召开中止了一百多年的三级会议,同时也给自己敲响了丧钟。
因为在三级会议上,贵族和教士同所谓的“第三等级”代表发生了严重的对抗,而且“第三等级”代表还提出了非常过分的要求,要制定宪法,限制国王的权力,并且实行君主立宪。
路易三世当然不会同意君主立宪,于是三级会议中的“第三等级”代表联合部分教士代表,开始自行召开制宪会议,架空路易三世。在这种情况下,路易三世暗中调集军队,企图驱散制宪议会,终于激发7月14日的巴黎人民起义。
而路易三世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又因为脑筋愚笨,没有及时出逃,结果被国民卫队逮捕......最后在一连串的脑残操作之后,这位路易三世终于成功的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西罗马帝国也在路易三世死后变成了罗马共和国!
而罗马皇帝被巴黎暴民处死的消息,很快就会震惊了世界。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当然是已经入主君士坦丁堡的菲力三世,虽然他根本瞧不上路易三世,但是作为东罗马的皇帝,他当然不愿意看到西罗马的皇帝掉脑袋。
而且他还认为自己应该在路易三世死后成为全罗马的皇帝,于是他立即发动了战争,试图镇压革命,同时为自己赢取罗马帝国的金冠!
整个欧洲,也由此陷入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
而在世界的东方,罗马皇帝被暴民处死,帝国也变成共和国的消息,同样引发了轩然大波!
而同时,也有一些有实之士意识到路易三世之死开启一个相当不好的先例,整个欧洲一定在瑟瑟发抖,所以现在就是大明帝国介入欧洲事务的最佳时机!




抢救大明朝 第1620章 开放加盟
“还介入......”朱耀飞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你们难道不知道,革命是会传染的!”
感慨之后,就是继续阅读了,因为他现在就是个历史的看客。
朱仲树在自己纂写的《大明通史》中,用极大的篇幅,描写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明共兴盛世中后期的社会、经济、民生,以及人文思想的发展情况。
这应该是朱仲树亲眼所见的一个时代......对大明帝国的上层而言,那无疑是最好的时代。所有人都沉浸在盛世浮华之中,都梦想着要主宰整个世界!
但是对最广大的劳动人民而言,共兴盛世的前期也许还有不少美好的东西,但是当这段盛世步入中后期时,等待着他们的,仿佛只有无穷无尽的苦难......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一张前往新大陆和南大陆的船票,就等同于希望!
大明帝国之所以能走通这条资本主义的荆棘之路,那些存在于新大陆、南大陆上的诸夏移民国家,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如果没有这两个好去处,大明帝国的劳动人民就会失去希望,就会更早的觉醒......
而当罗马帝国发生革命的时候,东方的大明帝国正处在“共兴盛世”的巅峰。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上大半的工业产能,产品畅销全世界。它的皇家银行中储存了海量的黄金和白银,以至于皇家银行发行的纸币信用等同于真金白银!而生活在帝国境内的超级富豪多如牛毛,他们拥有的财富几乎可以买下大半个世界,他们的投资遍布天朝联盟各国,通过这些投资,他们实际上控制着整个天朝联盟的经济。
1...538539540541542...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