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二是关于大喇嘛的,朱慈烺告诉李定国,大喇嘛在乌斯藏的地位非常崇高,是不得侵犯的。现在大喇嘛去了安西镇,一时半会回不了乌斯藏,但是大喇嘛在乌斯藏的寺庙、土地、农奴,乌斯藏节度使司都必须充分予以保护。
三是关于一个什么尼泊尔国的,朱慈烺告诉李定国,乌斯藏以南,过了喜马拉雅山又个叫尼泊尔的小国,原是乌斯藏的藩属,也信喇嘛教。因为地处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气候温暖,又挨着天竺,所以比较富裕。如果乌斯藏那边难以维持,可以出兵尼泊尔......实在不行还可以出兵天竺去捞一点!
好啊,连抢钱的路线都给李定国规划好了,这朱皇帝还真是挺会拉拢人心的!
李来亨将书信给了牛金星,让他也看看,然后亲自问牛介道:“牛介,你和他们说是李定国的儿子,他们就信了?”
牛介道:“皇爷,额在残明境内是以李公子的名义行动,上上下下都只知道额是李姓的贵人......在大顺,李姓是国姓,但是李姓贵人却只有两家,不是皇家就是李定国家了。”
李来亨又问:“真的没有人知道你叫牛介?”
其实有一个,就是和牛介一起回来的刘一石......
“没有!”牛介斩钉截铁地说,“贸易司的规矩就是这样定的,额要是泄露身份,那可就是杀头的罪过了!”
李来亨心说:因为你的过错额们丢了牛栏关,又折了吴汝义,还让残明打进东川......你的罪还不该杀头?杀了头都是轻的!
看到李来亨面色阴沉,牛金星就知道这位皇爷动了杀机,连忙转移话题道:“皇爷,残明的狗皇帝诡计多端,额们必须要防他使诈!”
李来亨果然转移了注意力,问牛金星道:“左辅,你觉得残明狗皇帝在使反间计?”
“极有可能!”牛金星道,“如今大顺朝风雨飘摇,可不能再一分为二了。”
李来亨问:“万一李定国真的叛了大顺,又当如何?”
牛金星道:“若是李定国真的叛了大顺......那额们就要严防其由川西节司入滇!川西节司上下,都是李定国和艾能奇的旧部啊!”
说完这话,牛金星又冲着顾君恩递了个眼色——现在是性命交关的时候了!能不能离开重庆府,就看这个李定国叛不叛了!
“皇爷,”顾君恩多机灵一人啊,马上就顺着牛金星的话往下说,“只有您亲自去川西节司坐镇,才能保证川西节司各部继续忠于咱们大顺朝啊!”
李来亨闻言也是眼前一亮,接着又问:“那额们要如何确定李定国、艾能奇二人是否叛投残明了呢?”
牛金星道:“可以派刘文秀去龙安府替换下李定国,如果李定国愿意奉诏来重庆府,那他就是忠于大顺的,如果不愿意......”
抢救大明朝 第1343章 李定国,当个好叛徒吧!(求订阅)
李来亨瞪着眼珠子瞅着牛金星,心说:照你的意思,如果李定国当了叛徒,额这个皇爷就能名正言顺溜出重庆府得活命了。如果李定国是额大顺的忠臣,额这个皇爷就得在重庆府挺着等死?
那么这个李定国到底是当叛徒好呢,还是不当叛徒好呢?这可真是个难题啊!
“皇爷,”顾君恩这时候主动请命了,“臣愿意走一趟合州,请唐王殿下出面去试探李定国。”
试探?李来亨心道:难道不是请刘文秀出面劝李定国背叛大顺吗?
这事儿也真是千古奇闻了!当皇爷的要求着手下人叛变......这个李定国要是对大顺忠心不二,额这个皇爷就得凉了!没准连大顺朝的崇祯帝都没得当了!
心里明白,但是李来亨的嘴上却不能说,居于上位的人,该装糊涂的时候就得装糊涂啊!
“这样也好!”李来亨点点头,“一定要和唐王好好说说......李定国的叛与不叛,事关额们大顺朝的生死存亡!”
顾君恩松了口气,李来亨的话外音,他已经完全明白了!这位皇爷还不糊涂,大顺还有救啊!
顾君恩拍着胸脯说:“臣明白了!臣一定会把这事儿办妥的,请皇爷放心!”
......
合州属于重庆府,距离重庆府城并不太远,沿着嘉陵江水路就能到达。而嘉陵江水路此时还在大顺军的控制之下,所以由重庆到合州的交通并没有被切断。顾君恩是东兴元年十二月初四离开重庆的,两天后就抵达了合州的钓鱼城。
就是历史蒙古大汗蒙哥送命的钓鱼城!这座城堡在大顺入川后,就成为了护卫重庆府的重要堡垒,二十年来不断加固增筑,变得异常坚固。
所以刘文秀才能带着一万多府兵守坚守在这里!
但是刘文秀也知道困守城堡是没有出路的,历史上宋军坚守钓鱼城那么多年,最后不还是被蒙古人夺了天下?
以一城抗一国是不行的!更何况大明不是蒙古,人家不是胡虏,人家本来就是天下正统......完全可以用诱降的办法瓦解人心!
而顾君恩的到来,则让刘文秀对于叛变投敌这事儿,有了全新的认识!
原来这世界上还有一种叛徒是好叛徒!还有一种投降叫半真半假的投降!
这个世界很复杂,连当个叛徒都那么复杂......
“唐王,”在合州城内的唐王府书房内,顾君恩看见刘文秀将手中的朱皇帝诏书放了下来,一言不发,就压低了声音说,“其实李晋王投靠残明之事便是真是,想来也是迫不得已啊!
现在大势如此,晋王也是难以挽回狂澜,而且他也不能抛下汇集在龙安府的那么多兄弟和府兵家眷,只带少数人跑云南啊!暂时投靠残明,当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二爷也是不错的......”
刘文秀听了这话都有点傻了!
你这个顾君恩到底是哪头的?不会也叛变大顺了吧?
刘文秀心说:你可是大顺老营一派的元老啊!大顺老皇爷李自成对你那么好,你也忍心背叛?不对,你不会在试探我吧?
啪的一声,刘文秀就拍案而起了!
顾君恩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愣愣的看着对方,老心肝也吊起来了。
“齐侯,你说的这是什么话?额等议政诸王都忠臣不二主,生是大顺的王,死是大顺的鬼王!”刘文秀大声道,“额们宁愿战死,也不能投靠残明!李定国要真敢叛变,额就点起兵马去龙安府取他的项上人头!”
“唐王息怒啊!”顾君恩当然知道刘文秀在说假话了,不过他也不能点破,现在就是兜圈子说话的时候。
他说:“晋王许真的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呢?现在残明已经从东面打了进来,连接汉中和东川的米仓道、荔枝道在九月份的时候就被打通了。由汉中入西川的金牛道也在十月被残明控制,川南和贵州的残明军又控制了大楼山,随时可以北上重庆府!
所以咱们大顺在四川这边,已经是三面受敌,眼看着就要支持不住了!
而晋王被残明军牵制在四川西北,局面尤为险恶......”
原来东川的夔州府一陷落,大顺在四川的防御体系也就崩溃了!因为夔州府不仅守着东川的大门,同时也紧挨着汉中。
夔州一失,由汉中入蜀的大门也就敞开了。吴三辅指挥的北路明军在八月、九月间先打通了米仓道和荔枝道,同东路明军会师,然后又向西攻击刚刚剿灭了大剑山白莲教起义的李定国。
而李定国所部因为屡战屡败和大顺府兵户从四川的全面撤离搞得人心惶惶,早就没有了之前的战斗力,和吴三辅打了两仗都是惨败,不得已只好向龙安府和松潘卫撤退,以便向艾能奇靠拢。
可李定国向西一撤,通往成都的大门又敞开了......虽然李来亨已经派袁宗第去成都坐镇,但是袁宗第哪有能力收拾乱成一团的战局?他能做得,无非就是迟滞吴三辅的攻势,并且组织更多的府兵户撤往云南。
而李来亨顶在重庆府的用处,也是掩护更多的府兵户往云南撤退。而套住李来亨的,也是正在撤退的这些府兵户!
如果李来亨在李定国叛变前从重庆府逃走,那么府兵户们可就要被明军一路追杀了。到时候大家伙死伤惨重,气儿没地方撒,李来亨这个皇爷就要当“替罪皇”了。
说不定李来亨一到云南,就会变成太上皇爷了......
顾君恩忽然加重了语气:“唐王殿下,现在可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时候了!如果晋王不假装投靠残明,不仅他手底下的数万战士和十几万眷属都会落个没下场,就连皇爷也会困在重庆府动弹不得啊!”
刘文秀心道:你说的青山是谁?李定国还是李来亨?
说到这里,顾君恩也站了起来,冲着刘文秀就是一个揖拜大礼。刘文秀忙道:“齐侯,您这是做什么?”
“唐王!”顾君恩道,“大顺存亡,就看李晋王怎么选了!而李晋王和您的关系最好,想来也只有您才能说服晋王,救大顺于危难之际了!”
让我去说服李定国当叛徒?刘文秀心道:怎么说呢?老四啊,你要不就当个好叛徒吧?这能行吗?
看见刘文秀一脸为难,顾君恩又道:“唐王......您要是不走这一遭,不仅李晋王没下场,咱们几个都得没下场了!”
刘文秀闻言就是一声叹息。
顾君恩接着说:“而且李晋王和艾楚王只要占住了乌斯藏和川边的地盘,保住了数万额大顺的精锐之兵,哪怕挂上残明的旗号,也能帮着咱们牵制残明的兵力啊!当年你们西营的老皇爷不也降过残明?后来不是又举起义旗了?”
这是诈降?也不对......现在的大明洪兴皇帝不是当年的崇祯皇帝,要诈降也没那么容易!
这李定国怕是只能在诈降和真降之间来回摇摆了。
想到这里,刘文秀叹了口气,点点头道:“也罢,额就走一趟龙安府吧!但是额丑话说在前头,额那四弟向来对大顺朝忠心耿耿,额也不一定能说服他。若是不成功,还请皇爷早做打算......千万别吊死在重庆这一棵树上啊!”
抢救大明朝 第1344章 我们一起叛变吧!
龙安府的府城平武县,位于涪江上游的群山当中,地势非常险要,而且还在四川省的边边角角上,并没有挡着向成都平原进军的大路。
在如今打成一锅粥的四川,倒是一个难得不引入注目的藏身之所。
另外,由于平武县向西就是乌斯藏和四川的接壤地带,这一带地盘很大,地势非常险要,同时又极为贫瘠,自古以来就是比较容易被中原王朝忽视的地盘。
对于在陕南——川北一代作战失利的李定国所部而言,平武县一带,倒是一个不错的避难之地。
从东平大兴元年的七月开始,就有大批的府兵和府兵家眷从陕南、川北等地涌向平武小县,小小的平武县城一下子挤进了十好几万人,都快给挤爆了。
那么多大顺的府兵和府兵家眷为什么不往成都去呢?
这就得说一说大顺朝内部的派系问题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派系,就有争斗。大顺这个由闯王李自成和大西张献忠两股“义军”拼凑起来的王朝,当然也少不了派系斗争了。
虽然迫于大明的压力,大顺朝内部的斗争并不激烈,并没有开过全武行,甚至在明面上还一团和气。但是暗中的较劲儿却没有停过......而争夺缅甸这块宝地,则是大顺内部两派斗争的长期目标。
面对外部咄咄逼人的大明朝和内部日益尖锐的土地矛盾,大顺的王侯将相们当然知道他们想要依靠四川、云南这点地盘逆袭了大明是不大可能的。
一隅抗全国,从来都没什么好下场!
所以缅甸这个退路,就成了大顺内部两派都眼馋的好地方了。缅甸这块地皮原本是李定国和李来亨一起打下来的,但是在暹罗之役失败后,李定国就被调往了北线,缅甸就渐渐的成了李来亨的“自留地”,李定国的人都被排挤出了缅甸。
后来又出了个“海贼太孙”李继成,通过阿拉干之战和掠夺天竺建立了威信,也坐稳了“缅甸王”的位置。
而且李定国本人又被李过、李来亨父子扔在了陕西战场上,一连多年不得脱身。因此“大西四王”再要想争缅甸就变得很难了,即使勉强南下,最多也是寄人篱下,再也没有办法和李闯一脉分庭抗礼,共掌大顺了......搞不好连寄人篱下的待遇都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大西四王”也就只能把注意力转向西边的雪域高原了......
所以在陕南——川北战役失败后,李定国就将龙安府的平武县当成了自己新老营。从陕南、川北撤下来的军队和府兵户,只要和大西四王有那么一点渊源的,都被李定国拉到了平武。
至于兵器、辎重、粮饷,更是流水一般的从李定国和艾能奇的令旨还能管得着的地方,被转运到平武县城。
到了九月、十月,趁着松潘高原还没有被冬季的大雪封锁,大批由李定国的心腹指挥的军队,就被他派往松潘卫的南部(草地和岷山以南),去占领岷江、涪江、黑水上游的地盘了。
不过李定国并没有打算和大顺王朝一刀两断......哪怕上了雪域高原,他还是大顺的好王爷!
朱皇帝的诱降使者已经来了几拨,都是在陕南——川北战场上被俘的李定国的旧部,还带来了看上去挺不错的归顺条件,但是李定国却始终不为所动!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和朱明王朝终究不是一路的......即便朱家暂时容下自己的这个团体,想想吴三桂是怎么死的就知道了,哪怕现在不翻脸,将来也有秋后算账的一日!
而且他也很明白,一旦自己受了招抚,屯兵成都的袁宗第立即就会成为吴三辅的重点打击对象!
而成都府那边,现在还聚集了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从四川各处跑过去的府兵和府兵户......这伙人要落在明军手里还能有好下场?即便不杀光了,也会被发配到南洋十二公国和新洲大陆去受苦!
那些人也是李定国的老部下,他怎么忍心他们的好好的缅甸户口变成新洲合众国的“绿本子”?
而吴三辅因为哥哥吴三桂的死,也把李定国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在李定国一再拒绝投靠朝廷的情况下,他也将成都的袁宗第丢在了一边,开始将主力向龙安府调集,准备在川西北山区和李定国来一场大战。
就在龙安府境内的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刘文秀辗转抵达了平武县。
......
“二哥,你怎么来了?一路上还畅通吗?重庆府那边怎么样了?”
刘文秀抵达平武时,李定国平武县西门的黄阳关视察(黄阳关是李定国退往松潘卫的必经之路),得到消息后立即就带着卫队奔回了县城。在县城内的王府中一见到风尘仆仆的刘文秀,就开门见山的问了起来。
刘文秀苦笑道:“老四,我是来投奔你了......重庆府的情况不好,怕是守不了太久了,由重庆府过来的陆路不怎么好走,幸好嘉陵江和涪江上还有一些水师,因而还能从合州出来!”
“怎么回事?”李定国一愣,“重庆府可是坚城......”
“坚城又如何?”刘文秀冷笑,“皇爷不愿意死守,再坚固的城也白给!”
“什么?皇爷要弃守重庆?”李定国眉头大皱,“那他来重庆干什么?”
“是啊!”刘文秀道,“他要不来,田见秀也许还能多守几个月......现在好了,他不愿意与城同亡,又不想背上放弃全川的责任,所以就打发我来平武找你当难人了。”
“什么?”李定国没听明白,“皇爷的意思是......要额上奏请弃重庆府?”
刘文秀摇摇头,顺手把朱慈烺的手诏拿出来了,“老四,你自己看吧!”
朱慈烺的手诏也是黄皮的,看着和大顺皇爷的手诏差不多,李定国还以为是李来亨的诏书,马上站起身,挺恭敬的来了一句:“额李定国,恭领圣旨!”
说完,他才双手接过手诏,展开一看,就咦了一声:“皇爷的字写得好看多了......难不成这些日子在重庆府练过了?”
“哪儿啊!你仔细看......”
“哦,额看看!”
一看之下,李定国就是脸色大变,“这,这是朱皇帝的手书?他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刘文秀苦笑道,“当然是叫额们投靠大明朝了!”
李定国跺了跺脚:“额是说皇爷......大顺的东兴爷是什么意思?”
刘文秀非常肯定地说:“他的意思就是叫额们投靠大明朝啊!”
“什么?”李定国愣了又愣,“皇,皇爷投降了?”
“没有!”刘文秀一摆手,“人人皆可降朱,唯皇爷和太子爷不可降朱!”
“那他怎么叫额们投降?”李定国完全糊涂了。
刘文秀哼了一声:“他是叫额们假投降......他好拿着这个借口往云南跑!到时候失掉四川的黑锅就是额们的,他这个皇爷还是好皇爷!”
“他,他......”李定国看着刘文秀,“二哥,这可如何是好?”
刘文秀冷哼一声:“当然是将计就计了......平武这边十几万人,都是额们大西一脉,那是额们兄弟的本钱!只要手头有兵有将,额们到哪儿不能吃香的喝辣的?朱皇帝让额们上高原,额看着就挺好!老四,不如额们一起去当明朝的官吧!”
抢救大明朝 第1345章 ???大顺也有孝子!
大顺东平大兴元年十二月下旬,重庆府。
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三王叛变投敌的消息和东兴皇爷放弃重庆府的噩耗接连传来,就像两个晴天霹雳落在昆明这个大顺朝的高原之都头上。往日总是显得天高云淡的春城昆明,一下也变得乌云压城,压抑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大顺,怎么就那么不顺了呢?
昆明街头,人迹寥寥,大家都心神不宁的蹲在家里。高原上的阳光洒下来,往日熙熙攘攘的昆明街市,都冷冷清清的,只有从缅甸开过来的长征府兵在街头往来巡逻。
这些大顺装备最好,待遇最高,战斗力也最强的战士,一个个也都紧锁着眉心,全都是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
这些日子,他们的长官们天天都同他们说什么马嵬坡之变和杨贵妃之死的故事......这些长征府兵可不是文盲,他们都是府二代、府三代!念过书的,也知道马嵬坡之变是怎么回事儿!
大顺朝模仿唐朝,对唐朝的历史当然格外重视,这些府二代、府三代当然都知道唐明皇宠杨贵妃,重用奸相杨国忠,纵容逆贼安禄山,最后搞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不过这段时间长征府兵的军官们在讲马嵬坡之变故事的时候,主角不是唐明皇,也不是杨贵妃,更别说安禄山,而是大唐第一孝子唐肃宗李亨!
大唐还好有孝子李亨于危难之际在灵武即位,挑起了复兴大唐的千斤重担!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大唐的国运得以延续,长安、洛阳两京才得以收复......所以李亨才是大唐历史上仅次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明君,而且他的孝行还超过了李世民,是大唐第一孝子——李世民是大唐第二孝子!这两位可都是孝不可言的大孝子啊!
讲完了大唐孝子的故事,长征府兵的军官们还破天荒的讲起了大明第一孝子的故事!
原来当今残明的洪兴皇帝也是一位可以和李世民、李亨相比的大孝子!
当年要不是他带兵进宫,拎着宝剑追着崇祯当孝子,大明朝早就没了......现在就是大顺一统天下了!
所以大唐可以中兴是因为大唐有孝子李亨,大明可以中兴是因为大明有孝子朱慈烺,而大顺想要中兴应该怎么办呢?是不是也该有个孝子呢?
如果是的话......现在大顺朝中谁看着最像孝子呢?
这是一道出给长征府兵战士们的选择题,备选的答案当然只有一个,当然是大顺抚军太子李继成了!
十二月二十二日这天,长征府兵的军官们一大早就开始在召集各自的部下,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劝进表》和毛笔,让大家往上面署名了!
在署名之前,当然还少不了一番动员。
“兄弟们,你都说说,谁对额们长征府兵最好?”
“太子爷对额们最好!”
“大家伙跟着太子爷都发财了吗?”
“都发了!”
“那么现在额们大顺危在旦夕,你们说说,谁能拯救额们大顺朝?”
“只有太子爷!太子爷才能救大顺!”
“那好!额这里有一张《劝进表》,你们都来签个名......额们一起劝太子爷当皇爷!”
“好!额们一起劝太子爷当皇爷!”
“太子爷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
很快,驻扎在昆明城的一万五千多名长征府兵,就都在《劝进书》上签了名。签完名后,大家伙也没就此罢休,而是在军官的带领下,扛上燧发枪、火绳枪和长枪(长征府兵扩张后是燧发枪、火绳枪和长枪混编),组成一个个连纵队,浩浩荡荡的向昆明城北门外的五华山而去了!
他们是去“请愿”的!
太子爷今天必须再进一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