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她是罗大公的女儿,”朱慈炋道,“自幼就聪明过人,只是文弱了一些......而且罗家是江南名门,和金华朱家,上海徐家,崇明沈家,常熟钱家(钱谦益)都是亲戚!如果必须要倚重江东诸家,她倒是不二之选。若陛下要继续走以北制南的路子,臣弟直言.....罗小荷不宜为太子妃!”
朱慈烺一笑:“朕是问你觉得她如何?老六,你也未曾婚配啊!”
“啊,臣弟......”朱慈炋脸孔一下涨得通红。
朱慈烺笑道:“老六,朕不会让你出任藩国之君,而是想留你在国中辅政......你是北人,王妃最好从东南名门中挑选。郑、沈两家太强势,你性子稍弱,压不住他们。这个罗家正好,罗大公为人玲珑,不过胆气不大,而且官至阁老还很干净,并没有贪污纳贿之事,和你一样,只当个包租公而已。”
朱慈炋心说:有上海滩十几条街的租要收,还用得着贪污受贿?受贿都没收租来钱快啊......不过这罗小荷还真是不错啊!难得的江南美人儿啊!
“臣弟多谢皇兄!”朱慈炋想到这里,连忙大礼揖拜。
朱慈烺笑着道:“老六,这事不要声张,一切等面试之后再说......朕到时候安排丁玉英先让太子相看,他若是中意,那罗小荷就许给你了。他要看不上丁玉英却看上了罗小荷,那朕也没办法。”
朱皇帝当然不会真的把选择权交给朱和幸,他会和儿子一起面试丁玉英——因为包租王的推荐,丁玉英已经是首选了。不过这事儿包租王多半也不敢和人去说,因为说出去他非得成了郑芝龙和沈廷扬的眼中钉!
“臣弟知道了。”朱慈炋刚想告退,忽然又想起了合众国王,“陛下,您想让合众国王娶谁?能和臣弟透个底吗?”
朱慈烺笑道:“朕得和土豪儿谈过话后再决定人选。”
“陛下,那郑家......”
朱慈烺道:“朕的儿子又不止二人,还怕没有人能取郑家的女儿?再说了,如果太子看上了郑敏,朕也不会棒打鸳鸯的。”
......
人们口中的合众国王朱和壕的正式封号其实是申王,是个拿了一万亩土地收租的亲王。而合众国王其实是由朱慈烺兼任的,不过已经下过诏书,说要在申王大婚后,让他继任合众国王。
而在朱慈烺的十几个儿子当中,这位申王朱和壕无疑是最聪明,读书最好,也最好理财的一个,而且他在陆军讲武堂的成绩也非常优异。毕业试的成绩排在同期学生的第三名!
可以说是朱慈烺心目中最理想的君王典范——如果朱皇帝的继承人是他,也许就不会这样折腾着选太子妃了。
但他偏偏不是嫡子,而嫡长子朱和幸又太“武夫”了。他要即位了,掌控军队应该没问题,但是财政上一定出纰漏......所以朱慈烺一定要给他找个贤内助,帮着他管好诺大的家产!
因为母亲没有争到皇后的位置而失去太子之位的朱和壕,在他的新欢阿海考砸了女大入学试笔试的当晚,就被朱慈烺宣召到了红堡。
见到儿子,朱慈烺笑嘻嘻的问:“老大,叫你过来不打扰你和佳人相会吧?”
“佳人......”朱和壕苦苦一笑,“父皇圣明,儿子什么都瞒不住您啊!”
朱慈烺笑着冲儿子招招手:“坐,坐下说话。”
朱和壕拉过一把椅子,恭恭敬敬的就坐了下去,双手扶着膝盖,看上去特别的规矩。
朱慈烺笑道:“怎么样?那个阿海可好啊?”
“她,她......”朱和壕先是支支吾吾,然后一咬牙,“父皇,儿臣想纳她为侧妃,请父皇恩准!”
“哦。”朱慈烺笑了笑,“这她要求的?”
朱和壕摇摇头,“此事是心照不宣,她是藩国郡主,儿子是藩国王......”
“也对啊!”朱慈烺还是笑呵呵的样子,“你是藩国王,可以有一正两侧,还有一个侧妃得去日本国纳,徐光国的女儿也来考试了,你要不也去把她搞到手?”
“父皇,儿臣,”朱和壕面露难色,“儿臣可没把握啊......”
朱慈烺一摆手,“什么没把握?你一土豪王,长得又相貌堂堂,还会搞不定一个徐家的黄毛丫头?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不过你的正妃得好好合计一下,吴阿环你看得中吗?”
“吴阿环?”朱和壕愣了又愣,这幸福来得也太快了吧?一个阿海已经让他乐得不行了,马上又要弄一个日本徐家的姑娘,紧接着又了一个八面观音,就怕身体受不了啊!
“父皇,您说真的?”朱和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孩儿可听说母后想让她当太子妃。”
“可是太子看不中,”朱慈烺道,“太子觉得她太凶了。土豪,你觉得她凶吗?”
“凶?”朱和壕一头雾水,他的年纪比吴阿环大几岁,小时候当然不会被吴阿环这个小丫头片子欺负了。
朱和壕笑道,“她再凶还能凶过阿海那个蒙古丫头?阿海在西域是跟着她姐姐阿努上过战场的,在儿子面前不照样服服帖帖?”
“既然如此,”朱慈烺道,“等太子选完了,你就来选阿环......记牢了,她才是你的正妃!你的世子只能由她来生。你和阿海和徐家郡主的儿子,都不能姓朱,要另立家门。可知道了?”
抢救大明朝 第1314章 一考订终身——面试很难啊!
面试的日子终于到了。
面试的地点就选在磨山书院之内,所有通过复试,并且在血统上有资格成为太子妃的女生,全都要参加面试,而且是由大明皇帝朱慈烺亲自面试。
当然了,面试分总共只有100分,如果复试的成绩不够高,那么即便朱皇帝给打了满分,还是没有机会成为太子妃,不过却有机会成为藩国王妃。
另外,即便面试分数不高,这些金陵女大一期的女孩,还是相当炙手可热的。因为她们都足够聪明,而是受过良好的教育,身体素质也都不错,而且还和大明帝国未来的皇后甚至太后是同窗......
而真正有机会成为太子妃的女孩,都是排名靠前,在面试前总分高于430分的“天才女孩”,总数只有30多人。因为加上了武艺试的分数,排名又发生了变化,第一名被郑森的女儿郑敏拿下,第二名是魏藻德的女儿魏清秀,罗大公的女儿罗小荷落到了第三名——这三个女孩无疑都是大热门!
而吴国贵的女儿,“八面观音”吴阿环也很厉害,在武艺试中艺压群芳,拿下了满分100分。并且以总分442分列在了第19名,同样成了大热人选。
而丁玉英在武艺试中的表现也令朱皇帝刮目相看,虽然她的武艺试得分不高,只有65分,但是别人都是长期训练出来的武艺,她是临时抱佛脚练出来的。能有这个分数,说明她的根骨不差,身体素质也很好,平时应该经常运动。
而且武艺试展示的并不仅仅是武艺,还有女孩子的身材和体格——那种弱不禁风的病美人,可不是朱大皇帝想要的太子妃。而穿上紧身的箭衣之后,丁玉英展示出来的身段真的很不错。不高不矮,看上去非常匀称和紧致,算得上亭亭玉立。虽然没有吴阿环那么凹凸婀娜,但是在所有应试的女孩当中,也算是上乘的。再加上洁白细腻的肌肤和标志妩媚的五官,显然是个出色的美人儿,如果肯用点心思,应该能讨到朱和幸的欢心。
另外一个在武艺试中让朱皇帝刮目相看的则是那个名叫阿海的蒙古女孩......这个女孩不是那种大脸盘小眼睛的蒙古人,而是个西域女孩,就是那种高鼻梁、大眼睛、白皮肤,而且身材婀娜的和吴阿环能有一比的女子。
这个位阿海的容貌竟然不在八面观音之下啊!当然了,她和武艺也和吴阿环不相上下,得了98分的次高分。
她要和吴阿环一起跟了土豪王,土豪王的艳福和财运都可说是顶了天啦!
......
面试的顺序是按照分数高低排的,头一个上场的是郑家的天之娇女郑敏,是个相当出众的美人,只是有些娇小,和朱和幸这个傻大个摆在一起不大般配......
不过陪着朱皇帝一起面试女大考生的太子朱和幸看见郑小美人的时候却是喜上眉梢,一脸的欢喜。
朱慈烺用眼角一扫儿子的表情,心想:你小子子要选了她,就等着天天闹婆媳大战吧!
将目光收回后,朱皇帝就对着刚刚落座的郑敏笑道:“敏儿,你和朕还有太子早就认得,而且还沾着亲,都是自家人,不必拘谨。”
是自家人......希望很大啊!郑敏心中一喜,笑了起来,脸颊上出现了两个小小的酒窝,看着就讨人喜欢啊!
朱慈烺又看了儿子一眼——就快流口水了,真没出息!
“敏儿,你觉得历朝历代的太后临朝之事,于家国天下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居然问这样的问题!
朱皇帝的话一出口,别说郑敏了,连太子朱和壕都给惊呆了!
这个问题要怎么回答啊?郑敏再聪明,也才十六七岁,都不一定知道历朝历代有多少太后摄政......而且朱皇帝自己都壮得跟个牛似的,朱太子又是讲武堂里面的“肌肉男”,和那种长在深宫里面不怎么运动,整天和小姐姐玩耍的太子爷根本不是一个类型。也不见得能长命百岁,但是四五十岁总还能活到吧?太后摄政的事情,到时候再说不好吗?
而且她是郑家的名门贵女,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政商家族......这个问题对她而言很难回答啊!
“政出后宫,女主天下,总归不是国家之幸,若非无人可以托国,最好还是不要用此下策......”
答得不好!
朱和幸的心头就是一凉——如果换成别的皇上,郑敏的回答没有问题,非常标准。但是朱慈烺的想法与众不同,太后临朝在他看来不是下策......要不然他也不会用考试的办法挑选太子妃,而且还开了金陵女大培养太子妃和未来的诸藩国王妃了。
朱慈烺又问:“朕经营内帑,积财多至万万,而古之明君,多不于民争利,也不营私产,宫廷用度,皆出国库。敏儿,你觉得朕之所为与古之明君相比,孰优孰劣?”
又是个难题!
郑敏的心直往下沉啊!她爷爷是首富,而且一官党商会和皇家商会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合作关系......
“此一时,彼一时。”郑敏回答道,“古之明君所治之民要比今日之民淳朴,世风也相对清明,所以君王可以家国不分,不治私产。而今日之世,工商虽然繁盛,但是人心却失了质朴,君王手中如果没有私产可以用,于国于己,都不是好事。”
答得马马虎虎。
朱慈烺又问:“你在女中学过军略吧?”
“妾身学过。”
“成绩如何?”
“成绩很好。”
朱慈烺点点头,“那你知道朕为什么要让女中的学生学军略吗?”
这个问题也出乎了郑敏的预料,而且同样很难回答——朱慈烺心里想什么,郑敏一小姑娘怎么知道?她要答错了,朱皇帝会认为她脑子没那么灵光,她要答对了......是不是郑家一直在研究朱皇帝的心思?
郑敏已经知道自己的面试要黄了,贝齿咬着红唇,向朱和幸投去了求助的目光,朱和幸眉头紧锁,似乎也在干着急,可他也帮不了郑敏啊!
因为他也不知道他老子是怎么想的?
看见心上人也束手无策,郑敏只好硬着头皮回答道:“陛下所想,妾身不敢妄策,妾身只知老山女中的学生都是贵女,将来都要替大明养育贵子,掌握一些军略之学,有利于教养子孙,使之成长为可用之将。而贵子之强,就是大明之强,贵子之弱,就是大明之衰......”
这个答得不错!朱慈烺点点头,虽然“天子之下,人人平等”是中国的政治正确,但是中央王朝的权威,其实是建立在居住在首都附近的直属中央的一批军事贵族的武力基础上的!
而中央的军事贵族一旦失去战斗力,中央军队就一定会衰弱,而中央军队的衰弱也就意味着中央王朝权威的衰弱——明王朝收不上税,不过是中央王朝权威衰弱在财政上的反应而已。如果崇祯皇帝能够在他执政的17年中重建一支强大的中央军队,地方上的士大夫敢不交税?
所以崇祯上台后折腾什么五年平辽根本就是舍本逐末......中央军队不够强大,关宁军就算真的能五年平了辽,回过头来一样要篡夺大明天下!
抢救大明朝 第1315章 太子妃就是她了!(求月票)
朱慈烺刁难美少女们的难题就是这三道!
一是怎么看待太后临朝的事儿——这事儿其实就是如何在幼主即位的时候,保证皇权的稳固。
二是怎么看待皇家商会捞钱的事儿——这个问题说透了,还是维护皇权的问题!再往下说,其实就是太子妃和皇后也如何参与管理皇家商会,以帮助君王巩固权力。
三是怎么看待贵女习军略的问题——这个问题延伸出去,其实就是如何维持中央军事贵族战斗力的问题,再往下说,还是维护大明皇权......
三个问题的本质就是一个——维护大明王朝的权威!看着反动,其实吧,就是君王的本分而已。
朱慈烺是大明皇帝,当然要想尽办法维护封建王朝了。而大明这个封建王朝衰败的原因,除了人地矛盾之外,主要就是三个原因,一是小孩子皇帝太多,不包括朱慈烺自己在内,大明朝的16个皇帝当中有10个上台的时候不是小孩就是中二。
而且这群小孩和中二还都是成长在深宫的,眼界狭窄,不知道民间疾苦,也不知道人心险恶,根本不具备执政的能力。
朱慈烺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加强皇子的体育锻炼的同时,培养“女主”充当候补,以便在君主早逝的情况下,由女主摄政,掌握皇权!
这个路子虽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正确,但是纵观中国历史,女主临朝(指太后)的时候不少,大部分女主干得其实还算凑合......比如明朝的李太后(万历他妈)、张太后(明仁宗的老婆),宋朝的高太后、曹太后,西夏的梁太后,辽朝的萧太后等等。
即便被当成反面教材的吕后和武则天时期,国家的治理水平也不差,只是女主太过专权,成了汉王朝和唐王朝的敌人而已。
不过在宋朝、明朝和历史上的清朝,成为王朝敌人的太后就再没出现过。除了西夏的小梁太后,其他所有执政的太后,都能约束自己的家族,使之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第二个造成大明王朝衰弱的原因,则是大明的宫廷缺乏管理财富的能力。在朱皇帝看来,管理财富和管理军队一样,都是皇帝(太后)必须掌握的能力。而管理财富的能力,不仅包括收税和管理朝廷产业的能力,当然也包括合理花钱和管理皇家产业的能力。管好了,皇家手头不仅会有一大笔可以自由支配的财富,而且还能时刻掌握工商业的发展情况,这对于维护皇权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而太子朱和幸显然不具备管理财富的天赋......朱慈烺也不知道能不能通过后天培养,让这个“傻大个”变成一个精明的商人。所以他就打算培养一个能管理皇家商会的太子妃!
第三个造成朱明王朝衰落的原因,当然是整个勋贵阶层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们的后辈,以至于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的北京勋贵集团到了英宗朝就后继无人,京营的战斗力也极具下降!
朱慈烺为了避免跟随自己的克难勋贵集团在未来急剧衰弱,不仅建立了一套新式的精英教育体系,而且还将贵女妇女纳入了这套体系。因为勋贵老爷们军务政务一大堆,子女教育还得靠夫人们去抓紧啊!
平心而论,朱慈烺给出这三道题并不算难。能一路过关斩将取得面试机会的美少女们都知道答案,但是她们在面试中的表现,却大多不很理想。
而为难她们的,主要是第一题和第二题......原因很简单,她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有贵戚和财阀背景。
她们背后的家族和皇家有共同利益,但是也存在着利益冲突!
对于这些十五六七岁,最大不过十八岁,涉世未深的美少女而言,怎么摆正自己和自己背后的家族的位置,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所以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拿不了高分。
......
“妾身丁玉英恭请皇帝陛下圣安,恭请太子殿下万福金安......”
现在轮到丁玉英这个来自民间小门小户(其实丁家在虎牙山也是大户)的姑娘来回答难题了。
这并不是她第一回给朱皇帝磕头了,但是见太子却是头一回。这小姑娘的胆子也真是不小,一边磕头,一边还在用偷眼打量那个坐在朱皇帝一侧的太子爷。
又高又大,皮肤黝黑(晒黑的),看上去非常健壮......真是个大好男儿啊!
坐在高处的朱皇帝当然把这小姑娘偷偷打量朱和幸的举动都收入了眼底——说实话,这个举动有点轻佻了。
但是朱慈烺却觉得这小丫头不错,女生主动一点好啊,女追男,隔成纱嘛!
“平身,赐座!”朱慈烺一挥手,边上伺候的大妈宫女就给丁玉英搬了个凳子。
丁玉英站起身,然后端端正正的在凳子上坐好了,又看了一眼朱和幸,接着就露出了欢喜的微笑。
美少女发自内心的笑容当然是迷人的,本来还有点无精打采的朱和幸(看了十几场面试,有点乏了),看见丁玉英的笑,顿时来了精神。
这姑娘看着不错啊......
朱慈烺也在用眼角打量朱和幸,看见儿子来了精神头,就笑着发问了。
“丁玉英,你觉得历朝历代的太后临朝之事,于家国天下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还是一样的问题!
丁玉英也没想到朱慈烺会问这样的问题,所以也是一愣,但是也没愣多久,就思索着回答道:“妾身年幼少知,未曾通读史书,对于女主临朝之事也所知不多......妾身思之,为君者有明有暗,为太后者当然也有贤有昏,若幼君当国,无力裁断天下,能得贤明太后辅政,于国家而言当然是利大于弊的。”
朱慈烺点点头,简简单单的问题啊......有些人就是顾虑太多,所以才答不好!
“那你觉得为太后者,如何才能变得贤明?”朱慈烺又问。
“妾身觉得,”丁玉英微蹙秀眉,“贤者首先是智者,智者,知也!而欲多知,唯有勤于学,善于思,敏于行。”
“哈哈哈!”朱慈烺大笑了起来。
旁听的朱和幸连忙瞪着眼睛看了看老爹,然后再瞧了瞧丁玉英——老爹居然笑了,难道她就是太子妃了?可是郑敏、罗小荷都比她可爱啊!
朱慈烺接着又道:“朕经营内帑,积财多至万万,而古之明君,多不于民争利......”
还是老问题!
丁玉英回答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我大明乃是家国天下,君王如果不能先齐其家,又何以治国平天下?陛下经营内帑乃是为了齐家,万万之财如果取之有道,与国于民,都是有好处的。”
朱慈烺笑着点点头,瞅了儿子一眼——真是好儿媳啊!你个傻小子有福了!
然后他又道:“为何取之有道,就是利国利民?”
丁玉英道:“因为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陛下家财万万,皆取之有道,自然是知至、意诚、心正、身修之君,得君如此,当然是天下万民之福了!”
“哈哈哈!”朱慈烺又笑了。
这是知音啊!自己赚那么多的钱,根本不是与民争利,而是天下万民之福啊!
接着就是第三个问题了!
这第三个问题和朱慈烺问别人的不一样,因为丁玉英不是贵族女校的学生,没有学过军略。
朱慈烺问:“玉英(称呼都变了),你觉得太子妃需要学习军略吗?”
“当然要了!”丁玉英多机灵一丫头,当然发现朱皇帝对自己有多满意了,当时心里就呯呯直跳了,但她还是努力冷静下来,回答朱皇帝的最后一个问题。
“为何?”朱皇帝又问。
丁玉英答道:“兵者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之地,为政者不可不察!太子是国之储君,太子妃就是国之储后,将来要母仪天下,要在君王出征时摄政监国,还要为君王教养子嗣,怎么能不察兵事?”
朱慈烺笑了起来,心道:还真敢说啊!还没当上太子妃就敢说母仪天下了,回答的很好,但是有的犯忌,包租王是不敢说的......看来今天的这番话根本没人教她,都是她自己想出来的!
抢救大明朝 第1316章 ??太子你选,朕很开明的!
/
好运儿!”
朱慈烺喊着朱和幸的绰号——这都是他给儿子起的!朱和壕叫“土豪儿”,朱和幸叫“好运儿”......这可真是大明好爸爸啊!
“你看上哪位姑娘了?尽管和朕说吧!朕是很开明的......毕竟你娶媳妇,你可以选择的!不过你一定要好好选!别选错了!”
说着话朱慈烺就一指坐在父子两人对面的丁玉英——这就是太子妃的唯一候选人!太子,你赶紧选吧,想选谁都行,朕很开明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