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把她们调来是充当监考和考场救护的——骑马射箭耍刀剑终究比较危险的!
当然了,武艺考试的科目也充分考虑到了安全问题。
无论是骑马、射箭、刀剑,都分了难和易两个档次。如果考生选了难这个档次,那么她就有可能拿到满分(30分,三个科目加起来90分,另有10分是体力分,必须披甲应考,而且三个科目一气呵成才能拿下)。如果考生选了易这个档次,那么她最多只能拿下20分,而且不能拿体力分,三个科目最多也就是60分。
妮莎公主选择的都是难档,但是放弃了体力分,也就是考完一场,还要休息一下,才能继续考一下个科目。
考试的用马和器械是可以自备的。妮莎从天竺带来了几匹折耳马,都是被她调教熟了的,从中选了一匹最好的,用作自己的考试马。她的弓也是自备的,是三张制作的跟艺术品差不多的波斯弓。她为刀剑科目考试准备的则是一把做工十分华丽的塔瓦弯刀,刀身弯曲,表面呈现美丽的花纹,刀柄的握持部分呈明显的鼓腰形而且还带有一个s型的护手,似乎是参考了西洋刀的设计。
背着弓箭,挎着弯刀的公主,在大明天子面前单膝下跪,朱慈烺打量了她一番,感到非常满意,就笑着对她说:“妮莎,你已经有了445分......足够成为朕的贵妃了!所以不必紧张,放松些考。等女大考试结束以后,朕要为你举行盛大的婚礼!”
贵妃入宫照例是不应该举行婚礼的,但是妮莎的身份特殊,当然要享受优待了。
朱皇帝准备在女大考试结束后,在红堡为妮莎公主举行一次大婚!
妮莎公主深情地望了这个挺折腾人的大皇帝一眼,“妾身一定努力,绝不会让陛下失望!”
“好!”朱慈烺点点头,“朕就在这里看着你考!”
说着他就对身边的潘太监点了点头,潘宇晨站起身,向朱慈烺行了一礼,然后大声宣布:“第一科,骑术试开始!请公主殿下上马!”
考试已经正式开始了,这上马就是第一道考题......
......
妮莎公主开始武艺考试的时候,她做的卷子的抄件(其中的阿拉伯语内容,都由朱慈炋进行了翻译),已经被郑建功偷偷交到了郑芝龙、郑森和郑渡的手中。
“这这这......这都是什么呀?我怎么看不懂啊?”
看不懂的是郑芝龙,他拿着是一张考妮莎公主的数学试卷。老郑一直以为自己很会算账,算学一定不差。可现在连试卷都看不懂......没一道题是他会做的!
“阿爸,”郑建功皱着眉头道,“这个算学的卷子是难了一点......”
“这是难了一点吗?”郑芝龙瞪了他一眼,“孩子们都考出来?”
“这个......”郑建功想了想,“能做几题吧?”
“才几题?”老郑额头上汗都冒出来了,“别的卷子是不是容易一点?”
郑森道:“汉语容易,考作诗填词。”
作诗填词很容易吗?郑芝龙心说:我那么聪明怎么都不会啊!
“能考出来?”
“能!不过......”
“不过什么?”老郑问。
“不过汉语的卷子是专考妮莎公主的,别的考生不考汉语,考法语!”郑森道,“咱家的孩子都没问题。”
“还有呢?”老郑又问,“军学考什么?”
“军学容易,”郑渡道,“非常容易的......就是简单的步骑兵排级战术、初级筑城术和弹道术,孩儿都能做出来的。”
郑芝龙狠狠瞪了他一眼,“这叫简单?你是陆军讲武堂毕业的!你当然能做出来,你女儿能做出来?”
“她,她当然做不出来了!”郑渡连连摇头。
郑芝龙拍着桌子:“还不赶紧去临时抱佛脚?多少教一点啊!可不能让吴家的闺女比下去!”
“阿爸,吴阿环不至于能做讲武堂才教的题目吧?”
“什么不至于?不至于陛下为什么要考这些?快去教!马上!”





抢救大明朝 第1308章 ??一考订终身 ??一
金陵女大入学试很难的消息,很快就在武汉三镇传遍了!
已经通过初试的三百多个女生的父母家人,一下子全都有点心神不宁了。其中有点门路的,还走了各种渠道,弄到了妮莎公主的考卷抄件来看。一看之下,那是个个傻眼。
这也太难太深了吧!
许多考题都不是女中毕业生能做的,都可以拿去考太学生了!
可你说它难,人家都答出来了,三门100分,一门85分,四张卷子拿了385分!据说武艺拿了85分,音律拿了95分,面试拿了60分,总共得了625分(总分660)!
那些对太子妃的位置有想法的女孩和他们的爹妈都既担心又感到庆幸啊!
担心是因为怕考砸了......这回可是一考订终身啊!没有复读,也没处留学镀金,考砸了就得误终身!
至于庆幸,是因为妮莎公主不参加太子妃的竞争,人家已经被太子他爹预订了。
不过没有妮莎公主参加竞争,别的人也不敢掉以轻心。就在女大考试正式开始前的十天内,武汉太学太学生一下就变得很吃香了,都被有头有脸有女儿的大人物请去当补课老师了。
陆军讲武堂的旧课本也吃香了,有路子的人都想弄来给应考的闺女抱一下佛脚——不过除了从小耳闻目睹,对军事非常熟悉的将门家的小姐,其他人也看不懂啊!最多就拼着记性好,把书都背下来,总比啥都不知道的要好!
就在300多个考生的爹妈因为突然起来的考试难度增加而忙得鸡飞狗跳的时候,大明皇帝颁布诏书,以福王朱慈炋为金陵女大左司业,以东厂督公潘书晨兼任女大右司业,并命二人负责主持女大入学复试、
同时朱慈烺还通过诏书宣布了“高考”的举行时间和考试科目。
这一次“高考”将分成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从洪兴二十年的五月十五日上午开始,在五月十七日的下午结束。其中十五上午考儒学,也就是哲学;十五下午考算学;十六日上午考法语;十六日下午考格物学;十七日全天考武艺。十八日开始一直到月底,都是面试——由朱慈烺其中面试所有通过复试,并且有资格成为朱家媳妇的女孩子。没有资格成为朱家媳妇的考生(朱姓或非大明子民)也要参加面试,不过不是由朱慈烺亲自面试,而是由朱慈炋负责面试。
也就是说,这一次“高考”不考军学,只考武艺。
各科目的考分多少也公布了,儒学、算学、法语、格物、武艺、面试,满分都是100分,总分就是600分!
金陵女大一期入取学生的数量也同时公布了,不多不少,只取200人,将分成4个班,全部前往应天府的金陵女大就读。学校将会提供住宿,也允许学生走读。
女大的学制也在诏书上公布了,学制是四年,并允许在校学生结婚后继续求学......
至于儒学、算学、法语、格物四门考试的题目,都是朱皇帝亲自出的,有本事就去猜吧!
最后,朱皇帝还在这份诏书上宣布,凡是大明子民、非朱姓、非太子表亲的考生,无论贵贱贫富,都有机会通过这次考试成为大明的太子正妃——只要她能够名列魁首!
关于金陵女大招生考试的诏书是公开大诏,也就是公开登在报纸上“报告天下”的。
金陵女大招生的事情其实已经折腾了很久了,但是从来没有“报告天下”,只是把旨意下到了各地为数不多的女校和应天勋贵那里。而且也没明说要“一考订终身”,更没公开说过女大入学试魁首为太子妃的话。
所以这份诏书一出,当然是举国震惊了!
太子妃的位子可以“分高者得”,这不成考状元了?现在大明的男儿都没状元可以考了——朱慈烺把科举改成官考,不再组织“晋级式”的科举,当然也没有天下瞩目的部试、殿试和点状元了。
现在大明官员(文官)的来路就是三种,一是由部院省府衙门在吏部的监督下(吏部试由察院监督),自行组织官考;二是由十五所礼部监管的大学毕业生免考做官(全国就15个大学,一年的毕业生就1500上下,稀有得很啊!);三是有退役的武官转文资(必须是陆海军军学毕业才能转文)。
无论哪种来路,要登上“天子堂”(有资格参加大朝会的官员)都是很不容易的,必须通过层层考验,拿出政绩,少犯错误,还得有一定的官运......朝为天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好事儿,已经不存在了!
可是现在却来了个朝为学生妹,暮为太子妃的事儿......能不让人目瞪口呆吗?
在大部分大明帝国的臣民们都想不明白朱皇帝到底在打什么主意的时候,未来的大明第一代女大学生们,已经在她们的家人陪同下,抵达考场了。
丁玉英是参加这次考试的女生中为数不多的民女,五月十五日这一天,才四更天刚过,天色尚是黑沉,她就已经起床,先打了一遍潘书晨交给她的拳法,又取出一张开元弓,开始练射箭——她本来不会武艺,是住进潘书晨在东厂衙门内的宅院后,才跟潘书晨学会了射箭,还学了一套强身健体的拳法,还学会了简单的刀法,还学会了一点马术(她本来就会骑马)。为了能在武艺考试上多抓点分,这几个月来,她每天早上都起来练习,风雨无阻!哪怕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她都会刻苦练习,这股狠劲儿倒配得上一个“小丁扒皮”的绰号,只是她爸爸是扒别人的皮,她是扒自己的皮。
潘书晨本来并不看好这个没根基的女孩,但是却被她这种刻苦的精神给打动了,也想到了自己当年的遭遇......他是太监出身,家里什么状况就可想而知了!能有今天的地位,当然也是个肯吃苦的狠人。
不过他也知道习武是不能求速成的,人家勋贵将门的闺女都是打小下的苦功,丁玉英怎么和人家拼?几个月时间,把自己练死也没用。
所以他就给丁玉英制定了一个扬长避短的补课办法——武艺要练,要不然就拿零分了。但是不能指望在武艺上拿高分,必须把有限的经历放在最能够抓到分数的地方。
为此,潘书晨还从武汉太学请了个夫子来给丁玉英补课。这先生也是有真本事的,一番考察下来,发现丁玉英的数学和儒学都不错,但是法语太差了——她读的是民办的女学,而且还是湖广一带的民办女学,教育水平很差。
丁玉英在学校里可是头一号的学霸,所以数学和儒学还行,这两门课还有人能教,实在不行还能自学。可是法语不行啊......没有先生可以教啊,也没法自学,这年头连个收音机都没有,能不差吗?
所以这先生就给丁玉英恶补法语,几个月下来,这小丫头的法语已经到了可以和法国人对话的地步了!
丁玉英练完射箭的时候,天色已经蒙蒙放亮,潘书晨也已经起床,洗漱完毕,穿戴整齐,背着手站在廊下,看着正在收拾弓箭的小姑娘轻轻一叹——这姑娘是一块美玉啊!可惜没有足够的时间雕琢......




抢救大明朝 第1309章 ??一考订终身 二
“玉英,时候不早了,咱家已经让人准备好了洗澡水和早饭。你去洗个澡,然后赶紧吃了早饭,跟着咱家去赶考吧!”
听见潘宇晨的声音,丁玉英连忙转过身,恭恭敬敬冲着潘太监行了一礼:“潘公公早安。”
潘宇晨挥挥手:“快去吧......咱家在饭厅等着你。”
丁玉英又行了福礼,然后就进了屋子。潘公公的妻子正在指挥两个老妈子把热水倒进一个大木桶。她原是个宫女,是崇祯处年入宫的,当年也做过攀龙附凤的美梦。可是她的姿色比不了周皇后、田贵妃、袁妃这些女人。而且崇祯皇帝当年一心要当明君,心思不在女色上。所以她等了许久,都没有引起崇祯皇帝的注意。直到甲申之难跟着一路逃亡,路上和田宇晨生了情窦......
“夫人。”丁玉英的声音响了起来。
潘夫人回头看了她这个妩媚少女一眼,轻轻叹了一口气,仿佛也从她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当年要在万千秀女中脱颖而出当然是不易的,而今日要考上一个太子妃又谈何容易?
想到这里,她还是冲丁玉英招了下手,笑吟吟地说:“过来,先把一身的臭汗洗了,神清气爽的去考!”
丁玉英点点头,应了一声:“嗯,奴家一定好好考!”
......
“都给我听了,我郑家将来的荣华富贵,就看你们这些丫头怎么考了!敏儿,你在老夫的孙女当中是最聪明的,上一回的初试你就考得很好,这一回可得好好努力,一定要拿下魁首!”
郑芝龙这个时候正在给自己的十一个孙女训话,还特别关照其中一个十五六岁,长得娇小玲珑,非常讨人喜欢的名叫郑敏的少女要好好考。
这个郑敏是郑森的女儿,从小就聪明伶俐,深得郑芝龙的喜爱,所以就领在身边,在应天府上完了小学和中学女中。在老山女中里面就是学霸,和朱慈烺的两个女儿还是同学。通过两位公主的关系,郑敏和朱和幸还互相认识......勉强都能说是青梅竹马了!
女孩子懂事早,情窦开得也早,所以早就恋上那位太子殿下了!
“爷爷放心好了,”小姑娘重重点头,“孙女一定好好考,无论如何都要拿个魁首......好,好嫁给太子哥哥!”
“好!好!”郑芝龙连连点头,然后又将目光投向了郑建功,“老二,吴家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郑建功眉头紧紧皱着,似乎心事重重,一时没有回答父亲的提问。
“怎么了?”郑芝龙问,“吴家到底怎么啦?”
“没,没什么......”郑建功当然不会告诉父亲,吴阿环这段时间都由皇后吴三妹在照看!
吴国贵在陕西军前,他的家眷则在宝鸡,吴阿环原来一直住在吴三辅的府上。而吴三辅的家人现在不是跟着去了陕西,就是护送吴三桂的棺椁去了应天府......就她一个小姑娘没人照顾,便给吴三妹接进了宫。吴三妹又让徐尔霖其中为她补课,而且还让太子频繁的和吴阿环见面!
吴阿环是“八面观音”啊!太子隔三岔五看见这样的小美人,心思能不活络?
可是郑建功从老婆那里知道这事儿后,也不敢和老头说啊......
“没什么就好!”郑芝龙点点头,一挥手,“走,咱们一块儿去赶考!”
......
“阿环,你可有把握?”
“姑姑,阿环不敢谈把握,但是为了太子爷,阿环拼了命也要考好!”
“好样的!太子和你青梅竹马的,你一定要给姑姑争口气,绝对不能让郑家的妖精占了上风......”
“嗯!”
东湖宫的坤宁堂内,吴三妹正在跟一哪儿都美的特级美人儿说话——虽然吴三桂的遗表中请求将吴阿环嫁给土豪王朱和壕,但是吴三妹却咽不下这口气!
她和郑茶姑明争暗斗那么多年,怎么可能乐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娶郑家的女儿为后?
这怎么能行?必须得斗争啊!
现在朱慈烺已经划下道了,凭本事去考吧!
所以吴三妹直接以皇后之威抓了徐贵妃的差,让她去为吴阿环补课!阿环这个“八面观音”并不是弱不禁风型的,想想观音的体型就知道了......她是大而美,身体素质摆在这里,再加上从小习武,武艺在女子当中绝对一流。
对于军学也非常精通,完全可以应付军学和武艺考试。儒学和数学也还可以,只是法语比较差。所以这段时间徐尔霖也在给她恶补法语!她的法语水平也突飞猛进了......
吴三妹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吴阿环道:“走,本宫送你去考场!”
......
吴三妹在安排吴阿环勾搭自己儿子朱和幸的时候,朱慈烺给吴阿环安排的夫婿土豪王朱和壕的府邸当中,也住着个要去考试的女生,就是准格尔王僧格的妻子阿努可敦的妹妹阿海。
这姑娘是噶尔丹介绍给朱和壕当侧妃的——噶尔丹虽然亲自教导过阿海,但是也没指望让阿海考上女大。不过在大元帅府担任参军(就是个小参谋)的朱和壕却想让阿海去考女大,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爹朱慈烺同意自己纳阿海为侧妃......
“阿海,别担心,能考上的,考上了,孤王就能向父皇请求纳你做侧妃了!”
坐在床沿上的朱和壕看着正在穿衣服的阿海的身躯,英俊的面孔上满是欢喜的表情——他虽然已经20出头了,但是朱慈烺并没有为他娶妻,也没让他纳妾,所以他只能自己想办法找女人了。
但是这个合众国王又自恃身份,不愿意去惹那些烟花女子,也不想去糟蹋小门小户的闺女——他知道自己是合众国之君,而合众国又是草创初建之邦,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力挺。所以他的侧妃,也必须出自能为合众国的发展提供帮助的权贵豪商之家。
而和他一个圈子的名门淑女倒也有人愿意跟他好,但都想要个侧妃的名分,可这事儿朱和壕不能做主......要钱土豪王还有办法,可是要名分,这得等他就国啊!
也就只有阿海最好,什么都不要就让朱和壕睡了又睡。
这就是真爱啊!
......
“小荷,快上车,路有点远,得早点出门了......别紧张,不难考的,你的才学摆在那里,一准能考上的。”
外交部尚书罗大公这个时候,已经带着自己的小女儿罗小荷出了东湖镇上一所外观看着相当朴素的宅邸——这是他在东湖镇上的私邸,占地不广,修得还有点简陋,看着就像个清官的住宅......实际上他就是个清官,一不受贿,二不贪污。虽然有几百万两的家产,但是每一两每一文,都是干干净净剥削来的!
但是都察院还是有许多财迷心窍的御史想要把他这个清官给查倒了......所以罗大公就特别想靠上一个足够大的靠山,好让自己的后半辈子不用再害怕御史老爷。
而“考出一个太子妃”看来是个不错的机会!罗大公那么有钱一清官,家里的妻妾当然不少,所以他的子女也很多,其中还有一个被他视为掌上明珠的小美人,名叫罗小荷的丫头。这是他和继室朱氏(朱大典的孙女)所生,在罗大公的女儿们当中长得最美,而且也最聪明,自然被罗大清官寄予厚望了。




抢救大明朝 第1310章 一考订终身 三(呼唤月票)
罗大公父女登上一辆上海沈车出品的,最普通的小型四轮马车扬长而去的时候。在他家隔壁,一栋又大又豪华的宅邸当中,直接驶出了一个车队,清一色的豪华四轮马车,连拉车的马看着都高大骏美,每辆马车上,都有一面灰底色的沈字认旗。
这是户部尚书,克难崇明侯沈廷扬送自己的孙女们去赶考!沈家是仅次于郑家的“赶考大户”,总共有八个女孩过了复试。这八个女孩并不都是沈廷扬的嫡亲孙女,有五个是崇明沈氏旁支家里的女孩。
其中沈廷扬的嫡亲孙女都是在应天府长大的,是南京女中的毕业生,而五个沈家旁支的女孩则是上海女子书院的毕业生。前者讲究允文允武,所有的毕业生都能骑马射箭,后者则在儒学和算学上占有极大的优势——上海女子书院的学生大多来自居住在上海市的市民家庭,而且都是考进去的,智商肯定比南京女中的贵族女子要高,而武艺(身体素质)肯定有所不如。
不过沈廷扬还是从自家的旁支当中寻到了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姿色也极为出众的女孩,名叫沈秀兰的,现在就坐在沈老头的对面。
沈老头拈着自己的白胡子,看着眼前的女孩,若有所思。沈家的财富其实并不比郑家少太多,可行事却非常低调,也没有自家的藩镇和藩国,子弟担任高官的都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老沈没有让家族再上一层楼的野心......只是他知道,沈家和郑家最大的差距,就在于郑家是皇亲国戚,而沈家和皇家并不沾亲。
而“考出个太子妃”无疑是沈家后来居上的最佳机会!
现在吴家和郑家的矛盾不小,无论太子妃出自哪一家,都会激化朝廷当中的党争。而沈家就不一样了,沈家和吴家、郑家的关系都挺不错的。其中沈吴两家是故交——沈廷扬当年是管宁远饷路的,和吴三桂的关系能不好吗?后来朱慈烺搞海商银行,开发上海商市,又把皇家、郑家、沈家串在了一起。
所以让沈家的女孩成为太子妃,应该是两方面都能接受的......
......
内阁首辅魏藻德已经带着自己的小女儿魏清秀到达了金陵女大入学复试的考场,考场也在东湖岸边,就是妮莎公主的红堡所在的磨山的南面,名叫磨山书院。原本是武汉太学下面的一所学院,现在借给金陵女大使用。既是考场,也是女大在汉期间的校址。
魏藻德的这个女儿,也是极为出色的,长得也漂亮,虽然才二八年纪,但是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五官如画,还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冷艳,仿佛是天上仙子落了凡尘。
比魏家父女更早一些来到的还有包租王朱慈炋和他带来的一大群莺莺燕燕——包租王带来的姑娘都是他的妹妹和侄女,不是公主就是郡主,总之都没资格挑太子妃,不过女大还是要考的。
因为这群公主、郡主照例都是要和勋贵联姻的,要负担起为大明王朝培养忠臣的责任,自己能没文化吗?
1...433434435436437...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