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被二三十个十五六岁的美貌少女簇拥着的包租王,却是赶不到一点香艳,尽是脑仁疼了。这群小姑娘都在跟他打听考题呢!
包租王是主考,现在当然知道第一场和第二场的考题了,昨晚上朱皇帝就亲自交给他了。
可他能往外说吗?包租王当腻了是怎么着?再说了,你们这群公主郡主急什么呀?你们的考分只要在录取线上就行了......反正你们也当不上太子妃!
看见魏藻德父女赶到考场,包租王赶紧嚷嚷道:“时候差不多了,可以进场了......快进场吧,拿好了考证,证上有编号,对号入座,等试卷发下来,你们就知道考什么了!”
女孩子们听他发声赶人,一个个都撅起小嘴埋怨起包租王了。
“明明知道也不告诉我们,你个坏福王......”
“你不爱护妹妹,我要告诉太上皇!”
“我要告诉父皇......”
“我要告诉母妃!”
“我要告诉......”
朱慈炋也拿着些妹子没什么办法,也只好由着她们去告了,反正朱皇帝也不会听这些小孩子胡诌,上皇的女儿更多的快认不全了,在乎谁啊?而且等你们考上了,我就是你们的司业,你们要尊师重道啊!
把一群小姑娘都哄进考场后,朱慈炋就去和魏藻德见礼了。
“首辅来得可早啊!”福王笑着道。
“早点来,”魏藻德道,“回头还得去内阁府衙门呢......这几日虽然停了午朝,但是事儿还得办啊!”
“真是辛苦首辅了......”朱慈炋看了一眼仙子一般的魏清秀,差一点就痴了——这不是明朝版的妮莎公主吗?虽然少了一点异国情调,但是却多了几分仙气.......
包租王心想:怎么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少女,不适合当太子妃和藩王妃吧?要不还是嫁一个学富五车,还有十几条街收租的王爷吧......
想到这里,包租王笑着对魏藻德道:“既然首辅还有国家大事要办,那么令爱就交给本王吧,本王领她去考场......您老下午让人来接就是了,不会出什么岔子的。”
考场当然是封闭的,有大妈宫女看着,外围还有侍卫军的人警戒,当然出不了岔子。而且考场内还设了饭堂和休息的静室,上午的考试结束后,女孩们就在饭堂用餐,然后休息一会儿,并准备下午的考试。
而且这些女生以为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她们都在新式的女校上过学,也参加过许多考试,不会感到不习惯的。
这些新时代的上层少女和她们的母亲一辈,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女性了。
......
“幸儿,听说你这些日子常和阿环在一起?”
“倒是常常见面。”
“觉得她怎么样?”
“很好看,就是太凶了一些。”
“太凶?”
“对啊,她打小就凶......”
东湖宫的勤政堂内,朱皇帝这个时候正在和自己的儿子朱和幸说话。这个朱和幸十六七岁的年纪,但是却长得非常高大魁梧,一点没有小时候的孱弱了——他是早产儿,幼年的时候身体不好,个子也小,但是养大了却开始随爹妈了,越长越大,现在是个“小巨人”了。
可这个“小巨人”的个子虽然长得挺大,可是思想却很单纯,有点像那个“傻白甜”。脑瓜子还算好使,虽然比不上土豪王,但是在老山小学和老山中学读书时总还能混个中上游的。后来还凭自己的本事考进了讲武堂,现在正随队就读于讲武堂武昌东湖分堂,而且还成绩优异。看着样子,是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将领的。
但是这位的财商太差了,不会理财不说,甚至还懒得管账和管钱,好像嫌钱脏一样。
可别说什么皇家富有四海,不需要花钱云云的,这都是文官忽悠傻皇帝的......皇家要用钱的地方可多了去了,至少在如今的大明朝是这样的。一个不会理财和管钱的皇帝,是很难成为一个明君的。朱皇帝要把金陵女大办成一所财经学院,目的就是为了替未来的大明君主(不仅是皇帝,还有国王和藩国公)培养善于理财的皇后、王妃和夫人!





抢救大明朝 第1311章 一考订终身 四(哭求月票)
听见儿子说吴阿环太凶,朱慈烺也有点无语了。
人家挺好的八面观音,从哪儿看都美,怎么到你这里变凶婆子了?不行,得弄清楚了!如果吴阿环真的很凶,嫁给土豪王可不大合适......可别把土豪王整成李治了。
“她很凶吗?”朱慈烺皱着眉头问,“难道你被她欺负过?”
朱和幸点了点头,“她当然凶了,跟个女大王似的,儿臣打小就没少挨她的欺负。”
小时候?
“小时候的事儿你还记那么牢干什么?”朱慈烺摆摆手,“人长大了是会变的,你小时候病病歪歪的,看着就要夭折,现在不壮得更头牛似的?她还敢欺负你?”
“现在当然不敢了,”朱和幸道,“她现在不是来考太子妃了?当然得装一下淑女,真考上了,一准原形毕露!”
“你不喜欢她?”朱慈烺看着儿子一脸嫌弃的表情,眉头直皱,“她那么漂亮......”
傻白甜的八面观音你都不喜欢,你喜欢谁啊?朱慈烺心说,那女孩为父这样的明君见了都心动,如果不是要纳阿珂,一准把她给纳了......你这小子居然不喜欢!
你这是正常的表现吗?
“父皇,”朱和幸似乎发现了父亲怀疑的眼神,嘻嘻一笑道,“八面观音美则美矣,但是却少了那份女儿家的温柔,儿臣不是很喜欢。”
朱慈烺一笑:“太温柔婉约了,可当不了你这个太子的家,将来也没法母仪天下!这次你就别想了,五年后才能由着你自己选!
去上你的课吧!等武艺试和面试的时候,你还得请假......可不能把讲武堂的课落下太多了,要不然就跟不上了。”
和之前历代的太子所受的“帝王教育”不同,朱和幸从来没被人教过怎么当一个符合儒家标准的明君,他接受的教育和大明帝国其他最上层的精英子弟一样,而且还和大家在一个课堂当中念书,还讲武堂念书书,而且还住校。
而他现在学习的专业是军事——在朱慈烺看来,大明皇位的接班人首先应该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在军队中服役一段时间后,再进入皇家商会去接触工商业。
对于目前的大明而言,只有精通军事和熟知工商业的皇位继承人,才能在将来成为一位比较合格的皇帝。
不知道怎么打仗,也不知道钱在哪儿的皇帝,是无论如何不会合格的!
朱和幸一听这话就乐了,“父皇,您是想让儿臣自己挑吗?”
朱慈烺瞪了儿子一眼:“想得美......朕是想让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我大明天朝的母后!”说着话,他又一挥手,“走吧,走吧,上你的课去吧!”
朱和幸叹了口气,只好行了个礼,退出了红堡的御书房。
就在朱家父子的对话结束的时候,磨山书院内,三百多个赶考的佳丽都已经陆续赶到了。在监考的宫女和女官的引导下,进入了六间宽敞明亮的课堂。
丁扒皮的女儿丁玉英也已经坐在课堂内了,面前是一张半旧不新的案几,屁股底下是一张掉了不少漆的圆登。
在案几一脚贴了一张纸,上面有丁玉英的考证编号——用红色的阿拉伯数字写得355号!
这是根据初试的考分排名所编的号,原本的计划中,初试只取300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有加了60人。所以最大的编号就是360,而355这个倒数着排第六的号,也说明的丁玉英在初试中的成绩有多差......哦,其实也不差了,整个荆州府有200多个上过新式学堂的女孩子应考,她排名第一!
而且她的儒学和算学都考得挺好,因为法语太差,才把分数拉下去的......现在她的法语已经补上来了,所以信心也有了。
想到这里,她就身边一个装了半桶清水的小桶当中舀起了一点清水,开始磨墨,同时开始抬头去看被高高挂起的考题。为了保密,所以没有印好的考卷。朱慈炋和潘宇晨二人在今天早上,才从朱皇帝那里拿到儒学和算学的考题,然后由朱慈炋执笔,将考题抄在大张的宣纸上(当然是些大字),然后再将宣纸挂在课堂内的写字板前。由考生自行抄录,如果看不清,可以上到前面去抄。
考试的文具都是考试自备的,有毛笔、铅笔(用来绘图)、鹅毛笔(用来书写法语)、各种尺规、墨和砚台。所有的考试用纸,包括用来打底稿和抄题目的笔记本,都是统一发放的。
丁玉英扫了一眼儒学试的题目,有容易的,也有难的......不过她都能做,得个高分应该不难。至于算学也没问题,荆州府的新学用的算学课本和老山中学的课本一样,她学得很不错——这两门考得是记忆和逻辑思维以及苛刻,丁玉英都是具备的。
对她而言,真正决定成绩高下的是法语和武艺......
在丁玉英认真审题的时候,坐在她背后,编号360号的学渣妹阿海却有点迷茫——她背得出《儒经》,也会做加减乘除,但是《子论格物篇》相关的那些道理,她就不懂了,比加减乘除更难更深的数学题,她也做不了。
不过她也不是很在乎考试成绩......能不能进女大也无所谓,甚至不在乎侧妃的名分,只要能继续陪朱和壕睡就满足了。
被太子朱和幸嫌弃的大热门,八面观音吴阿环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答题了。
徐尔霖已经为她准备好“通关方案”了,阿环的儒学、算学和格物学都还过得去,100分是拿不到的,但80—90分之间还是有的。在徐尔霖的努力下,她的法语进步很快,考分不会低哪儿去。至于武艺肯定是满分了——根据徐尔霖的分析,除面试外五课全优的考生是没有的,或多或少都有偏科。其中武艺是大部分学霸考生的弱点,所以吴阿环在儒学、算学、格物和法语上的失分并不致命。
而吴阿环在四门课上也不太差,至少能拿下四个85分,加一个武艺的100分,总共440分......她其实就是个学校成绩还不错的体育特长生,而且还长得很漂亮,竞争力还是很强的。
能不能当上太子妃,就看面试了!如果面试能拿下100分,那540分就到手了,当太子妃的希望应该是很大的!
而面试的重点,徐尔霖的估计应该在长相、军学和财经三方面。吴阿环的长相和军学都没问题,但是财经方面的知识就欠缺了,不过徐尔霖还是给吴阿环提出了一个应付的办法......
同样是大热门的郑敏背后也有高人,就是她的婶婶坤兴公主。公主也对郑敏进行了评估,她觉得郑敏的儒学、算学、格物、法语四门课应该能拿下380分,武艺差一点,70分还是有的,所这五门的总分就是450分......包赢是不可能的,关键就得看面试的分数了!
而且坤兴公主也猜到了面试的三个要点,长相郑敏没问题,她虽然没八面观音漂亮,但有一种江南女子的柔媚,一样勾人。另外,作为郑家的女儿,她的财商不低,唯一的问题就是军学差了一些。
同样的考前评估,也适合罗小荷、沈秀兰、魏清秀三个女孩子,她们仨都是学霸,武艺也只是平平,考个六七十分顶天了。想要在一群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得看公平公正的朱皇帝给的面试分了。




抢救大明朝 第1312章 一考订终身 五(狂求月票)
巡视考场内外的女官和宫女来回走动,几个男女考官,则各自坐在两间厢房里面,等着考生们完成考卷。
收到考卷后,他们会立即进行批改,阅卷完成后,他们就会将考卷送到朱皇帝那里,让他抽查,其中名列前茅的试卷,朱慈烺还会每卷必审,所以考官想要放水是不可能的。
但是潘书晨还是想尽可能的提携一下丁玉英,所以在和朱慈炋闲聊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就说起了自己的宅院中正住着一个无比刻苦努力的女孩子......
“355号的丁玉英吗?”朱慈炋的记性很好,稍微一想,就记起来了,“她的法语不行啊!小户人家的女子,武艺也指望不上。即便脑袋瓜子好使,也就是算学、儒学、格物能考好,就不可能入得了我皇兄的法眼。”
根据现在的考试规则,只要儒学、算学、格物、法语、武艺五门总分能在430分以上的,都有机会考上太子妃——就看朱皇帝怎么打面试分了!
不过这430分可不容易拿!特别对那些小门小户出身的姑娘们而言,因为她们的武艺和法语都很难考好。
朱皇帝要考的武艺不是打拳摔跤,而是战阵之术。看着简单,明天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但必须要有长期的积累才能练成。而且这些训练的成本很高,寻常人家负担不起。
而法语更是一门“贵族学问”,普通人根本用不着,只有需要研究外国学术资料的学者,将法国和欧洲军队当成假想敌的军官(知己知彼嘛!),还有一部分涉外的官员,以及少数商人用得上,其他人一辈子也用不上。连地方和许多朝廷衙门的官考都不考法语,所以大部分民间的新式学堂都不重视法语(上新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当官啊!),更不用说女校了。
大明国内真正教得好法语的女校,真的是屈指可数,除了上海、泉州有两所“民校”,其他都是贵族女校。
“她的法语进步很快,突飞猛进啊!”潘书晨说,“这段时间咱家给她请了武汉太学的老师补法语,还亲自教她武艺。这小丫头不仅脑子好用,而且肯下苦功,是个可造之才啊!”
“真的?”朱慈炋挑了下美眉,已经有点兴趣了,“你替她请的先生每天给上几个时辰的课?”
“一个时辰,”潘书晨道,“连着上了三个月。”
“现在到什么地步了?”朱慈炋问。
“能大段对话,能写大篇的文章,能用法语读《圣经》。”
“进步那么大?”朱慈炋点了点头,“若真有这本事,倒是可造之才啊!”
自己就是学霸的朱慈炋当然知道学习是一种能力,学霸的学习能力要比学渣强得多!
而太子妃在今后几年当中,需要同时承担繁重的学习、应付太子的床第之需,并且替皇家生儿育女,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如何学习能力不行,又不够刻苦,很有可能应付不下来。
“她的身子骨怎么样?”朱慈炋又问。
朱慈烺要的可不是弱不禁风的太子妃,如果三天两头得病,还有什么用?
“好得很!”潘书晨道,“这几个月就没得过病......别看她个子不高,但是气力不小,筋骨也很结实,要不然怎么刻苦习武?”
朱慈炋点点头,“那就看一看吧!”
他要看的是丁玉英的法语和武艺两课的成绩,还有五门总分......如果能达到430分以上,倒是可以向朱皇帝推荐一下。
包租王心想:如果能让这个女孩子挤掉郑家那几个丫头,也能让皇后娘娘出一口恶气了!
......
同一时刻,朱大皇帝正在红堡内的一间会客厅里,同魏藻德、李岩、郑芝龙、沈廷扬、马士英、罗大公等人一块儿喝茶,皇后吴三妹居然也在这里!
“朕和皇后请几位过来,主要是想说一个事儿,”朱慈烺轻轻转动着手中的茶杯,“面试问什么?面试有100分......对于能挤进前10的女子来说,面试分的高低,就决定了她能否最后胜出了。诸位觉得朕该问什么?”
“陛下,”魏藻德道,“臣以为军学是必须要问的!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陛下为太子及诸藩国王所择之妃,将来都有一定的机会担任监国并摄行政务。所以太子妃及诸藩国王之妃,一定要懂一点军务。”
其实太子妃的军事知识很可能是多余的,因为朱慈烺的身体非常好,太子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登基,太子妃要成为皇后或太后还早呢!
但是诸藩国王的妃子却真的需要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因为藩国大多处于前线,国王带兵出征的时候,就需要王妃留在后方保着世子监国。王妃如果一点不懂,这国怎么监?都交给大臣吗?这对摄政的大臣和藩国王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朱慈烺点点头,似乎深以为然。
“陛下,”郑芝龙道,“理财之道,也是必须要问的!有钱发军饷才能养强兵,有了强兵才能谈军务,要不然都是纸上谈兵。皇上替皇子们择妃,不仅是太子妃,还有诸藩国的妃......现在南洋的十二藩国大多财政艰难,就需要贤妃帮着打理。合众国的财政虽然宽裕一些,但是开销也大,而且还要经营合众国王家的产业,一样需要善于理财的贤妃。”
朱慈烺点点头,似乎也赞成了郑芝龙的意见。
罗大公看了眼兵部的李岩。他和红娘子的一个闺女也入了复试,不过成绩只是在中游,也不像能得魁首的样子,所以也没什么兴趣发言。
李岩不说,罗大公就开口了:“臣以为,陛下也应该问一下天下大事......如今的天下可不止天朝一家,还有天竺、欧洲、新洲和西域天方诸国,将来的后妃对这些可不能一无所知啊!”
朱慈烺也跟着点头,不过仅仅是点头,并没有说什么。
刑部尚书马士英捋着白胡子,笑着说:“陛下,臣以为问什么并不要紧,关键是看姑娘家是否有国母的气度,是否善于和人交往,容貌是否能入得了皇子们的眼。”
老头子说得也不错!
能忽悠人也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事儿还是天赋......后天是培养不出来的!
朱慈烺笑着说:“诸卿所言,朕已经知晓......今日的茶会就到这里吧!”
几个大臣都站起身,向朱皇帝和吴三妹行了礼,然后退出了会客厅。
吴三妹看着他们离开,便回头问朱慈烺道:“陛下......要不也让幸儿一起参加面试?毕竟是他的妃子,总得他看得上眼吧?”
朱慈烺看着吴三妹,心说:你还以为朱和幸那小子看上了吴阿环了吧?你啊,还是不了解儿子的心思!
“那是当然的,”朱慈烺笑着,“不过现在不能和别人去说,免得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吴三妹问,“陛下是担心什么?”
朱慈烺笑了笑:“三妹你还不知道吧,朕的那个土豪儿已经同和硕特王国来的那个阿海郡主睡在一起了!”
“什么?”吴三妹吃了一惊,“这,这怎么能行?太不要脸了吧?陛下,你也不管?”
朱慈烺笑道:“管?干柴遇上了烈火,朕怎么管?而且都睡了好些日子了,说不定连人命都睡出来了!不过朕可不希望太子也跟合众国王一样,所以你不能让别人知道太子也要参加面试。”
“妾身知道了!”吴三妹重重点头,“妾身一定守口如瓶,谁都不告诉!”




抢救大明朝 第1313章 一考订终身 六(求月票)
“民女丁玉英?真有那么聪明伶俐?”
“真是冰雪聪明啊!看看她的法语考卷就知道了,这才几个月,进步就那么大了,不容易啊!”
“哦,是吗?”
东湖红堡,御书房内,朱皇帝正一边看着朱慈炋送来高分考卷,一边在和包租王说话。
女大考试的笔试已经结束了,扣除不能参加太子妃挑选的朱姓考生后的笔试前10名已经有了。
排第一的是罗小荷,第二是郑敏,第三是沈秀兰,第四是魏清秀、第五是马玉秀(马士英的孙女)、第六是侯小兰(侯恂的侄孙女)、第七是左香莲(莱阳左家的女儿)、第八是顾采莲(是顾绛同族的侄女)、第九是郑玉(也是郑芝龙的孙女)、第十是夏维贞(是夏完淳之女)。
而吴三妹极力推荐的吴阿环考得也不错,排在第六十九名,不过考虑到她的武艺可以拿100分,还是有机会一搏的。
至于朱慈炋推荐的丁玉英,则排在十八名,拿下了372分!比吴阿环还多了30分,但是她的武艺终究不能和吴阿环相比......所以最后胜出的希望不是很大,除非朱慈烺特别看重这个女孩子。
而朱慈炋在分析了排名前十的那些女孩后,发现只有魏清秀、左香莲和侯小兰三人是北人党的女儿。而且魏清秀、左香莲和侯小兰三人都文官家的闺秀,即便练过一点武艺,也就是五六十分的水准,不可能超过郑家的女儿。郑家毕竟是将门!
所以朱慈炋才决定把丁玉英推荐上去......因为他觉得这个女孩很有可能是所有应试的女孩中最聪明,也最能吃苦的。
“皇兄,你看看,这是她的考卷。”朱慈炋取出了丁玉英的考卷,双手递给了朱皇帝。
朱慈烺接过考卷看了起来,字迹很漂亮,文章写得不错,条理清晰,论据有力,算学考得很好......这说明她真的很聪明。至于法语,考了个92分,也很不错了。
“皇兄,”朱慈炋说,“丁玉英初试时,法语才35分,几个月能涨那么多,足见其聪明而又刻苦。而且她是个民女......不在南北党人之列。家里面虽然有点资产,但只是寻常人家,不像那些豪门淑女,个个生在云端,不知民间的疾苦,也不知刁民的狡猾。”
朱慈烺看完了这个丁玉英的卷子,然后又拿起了罗小荷的卷子,问朱慈炋:“老六,你看她怎么样?”
1...434435436437438...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