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另外,在朱慈烺的领导下,大明王朝开始走“分散投资”的路线了,不再把鸡蛋都放在大明一个篮子里,而是广建宗室藩国。
只要一个藩国的朱明王朝还存在,那么朱明王朝就没有亡......所以这些朱明藩国的王公和他们的配偶,同样得聪明过人,得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至于立宪什么,实君立宪已经在做了,而虚君......现在可预见的将来,大明需要的都是实君,所以君王决不能缺席。
即便有一天,大明必须有走向虚君,就更加需要智力过人的君主去领导皇室了。
朱慈烺捋着须髯,思索着说:“如果这位妮莎公主真是位才女,那朕一定得纳其为妃,而且还要推荐她入金陵女大......朕希望开一个好头,从妮莎公主开始,我朱明皇朝的后妃,都能自金陵女大而出!将来朕的儿孙们选妃,就不麻烦礼部选秀,而是直接从女大学生中挑选!”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
魏藻德和阎应元都给惊呆了,他们俩本来还很不理解朱皇帝开办金陵女大的事儿——女孩子读完女中就够了,上什么大学?那么大学问有什么用?还不是嫁人?
没想到,朱皇帝是把金陵女大当成后妃科举了——以后要入宫为后为妃,就得考试了!
看到眼前两个大臣都有点发愣,朱慈烺还以为他们不理解,于是又进一步解释道:“朕的儿孙,如果不能继承大位,也没有一个藩国可以去为王为公,其正妻不必非金陵女大学生不可。但是太子、太孙,已经藩国之主及藩国世子的正妻,都必须出自金陵女大!因为她们不仅负有教养后辈之则,而且还有一定的几率垂帘听政。”
什么?垂帘听政?两个大臣心说,难道不应该让顾命大臣执政吗?
朱慈烺瞄了两人一眼,心说:你们就别想什么顾命大臣了,朕比你们年轻,春秋鼎盛,还得再当几十年天子呢!
他接着又说:“本朝少年为君者有英庙、宪庙、武庙、世庙、神庙,还有朕的父皇都是少年登基,其心智尚不成熟,才学也不足用,正是需要母后临朝的时候啊!”
好像漏了谁吧?魏藻德和阎应元心说:陛下您也是少年掌权,不,是少年夺权的!咋那么老奸巨猾呢?
朱慈烺这时忽然认真地看着魏藻德和阎应元:“你们二位的女儿都是才女吧?快从金陵女中毕业了吧?别忘了去考金陵女大,朕的皇子们眼看着就要选妃了!”
这下魏藻德和阎应元都有点呼吸急促了——原来他们的女儿也有可能母仪天下!
抢救大明朝 第1210章 ??天朝的救兵是要收费的!(求订阅)
见君臣三人聊起了金陵女大和考试选妃的事儿,准格尔王国来的巴哈班第有点傻了——你们怎么不说救准格尔的事儿了?这才是军国大事儿啊!你们都是圣君名臣啊!怎么就把军国大事扔一边,讨论起女色了......
朱皇帝这时候也看见张着嘴巴在发愣的巴哈班第了,于是笑着对他道:“准格尔使臣,奥朗则布的好意朕已经知道了,朕回头会派使团走海路去天竺和奥朗则布商议此事。另外,朕还会写封信给妮莎公主,就有你带回准格尔国,找机会交给奥朗则布吧。”
这就说完了?
巴哈班第连接旨都忘了,只是连声追问:“陛下,您什么时候发兵援救准格尔王国啊?现在帖木儿国、波斯国、罗刹国、希尔国、土库曼国、哈萨克国(土库曼和哈萨克其实不是国,就是一堆部落)等六国联军大至,我准格尔独木难支啊!”
什么?还要派救兵啊?朱慈烺面露难色了。
隔那么老远,派谁去呢?9000里啊!一天走100里也得三个月才能到,而且还得沿途保障供应。一天能走100里的部队朱皇帝拿得出来,可是9000里沿途的供应却太不容易了!
“准格尔使臣,你不要着急,”朱慈烺一时半会儿给不了答复,只好安慰巴哈班第道,“出兵之事还需两府合议,今日天色已晚,来不及开会了。不如这样,你先回进奏院休息一日,明日下午再去大元帅府听消息吧!”
听消息?巴哈班第心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
因为要讨论和印度阿三打仗还有联姻的事儿,所以第二天的两府会议提前召开,辰时三刻,大臣们就聚集在皇极殿东暖阁的会议室内,围着长桌子坐了一圈。朱皇帝还没到,这个时候他应该还在晨练,现在是夏天,他应该在老山宫的“大水池”游泳——朱慈烺的皇帝正当得有滋有味,当然不肯英年早逝了!明朝皇帝英年早逝的可不少!所以他得当心一点,还要努力锻炼身体。
皇帝没来,大臣们就先议论起来了,因为这次的事情有点奇怪,联姻和开战还能一块儿来!
这个奥朗则布到底想干什么?
另外,大明和帖木儿帝国、波斯帝国、罗刹帝国的战争应该打到什么程度?
打是肯定要打的!
大明的藩国让人打了,而且还不是小规模的摩擦,而是“几十万大军”(号称)气势汹汹的打上门来灭国,这样的事情大明朝廷怎么能忍?
但是大明和这三个国家的战争打到什么程度,则是得好好想想。
因为大明帝国距离它们三个国家太远,而且这三个国家都是大国和强国,以大明现在的国力,根本灭不掉它们。
另外还有个希尔汗国虽然没大到灭不掉的地步,但是人家说河中地方的地头蛇,素来兵强马壮,其核心花剌子模绿洲又地处偏远,从石堡王城过去都不易啊!
还有一个问题也不得不考虑,就是准格尔王国如果壮大过头了,说不定也是个麻烦!
毕竟准格尔王国的僧格王是瓦剌也先太师的后裔,他们这一家野心不小,历来都想取代黄金家族成为蒙古的汗族。为了达成所愿,说不定会在强大起来以后举起复兴大蒙古的旗帜。
所以大臣们就开始争论起来了。
“这准格尔还真能惹事,一下就惹上三个强国,还来找朝廷发兵救援......朝廷刚和荷兰人打完,马六甲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上的战事还在继续,又被准格尔拉进和帖木儿、波斯、罗刹、希尔的战事,这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啊!”
“和帖木儿、波斯、罗刹三国的战争倒没什么,反正谁也灭不了谁.......关键就是控制好规模,别越打越大。帖木儿和波斯两国都可以请英国人出面调停,就在河中开打,不要把战火烧到别处。只有罗刹国比较麻烦,他们和土默特、察哈尔两个藩国也有矛盾,这几年摩擦不断啊!”
“希尔国、哈萨克国、土库曼国就不麻烦了?他们虽然惹不着咱们,可要是让僧格灭亡了可怎么办?准格尔国现在已经够大了,如果再吞了小玉兹、撒马尔罕绿洲、花剌子模绿洲、布哈拉绿洲和土库曼沙地......呵呵,又是一个大大的帖木儿帝国啊!”
“不至于吧?准格尔王国本部才多少人?不过12个万户,怎么吃得下那么大的地盘?而且准格尔王国是以佛为本,那些地方都是天方教徒的天下,估摸着准格尔王国撑死就是个西辽.......”
臣子们正聊着的时候,已经有御前侍卫吼了起来:“圣上驾到,诸官恭迎!”
大臣们听见皇帝来了,也不争论了,全都毕恭毕敬站了起来,向着刚刚结束了早锻炼的朱慈烺揖拜行礼。
“臣等恭请皇帝陛下圣安!”
“圣躬安!”朱慈烺笑吟吟的冲着大臣们挥挥手,“都坐,都坐吧。”
说着话,他自己也在长会议桌顶头的御座上坐了。一个司礼监的太监捧着一叠奏章走了过来,将奏章摆在了朱皇帝跟前。
朱慈烺拿起最上面一本,展开一看,就是准格尔王僧格求救的奏章。
“天朝的藩属准格尔王国上奏,说是被帖木儿、波斯、罗刹、希尔、土库曼、哈萨克等六国联合攻打,危在旦夕,请求咱们大明出兵救援......”朱慈烺顿了顿,“朕以为这个准格尔藩国既然是天朝藩臣,天朝就不能坐视其有亡国之难而不救,但是天朝也不能白白出兵!”
什么?不白白出兵?大臣们都惊讶了,难道天朝上国援救藩属是要收费的吗?
“陛下,”刚刚替代钱谦益出任礼部尚书的史可法第一个开口提问,“臣听说准格尔王国穷得很......恐怕掏不出几个钱请天朝援兵啊!”
“朕知道准格尔王国穷,”朱慈烺笑着,“但准格尔王国很大啊!东西三千里,南北也是三千里,如果这次打赢了帖木儿、波斯、罗刹、希尔、土库曼、哈萨克等六国,少不得又要扩张了,天朝既然出了援兵,是不是应该分一点准格尔王国的土地?”
还可以这样?
史可法愣了一愣,照朱皇帝的这个路数,当年万历朝鲜之战后,是不是也应该割朝鲜一块土地?
朱慈烺道:“天朝是父亲,藩属是儿子。儿子有难,父亲当然要出力。但是儿子也不能白使唤父亲,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报父亲。父亲为儿子出力是慈,儿子回报父亲是孝。父慈子孝,天朝才能兴旺繁荣。往日天朝援朝鲜而不取分毫,是不给朝鲜进人子之孝。而永乐时先援安南后吞其国,又失了父国应有之慈爱。这两种做法都有失妥当,朕不会这么做。朕会和僧格的使臣说好条件,然后再发援兵。这才是父子之国应有的慈和孝!”
史可法多年在地方为官,才入中枢不久,对朱皇帝这种“亲父子明算账”的做法实在有点不适应,张着嘴巴不知说什么好了。不过首辅魏藻德早就习惯这个算盘珠子拔得哗啦啦响的皇帝老子了,立马就接过话茬问:“不知陛下想让准格尔王国献上那块儿土地?”
朱慈烺早就已经盘算好了,当下笑道:“准部腹心是蒙古人,蒙古人要放牧,大片的平原草场朕就不要了......朕就要点山地吧!朕听说楚河以东的天山中有大湖,唐时称大清池,周遭颇为富饶,且人烟稀少,正好可以屯垦。朕想要过来,日后再设一个藩国,和准格尔一起为天朝守卫西陲。”
抢救大明朝 第1211章 谁出兵,谁受益(求订阅)
朱慈烺想要从准格尔王国索要的土地位于天山山脉北部,就是后世称为伊塞克湖的高原湖泊及其周围地区。伊塞克湖唐朝时称大清池,后来又改称热海、图斯池、特穆尔图淖尔。
这处湖泊的面积很大,有两万多里见方(6000多平方公里),周围大山环绕,地形和费尔干那盆地相似,只是海拔更高,围绕的群山也更高。因为湖泊占据了盆地中大半的面积,而且湖泊的西部又都是岩石重叠的荒漠,所以可供开垦的土地就不大多了,只有大约6000里见方。
其实也不算小了,如果全部开垦出来,差不多能有200多万亩。而且这些可开垦的土地非常肥沃,有一部分还是黑土地。在这些可开垦的肥沃土地以东,还有大片的山坡草场,面积比可耕种开垦的平地还要大一些。
另外,在这处湖泊盆地的正东和西南两面,还有不少山坡草场和可以开垦的谷地。
林林总总加在一块儿,就是一片在西域中亚来说相当不错的地盘。
而且这块地盘还在群山环抱之下,其中北面和南面大山海拔很高,难以通行,只有正东、西南、西北三处有一些可以出入的山口。其中正东的山口通往伊犁河谷,西北的山口通往楚河,西南的山口则可以通往几处群山当中,极为封闭的谷地,也许还有一些小路可以通往费尔干那盆地或安西军的地盘。
总之,这就是一处肥沃而且封闭的地盘,非常险要!而且由于湖泊的温度调节作用,湖泊周围的气温也比较舒适,冬天也不比华北平原冷多少,非常适合中原的汉人移居。
而更加难得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是数量很少的柯尔克孜人,是从叶尼塞河一带迁移过来的,还没有接受天方教(历史上他们在准格尔汗国灭亡后才逐渐皈依天方教),目前信仰的是原始宗教。
大元帅府派驻在皇极殿西暖阁的两个参军这时已经拿了准格尔王国的地图过来,摊开在了朱皇帝跟前的长桌子上,还在上面用蘸了红墨水的毛病圈出了“大清池之地”的大致所在。
准格尔王国的使臣巴哈班第和准格尔进奏院使噶尔旦木巴(阿努可敦的父亲)还有正在应天府太学念书的噶尔丹都被请来了,行过大礼后,全被朱慈烺叫上来看地图。
“你们三个过来看看,这块地盘现在是谁的领地?”
听朱慈烺怎么一问,三个人都连忙上前去看,一看之后,全都摇头。
噶尔丹说:“陛下,您圈起来的这片土地距离臣的万户封地比较近,但并不是臣的领地。”
巴哈班第比噶尔丹在楚河城住的时间更久,看着地图上的大湖道:“这处大湖名叫特穆尔图淖尔,意思是有铁的海子,因为湖泊周围的沙地出铁,但是并没有这么开采。居住在那里的是一些柯尔克孜人,每年会向楚河府交个百十只山羊。”
朱皇帝点点头,笑道:“朕和两府重臣们商议好了,准备出兵援救准格尔王国,但是大明天朝的兵不能白出啊......石堡王城距离应天府9000里远呢!出趟兵开销极大,如果毫无收获,也说不过去,僧格王也会感到羞愧的。所以朕和两府重臣们商量下来,就要块地当出兵的报酬了。就要这片‘有铁的海子’再加上周遭的盆地山地,地图上已经圈出来了!你们三个觉得怎么样啊?”
巴哈班第、噶尔丹、噶尔旦木巴都是一愣,他们谁也没想到朱皇帝会来这一手——出兵之前先谈报酬,这是宗主国该干的事儿吗?谈好了报酬是不是还得签合同?
这做买卖呢?还是打仗呢?
“不过就是一片不大能放牧,也不大容易开垦的山地,咱们蒙古人根本用不着哪里,天朝需要,自当双手奉上。”
噶尔丹第一个反应过来,当然是一口答应了。
朱皇帝开金口,不答应能行?
再说了,准格尔本部12万户,总共就80万人,加上楚河、石堡王城、苦盏和护卫府城四座城堡的居民,总共都不到100万人。哪儿用得着南北3000里,东西3000里的辽阔国土?那可是200多万平方公里啊!给100万人分,2个平方公里才1个人......而且等准格尔王国打完帖木儿、波斯、希瓦、罗刹、土库曼、哈萨克联军后,地盘肯定还得扩大。
所以朱皇帝要的这片山地,在准格尔王国看来就是垃圾......鸡肋都算不上,就是没人要的东西。
巴哈班第看见噶尔丹点了头,他也只好点头:“天朝想要的土地,我准格尔王国自然不会舍不得献出的。”
僧格的岳父噶尔旦木巴却微微皱眉,他是北庭大都护鄂齐尔图汗的儿子,却在为女婿打工。鄂齐尔图汗的驻地就在伊犁河谷,在大明朝廷的资助下筑了伊宁城,伊宁城距离朱慈烺索要的特穆尔图淖尔之地很近——从伊宁城通往楚河的道路就在特穆尔图淖尔之地的山脚下。
如果大明在特穆尔图淖尔之地设了一个藩镇或藩国,随时就能切断北庭镇和准格尔王国之间的联络。而且这个藩镇或藩国还能和安西镇联手,东西夹击北庭军......
当然了,北庭军对大明天朝忠心不二,没有一点要造反的想法——现在大明天朝盛世,圣主在朝,兵强马壮,根本不是半个和硕特部敢对抗的。北庭军造反和自杀没什么区别啊!
但是北庭军没想法,不代表大明朝廷没想法......藩镇不是藩国啊!
藩国是有君主权的,大明朝廷不能下道旨就撤藩行郡县。但是藩镇没有君主权,藩镇不是封建的,而是大明朝廷授予节度使司或都护府司全权,让他们总管军政。
授权是很大,但并不等于朝廷不能收回权力,也不等于朝廷不能更换藩帅——收不回权和换不了帅的不是藩镇,而是叛镇。北庭军叛一个试试看?不用朝廷出兵,让安西镇出兵就能把北庭和硕特部的那点实力给铲平了。
这可不是吹的,北庭和硕特部多少年不打仗了?安西军现在可年年月月在和流寇打仗啊!
如果北庭和硕特部同准格尔王国联手,倒是可以对抗一下朝廷。毕竟准格尔王国也是天天打仗的主儿......
可是特穆尔图淖尔之地一旦出现一个可以切断两者间联系的藩国或藩镇,接下去大明朝廷会不会更换北庭藩帅?
“噶尔旦木巴!”
噶尔丹压低了声音已经在噶尔旦木巴耳边响了起来,把他惊了一下,他这才发现自己刚才走神了。
他连忙回答道:“臣,臣一定给准格尔大王上书,请他答应陛下的要求。”
朱慈烺笑着点点头:“既然你们三个都答应了,想来僧格也不会不同意......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朕将在特穆尔图淖尔之地建立一个藩国,用来犒劳远赴西域救援准格尔的功臣。凡大宁、北平、安北、朔方等四镇将士及丁余,都可以应募。朕也不多募兵丁,就募5000人。应募壮士除授予藩国爵禄,还另给行装银每人200两,在正式受封前,每人每月还有双份军饷,受封之时还有安置银每人200两!
此外四镇出兵最多者,就可以指定藩国的国王或个藩国公!出兵较少的三家,可以获得藩国侯爵的世封。”
抢救大明朝 第1212章 代王,该你跳火坑了!(求订阅)
其实这个高山之国的国主给谁,朱慈烺早就想好了,就给代王朱慈炯的儿子去当。
代王朱慈炯是有大功劳的——那些年在大同府和吕梁山的大山沟里牵制了许多清军,让多尔衮不能全力南下,帮着朱慈烺度过了最危险的几年!
后来朱慈炯又收复了榆林镇和宁夏镇,还击退过御驾亲征的顺治皇帝,后来还收复了大同府,还出兵漠北同喀尔喀诸部打仗,最后也大获全胜了。
所以这段时间,朱皇帝提出让群臣评定克难二十功臣的时候,大家评来评去,评出的第一功臣就是代王朱慈炯!
吴三辅、史可法、李岩、吴襄、朱纯臣、朱纯杰、黄得功、高杰、李若琏、阎应元、李元胤、戚元弼、吴国勇、秦明涛、王七、郝永忠、封思忠、曹友义、沈廷扬、杨展、曾英等人,都只能排在朱慈炯后面,更不用说吴三桂这个三臣和姜瓖这个贰臣了,他们俩在二十四功臣里面殿了底......
这位克难第一功臣现在就在应天府,他是为了建立吕宋国的事情从大同府回来的。
这个吕宋国虽然是他亲妈周上皇后为他争取来的“私产”,但说实话,他对这事儿并不上心。
因为他早就跟朱慈照打听过了,知道吕宋岛和其他天南酷热之地一样,就是个疫病丛生的瘴痢之地。虽然雨水充沛,平地也多,但是中原之人适应不了那里的潮湿气候,很容易感染疫病。移民的病亡率很高,很可能超过了五成!
另外,朱慈照还告诉朱慈炯,吕宋岛那地方台风很多,有时候一年能吹上十几二十场!而且风力极大......大风加上大雨席卷而过,对农作物的伤害极大。
所以吕宋岛的地盘虽然不小,土地看着也比较平整,但是发展却很慢,在西班牙人占领之前,吕宋岛上连个像样的国家都没有。
长期在地方上当一把手的朱慈炯深知创业艰难,开荒不易,所以就不大想跳吕宋这个坑——这个坑就是个无底洞,真要跳进去他说不定就倾家荡产了。
他这次南来,就是想把吕宋国“让”出去......这个吕宋王,谁有本事当就去当,反正他是不稀罕的。他的儿子没地方当王也没关系,反正他已经是大明宗王中的“首富”,家产足够儿子们分了。
另外,他的几个儿子也比较出息,成年的几个都考入了讲武堂、南京大学堂、天津太学堂这样的“名校”,不愁没有出路。
今天朱慈烺在皇极殿开朝会讨论兵援准格尔的时候,他正在仁寿宫里面装大孝子坑他爸爸崇祯上皇呢!
“父皇,儿臣有个安北藩镇已经知足了,不想要什么吕宋国了。而且儿臣长期在北边为王,和蒙古人相熟,也适应北方的气候,如果真想要弄个藩国,往北去抢罗刹人的地盘就是了,何必要南下去湿热之地?
再说了,儿臣还有那么多的弟弟,现在大多没有出路,父皇不如就在他们中挑一个去吕宋为王吧!”
这是真孝子啊!
崇祯上皇听着满意,脸上都快笑开花了。
这段时间吕宋国的买卖已经开张了,已经有18家王府投了资,认领了250里(平方里)伯爵之地,开始组织人手去吕宋开拓了。崇祯看得眼热,他的胡爱妃看得眼红,恨不能分半个吕宋国自己玩。可是周上皇后拦着,不让崇祯和胡妃插手,让崇祯上皇很有一点郁闷。
没想到今天慈炯这孩子自己让了......这才是孝子啊!比那个逆子不知道好多少!
崇祯上皇问:“慈炯,你和逆......你哥哥说过这事儿了?”
“说过了......”朱慈炯说这话的时候,耳边忽然传来了一声叹息。
这是周上皇后在叹气——慈炯这孩子就是老实,和他哥哥慈烺差太多了......
“春哥儿怎么说?”周上皇后忙问。
“我哥没说什么。”朱慈炯回答道。
“没说什么......”崇祯上皇有点紧张了。
朱慈炯笑道:“父皇,如果您能推荐一位郡王去接吕宋的王位,那么大哥一定会应允的。”
那是啊,有人往坑里跳了,朱慈烺还有什么理由不让弟弟出来?
“真的吗?”崇祯上皇想了想,“朕的儿子中除了你们几个甲申年前出生的,就是慈炋和慈熠比较能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