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朱慈炋就是那个很有福的福王,现在还在应天太学念书。而朱慈熠则是胡妃的儿子,洪兴元年出生,今年已经18岁了,中学毕业后什么都没考上,于是就在家啃老,等着年满20岁封郡王。
这孩子......说实话,还不如朱慈焕。朱慈焕打小就是没人疼没人爱的主儿,当然也没人管,一切都得靠自己。
而朱慈熠则是被崇祯和胡妃宠大的,打小就不爱读书,花起钱来也没数。中学毕业后他就不愿意在闷得要死的老山和浦口居住了,向崇祯要了南京城内西圃别院去住,每天都往秦淮河去鬼混。
崇祯当然是希望朱慈熠能去吕宋岛为王的,不过他觉得这么做有点对不住朱慈炋——现在朱慈炯、朱慈照、朱慈焕都有了藩镇或藩国,朱慈炋排在朱慈焕后面,就该他当吕宋王啊!
所以崇祯也不好意思开口,正愁该怎么把朱慈熠推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人喊“万岁爷驾到”了。
原来是朱慈烺开完两府会议后知道朱慈炯来了仁寿宫,所以就过来和兄弟见面了。
朱慈炯和朱慈烺是同父同母,年纪接近,长得也很像,只是朱慈烺稍微高一些,朱慈炯稍微矮一些。
另外,年长的朱慈烺显得年轻,而年少的朱慈炯则显得年老——欠了一屁股债在吕梁山上当老赖的日子不好过啊!
“三弟,不必行礼了。”
朱慈烺看见朱慈炯要行礼,赶忙挥手阻止,然后他又向崇祯和周后行了揖拜礼,最后才和朱慈炯一块儿落座。
“三弟,”朱慈烺落座之后,就笑吟吟地问兄弟道,“你是来和父皇母后辞吕宋王的?”
“是啊!”朱慈炯笑着,“臣弟已经有个藩镇了,所以应该把机会让给弟弟们。”
“哦。”朱慈烺点点头,心说:朱慈炋包租公当得好好的,而且又聪明过人,应该不会跳火坑......他不跳火坑,那就是朱慈熠这个混球了。
想到这里他就笑着问崇祯,“父皇,您有人选了吗?”
“有了,有了.......朕想在慈炋和慈熠当中挑一个。”崇祯说,“就是不知道挑谁去吕宋了?”
“那就让九弟去吧。”朱慈烺笑了笑,“老六太胖,打小就怕热,也不爱走动,去不了吕宋的。”
“朕也觉得慈熠比较合适。”
崇祯满意了,可是周后又不开心了,哼了一声道:“慈炯的几个儿子怎么办?只有一个能袭亲王,其他都是白丁......”
朱慈烺笑了起来,然后打量了一眼兄弟,把朱慈炯看得一哆嗦,心里别提多埋怨自己的娘亲了。
“母后您别着急,”朱慈烺笑着,“儿臣已经为二弟找了块合适建国的好地盘了!”
“在哪儿啊?”周后连忙问。
“在西北!”朱慈烺道,“从准格尔王国割一块地。”
朱慈炯知道不好了,忙皱眉道:“皇兄,僧格他不能答应吧?”
抢救大明朝 第1213章 ??坑弟魔!(求订阅)
“会的,僧格一定会答应的!他要敢不答应,朕就派察哈尔王国和土默特王国的兵马去救准格尔......那两家可是黄金家族正统啊!”
朱慈烺当然不会放过好弟弟朱慈炯了!
能着多劳啊!在朱慈烺的那么多弟弟当中,最能的就是朱慈炯,不坑他坑谁啊?本来朱慈烺想让他去吕宋岛开荒,在他看来,吕宋岛这个坑只有朱慈炯能填!
吕宋岛不是金瓯军,更不是暹罗国,也比不了马六甲海峡的十二藩国。那些地方都有大片的熟地支撑,而且还在南洋贸易航线上,也没那么大的台风。所以移民需要克服的困难只有一个,就是疟疾!
去那里奋斗,只有不被疟疾虐死,就能赚到大钱!
而吕宋岛上的熟地不多,又不在南洋贸易航线上,虽然勉强靠近太平洋环形贸易航线。但是从美洲开过来的商船并不是非得去吕宋岛才能添加淡水,完全可以在更靠近航线的萨马岛添加淡水,然后直接顺风北上台湾,接着再去上海。
原本因为西班牙搞垄断,而大明又不开国,所以才让马尼拉兴盛起来。但是现在这两个有利条件都没有了,走太平洋的商船往往是在上海或长崎进行长时间休整,而不是去马尼拉休整——那里又热又湿,还有疟疾的威胁,又不出产什么重要的贸易品,谁没事儿往哪儿跑?
所以开发吕宋岛的难度不小,而且收益也不大,属于既会送命,又赚不到什么大钱的地方。必须有个会精打细算的王爷才能把经营起来,在宗室诸王当中,也就是朱慈炯这个“朱三太子”有这个本事了。
可是朱慈炯太狡诈,不肯跳吕宋岛的坑,还顺手把坑送给了崇祯——那是他的亲爹啊,这样坑爹简直是忤逆不孝!
朱皇帝最讨厌不孝之子了,所以他必须要好好坑一下这个弟弟。
“二弟,昨天下午准格尔王国的使臣到了应天,是来告急求救的!”朱慈烺顿了顿,脸上的表情已经凝重起来了,“帖木儿帝国、波斯帝国、希瓦汗国、罗刹帝国、土库曼诸部还有哈萨克诸部联手围攻准格尔了!僧格巴望朕发兵救他,怎么会舍不得几块山地?”
“皇兄要的是......”
“是接着安西军和北庭军的山地,属于天山山脉之一部,以一片山谷湖泊为中心。”
“这......”朱慈炯眉头大皱,“皇兄难道还想对北庭军下手?”
“什么下手啊?”朱慈烺笑着,“给他们挪个窝而已!僧格打完眼前这一仗,地方又要扩出不少,他手下才几个蒙古人?怎吃得完?不如让北庭和硕特部也加入进去,这样又能多几个万户。等北庭和硕特部挪了窝,就把北庭都护府也给你......准你家三代世袭!”
三代世袭北庭军?你就坑我吧!
朱慈炯那个生气啊!
大同多好啊,都已经开发出来了,人口也多,而且还有许多镶绿旗的倒霉蛋可以压迫——这些都是罪人,而且还比较能干!
朱慈炯也不是好王,既不治他们的罪,也不赦他们的罪,而且还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圈在大同府,让他们租种都护府和王府的土地赎罪。还从中选拔聪明能干之人加入代王商行,或替他养马贩马,或替他经营商号,或替他打造铁器......代王府的生意做得那么好,大半的功劳就是这批赎罪之人的!
现在好好的大同府变成了北庭军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还要加上天山的那些破山谷......天底下没你这么坑亲弟弟的!
“皇兄,”朱慈炯可不傻,得赶紧从坑里往外爬,“准格尔兵强马壮,有12个万户,带甲之士不下20万,而且粮草充足,兵器足备,不怕什么六国联军的。僧格的求援,不过是求个名号,可以大张旗鼓,并不是真要咱们出兵。”
“不,不,”朱慈烺摆摆手,“帖木儿国、波斯国、土库曼诸部的确不可怕,以僧格的力量,对付他们绰绰有余。但是希瓦国、哈萨克诸部和罗刹国都不好对付!特别是罗刹国和哈萨克联了手......僧格现在有大麻烦了,所以咱们必须出兵!
而能够应付复杂局面,对付罗刹和哈萨克联军,同时还要看住准格尔、土默特和察哈尔三个蒙古藩国的,也只有你了。”
准格尔王国及其周围的形势非常复杂,不仅复杂在军事上,而且还复杂在政治、外交和经济上。所以能去援救准格尔再把北庭还有那个天山藩国的盘子接下来的,必须是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全都能应付的多面手。所以朱皇帝手下的那帮战将都不大行,也只有吴三桂和朱慈炯能应付。
“那就让吴三桂去吧,他久在西北,熟悉情况,和准部、和硕特部的关系也不错。”朱慈炯说,“不如我去关中督军,让他去援准格尔,这总行了吧?”
“不行,不行。”朱慈烺连连摇头,“他应付不了罗刹人的,而且罗刹人也是土默特和察哈尔两个藩国的敌人啊!吴三桂有能力指挥准格尔、土默特、察哈尔三个藩国的兵?”
朱慈炯摇摇头,吴三桂和准部关系不错,但是和土默特、察哈尔并不亲近,而且也不了解这两个藩国的情况。
朱皇帝又言道:“而且咱们和罗刹的关系非常复杂......不是你死我活,是谁都奈何不了谁。两边的争斗只是为了在西伯利亚多争一点利益,斗争完了,还是得和睦相处。
因为只有两方面和睦了,西域和漠北那一块儿才能有利可图啊!有利可图,才能长治久安啊!”
朱慈炯眉头一拧,“皇兄,这些罗刹人可凶恶的很,不少北方的蒙古部落都被他们屠戮一空,真是凶残到了极点啊!咱们要和罗刹和睦,只怕是相当不易啊!”
朱慈烺点点头,道:“罗刹人的确凶恶,但是在西域漠北要想图利,还得打通商路。现在海运昌盛,从陆上运东西去波斯、奥斯曼、天竺、西欧,还有波罗的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都不成,成本太高,无利可图。唯一可行的就是和罗刹国交易了......买卖虽然不大,但总比没有好。”
现在的罗刹国还没有拿下波罗的海出海口和黑海出海口,而且和波兰、瑞典、奥斯曼的关系都不好,所以往西的商路也不大好走。在这种情况下,东方的陆上商路就有利可图了。
朱皇帝顿了顿,又道:“另外,咱们和罗刹国虽然在西伯利亚和蒙兀斯坦一带存在争议,但是长远来看,两国是友非敌,所以争斗完了,还得成为友邦,甚至有可能为缔结同盟。这样的事情,你觉得吴三桂能应付得好吗?”
“和罗刹结盟?”朱慈炯愣了愣,“皇兄,这是为什么呀?”
朱慈烺面色凝重,对朱慈炯道:“罗刹终究是欧洲的大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在西边能和强大起来的法兰西和奥斯曼相抗衡的,唯有罗刹!而能替朕化敌为友,将罗刹国变成咱们在西边的一枚关键棋子的,也只有三弟你一人了!
只要三弟肯走这一趟,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只要朝廷拿得出来,朕绝对没有二话!
至于三弟在大同府的盘子,朕也给留着,安北节度使一职可以让和堡接过去,这样总行了吧?”
朱和堡是朱慈炯的世子,是崇祯十九年出生的,今年刚满20,才从南京讲武堂毕业。但是他这个世子不是安北节度使的“世子”,而是克难代王这个王爵的世子。现在朱慈烺让朱和堡接过安北节度使的职位,可以说是给出很大的让步。
朱慈炯再不去西北填坑,可就不是好弟弟了......他可以不当崇祯上皇的好儿子,但是绝对不能不当朱慈烺这个洪兴皇帝的好弟弟!
抢救大明朝 第1214章 ??有福同享,有坑同跳(求订阅)
两个好兄弟手拉着手离开了仁寿宫,看来大明朝不仅有父慈子孝,而且还有兄有弟恭,想要不兴旺都不行啊!
目送两个大孝子离开,崇祯上皇立马就让大太监庞天寿去找儿子找福王朱慈炋、光山郡王朱慈灯、固始郡王朱慈烽、罗山郡王朱慈煾、上皇十子朱慈焝、上皇十一子朱慈熠等六个年纪较长的王爷或皇子,都到仁寿宫来吃晚饭,顺便商量组团去吕宋岛填坑的事儿。
不过等了一个下午,只等来了老七光山郡王朱慈灯,“八王爷”固始郡王朱慈烽,上皇十子朱慈焝三个不招人待见的儿子。
这三个儿子的娘亲都是崇祯上皇在登州时选进宫的秀女,姿色只能算是中上,到了南京之后没多久就彻底失宠,所以这三个儿子也就没人疼爱了。而且他们的脑子也不怎么好使,朱慈灯和朱慈焝只有小学凭。朱慈烽化好一点,上完小学后就被崇祯送去金陵书院读书。
这个金陵书院是无锡的东林大学堂下面的“中等书院”,属于半新半旧的学校,而且只习,不修武,是为太学大学和东林大学这样的“理类大学”输送生员的学校。
朱慈灯在金陵书院念了好些年的书,现在已经读到最高级的“复读班”了,已经复读了两年,还没考上东林大学加了20分都没考上,如果再考不上就只好使用终极考试利器太上皇推荐信了!
崇祯上皇看见三个老实孩子,很有一点不满意,就问庞太监道:“怎么只来了三个?”
“老皇爷,”庞天寿苦笑着说,“去太学找六王爷的人回报说,六王爷放了课就出城了,说是去上海收租一时半会回不来了。”
“去上海收租?他不念书了?”崇祯忙问,“他大学没毕业吧?”
“六王爷已经年到太学出舍了,年底就要毕业,该上的课差不多都上完了,现在正在准备毕业论。”
太学正常的学制是四年,一年级称下舍,二年级称中舍,三年级称上舍,四年级称出舍。朱慈炋已经念到了出舍,他是算学科的,再有几个月就能毕业。所以现在得一边准备论,一边参与工作实习他的工作实习的内容主要就是收租!
很繁重的!十几条街的租要收啊忙起来就是997啊!
而朱慈炋的毕业论也和收租有关收租也是个数学问题嘛!而且还涉及到统计学和概率学,很复杂的!
“那老九和老十一呢?”崇祯上皇又问,“他们可没地方收租,而且也不上学,怎么都没来?”
庞天寿笑道:“老皇爷您别着急,已经让人去秦淮河找了”
“去秦淮河?”崇祯一听就火了,“他们去秦淮河干什么?”
去秦淮河不一定是找风尘女子拉手,因为秦淮河是老长一条河,风月区就在南京内城的秦淮河一段。内城之外还东西两段秦淮河,都是正经的手工业区、商业区、码头区和金融区。
不过朱慈煾和朱慈熠小哥俩是不会去东西城的秦淮河的
知道自己说漏嘴的庞天寿连忙补充道:“去淮河当然,当然划船了!九王爷和十一爷都觉着自己的身子骨太弱,将来难以担当重任,所以”
“划船?你怎么不说他们去游水?”崇祯上皇瞪了庞天寿一眼。
他刚想继续训斥,外面一个中年太监已经奔了进来,一边奔还一边喊着:“来了来了,九爷和十一爷来了”
崇祯上皇扭头往门口一看,看见两个长得特别俊俏的儿子,一肚子的火就散去了大半。
别看这俩儿子脑子不好使,还不怎么学好,但是长相真是没话说,一表人才,美如冠玉。
“儿臣恭请父皇圣安。”
这两个上皇子也比朱慈烺和朱慈炯知礼,见了崇祯并不是行揖拜礼,而是恭恭敬敬的磕头。
崇祯笑着点点头,“起来,都起来,都坐吧!”
已经有伺候的“寡妇宫女”搬来了绣墩,让两个美少年坐了。这样仁寿殿内就有五位上皇子,再加上崇祯,一共父子六人。
包租公朱慈炋肯定是来不了了,崇祯上皇也不等他了,于是就开始和儿子们说话了,“你们的三哥代王已经把吕宋国王的位子让出来了,朕打算从你们当中挑一个去吕宋国为王,怎么样?有谁想自荐的?”
“父皇,”罗山郡王朱慈煾第一开口了,“儿臣已经得了加庆国的侯爷,要去帮着五哥打理江山,所以您就别考虑儿臣了。”
好儿子啊!
崇祯点点头,这个朱慈煾虽然韬武略都不行,但是品德还是非常高尚的。
“父皇,儿臣也不去吕宋,儿臣要留在南京孝顺您和母妃。”又一个不想当王的是朱慈熠。
朱慈熠还不知道他已经被朱慈烺坑了,看见同母兄朱慈煾往外推这个吕宋王,当然也不想接苦差事他又没把太上皇的养老钱坑没了,而且还有个能攒钱的母妃给他啃,何苦往吕宋岛跑?吕宋岛哪儿有南京好啊!
孝子啊!
崇祯欣慰地点点头,然后又看着另外三个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儿子。
这三个儿子都想去吕宋岛,他们就是郡王的前程,其中两个连中学都没上,就甭指望当官从军了,只能守着5000亩薄田到死啊!
可是他们三个都两手空空,凭什么去吕宋当王啊?所以一时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崇祯上皇的眉头却微微皱起,这三个儿子怎么就没一点自知之明呢?正想到这里,“八王爷”固始郡王朱慈烽说话了:“父皇,儿臣不愿为吕宋国王,但是儿臣愿意为父皇去打理吕宋。”
到底是金陵书院复读班的高材生,脑子还是比较活络的,他知道自己当不了吕宋王,但是却可以搞个吕宋相当一当油水还是很足的!
他一带头,光山郡王朱慈灯,上皇十子朱慈焝这两个小学毕业生也反应过来了。
“父皇,儿臣也愿意替您打理吕宋。”
“儿臣愿意为父皇在吕宋开拓!”
崇祯上皇连连点头:“好好,果然是好儿子!慈烽,慈灯,慈焝,你们三个能有这样的志向,朕一定满足你们!你们一个一人吕宋的伯爵,都有250里见方之地!再给你们3个月时间召集人手,3个月后北风起时,就出海去吕宋吧!”
250里见方之地就是10万亩啊
三个孝子连忙起身给崇祯上皇行礼谢恩。
崇祯笑着点头,又挥手示意三个儿子落座,等他们都坐下后,他又把目光转向了朱慈熠,“慈熠,你九哥已经有了加庆王国的伯爵,的确不适合当吕宋的国王了,而慈烽,慈灯,慈焝他们三个又都不愿意为王,朕看着,这吕宋王还得你来当啊!”
“还有六哥啊!”朱慈熠连忙把祸事往六哥朱慈炋身上推。
崇祯摇摇头,“慈炋继承的是福王爵位,在玉牒算是福忠王的儿子,不适合当吕宋王。朕思来想去,还是你最好!你也好好准备,3个月后就和慈烽,慈灯,慈焝一起出发,去吕宋到开辟江山吧!”
完了玩完了,朱慈熠额头上汗珠子都冒出来了,他这下可算掉进个大坑里,这辈子再爬不出来了!
抢救大明朝 第1215章 ????快来给代王投资吧!(求订阅)
在朱慈烺送给玛丽曼奇尼的宅子里面,今天晚上正是通明。一栋西洋小楼之内,一席便宴,正是宾主尽欢之时。
曼奇尼的宅子原本叫庞家花园,是庞天寿的宅子,位置有点皮僻静,而且紧挨着老山宫,是个金屋藏娇的好去处,所以被朱慈烺收购来送给曼奇尼了。曼奇尼住进来后,朱皇帝又不断花钱扩建,将宅院的占地扩了一倍,还建了一栋西洋小楼。这栋西洋小楼建成后,朱慈烺在老山的时候,约有四分之一的夜晚是在这里度过的。
当然了,朱慈烺在曼奇尼这里过夜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工作当皇帝真的很辛苦啊,根本就没什么上班下班的概念,白天忙完了,晚上有时候还继续为国为民操劳,真是太辛苦了。
而朱皇帝在曼奇尼的宅邸内过夜的时候,通常会安排一些非常私密的会客和那些一天十二个时辰都被人盯得死死的先帝们不同,朱慈烺一直都有自己“私人时间”,去进行一些不便公开的活动。最早是通过寇白门的“会所”和一些江南士林的败类接触,进行抹黑造谣活动什么摸金王爷,什么倒斗摄政,什么讨胡虏檄的大签名活动,都是通过这个渠道整出来的。
后来宫廷迁到了老山,寇白门的“会所”也关了张,她本人也被召入宫廷当了女官,朱皇帝就暂时丧失了“私密渠道”,只好通过皇家商会的掌柜们去执行一些特殊任务,总是觉得不方便。
在曼奇尼到来并且请求成为皇家情妇后,朱慈烺就把曼奇尼的宅邸当成了一个“灰色空间”。不仅用来会见在野的士林名流,也用来进行一些不方便在宫中进行的商务活动商务活动难免要签订合同,而合同纠纷又不可能完全避免,产生纠纷后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有时候又是最佳的办法。
所以朱慈烺就不能用皇帝的身份去签合同了,要不然产生纠纷怎么诉讼啊?大明皇帝状告某某?还是某某人状告大明皇帝?这不得把纪坤那个大理寺卿为难死?
因此朱皇帝就需要一个假身份和一个能代替他上庭的代理人了,所以他就在曼奇尼宅邸中用“皇家商会襄理朱耀飞”的名义和人签约,同时让玛丽曼奇尼充当合同的“担保人”。
在“朱耀飞”不能履约的情况下,合同的另一方可以选择起诉玛丽曼奇尼,又玛丽曼奇尼承担一切法律上的后果如果“朱耀飞”需要起诉,也会让玛丽曼奇尼出面提告。
这样大理寺和地方的判官所就能依法进行裁判了。
而今天被“朱耀飞”请来曼奇尼宅邸的都不是外人,而是代王朱慈炯,户部尚书郑芝龙,工部尚书沈廷扬,还有一个刚刚从上海被人拎回来的福王朱慈炋。
朱慈烺,不,而是“朱耀飞”请郑芝龙、沈廷扬、朱慈炋来曼奇尼宅邸的目的,则是为了替代王朱慈炯拉风险投资。
朱慈烺是好哥哥啊,好哥哥当然不会挖个大坑把弟弟推下去就不管了,这样就是不是好哥哥了。好哥哥一定会为坑里面的弟弟准备一把铁锹,让他自己开挖阶梯往上爬的。
而把郑芝龙、沈廷扬、朱慈炋都请来,当然是为了筹钱给好弟弟朱慈炯“买铁锹”了。
能把朱慈炯从西北的大坑里挖出来的,可不是一般的“铁锹”,那可是非常昂贵的“铁锹”,怎么都得筹个几百万两,指望大明朝廷是不行的,而且也不合适,因为能把朱慈炯挖出来的,是一个商业项目。
虽然朱慈烺跟弟弟保证过,只有朝廷能拿得出来,他一定没有二话,但是朝廷困难啊!
不信让他自己去找郑芝龙问一问,真没什么钱既然朝廷没有钱,就只能让私人来掏钱了,所以就有了今晚的聚会。
“今晚上,没有什么君君臣臣,只有生意,只有买卖我请一官大哥公,沈总舵主,小福王,你们要是觉得代王在西北的买卖没有前途,也不必给我朱耀飞面子,一文钱不投也没关系,知道了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