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正在说丑话的是化名朱耀飞的朱慈烺,丑话要说在前面风险投资嘛,当然是有风险的,亏得血本无归也别来找朱皇帝兜底!
“对对对,臣,我知道,我知道的,风险自负,自负的!”一脸疲倦的朱慈炋第一个开口表态他这个“包租王”这几天可累着了!在崇祯上皇找他的那天,他是从传旨的太监口中打听到太上皇的目的当然是给了信息费的,才连夜开溜去上海“收租”。
到了上海还没来得及喘气儿,上海知府罗直臣就到他家敲门了,还带来了“朱耀飞”的请帖,让他去曼奇尼宅邸吃饭。
太上皇找他他敢不去,朱耀飞请他他可不敢不去,而且还不敢耽误时辰,所以只好向罗直臣借了几匹好马,骑着回了应天府,一路颠簸下来,骨头都快散架了。
郑芝龙也笑着开口:“代王是会做买卖的,手底下也有能人,西北的生意也就代王殿下能做我看是可以投资的。总舵主,您说呢?”
沈廷扬也笑着点头,“我也是这么看的,代王,您要拿多少钱?有个数了吗?”
朱慈炯轻轻叹了口气,西北的买卖不好做
“朱耀飞”见朱慈炯唉声叹气,就替他说话了,他笑道:“西北出兵的花销,朝廷都是会负责的,而且还会派遣3个团的青年近卫军助阵北庭藩军也会大举出兵,归在代王麾下,所需费用也是朝廷来出。
现在代王要筹集的,就是用来重建陆上丝绸之路的钱。”
参加西北出兵的部队将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四镇募勇,也就是在安北、大宁、北平、朔方四镇募集壮勇丁余,去西北从军并且定居。根据朱慈烺和朱慈炯商量的结果,总共要募2万户!一户至少得花200300两银子的搬家和安置费因为迁出的地点不同,花费也就不同了,另外还得给兵募们至少200两的行装费。
总共需银900万两!
另外,朝廷还将出动3个团,总共7500人的青年近卫军朱慈烺打造的这支特精部队,现在已经非常庞大了,而且还有了两个不同的番号,一个是青年近卫军,一个是近卫军。这两个番号是根据部队中士兵的平均年龄划分的,平均年龄小于22岁的称青年近卫军,平均年龄岁的称近卫军,大于32岁则称老近卫军!
现在老近卫军还没有出现,只有青年近卫军和近卫军。
青年近卫军和近卫军的军饷非常丰厚,比普通的新军多50,但是在执行作战任务时,没有额外加饷,想要多赚一点就得拿功劳来换,或是瓜分战利品。
而且由于青年近卫军和近卫军的战备水平都是最高的,属于随时可以出动的军队,因此调动他们西征不必额外花太多的钱,只需要负担沿途的粮草就行。
因为出兵的数量不多,所以花费也不会太大,有个10万两就足够了。
也就是说,这次西北出兵,朝廷要额外支付的费用是910万两,另外还要负担2万藩军在西北的军饷和北庭出兵的费用。
看着是天文数字,但是和历史上清朝打准格尔战争时动辄多少千万的花费,真是一点也不多。
之所以不多,是因为僧格在之前灭亡布哈拉汗国的战争中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还将其中的一部分储存到了楚河城的粮仓。
所以西征军可以调用楚河城的存粮,花费也就大大减少了。
“朱襄理,”郑芝龙早就习惯朱慈烺的这种“假名经商”了,“现在大概要花多少钱才能重建陆上丝路?这陆上丝路一年又能收入多少?多少年可以盈利?都有数目了吗?”





抢救大明朝 第1216章 包租王,去趟天竺吧!(求订阅)
“不知道!”
回答郑芝龙提问的是代王朱慈炯,他的回答倒是非常实在——就是不知道!
不知道要花多少钱,不知道能有多少营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盈利......很有一点后市互联网巨头的风范啊!
“朱耀飞”笑了起来,说:“好好好,不知道才是好买卖!当年上海滩初建的时候,谁知道会有今日的繁荣?新洲合众国开张的时候,谁知道能有现在的兴旺局面?都是不知道的!
当然了,建设上海市的时候,咱们就知道上海是宝地啊!守着长江的入海口,还是南洋、北洋、东洋的结合部,这是老天爷赏饭,那么多年来之所以发展不了,完全是咱们自己摁着不让大干快上。
而新洲合众国开张前,咱们也知道太平洋对岸有那么一大块无主之地,而且还进行了探索,发现是块难得的好地。
而今重开丝路的买卖也差不多,虽然现在海运昌盛,丝路不可能再现汉唐时候的盛况,但也绝不是无利可图!”
“朱耀飞”加重了语气,道:“西域、北庭、河中、哈萨克、西伯利亚和罗刹之地无比辽阔,东西纵横至少有一万多里,南北亦不下几千里!人口数以千万计!
地大则物博,人多则财饶。物博财饶,又怎么会无利可图?而这一大片物博财饶之地偏偏远离海口,又无大江大河可以贯通,商贸往来只能依靠驼队。可是元末以来西方诸国混战,教派恶斗,使得商路断绝难行,丝路才因此断绝。
所以丝路断绝并不是因为海路昌盛,而是因为西方诸国纷争恶斗所致!
而如今西方战事虽然大起,但是胜负即将分晓!虽然天朝并不能主宰西方诸国,但是一定能恢复西方平静,使得商路可以重开,贸易可以往来!
虽然代王不知道丝路贸易能赚多少?也不知道重开丝路的生意什么时候可以盈利?
但是西方诸国物博财饶和海船不通是肯定的......而丝路一旦重开,大有可为也是一定的!
代王,你说呢?”
说什么呀?朱慈炯心说:你都把话说完了,我还说什么?而且我真不知道!我那么实在一个王,那有你会胡吹啊!
“大哥说得太对了!”
朱慈炯没开口,他的好兄弟朱慈炋倒是嚷嚷起来了:“这是好买卖,我得投钱......投,投20万两!”
“朱耀飞”笑着点点头,这个朱慈炋眼光不错,怪不得买下的地皮和房产都能升值!
郑芝龙笑着道:“那我投个40万两吧!”
40万两对郑首富来说是小数目,赔得起!
沈廷扬也笑道:“我也投40万两!”
“朱耀飞”点点头,笑道:“我多投一点,投100万两!代王,200万两已经有了......就占丝路商行一半股份,如何啊?”
“行啊!”朱慈炯笑着,“我都没想好怎么开这买卖,200万两投资就有了......我可不能保你们各位赚钱啊!”
“没关系,没关系,三哥的买卖一定会赚钱的,我坚决相信!”朱慈炋这胖子心里怎么想到不知道,但话说得实在漂亮。
“朱耀飞”点点头,道:“不过200万而已......咱们几个还赔得起!不过我也相信这买卖赔不了!”
他顿了顿,“今天时候不早了,就先聊到这儿!三弟,你的商行大管事和讼师都一起来了?”
朱慈炯回答道:“都来了。”
“好,那就让他们到浦口的皇家商会总行去谈合同吧!谈妥了,咱们约个时间再签署。”
郑芝龙和沈廷扬都点点头,他们早习惯朱慈烺办事的风格了。
几个人都站起身,冲着“朱耀飞”抱了抱拳,就要告辞了。
“都散了吧......六弟留一下!”朱耀飞这个时候已经变回了朱慈烺,也不和几个人假客气,只是让朱慈炋留下。
朱慈炋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他知道朱慈烺是个“坑弟魔”,比他年长的弟弟们都坑过了,就他还没怎么坑。
知道不好了也不敢走啊,只好在饭厅里留着。
“六弟,你大学快毕业了?”
“快了......”朱慈炋答道,“年底就毕业。”
现在大明的学堂不是9月入学,而是过完年入学,所以毕业就在年底。
朱慈烺问:“毕业后打算干点什么?”
“收租啊!”朱慈炋低声答道,“臣弟有十几条街要收租,很忙的,没时间干别的事儿了。”
“扯淡!”朱慈烺瞪了兄弟一眼,“你以为我收的租比你少吗?谁听过有十几条街还用得着亲自收租?”
原来朱慈烺才是地产大王,在上海、应天、扬州、武汉、天津、天河等府拥有大量地产,几百条街都有了!
“皇兄......我这不是懒散惯了吗?”朱慈炋心都提起来了,他可不想给朱慈烺发送出去当个什么王的。
“不要你当藩国王,你放心吧!”朱慈烺看着胖弟弟,“朕的兄弟里面,就数你最精明!朕还能坑得了你?”
怎么会坑不了?朱慈炋心说:你是皇帝啊!你要坑我,我再精明也只有挨坑的份啊!
朱慈烺笑着说:“要不你去趟天竺吧!”
“去天竺?”朱慈炋胖脸上的表情都垮了,“去那里干什么?”
朱慈烺道:“天竺帖木儿帝国的奥朗则布要把女儿妮莎公主送给朕当妃子......还说妮莎公主是美女和才女。
朕虽然不好色,但却爱才。所以着你走一趟天竺,去考察一下,如果妮莎公主真有才,就把她带回应天府来。”
原来朱慈烺是想让朱慈炋去考妮莎公主——是不是才女的,得考过才知道啊!朱慈炋是太学算学科毕业的,还是很有学问的,正好可以去考一考妮莎公主。
“可,可我怎么听说咱们正和这个帖木儿帝国开战呢?”朱慈炋的小心肝都颤抖了。
“不用怕!”朱慈烺摆摆手,“等你到了天竺,僧格多半已经把帖木儿帝国打败了......到时候你再和奥朗则布谈个和平条约出来。”
“和平条约?”朱慈炋问,“皇兄想要什么好处?”
朱慈烺想了想,说:“如果妮莎公主貌美而多才,那朕就不要什么了......否则的话,要个通商协定就可以了。”
朱皇帝现在还不想殖民印度,因为印度周围已经有许多殖民者了!英国、荷兰、葡萄牙、法兰西,能去的都去了!
大明如果也冲进去,那就犯众怒了!
而且现在还是印度帖木儿帝国的极盛时期,即便奥朗则布在撒马尔罕失败了,也能拉着一群中亚难民回印度继续称王称霸,别人想要征服印度还是非常困难的。
在历史上,也是奥朗则布死后,印度逐渐陷入了全面的分裂和内战,才被英国殖民者慢慢征服的。
所以朱慈烺就打算用一种比较现实的方式对付目前还比较强大的印度,不当殖民者,当印度人民的老朋友!如果能纳了妮莎公主,那就和印度的帖木儿帝国联姻了。
联了姻,贸易的事情就好办了,大不了用妮莎公主的招牌,所以不必签什么不平等条约。
另外,朱慈烺也不希望印度帖木儿帝国垮掉......那也是一家大主顾啊!印度的经济总量仅次于中国,稳稳的世界第二。
中印之间的贸易,完全可以超过中欧贸易!




抢救大明朝 第1217章 把准格尔人放进来打吧!(求订阅)

朱慈烺琢磨着要派弟弟朱慈炋去印度考妮莎公主数学和哲学的时候,妮莎公主还在中亚的撒马尔罕,和她的父亲奥朗则布在一块儿呢!
奥朗则布这段时间还在扮演大帝,而且还向准格尔王国宣了战——对准格尔宣战的事儿还起了一点波折,因为准格尔王国不知道印度的规矩,既没有扔掉拖鞋(不敢啊),也没有杀掉大象。而是把拖鞋“快递”去了应天,把大象牵去石堡王城里面的喇嘛寺养起来了。
谢斯塔.汗回去一报告,奥朗则布也一头雾水,这是什么意思啊?拖鞋和大象都拿走了,这是打还是不打?所以他又派人去问,到了1665年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才搞清楚状况。原来准格尔人已经在坚壁清野,准备迎击帖木儿帝国的进攻了。
得知了这个消息,奥朗则布总算是大松口气。
他最不怕的就是准格尔王国坚壁清野了——虽然他也知道准格尔的那些棱堡都很难打,但是他压根就没打算去打啊!
僧格守城,他奥朗则布也守城,你不动,我不动,大家打静坐战多好啊!
所以奥朗则布也就没有南下泰尔梅兹,而是在撒马尔罕继续训练军队,并且等待波斯、土库曼和希瓦汗国的军队抵达。
根据奥朗则布和波斯、希瓦、罗刹、土库曼和哈萨克等各方使臣商量出来的进军路线,六方联军将会分成南北两路,其中北路有罗刹—哈萨克联军负责,进攻的目标是中玉兹和大玉兹。
南路军则是帖木儿、波斯、希瓦、土库曼等四方联军,将会先在撒马尔罕绿洲完成集结,然后在秋收以后出兵,向北方的锡尔河流域推进。
之所以要选择在秋收后出兵,当然是为了在撒马尔罕绿洲和花剌子模绿洲筹集到足够的粮食,以支持十几万大军进行战争。
由于河中地区重要的产粮区在准格尔王国手中,所以反准格尔的联军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粮食不足。
虽然希瓦汗国拥有的花剌子模绿洲面积很大,也能产出不少粮食。但是将粮食从花剌子模绿洲运到撒马尔罕绿洲并不容易,必须先走阿姆河水路,然后再走陆路。
为了顺利运输粮食,希瓦汗国的造船工匠整个夏天都在忙着打造船只,但是直到初秋也没有完成运粮所需的全部船只。
当秋天来临的时候,亲自率兵抵达撒马尔罕绿洲的希瓦汗国的汗王阿努沙汗则和奥朗则布为了出兵的时间问题发生了争吵。阿努沙汗希望可以尽快进兵,他只要大军可以占领费尔干纳盆地(僧格并没有在盆地内清野),就能彻底解决缺粮的问题。
而奥朗则布则认为应该等花剌子模绿洲的粮食运达,然后再稳扎稳打的进兵,才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不过到了西历的9月10日时,两位君王的争执,却因为一个出乎他们预料的消息而结束了——准格尔王国出兵了!
根据传回来的情报,准格尔这一次可是大举出击,由他们的国王僧格亲自统兵,向着撒马尔罕绿洲而来!
撒马尔罕壮丽雄伟的宫殿之内,帖木儿帝国的大帝穿着一件洁白的长袍,头上包着洁白的头巾,坐在一张据说是帖木儿本人曾经坐过的宝座之上,面无表情,正在听帖木儿帝国最骁勇的大将,满脸大胡子的米尔查.罗阇.查伊.辛格汇报着前线的军情。
希瓦汗国的汗王阿努沙汗和他的儿子阿利姆王子,波斯帝国的卡利法将军,罗刹国的使臣列夫.戈洛文,还有几个土库曼部落的首领看着眼前的一幕,都有点皱眉。
一个天方教大帝国的帝王,手底下最能打的将军居然是个印度教徒!
这个印度教徒说的是高度波斯化的乌尔都语,除了奥朗则布从印度带来的文臣武将之外,只有波斯帝国的卡利法能听懂。不过奥朗则布为所有的来客都安排了翻译,让他们可以了解准格尔大军南下的情况。
“......根据新军骑兵的侦查,准格尔人的大军从锡尔河左岸的护卫城出发,携带着大量的辎重和火炮,已经穿过饥饿草原,进驻了吉扎克山口以北的绿洲。他们的人数很多,估计在10人上下。
而我们的军队则在吉扎克山口以南布防,堵住了准格尔大军南下的必经之路。现在双方的大军就隔着突厥山对峙,前线暂时还保持平静。”
突厥山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横亘在撒马尔罕绿洲的北面,将撒马尔罕和饥饿草原分隔开来。不过这座长达五六百里的山脉并不是什么难以逾越的天险,沿线山口很多,如果要分兵把口,那么集中在撒马尔罕的联军兵力就会分散。而不守住那么多的山口,准格尔的骑兵就会从那里冲进撒马尔罕绿洲......现在可是秋收在即,撒马尔罕绿洲的田野中都是将要成熟的小麦啊!这要是让准格尔人糟蹋了,集中在撒马尔罕的十几万联军,二三十万匹大牲口,还有多达百万的难民,还有不计其数的绿洲居民上哪儿找吃的去?
奥朗则布大帝犀利的目光大殿当中一转,将阿努沙汗和阿利姆王子这两个乌兹别克人焦急的表情收入了眼底。
汇聚在撒马尔罕王宫内的联军首领中,就数他们俩最沉不住气了。
罗刹人和哈萨克人的战场在西伯利亚和中玉兹——他们巴不得准格尔的主力深入撒马尔罕、布哈拉和花剌子模绿洲呢!
波斯人和土库曼人也不是很着急,阿巴斯二世出兵河中的原因是担心旭烈兀征服再现。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波斯人已经发现准格尔人并不是传统的蒙古人,而是半定居半游牧的蒙古人,而且还吸收了从大明传过来的西方军事技术......他们的军事力量类似于波斯的古拉姆新军和罗刹的哥萨克。
这样的军队虽然厉害,但是对于拥有古拉姆新军的波斯萨菲王朝而言,也够不成特别大的威胁。
所以撒马尔罕这里如果打不下去,大不了退过黑沙漠。
而从黑沙漠南部的那些绿洲中赶来的土库曼人在乎的只是奥朗则布的银卢比,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还想在撒马尔罕绿洲劫掠一番......
奥朗则布就更不着急了......粮尽退兵是个不错的台阶啊!只要从撒马尔罕这里领上几十万人回印度,那么统一印度就不再是梦想了!
“我们应该把准格尔人放进撒马尔罕绿洲来打!”希瓦汗国的阿努沙汗果然沉不住气了,还没等米尔查.罗阇.查伊.辛格说完,就叫嚷了起来,“现在集中在撒马尔罕的战士多达15万,而敌人最多只有10万,我们的兵力优势明显,所以应该马上决战!
而且我们背后还有坚固的撒马尔罕城可以依托,即便决战不利,也可以退守城堡,然后再派出骑兵迂回到饥饿草原上去切断准格尔人的粮道,迫使他们撤退。”
波斯帝国的大将卡利法也同意了把准格尔人引进撒马尔罕绿洲,不过他并不想决一死战,而是想打巧仗,他说:“我建议将准格尔人引入撒马尔罕绿洲,然后和他们对峙,再以精锐的红头军和土库曼骑兵从小路越突厥山,杀到准格尔人的背后,然后来个夹击,将僧格王的军队一举击溃!”
奥朗则布又看了看阿努沙汗,希瓦汗国的汗王想了想,道:“卡利法将军的办法是可行的......不过迂回饥饿草原并不需要动用红头军,有土库曼人就足够了。阿拉姆吉尔陛下,您说呢?”




抢救大明朝 第1218章 不是僧格思汗,而是僧国藩!(求订阅)
奥朗则布现在是联军的盟主——他的兵最多,有8万之众!钱也最多,包括阿努沙汗、卡利法将军、列夫.戈洛夫在内,每个人都拿到了银卢比。拿人的手短,他们现在自然要给他一点面子了。
这位帖木儿帝国的大帝一脸的铁血,不过心里面却在飞快的扒拉着小算盘......联军作战嘛,当然得消耗友军,保存自己了。
所以奥朗则布现在要算计的就是把波斯红头军留在身边比较划算,还是让他们跟着土库曼人一起迂回比较划算了。
波斯红头军是火器骑兵,配备有火绳枪和骆驼炮,另外还携带了几门从英国进口来的6磅野战炮,还是有一定实力的。如果让他们跟着土库曼人迂回,迂回成功的概率更大,但是奥朗则布这边就危险了!
虽然奥朗则布不打算和僧格决战,而是想在撒马尔罕城下建立营寨和僧格对峙,但是准格尔军队的战斗力很强,而且还具有极强的攻坚能力......
“卡利法将军,”奥朗则布用流利的波斯语对波斯来的名将说道,“我希望您和波斯红头军能留在撒马尔罕......我们并肩作战,痛击来犯的准格尔人!为了激励红头军和所有参加撒马尔罕战役的战士们的斗志,我已经准备好了1000万卢比,所有的有功将士,都将得到重赏!”
1000万卢比啊!
这个奥朗则布还真豁出去了!
他的重赏一出,别说卡利法不愿意离开撒马尔罕了,就连土库曼人的几个部落首领都有点不乐意了。
看见他们的脸色,奥朗则布连忙大方的撒钱,他对土库曼人道:“迂回的土库曼人也会得到重赏,每一位参战的土库曼勇士都能得到50个卢比的奖励!”
土库曼人这次拉出了15000人,一人50卢比,就是75万啊!
下面的战士当然不可能拿到那么多,一人能有10个卢比就很不错了,所以几个部落首领现在都是有钱人了!
安抚了土库曼人之后,奥朗则布又命令谢斯塔.汗道:“向吉扎克山口以北派出军使,邀请僧格王南下决战!告诉他,我们会撤回吉扎克山口以南的军队......我,帖木儿帝国的阿拉姆吉尔,将会在撒马尔罕城下和他决一死战!”
......
僧格大军的营地是由无数个蒙古包组成的,就在吉扎克山口以北的绿洲当中,规模巨大。如果从突厥山上俯瞰,一准会被那么多个蒙古包摆在一起的惊人气势给吓破胆的。
这么多的蒙古包,里面该有多少蒙古人?怕是10万都不止了......10万蒙古战士啊!当年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大概也就这点人了。
现在成吉思汗的大军又回来了,而且还是扛着火枪,带着大炮回来的,撒马尔罕绿洲这些可要遭殃了!
僧格居住的是一座金顶大帐,形制和当年成吉思汗居住的大帐差不多,不过外面没有九斿白纛,而是挂着大明的日月同辉旗和准格尔王国的万字飞龙旗——龙旗是大明朝廷授给准格尔王国的,象征着准格尔国王拥有大明亲王的身份。僧格又让人在龙旗上绣上了象征佛教的万字,就变成了准格尔王国的万字飞龙旗。
1...402403404405406...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