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而三宝喇嘛索额图也能听懂一点波斯话,所以就在旁边听着。
“......妮莎公主的美貌和智慧,远在应天的大明皇帝也有耳闻,昔日准格尔王离开应天府时(僧格从没去过应天),天子就想请准格尔王做媒,迎公主为贵妃。所以大王不敢接受阿拉姆吉尔的好意,而且还想请阿拉姆吉尔陛下将公主嫁给大明皇帝陛下。”
“什么?你,你说什么?”谢斯塔.汗愣了又愣,他怎么也没想到僧格王会利用公主的婚姻问题把大明皇帝拉进场。
“瓦齐尔阁下,准格尔大王想为妮莎公主和大明天子做媒。”明珠喇嘛说,“这可是好事,阿拉姆吉尔陛下不会反对吧?”
这是好事吗?谢斯塔.汗细细一想,忽然发现僧格的这个建议好像也不错......对于帖木儿帝国而言,最大的利益就是保持中亚的兵源地,收买中亚天方教战士的人心,同时又要避免真的和强大的准格尔王国开战。
所以在准格尔王僧格拒绝皈依和臣服的情况下,把妮莎公主和大明天子的联姻拿出来挡在前面倒是挺不错的。有了这层关系,即便准格尔王国把希瓦王国痛揍了,应该也不敢南下夺取撒马尔罕。
而撒马尔罕的形势一稳,奥朗则布皇帝就能带着他的河中军团回印度去称王称霸了......
抢救大明朝 第1204章 现在开始做大帝(求订阅)
虽然奥朗则布的宝贝闺女妮莎公主已经有了下家,但是谢斯塔.汗还是非常确定,一场攻打准格尔王国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妮莎公主和大明皇帝的“议亲”,只不过让奥朗则布的帖木儿帝国在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中占了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奥朗则布可是杀了三个兄弟还囚禁了父亲才把皇位抢到手的,他怎么可能因为一场不知道能不能成的联姻就掉以轻心?
身为奥朗则布最新任的重臣,谢斯塔.汗当然也和他的主子一样,从来不相信帝王之家的亲情——别说妮莎公主和大明皇帝的婚姻八字还没一撇,就算进了洞房,成了好事,大明皇帝就能靠得住了?
亲爹和亲兄弟都靠不住,何况女婿?
所以结束了和明珠喇嘛、三宝喇嘛的谈判之后,谢斯塔.汗在第一时间就派出六个心腹,分成三队,骑着快马直奔撒马尔罕,将僧格拒绝改宗和臣服,以及僧格想替妮莎各种和大明皇帝做媒的消息告知奥朗则布。
之所以那么急着报告,就是为了让奥朗则布在第一时间做好和僧格交战的准备!
虽然奥朗则布因为兵弱不想开战,但是准备还是要做的......兵越弱,准备就必须越充分。
根据奥朗则布和谢斯塔.汗之前商量的对策,一旦战争不可避免,奥朗则布就应该率领主力南下泰尔梅兹,只留少量虚兵在撒马尔罕,以免主力遭到僧格王的突袭——虽然这种可能不大,但防还是要防的!
可是当谢斯塔.汗从石堡王城返回撒马尔罕时,他却突然发现这座城市居然变成了军人的海洋,聚集在这里的军队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增加了许多!
城内城外,到处都能看见正在巡逻或是训练的帖木儿帝国的军队。既有奥朗则布从印度带来的拉杰普特骑兵和火枪兵,也有奥朗则布在撒马尔罕和塔吉克当地招募的新军。
其中特别引入注目的是名披着锁子甲,戴着尖顶铁头盔,装备了大量沙纳图尔炮(骆驼炮)和火绳枪以及其它一些冷兵器的沙纳图尔护卫军。
当谢斯塔.汗进入撒马尔罕城门的时候,这支新组建的军队正在城外的空地上进行队列训练。
谢斯塔.汗看见至少5000名沙纳图尔护卫军的战士组成了一个10个500人方阵,摆出了步行的火绳枪兵和骆驼炮兵(沙纳图尔炮兵)和骆驼骑兵混编的阵型。
阵型谈不上多严整,但是组成阵型的战士们看上去都很精壮,的确不是印度当地的士兵可比的......
但是谢斯塔.汗依旧不认为这些军队可以和准格尔王国的精兵相提并论,后者已经大量装备燧发枪,使用的火炮威力也更猛!
以为奥朗则布头脑发热的谢斯塔.汗急急忙忙的就往王宫而去,在王宫的大殿内,看见了正在试穿锁子甲的奥朗则布。
奥朗则布虽然骨瘦如柴,但是他的骨架很大,个子很高,披上锁子甲后显得威风凛凛,再加上他长得很凶,深目隆鼻大胡子,看着就不好惹啊!
“阿拉姆吉尔陛下,您怎么还在撒马尔罕?”谢斯塔.汗看看左右,并没有外人,于是行了礼后就开门见山问起来了。
奥朗则布一挥手,打发了正在替他收拾锁子甲的宦官,然后望着谢斯塔.汗问:“我的瓦齐尔,你看看,我现在像不像一个大帝?”
大帝?谢斯塔.汗打量了一下奥朗则布,还真像啊!比那个僧格像多了!
“阿拉姆吉尔陛下,您就是大帝,您就是帖木儿帝国的阿拉姆吉尔大帝啊!”谢斯塔.汗恭维道。
奥朗则布点点头,笑着:“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一位大帝了!”
这是什么意思?谢斯塔.汗想不明白,于是就问:“阿拉姆吉尔陛下,您收到我的信了吗?”
“收到了。”奥朗则布说,“僧格既然拒绝了我的好意,那么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陛下,您不想将公主嫁给明朝皇帝?”谢斯塔.汗忙问。
“那是另一回事......”奥朗则布说,“公主和明朝皇帝的婚事要慢慢谈,而我们和准格尔王国的战争却迫在眉睫了!”
“阿拉姆吉尔陛下......”谢斯塔.汗有点急了,“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啊!”
“已经做好了!”奥朗则布摇摇头,“至少要让罗刹国和波斯帝国的使臣相信我们已经做好准备!”
“罗刹国和波斯帝国?”谢斯塔.汗眉头微皱,“他们都打算出兵了?”
“是的!”奥朗则布点点头,“阿巴斯二世向土库曼派出了红头兵......也许他认为对准格尔的神之战是他笼络土库曼部落的好机会。”
波斯红头兵是波斯萨菲王朝的亲兵劲旅,头戴标志性的小红帽,其成员全都来自土库曼部落。
所以当土库曼部落和准格尔王国的战争不可避免时,波斯萨菲王朝就不得不卷入战争了。
“罗刹国也向小玉兹、布哈拉和我们这里派出了使团。”奥朗则布说,“很显然,那位沙皇也不能容忍准格尔王国的做大,准备和天方教徒联手了。”
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现在稍微得了点空——之前他忙着和波兰打,和瑞典打,和土耳其打,和因为他滥发铜币而暴动的民众打,一直打到1662年才完事儿。西边告一段落后,他往东边一看,可不得了啦!大明膨胀大发了,天朝帝国复兴了,在罗刹国东边的疆土南边立了一堆藩属国,其中最强大的一个藩属国准格尔王国已经打到中亚,而且把触角伸到伏尔加河了!
这要再不出手,回头别金帐汗国都复活了!
所以阿列克谢一世连忙派出他的重臣戈洛文侯爵率领6000名射击军开到了乌拉尔河上游,并且在乌拉尔河和萨克马拉河的交汇处建起了奥伦堡要塞,同时还向小玉兹的哈萨克人提供武器装备,帮助他们抵挡准格尔王国。
通过哈萨克人的介绍,戈洛文侯爵知道了在中亚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个反准格尔同盟。
戈洛文侯爵觉得这是一个打击准格尔王国,同时攫取中亚土地的良机,于是就一边向莫斯科报告,一边向布哈拉和撒马尔罕派出使臣。
奥朗则布阴沉着面孔,显得非常威严,“波斯、罗刹和希尔汗国的使臣很快就要抵达撒马尔罕,我作为印度斯坦和帖木儿帝国的皇帝,又怎么能悄悄溜到泰尔梅兹去呢?”
“那么公主殿下和大明皇帝的婚事......”
奥朗则布摇摇头,道:“那是另一回事,可以继续推进......还是有你负责,千万记住,一定要让僧格王认识到我们非常愿意达成联姻!另外,还应该尽可能保密,不要让这场男女之间的事情,影响到神圣的战争!”
“陛下,”谢斯塔.汗还是有点搞不清状况,“那我们还要不要向泰尔梅兹撤退?”
“怎么是撤退呢?”奥朗则布瞪了不会说话的瓦齐尔一眼,“我已经给阿富汗的首领们写信,邀请他们参加这场神圣的战争,所以在和波斯、罗刹、希瓦的使臣会面后,我就要去泰尔梅兹等待勇敢的阿富汗人了!”
谢斯塔.汗听了以后大松口气,因为他知道奥朗则布等不来阿富汗人的......阿富汗人只有在侵略印度的时候才足够勇敢,去中亚草原和蒙古人打?那不是找死吗?上哪儿找那么勇敢的阿富汗人?
抢救大明朝 第1205章 大帝的拖鞋!(求订阅)
1665年7月初的时候,来自波斯、希瓦、罗刹三国的使臣终于抵达了帖木儿帝国的都城撒马尔罕。在陈旧但依然不失庄重和华丽的宫殿内,三国使臣首先看到了5000名肃立在宫殿广场上的帖木儿新军。这些来自河中的战士身披板链甲(锁子甲上挂铁片),头顶尖铁盔,肩扛火绳枪,腰带上还悬挂着弯刀,队列极为严整。
即便在波斯古拉姆新军(一支由英国冒险家安东尼.雪利帮助训练的西式军队,成员都来自高加索)担任过高官的波斯使臣卡利法看来,这支军队也堪称精锐了。和采用了莫里斯方阵战术的波斯古拉姆新军没得比,但是和波斯军队的红头军还是可以一较高下的。
一个印度斯坦的皇帝可以拿出这样的军队,看来这位奥朗则布并非浪得虚名之辈啊!
希瓦汗国的使臣阿利姆王子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他关注的并不是这些在宫殿广场上列队的皇家卫队,而是入城时看见的骆驼炮兵、骆驼骑兵和普通骑兵。
骆驼炮又称沙纳图尔,是西亚、中亚和南亚军队非常喜欢的武器,介于重型火枪和轻型火炮之间,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抬枪。不过这种武器不是步兵使用的,而是配属给骑兵。标准的战术就是先用骆驼炮轰击,再以骑兵冲锋。
奥朗则布的帝国辽阔而且富庶,手工业极为发达,因此可以大量铸造骆驼炮。为了给自己的河中亲兵装备骆驼炮,奥朗则布从印度本土调集了多达1000门的骆驼炮,现在全都摆在了波斯、希瓦、罗刹三国使臣的眼前。
罗刹使臣是戈洛文侯爵的弟弟列夫.戈洛文,也是一位久经战阵的军人,曾经同波兰、瑞典、土耳其打过仗,而且还参与翻译了《步兵战斗队形的训练和变换》——这是西欧陆军的步兵的作战条列,在1647年时就被引入了罗刹国,用来指导罗刹国射击军的改革。
罗刹国的射击军就是那些打扮的和圣诞老人差不多的火枪兵,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他们也在不断进化——如果不进化,凭什么和波兰、瑞典、土耳其这样的强敌打了七八年还没怎么输?
经过阿列克谢一世的整顿,射击军已经有了大约60个“新制”的团,总兵力达到了将近6万。虽然这些“新制”团依旧比不上欧洲那边的强兵,但是摆在中亚这里却是第一等的劲旅。
另外,罗刹国早就在中亚这里布署了不少哥萨克骑兵,他们可是清朝前锋营骑兵的模仿的对象。
而僧格的准格尔骑兵则借鉴了清朝前锋营骑兵(许多在前锋营当官当兵的八旗蒙古都跑僧格手下)、明朝的黑枪骑兵和罗刹国的哥萨克骑兵,实际上也是一支马上马下通用的“杂活骑兵”,他们和哥萨克骑兵、黑枪骑兵、前锋营骑兵最大的不同就是马多!他们是蒙古人嘛,还能缺少战马?所以准格尔骑兵的机动性是超强的。
不过准格尔却没有装备骆驼炮这样的超轻型火炮,而是配备了大明朝廷赠送的6斤野战炮。这种火炮的威力非常令人满意,比早先的3磅炮可强多了。既可以用来轰击敌人的野战部队,也能用来摧毁中亚这边不算坚固的城墙。唯一的问题就是重了一点——这种火炮是用青铜铸造的,分量十足!所以转运起来不太方便。
因此准格尔的军队在拉上大炮,拥有极强的野战和攻坚能力的时候,机动性就没了。而在不携带火炮的时候,就是一支来去如风的“蒙古铁骑”。
通过和僧格的“友好接触”,足智多谋的奥朗则布已经摸清了准格尔王国的底细。12个准格尔万户理论上都可以提供一万准格尔骑兵,但那是极端情况下进行总动员才能拉出来的兵力。
在通常情况下,准格尔王国的“驻牧六万户”(其实是亦农亦牧)实行的是类似府兵制的轮番服役制,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大约两万人在役。
另外,僧格还拥有一支募集来的亲兵,人数只有5000,包括一个明式步兵团(模仿新军编成,装备火绳枪和长枪)、一个胸甲枪骑兵团、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工兵营。
总共25000人的常备军构成了准格尔王国军事力量的核心,而在核心之外还有游牧六万户的游牧骑兵。
这些游牧骑兵是比较传统的蒙古骑兵,但是装备也比较精良,拥有大量的火绳枪和锁子甲。不过由于游牧部落的组织问题和绰罗斯家族内部的矛盾(僧格和几个哥哥不是一母所生),这6个游牧万户的骑兵战斗力是没有办法和僧格的常备军相比的。而且这6个游牧万户需要管控的地盘很大,辖区内还有大量三心二意的哈萨克部落要压制,所以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这6个游牧万户能起到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在掌握了准格尔的底细的同时,奥朗则布也摸清了几个盟友的力量。其中实力最强的当然是罗刹国—哈萨克联军,除了戈洛文侯爵带来的6000射击军之外,罗刹国在中亚这边还有大约4000人的武装(主要是哥萨克)。另外,小玉兹的哈萨克部落也全部站在罗刹国一边。因为哈萨克人和准格尔人又亡国破家的大恨,所以一定会拼命战斗。罗刹人加上哈萨克人,可以出动的兵力大约在三万左右!
光这一路就比僧格的常备军多了!
希瓦汗国的兵力仅次于罗刹—哈萨克联军,在收编了布哈拉的乌兹别克人(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是亲戚)后,阿努沙汗拥有至少5万乌兹别克战士,而且还拥有奥斯曼帝国提供的大量新式火器和军事顾问,实力不容小觑。
波斯—土库曼联军的实力也非常强大,萨菲王朝的阿巴斯二世从波斯本土派出了至少5000红头军,还从土库曼部落中招募了大批战士,总兵力在两万左右。
光是这三家就有十万大军了,而奥朗则布手头则有八万人的军队——包括三万从印度带来的远征军和五万在撒马尔罕、塔吉克招募来的新军。所以反准格尔联盟的总兵力有十八万之多......即使僧格的6个驻牧万户总动员,能够拉出来的兵力也就六万五千。
而这六万五千人也不可能都集中起来进行运动战,因为在僧格统治下的河中天方教徒已经蠢蠢欲动,即将发起大起义。
现在的形势怎么看都对僧格很不利啊!
这也是奥朗则布从一个好丈人转变为大帝的原因。
撒马尔罕的王宫之内,大帝奥朗则布披上了象征开战的锁子甲,高坐在自己宝座之上,周围簇拥着一群在印度凶名赫赫的大将。当着罗刹、波斯、希瓦三国使臣面,大帝冲自己的一个宦官招了下手。
宦官端着个盘子走到了大帝跟前,盘子里面摆着一只脏兮兮的旧拖鞋!
奥朗则布面色阴森,开口说着波斯语:“众所周知,我是一位宽容仁爱的君主,不愿意看见无休止的杀戮和苦难,哪怕被杀死的都异教徒,所以在讨伐准格尔王国的战争开始前,我将给僧格王最后一个机会......”他指着拖鞋,“这是我穿过的拖鞋,我将派遣它代表我去准格尔的王城劝降,如果僧格愿意皈依真神并且向帖木儿帝国臣服,然后再撤出中玉兹、费尔干纳和锡尔河中游之地,他和他的臣所犯下的罪行就应该得到宽恕!”
抢救大明朝 第1206章 这是公主的拖鞋(求订阅)
大明洪兴十八年六月二十五日,准格尔王国的石堡王城的南门仁爱门门口,已经是戒备森严了。大队全副武装的大王亲兵,已经扛着上了长刺刀的火绳枪,在仁爱门外的大路两侧列队,两个披着锁子甲的喇嘛,气势汹汹的站在大门口,手按着腰刀的刀柄,怒目而视着正渐行渐近的一头金光闪闪的大象。
大象在中亚这里可是个稀罕玩意儿,对于瓦剌蒙古人来说,更是仅存在于佛经上的“神兽”。所以听说有大象来到了石堡王城,立马就有不少石堡城的居民涌出来看热闹了。
石堡城的居民大多不是原先的准格尔蒙古人,也不瓦剌联盟中其他部落的蒙古人,而来自遥远的东方或叶儿羌汗国的城市。
前者信佛教,多来自八旗蒙古或清朝镶绿旗,在顺治和多尼两家先后崩盘后,八旗蒙古和镶绿旗的成员当然都倒了霉,前者在察哈尔蒙古和土默特蒙古眼中是叛徒。后者也被大明朝廷和北方的大宁、北平、安北、朔方等四镇失为异类,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三代不能为官。
所以这两类人就只能背井离乡去谋生路,其中的绝大部分又选择了西迁,一部分迁到了吴三桂的安西军地盘上,还有一部分走得更远,到了僧格的地盘上。在僧格这里,来自镶绿旗的移民大多成了商人和手工业者,也有一些在石堡王城外租了土地,开办农场。而八旗蒙古中的壮丁则是僧格的大王亲兵的来源。
而来自叶儿羌汗国城市的移民则多是天方教徒——僧格的准格尔王国实行的当然是宗教宽容政策,允许民众信仰天方教、基督教、摩尼教等等异教(相对于释儒道三教而言),不过人头税还是要交的。
现在毕竟是17世纪嘛,大家都在收,僧格王有什么理由不收?而且他还那么穷......
而来自叶儿羌的天方教徒和来自东方的佛教徒,在石堡王城这里还是比较和谐的。因为他们都是僧格王统治的受益者,僧格王毕竟是个蒙古王,少不了“四等人”的那一套。
现在就是准格尔(包括准格尔本部和东方来人)第一等,叶儿羌第二等,哈萨克第三等,河中人第四等。所以叶儿羌人在石堡王城和王城周围的处境不错,要么租种农场(准格尔是土地公有的,石堡王城周围的土地都属于王廷所有,一等人和二等人都可以低价租赁),要么在城内从事手工业和商业。
所以这两类人都是僧格王的拥护者——不拥护还能怎么办?把肥得流油的土地还给河中当地人?
两伙人现在已经混熟了,而且他们也看出气氛有点不对,于是就互相打听起来了......当然是用汉语互相打听了。准格尔王国是汉蒙双语并用,但是由于楚河城和石堡城内的喇嘛大多来自汉地黄庙,而且还接受大明皇家商会和衍圣公府的资助,所以汉语就变成了通用语。
“怎么回事?大王亲军都出来了,火枪上还插了刺刀,这是干什么?来了个大象怎么就那么紧张?”
“是啊,还有那两个大喇嘛也都披上锁子甲了,还挎着戒刀,这是要斩大象吗?”
“斩大象?大象哪儿得罪大王了?”
在场有北京二环内来的蒙古人(二环内的四合院啊!),都是消息灵通人士,听见周围的议论,立即就神神秘秘插话了。
“不是大象得罪大王了,大象是好大象,大象的主人不好,得罪大王了!”
“谁是大象的主人?”
“是天竺国来的帖木儿大王,现如今驻扎撒马尔罕的那一位。”
“帖木儿大王是好人啊,送了咱们不少卢比银币......”
“这次不是来送银币的,是来送拖鞋的!”
“送拖鞋?为什么呀?”
“劝降,这是帖木儿家的规矩,开战之前先让大象驮着大王的拖鞋去劝降,如果对方把拖鞋当成大王请进王宫,就等于投降了。如果不肯投降,就把拖鞋扔了,把大象给杀了......那就得大战一场了!”
“这规矩好奇怪啊!他们为什么不偷袭呢?搞这一套不是让人家有防备了?”
“对啊!而且大象有什么错,就给杀了......”
当看热闹的人们正在议论大象有什么错的时候,一头忧心忡忡的大象已经摇摇晃晃到了石堡王朝门口,在两个怒气冲冲的大喇嘛和一群举着长矛的士兵前面乖乖的停下了。
大象背上驮着个小房子,小房子里面还坐着个人,那人手里抱着个盒子。这时大象跪了下来,坐在小房子里面人钻了出来,然后顺着大象的背部滑倒了地面上,稳稳的站好了,然后就笑呵呵的向明珠大喇嘛和三宝大喇嘛走去了。
两个大喇嘛瞅见这人也是一愣,这人是谢斯塔.汗啊!
这老头怎么那么有种?没听说过斩来使吗?大象都死了,你还能活?
“明珠喇嘛,三宝喇嘛,”谢斯塔.汗没有一点马上要死的觉悟,还笑嘻嘻的和两个喇嘛打招呼,“好消息啊,阿拉姆吉尔陛下同意把女儿妮莎公主嫁给大明天子为妃啦!”
什么?不是来劝降的?
两个喇嘛一愣,明珠喇嘛沉着脸问:“你不是来劝降的?我可听说奥朗则布派人送来了他的拖鞋,要咱们的大王跪迎!”
谢斯塔.汗闻言一愣,“这是谣言,是谣言......劝降上次不是劝过了吗?多劝有什么意思?拖鞋倒是有一只,但不是阿拉姆吉尔陛下的,而是公主殿下穿过的金拖鞋。二位请看......”
说着话,谢斯塔.汗已经打开了他捧来的盒子,里面果然摆着一只看上去有点细长的,镶嵌了不少珠宝的金色拖鞋——一看就是女鞋,而且还非常昂贵,肯定不是那个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的奥朗则布的鞋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