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后世的人们也许无法理解农业在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重要地位,但是身处17世纪,被一亿多快两亿人的吃饭问题所困扰的朱慈烺却太知道“食为天”的道理——饭都吃不饱,还怎么走资?
而且这个时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原材料主要口农业供应!棉花、丝绸、羊毛等等的生产,都会挤占粮食生产的土地!
而一个为手工业提供大量原材料的富农或地主,其实也不再是单纯的农民(将农业和工商业严格分离开的概念,大约也只有中国才有吧?),而是一个工商地主或富农了。
而在手工业高度发达的江南,工商地主和工商富农从崇祯末年开始就如雨后春笋一样大量出现了。
因为在这个时期,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作物提供了大量的需求,同时湖广、两淮、金瓯和静海等地出现的大农场又能为江南提供足够而且价廉的粮食供应。另外,番薯、土豆等外来作物的普及,也给东南农民提供了额外的廉价食物。
所以亦农亦商亦工的地主奸商,就开始粉墨登场了。
而周国丈居然也是他们当中的一份子!
这位国丈不是干大事业的人,但绝对是个能理财的不义之人!
小气,精明,俭省,也有那么点背景,也有资本,而且一直就在悄悄做买卖。
所以在彻底失去政治特权后,他就很自然的转型经商了。
说是经商,其实是农工商兼营,只是以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而已。
国丈的主业是桑田和养蚕,在崇祯末年就把苏州家里出租的土地收回,改稻为桑,一口气种了上万亩桑树,桑树起来后,又开始大规模养蚕和养羊(羊也吃桑叶)。
而且还不是瞎养,老头子在老山马场这边得了灵感,开始在自家的蚕房中选种,淘汰病弱,保留强壮。十几年下来,也打出了苏州国丈蚕的品牌!
在经营桑田成功后,老国丈又领着几个儿子开起了钱庄——所谓的钱庄其实就是小型银行。在海商行和盐商行成功后,许多大商人都发现这个行当来钱又多又快,所以就投入其中,大银行开不了,就办个小钱庄。
周国丈就办了个只在苏州地方上经营存贷汇(汇款得通过海盐二行的渠道,手续费和海盐二行分)业务的钱庄。
不用说了,肯定经营得不错了!
他连崇祯皇帝借钱都不肯,这钱庄的资产质量还能差?
所以到了洪兴十六年的时候,早就失去了大部分特权的周国丈居然比当年崇祯当权的时候更富有了……
这个因为自己的奋斗而发了大财的国丈,却比当年靠女婿发财的时候更“爱”崇祯上皇了。
自己艰苦奋斗来的钱才宝贵啊!而且也更害怕失去!
周国丈知道朱慈烺讨厌自己,之所以没动自己,多半是因为女儿女婿……女婿要是不在了,他的这点身家会不会被外孙没收了?
他当年得势的时候,可没少收人贿赂,后来经商发家的过程,也不可能干干净净,真要让御史们来查,可就没下场了,
所以现在接到崇祯的口谕,他第一时间就想到自己这个荒淫昏庸的女婿很可能要不行了……
周国丈哪里敢耽搁,赶紧租了条快船就直奔浦口而去。到了浦口后也不停留,就直奔老山仁寿宫。到了仁寿宫外,就发现往日门庭冷落的地方,现在人山人海!
不过不像是来探病的,倒像是来逛庙会的……看这些人的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应该都是南京、浦口一带的商人。
这是怎么回事?
“老爷子,您真不知道?太上皇在仁寿宫外摆摊做买卖呢!”
很快就有人告诉周国丈是怎么回事了。
“什么!太上皇在摆摊?真的假的?卖什么呢?”老国丈听得一愣一愣的。
“卖好东西呗!”那人回答,“绫罗绸缎,玉石珍玩,珠宝首饰,西洋钟表……都是太上皇历年所收到的礼物贡品。”
“礼物贡品?那玩意能发卖么?”
“没钱使了!”那人道,“老爷子您还不知道吧?如今应天府出来一个投大钱的买卖,太上皇也想插一脚,没本钱怎么办?只好卖东西了!”
“什么买卖啊?”周国丈继续打听。
“就是投资建国的买卖!”





抢救大明朝 第1168章 严肃点,瓜分世界呢!
投资建国......还买卖?
周大国丈虽然大买卖人,家产也上百万了,可是他的格局并不大,所以怎么也不能理解投资和建国的关系,更不会把这事儿当成个买卖来做。
这事儿怎么是买卖?建国这事儿是造反啊!那是李自成和努尔哈赤干的事儿......
朱由检你都太上皇了,怎么还不安分?还想什么建国......你就关起门来瞎想也没什么,怎么还在仁寿宫前摆摊筹集造反经费呢?莫说如今的锦衣卫办事儿麻利,就是没锦衣卫去报告,皇上也不能不知道啊!你们住对门啊!你这儿卖东西筹钱建国,皇上怎么可能不知道?
想到这里,周国丈哪儿还敢见女婿?见了不就是造反同谋了?这可不行......得赶紧开溜,不,不能只开溜,还得去向皇帝报告他爸爸图谋造反的事儿!
老国丈可机灵了,知道在这个时候必须旗帜鲜明的和自己的好外孙站在一起,要不然脑袋就得搬家了!
想到这里,他也没和走在前面替他开道的那个老太监打招呼,自己就溜了,一头扎进人群里面没影了,速度之快,连跟着老爷子的御前侍卫都没反应过来——这些人都是崇祯上皇的侍卫,从甲申年前开始就跟随了,二十年没换人了,最年轻的都四十好几,身手早就不行了,其中跟着周国丈的侍卫头领还是个胖子,起码200斤重,走路都喘。
而周国丈虽然74了,但是身体很好,不胖不瘦,腿脚利索,一下就出溜的没影了,那胖子还目瞪口呆站在那里,完全不明白出了什么事儿啊!
周国丈开溜去给朱慈烺通风报信的时候,他的好女婿崇祯上皇就在皇极殿里面呢!
太上皇摆摊什么的,不过是个说法,崇祯上皇怎么也不能真跑仁寿宫外摆摊做买卖啊!要去了,那就什么都卖不出去了......所以在仁寿宫外一排临时搭起来的棚子里面摆摊的,其实是大太监庞天寿和他的几个干儿子。
至于崇祯上皇本人,则跑去皇极殿抢地盘了!
世界是很大,但是架不住想要参与瓜分的人太多啊!
崇祯自己就一百多儿子,一人一个千里侯那就十万里了!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照他们哥仨也都有许多儿子,也得参与瓜分!
另外应天城内还有一大堆的亲王、郡王还有他们的子弟,这帮龙子龙孙不当猪已经20年了,其中一群年少的,根本就不知道当猪的幸福,一个个都紧迫感十足啊!
现在大明的王爷除了有“克难”名头的那几个(只要唐王、鲁王、代王、洛坤王他们几个带兵的王爷才有),其他的王的代降。
亲王的世子当郡王,郡王的世子当郡公(国公只有功臣才能当),郡公的世子当侯,侯的世子当伯,伯的世子当子,子的世子当男,然后就是老百姓了......而且一个爵只能传一个儿子,其他儿子就是老百姓!
你说这个急人不?
大部分王爷家都一堆儿子呢,世子还有的混,其他人怎么办?能不着急,能不焦虑,能不努力吗?
但是努力也不等于有成果啊!不可能人人都当学霸啊!虽然王爷家出身的娃儿可以进应天府最好的小学、中学,但是到大学阶段就没什么优势了,就是稍微加个一二十分的......这还是考“京学系”(也就是由京学堂衍生出来的应天大学、南京工学、武汉文理学院、天津大学等学府)和军学系(各种军事学院)才能加分,考“太学系”(南京太学、武汉太学、天津太学)和“民学系”(民办大学,主要集中在江南、江北、浙江、福建、广东等富裕省份)的大学是没有加分的。
而且有加分也不等于一定能入取,因为考京学系和军学系学府时有加分资格的人很多!
另外,军学系的各家学院下面还拖着一堆陆军中学、海军中学之类的半军半民的少年军校。
和这帮十来岁就进军校的学生相比,王爷家的孩子哪怕加上二十分也没什么优势......
所以一群王爷还有下面的王子王孙们就没有不焦急的,而那个把崇祯上皇的养老钱都赔光了的“傻瓜王”朱慈焕的成功,就让这群焦急得不行的龙子龙孙们看到了希望!
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照三兄弟的成功是不会让他们看到希望的。因为三个牛逼啊!朱慈烺不用说了,太祖高皇帝在世!
朱慈炯则一直在北方抗虏第一线!
而朱慈照虽然比两个哥哥差一点,但是也有平安南和救暹罗的大功,这几年他还督军打平了北大年国,现在还在攻打霹雳国......都快打成南天一霸了,谁还不服气?
可朱慈焕没本事啊,这谁都知道......他除了帅一点,就没有优点了,就是个草包王爷。
他都能在海外开出个一万五千里的国,别的龙子龙孙为什么不能?
所以大家伙看到加庆王国的爵位卖得火爆,心一下就热起来了。
加庆国的男爵真的是供不应求啊!总共就500个名额,还给崇祯拿走了25个,还剩下475个,应天府这里的富豪和各种二代就多少了?不到十天就卖没了......所以远在苏州府的周国丈都不知道有这好事儿!
这钱好赚成这样,大家能不眼热?
当然了,这些眼热的家伙根本不知道朱慈焕那边的开销多大!
那四百多万两根本不够花用——朱慈焕其实也在穷开心。
不过穷开心也没得开心要好!哪怕一个海外千里侯,也是一个精神寄托啊——哪怕没有了大明的爵位,还有个海外千里侯,还是世袭罔替的,而且还封地临民......
所以应天府的王爷们很快就组成了“六个王爷建国团”,一起来向朱皇帝“请地”了。
所谓“请地”,当然不是想从大明的直省、内属、外藩的地盘上割肉了,而是要“请无主之地”。
可是“无主之地”毕竟有限,其中距离大明比较近的,而且又比较富裕的就更少了。
得赶紧下手去抢啊!
“这是我们的!我们哥几个先提出的,你们凭什么抢!”
“我是克难亲王,你是什么东西?你不过就是个代降的‘流王’,凭什么和我争?”
“凭什么?福王殿下也参股了!”
“陛下,臣的周王一系人丁重多,早就入不敷出了......而且我家虽然没有克难之功,但是当年坚守开封府时也竭尽全力保家国,挥金百万为城防啊!”
这群王爷也真是胡闹,居然在皇极殿上,围着一个巨大的地球仪就吵起来了!
朱慈烺看见他们就来气,正想开口训斥,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的崇祯上皇突然嚷嚷起来了:“都別吵了!”
朱大皇帝回头一看,就见崇祯上皇带着几个年长一点的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就到了皇极殿了。
朱慈烺也不大好,看见崇祯来了也不去迎接,还在哪儿调侃他道:“父皇,您不是在仁寿宫外摆地摊吗?怎么那么快就来了?东西都卖完了?”
“什么就卖完了?”崇祯一瞪儿子,然后一指那群围着地球仪吵架的王爷,“朕要来晚了,世界都要给瓜分完了!”
什么就瓜分世界了......朱慈烺正要和崇祯好好解释的时候,就听见大太监黄小宝的声音传来:“陛下,嘉定伯周奎请见,说有要事禀报!”




抢救大明朝 第1169章 疯皇崇祯

嘉定伯周奎?朱慈烺一愣,那不是我外公吗?他不好好在苏州养蚕跑来应天府干什么?难道也想投资建个公国......这可不好办了,现在一堆王爷都在抢地盘,哪儿还有地盘可以给他去建国?
再说了,他都抠成那样了,也不适合干殖民建国的大买卖吧?
“宣他上殿吧!”朱慈烺想不出来,但还是决定召见周奎。毕竟崇祯上皇就在自己身边坐着,得给他一点面子——那是他的老丈人嘛!
周奎一进皇极殿就有点晕乎了,今儿是怎么回事儿?怎么一堆王爷围着个大球一样的东西在吵吵?难道是宗人府在开大会?吵得还挺凶......
他的注意力全被这群吵吵嚷嚷的王爷吸引过去了,居然没发现他好女婿崇祯上皇正在朱慈烺的御座边上摆着的一把椅子里坐着。
被太监带到一个蒲团前面后,周老皇亲也不敢看朱慈烺,直接就下跪叩头问安了。他是很怕这个好外孙的,今天跑来揭发崇祯也是因为害怕啊!而揭发太上皇女婿这事儿实在有点不上道,所以老头子也内疚,朱慈烺喊了平身他也不起来,趴地上就嗷嗷哭上了。
他这一哭,原本笑嘻嘻的朱慈烺也皱眉了——这是怎么啦?难道是我外婆死了?过年的时候还挺好的,这怎么说没就没了?而且年纪也不大,才73岁啊!
朱慈烺赶忙发问:“老国丈,你哭得那么伤心是为什么呀?是不是家里出事儿了?”
“陛下,老臣哭泣是因为,是因为......”周国丈没敢直说“太上皇造反”,崇祯到底是他女婿,就算要揭发也得婉转一点。
“是因为老臣的女婿发疯了!”
什么?你女婿疯了?朱慈烺没想到周奎说的是崇祯,周奎有仨闺女,大女儿嫁给崇祯,二女儿已经守了寡,疯了的应该是周国丈的三女儿,也就是朱慈烺的小姨夫。
“朕的小姨夫发疯了?”朱慈烺皱眉道,“过年的时候还挺正常的,怎么一转眼就疯了?”
“不是臣的小女婿,而是臣的大女婿疯了......”
“你的大女婿......”朱慈烺回头看了眼崇祯,目光中带着些许疑惑:父皇,您疯没疯啊?
崇祯也是莫名惊诧,他请周奎来应天府是想让他帮着卖东西——崇祯要发卖的珍宝太多,应天府的市场有点消化不了,所以就想让周国丈帮着往苏州府发卖。
可这老头怎么回事?崇祯真是有点想不明白,这老头怎么一来应天府就和逆子说朕疯了呢?
这时候原本有点吵嚷的皇极殿里变得鸦雀无声了,王爷们也不抢地盘了,全都看着崇祯。
朱慈烺皱着眉头问:“到底怎么回事?”
周国丈道:“陛下,到底怎么回事臣也不是很清楚,臣只是接到太上皇口谕让速来老山宫,臣不敢耽搁,立即就来了。到了这里才知道,太上皇正在贩卖宫中珍宝以筹措建国之费。可建立国家这种事情岂是太上皇可以做成的?而且连想都不应该去想啊!更不用说在皇宫门口摆摊卖宝贝筹钱以做谋划之需了。所以老臣认为太上皇一定是疯了......”
“周奎,你胡说什么!?”
周国丈的话还没说完,崇祯上皇已经跳起来了,他已经让人误会为昏君了,够委屈了,怎么又成疯子?这要传出去还了得!
老国丈听见崇祯的怒吼,心下就是一颤,连忙抬头看去,就见“疯皇”气呼呼的站在那里,脸色铁青的吓人——看着就是个疯子啊!
朱慈烺则是连连摇头,笑着道:“父皇息怒,莫和老国丈一般见识,老国丈年岁大了,脑筋也糊涂了,哪儿知道咱们现在干得买卖有多大?”
什么买卖?周国丈愣了又愣,这里不是朝堂吗?是做买卖的地方吗?
老爷子正糊涂的时候,鲁王朱以海开口了,他现在是宗人府令,算是宗室长辈,周国丈虽然不是宗室但也是国戚,现在产生了一些误会,他就该出面解释。
“国丈,现在陛下领着咱们这些宗王干的大买卖叫殖民建国!就是到大明的本土之外,抢一块无主的富饶之地建立藩国......太上皇变卖一些用不着的宝贝就是为了筹些钱财好往这桩大买卖里面投资!”
周奎连连摇头,“不明白。”
“哪儿不明白?”朱慈烺耐心地问。
周奎道:“老臣不明白无主之地为什么还要抢?而且这无主之地又怎么会富饶?”
“这个......”朱慈烺想了想,“老国丈,你刚才胡说太上皇发疯了......有很多人都听见了,这该怎么办?鲁王,你是宗人府令,你说国丈胡言乱语污蔑太上皇该不该治罪?”
朱以海正色道:“应该治罪!”
周奎一听心都要碎了!
朱慈烺沉声道:“该治什么罪?”
朱以海回答道:“陛下,周奎毕竟是太上皇的岳丈,该治什么罪......臣想请太上皇定夺。”
朱慈烺点点头,笑着对周奎道:“只要太上皇饶你,朕就不问了,你赶紧向太上皇求情吧!”
“太上皇,老臣......”周奎一瞧崇祯上皇的脸色,就知道不好了,“老臣糊涂了,老臣真的糊涂啊!”
“哼!”崇祯只是一声冷哼。
周奎只好用眼神向朱慈烺求情,朱慈烺笑着对崇祯道:“父皇......儿臣听说您的珍宝不大好卖,看热闹的人多,掏钱的人少啊!”
崇祯叹了口气:“的确不是很好卖!”
“嘉定伯,”朱慈烺又对周奎,“要不你掏个几十万两银子买点宝贝回去?这样太上皇也许不和你计较了。”
“几十万......”
周奎有点急眼了。崇祯的那点东西大多都是贡品,而且还是特制的御用之物,这些东西买回去后只能供起来,根本没有用!
“买吧,买吧!”朱慈烺笑道,“都是好东西,传给子孙挺不错的......他们就想败了也难啊!”
是啊,都是御用之物,你拿去赌钱人家庄家也不敢要啊!
“老,老臣没......”周奎说着话,又偷眼一瞧崇祯皇帝的脸色,赶忙改口,“老臣买了,买了还不行吗?”
“行啊,行啊!”朱慈烺笑了笑,“平身,赐座!”
他从冲那群王爷招了招手,“你们也坐,都坐下,朕有话要和你们说。”
王爷们听了他的招呼,全都照着班次大小坐下了。
朱慈烺道:“你们刚才所争的事情,朕知道了......你们都想占块好地方,建一个又大又富的国,好传给子孙。
想法是好的,但是却把困难想小了,把利益想大了!殖民建国的事情真要那么容易,朕早把地盘都拿走了,还会给你们?你们也别羡慕加庆王,觉得他一没本事,二没本钱,居然也干成了殖民建国的事儿,就觉得自己也行。
其实吧,加庆王国不能算是加庆王建立的,他不过是一个旗号!真正建立加庆王国的力量是以保科正辉和岛津光久为首的两个日本武士集团......这伙人能打能杀也能经营,窝在日本国也没什么前途,所以愿意铤而走险。加庆国王人老实,比较好相处,又是朕的弟弟,有大明天朝的旗号,所以才得到这些人的拥护。
即便如此,他们所建的加庆王国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靠卖爵位筹集的钱,最多是让这个藩国可以生存下去。”




抢救大明朝 第1170章 殖民有风险,建国需谨慎
朱慈烺这是在给一帮头脑发热的王爷还有“疯皇”崇祯泼冷水呢!
这些人只看见朱慈焕在大洋彼岸建国称王,没看见人家担了多大的风险,更没看见人家为了加庆王国付出多少努力和牺牲......
而且,岛津和保科两个武士集团之间是有宿怨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火并起来了。朱慈焕和稀泥的本事也不能太差了,要不然一准搞不定!
另外,加庆王国夹在新洲合众国和新西班牙王国之间。一南一北两个大国都对它虎视眈眈。
当然了,现在是没什么......加庆王国现在就是一片荒地,没有好莱坞,也没发现有金矿,更没发现石油,当然不会引起争夺。可是加州的黄金还能藏多久?一旦被那里的中国移民发现了,加庆王国还能安稳?
不过加庆王国再怎么不安稳,总归是建立起来了,而且也能维持一段时间。如果朱慈焕和他的子孙手腕足够好,没准可以传承许多年。
可是眼前这些准备砸锅卖铁组团殖民的王爷......呵呵,就怕没朱慈焕那么走运了!
要是盲目出海,没准过几年就输光了本钱,连王府都得卖了抵债,一家老小睡大街吧!
崇祯上皇眉头深皱道:“皇儿,你的意思是慈焕在新洲大陆开国建藩之事纯属侥幸,其他人要出海去多半不能成功?”
“父皇,”朱慈烺笑道,“世上事本就艰难,不论干什么,能够成功的总是少数,失败的才是多数啊!建立国家之事又怎能例外?自古以来干过这一行人也有些个,成功的多少?失败的又有多少?这一行的风险不小!”
“可那都是在中土干这一行啊!”崇祯说,“外头的无主之地应该没有那么难取吧?”
“那是当然的!”朱慈烺道,“但是父皇觉得您那些还没有长成的皇子有什么本事?还有诸王府的王子、王孙们又有多大能耐?就真的能干成那么大的事业?”
崇祯有点不服气,道:“和壕不是有了个合众国?朕还听说皇儿准备一口气建十二个万里之国传给儿孙,这步子是不是快了一点?”
朱慈烺笑着摇摇头,道:“父皇,儿臣毕竟是天子,富有四海啊!而且新洲合众国也不是儿臣一人之力所建,而是合了众人之力,筹集了上亿两的本钱,才有了如今的局面。至于儿臣准备新建的十二个万里之国,并不是什么大国,只是十二个用来控扼马六甲海峡要冲之地的城邦之国。小国寡民,又位于海路贸易之要冲,说是一国,其实不过是一个城。
1...385386387388389...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