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不过喀尔喀三部和科尔沁部的崩溃并不等于北方草原从此太平无事。蒙古部落和满洲最大的不同,就是后者有一个凝聚的核心!所以力量往一块儿使,同时也会因为这个核心被摧毁而被完全征服。而前者是由不知多少个大小部落组成的松散联合体,四部王旗的崩溃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部落都臣服大明。而是意味着土默特、察哈尔和准格尔三部可以开始争夺四部遗产了。
而强大的准格尔部又在这场遗产争夺战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跟着准格尔有肉吃啊!
所以从洪兴十二年开始,蒙古草原上就掀起了一阵西进的旋风,数十万蒙古人先后离开了他们世居的草原,向西迁移到了阿尔泰山的东西两侧,加入了准格尔部。
准格尔部所控制的蒙古人口,也从原来的六七十万,一下子增长到了百万上下!
准部的强盛,当然意味着战争了!
问题就是和谁打了?
而第三场需要朱皇帝伤脑筋的战争,就是和日本国丰臣家的战争。
日本国的这场内战已经持续了好几年,而受到大明支持的德川幕府非但没有取胜,而且还陷入了苦战。
当然了,现在主持幕府大政的德川光国和保科正之要历史上幕末时代的德川庆喜、松平容保强太多了。
在他们的领导下,幕府军还能屡北屡战,而且还将战线维持在了广岛藩和福山藩的地盘上。
第四场战争则是和北大年苏丹国的战争......北大年苏丹国臣本来从暹罗,因为暹罗国向大明借兵攻打兰纳(从大顺控制的缅甸独立出来)的原因,就和宋卡、惹拉、沙敦、博达伦、董里、甲米和洛坤等地一起割让给了大明——本来朱皇帝没想要那么多,但是朱慈照亲到黄金城去说服了纳雷王,又多要了一些土地。当然了,整个过程是相当友好和谐的,绝没有什么威逼利诱......
现在明军进驻了宋卡和洛坤,惹拉、沙敦、博达伦、董里等地的披耶都向日南郡王表示了臣服,只有北大年苏丹国不服。这个国家只是暹罗的藩属,而且在暹罗遭到大顺入侵后就基本独立了,现在怎么肯服从朱慈照?
所以朱皇帝手头的那点少年精兵可忙得很啊!
抢救大明朝 第1089章 祸水,准噶尔!(求订阅)
朱慈烺是在洪兴十二年最炎热的时候从南京这个“火炉”跑到另一个有“火炉”之称的大都市武汉的。不过他没有住在武昌或汉口,而是住进了武昌城外稍微凉快一点的东湖宫。
现在的东湖就是一个缩小版的老山,布局非常相似,有园林式的东湖宫,有配套的东湖小镇。东湖镇上还有给内阁府、大元帅府使用的衙门,还有大量的官员宅邸,还有一处东湖大营。
因为不是朝廷常驻之地,所以东湖周围这一片一直是比较萧条的,只有在朱皇帝西幸之后,汉口市的商人们才会把买卖开过来。不过和老山——浦口这一块还是没得比。
即便朝廷西幸而来,整个东湖的人口也超不过五万,而老山——浦口一带的人口,早就在二十万朝上了。
因为天气炎热,朱皇帝这些日子就在比较凉快,三面环水的清凉阁居住。这是一栋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砖木结构,楼高四层,歇山顶式的大屋顶盖在头上,可以很好的隔绝日晒产生的高温。楼阁的墙壁很厚,上面满是爬山虎,也很能隔热。
这一次朱皇帝留吴三妹坐镇老山,自己带着郑茶姑、徐尔霖、阿吉格、德川高,还有小洋马玛丽.曼奇尼一块儿来了东湖。一大家子都住在高大宽敞的清凉阁内。
其中清凉阁的底层因为比较潮湿,就成了朱慈烺和大臣们开会议事的地方了。二层楼是朱慈烺和郑茶姑的住处,三层楼则是朱皇帝的两个新宠曼奇尼和德川高一起居住,阿吉格和徐尔霖则住在四层。
洪兴十二年四月十五日,接近中午的时候,例行的两府会议已经结束,朱慈烺正在清凉阁底楼的一间地图室里面,和大元帅府的高层一起围着地图桌商议要怎么应付眼前打不完的仗......
地图室的房间很高,有一丈出头,而且非常宽敞,占了清凉阁底层东头的一大块,东南北三面都有门窗,采光及好,夏日有风的时候打开门窗后也非常凉快。
不过今天有点闷热,所以开窗,而是从冰窖中取来了冰块置于地图室的四周,给屋内降温。
“陛下,荆州军报,流寇伪帝李过日前已到永安驻扎,并向永安府百姓大派塞庸,搞得民怨沸腾。”
“塞庸是什么?”朱慈烺打断了正在汇报军情的军师李岩。
在干了几年河南巡抚后,熟悉流寇情况的李岩回朝再任军师,而吴三辅则出任兵部尚书,替代了转任江北巡抚的李若琏。
“陛下,”李岩道,“流寇的制度都抄袭自隋唐,军事上搞府兵,国用则以租庸调。其中庸就是劳役,而塞庸则是在原有的劳役基础上,再加派一份筑城劳役。”
“加派?好耳熟啊!”朱慈烺笑着,“这是向咱们学的吧?他们这样搞下去,很快就有人要造反了吧?”
李岩笑道:“陛下,这个加派加征历朝都有,其实也没有什么......只要合情合理,让百姓可以承受就行。而流寇现在所加派的朱米、塞庸、缅调对百姓而言虽然负担不轻,但也不是无法承受的。因为孙可望、牛金星、顾君恩之流办事还是很上心的,而且他们也知道民之疾苦,能够合理摊派,让民众虽苦而不至于不能活命。
另外,流寇那边还有半数土地为小民所有,小民虽苦,但尚可聊生,比起我朝的天启、崇祯年间,还要好一些的。”
“是吗?”朱慈烺听得出李岩的话中之话,这家伙自己就当过“大流寇”,因为看不惯李自成的逃跑路线和流寇主义,才反水投靠大明的。但是李过入川后采取的圈地授军田和计口授民田的路线,李岩其实是非常赞同的。反倒是对朱慈烺坐稳江山后的“工商为本”非常不理解。
当然了,朱皇帝的工商为本并不是不要农业,而是将农业当成了商业活动的一种。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农本商末之说,也没有什么抑制兼并,当然也不再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之上。
朱皇帝笑了笑,道:“军师以为流寇的那个大顺,还能顺多少呢啊?”
“少则十年,多则二三十年。”李岩道,“如今的流寇以府兵治川民,镇压四方,严控兼并,重农抑商,禁民两业,利出一孔。三四千万川人皆为其所制,皆为所用,以我朝数十万可战之兵,如何能够讨平?唯有以守为攻,遏其出路,使之疲惫,待其内变,而后才能有破竹之势。”
“军师所见与朕相同,”朱慈烺笑道,“流寇之国策效法隋唐,然则唐初多少土地?多少人口?人均有地几何?如今四川多少土地?多少人口?人均土地可有二亩?二亩均田,又怎能持久?农民不能维持,府兵之家又怎么能收支均衡?府兵之家如果出现亏空,又拿什么去服役?重农抑商不等于能不计盈亏!农事是经营,是买卖。以农为本的府兵,同样是一桩买卖。是买卖就不能亏啊......只要让流寇不断的亏本,早晚为我所平。而流寇所据的四川,则是入难出亦难,围困起来慢慢消耗就是了。李过不是扩军15万吗?好啊,很好啊!狼多羊少了,多扩一点,耗尽的就越快啊!
所以朕不担心流寇了......如果最叫朕的头疼的,非准噶尔莫属了!”
提到准噶尔,地图室里的人们都忍不住皱起眉头了。
蒙古人难弄啊!你不打碎他们,他们没完没了跟你闹。你打碎了他们,他们就到处迁移。茫茫大草原上,四大部盟散成几百个小部落,你上哪儿抓去?朱皇帝拢共八万多人的骑兵,都拉去草原也抓不过来啊!你还能真拆成几百队?就算能把骑兵拆出几百份,也是不行的。朱皇帝的那些骑兵当然是能打的,但他们不会放羊啊!
在大草原上成年累月的打仗,没有放牧的手艺,你吃什么呀?靠后勤输送?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漠北草原之战打赢容易,完全平定就难了。
要不然中华历代封建王朝牛逼的时候那么多,为什么总也搞不定人家呢?
而朱皇帝现在一样搞不定,四大部盟一垮台,准噶尔那边人口就过百万了!幸好现在是枪炮称雄的年代,要不然就凭这百万游牧人口,支撑起二十万控弦之士杀过来,漠北草原很快就会被准噶尔控制,蒙古也会被僧格大汗一统。
“陛下,”兵部尚书吴三辅这时对朱慈烺道,“臣倒有个提议,或许能让准噶尔消停一阵子。”
“什么提议?”朱皇帝问。
“前一阵天竺的埃米尔不是说要和咱们联手打布哈拉吗?”吴三辅道,“不如就顺水推舟,命准噶尔去征讨布哈拉。这布哈拉国也是蒙古余脉,是金帐汗国的后裔,不过信了天方教,和信黄教的蒙古人成了仇寇。被准噶尔灭亡的叶儿羌汗国、哈萨克汗国都是布哈林汗国的盟友。不如就让僧格恶人做到家,把布哈拉汗国也灭了吧。”
“可这样准噶尔不就一统天山以西了?”首辅魏藻德说,“到时候只怕又是一个帖木儿帝国吧?”
朱慈烺摆摆手道:“先顾眼前吧......回头朕找那个噶尔丹问问,再做决定。”
()
全本
抢救大明朝 第1090章 ???最强中二噶尔丹(求订阅)
绰罗斯.噶尔丹现在是老山中学二年级的学生,老山中学可是名校啊!里面的学生大多是老山浦口一带的贵族或是军官子弟。不能说都是大明江山接班人吧,那也是大明江山未来的捍卫者。所以一个个都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那个心气别提有多高了。
而绰罗斯.噶尔丹在他们中间,则是一个非常另类的存在!
因为大明江山似乎用不着他来捍卫......而且他家的祖宗还把一个大明皇帝逮了去关了一年多。虽然后来全须全尾的送回来了,但是大明朝的面子里子也丢光了,从此陷入了中衰。在老山中学的历史课上,这段历史那真是痛心疾首啊,好多学生都是留着眼泪听老师上课的这是必须的!因为他们当中不少人的祖宗都在土木堡之变中殉国了。
祖宗都让人杀了,他们身为孝子贤孙,能不哭天抢地吗?
而绰罗斯.噶尔丹正好是那位抓了明英宗,顺带宰了不少大明未来保卫者的祖宗的那个绰罗斯.也先的直系子孙!
他在老山中学里面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为了这事儿,他可没少挨揍!
但是噶尔丹却一点不埋怨祖宗,祖宗把大明皇上给逮了,多了不起,多让人敬仰啊!
而他噶尔丹总让一群祖宗手下败将的子孙揍,那是他自己不中用,怎么能怨祖宗?
所以噶尔丹在挨揍之后,向来是更加刻苦的学文化、练武艺。
而他的脑子也不笨,身子骨也棒棒的,再一发奋刻苦,那还了得?在老山中二里面,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文武双第一是不可能的老山中二里面那可是学霸成堆,壮士成群啊。
但是文武综合起来,噶尔丹却是老山中二第一!
读书比他好的,都没他那么强的武艺。而武艺比他高的,读书又不如他了。
哪怕那帮揍了他的小子,背后也没有人不佩服他的这个噶尔丹没给祖宗丢人啊!将来是个人物啊!
也有警惕性高一点的中二,都在背后说噶尔丹此子将来必成大器,搞不好是也先第二啊,应该尽早铲除,已绝后患......
不过一群中二生警惕性再高,也不可能为国除害,把噶尔丹给杀了......老山中学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很严格怎么噶尔丹还老挨揍呢?那是因为老山中学本来就允许学生打架!
老山中学是培养大明未来保卫者的,不会打架还能保卫大明?土木堡之战是怎么打败的?归根结底还不是不会打架吗?所以老山中学里面就有打架课,而且不止一门,有骑马打架,有步行打架,还有专业人士传授使用火枪和弓箭,还有团体列队打架,还有打架理论课各种兵法。
如果让老山中学、浦口中学、陆军中学、南京中学、应天中学、金陵女子中学等应天府六大名校的老师学生组团穿越去明英宗那会儿,准保能把也先太师打趴下......就凭着群“中一”、“中二”、“中三”、“中四”(现在大明没有高中,所以中学是四年制)骑马冲锋的本事,土木堡时候的大明勋贵就玩不了!
而噶尔丹则经常会因为“课外打架训练”而被人揍得鼻青脸肿这种课外训练都必须在专门的场地进行,而且需要穿戴护具和使用特别制作的训练用兵器,在训练时还会有老师看守。所以不大容易打出人命,打成残废的也很少......
而且噶尔丹也有朋友罩着,不多,就一个!就是朱慈的土豪儿朱和壕,未来的美利坚王,现在也在念老山中二,和噶尔丹是同班同学。
别人担心噶尔丹变成也先第二,但是朱和壕是一点都不担心的,而且还和噶尔丹交了朋友,这就是王者的心胸啊!
老山中学的学生都是住读的,朱和壕也不例外。不过他在老山中学内宿舍不是单间(贵族中学嘛,住宿条件还是很好的),而是一栋小楼,也不是他一个人住,还有他的侍卫和伴读太监陪着他到哪儿都有侍卫和太监跟着,很不方便。所以朱和壕放了课以后,一般是不会去同学的宿舍串门的,如果想和谁见面,就让太监或侍卫去传。
今天晚饭过后,朱和壕的好朋友噶尔丹就见到了朱和壕的一个侍卫,叫冯锡范的。
正在自己的宿舍里面做数学题的噶尔丹听见有人推门,回头一看,就见着冯锡范了。他和冯锡范很熟,当下就道:“希范啊,是美洲王让你来的?”
“正是殿下让下官请佛爷过去。”冯锡范二十多岁,是个矮个子福建人,还有点瘦,看着不像是侍卫。
他的父亲名叫冯澄世,是郑森部下的东宁节度使司工科主事。而他本人在东宁中学毕业后,考了一回讲武堂,一回太学,都落了榜。所以就走了郑茶馆的门路,当了朱和壕的侍卫。
冯锡范口中的“佛爷”,当然就是指噶尔丹了......
噶尔丹是崇祯十七年生人的,今年刚满十六岁,长得非常高大,有一张很有威慑力的国字大脸,五官非常挺拔,剃了个非常引入注目的大光头,现在还穿着件僧衣。
“好,贫僧这就来。”噶尔丹立马合上和卷子,起身拎起佩剑(木头的),跟着冯锡范就出了自己宿舍,向朱和壕居住的小楼走去。
进了小楼,噶尔丹就看见朱和壕笑吟吟的站在客厅里面相迎。朱和壕比噶尔丹小两岁,长得跟朱慈很像,个子也很高。
“美洲王。”
“呼图克图。”
两个少年行了平礼,然后就一块儿向书房走去老山中学的课堂上只有师生,没有君臣。但是放了课,还是有君臣之分的,不过普通师生见了在校读书的小王爷不必跪礼,只需要揖拜。
但是噶尔丹的身份也不寻常,不必揖拜朱和壕,双方可以平礼相待。
“和尚,坐吧。”进了书房,朱和壕就没那么一本正经了,直接管噶尔丹叫“和尚”这个名号是老山小学里就叫起来的,一帮小孩子懂啥?看见过“一休哥”似的噶尔丹,当然管他叫和尚了。
而噶尔丹笑了笑,他在老山小学里可比在老山中学里愉快......那时候大家都小,没有那么排挤他这个“也先第二”。
“土豪,你找我什么事?”
“土豪”的绰号是朱慈给儿子取的,老山小学、老山中学的同学私下也这么叫朱和壕。
“想不想回家?”朱和壕问。
“回家?”噶尔丹一愣,“回哪个家?”
“当然是准噶尔部的家里了。”朱和壕笑着说,“你离家很多年了吧?不想回去看看?”
“这......”噶尔丹顿了顿,“我真能回去?”
“当然了!”朱和壕说,“我父皇想让你走一趟楚河城......估摸着是想请你给你五哥提个醒,现在可不是成吉思汗的时候了,哪怕有二十万引弓之士,也没机会纵横天下了。”
噶尔丹摇头道:“这个道理我当然明白,不过我五哥......”
噶尔丹在南京呆了那么多年,而且还是大明顶级中二圈子里的人,当然知道现在的大明不好惹,大明的中二都很凶恶,而且还有比中二更凶恶的九边少年军!
但是他也没有把握可以说服自己的五哥僧格......
抢救大明朝 第1091章 ??帖木儿第二?(求订阅)
虽说噶尔丹并没有把握说服自己的五哥僧格汗,但他还是风尘仆仆的抵达了武汉府的东湖宫天子召见,他哪里敢不去?
“噶尔丹,你怎么还是一副和尚打扮?”朱慈见了依旧一副僧人模样的噶尔丹有点小惊讶,这家伙难道真想念一辈子经?
“土豪可和朕说了,”朱慈又说,“想带你去美洲府就国,到时候让你当个大将军,你不想去吗?”
“陛下,”噶尔丹道,“学生不愿意为将,只愿考入太学,钻研学问。”
这话当然是骗人的,噶尔丹啊!他不好战谁好战?但是老山中学里总有人说他是也先第二......他虽然年纪小,但是思想早熟,知道也先第二不好当,朱和壕不在乎那是因为他不是太子!
朱慈笑着:“钻研学问也好,以后去美洲当个大学校长吧......学校的名称朕都替你想了一个,你是呼图克图,你主持开办的大学,不如就叫哈佛吧!”
“贫僧领旨。”
朱慈在开玩笑,噶尔丹却一本正经领了旨这下新大陆上得有两所哈佛了!因为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那边已经有一所哈佛了......美洲湾花生屯又来一哈佛,也不知道谁能办得更好?
“坐吧!”朱慈一挥手,就给花生屯哈佛大学的创办人赐了座。
“噶尔丹,”朱慈看大和尚在一张绣墩上坐好了,才接着说,“土豪和你说了回家的事情?”
“说了。”噶尔丹回答。
“那你愿意走这一趟吗?”朱慈问。
“愿意,”噶尔丹说,“只是......”
朱慈笑了笑,打断了噶尔丹,“不要说什么‘只是’了,就算僧格不听劝你的,朕也不会降罪与你。
朕知道你们绰罗斯家素有雄心,僧格也有本事,也有机遇,把准噶尔部搞得红红火火。但是准噶尔部之所以能崛起到现在的地步,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草原诸汗国都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别人的地盘不好,下坡下得更快,而瓦剌联盟所处的位置偏僻,不容易下坡。这才让准部得以整合别的草原汗国的余部,迅速做大。但是这些草原汗国的余部又是什么根底?吞下他们之后,准部就真能强大起来了?”
准噶尔部的强大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们地缘优势太大了,他们所在的地方,差不多就是整个游牧世界的中心!在周边的游牧汗国一一衰败后,不甘心被征服者统治的部分游牧小部落都会往中心迁移,然后被瓦剌联盟中最强大的准噶尔部吸收。
而准部因为远离东西方帝国的中心,又让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东西方帝国的强力打击,可以在中亚草原这块游牧文明最后的根据地上发展壮大。
所以朱慈对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东道蒙古的打击,必然会为准噶尔部输送去大量的有生力量。因为这个时代中亚各国各部的人口都不多,罗刹国能投放到中亚的力量也非常有限,所以准噶尔的人口一旦达到六七十万乃至百万,就能雄起一把了。
但是被东西方衰败的游牧部落的残余血肉养大的准噶尔,依旧没有办法跳出游牧文明大衰败的趋势。短时间雄起的结果,必然是长久的衰败。
而准噶尔部的长久衰败,却是朱慈所不愿意见到的。
因为准噶尔部是天朝文明圈子里面的一员......所谓的天朝,当然是包括草原、西域、南蛮的一个整体。
朱慈看着眼前的大和尚噶尔丹,见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陷入的沉思,便温言道:“噶尔丹,你去和僧格说,朕给他两个选择,一是放马过来和朕较量一番!虽然朕现在兴七路大兵平巴蜀云南,但还是有余力能和准噶尔一战!
二是放弃东进的念头,南下吞并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然后以布哈拉或撒马尔罕为中心,建立一个半游牧半定居的准噶尔汗国。
如果僧格愿意战,那么朕就打到他心服口服为止!
如果他不愿意和朕开战,那么朕就封他当准噶尔汗王,同时将准噶尔汗国和北庭都护府分割开来。以北庭为内属,以汗国为外藩。朕还会相助他一批火器,助他向南用兵。”
大明皇帝真的那么好说话?噶尔丹心里直打鼓僧格如果东进喀尔喀蒙古,那是要一统蒙古,当成吉思汗第二。可他要是南下灭了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那可就是帖木儿第二了.......历史上的帖木儿,最后不也折腾着要东征大明吗?结果在半道上病死了,要不然还不知道会打成什么样呢?
不过现在的大明恐怕比永乐年间更不好对付了!噶尔丹心里盘算着,而蒙古这边......却远比不上当年了!
想到这里,噶尔丹站起身,双手合十行了个僧礼,“贫僧一定会将陛下之言转告僧格,也会尽力劝说僧格不要和天朝为敌。”
朱慈和噶尔丹都不希望准噶尔的僧格汗走上对抗天朝的歧途,但是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是惟恐天下不乱的,因为只有天下大乱起来,他们才有机会复辟翻身,再兴大清江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