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吴三辅笑道:“陛下,其实咱们也可以扶植一个蒙古大汗和福临唱对台。”
“扶植谁”朱慈烺问。
“鄂尔多斯的扎萨克额麟臣如何”吴三辅道,“他是达延汗的后裔,正经的黄金家族嫡系,完全够得上当大汗。”
“这个......”朱慈烺有点犹豫,“这个人能一统漠南、漠北蒙古”
“当然不能。”吴三辅道,“他如果有这样的实力,咱们就不能扶植他了,这个额麟臣的实力刚刚好。”
第886章 新九边重镇(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可是蒙古真的需要一个大汗吗”朱慈烺思索着,“大汗啊!额璘臣没有实力又何妨当年朕保着上皇跑出北京的时候,又有多少实力”
吴三辅道:“陛下,额璘臣哪儿能和您比他不过是守家之贼,而且已经年老,没有多少年可以活了。”
“他老了,”朱慈烺又问,”那他儿子呢”
吴三辅摇摇头:“他没儿子,就一个养子,名叫巴图,是代王殿下的老丈人。”
朱慈烺一笑,淡淡道:“代王原来也是个元驸马啊!”
听到“元驸马”三个字,吴三辅心中就是一凛,他知道元驸马是说创建了帖木儿帝国的那个元驸马帖木儿!
吴三辅马上改变了话题,道:“陛下,去年的河套之战后,代王殿下就声势大振,阴山以南之地,皆为其所有。依附代王的蒙古鄂尔多斯六旗也得到了壮大,不少原属土默特都统旗的蒙古牧民都归附了鄂尔多斯六旗。额璘臣直属的郡王旗(鄂尔多斯六旗之一)已经迁到了东胜卫,兵锋直指土默川!”
河套之战虽然没有大打,但是代王朱慈炯的“黑枪兵”还打出了威风,参战的蒙古各部没有不害怕的,特别是喀尔喀蒙古三部更是怕得要死——代王黑枪骑兵的打法和罗刹人的哥萨克差不多啊!那可都是上百号人能揍得几千蒙古勇士满头包的妖魔鬼怪,现在汉人怎么也那么厉害了
所以副临移兵东线后,朱慈炯和额璘臣就开始扩张地盘了!
朱慈炯的目标是阴山脚下和黄河之间的河间地区,黄河在这一带来了个分分合合,在西边的黄河由北流向东流拐弯的地方一分为二,到了东边的母纳山脚下又合二为一。所以就行成一个湿润肥沃的河间地区,宜耕宜牧,早就被朱慈炯瞄上了。
在福临撤兵后,他就亲领步骑两万,直扑阴山脚下的河间地区抢地盘,还在河间地区撞上了喀尔喀蒙古三部摆在河间草地的牛羊群,所以不仅抢到了地盘,还顺便抢到了几十万头各种大牲口,狠狠发了一笔。
抢了地盘、牛羊后,朱慈炯又命人在黄河北道南面修建了九原城堡,并且设置了九原卫。
额璘臣则选择向土默川的方向发展,将自己的郡王旗迁到了黄河北岸,靠近土默川的东胜卫古城——明朝的东胜卫搬过好多次家,被额璘臣占据的东胜卫古城是最早的东胜卫所在,洪武四年初设,洪武二十六年再设,到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被朱棣下令内迁。自此之后,明朝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力就大大下降了。
而在额璘臣进入东胜卫前,这一带则是清朝内属蒙古的归化城土默特左旗和归化城土默特右旗的地盘。所谓内属蒙古,就是不设世袭札萨克,直接由大清朝廷任命官员治理的蒙古各旗。在“大清没了”之前,内属蒙古就是两大块,一块是归化城土默特左右两旗,原本是俺答汗的直属部落。一块是察哈尔八旗。
因为土默特汗国一度强大,让皇太极、多尔衮非常忌惮,所以不允许俺答汗的子孙世袭札萨克(拥有世袭札萨克的旗就是外藩蒙古),而是将归化城土默特两旗都置于大清朝廷的直辖之下,但同时又没有将他们编入八旗蒙古——入了八旗蒙古就是大清真正的自己人了,归化城土默特两旗可不是大清朝的自己人。
而察哈尔八旗就不用说了,林丹汗的旧属,大清朝怎么可能把他们当自己人
所谓的内属蒙古,至少对归化城土默特两旗和察哈尔八旗而言,就是“监视居住”,所以福临在筹备和明军决一死战的时候,宁愿动员外属蒙古的兵力,也不愿意发动内属蒙古十旗的人马。
而额璘臣的鄂尔多斯六旗则是出自土默特汗国的,额璘臣的曾祖父吉能就是俺答汗的侄子,在俺答汗崛起后名义上统领土默特汗国的右翼三万户,实际上只领鄂尔多斯万户,驻牧于黄河河套西部。315
凭着这个关系,在俺答汗一系的子孙衰弱和清朝的势力衰退后,额璘臣完全可以在朱慈炯的支持下趁虚而入,占据土默川,收拢归化城土默特两旗,甚至还能更进一步将察哈尔八旗一并拿下。
这样额璘臣就拥有了鄂尔多斯六旗、归化城土默特两旗和察哈尔八旗,总共十六个旗的“强大实力”。
看起来就有了问鼎大汗宝座的力量!
不过喀尔喀蒙古三部可不一定会买额璘臣的账......只要朱皇帝不力挺,漠北蒙古就少不了一番菜鸡互啄!
朱慈烺在大殿里面踱起了步子,来来回回的走了几圈,最后在一张悬挂在墙壁上的蒙古诸部形势图前面停下了脚步。
“蒙古大汗,不是朕的一旨诏书就能封的,照着蒙古的传统,则在哈尔和林开库里台大会,由蒙古各部的首领推举,才能当上大汗的。”朱慈烺缓缓道,“朕可以先封额璘臣为哈尔和林汗,命他统辖鄂尔多斯六旗、归化城土默特两旗、察哈尔八旗,并且领有蒙古旧都哈尔和林。”
朱慈烺顿了顿,又道:“再给代王下一道密旨,命他助额璘臣北上争夺汗位和哈尔和林城,同时趁虚占据土默川和归化城以及昔日山西行都司之塞外故地。等朕收复了大同,就让他返回大同府,还会封他当安北大都护,统辖昔日山西行都司故地。”
“陛下,那朔方镇怎么办”李若琏问,“是不要撤除朔方镇”
“不必撤除,”朱慈烺摇摇头,“可以分镇,河套、河间、宁夏仍旧归朔方镇。在榆林、延安新设榆林镇。让唐王去当朔方镇节度使,榆林节度使则交给黄得功出任......至于朔方藩债,全部由朝廷负责偿还。”
朱慈炯要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感动得流眼泪的!
李若琏道:“陛下,这就有了北庭、安西、平西、朔方、安北、榆林等六大军镇了!以后北方边疆是不是都由藩镇负责了”
朱慈烺点点头:“平西镇改河西镇吧......平西藩债也由朝廷接下来!兰州以西,包括兰州在内,都属河西镇管辖。哈密卫以西,包括哈密卫在内,都属安西镇管辖。
河西节度使和安西大都护暂时都由凉国公出任,不过将来凉国公只能担任其中一镇。
另外,朕还打算在燕山以北设立北平镇,统辖昔日北平行都司和宣府地盘。可以让高杰去当北平节度使。
再加上安东都护府和黑龙江都护府,总共就是九大边镇......北国两三万里之地,就由这九大边镇掌控了!”
朱慈烺的这九个边镇可比朱棣设立的九边要广大多了,实力和自治权力当然也大得多。
安排好了九大边镇之后,朱皇帝吸了口气儿,对左右两边的吴三辅、李若琏道:“分好了地盘,接下去就该毕其功于一役了......围攻北京之役的计划可以开始准备了!至少要出动二十万大军,不仅要有朝廷的大军,额璘臣和北庭的僧格也要派兵参战。若有可能,还得让漠南、漠北的那些札萨克旗也派兵参战,要让全天下都看看,谁才是蒙古之主!”
第887章 大清还有忠臣在!(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大队大队的清兵,再一次出现在了北京的街头。本来在北京,大清国的旗号已经收起来一段时间了。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大清遗忠,从山西和北直隶各地涌入北京城,绿盔绿甲,留着辫子的清兵,几乎塞满了整个京城,在北京城的街头巡逻警戒。让人感到了一种大清复兴在即的错觉!只是有一点显得奇怪,为什么在北京街头上晃悠的大清兵都是绿盔绿甲的早先大清还在的时候,北京街头的清兵都是一身黄啊!
不过这些绿盔绿甲的精壮汉子,在街头整齐的行进,给人的压迫力还是非常惊人的。而这些绿甲精锐还公开打出了大清的旗号——就是在一面白底儿的大清上写一个斗大的清字儿。
数以万计扛着大清旗号的绿旗将士,每天都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在北京城内的主要街道上往返,还有一部分则自发的上了城头,接过了北京堡垒的防御。之所以说是自发,那是因为居住在宫城内的金福临从来都没有下过复辟大清的旨意。
他当然是想复辟大清国的,但是现在的时机并不成熟啊!
大明风头正盛,而大清残余势力之间还没有一个共主,关外的多铎还在装大明朝的忠臣,不仅命令所有的老满洲、索伦人、巴尔虎人都改了汉姓,而且还割辫易服说汉话,一副各族人民大融合的姿态。
这摆明了是不要反明复清啊!
而盘踞大同的济尔哈朗和常阿代则想投靠大明,让出大同去土默川安家,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岁岁平安,远离战场,安安稳稳的过完下半生就知足了......
而在北京城内,不少正宗的八旗老满洲都在悄悄开溜,北京户口,二环内的四合院都不要了......有些个去了关外投靠金多多,还有一些干脆去天津卫投靠大明了!
至于福临本人,他也没把反明复清当成眼下的要务......他现在之所以赖在北京城不走,原因只有一个——没地方可去!
土默川去不了,而长城外面属于察哈尔都统旗的地盘一样去不得,林丹汗的余孽能热爱大清国福临是不敢相信的。
不过福临更不相信自己可以靠北京一城恢复大清江山!
他选择坚守北京的真实目的,其实是想以此为筹码,换个能让他安居一方的地盘......实在不行,还是可以投降的!朱阿玛都说了,不会杀他的。
所以福临也不想完全撕破脸,打出大清朝的旗号......可问题是大清朝的遗忠太多了,实在太多了!
“皇上!请您诏告天下,复辟我大清吧!”
“皇上!祖宗江山,可不能败在咱们手里啊!”
“皇上!天下人无不怀念我大清......”
“皇上!请复辟大清!”
紫禁城,午门外,这个时候挤满了或顶戴花翎,或绿盔绿甲的大清遗忠,乌泱泱跪了一大片,个个都哭着喊着要复辟大清朝。守门的老满洲护军们看着都傻眼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
现在北京城天天有老满洲开溜去关外......那可大多是两黄旗的满洲,不少人还有世职呢!大清朝有他们一份!他们都不爱大清了,你们这些绿m子的瞎起什么劲儿
大清朝有你们什么事儿
午门外看门的老满洲糊涂了,而午门里面,正在奉天殿内召见尚可喜、耿仲明、孔廷训、孙有光、沈永兴这些个大清遗忠头脑的福临却是一点不糊涂。
“皇上,如今北京城内尚有精兵五万,义民十数万,粮食足可支持两年。关外的皇太叔拥兵十万,大同的郑王拥兵三万,内外蒙古诸部兵马也不下十万......这些人都是忠于皇上,忠于大清的,就等皇上登高一呼,复辟大清,他们就会豁出命去跟随了!”
“是啊!皇上,您就别再犹豫了......”
“皇上,机不可失啊!现在西南的大顺国已经开始北伐,朱明后院起火,咱们如果在北京举兵,朱明就要腹背受敌了!”
话说的真是太好听了,但是福临却听得脊背发凉。
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答应了这些人复辟大清国的要求,那就是一只脚踏进棺材里去了。
多铎、济尔哈朗,还漠南和漠北蒙古的头脑们才不会急着复辟大清呢!他们还有地盘,有好日子过,而且朱慈烺又不会抓他们去凌迟,他们闹个啥电子
现在真正没活路的,也就是尚可喜、耿仲明、孔廷训、孙有光、沈永兴这些个大汉奸......朱慈烺不放过他们,他们也只有拼了。
另外,跟着这些大汉奸的小汉奸也没什么下场,即便投降了也是去台湾,去西域......都是九死一生啊!
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热热闹闹干一场!最后哪怕是死,也算闹出些动静了!
福临可不敢公开回绝这几个大汉奸,现在北京城内能战斗的军队,多半就在他们几个手中!
“此事还需要征求皇太叔的意见......”福临硬着头皮说,“现在皇太叔正在关外收拾人马,等他准备得差不多了,咱们再举旗不迟。到时候就让朱明的军队久顿北京坚城之下,待其师老兵疲,就请皇太叔引精兵杀来,一定可以打败朱明,再兴大清的!”
“陛下圣明!”
“皇上圣明......”
汉奸们终于听到一个满意的答复,说了几句吹捧恭维的话儿,然后各自退去了。福临长叹了一声,看着身边的索尼、苏克萨哈、班布尔善,还有一个从关外来的郎必隆——就是那个遏必隆,他是钮祜禄氏,所以就改姓郎了。
“你们看看,这可如何是好”
几个老满洲互相看看,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过了好一阵子,才是索尼开了口。
“皇上......”
索尼想开口安慰一下福临,结果就遭了福临一记白眼,“叫王爷!”
他现在不想当皇上了......这皇上当得要命啊!
“王爷,”索尼道,“奴才以为,军心可用!”
“可用”福临哼了一声,“用什么用啊!都想把朕,不,是把本王架到火上去烤!”
“王爷,”苏克萨哈道,“奴才的护军里面,也有许多大清的遗忠......”
守北京的护军也是汉奸为主啊!虽然没有什么大汉奸,但是广阔无垠的西域荒原正需要他们呢!
“前锋营骑兵呢”福临问。
现在福临手头已经没有骁骑营了,所有的老满洲骑兵——其实也没多少人,全都改成了前锋营骑兵,也就是火枪骑兵,总数也就是2500人左右。
“王爷,”班布尔善道,“前锋营的兄弟随时可以出动......护着王爷杀出去!”
“能去哪儿”福临问。
“王爷,”郎必隆道,“金王爷让奴才收拾了木兰围场的行宫和城堡......若是北京不保,您可以去米兰围场暂避。”
福临沉默不语。
索尼道:“王爷,您现在可得哄着北京城里的那些人......他们要闹起来,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可就不好说了!”
福临哼了一声:“还能怎么样”
索尼说:“他们没活路,也可以不给咱们活路啊!”
福临抖了一下,脸上的表情一下就垮了......这事儿闹的,他这个大清皇上都不想复辟,你们这些汉奸那么急着复辟干什么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