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蒙古诸部......好像更靠不住啊!
看着福临一脸纠结,索尼又道:“皇上,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即便咱们不想干了,尚可喜他们也不可能放过咱们啊!”
福临嘴角一抽搐,这叫什么事儿
复辟大清朝的事儿,他这个皇帝都不急,尚可喜他们急什么呀
“如果有什么万一......”
“皇上,”索尼压低声音道,“奴才有个办法......咱们可以在西山里面伏下数百精兵,然后在德胜门旁的千佛寺内挖一条秘道,再让陛下的心腹守住。如果真有什么万一,陛下就从秘道出城,再让伏于西山的精锐接应,便能一走了之了。”
“一走了之去哪里呢”福临说。
索尼叹了口气,道:“天无绝人之路......奴才一定会尽量想办法为陛下谋一条退路的。”
第890章 大清又回来啦!(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就是原来的皇极殿,也就是明朝皇帝设朝听政的地方,在李自成撤离北京时被放火烧毁,清朝入主之后,花了好多年才慢慢修复,所以顺治皇帝也在这座宫殿上坐了一段时间的龙椅。可没成想这大清朝的高楼大厦转眼就塌了,顺治皇帝也变成了大明恭亲王,所以这修复一新的太和殿也被闲置了好一段时间,直到大明洪兴八年的二月初二,才重新启用。
煌煌太和殿,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二春!
天色未明的时候,一群群顶戴花翎、朝珠补服的“大清官”就已经全部齐集,等着朝会开始了。
如果细看一下这些袍褂整齐的官员的脸色,就能很明显的发现,其中的大部分人都面带喜色,精神亢奋,好像马上就能升官发财了。而余下的一部分人则是在强颜欢笑......明明咧着嘴在笑,看着却比哭还难看。
而这两种表情,则充分表明了如今北京城内民族大团结和民族大融合的大好形势!
因为在这个大清朝将要复辟的当口,强颜欢笑而内心忧惧的都是满洲人。而真正发自内心感到欢喜的,都是汉人!
也就是说,这个重新打鼓再开张的大清,并不是八旗子弟骑在汉族劳动人民身上作威作福的大清了——北京城内的八旗子弟,包括已经穿上龙袍的顺治皇帝在内,没有谁真的想复辟大清的......至少没想过马上就复辟!
史可法、阎应元的二十万大军现在就摆在天津卫虎视眈眈,等着要立功呢!北京城内的八旗子弟跑路装孙子都来不及......谁还敢复辟
就算顺治皇帝本人,也只是想以北京为筹码,弄一块可以安身立命的地盘......他其实是很愿意为朱阿玛当蒙古大汗的,问题是草原上的蒙古人都不拥护他啊!
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这五个靠东边的盟,现在全都跟着多铎混。
而由鄂尔多斯六旗组成的伊克昭盟则在大明代王朱慈炯的支持下东进土默川,现在已经控制了归化城土默特两旗,还在开春后向察哈尔八旗派出了武装使团,要求他们驱逐原本大清派出的官员,并且向土默川称臣!
至于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还有清海西藏的和硕特汗国,更是连消息都没了......
都这样了,福临还怎么当蒙古大汗啊
所以他也只好在北京城里面死扛,可是赖在北京城和复辟大清朝是两个性质的事儿!
“皇上驾到......”
在太监的唱名声中,顺治皇帝已经进入大殿,到了御座之旁。看了一眼熟悉的御座,他叹了口气,心一横,眼一闭,牙一咬,就坐上去了。看着都跟坐电椅差不多......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面的人在“坐电椅”,下面的人则在山呼万岁。
福临叹了口气:“平身,平身......都起来吧!”
大家都爬了起来,一群不想复辟的满洲人都垂着脑袋,大概是在琢磨怎么跑路去关外。一群热心复辟的汉人则仰着脖子在瞅顺治皇帝,笑呵呵的也没多少敬意——现在的大清国,是他们扶起来的,满洲人得靠边站了!
“皇上,”已经有人出班上奏了,是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咱大清复辟,乃是可喜可贺之事,应该遣使明国、大顺、朝鲜、蒙古、日斯巴尼亚、罗刹、天竺等国通告。”
还要遣使明国通告福临心道:是宣战吧
“俺答公所言极是。”福临现在也只好强颜欢笑了,而且还称尚之信为“俺答公”。
所谓俺答公就是朋友、兄弟的意思......尚可喜现在是北京城内势力最大的军阀,尚之信则奉父命入宫当了御前侍卫,保卫福临。
“皇上,”尚之信又道,“奴才建议派苏克萨哈苏统领出使明国、顺国,派拜音图拜统领出使朝鲜、日本,派孙学士出使罗刹国和日斯巴尼亚国,派蓝拜蓝统领出使天竺国。”
“这......”千书吧
福临现在能倚仗的重臣也就是索尼、苏克萨哈、拜音图、蓝拜这几个满洲大臣了,另外还有个孙之獬看着有点忠心。依着尚之信的意思,除了索尼全都打发出去了!
福临当然不能答应了,正发愁找什么理由推脱的时候,“满门忠烈”的耿仲明已经红着眼睛开口了。他眼睛一瞪,说:“皇上!奴才等为了大清把一家老小的命都豁出去了!皇上难道还存着满汉之分,不把奴才等当自己人吗”
索尼大声呵斥:“耿仲明,放肆!”
“索尼,你才放肆!”尚可喜沉声道,“耿云台是亲王,你怎么能直呼其名”
什么耿仲明是亲王了索尼一愣,这耿仲明的靖南王不是让给耿继茂那个杀千刀的了
“尚王说的对!”范文程的长子范承荫也红着眼睛开口了,他爸爸死得太惨,所以他也特别受信任,是北京护军的副统领,手头也有枪杆子的!
在尚可喜、耿仲明、孔廷训、沈永兴四个带兵入北京后,范承荫就和他们站在一起了。
范承荫道:“耿家满门忠烈,耿云台理所当然是王爷!”
孔廷训也道:“范统领所言极善,奴才家里也是满门忠烈,范统领家也满门忠烈,不知道奴才和范统领能不能都封个王”
好啊,你们自己给自己封王了......
“好,好,那就封王吧!”福临哪敢说不封
“朕就封耿卿为靖南王,孔卿为定南王,范卿为镇南王......如何”
“不怎么样,”尚可喜道,“满人的亲王都是一个字儿的王,凭什么咱们就当两个字儿的王不公平!”
“那你们要封什么王”福临的心直往下沉啊!他终于发现自己这个皇帝好像有点汉献帝的意思......看着还不如大明恭亲王呢!
尚可喜道:“老夫是忠臣,就当个忠亲王吧!”
“好好,你就是我大清的忠王了!”顺治心道:你个贰臣现在还胁迫主君,居然好意思说自己忠......
“老夫最讲义气,就当义亲王吧!”
“行,你就是义王。”顺治心想:你讲义气孙元化对你那么好,你居然忍心背叛,把他害死,还敢说义气
“奴才是孔圣人之后,”孔廷训说,“从小就知书达礼,就当礼亲王吧!”
你还孔圣人之后曲阜倒斗的事儿你和你爸爸都有份吧顺治当然是不敢说心里话的,只好硬着头皮说:“好,好,你是礼王了!”
范承荫道:“奴才是范仲淹之后,从小就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也曾立志当个廉政爱民的好官,可惜事与愿违......就当给廉亲王吧!”
“行啊,就当廉王!”顺治叹了口气,看了看下面的群臣,也不知怎么想的,居然问了一句:“还有人要当王吗”
“有!”站出来要求当王的是续顺公沈永兴,他是最后一任皮岛总兵沈世奎的孙子,父亲沈志祥在崇祯十一率部降清,因为投降的太晚,所以只得了一个续顺公,深以为憾,现在终于有了弥补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
“奴才是替父亲求个王爵,皇上,您就看着给吧!”
顺治一叹:“你是孝子,朕也是孝子......你不如就当个孝亲王吧!”
第891章 西征军向东(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沈阳安定都护府的大堂之内,都是头戴乌纱帽、身穿盘补服的都护府系统的文武官员。这些文武官员虽然穿着明朝的冠服,但里子还都是大清的,而且也不是后来那群臭讲究清n代,他们都是开创基业的那一代粗鄙武夫,不会刻意把自己的心思遮掩得严严实实,所以现在一个个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因为这群心里面装着大清的大清遗忠刚刚得到一个好消息——大清国复辟了!
大清复辟这事儿对他们当然是好消息了......驻扎天津的二十万明朝大军这下有地方可去了,暂时不会威胁到山海关外。
而他们的主子多铎,也能趁机蹦达一下,出兵去朝鲜大捞一票,把去年出兵关内拉下的亏空补上。
至于北京城......一年总是能守住的!
而且打完北京之后,明军肯定还得休整几个月,再打关外就是洪兴九年或洪兴十年的事情了。
到那时,多铎这边应该能恢复点元气......打是打不过的,但是可以拖延求和,只要能旷日持久,总能求个好结果了。
其实天命大汗闹起来的时候,也没想过一统天下,如果能封个国王,再从大明敲诈一点岁赏,也就知足了。
所以跟着多铎出关的清朝余部,现在就打着割据一方过小日子的主意,没有谁愿意再入山海关去送人头的。
可问题是多铎王爷昨天放了话出来,说今天要和大家讨论成立西征军的事情!
西征啊!
如果大家没有记错,北京就在西边儿......
这是要学辽国打宋太宗的办法
可是宋太宗他没有黑枪骡子兵、长枪洋马兵,也没有48磅的攻城大炮,更没有三洋水师(北洋、东洋、南洋)啊!
而且当年契丹腹心部的人数要比如今关外老满洲多多了!
现在关外这边满打满算也就两万老满洲壮丁了,别说败了,打个两三场胜仗也交待干净了。
如果没有了老满洲精锐......现在北京城里面什么样,将来沈阳城内就是什么样了!
从北京新跑出来的八旗子弟带来的消息说,现在北京城内可不得了,王爷遍地走,公侯多如狗......一个世袭的将军都不好意思说了!就这间大堂里的人要是去了北京,除了少数几个有王爵的,其他人见谁都他n的矮一截了。
而且北京的这帮王爷和公侯,大多都是汉奸,都是逼着顺治皇帝封的......这哪儿是大清复辟,简直就是三国演义里面那个汉献帝的大汉复辟了。
“王爷驾到!”
大清遗忠们一个个唉声叹气的时候,还是一身明朝王爷蟒袍的多铎来了。尼堪和岳乐互相看了一眼,岳乐道:“都站好了,还是行明朝的礼仪。”
一帮文官武将们嗡的一声乱纷纷的四下归位,一阵扰攘之后,总算排好班次,多铎一出来,大家伙都下跪磕头,用汉话请安。
多铎朝着麾下的诸将淡淡一笑,一一扫视过去。然后慢悠悠的在王座上坐好,“都平身吧!今儿叫大家来王府,不为别的事儿,就是来议一议组建西征军的事情。咱们从关内返回已经快一年了,歇得也差不多了吧等今年春播完成之后,是不是就能再次点集了”
听多铎一说,大家伙的脸色都拉下来了。
多铎的军队大多是兵农合一的,乍一看挺好的,又省钱,又能避免军队过分**。可是打仗和种地这两件事儿终究是会发生冲突的......打仗和训练多耽误农事啊49电子书
如果总打胜仗,缴获颇丰,或者出兵的时间不长,大家还能够承受。
但是一旦遭遇惨重的损失和漫长的战争,农兵就承受不住了,又是死人,又是耽误农事,如果再不能从国家或者领主那里得到足够的补贴,那就没什么打仗的劲头了。
现在大清刚刚复辟,王爷就要点兵,而且还说了要组建西征军,摆明了就是要去北京挺大清皇上了!
北京周围都被抢了几茬,差不多都是一片白地了,打赢了也没什么油水,而且史可法、阎应元的二十万大军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打败的。
即便打败了二十万明军,自己又该死多少
看到手下的将领们一个个都耷拉着脸,多铎也知道这些人的心思,笑了起来:“怎么都怕了朱家兵马”
“王爷,”尼堪接过话题,一脸的忧愁,“不瞒您说,底下的人真是怕啊!
而且奴才也怕!老满洲不剩多少,满打满算,真的能上阵的就是两万。而汉人又当不好骑兵,他们都是种地的老农民,家家户户都那么多土地要料理,哪有功夫训练肉搏也好,放枪也罢,都不是明军的对手,骑马就更别指望了!如果没有老满洲撑着,咱们就完了......”
明军的新军都是“997”的职业兵,四时在营,一日两操三操的,只要训练抓得紧,战斗力肯定比多铎的老农民强啊!
而且多铎的农民兵数量也不大够,现在关外的总人口不足三百万,能拉出的壮丁十五六万就是极限了,之前已经死伤了几万,现在满打满算就是十一二万,加上老满洲和索伦人、巴尔虎人,再加上几个依附多铎的蒙古部盟的人马,也就十五六万,都没史可法、阎应元人多。
况且明军也不止天津一路,土默川那边有代王和鄂尔多斯部的大军,山西那边还有吴国勇和唐王率领的大军。
各路大军加一块儿,没有四十万也有三十五万了!多铎的那点本钱别说打输了,就算打赢你能赢几回
“哈哈哈!”多铎看着部下一个个面露惧色,忽然朗声大笑了起来,“你们以为本王傻了吗本王会真的率军入关去和明军硬拼咱们关外的儿郎才多少怎么可能这样拼”
尼堪不解道:“王爷,可您刚才还说要组建西征军啊”
“你这个尼堪就是老实,”多铎笑着,“西征军不就是个名号吗叫西征军就一定得往西面打那要起个常胜军的名号就一准打胜仗了”
尼堪恍然大悟,“王爷,那咱们的西征军要往哪儿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