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李过点点头:“那就好,到时候即便没有一万支,也能有八千支了......”
“皇爷,那么快”李定国显然有些意外。
李过低声道:“黄澍已经到了沙廉,还派人送来了奏章......最晚明年秋天,明军就会大举进攻北京了,到时候大明皇帝也会亲征,这就是咱们的机会啊!晋王,你一定要把握住!”
“皇爷放心,臣一定不负所望!”
......
“陛下,根据可靠消息,流寇最近输入了大量的火炮和火枪,还在云南昆明开办讲武堂,训练军官,编连所谓的北伐军!现在两川军镇和贵州所辖各军都非常惶恐,希望陛下可以派遣克难新军赴援......”
正在老山宫皇极殿中向朱慈烺报告西南军务的是马士英,他在西南督军多年,师老而无功,还丢掉了不少地盘,要搁在崇祯皇帝那会儿,早给御史们骂死了。
不过现在军务上的事情御史没有资格过问,而且文官也不能多说,真正有资格进行评定的,只有军师府。
而军师府对马士英和西南诸军的评价还算不错......虽然没打什么胜仗,但还是努力维持局面。所以马士英在云贵川总督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好多年,直到最近才有了新的差事,当江南巡抚!
这可是个油水十足的差遣,即便不捞不贪,一年也能有个上万两的进项!
马士英能得到这样的差遣,显然是对他在西南苦劳的奖赏。
而替代马士英担任云贵川总督的则是个四川当地出身的武官,名叫曾英。曾英今年只有三十四岁,不过却已经成名多年!早在崇祯末年,他就打败过张献忠收复过重庆府。
在之后这么多年的战争中,他和另一位四川出身的将领杨展一同成长为四川明军的双璧。后来,他们又先后出川参加了孔代补习班,但是他们从孔代亲王那里学到的战术,去了云贵川后并不好使。
所以西南战局依旧对明军不利。
最近,明军的云贵川总督府又探听到了流寇组织北伐军的消息,非常紧张,所以新任的总督曾英和卸任的总督马士英,就利用入京面君的机会,向朱皇帝告急求援了。
在马士英说万后,曾英又接着他的话说:“陛下,如今流寇在西南日益稳固,已经有了鼎立之势,如果朝廷不发大兵入川剿贼,只怕云贵川之乱将会绵延长久,遥无平定之期!”
第882章 就怕皇帝会算账啊!(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流寇在西南日益稳固”
朱皇帝微微皱起眉头,反问道:“他们一帮远来的陕人,又是粗鄙之寇,为何能既让川人安乐,又使自己的财用不缺,还能维持那么多的军队,甚至还有余财可通过缅甸输入洋枪洋炮这是什么原因马卿、曾卿,你们想过吗”
是啊这是什么原因啊
马士英和曾英互相看看,两人当然知道答案了!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早在唐朝就有“扬一益二”之称,是仅次于东南的天下第二富庶之地。“扬一”的南直隶在万历年间省直税粮定额有六百多万石,而“益二”的四川却只有一百零八万石!
而同时期的江西税粮总额有两百六十多万石,浙江有两百五十多万石,连陕西都要交纳一百七十多万石......
朱慈烺接着说道:“根据万历年间所定的省直税粮定额,四川是一百零八万石、云南不足十八万石,贵州五万石有余。云贵川三省合计约在一百三十万石,如今贵州和四川的遵义府大部,依旧为朝廷所有。流寇所据不过是四川大部,云南全省,陕西的汉中、巩昌一部,湖北的郧阳等处。按照省直税粮定额粗略统计,年入当在一百四十万石白米,另加盐税十数万两,商税十数万两......以这点收入,如果能对抗朝廷大军
而朝廷每年花在云贵川军务上的开支不下三百万,这还没有计算贵州加上遵义府的岁入。以三百余万两所养的十万川贵大兵,怎就不敌仅有一百数十万收入的流寇二位能和朕说一说吗”
马士英明白朱慈烺是什么意思,他叹了口气,道:“陛下何必明知故问本朝田亩制度,的确颇多疏漏。四川素称天府,沃野千里,人口千万,怎会只有一千三百多万田亩”
朱慈烺道:“是啊,这数目和福建差不多!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四川可是天府!”
曾英见马士英掀开了盖子,也苦笑道:“陛下圣明,四川天府之地当然不止一千三百多万田亩......实数多少臣也不知,臣只知在重庆一带,在册的田亩往往只有实数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四川实有的田亩数,至少有四五千万亩!而且这四五千万亩还都是平地,至少一半是水田。后世四川省加上重庆市的耕地面积,怎么算都在一亿三千万亩以上......而在大明朝廷的账本上只有一千三百万亩!良心都他n的给狗吃了!
另外,川盐在历史上大名鼎鼎,足可以和淮盐分庭抗礼。可以崇祯皇帝执政的最后几年,四川盐税少得都快见不着了!
朱慈烺哼了一声:“四川多有水田,且少有水旱之灾,气候适宜,种稻可以一年两熟,即便是一千多万亩水田,年出白米也该有四五千万石,怎么只给朝廷一百零八万石天良何在如果四川能给足三百万之数,朝廷还用得着连年旱灾的陕西交税若能免陕人之税,又何来流寇之祸如今四川士绅之难,实乃自作自受,朕每年拿出三百多万军费,仁至义尽,再没有了!”
什么意思那么大的一个四川,那么大的一个云南,这就不要了
曾英怎么也没料到朱皇帝会在这个时候撂挑子不管四川、云南了。可是朱皇帝能放弃,他不能放弃啊,只好硬着头皮进言道:“陛下,这,这......这四川、云南都祖宗留下的土地怎么可以捐弃”
“别和朕说这些没用的!”朱皇帝笑着道,“朕的朝廷现在年入万万以上,不差四川的一百来万,不要也无妨!”
四川啊!天府之国啊!
每年上交的税收少于一千万怎么能行网
现在四江两湖闽粤一共八个省共同承担了一个亿的租税,这个数目绝对不轻了!
如果朱皇帝只让四川交一百多万,那么四江两湖闽粤的士绅不要吵翻天而且四川人民良心上也过不去啊!
曾英被朱慈烺的话说的哑口无言,而马士英已经明白朱慈烺是想要加四川的税!
“陛下,”马士英道,“四川历经多年战乱,民生凋敝,百业荒废......即便收复,也需要多年的休养生息。”
朱慈烺笑问道:“既然民生凋敝、百业荒废,流寇怎么就维持了那么多的军队川贵大军不下十万,火枪、大炮、胸甲也应有尽有,军饷军粮也都足额供应,怎么就打不过流寇呢曾英,你说说。”
说什么呀
军师府年年都派参谋团去川贵调查,对川贵的情况非常了解。川贵大军虽然不及朝廷直属的陆军那么精锐,而且营级方阵在“地无三尺平”的川贵山区也有点不灵活。但是川贵明军败多胜少的主要原因就一个——大顺军起码有二十万人!而且装备水平也不算太差,至少在崎岖的山林地形中,大顺的装备也够用了。
而二十万装备和训练水平都不差,而且士气高昂的军队要花多少钱一年没有六百万实打实的支出怎么够
而且除了在四川、贵州、陕西、湖北等方向上用兵,大顺军这几年还在云南和川边搞改土归流,把包括沐天波在内各路地头蛇都收拾了一遍,还战无不胜!
这得花掉多少军费
更让曾英这样的川贵名将无话可说的是,流寇统治下的四川还基本上维持了一人人民安乐的小康局面。虽然不能和东南的欣欣向荣相比,但是小农田园的安逸还是有的。
“陛下,”还是马士英替曾英解围,“流寇在四川实行的是圈地均田之法,在四川圈了一千多万亩分给下面的兵将,让他们收租自养。余下的土地均分给老百姓,由流寇的伪朝收税......具体的做法和唐朝的租庸调一样。所以他们养二十万兵花不了多少,租庸调所入的米粮、布匹、伕役也足可以维持伪朝开支并补贴军用,还有余力将丝绸运去缅甸的沙廉换取西洋人的枪炮。”
马士英的话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大顺朝在四川日久安定后,不断实行“土断”,打击豪强土司,将过去隐没的田产都查了出来!现在光是四川一省,在册的田亩就不下五千三百万亩!汉中、郧阳、巩昌等处的田亩加一块儿也有六百多万亩。云南那边则清出近三千万亩!
现在大顺朝廷的田亩账册上的耕地,已经有了九千万亩!
其中的三千万亩分给了二十余万将士,平均一下也有一百多亩,年入白米都有几十石之多,足够支撑兵役了。而余下的土地分给了三百万户小农,每年还能上交“租调”合计一千多万(石、匹),再加上盐税、商税,大顺的财政当然非常宽裕了。
如果把府兵的田产收入也算进大顺朝廷的收入,人家一年至少有两千多万(石、匹、贯),而朱慈烺拨给川贵大军的经费每年只有三百万两,再加上一点自筹的经费,满打满算也就三百一二十万,不到人家的六分之一,能打赢才怪了!
朱皇帝顿了顿,然后看着曾英道:“曾卿,现在川中的名士豪绅多在贵州避难吧朕现在命你当川贵总督,李乾德当四川巡抚,沐天波当贵州巡抚,撤销川西、川东两军镇,再命杨展为四川提督,李占春为贵州提督......你们去和川贵两省的名士豪绅商量一下,定出一个恢复四川后川贵两省各县的上缴税额然后上报给朕。如果朕觉得可行,并且有利可图,自会调集大兵入川的。
另外,由流寇伪朝所均之田,一律不得发还原主,四川士绅和川军将士只能从流寇所圈之地中取得土地,作为酬功和补偿。这些土地,今后也需要和民田一样加税!勋田在免税期内,也必须先缴后退!”
第883章 治大国如开商行(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礼部侍郎阮大铖的豪宅之内,几盏黄山松萝茶,飘散着袅娜变幻的香气。早就回到东林君子阵营的阮大铖,一身道袍,悠然自得的坐在榻上,摇着纸扇子,和多年未见的老友马士英叙旧聊天,很有一点风流倜傥的样子。
历史上他是臭名昭著的阉党,连累了马士英也变成了阉党,后来还落水当了汉奸。可是有朱慈烺这个能把奸臣教育成忠烈的明君,阮大铖也走了“忠臣君子”运,再没人当他是阉党了......
而且现在大明朝廷的党争主线是“南北党”,没人再管什么阉党、东林了。比如史可法、侯恂这两个“大东林”和钱谦益这个东林魁首就不是一党。而礼部侍郎阮大铖这个曾经的阉党因为是桐城人,因此和钱谦益走得很近,两人同是南党领袖。
马士英这个贵州人,曾英这个四川人本来是游离于南北党争之外的......因为南北党争主要是围绕收税展开的。北人党掌握着大部分的军队,又想通过北伐战争攫取北方的土地,当然要压榨四江两湖闽粤的士大夫和商人了。
南人党代表的则是四江两湖闽粤的地主和商人,当然不想多交税了。
而云贵川一带因为沦陷区太大,所以没有什么税可以收,因此流亡在外的四川士绅官僚是不反对朝廷压榨四江两湖闽粤的......只要他们控制的川贵军队能从中分润一点就行了。
可是北人党把持的兵部、军师府和南人党把持的户部,一直都卡着云贵川,不怎么肯掏钱。
而朱慈烺又是个把国家当成公司来经营的“**型性明君”。根本不肯花个一亿去平定云贵川,然后每年收个一百多万——这个数目连在云贵川维持十万人的驻军都不够啊!维持十万驻军一年至少两百多万......
等于让朱皇帝花一亿买进一个每年亏一百万的公司!
当然了,这种赔本买卖朱皇帝有时候也会去做的,譬如他在西北的投资就是不会盈利的。而他预备花两个亿搞定大清朝的投资,也不会有太高的回报率。毕竟现在是小冰河期,又不是工业化的时代,北方的煤铁资源没有太大的价值,自然经济又受制于气候,亏本或是微利都属正常。
但是四川的情况真的不一样!
后世四川、重庆的财政虽有亏空,但那是在中央地方分税的情况下才出现的亏空,中央这边已经拿走税收大头了......而明朝四川上交的一百多万是税收总额!
西北亏本,北方微利,朱慈烺也认了。天府之国四川都要亏了,朱慈烺的皇帝还能当得起
所以收复四川的战争还没开始,马士英、曾英就和南人党成“战友”了......今天马士英带着曾英到访,就是想从老朋友阮大铖那里探一下朝廷的底牌。
阮大铖和马士英他们寒暄的场面话说完,终于开始说起了正事儿。就看见阮大铖一脸严肃:“瑶草兄,现在流寇在四川一年至少刮一千五百万两,还能民生安逸......要不你们就按这个数目来吧!”
一千五百万......加了十倍的税啊!
“太多了!”马士英摇摇头,“实在太多了......”
“多吗”阮大铖摇摇头,“瑶草,等你接了江南巡抚的差,就知道什么叫多了......现在江南一年上交的钱粮折银多达两千万,而且江南省还不包括应天府!四川那么大,一千五百万算多吗”
“圆海先生有所不知,”川贵总督曾英连连摇头道,“川军的根底就是四川士绅的团练,大家打生打死那么多年,最后打出个增税十倍,这,这,这......”
阮大铖两手一摊:“可你们打不过流寇啊!”
“但是我们也没让流寇出来啊!”曾英道,“这些年不是咱们在西边顶着,流寇早就杀出来了......朝廷不能忘记咱们川军的功劳苦劳啊!”
“怎么就忘记了”阮大铖一愣,“川军将士升官发财的人不少吧朝廷也没少给川军军饷啊!”
马士英道:“陛下说了,流寇所均之田,不能再还给原主......四川士绅和有功将士,将来只能从流寇的军田中取地。”看书窝
“原来如此......”阮大铖想了想,“那大约有多少土地可以分配”
曾英不答,而是看了马士英一眼,马士英道:“约莫有一千五百万亩。”
阮大铖又问:“还剩下多少”
“至少三千五百万亩。”马士英说。
“那总数就是五千万亩,一亩交纳相当于三钱银子的大米,就是一千万百万两了,安装现在的米价,也就是两三斗吧......”阮大铖道,“四川还有盐税,三百万总有吧扣去盐税,那就是一千三百万两,一亩交两斗米就足够了。
其中大约两成是给地方作为收税开支用去掉,实缴不过一千零几十万石。”
现在明朝的田赋、田租(军屯田)是可粮可银,而且不计火耗,百姓只需要到县缴纳即可,运输成本也不高。
而官府拿到粮食或银子后,再看情况处置,要么押解入库,要么变卖折现。依着所在地区的道路、水运情况,会有不同的火耗标准。最多可以达到三成,少的也有半成,两成只是一个均数。而地方官府或是军屯司如果善于经营,就能从中捞到不少油水......这可是合法的收入,不用担心御史找茬。
阮大铖又说:“另外,现在四川的工商凋敝,朝廷也不会再求什么商税分成,这笔收入也都是给地方的。四川地方,一年也能有两三百万......四川地方上,一年也能有几百万的利益啊!曾总督,你仔细想想,这桩买卖到底能不能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