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第833章 蒙古勇士,快去堵枪眼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顺治说的是大蒙古无路可退,而不是大清......这是两个概念!
如果他说大清无路可退,那几个主守的议政王大臣准有话说。
大清国怎么会无路可退北京城不就是退路现在都固若金汤了!
而且北京城内还有个皇城,最近也在改建,也要整成个棱堡。皇城之内还有煤山堡垒,紫禁城并没有改建计划,因为当明军连着攻破北京棱堡和皇城堡垒后,守备的大清勇士应该已经损失惨重,不足以再守备紫禁城了。所以负责北京布防的九门提督苏克萨哈就选择了位于皇城之内,紫禁城以北的煤山作为大清顺治皇帝的最后庇护所。
煤山可高啊,有十三四丈,面积又不大,所以不需要太多的守军,而且还紧挨着北海,方便取水,可以长期坚持。
所以苏克萨哈就奏请顺治皇帝批准,开建煤山堡垒。这堡垒是个多层堡垒,底层在煤山和北海之间,修了二百多丈长,三丈多高的城墙。城墙的东北、东南两个角正好搭在煤山上,西面依着北海,南面对着紫禁城,北面则对着皇城的北墙。三面城墙都很厚,足有四丈开外,夯土包砖,靠外一侧还是斜面。而城墙的西面就是煤山堡垒的第二层,那是依靠着煤山的山体建设的,第二层上面是第三层,第三层上第四层,第四层上是第五层......一共有五层城墙,真是固若金汤啊!
而且苏克萨哈还打算把几门红夷大炮运上煤山堡垒的第五层,居高临下打炮!
这是多好的退路啊!
足够能坚持到皇太叔多铎的援兵抵达,如果实在等不着,那就......
但是大蒙古国就不一样了!
大蒙古国是没有退路的,成吉思汗开创的事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顺治看了一眼自己的内大臣兼怯薛营统领纳穆生格,他可是姓的孛儿只斤的,正宗的黄金家族子孙啊!
“大汗所言极是!”纳穆生格当然知道该说什么话了,“咱们大蒙古国已经丢过一次北京城了,可不能再丢第二次了!而且跟随大汗南来的几万草原上的英雄都等着替祖先报仇雪恨呢!现在机会来,那帮南蛮子逆贼自己送上门来。他们有什么本事啊不就是骡子兵打黑枪吗能和咱们蒙古人的骑射相比咱草原上的英雄遇上这种打黑枪的奸贼,那还不是遇上多少就杀多少啊!”
这话说的漂亮极了!而且听着也解恨啊!
可问题是顺治皇帝带来的蒙古人在河套草原上似乎就打不过大明朔方军的“黑枪兵”,在草原上也打不过哥萨克的“黑枪兵”。
而且无论是朔方军还是哥萨克,都没装备燧发枪,靠火绳枪就把蒙古铁骑给打翻了......
顺治皇帝满意的点点头,“说得好......咱们蒙古人不能再叫南蛮子第二回撵出北京,不,是大都城了!
而且南蛮骡子兵的那一套,靠着咱们草原英雄的骑射本事完全可以破解。再说他们能有多少骡子兵怎么都不会超过一万人吧朕可是带了五万蒙古铁骑来中原的,五个打一个,踩都踩扁他们了!”
“大汗,”索尼当然也知道蒙古人不靠谱了,“咱也不能光靠草原上的好汉啊......咱们自己的精兵也得上阵!”
他已经开始替顺治出主意了。
现在勇敢王,还有满洲第一巴图鲁,太平洋第一巴图鲁,还有几个能打的王爷都不在,他索中堂只好勉为其难了。
“皇上,”他想了想,“南军摆明了要在德州打援,咱们不能自己往上送!奴才的意思,咱们给他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们的骡子兵不是来河间府了吗咱们就用蒙古铁骑困住南军的那些骡子兵,然后再用他们诱史可法的大军北上。等史可法北上后,咱们再派出前锋营、火器营、骁骑营、怯薛营的精锐绕到史可法的背后,断他的退路。就和先帝打洪承畴的时候一样!只要断了史可法的退路,饿也把他饿死了!”
还别说,索尼这个巴图鲁的排名虽然不大好看,但是本领还是有的,很快就给顺治大汗准备了一个看上去挺靠谱的行军方略。
现在的问题就是顺治带来的那些蒙古勇士肯不肯干了阅读书吧
“大汗,奴才还有个提议。”大清好奴才孙之獬开了口,“大汗的勇士是需要一点激励的!这个江南虽好,勇士们恐怕会等不及,不如许他们在北直隶南部打一点草谷。”
顺治一听就有点不乐意,“北直隶南部是大清国的地盘,还是服心啊!让蒙古人去抢”
“就是一点草谷而已!”孙之獬笑着,“怎么能叫抢呢大汗的勇士打点草谷,怎么能算抢”
不算抢顺治看着手底下的议政王大臣们。
“不算抢......大汗的事情,怎么能叫抢”
“对,对,那个不叫抢!”
“那可是汉人百姓的荣耀啊!”
“没错,他们献都来不及!”
“要不是大汗的勇士保护他们,他们就要被南蛮子奴役了!”
......
寒风渐渐又起来了,卷起满野的雪尘,远远看去雾蒙蒙的一片。天色也渐渐的阴沉下来,乌云一层层的从远处堆积上来了,颜色铅黑,非常压抑。
夏完淳勒马在副将李元胤身边,抽抽鼻子:“这北直隶的天气还真冷啊,冰天雪地的,大河小溪的都结冰了......真个是苦寒之地啊!”
李元胤是河南南阳府人,少为李成栋所掠,后被收为义子,跟着李成栋转战南北,苦寒贫瘠的地方去过不知多少,其中可没北直隶。
听了富裕温暖的江南水乡出来的夏完淳的评论,李元胤笑了起来:“这里可是北直隶,昔日是天子脚下......算是富庶的,虽然不及南直隶,但也是天下第一等的好地方了。”
“什么这就第一等了”夏完淳一脸不屑,“那么冷,也没看见几条河,连村子都见不着几处......关外苦寒之地,也不过如此了吧”
“哈哈哈,你们这些江南子啊,就不知道什么是苦寒!”李元胤大笑,“你现在从了军,以后还会去许多苦寒的地方,到时候就知道生在江南有多好了。”
江南当然好了!江南,再加上福建和广东的沿海地区,是享受到大航海时代红利的好地方!
美洲出产的白银,相当部分就流到了江南和闽粤沿海地方。而且明朝的读书人逃税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内贸的大发展——各处税卡等于没有!货物流通的成本当然就降低了!所以吃着大航海红利的江南、闽粤,顺手又把内地的银子给吸收过去了。
至于原因,明摆着,就是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和品质优势——因为海外市场打底,而且有比较充沛的农产品供应(手工业人口要吃饭啊!),所以江南、闽粤的手工业规模完爆中国其他地方。而且大规模生产和比较充分的竞争也让江南、闽粤手工产品的品质超过其他地方。
所以质优、价廉、量足的手工业产品,就在提江南、闽粤吸收全世界的白银,以完成资本积累。
而大明东南资本积累的完成和朱慈烺所采取的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对于中国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平衡,当然是不利的......
因此生在江南的夏完淳见到大明昔日的首善之地,也觉得非常萧条荒凉,就不足为奇了。
呯!呯!呯......
就李元胤和夏完淳说话的时候,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枪响!
第834章 我们真有那么厉害?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李元胤和夏完淳互相看了对方一眼,李元胤道:“是咱们的燧发枪打响了......应该是和东虏的骑兵遭遇了,你带人去支援一下!如果遇上大队,那就赶紧撤回来。”
“喏!”
夏完淳应了一声,马上就带着自己手下的两个排,换上战马,以弓骑兵为先导,向着枪声响起的地方飞奔过去。
而李元胤这一抬手,叫来了几个传令兵,然后大声道:“传令各营,战斗准备!”
李元胤现在正带着3个营,总共1500骑,深入到了河间府和顺天府交界的大城县附近了,自然得小心一点,随时做好开战或开溜的准备。
而他们之所以那么大胆的深入,目的就是在北直隶南部坚壁清野!
靠1500名骑兵怎么坚壁清野
其实是可以办到的!
因为北直隶南部这几年不太平,虽然明军在上一回北伐的时候没有开进北直隶,但是也处于明军兵锋之下,所以也存在许多“村寨”。
而且这些村寨和大清朝也谈不上一条心。毕竟大清在这些地方的统治也就维持了几年,而且也没有一个可以沟通上下的体制,比如科举什么的——顺治虽然宣布要科举了,但是却没有真正施行。
所以一旦大清在地方上的统治中心——州城、县城被入侵的明军打破(除非是棱堡,否则根本挡不住配属了炮兵明军的黑枪骡子兵),而乡野的交通又被骡子骑兵控制,这些村寨也就“独立”了。
闭寨自保,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一旦北直隶南部的村寨闭寨自保,那么大清朝的统治也就瓦解了!
虽然大明也不见得能马上将这些村寨拿到手里,但是大清肯定没办法继续从那里获取资源。
如果顺治皇帝依旧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北直隶南部的统治瓦解,那么用不了多久,大清朝恐怕就真的要变成“大辽朝”了。
如果他不甘心变成“辽国”,那就得从北京出兵了!
只要顺治出兵,史可法的目的就达到了。
......
夏完淳已经带着两个排,总共七十多名骑兵(之前的作战中有些许减员)到了正在发生交火的前沿。
这是一个早就被废弃的村子,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过了火的房子,紧挨着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河面已经结了冰,附近还有一座断桥,对岸还有一片树林。
夏完淳所部的一排在从冰面上通过小河的时候,突然遭到从树林中冲出来的蒙古骑兵的攻击。
还好蒙古人喜欢骑马射箭,而且胆子又小,不敢冲得太近,所以第一波攻击没有造成什么伤亡,反而打草惊蛇。天合
明军“骡子兵”行军的标准就是弓骑兵开道,黑枪兵居中,枪骑兵押后。蒙古人的第一波攻击就打在开路的明军弓骑兵身上,这些弓骑兵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反应很快,立即就掏出开元弓反击——他们的弓和箭都是精品,弓是用了不少水牛角的开元弓,箭是三不齐箭,远比蒙古人手里的弓箭要好。而且他们都不留余力,一开始就用连珠射,9名弓骑兵转眼的功夫就射出去50余箭。虽然没有射死一个蒙古人,但是却射翻了五匹蒙古马(他们射的就是马),蒙古人看他们射箭射得很凶,一时都不敢上前了。
就是这一犹豫,后面的19名黑枪兵都下了骡子,并且将战马和骡子交给殿后的枪骑兵牵进了那个村子。下马后的黑枪兵就在小河岸边站成一排,然后装弹上刺刀。他们忙活完了,前面的弓骑兵正好退下来。蒙古人看见明军的弓骑兵要跑,胆子一壮,就乱纷纷冲了上来,结果挨了一阵排枪就退了回去,还在小河的冰面上丢下了四五具尸体和三匹躺在地上还在不停抽搐哀嚎的战马。
看见蒙古人退下去了,刚才撤下来的弓骑兵和从村子里返回的8名枪骑兵(村子还留了两名枪骑兵负责看守牲口)们就一块儿发起了冲击,17名骑兵一阵冲杀,居然把三四十名蒙古骑兵都赶进了树林,还砍翻、扎翻了六人!
就在他们认为战斗即将结束,这些不禁打的蒙古骑兵很快就会跑路的时候,树林里面突然冲出了乌泱泱一片的蒙古骑兵,总有好几百人,可把三十几个明军骡子兵给吓着了,赶紧一块儿往河边那个废弃的村子里跑——没想着要守村子,而是他们的一部分战马和全部的骡子,还有不少行礼都在那里,丢了可就损失惨重了。
他们刚进村子,外面的蒙古人就潮水一般涌过了河,眼看着就要把村子围上,枪声忽然又响了起来,然后潮水般涌来的蒙古人又如退潮一样退过了冰封的小河。
原来是夏完淳带着七十几个“黑枪兵”赶到了,他远远就看见好几百穿着蒙古皮袍子的骑兵围着一个破败的村子在奔跑,还不时发出怪叫,就知道自己的手下给围在里面了。
因为对方人多,夏完淳不敢硬拼,只想虚张声势,吓唬一下蒙古人,好接应自己的手下突围。所以他就命令“黑枪骡子兵”上战马,用骑马放枪的战术吓唬人。
可谁知道三十几支燧发枪一打响,几百个蒙古骑兵就像受了惊的羊群一样,乱哄哄的奔逃。
看见这一幕,夏完淳连忙命令手下的枪骑兵和弓骑兵冲击,几十个明军骑兵就这样追着四五百个蒙古骑兵杀了一阵,把他们撵过了小河。
原本躲在村子里面的三十几个明军骑兵看见蒙古人退了,还以为己方的大队到了,兴冲冲的就冲了出来,到了河边上才发现是夏完淳带着两个排赶到了。
“连长,咱们的大队呢”问话的是夏完淳手下的一排长,姓牛,是个克难功臣,可是官运不佳,从军那么多年,起起伏伏,当了几回连长,可是最后都被降级成排长,所以人送外号“牛排”。
“还在后面!”夏完淳说,“就咱们这些了......敌人有多少都是蒙古人”
“就咱们连”牛排也不怎么尊敬夏完淳,嘟囔了一句,然后就在马鞍上站了起来——这可是真功夫啊!夏完淳就不会。
站在马背上,手掌搭在眉毛上,向着远处看了一会儿,牛排扭头就对夏完淳道:“不得了......好像有几万骑啊!刚才没动静,现在全都出来了,分了好几股,都往咱们这儿来呢!”
与此同时,另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弓骑兵已经下了马,趴在雪地上倾听,一会儿也大叫了起来:“连长!不计其数啊!马蹄声音密得都成一片了......怕是有几万匹马!”
“牛排”看得是雪尘,而这个老兵则听蹄音。
两人报告的情况差不多,那就**不离十了!
这回遇上大股清军了!
“咱们撤吧!”牛排长的话刚刚出口,一阵低沉的号角声就从河对岸的树林里发出了。
然后就看见更多的蒙古人从林子里冲出来了,这回他们没有涌而上,而是在树林边上列队了,他们源源不断而来,人数很快就破了千。
夏完淳摇摇头,苦笑道:“这些蒙古人还真看得起咱们啊!上千人对付咱们100多号......派两个人去报信,其他人跟着我,咱们且战且走!”
抢救大明朝第835章 敌弱,易剿,速来(求月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和夏完淳对阵的蒙古将领是个札萨克,也就是一个旗的“执政”,名叫孛儿只斤.策凌(这是个蒙古人的常用名,有好多策凌),是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的勇士,也是车臣汗硕垒的儿子,当然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