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他是一个看上去和很成吉思汗的彪形大汉,骑着着一匹矮脚骏马,显得更加硕大。
不过这位长相很牛逼的策凌打仗是不行的,他就学过念经,没学过怎么打胜仗。
他在喀尔喀蒙古那边经常被三五十个哥萨克欺负,后来又因为他爸爸支持苏尼特部长腾机思,所以跟着哥哥本巴带兵三万去和多铎打,当然也是惨败,差一点就让多铎给杀了!前一阵子又跟着本巴南下河套,率兵在瀚海沙地大战代王朱慈炯的黑枪兵,不用说,又被打败了......
这败仗打多了也涨见识啊!所以这位策凌已经看出现在遇上的明朝黑枪骡子兵和哥萨克是一个等级的。打法都差不多,不怎么喜欢射箭,就喜欢打黑枪和冲锋。黑枪在马上马下都能打,又狠又准!冲起来也很凶,寻常的蒙古勇士根本顶不住。
一百多个哥萨克搁在贝加尔湖南面的草原上和林地中那就是一支大军了!没有几千蒙古勇士,谁也不敢去硬拼啊!
而策凌手下仅仅有1000名蒙古骑兵,怎么打得过一百多个和哥萨克差不多的打明黑枪兵而且这些明军黑枪兵多半还有后援呢!
所以他现在也不敢下令部下发起冲击,而是一边向后方指挥蒙古大军的布巴、察珲多尔济(土谢图汗的继承人)、旺舒克(札萨克图汗的继承人)等人报告敌情,一边继续监视。
看见上千的蒙古人傻站在河对岸不过来,夏完淳就知道蒙古在使诈!一定是想用自己的一百多号人引出后面的大队人马啊!
“咱们且战且走!”夏完淳把手底下的三个排长都叫了来,“牛排,所有的弓骑兵都给你带,负责殿后。老李,火枪兵给你,先退个三五里地,然后找地方设伏。赵三,你带着枪骑兵跟着我。”
“喏!”
三个排长一起应喏,然后依次后撤,先走的是黑枪骑兵,然后是枪骑兵,不到三十个弓骑兵负责殿后,一阵风似的就退了。
他们这边刚退走,策凌又得到了2000援兵,是他的两个兄弟率领的,策凌的父亲车臣汗硕垒很会生儿子,手下的23个旗的札萨克都是硕垒的儿子。
这次硕垒派了自己的继承人布巴带着策凌、巴特尔、巴图额尔德尼,领着6000车臣汗部的勇士一块儿到了北直隶。现在策凌、巴特尔、巴图额尔德尼哥仨已经凑一块儿了。
巴特尔、巴图额尔德尼还给策凌带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大汗已经到天津了!”巴特尔对策凌道,“大汗传下圣旨,让咱们无论如何都要留住深入大城县一带的南蛮子!只要留住了他们,南蛮子总督史可法的大军才会北上......只要他敢来,大汗就能把他一举全歼!”
现在的这处战场位于顺天府的大城县境内,天津在大城县的东北,两地间的距离是120里。
而顺治离开北京出屯天津则是走了一步好棋,因为天津是明军北上进攻北京的必经之路——不夺下天津,通往北京的水路就无法通行。水路不通,攻打北京城的部队(怎么都得十万人吧)连吃饭都会成问题!
而且北京已经被改造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必须要动用大量的攻城大炮才能将之攻破!乐看小说
这种大口径火炮的自重极大,通过陆路运输是非常困难的。
除了卡住了明军北上的咽喉,从天津出击还能快速包抄明军的侧翼,从天津直下大清河也不过400里,骑兵急行也就是三四天而已。
所以顺治的计划就是将史可法的主力吸引到大城县附近,再出动精锐骑兵包抄史可法的后路,把他变成洪承畴第二。
而顺治这个蒙古大汗心目中的精锐骑兵,就是由内大臣们率领的前锋营、骁骑营、火器营(骑马步兵)、怯薛营的一万余人,再加上从科尔沁六旗所在的昭乌达盟招募来的一万五千蒙古骑兵,如果只算战兵,总共不到两万六千人。
此外,天津卫这边还有五千步军营的战兵已经被动员起来,也可以跟随顺治大汗的精兵出战。
至于其他被顺治诳来的“蒙古铁骑”,就是用来吸引史可法的香饵了。
......
史可法现在挪动到了吴桥,就是那个发生吴桥兵变的地方。原本繁华热闹的县城,现在已经萧瑟的不成样子,在史可法的大军抵达前,城内的居民只剩下百余户,搁在江南也就是个村子。
“吴桥村”里一处茅草屋顶的县衙,现在就是史大总督的中军所在了。他当了半辈子的官,还是头一回看见茅草顶的衙门......还真是涨见识了!
不过茅草衙门里面还是挺暖和的,窗户都用木板钉上了,门口挂上了厚厚的门帘,里面还有生了炉子,非常舒适。
因为临近年关,战场也比较平静,所以史可法这两天也比较轻闲,今儿上午处理了不多的军务,吃了午饭就没什么事儿了,于是就拿出自己在南京参加补习班时所做的笔记翻看起来,正看得入神的时候,忽地一阵冷风扑面而来,史可法忙抬头看去,就看见高杰、黄得功二人一前一后进来了。
这两员大将本是冤家,黄得功自以为是“嫡系王牌”,看不惯高杰这个杂牌。而高杰因为老婆成了崇祯的干女儿(邢氏的年纪和崇祯差不多,可是个大闺女),所以就自以为是皇亲国戚,一样瞧不上黄得功。不过这几年他们都在朱皇帝手下当杂牌,队伍被改造了又改造,自己也去南京补课成了补习班的同学,毕业考试的时候两人还互相递小抄,关系亲近了不少,最近还结了儿女亲家。
“军门,”高杰还是那个没什么规矩的性子,冲着史可法拱了下手,就算行了礼,然后就道,“李元伯(李元胤)急报,逮着大鱼了!”
黄得功规矩一些,拱手道:“属下见过军门。”然后才补充道,“李副将在大城县至青县一带遇上了几万蒙古骑兵,正在激战。”
“几万蒙古人”史可法吓了一跳,“李元伯陷入重围了”
“没有,”黄得功摇摇头,“李副将遇上的蒙古人战力很弱,应该是草原上来的游牧蒙古。人数虽有几万,但也留不住1500骡子兵。所以李副将在大城县遇敌后就且战且走,将他们引到了青县。青县位于运河边上,是个大县,县城完好,足以坚守。”
高杰说:“总督,机会难得,咱们赶紧开拔北上,狠狠打上一场,叫这些蒙古人再不敢来中原撒野!”
史可法想了想:“青县距离咱们这儿有200多里,距离天津只有120里......天津的东虏会不会南下”
“不怕,”黄得功道,“我和高驸马有16个团,另外还有2个师可以用,总共有六万多人。另外还有800骡子兵和4个炮兵营也随时可以出动,不怕打不赢。”
第836章 变数(求月票,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这个时候正是关外东北的天气最寒冷的时候,茫茫的辽西走廊上一片冰封雪覆,连附近的海面也冻得坚硬如铁,都能在上面走人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分驻在辽西走廊上的旗民们最安心的时节,不用担心越来越凶残的明军会突然在辽西绵长的海岸线某处登陆,甚至也不用提防着明朝的细作密探驾着小船偷偷登岸活动。
冰封的海面,就是难以逾越的天险。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面,明明倚着大海的辽西走廊,就是一片对大明帝国完全封闭的冰封之地。
所以,当大清皇太叔多铎率领他的大军,浩浩荡荡的行进在辽西走廊上的时候,压根就不用担心被明朝方面察觉——即便辽西这里有明朝的密探潜伏,也没有办法把打听到的消息传送出去。
为了达成出兵的突然性,多铎直到辽西海岸兵封之前,都呆在他的盛京宫殿内,一副准备猫冬的模样儿。而且他还频频放出消息,说自己准备在顺治皇帝殉国后即位。
他是皇太叔嘛!
顺治要是在煤山城堡内殉国了,他不就是大清皇上了
所以他在关外拥兵自重,眼看着顺治皇帝倒霉也是很正常的。
在放出了自己准备坐观顺治皇帝驾崩的消息后,多铎还在顺治十年冬季来临时,以明清开战为借口,封锁了辽南的小黑山关和梁房口港,还派兵进入朝鲜王国的义州布防,同样以控制了辽东和朝鲜之间的通道。通过封锁道路,顶着镶绿旗身份的锦衣卫特务们传递消息的效率也大为下降。
随后,多铎就向关外的一府四昂邦九固山下达了点集大兵的命令!
现在年关刚过,在辽西走廊冻得硬邦邦的官道上,由关外九旗壮丁所组成的五万五千人的大军,就趁着天气晴好的日子,滚滚而行,在多铎的统率下,向着山海雄关而去了。
和一年多前碣石山大战时东军的编成情况有所不同,现在汇集到多铎麾下的军队中有了更多的骑兵马队,这是因为多铎在碣石山大战后从关内拉走了大批的老八旗子弟。
而多铎也在碣石山大战中进一步认识到了火枪骑兵的价值,在拉了大批老八旗出关后,就重点扩充了前锋营骑兵的人数,到了顺治十年末,多铎麾下的前锋营骑兵的人数已经从原本的6000人扩充到了12000人,翻了整整一倍。还有同样数量的骁骑兵,也就是传统的八旗马甲。
多铎还从关外九旗子弟中为自己挑选了2000人的“巴牙喇兵”,这些巴牙喇兵则是“全年骑兵”,不仅配属了长枪、弓箭、圆盾,而且还装备了从日斯巴尼亚进口的火绳枪。
另外,多铎还将原本配属在火器营中的炮兵拿了出来,单独组建了一个乌真超哈军衙门”。
乌真超哈衙门下还分了炮台乌真超哈和野战乌真超哈。其中野战乌真超哈编了10个牛录,每个牛录都有12门3磅红夷小炮,总共就是120门3磅炮。满编情况下的野战乌真超哈兵的总人数则高达2500余人,拥有的马匹超过3000之数。而炮台乌真超哈的人数则有约1800人,分成6个牛录,分驻在山海关、海参崴、奴儿干、海兰泡、小黑山和梁方口等六处炮台。
拿掉了炮兵之后的各个火器营,又被多铎扩充成了十四个步军营的火枪牛录——根据多铎的安排,关外的一府、四昂邦、九固山都演变成了军民合一的地方衙门,每个衙门下面都有步军营和骑军营的编制,其中步军营常备一个火枪牛录,骑军营也则常备一个马甲牛录,两个牛录都是300人的编制。至于其他的常备兵,包括一万两千人的前锋营骑兵,两千人的巴牙喇兵,两千五百人的野战乌真超哈,一千八百人的炮台乌真超哈,还有一千人的水军健锐营,以及由“欧罗巴旗人”为主的水军(人数在三四千之间)都是常备军,直属多铎的皇太叔抚军衙门。
而一万两千人的骁骑军和十四衙门(一府、四昂邦、九固山)的长枪、刀牌、弓箭等兵,都是兵农合一的班军。
也就是说,现在的皇太叔多铎部下的军队是由约31000余人的常备军和数量最多可达七八万人的班军组成的。
军事实力,已经超过了入关前的大清国了!今日文学网
不过财政上的压力也不小了,三万一千余人的常备军每年都要花费近200万的钱粮,差不多占了皇太叔抚军衙门收入的七成。
如此巨大的刚性开支重压下,军事实力强大的多铎,最害怕的就是一场遥遥无期的持久战了。
所以他只能尽可能的和对手打速决战了!
而为了在顺治十一年的春天,抢在关外的播种季节到来前结束战争,多铎这一次秘密调集了十个地方衙门的两万四千余人,再加上八千前锋营骑兵,八千骁骑营骑兵,全部的巴牙喇兵和八个野战乌真超哈牛录,光是战兵就调集了四万四千之多!
另外,大同的济尔哈朗,太原的常阿代也都得到了多铎的命令,将会各出3000精锐去和多铎汇合。
这样三家联军就能有五万人(战兵数目),不算太多,但是在多铎看来也够用了。
因为他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击退入侵河南、山东的明军,他知道这是做不到的!即使他能打几个胜仗,也会因为伤亡过大和花费太高,不得不从山东、河南撤退。
多铎的目标非常实际,就是在东线(运河线)保住天津卫,同时在西线围绕黄河南北大营进行会战,若会战不利,则掘开黄河大坝,水淹河南,制造出大片的黄泛区,然后再退保真定、保定一线。以保卫北京、天津的安全。
在他看来,北京、天津城下,才是未来明清之间往来拉锯的主场!
山海雄关已经在望,在黄昏的日光沐浴中呈现出了耀眼的金色,显得巍峨雄壮。
骑马行军的多铎有些感慨,不由得想起差不多10年前自己跟着多尔衮一块儿打进山海关时候的意气风发。
谁能想到,失却北京却成了明朝中兴的起点......
就在这时,十余骑快马从山海关方向飞奔而来,寻到了多铎的大纛,很快就奔到了多铎的跟前。
多铎发现当先的一骑正是山海关昂邦章京何洛会。
何洛会到了多铎马前,正要下马行礼,却被多铎挥手阻止。
“有什么话就快说吧!”
何洛会在马背上拱拱手,“皇太叔,皇上汇集满洲、蒙古、汉军人马六万多人出了北京,南下攻打史可法,现在正驻跸天津卫。”
“什么”多铎一愣,“他御驾亲征了”
“是啊!”何洛会道,“而且这一次南军战力非同寻常,他们的马队也和咱们的前锋营差不多,配备了火枪,好像还更加犀利,全数都是不用火绳的燧发枪,因此可以在风雪天和夜间作战,射速也快了许多!范文程的正绿旗根本不是对手,被团团围在德州、聊城、安平,连直隶南部也被南军的骑兵袭扰,许多城池都被打破了。所以......”
“不必说了!”多铎一挥手,大声对左右道,“传令三军,急行军开进......三日之内,必须要抵达天津卫!”
第837章 满洲诸葛亮(求月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天津卫,大清皇帝行在。
御书房内,大清顺治皇帝正绕着铺着大幅地形图的一张长桌子,一圈一圈的走着,都快晕了。
不是绕圈绕晕的,而是看地图看晕的。
中国古代的地图没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明军那边现在已经有这个规定了),又受限于测量技术,因此画得都不大精确,有时候看着跟个山水画似的.......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人头晕的事儿,最让顺治和一帮大清朝的军事家们头晕的事儿是没有人告诉他史可法主力在哪儿
甚至没有人知道史可法的大军有没有离开山东省的地界
这是因为史可法在北直隶南部撒出去大约3000黑枪骡子兵,其中半数集中在李元胤麾下拉着大炮搞破坏,另外有一半以排为单位继续打黑枪......这可是几十个排啊!你让大清朝的哨骑怎么活他们要是三五人一队出门,遇上这帮打黑枪的活阎王还不是赶着送死就是三五十人一队出去,遇上一个黑枪排,也得死伤惨重!
那帮打黑枪的又不堂堂正正的来,不是打埋伏就是打夜袭,武功再高,也怕黑枪啊!
如果一二百人一队出去,如果是老满洲倒是不好对付,如果是那帮吃斋念佛的蒙古勇士,遇上人家40人一队的黑枪兵,照样给打得满地找牙!
而老满洲才多少怎么可能半个牛录一个牛录的出去侦查这能分几队能搜查多少地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