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孔四贞淡淡道:“走不得啊!聊城城内人心本就慌乱,我在一走,你怎么压得住局面”

    “可是这聊城......”

    孔四贞语气坚定地道:“还是能守一守的!实在不行,咱们就当一对妻,一块儿下去见皇阿玛,见先帝吧!”

    这下死定了!

    范文程本没打算殉城,多铎许诺过他,丢了地盘也能继续当王爷的!可谁知道遇上孔四贞怎么个一根筋的女人,听她的意思,是准备殉大清国了!

    这倒好,汉奸还当出满门忠烈了......




第825章 汉奸瞎了,汉奸聋了(求订阅,求月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四十余骑着骡子牵着马的骑士,风一般的穿越无边的黑夜,虽说是夜间,但是这些有马不骑,非要骑骡子的骑兵,却还是不能举火暴露行迹。

    因为他们是明军的骡子兵,现在已经进入了大清国的地盘!

    来自松江府的夏完淳一骡当先,肩背一支八尺马枪,在队伍前面领路,身边还跟着一匹矮胖子河曲马,马背上没有人,缰绳则系在夏完淳胯下骡子的鞍子上,由骡子牵着马在跑。

    夏完淳背后还有四十骑,也都和他一样骑骡牵马,不过背着的武器不一样。其中二十骑都背着火枪,枪口一律向上,没有装刺刀。十骑背着弓箭,还有十骑则和夏完淳一样背着长枪。

    很显然,这也是一队黑枪骑兵,不过和朔方的黑枪兵不一样,他们装备的是燧发枪。

    燧发枪可比火绳枪好使多了!首先就是没有明火了,所以能在大晚上的用燧发枪打黑枪或是打夜袭。要不然火绳点燃后星星点点的一片,敌人只要没睡着马上就能发现了。

    其次是燧发枪的装弹速度更快,装弹快,射速就快!而射速快,火力当然就猛了!

    第三就是燧发枪不容易走火!火绳枪因为有明火,一不小心就会点着火药池里面的火焰,那就得走火了。在打埋伏的时候走火,那可就要暴露了。

    另外,一支抢走火后溅出的火星又容易点燃摆在周边的火枪的火药池,所以火绳枪兵的阵型太密集就容易“走火事故”。因此火绳枪兵的队形一般比较松散,而升级成燧发枪后,就可以肩并肩的排队枪毙了......

    原本在南京讲武堂当老师的夏完淳(他父亲是崇祯18年的进士夏允彝,他本也是文士,但是赶上了科举停办的几年,只好由同乡徐尔默推荐进了讲武堂,毕业留校任教)在接触到荷兰进口的燧发枪后,马上就发现了它在军事上的巨大价值!

    所以马上打报告申请调职,到了第一火枪骑兵团当了连长——他因为没上过战场,所以官职并不高,只够资格当个连长。

    不过夏完淳对自己的军中仕途,还是充满信心的!

    因此上面的命令一下,他就立即带领着自己的连队,找了个水浅之处过了运河,渗透到了清国境内,然后将队伍一分为三,开始扫荡清军的哨骑逻卒了。

    无论是什么时代的两军对垒,基本上都是从侦查和反侦查开始的!

    因为战场总是被“迷雾”所笼罩,再出色的将军,也要依靠侦察兵或是别的什么侦查手段获取的情报来掌握敌情,然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作战方案。

    如果一方的侦查手段被敌方完全克制,那么就会变成瞎子、聋子......武功再高,力气再大的勇士,一旦瞎了、聋了,也打不着谁了。

    而在明清相争的战场上,主要的侦查手段就是骑兵了,探马、哨骑、夜不收什么的,基本都是骑兵。

    所以哪一方的骑兵实力强劲,往往就能掌握更多的情报,同时遮住敌人的耳目。

    在之前的明军北伐中,清军就依靠巨大的骑兵优势,始终占据着主动。多尔衮能以实力较弱的兵力击败实力更强的明军,还去曲阜倒了孔圣人的斗,还不是靠着骑兵厉害,封住了朱慈烺的视线,同时又掌握了足够多的战场信息

    但是现在,大明这边已经有了对付清军骑兵的办法了!

    “停止!”

    夏完淳这时大喊了一声,同时勒住了胯下一匹驴骡(驴骡比马骡易得,所以明军骡子兵多数都配驴骡)的缰绳。

    跟着他的骡子兵们看见他停了下来,也纷纷勒住缰绳。其中装备火枪的骡子兵还将胯下的骡子和牵着的战马交给同伴,自己则下马持枪,展开了警戒队形。

    三个班长和一个排长都到了夏完淳跟前,等候他的命令。

    夏完淳抬起马鞭,指着前方有火光透出的一处村庄,对四个手下说:“那个村子看着有点意思......房子很密,好像还有碉楼,大晚上的还点了那么多火把灯笼,多半有清军的骑兵队在里面!咱们打一下看看!”

    “连长,”燧发枪班的班长马上请战,“交给属下吧!属下有20支燧发枪,那村子里的清军不过百,一波就能赶出去了。”巴山爱

    他可不是吹牛,山东这里的清军不是那种特别能打的八旗老满洲,20支燧发枪打偷袭还怕赢不了上百绿旗兵

    夏完淳点点头,对弓骑兵班的班长说:“弓骑兵负责掩护,如果燧发枪兵撤出来,你们就射箭。”

    “喏!”

    夏完淳又对自己带来的这个骡子兵排的排长说:“你统一指挥燧发枪兵和弓骑兵,我带枪骑兵绕到另一边打埋伏。”

    “喏!”骡子兵排的排长拱了供手,接过了命令。

    夏完淳的布署说不上多高明,但是这种小股部队在敌后进行夜袭的战斗,是极其考验部队士气的。

    老派的明军,别说吃不饱饭的普通兵丁,就连家丁也未必愿意执行这种把脑袋挂上裤腰带的玩命任务。

    但是现在的明军“骡子骑兵”却敢这么去干!

    因为这支部队不仅待遇优厚,而且还经过了长期的严格训练,最重要的是还配置大量从讲武堂毕业的军官。

    战斗力和士气,在如今的明军当中都算是非常高的,根本不是今天晚上在小张屯内休息的孙延基带领的一百余搜粮骑兵能比的。

    孙延基也是孙龙的儿子,是孙延龄的哥哥,因为是丫头生的,所以在孙家的地位不高,也就干点打杂跑腿的事儿。

    而对目前驻守安平堡垒的孙龙来说,最要紧的还是搞到足够的钱粮。有钱有粮才能有兵啊!

    有兵,才能守住安平堡垒!

    守住了,才有本钱去和大明那边讨价还价......两手空空可不行,怎么都得给他和他的兄弟留个十万亩土地过日子的。

    大家兄弟一场,打死打伤那么多年,可不能让他们老来无靠,去江南讨饭!

    而孙延基也挺乐意执行这种抢粮抢钱任务的,一来可以捞一点装自己兜里;二来还能有小美人陪睡......可比在安平城堡里面快活自在。

    今天晚上,孙大公子就又当了一回新郎官,正在操劳的时候,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了噼噼啪啪的声音,好像是哪儿放鞭炮呢

    这是什么好事儿难道是自己的便宜老丈人在放鞭炮不对,这是火铳吧

    孙延基刚想到不对,咣当一声,房门就被人撞开了,把他和那小姑娘都吓了一跳,就在小姑娘的尖叫声中,孙大公子回头看去,就见着一个衣衫不整,满脸仓惶的大叔,瞪着眼珠子在看自己......

    “豹头李,咋了”孙延基已经知道出事儿了。

    “大公子,明军打来了,明军打过来了!”

    仿佛是为了证明他的话,又是一阵清脆的排枪声音传来。

    啪啪啪......

    “大公子,”那豹头李抖着声道,“起码有30支火铳在齐射,刚才已经齐射过一轮了......至少有60支火铳轮着打啊!加上长枪兵、刀牌兵,起码有200人!比咱们多一倍啊!”

    “快,快召集兄弟!”孙延基已经慌张起来了,“咱们和他们拼了!”



第826章 怎么就只能守城了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孙延基听见的枪声,是明军的20名燧发枪手在向他的一队巡兵开火时发出来的。孙延基虽然贪财好色,也没什么大志向,但是也跟着父亲孙龙打过几仗,也学过用兵之法。所以在夜间宿营时的布置开始很到位的,不仅在高处布置了岗哨,还派兵出村,沿着低矮的围墙巡逻。

    而这队二十多人的巡兵,正巧遇上了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趁黑摸上来的20名明军的火枪兵——就是那些下了骡子的“黑枪兵”。能当“黑枪兵”的,枪法当然都挺好的,不过他们并没有选择在较远的距离上开火,而是肩并肩排成一排,端着步枪往上压。

    因为天黑,而且还有点夜盲,所以孙延基的那些巡兵压根没看清对方是端着火枪上来的,还以为他们拿着短枪或是什么长柄的砍刀,所以就抄起家伙迎上去,直到靠近了,才发现人家好像拿着火枪,可是又没火绳......难道是把火枪当短枪了

    一个个没闹明白的时候,人家已经立正、瞄准、开枪了!因为距离近,打得非常准!一次排枪就打倒了十二三人!剩下的孙家巡兵吓得腿都软了,转身逃跑都不利索,结果又挨了一阵排枪,二十几人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跑回去了。而掩护明军火枪兵的10名弓骑兵则策马跟随上去,趁着守卫村子大门的清军开门放自己人进村的机会,发起了冲击!直接冲进了村子,然后一阵砍杀,打得清军措手不及,完全乱成了一团。

    而那些打完两阵排枪的明军火枪兵又装上弹药,也跟着杀进了村子,看见落单的清军就拿刺刀扎,看见对方人多就拿火枪轰。

    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仗着夜袭和火枪犀利,打懵了全村的清兵。孙延基一开始还想组织抵抗,但是很快就发现自己这边完全组织不起来,而且枪声还离自己所在的位置越来越近。

    知道大势已去,他只好带着少数亲兵上马突围,谁知道才一出村子,就被一队数量不明的明军枪骑兵盯上了,一阵冲杀,就把孙延基打成了光杆,还好他胯下的战马跑得很快,手下的亲兵又拼死抵抗了一下,让他捡了条命,跑回去找爸爸了......

    而他的爸爸孙龙和守在聊城的范文程,从洪兴六年九月十八日开始,就不停接到自家的搜粮队、巡逻队,或是别的什么小股部队被入侵的明军打得落花流水的坏消息了。

    ......

    九月二十日,聊城。

    大清定南王范文程正全副戎装,气势昂扬的在城墙上巡视。聊城在将近六年前曾经被朱慈烺打破过一次,孔有德就是那时候用一个笔洗砸破自己的后脑勺自杀殉清的......

    后来因为多尔衮打赢了龟山之战,朱慈烺不得不放弃聊城,所以聊城又回到了清军手中。

    不过明军撤退的时候,还是破坏了聊城原来的城墙和城内的大部分建筑物。

    而在孔廷训接管聊城后,就开始省吃俭用修城堡了。

    经过了将近五年的建设,一直到孔廷训跟在阿济格在碣石山兵败,丢了定南王位之前,聊城大棱堡已经基本完工了。

    耗时五年修建的棱堡当然是非常坚固的!而且在《日蒙协定》签署后,清朝这边还得到了一些来自日斯巴尼亚的工程师,筑城的水平也有所提高。因此聊城棱堡就修出了固若金汤的效果!

    不过这座固若金汤的棱堡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实在太小了。聊城本来就小,只有一平方公里,而且是建在一个湖心岛上的,不把湖填了根本没办法扩建。

    所以孔廷训就只能在这一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修个四角棱堡,因为要给四个角上的铳台留出空间,所以城墙只能向内缩,最后棱堡内部的面积,连原来的四成都没有!

    那么个巴掌大的地方,现在塞进了好几万人,真正是人挤人,夸张点说,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

    不过城堡看上去还是非常牢靠的,应该可以守得住!

    想到这里,他就重重点了点头:“守得住!孙副将,觐公(范承谟),安平和德州都是不亚于聊城的堡垒,咱们拼了性命,总是可以守住的!只要咱们能守个一年半载的,朝廷就能发兵来救了!”

    范承谟听了范文程的话,却是浓眉紧锁,看上去心事重重。三二

    “觐公,你想到什么,就直说吧!”范文程对儿子说。

    “父亲,”范承谟道,“儿子想到了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

    这两战都是围城打援的思路,而且效果都非常不错!大凌河之战重创了明军的辽东集团,袁崇焕时代的辽东三杰中的两位,祖大寿和何可纲都折在了这场战役中。何可纲死,祖大寿则是先投降后逃脱,但是祖家军也基本完蛋,不再是辽东的劲旅。加上赵率教在之前的已巳之变中阵亡(部队也全军覆没),辽东军最能打的部队,在大凌河战后就已经不存在了。

    而之后的松锦之战,更是打光了明军的战略主力,可以直接导致了后来的甲申之变!

    现在范承谟居然想到了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很显然,他是把现在的清军当成了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中的明军了。

    “不至于,不至于的......”范文程笑道,“明军实力虽然强大,但是没有什么能和皇太叔相比的大将。连洪承畴、孙传庭这样的将才都没有了,怎么可能打得出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这样的大捷而且聊城、德州、安平的准备岂是大凌河堡和锦州可以比的咱们只需要好好守城,一定可以等到转机的。”

    他顿了顿,“不过明军的实力还是非同小可......咱们还是把其他几座城堡里的军队都撤回聊城、德州、安平三城吧!

    咱们,就守这三座城堡!”

    ......

    “陛下,聊城和安平这两座城堡看上去都不容易攻占,德州我没见过,不好评价......相比之下,清军在黄河南、北的大营要容易对付多了。”

    正在和朱慈烺说话的是孔代亲王!

    他现在和李岩一块儿负责一个参谋部,以帮助朱慈烺指挥数十万北伐大军!

    说实话,这样的大阵仗他也是第一次经历。

    “亲王殿下,”朱慈烺说着法语,“你见过黄河南北的大营了你怎么知道它们容易对付”

    孔代亲王笑道:“陛下,虽然我没有见过黄河南北的清军大营,但是你们的军师府中有那一带的详细情况,包括地图和水文资料。”

    “需要多少时间能打下黄河南北的清军大营”朱慈烺问。

    “不需要打下两座,”孔代亲王说,“打下河南大营就行了......如果今年冬天出击,那么明年春天,也许中国历的二月,应该能拿下来了。”

    “损失呢”朱慈烺问。

    “得看情况,”孔代亲王道,“但是不会太多......最多几千人吧。”
1...262263264265266...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