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宇喜多秀家老爷子还是不敢相信,他要的只是一碗白米饭而已!要是到了岛津家,怎么都该有个几百石知行吧
那岂不是一天能吃一桶白米饭了
想到这里,老头子闭上眼睛,做了深呼吸,然后才猛地张开眼睛。
杂贺普等人居然还在呢!
这事儿似乎不是梦啊!
老头子还是不放心,接着又问:“你们真是岛津家的人”小说娃
“哈伊!”杂贺普回答,“大老快和我们走吧......西班牙人的帆船就在码头上,我们赶紧走吧。”
“什么西班牙人的船他们也......”
杂贺普当然不会多说,言多必失,他只是说:“大老,您别问了!等您见了岛津侯,那就什么都清楚了!”
宇喜多秀家还是有点不放心,“这事儿真的是岛津侯所为”
“那是当然的!”杂贺普说,“除了他,还有谁能够联络上马尼拉的西班牙人”
好像是这么回事儿,日本现在正闭关锁国,也就是在长崎、浦贺和琉球开了三道口子。其中长崎和浦贺的口子都在幕府牢牢控制当中,只有琉球的口子在岛津家手里。
宇喜多秀家终于重重点头:“好!老夫跟你走一趟!”
随着宇喜多秀家的“失踪”和岛津家“通清”的罪证被送到江户城,一场将要席卷日本列岛的风暴,已经开始酝酿了。
而在“日清毛皮战争”中暂时占据上峰的大清国内,这个时候却没什么人关心库页岛上送来的捷报——不就是打死和俘虏两三千“小矮人”吗没啥了不起的,哪儿能和天竺蒙古国来上贡这样的大事儿相比
这可是蒙古大团结啊!
而且还能让大清国白得100万两,多好的事情啊!
所以这些日子多尔衮的病都好了一半,整天都是乐呵呵的,今天更是高兴,因为得到了阿济格的奏报,说是已经接应到了和硕特汗国的军队护送到天竺蒙古的使团。使团的规模非常庞大,是由一位天竺蒙古的王子带队的,而且携带的礼物很多,光是运送礼物的骆驼就超过1000头......
“太后,皇上,时候差不多了,咱们收拾一下也该走了。”
在慈宁宫内,多尔衮正拿着刚刚收到的阿济格的奏章,笑呵呵的在和布木布泰和顺治小皇帝说话。
顺治小皇帝和太后布木布泰都得跟着一块儿去草原,顺治得去草原上扮演蒙古大汗啊!
布木布泰则得去扮演一个蒙古老太后,而多尔衮......则是大汗之父!当然也是蒙古人了。
除了多尔衮、布木布泰和顺治他们仨,漠南草原上的几个蒙古部落也要派人去千里松林凑热闹。
大蒙古国的大汗身边怎么能没有蒙古人
另外,正绿旗和在京的八旗都得派出最精锐的兵将一块儿去千里松林,向天竺蒙古的使臣展现大蒙古国的赫赫武功!
这几年大明那边不断精进,大蒙古,不,应该是大清国也在努力进步!
不努力就得死啊!
所以多尔衮也不敢怠慢,也在吸取各方面经验的前提下推进军事改革。具体的做法就是组建“前锋营”和“火器营”这两支常备军。
所谓的“前锋营”则是索伦骑兵的翻版,一种装备火枪、长枪、马刀,不披甲的“龙骑兵”,上马冲击,下马射击,也可以用马刀进行肉搏。配给他们的战马也尽可能的挑选体格强健,冲刺速度较快的良马。
而“火器营”则是将火枪、长枪、刀牌和火炮组合在一起,有点像明军组织方法。
不过多尔衮并没有将前锋营和火器营这两种新军集中使用,而是分在重华宫(摄政王府)、盛京将军府和各个昂邦章京府下面。
也就是说,北京有一个前锋营、一个火器营,盛京也有一个前锋营、一个火器营,而在外的各个昂邦章京衙门下面也有前锋营、火器营。虽然都叫前锋营和火器营,但是由重华宫、盛京将军府和黑龙江昂邦章京衙门管辖的前锋营、火器营人数最多(黑龙江昂邦章京衙门没有火器营,就是一个3000人的索伦骑兵前锋营),两营合计都在三四千人上下。
而其余各昂邦章京衙门下面也就有1200人的前锋营和火器营官兵。
这一次多尔衮要尽可能多集中一些前锋营和火器营的新军,也让天竺蒙古人好好开眼。
“皇阿玛,”文弱顺治显得不大愿意出门,皱着眉头问,“咱去了千里松林那边是不是要骑马狩猎”
多尔衮哈哈笑道:“当然要骑马狩猎,要不然去千里松林做什么皇上,你可得抓紧时间练习一下,到时候别出丑了。”
顺治似笑非笑,“皇阿玛,您也得小心些骑马......您可是大病初愈啊!”
第756章 印度孝子,大清慈父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塞外漠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连天空都显得格外湛蓝和清澈,没有一丝浮云,似乎可以目透苍穹,遥望到九天之上。草原已经变成了黄金的颜色,无边无际,只是零星点缀着一处处小小的蒙古包。偶尔可以看见羊群和马群,在坡地上面缓缓移动。整个天地之间,显得格外宁静安详,仿佛独立于这个纷乱的世界之外。
在从漠南草原上的名城归化向东一直通往新设立的木兰(满语捕鹿)围场的官道上面,行走着一队相当庞大的车马驼队。一辆辆马拉大车,上面的货物捆得满满当当的。一匹匹骆驼的背上,也驮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每辆大车上面,都坐着两个做蒙古人打扮的车夫。都是相当精壮的汉子,后脑勺上留着满洲人的辫子。其中一人肩上背着不知道是从“日国”进口的还是大清国自产的火绳枪,另一人则背着弓箭。看起来相当的精悍。而负责赶骆驼的则是皮肤黝黑,长得很瘦的印度人,缠着头巾,穿着厚厚的棉衣,在秋风当中瑟瑟发抖。
除了这些赶车赶骆驼的蒙古人、印度人,还有大队的骑兵步兵行进在车队、驼队的左右两边。其中走在车队、驼队左边的,半是蒙古,半是镶白旗的官兵,其中镶白旗的官兵则是半数骑马,半数步行。无论蒙古还是镶白旗的人,都没有披甲。
而在车队、驼队右侧行进的都是骑士,人数不多,所以只列出了一列纵队。这些骑士都是西域或是波斯的打扮,都披着加挂了大块铁片的锁子甲,看他们的长相,则是西域或是波斯人的模样,皮肤很白,鼻梁高挺,眼窝凹陷,有些人的眼睛还是蓝色的。这些白皮、高鼻、蓝眼睛的家伙就是传说中的“印度蒙古人”了,他们是跟着印度斯坦的帖木儿帝国的头号战将奥朗则布王子一同北上,押送着价值连城的贡品去蒙古本部朝见全蒙古大汗额耶尔札萨克汗,也就是顺治小皇帝的。
这位奥朗则布王子长得也一点“不蒙古”,当然也“不印度”,皮肤洁白,鼻子又高又尖,络腮胡子是精心修剪过的,眼眸凹陷而且很大,看上去非常睿智。
从西藏过来的一路上,他都在仔细观察着眼前的大蒙古国。
此时的顺治可是统治着一个相当辽阔的帝国啊!西南可以算到印度洋,东北可以望见北太平洋,西北和北面直抵西伯利亚。就南面稍微差一点,只占了半个中原。
这当然是账面上的领土,“自古以来”的东西,不一定是实控。但是实际控制的地盘也不小了,连库页岛上都有大清的天兵再抗日了......
但是辽阔的领土上到处都是一片荒凉,一路上看到的尽是高原雪域、沙漠和草原,只是在归化城看到了那么一丁点繁荣昌盛的影子。不过和油水十足的印度相比,这个大蒙古国实在是太穷了。
不过作为沙.贾汗最足智多谋,最精于武略的儿子,奥朗则布王子从来不认为军事力量和财富是可以划等号的,要不然他的祖先巴布尔根本征服不了印度西北。而他本人也不可能在远征乌兹别克汗国时兵败。
而眼前这个复兴起来的大蒙古国在奥朗则布王子看来,在军事上的确是很有一套的!
这个国家的军队似乎很好的将游牧军队和火器军队结合在了一起,将步兵和骑兵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乌兹别克人的那一套如何遇上他们,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要玩游牧战法,大蒙古国是祖宗!要打硬仗,那些装备着长枪和火绳枪的蒙古步兵看上去就很不好对付,那些配备了火枪的骑兵看着也挺厉害......他们也许不是骑兵,而是骑马的火枪队,因为他们背着的火枪非常大,应该是步兵使用的。但他们同时还携带着骑枪,似乎也可以当成骑兵使用。不过他们的马匹差了一点,远远比不上印度折耳马、波斯马和阿拉伯马。
奥朗则布王子一路上都在比较着他的“印度蒙古天兵”和“蒙古大清天兵”的高下,最后得出的结论则是“蒙古大清天兵”好像比较厉害......打堂堂之阵不好说,那得看谁的大炮厉害但是要打一场持久而全面的战争,“蒙古大清天兵”应该是非常难对付的劲敌!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打断了奥朗则布王子的思绪,王子抬头一看,就见大蒙古国的阿济格王爷带着几个穿着白色盔甲的亲兵飞马而来,到了奥朗则布王子跟前,才轻轻扯动缰绳,他胯下的战马极有灵性,稍稍侧过身子,化解了一些惯性,然后就稳稳当当停了下来。
两匹战马就这样马头相交的站着,阿济格的马矮,是一匹蒙古骏马,而奥朗则布王子则骑了一匹瘦长的波斯大洋马,比阿济格的马高一个马头都有!而且奥朗则布王子本身也比阿济格高大,这一边人高马又大的,一边人矮马又小的......怎么看都不协调啊!678看小说
奥朗则布王子低头看着这个蒙古王爷,露出了温和的笑容,用一口流利的蒙古话说:“汗叔父,我们距离大汗的汗廷还有多远”
阿济格仰着脖子看着这个蒙古话说得挺流利的“白蒙古人”,又看了看人家的马,咋都长那么大个呢这是什么种啊真的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他收起心里的疑问,也用蒙古语笑着对奥朗则布王子说:“大汗的汗廷就在200里外,还有三天的路程......王子殿下到的正是时候,如果再晚一个月,大汗就要去大都过冬了,那里是大汗在汉人地界上的都城。”
蒙古大汗嘛,哪能一年到头都住在北京城里面必须得在草原上呆大半年,冬天再回北京,不,是回大都去。
怪不得大蒙古国的军队同时拥有游牧和火器双重优势!奥朗则布王子心想:印度斯坦的帖木儿帝国也应该向大蒙古国学习,决不能放弃阿富汗高原,皇帝应该每年都在喀布尔居住上几个月,以便联络各部族首领的拥戴,获取阿富汗的精兵!
学到了一点大蒙古国先进经验的奥朗则布王子笑着对阿济格说:“汗叔父,我们还是抓紧一点时间,争取早一点见到伟大的额耶尔札萨克汗和大汗之父聪明汗吧。”
聪明汗就是多尔衮了,他不是睿亲王吗不知怎么就给翻译成了聪明汗,皇阿玛则翻译成了大汗之父。
“那好,”阿济格笑道,“那咱就抓紧一点,争取两天走完这200里!”
......
“皇阿玛,您可得保重啊......”
“是啊,要不您还是别参加什么游猎了。”
“对啊,打猎的事情让英王爷去就行了。”
当印度蒙古国的奥朗则布王子即将抵达汗廷的消息传到多尔衮的汗帐当中时,这位“大汗之父”正在发烧,还不住的咳嗽——这是老毛病了,去年就大发过一次,可把顺治小皇帝急坏了,连着好多天都没心思上法语课了......不过最后总算挺过来了。
可没想到现在又复发了,许是太操劳了,也许是草原上的天气太凉,没有北京的皇宫里那么舒服。
多尔衮的一帮心腹瞧着他病病歪歪的样子都替他着急,这样还能和印度蒙古的王子一起游猎可别从马上掉下来......现在多铎还在黑龙江下游的奴尔干城呢!多尔衮要是没了,谁来给顺治当阿玛
第757章 敌在枕边睡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太后,皇上,奴才等都苦劝皇阿玛保重龙体,不要和天竺蒙古的王子一块儿行猎了......”
“太后,皇上,皇阿玛这几日都在发烧,身子骨真是不行了......您二位还是劝他一劝吧。”
就在奥朗则布王子即将抵达木兰围场的前一天下午,在顺治大汗居住的金顶大帐之内,多尔衮的心腹,前锋营的统领苏克萨哈和内大臣冷僧机二人正一脸忧愁的向顺治、布木布泰说着多尔衮的健康问题。
听到多尔衮身体不行了,顺治大汗顿时就是一阵狂喜啊!
多尔衮要是现在死掉,那可真是亲阿玛(皇太极)保佑了!如果多尔衮去年就死,多铎很有可能成为顺治的新阿玛!
因为当时多铎人在盛京,还有可靠消息说多铎得知多尔衮病重后就开始召集关外九旗的精锐,还扣留了一批日斯巴尼亚人运到海参崴的枪炮火药......这摆明了是要率兵入关来给顺治当新阿玛了!
这个多铎的身子骨可比多尔衮好多了,如果让他当了新阿玛,顺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亲政了
而且多铎要当了新阿玛,顺治这就有仨阿玛了.....
而现在多铎远在奴儿干城,要赶回北京起码两三个月!如果再算上得到消息的时间和召集军队的时间,只怕五六个月都到不了北京。
有五六个月,那不是黄花菜都凉了还想当皇阿玛不杀头就已经皇恩浩荡了!
“太后,皇上,您二位一定要拦着皇阿玛一些啊!大清不能一天没有皇阿玛......”
苏克萨哈带着哭腔的声音传来,打断了顺治的思绪。
顺治皇帝心里那个恼啊!这个苏克萨哈真是最大恶极!
“我和皇上都知道了!”布木布泰大妈的话也像钢针一样扎在顺治的心尖上面,“今晚上我好好劝一劝他。”
晚上劝顺治心想:这是要吹枕边风啊!亲阿玛,您快睁眼看看吧,我额娘要跟人跑了......
布木布泰接着又道:“苏克萨哈,你是皇阿玛的心腹,又是前锋营的统领......要是我劝不住皇阿玛,你可得多上一点心,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皇阿玛出意外。”
苏克萨哈马上跪下叩头:“太后放心,都包在奴才身上了......若是皇阿玛有什么意外,奴才甘愿领死!”
你就该死!顺治心想,你该满门抄斩!
布木布泰又对内大臣冷僧机道:“冷僧机,你去宣太医院的掌院过来,我要好好问问。”
“喳!”冷僧机领了懿旨,转身就出了大帐。
大帐当中,就剩下苏克萨哈,布木布泰,顺治和吴良辅等四人。
布木布泰叹了口气,道:“皇阿玛的身子骨......只怕难以久长,这可怎么办啊!”
苏克萨哈说:“请太后放心。”
布木布泰点点头,挥手道:“去办事吧......一起都靠你了!”
“喳。”
苏克萨哈也走了,这下顺治终于不用再憋着了,沉着声音对他老妈道:“额娘,多尔衮他......”17笔趣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