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我们认为乌兹别克汗国也是大蒙古的敌人!”
“好!那加上这个乌什么克的......”
乌兹别克汗国也是倒霉催的,明明是黄金家族的血统,居然成了大蒙古的敌人了!
第733章 千万别惹它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迪门大使,我们能赶在东虏的使团之前抵达欧洲吗”
“有点来不及,我们在暹罗耽误得太久了,如果再要按照原计划绕过非洲,恐怕要落在东虏使团后面了。”
“那么......还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吗不绕过非洲能行吗”
“有!我们可以从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上通过!”
“奥斯曼帝国这个国家在哪儿强大吗”
“这个国家占据着中东、北非、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在一艘摇摇晃晃,在阿拉伯海上向西航行的万石大鸟舟上,天生就不晕船的纪坤正在和范.迪门,还有一个已经习惯了摇晃的李少游,一块儿在船舱里面商量西行路线的事儿。
纪坤使团在暹罗耽搁了两个多月,只到地内岛上的土堆棱堡竣工,才再一次扬帆南下。就在他们抵达巴达维亚的时候,得知了清国使团乘坐的西班牙帆船在一个月前就通过了马六甲海峡的事儿。
这可让纪坤有点着急了,虽然外交活动并不讲什么先来后到,但是凡事总有一个先入为主。如果让清国使团先到,在欧洲各国一番活动,说不定会给大明使团制造许多不必要的障碍。
根据范.迪门的分析,大明使团多半会在欧洲遇上大麻烦的,因为朱慈烺对天主的认知比“新教”还新啊!
而且还提出“保教权”的要求,以大明的国力,朱慈烺如果皈依天主教,当然可以拿“保教权”。
但是朱慈烺非但不可能入天主教,而且对天主还有自己的认知,这个认知还有一整套哲学理论在支持(理学),而且这套理论还接近新教......
在这种情况下,教宗怎么可能把保教权交给朱慈烺
如果双方在宗教问题上发生冲突,那个“神眷西班牙”还不得上窜下跳反大明
欧洲还一群天主孝子呢,还不得跟着一块儿起哄
到时候麻烦大着呢!
所以范.迪门建议大明使团尽可能抢在清国使团之前抵达,以免清国使团也跟着一块儿折腾。
可是要绕过非洲看来是来不及了——其实还来得及,因为西班牙人带着清国使团去印度找蒙古帝国了,不过明国使团这边不知道。所以在他们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奥斯曼帝国通过了。
“那个奥斯曼的,应该就是洪武、永乐年间总给咱们送珍禽异兽的鲁米国。”
插话的是李少游,他在出使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知道不少西方的事情了。
他又说:“那个鲁密铳也是他们哪儿出产的,只是不知什么时候就改了国名叫奥斯曼了。”
“李副使,”范.迪门道,“这个国家一直都叫奥斯曼帝国。至于鲁米,也许是罗姆或罗马的谐音吧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奥斯曼帝国非常强大,而且是个以天方教为国教的国家。
在西方,天主教和天方教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将近1000年,双方的仇恨很深,所以你们最好不要提及任何宗教问题。如果奥斯曼方面提及这个问题,你们就以宗教自由什么的应付。
如果他们问起你们访问西方的目的,就说是为了贸易问题......千万别和他们说什么天理,什么天主,他们有时候比西班牙还难缠,你们要避免招惹麻烦。”
范.迪门现在正在扮演大明人民的老朋友和大明外交使团的忠实顾问。123文学网
当然了,他提出的建议都是以符合荷兰共和国的利益为前提的。在这个大前提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还是愿意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这奥斯曼帝国到底有多强大”纪坤问,“比大明如何”
“当然比大明强大,无论在海上还是陆上。”范.迪门实话实说道。
纪坤又问:“那他们会不会和你们欧洲人一样,在西洋和南洋上进行殖民呢”
纪坤的担心在17世纪的世界局势下看是不无道理的。奥斯曼帝国比任何一个欧洲强国都要强大,至少在维也纳惨败之前,它看起来是很难打败的超级强国,无论在海上,还是在陆地上。
如果奥斯曼帝国不是将主要精力用在欧洲大陆的争霸战争中,而是用在印度洋和南洋上,荷兰和葡萄牙人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这的确是个问题,”范.迪门耸耸肩,“所以你们最好不要在殖民和海外贸易的问题上刺激奥斯曼帝国,如果他们把注意力从欧洲转移到印度洋和南洋,对我们两国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
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
刚刚做完晨课的克塞姆苏丹正坐在帝国议会大厅库巴尔提中的苏丹觐见厅内,通过一扇金色的窗户,关注着大厅内正在进行的会议。
奥斯曼帝国可以维持数百年的霸权,在政治上当然是有其可取之处的。这个帝国是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真谛发挥到极致的!
虽然奥斯曼土耳其人是帝国的统治民族,但是在今天的库巴尔提大厅中讨论国家大事的议会成员,包括大维齐尔、维齐尔、军事领袖、财政大臣、外交大臣、大穆夫提、议会秘书等人在内,至少半数不是奥斯曼土耳其人。
而坐在金色窗户后面的克塞姆苏丹同样不是土耳其人,她是个希腊女人,虽然被人尊称为苏丹,但实际上是个太后。15岁时以女奴的身份进入奥斯曼速度的后宫,并且被艾哈迈德一世所宠爱,并且生下穆拉德四世和易卜拉欣一世。
在1623年时,凭借着儿子穆拉德四世成为苏丹而获得了“垂帘听政”的权力,在八年后第一次归政。在1640年,勇猛善战但是没有儿子的穆拉德四世去世后,再一次“垂帘听政”,帮助患有精神病的儿子易卜拉欣一世执政。在1648年又废黜了易卜拉欣一世,将苏丹换成了孙子穆罕默德四世,继续“垂帘听政”直到现在。
不过克塞姆苏丹坐在金色窗户后面,而不是进入议事大厅和坐在长沙发上的重臣们一起开会,并不是因为“垂帘”,而是奥斯曼帝国特有的制度。
用中国的标准看,奥斯曼帝国的“相权”是很重的,在大维奇儿主持帝国议会的时候,苏丹甚至不必露面,只是呆在金色窗户后面看着,在想要发表意见的时候再敲窗户。
如果遇到个懒惰的苏丹,只要让人放下窗帘,就能在金色窗户后面眯一会儿。
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克塞姆苏丹正打着哈欠昏昏欲睡的时候,她的外交大臣突然说起了一件非常新奇的事情。
“巴士拉的总督刚刚送来报告,说中国皇帝派出的一个庞大的外交使团抵达了巴士拉。”
财政大臣有些惊讶,“中国皇帝的使团他们国家不是闭关锁国吗”
“也许现在有所改变了,”帝国的维齐尔摸着自己的长胡子,“我想我们可以好好招待这些中国人,顺便了解一下东方的事情,也许会很有意思的。”
当当当......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黑太监敲响了金色窗户,帝国议会的会议便暂时停止了。
然后就听见黑太监大声喊道:“苏丹陛下要召见大维齐尔和外交大臣!”
第734章 朱皇帝,我们做朋友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上了年纪的大维齐尔艾哈迈德.梅莱克帕夏和年轻一点的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居尔居帕夏一前一后走进了苏丹觐见厅,朝着在一张沙发上端坐的女苏丹弯腰鞠躬,然后就在另一张沙发上落座。
这两位奥斯曼帝国的高官也和克塞姆苏丹一样,并不是土耳其人,而是来自苏丹亲兵耶尼切里军团的外族人。
虽然后世的历史学家提及奥斯曼帝国的停滞和衰败时,总是要把奥斯曼的近卫军制度拿出来批斗一番。
但实际上,能够从耶尼切里的童子军营一步一步晋升到帝国议会成员这样的高位,必然都是一些在军事和政治上都相当突出的人物。奥斯曼帝国可以维持那么长时间的强盛,就说明这套从耶尼切里军营里的“外来和尚”当中选拔人才的制度还是成功的。
要不然能用什么办法选拔人才
从奥斯曼帝国腐朽的贵族中挑选人才吗还是学中国,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考什么呢
当然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也不等于可以避免奥斯曼帝国的衰败。
因为奥斯曼帝国就是一个必须要不断进行军事扩张才能维持强大的国家——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小亚细亚腹心之地有限的资源、土地,都决定了帝国必须不断获取增量的财富才能维持。
而不断获取增量,就意味着奥斯曼帝国将会到处树敌!
同时,奥斯曼帝国的敌人们也会抱团取暖,联合起来对付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在欧洲,哈布斯堡帝国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抗奥斯曼帝国的需求所推动的。
而在东方的印度洋方向上,无论荷兰、葡萄牙、英格兰、西班牙这几家斗得多凶,将奥斯曼帝国排除在世界贸易体系之外,都是他们的共识。
与此同时,伊朗和印度的蒙古帝国也不是奥斯曼帝国的朋友,虽然他们都相信同一个真主,但是伊朗信的是什叶派,而奥斯曼是逊尼派,自然水火不容。至于印度的蒙古帝国......守着个吃用不尽的聚宝盆,当然要防着奥斯曼帝国来抢食了。
所以这个奥斯曼帝国放眼环球,居然没有一个朋友,混成这样也不容易啊!
而突然走向海洋的大明帝国,好像有成为奥斯曼帝国朋友的潜质啊!
“你们觉得中国皇帝可以成为苏丹的朋友吗”女苏丹问。
“能,我的陛下。”大维齐尔艾哈迈德.梅莱克帕夏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我想,我们和中国没有任何利益上的冲突。”
这个世界上和奥斯曼帝国没有利益冲突的大国真是太罕见了!
外交大臣居尔居也说:“苏丹陛下,我的看法和大维齐尔一样......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如果他们真的愿意走向海洋和世界交流,那么就一定会和基督徒发生冲突。这对帝国来说,总归是有利的。”
女苏丹轻轻点头:“应该派谁去巴士拉迎接中国使团,顺便再讨论一下交朋友的问题”
“陛下,可以让穆罕默德.科普鲁律走一趟。”居尔居说。
“他有75岁了吧”女苏丹笑道,“还能走得动吗”
穆罕默德.科普鲁律在几年后会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大维齐尔,而且亲手开创出一个奥斯曼帝国的中兴时代。
不过现在他正在家里抱孙子,一个75岁的老人家搁在17世纪,怎么都不像是能出来为苏丹打工的样子了。
“他的健康没有问题,”居尔居说,“他比大部分中年人都健康,而且随时准备为苏丹陛下效劳。”
“那好吧,让他走一趟巴士拉。”女苏丹同意了居尔居的意见。她知道这个穆罕默德.科普鲁律的本事,这是个摆到任何地方都能干出成绩的官僚,如果不是年纪太大,女苏丹都想让他出任大维齐尔了。
......
世界很复杂,那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中国因为偏居在欧亚大陆的东方,不大容易陷进国际上的激烈斗争,而且还拥有丝绸、瓷器这两样在国际上很受欢迎的贸易品,所以是比较容易交上朋友的。
而奥斯曼帝国这个朋友,至少在目前是大明必交的,因为在巴士拉居住了一段时间的纪坤、李少游发现这里到处都是大明帝国急需的骏马!
虽然大明帝国已经开始引进印度折耳马,但是引入的数量却始终达不到预期。
朱慈烺原本计划逐年提升进口数量,至少要每年引入两三百匹带把的公马和强壮的母马,以便尽快形成种群。
但是实际上引进的数量却没有办法逐年增加,而是出现了逐年递减,而且质量也不如人意。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明没有和印度斯坦的帖木儿帝国直接进行交流——印度斯坦的帖木儿帝国是“蒙古世界”的一员,和大明这个“反蒙古”的国家终是敌对的。
而且,印度斯坦的帖木儿帝国根本不缺钱!
这个时代黄金流入印度,白银流入中国,沙.贾汗和他的军事贵族需要卖马筹钱
他们不怎么卖马,葡萄牙商人和荷兰商人也没地方去搞更多的折耳马啊!
而被西方人排除出国际贸易体系的奥斯曼帝国,则是有的是阿拉伯马,而且非常需要大明帝国的瓷器、丝绸和日本出产的漆器。
不过为奥斯曼帝国服务的六十多年的穆罕默德.科普鲁律非常清楚,奥斯曼帝国和大明之间的贸易是很难开展的。
大明闭关锁国,奥斯曼帝国可一直是开放的,要是这买卖容易,奥斯曼帝国的商人们早就做起来了!
“不,不,阿拉伯马是不卖的。”在日渐萧条的巴士拉港内的一所豪华宅邸内,胡子和眉毛都已经花白的穆罕默德.科普鲁律对刚刚提出了买马请求的纪坤、李少游说。
他说的是土耳其语,现场有两名翻译,一名是阿拉伯人,他将土耳其语翻译成了葡萄牙语,而另一名是从澳门雇用来的葡人,则将葡萄牙语翻译成了汉语。
纪坤稍稍有些失望,但是看着眼前这个长得非常威严而且高大的老头的表情,就知道对方还有话说,于是就注视着科普鲁律。
科普鲁律说:“如果两个伟大的君主成为朋友,那就应该互相赠送礼物,而不是进行贸易。”
“帕夏,”纪坤问,“您的意思是,苏丹陛下想和大明皇帝交朋友”
“这难道不是您万里迢迢来的奥斯曼帝国的目的”科普鲁律笑着,“只要中国皇帝和苏丹陛下成为朋友,那么双方就能互赠礼物。比如苏丹陛下赠给中国皇帝1000匹阿拉伯马,而中国皇帝也可以回赠等价的丝绸和瓷器。
老头子顿了顿,“哪怕是最凶残的基督徒,也不至于在印度洋上拦截苏丹送给大明皇帝的礼物吧”
世界最强的奥斯曼帝国在印度洋上也够憋屈的!自己的贸易船队很难出去,贸易港口又日渐萧条,而且还不能联合印度的帖木儿帝国一块儿和西洋人争斗——奥斯曼怎么能和帖木儿联手这是不可能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