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第737章 神圣罗马帝国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若望兄弟,照你的说法,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教会在远东的事业遭遇灭顶之灾”

    英诺森十世显得很不甘心。

    他可不愿意背负“失去远东”的罪名,成为一个“失败教宗”。

    “圣父,”汤若望说,“信仰危机并不等于灭顶之灾......那是对于耶稣会一直以来努力发展的上层社会的教徒们而言的。对于生活在绝望和无助中的底层人民,‘天地不仁’怎么能和主爱世人相比”

    “天地不仁什么意思”教宗对于时不时蹦出两句中国话的汤若望有点不满。

    “圣父,天地不仁的意思就天理不爱世人,这是一种天人为二的理论,虽然也承认天主的存在,但是却认为天主并不关爱世人,只是让天地之间的万物自由发展,能发展成什么样,全凭本事!”

    汤若望说的是儒家的另一条“天理路线”,是荀子的思想。认为天(天理、天主)并不爱谁,也不恨谁,混成啥样,全是自己的造化。

    “这,这,这是无神论的观点”教宗非常惊讶,“持有这种观点的儒学教士肯定会上火刑柱的!”

    “圣父,实际上不会......”汤若望说,“儒学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教派或者学派,各种各样的理论都可以进行讨论。派别之间的敌视和迫害当然是有的,但是从没听说谁被送上火刑柱了。”

    “那他们一定也没有宗教战争了”红衣主教基吉也是比较宽容的人,听到汤若望这么说儒学,竟然也有点羡慕了。

    “儒学严格说并不能算宗教,”汤若望说,“儒学是一个察觉到天主存在的学派,从来都没有一位天使或先知,也没有天主之子降临在他们那里。他们只是通过哲学思辩察觉到了天主......所以在他们那里,天主的善恶是可以讨论的。”

    说到这里,汤若望在胸前划起了十字,讨论天主的善恶......这话说一说都那么邪恶,应该要请求原谅啊!

    教宗和红衣主教基吉都惊讶得说不出话了,这个儒家思想真是,真是太让上帝为难了!

    过了半晌,红衣主教基吉才开口道:“圣父,这也许是主的旨意......”

    他的理论也能说说,天主为什么不派个先知啥的去中国,而是让中国古代的圣贤察觉到自己的存在

    这难道不是万能的主有意为之吗这难道不是天主的另一种爱吗

    教宗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基吉兄弟,我们不应该去揣摩主,而是应该始终履行天主赋予我们的职责!”

    “圣父,我错了!”基吉惊出一身冷汗,他胡乱揣摩主的想法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是要下地狱的!现在也不卖赎罪券了,这可怎么办啊!

    “若望兄弟,我知道该怎么办了。”教宗说,“我会加强远东教会,派遣最富有斗争性的教士去担任主教。”

    “圣父,实际上您不能这么做。”汤若望说,“大明皇帝对保教权提出了要求!”

    “什么”教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受洗了”

    “不......他不是教徒,”汤若望说,“他虽然信天主,但不是教会的兄弟。”

    信天主,信天理和信天主教会是两回事儿!

    “那他永远也别想得到保教权!”教宗说,“我永远也不会同意的!”

    汤若望叹了口气:“圣父,他认为自己已经从葡萄牙王国手中得到了远东的保教权......”爱我电子书

    ......

    西元1650年10月,维也纳。

    这座在三十年战争后就仿佛失去了一切激情和梦想,甚至连天空都被罩上了一层阴影的城市,在10月份刚刚到来的时候,突然就变得兴奋和荣光焕发了起来。

    统治这座城市的皇帝斐迪南三世从他的空空如也的金库中又扫出了几个金币,开始用它们妆点起破败、萧条的城市。已经很久没有举行什么阅兵仪式的帝**队,也开始整队训练,似乎又要奔赴战场去为上帝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荣光拼尽全力了。

    不过谁都知道,眼下的帝国,不,应该是整个欧洲都已经因为三十年战争而筋疲力尽,也许在三十年战争中损失不算太大的法国人还有余力瞎折腾——他们在折腾自己人,从1648年开始就闹什么投石党运动,到现在还没安生。自以为被上帝眷顾的西班牙也有一点精神,目前还在和法国人和葡萄牙人进行着必败的战争。

    但是在维也纳,谁都知道不会再打仗了。

    帝国已经折腾不动了,而哈布斯堡家族一样需要休养生息。

    所以妆点城市和训练军队并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迎接来自遥远东方的贵客——大明帝国的使团!

    大明就是中国,那个盛产瓷器和丝绸的东方古国,在这个时代的欧洲人眼中是神秘、富裕、文明的象征......也许还要加上强大和智慧!

    因为他们的皇帝不仅向欧洲派出了庞大的使团,而且还和奥斯曼帝国交上了朋友。

    能够将使团派来欧洲,说明他们已经停止了“自闭症”,开始变得聪明和具有远见了。

    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朋友,则充分说明了大明帝国的强大!

    这样一个富有、文明、强大、智慧的古老帝国的使团将神圣罗马帝国当成他们访欧之行的第一站(其实第一站是伊斯坦布尔),充分说明了神圣罗马帝国还是有影响力的。

    在远方的大明帝国看来,神圣罗马帝国还是一个领袖群伦的国家......

    而为了让中国使团充分了解帝国的强大,斐迪南三世也只好打肿脸充胖子了!

    哦,也不完全是打肿脸,至少在纪坤和李少游看来,这个在地图上看着蛮大,实际上碎成了三百个小国和一千五百多个骑士领地的帝国,还不算特别糟糕。

    神圣罗马帝国至少还有个皇帝!

    在离开南京前朱皇帝关照纪坤一定要重点交往的荷兰、英格兰、法兰西三国当中的两个国家居然没有王了!

    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在去年年初就掉了脑袋......而且还是由法庭审判后公开处决的!

    而荷兰的奥兰治摄政王则在今年的年初弄没了!二十几岁的威廉二世得天花死了,他的遗腹子威廉三世却没能即位,所以连个摄政王都没了。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现在由一个不大能做主的议事会在管事儿......连范.迪门也不知道该去找谁来接待大明使团了

    至于法兰西,国王暂时还活着!只能说暂时,因为已经被人赶出了巴黎城,正在巴黎附近的王家堡垒圣日耳曼堡里面躲着,被一群叫什么“扔石头党”的党人攻打,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石头砸死了。

    据说这个什么路易王才13岁,唉,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年

    所以纪坤只好放弃了立即去法国巴黎访问的计划——他也怕被法国人用石头砸死啊!

    也暂时不打算去荷兰,总要等范.迪门从荷兰回来再说吧

    听说荷兰是七省共和国,七个省都有议会和军队,没准要来个七省争霸,那么纪坤就先不去荷兰了,还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先建立一个使馆。等汤若望从罗马回来后,就当大明驻神圣罗马帝国公使。纪坤和李少游则等待机会,再去法国、荷兰和英格兰看看吧。



第738章 考试吧,帝国的贵族们!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大使先生,副大使先生,你们的出身一定非常高贵吧是什么爵位”

    在拥有一千多个房间,内部结构复杂的好像迷宫一般的霍夫堡大皇宫的某一间宴会厅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正在举行招待使臣的酒宴。就在宾主尽欢的时候,多喝了几杯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突然打听起了纪坤、李少游两个大明使臣的爵位。

    皇帝说的是德语,一个跟着范.迪门而来的东印度公司的船长,三十四五岁的瑞典人科伊特正好会说德语和汉语,就充当起了翻译。而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大臣居尔居是非常博学的人,也能说德语,不需要安排翻译。

    听了科伊特的翻译,军户出身的纪坤并不觉得这个问题让自己没面子,所以面带微笑的回答:“陛下,本使和李副使都不是贵胄出身,我们都是平民出身,通过考试后成为大明帝国的官员。”

    李少游并不是科举出身,他是锦衣卫出身,但是却在京学堂读过书,还读得不错,读成了教书先生,所以也算是考试出身的官员了。

    “平民通过考试成为官员”神圣罗马皇帝感到非常惊讶,“那你们国家的贵族在干什么”

    干什么混吃等死呗......

    话当然不能这么说了,纪坤想了想,笑道:“贵族也可以通过考试成为官员或是考入讲武堂学习,毕业后成为军官。”

    “什么贵族和平民都考试”斐迪南三世似乎对中国的科举制度很有兴趣。

    “都要考试的......哦,从军立功也可以,不过要在没有军功的情况下成为军官,还是需要考入讲武堂学习的。”

    “贵族就没有一点优惠”神罗皇帝继续打听。

    比如打个折,加点分什么的

    纪坤说:“贵族在官员选拔考试是并没有优惠,但是却有优先进学读书,兼修文武的权力,大明皇帝办了一所讲武堂、一所京学堂、一所太学堂,还在各个州府开办了州府官学堂(其实州府的新学还没开始,官学还是原来的一套)......”

    现在纪坤说给神罗皇帝听的是最新的考试做官法则。

    虽然朱慈烺是“北人勋贵集团”的大头目,也是勋贵利益的维护者,但是他维护勋贵利益的方式不是让他们成为不称职的官员,而是开办学校培养他们的子弟,通过考试将勋贵子弟中间才能突出的青年选拔出来,让他们进入讲武堂和京学堂接受更高等的教育,等到他们从讲武堂、京学堂毕业后再去当官。

    而那个为大明培养文官和伎术官的京学堂虽然也是大学,但是和太学却是两种类型的大学。前者注重职业培训,后者是搞通才教育的,两者都可以通往大明官场。

    另外,讲武堂、京学堂和太学一样,都是公开招生的。贵族子弟虽然有加分,但是并不多。不过讲武堂、京学堂的考试内容偏重精英,用后世的话讲就是搞素质教育,而且不是唱歌跳舞的素质,是军事素质,所以能考进去的大部分还是军事贵族的子弟。

    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北人统治集团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一批文武兼备的官员去挑大梁。而讲武堂和京学堂主要还是培养文武官员的,在如今这个乱世,文武兼备的官员可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啊,不牢牢掌握了可不行!

    纪坤讲得很仔细,而且还“去糟粕、存精华”,把大明最先进的考试做官办法一股脑的都告诉神罗皇帝了。

    神罗皇帝还是有点不大明白,“大使先生,让平民参加官员选拔考试,对国家有什么好处难道中国的贵族不够优秀,不能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

    “当然不是,”纪坤斟酌了一下,“我国的皇帝希望通过考试,将民间有才能,也有可能对国家的稳定构成威胁的人,吸引到官场之中。如果下面有本事的人都做官了,能够组织造反的人就少了。”

    让下面的人都来考试做官,这样就不会造反了五号

    对啊!这是个办法啊!

    斐迪南三世那叫一个心潮澎湃啊!

    这个考试做官,贵族加分的办法对于目前快散架的神圣罗马帝国,无异于一剂提振精神的良药啊!

    虽然帝国散成了一千多块,而且哈布斯堡家族的直辖地盘也就在奥地利、捷克一带,但是皇帝还是有权任免帝国政府(中央政府)和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内的官员。

    这官员的任免权力,就是皇帝手头可以利用的筹码啊!

    帝国完全可以引进中国的先进经验,在维也纳开办“官僚学院”,允许帝国的大小贵族领主的子弟通过考试进入学院。当然不能完全公平,但是可以根据父亲的爵位高低和考生本人是第几个儿子进行加分,即便私生子也可以由领主举荐参加考试。

    这样一来,皇帝和帝国各级贵族领主之间的联系就会大大加强,至少可以把天主教贵族团结在皇帝周围。

    而且长子也有一定的概率会比爸爸早死......如果天主教领主的其他儿子都是官僚学院的学生,那么在将来会有一大批“官僚生”成为帝国的领主!

    这无疑将大大加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神罗的封建是有等级的,就是所谓“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天主教大领主下面也有许多小领主,小领主向大领主而不是皇帝效忠。

    如果小领主的长子早亡,领主之位就会由向皇帝效忠的次子继承!

    另外,官僚学院也可以招收新教贵族的子弟和捷克人啊!

    皇帝是整个帝国的皇帝,不是天主教徒的皇帝啊!

    新教贵族领主的子弟只要愿意向皇帝效忠,并且拥有足够的才能,一样可以出任帝国的官僚。

    捷克人当然也是一样的......

    想到这里,斐迪南三世都哭了——自己的亲爱的爸爸要是知道有这个好办法,哪儿还有三十年战争啊!

    帝国终于有救了!

    纪坤看见这个外国皇帝哭了,一下也愣住了,难道是自己说错话了一定是这个皇帝打小就不喜欢读书,看到考试就头疼吧看他的样子笨头笨脑的,一定很讨厌考试,还是赶紧转移话题吧。

    “皇帝陛下,我国的皇帝写了一封亲笔信要转交给法兰西的路易王,可是现在却遇上了法兰西扔石头乱党造反,不知道皇帝陛下有没有办法帮本使进入法兰西国”

    纪坤这是看着小路易王不大长久的样子,想趁他死前把朱慈烺的信送过去,也算完成任务了。

    “这个啊,”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抹着眼泪,“这个好办,我会给正在替路易十四打仗的弗雷德里希.绍姆贝格将军写信......他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家,也是德意志人,可惜没有一个维也纳官僚学院可以把他改造成帝国忠实的军人。不过我还是可以请求他派出一队德意志雇佣军护送你们去巴黎郊外的圣日耳曼城堡,这对路易十四没坏处。

    另外,我还会给投石党人一边的蒂雷纳子爵写信,说明你们的身份和来意,相信他不会为难你们这些从远东而来的中国使臣的。”



第739章 小路易不哭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有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斐迪南三世帮忙,纪坤和居尔居终于可以启程去法国访问了。而李少游则被留在了维也纳,出任大明帝国驻神圣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两国临时大使。

    之所以是临时,是因为朱慈烺并没有打算和奥斯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深交。所以没有准备好给这两国的国书,也没有发给任命某某(姓名处空白)为驻神圣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特命钦差大使的圣旨。
1...219220221222223...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