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对了,此时阿瑜陀耶王朝的军事实力并不太弱,他们的一代雄主纳黎萱大帝过世不过45年。经过纳黎萱重整的萨克迪纳制,目前还运行良好,可以为国家提供足够的贡赋和义务兵。而且通过和西方人的贸易,暹罗国也拥有不少洋枪洋炮。

    但是这种和中国的均田制类似的国家授田体制,却没有办法为阿瑜陀耶王朝提供足够水手和工商业者。水手都没几个,还办什么海军啊

    之所以会这样,是上天对暹罗的农民真是相当够意思的,让他们拥有了一个平坦、辽阔、温暖和水资源丰富的国家。而且由于发展的较晚,而且经常被邻国缅甸揍得奄奄一息,所以国家的人口一直不多,因此有足够的土地可以授给贵族和平民。

    根据阿瑜陀耶王朝的萨克迪纳制,最卑微的奴隶也能得到5莱,差不多就是12亩的授田!

    而平民的授田多达25莱,也就60亩的授田!

    这不是一户的授田,而是一个平民的授田,不分男女!

    在这样宽松的授田制度下,暹罗人怎么肯出海,怎么肯去从商而且肯也不许啊!暹罗国的人口太少,土地太多,所以土地不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口才是!

    所以暹罗是没有什么自由民的,无论男女,都必须向所在土地的领主登记,然后领取份地耕种,还要承担相应的税赋和兵役。而且所领的份地不能买卖,如果年老无力耕种就要返还给领主。

    因此暹罗国的平民,基本上都是种地的农民(农奴),手工业者大多是奴婢,耕5个莱的地养活自己,还要给领主干手工,这活儿能干得这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暹罗国内的商人,则多是外国移民,主要是华人,也有少量印度人、日本人、安南人和西方人。最新小说

    因为人口太少,而且女多男少(在17世纪,暹罗的男女比例是相当失调的),所以暹罗国向来很欢迎外国的成年男性移民。移民也被当成“平民”,但是却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只需要纳税,不需要承担兵役或劳役(通常是一年服役6个月),这让他们可以比较自由的活动,因此可以从事商业活动。

    所以在许多年后,暹罗国内有钱的除了老牌贵族,就都是外国移民的后代了......

    而且由于暹罗国内的女人比男人多很多,所以许多在本国娶不上老婆的单身汉,在暹罗国都能娶上老婆,还能顺带着得到一份产业——暹罗国萨克迪纳制在授田的时候不分男女(田太多了怎么办),都是25个莱,而且暹罗国这里的女性都很能干活,吃苦耐劳(南洋国家都这样),在种田这方面不比男人差。

    对于一个万里迢迢而来,又两手空空的外国移民,在这样一个很容易染上热带病的国家当中,娶一个有点产业又肯干活的当地女人做老婆,简直是上天的恩赐了——一个暹罗老婆等于60亩已经开垦过的土地(种得咋样不说,但肯定不是树林),有一定数量的农具,可以遮风挡雨的住处(可以避免染病),有人照顾(知道怎么避免热带疾病),还有足以果腹的食物。

    有了这样的生活条件,移民感染热带疾病或是活活饿死的概率就会大幅下降,而且也很容易站稳脚跟,然后发家致富。

    所以对于两手空空的中国移民来说,17世纪的暹罗绝对是最理想的去处,不是之一!

    如果不是大明帝国这两年在东南亚的强势吓着了正在搞“文艺复兴”的阿瑜陀耶王朝的巴萨通王,暹罗王国和中华移民的和谐关系还将会长久持续下去。

    可是占城被大明、安南联手灭亡,真腊国东部的大片平原被大明的金瓯营田使司强占的情形,让阿瑜陀耶城的君臣感到了恐惧。

    因此限制和驱逐大明移民的法令,就从阿瑜陀耶城的宫廷向暹罗王国各地发出了!

    ......

    在湄南河的入海口附近,一处名叫地内岛村的渔村码头上,一个来自大明本土的新移民这个时候和一个十七八岁,肤色黝黑,但是五官玲珑精致的暹罗女人并肩站着,只是呆呆的看着大河入海口处的大明炮舰。

    这个移民就是叶家鑫,他是去年年底的时候,跟着倒霉的姚大桥一起漂到暹罗的洛坤府的。

    姚大桥怕了航海,不愿意再离开陆地,所以就变卖了自己从中原带来的耕牛(一部分被宰杀了,但大部分还在),换了点本钱,在洛坤府的宋卡港定居经商。

    因为大明实行了“关粮米”制,所以有许多去中国贸易的西洋船只都会在宋卡停留时采购一些稻谷或白米。

    这让精明的姚大桥看到了机会,不是种地或贩米,而是贩卖装米的蒲包。他先是花钱请宋卡当地的华侨首领疏通关系,迎娶了一个没有儿子的当地村吏的女儿为妻。然后借着老丈人的关系用从中原带来的铁制农具换取蒲包,再把蒲包卖给宋卡港的华人米商,用换到的钱去购买佛山运来的铁器或是其他什么用品,再去换蒲包。

    而叶家鑫不愿意跟着姚大桥做小买卖,所以姚大桥就分了他一些农具,让他随船北上去金瓯,但是在他乘坐的那条徽州人的不靠谱的帆船停靠湄南河口的时候,被一个十七八岁的暹罗少女勾搭了,所以就在地内岛定居,还从当地的领主那里领取了25个莱的耕地,而他的妻子还有25个莱的份地,两人总共有120亩地,还都是水田,叶家鑫还带着不少上海沈钢的优质农具,又用其中一些农具换了耕牛,把分到的50个莱的土地都好生打理起来了。

    这暹罗国的授田很松,但是因为男子要服很重的兵役、劳役,女子又没那么大的气力,而且缺乏优质农具,所以土地产出不大,是广种薄收的模式。因此附加在土地上的税赋也不多,对于可以将全部精力都用在种地上的叶家鑫而言,在暹罗种地的买卖实在是太理想了。

    可是这门最合他心意的买卖,现在却有可能要做不下去了......因为发给他土地的一个“昭披耶”(暹罗的爵位,差不多是王子)已经让下面的小吏传话,让他收完这一季的稻子就滚蛋,而且不许把已经怀了孕的老婆带走!

    不过这事儿并不是最糟糕的——据叶家鑫的暹罗老婆说,驱逐华人这事儿很可能只是随便说说,不会有认真执行的,因为没有人说赖着不走会怎么样所以最糟糕的事情是暹罗人不一定是认真的,但是隔壁的大明金瓯营田司却当了真,联合荷兰人出兵来问罪了......这是要打仗了还让不让人好好种地了




第724章 大明是宗主国啊!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世界上怕只怕认真二字!

    身为大明头号酷吏的纪坤就是个认真的人,虽然他很不愿意当酷吏,但他还是会认认真真的抄家,比所有的北人御史抄得都认真,所以他才得了个纪阎王的绰号,成了大明官场上三官声最差的官员之一——另外两个是罗扒皮罗大公和黄老虎黄宗羲!

    罗大公在松江府刮地皮,愣是把松江府刮成了大明税赋第一的府,超过了连续二百多年纳税第一的苏州府!

    黄宗羲在吏部负责考功查过,专门负责折腾江南省的县令,每年总有十好几个县官被他夺了官职,而且这家伙油盐不进,不管谁说情谁送礼都没用......

    纪坤虽然出了国,但是“认真做恶”的性格还是改不了,在静海城停留的时候听日南王朱慈照说起暹罗驱华的消息后,当时就指出了巴萨通王在法理上犯下的错误。

    从法理上说,暹罗王国是大明天朝的藩属国!

    大明是宗主,暹罗是藩属。藩属国无理驱逐宗主国的国民,这是在往造反道路上走啊!

    身为大明头号酷吏的纪坤,怎么能眼睁睁看着造反的苗头不管

    所以他就马上就以“钦差全权大使”的名义,向护送使团去欧洲的东宁水师副总兵郑鸿逵(原名郑芝彪,是郑芝龙的四弟)下达命令,改变航向,去暹罗讨个说法。

    而朱慈照正好有点厌烦那个和邱梦梅关系挺好的静海军节度副使张勇,就干脆让他带上1000名在静海这边无所事事,总是惹事的陕西兵一起去暹罗国找事儿了......

    现在张勇和1000名静海军的精兵已经陪着纪坤和李少游两个使臣,还有那个荷兰大使范.迪门一起上了岸,还占了一个名叫地内岛的大岛——不是什么海岛,就是湄南河东边的一块小平原,因为有一条湄南河的支流从这片朋友的东面流过,所以就形成了四面环水的地形。

    这处地内岛位于海口,岛上有许多华侨居住,大部分居民都会说一点汉语,对于从海上而来的上**队也不大排斥。

    所以纪坤就留了张勇率500静海兵守卫地内岛,自己和李少游带着余下的500人,又雇用了二十条木船,沿着湄南河向阿瑜陀耶城而去了。

    “你是明人”坐在一条大船上的纪坤看见正在摇橹的叶家鑫穿着汉人的衣服,于是就问了一句。

    叶家鑫道:“小的是明人,湖北来的。”

    “湖北”纪坤一愣,“那么远”

    南洋这边有好多广东人、胡建人,湖北人可不多见啊!

    纪坤又问:“怎么就来了暹罗”

    叶家鑫叹了口气:“还不是叫藩债害的”

    “藩债......”纪坤苦笑着叹了口气。

    这藩债可是害了一大批湖北的富农——富农们自己是不会抄卖藩债的,但是和他们有生意往来的许多大商人在藩债买卖中亏了,所以债务危机就递延下去,顺带坑了一批湖北富农。

    而武汉现在又是大明的西京,当然是各种政策执行的最有力的地区之一。所以许多湖北富农就被勾引着出来海。

    纪坤叹了口气,“来暹罗多久了”

    “差不多一年了。”叶家鑫答道。

    “那你觉得暹罗好不好”

    “好啊,当然好了......”叶家鑫心说:比大明都好!土地平整,气候湿润,还有女人不嫌自己远来孤苦,肯嫁给自己,而且还没有坑人的藩债!天下间还有更好的地方

    纪坤看着叶家鑫的表情,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又问:“会说暹罗话了”

    “会了。”

    这个叶家鑫脑子不笨,还有点学语言的天分,在他老婆的教导下,不过半年多的时间,就能说暹罗话了。

    当然了,暹罗文字是不认识的,复杂的词汇也掌握不了,但是能说一说了。看书窝

    “哦。”纪坤道,“那就跟着本官当个通事,等交涉下来,也给你报个功。”

    通事还要报功难道是要当官不,就当个吏吧!

    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了!难道自家要时来运转了

    叶家鑫心中一阵狂喜之后,又忽然有点担心了,小声问:“大使,您觉得能交涉下来”

    “哼!”纪坤捋了下胡须,“如何不能我大明天朝是暹罗的宗主,而且又有大兵驻扎金瓯、静海,湄南河口还有水师,荷兰人也是支持大明的!”

    说着话他还瞄了眼和他坐在一条船上,正热得不行,在一把把擦汗的范.迪门,“迪门大使,荷兰是不是支持大明”

    范.迪门在中国呆了好几年,已经能说汉语了,现在听见纪坤的问题,心头一阵恼火——从来都只有自己搬弄是非,挑拨矛盾,现在怎么让你这个中国官僚当洋枪给使了

    “我们当然支持大明在暹罗的合法权益,但是暹罗王国的权益也应该得到充分保护!”

    纪坤一笑:“那是自然,我大明是暹罗的宗主,当然有保护属邦之责任!”

    范.迪门一听到什么宗主啊、藩属啊,就有点头疼了。

    在16世纪、17世纪的时候,在东南亚地区是有一个以大明为天朝上国,以东南亚各国为藩属的宗藩朝贡体系的。

    而这个体系和西方的殖民体系存在着巨大的冲突!

    如果用西方的法理来看,如暹罗这样的国家,就是大明天朝的保护国,甚至可以看成大明帝国的一部分!

    它们的主权是不完整的,所以很容易滑落到大明殖民地的位置上去。

    只要大明重新拥有了强大的航海能力,那么东方那些传统上依附中华,本身又没有能力建立强大海权的国家,就会很自然的承认天朝上国的宗主权......

    而巩固了宗主权的大明,就会进一步寻求将宗主权转化为利益的方法——之前的明朝皇帝也许不会那么干,但是现在这位大明皇帝,一定会将宗主权利益最大化的。

    也就是说,大明会寻求在东南亚的藩属国进行殖民!

    ......

    此时此刻,在号称不可战胜的阿瑜陀耶城。

    从来没有打过仗,笃信佛教,且又热爱诗歌的巴萨通王,正坐在包裹着黄金的御座上,看着大殿内两排手足无措的裸男,眉头紧锁,一言不发。

    这些裸男都是他的大臣!

    暹罗国的朝臣们是没有官服的,他们是光着上身,着上朝,所以从王座上往下看,一眼就能看出谁的身材很好,谁须要努力减肥......哦,好像都有点肥啊!

    巴萨通王隐约记得自己少年时在祖父厄迦陀沙律王的朝堂上看到的,那都是一水的肌肉猛男啊!

    那些猛男都是巴萨通王的叔祖纳黎萱大帝留下的砍人专业户,大帝可凶残了,年年打仗,岁岁征伐,以暹罗一国之力单挑缅甸、真腊两个大国,先是反缅复国,然后又三破缅甸,最后征服真腊,硬生生打出了一个大暹罗帝国!

    但是前后连续四十多年的战争(从莽应龙征服暹罗算起),也让暹罗国内四处凋敝,人口损失严重,特别是壮丁大量死亡,阿瑜陀耶的国力耗尽,实在无力维持庞大的帝国。

    所以在纳黎萱大帝之后的三代暹罗国王都尽可能避免战争,让民众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大力招揽外国移民(主要是中国人),以求尽快恢复国力。

    可是四十多年的文治,却让暹罗王国的贵族们都忘记怎么打仗了,而就在这个时候,那个稀里糊涂混日子的大明天朝突然就发了威,先是压服了混乱的安南,接着一举灭亡了苟延残喘的占城,然后又步步蚕食着真腊东部的领土。

    在这种情况下,感到危险的巴萨通王就觉得国内明朝移民是个威胁,有必要控制一下,将阿瑜陀耶城附近的明朝移民都敢走。

    可谁知道他的旨意才下达没多久,也没多少明朝移民被赶走,明朝的海军舰队就来问罪了......



第725章 宗主权是什么?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看到满朝裸男一个个都大腹便便的,巴萨通王也只好暂时按下开战的心思了。

    这都是四十多年没打仗了,巴萨通王自己也没那手艺啊!他现在心里面也只剩下后悔了,怎么就鬼迷心窍,下令逐华了手底下那帮昭披耶、披耶、帕、銮和坤是什么德行,他还不知道

    让他们去驱赶自己领地上缴税纳租的华人不知道有多困难,驱华诏令下了快四个月了,阿瑜陀耶城街上的华人好像还挺多的......

    “纳雷!”巴萨通王对自己的太子纳雷王子说。

    一个跪坐在王座旁边的大胖子裸男连忙起身,走到大殿中唯一穿着衣服的巴萨通王跟前,然后跪倒匍匐,“父王,您叫我”
1...212213214215216...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