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为了争夺库页岛,多尔衮居然还学大明朝发行藩债的办法,发了50万两皮债,要组太平洋水师......
然后,由于朔方镇的那个“贷王”朱慈炯总是想着还债的事情,不惜干起了向蒙古人走私火器换马再倒卖给朝廷兵部的勾当,结果又勾搭上了到处找洋枪洋炮打毛子的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
于是瓦剌蒙古的准噶尔部也冒冒失失的登上了舞台。准噶尔一跳出来,哈萨克汗国和叶儿羌汗国肯定也得跟啊!
这可就是大明、大清、大顺、西班牙、荷兰、葡萄牙、日本、罗刹、准噶尔、安南、哈萨克、叶儿羌,对了,还有朝鲜国,他们一直都站在舞台的角落里。
另外,因为大明的金瓯营田使司和静海军节度使司最近联手侵吞了真腊东部,九龙江平原的大片土地,半死不活的真腊王国肯定也被拖上了大舞台。
真腊一上台,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和缅甸的东吁王朝肯定也得上台!
而随着大明和西班牙的对立情绪上升,半死不活的苏禄国和加里曼丹岛上的勃泥国(就是后来的汶莱)肯定也得跳出来搞事情!
哦,对了,还是青藏高原上的和硕特汗国和西藏大喇嘛,也一直在这个大舞台的角落里面眯着。
数一数,这就是十九个势力了,也不知道阿三国的莫卧儿王朝有没有兴趣下场玩一把这样就凑整了......
奉天殿,东暖阁。
两府合议正在进行当中,现在讨论的问题就是准噶尔内附问题。
“陛下,这个准噶尔部是瓦剌绰罗斯氏,其先祖就是在土木堡之变时掠走英庙的也先汗。虽然绰罗斯氏后来衰落,瓦剌也西迁到了天山南北,但是他们一统蒙古的野心还在,咱们一定要万分小心,千万别没把东虏赶走,又让瓦剌做大。
以老臣对蒙古事务的所知,如今喀尔喀蒙古和漠南蒙古各部都已经衰弱,无力阻止瓦剌蒙古的崛起。一旦东虏被咱们击败,瓦剌必将趁机而起。如果咱们再接受他们的内附并支援枪炮器械,只怕蒙古各部将会被瓦剌统一!”
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吴襄,这个兵部尚书基本上还是个老派的大明军头,思维和眼界都是老式的,最远也就看到漠北草原了。
不过朱慈烺也没打算换人,因为他也找不出比吴襄强太多的陆军军官——高素质的军官团是长期教育和训练的结果,不是靠一段触及灵魂的演说和所谓军功爵就可以马上拥有的。而且朱慈烺也没办法在南明实行真正的军功爵制,这需要“利出一孔”,而南明的工商业太发达,发财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人心也浮躁,军功爵的吸引力也有限。
所以朱慈烺现在也只能将究着用“老人”(老人不一定年岁大),同时慢慢用近代精英教育和军官教育体系培养新人,不过这过程是很漫长的,十年八年能看到成绩就不错了。
“陛下,”郑芝龙这个时候开口了,他一开口,朱慈烺就知道一定是和吴襄唱反调的,“臣以为瓦剌不足为虑。因为如今的天下,早就不比200年前了。西洋罗刹国凭借兵精将猛,一路东扩,所向无敌,金帐汗后王诸部都已经灭亡!天天看小说
而瓦剌就是罗刹人下一个要灭亡的蒙古汗国!所以瓦剌内附实属无奈,即便他们吞并喀尔喀蒙古,也不会对我大明构成太大的威胁。”
老郑还知道罗刹国的厉害,倒是比吴襄有眼光。不过以为准噶尔一统蒙古后就不会找大明的麻烦就一厢情愿了。
这帮蒙古人有时候比毛子还麻烦......
朱慈烺又将目光转向了大军师李岩和二军师李若琏,现在他们俩搭档管着大元帅府。
“陛下,”李岩道,“臣以为咱们可以和瓦剌人合作,但是不能白给他们东西,得有所回报,但是一个内附可不行。”
这个想法甚合朕意!朱慈烺心道:虽然李岩也是老脑筋,但他到底当过强盗,脑子里还有抢东西的弦儿。
朱慈烺问:“李卿,你说咱们应该利用瓦剌人去抢那块地盘”
抢李岩一愣,这怎么就抢了不是应该换点好马吗
李若琏看李岩愣住了,又得了朱皇帝的提点,马上就接过问题说:“陛下,臣以为可以利用准噶尔部打一下叶儿羌汗国。”
叶儿羌汗国啊......朱皇帝心道:以后你就叫躺儿枪吧,躺着都中枪了!
李若琏半辈子混锦衣卫,打仗的手艺不行,怎么设圈套坑人倒是拿手,当下就给朱皇帝出了主意。
“陛下,咱们可以和准噶尔部的人说,咱们给10000支火枪和10门大炮,但是只能送到嘉峪关,再往西可就是叶儿羌汗国的地盘了。同时,咱们再派人去和叶儿羌汗国说,咱们要送10000支火枪和10门大炮给准噶尔部,让他们不要阻拦。这样准噶尔部和叶儿羌汗国一定会打起来,咱们再让平西军趁机西进,就能恢复哈密卫了。”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朱慈烺琢磨了一下,笑道,“不过不必和巴图尔珲台吉玩这些诡计。有什么就直说吧!
朕要设立北庭大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给他做,管辖天山以北、以西的草原。安西大都护给吴三桂兼任,管天山以南、以东的地盘。巴图尔珲台吉要是答应,朕就给他一万支火枪和十门大炮,不过他要出兵叶儿羌汗国,负责和叶儿羌汗国的军队野战,攻城的事情让平西军去干。”
这是要灭了躺儿枪汗国啊!
而且顺带着还把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牌子打出来了!
如果巴图尔珲台吉同意,那么大明的法理国土一下就扩张到中亚了!而且实际控制区也能达到天山以南地区。
这可真是大大的进步了!
朱慈烺又道:“诸卿如果没有异议,就这么答复朔方镇吧,同时再知会一下平西镇。告诉吴三桂,如果安西恢复,那么平西镇就要整体西移,东部的西安府要让出来给朝廷直辖。”
朱慈烺的话说完,首辅魏藻德就四下看了看,没看见有人提出反对,就站起身向朱慈烺施了一礼:“陛下圣明,臣等已得圣旨!”
这话的意思大概就是叶儿羌汗国正式躺枪了......
朱慈烺吐了口气,今天有18件大事要讨论,这才搞定一件,下面还有17件!
朱皇帝顿了顿,又道:“诸卿,日本和东虏战于苦兀岛的事情,咱们该如何应对”
第722章 日本必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对于即将开始的库页岛大战,朱皇帝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
现在清国是他的敌人,而且清国打库页岛之战是为了获取毛皮好换西班牙的洋枪洋炮!
清国得到了更多的洋枪洋炮,当然就增加了将来南明北伐,一统天下的难度。
朱慈烺当然是要北伐的!
他可不甘心当个偏安之君,但是之前两次北伐都不大成功,也让朱慈烺意识到打败满清没有那么容易。
当然了,现在明军的战斗力比之朱慈烺掌权之前,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其中的精锐模范军的阵战能力应该已经超过了八旗兵!
但是上一次北伐中遇到的运动战能力欠佳的问题,暂时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运动战能力不佳倒不是因为模范军走得太慢,而是轻骑兵比对手差得太多,以至于无法及时获取运动中的清军主力的位置。
所以很容易陷入集中兵力则求战不得,分散兵力则弱兵易被击破的两难之中。
另外,大明的粮食供应始终吃紧,如果不下决心解决,也很难支撑一场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久的北伐战争。
昔日袁崇焕五年平辽的海口在朱慈烺看来是吹牛,而要让如今的明军在几个月内完成扫荡中原的伟业,在朱皇帝看来更是异想天开!
而且,大元帅府的军师和参军们想破脑袋,也不知道如何在几个月甚至一年之内扫平中原......
他们给朱慈烺制定的计划是训练和装备足够多的军队——野战模范军应该达到25万至30万!这样就能组成3个强大的野战军团,从辽东、山东、河南三个方向发起进攻!
而且大明还要为25万到30万野战军,以及两倍数量的民伕和二线驻防部队准备至少3年的口粮——战争不一定会持续那么久,但是准备工作一定要有!
另外,大明还必须完成黄、淮、运治理工程!特别是洪泽湖蓄洪区的堤坝、水闸一定要修牢了。
这样才能在清军狗急跳墙,挖开归德府境内的黄河大坝,引黄灌淮时保证淮南产粮区的安全——历史上南宋的端平入洛之战就是因为蒙古人掘开黄河大坝,引黄灌淮,造成两淮洪水泛滥,以致军粮无法转运而惨败的。
虽然上一次北伐之战中多尔衮并没有下令掘开黄河大坝,但是下一次他会不会那么干,谁也不敢保证。
毕竟上一次北伐的决战阶段是在冬季,黄河都冻成冰块儿了......
所以朱皇帝就打算利用明清停战的五年完成黄、淮、运治理工程,以保证淮南的绝对安全!同时在辽东、山东屯田,并且在东南亚获得大片的产粮土地,以便积累起足够的粮食储备。
到目前为止,治理黄、淮、运,屯田辽东、山东和拓土东南亚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特别是在原本占城国的土地上,目前已经有上百万亩曾经被开垦过的土地完成了发包——复垦的难度要比新垦容易得多!所以大明在占城捞到的两三百万亩撂荒土地的价值是非常高的......这可都的一年三熟的好田。如果用上耕牛和铁质农具,再好好经营,这两三百万亩地一年产米**百万石都不成问题。
如果再算上金瓯营田司所辖土地的产出,在明清五年停战期满后,大明每年将能从南洋得到1000万石以上的白米!
而黄、淮、运治理工程,每年也将会“产出”(通过减少水灾损失)数百万石白米。
光是这两项,就能大大缓解东南市面上的粮食紧缺,也足以让军屯司可以存出几百万石大米以供应北伐。零久文学网
而且山东、辽东的屯垦土地,还可以提供大量的蕃薯干、土豆粉和喂牲口的大豆。
有了这些东西,几十万北伐大军就不怕饿肚子了!
大清国应该是死定了......可是清国好像也在努力求生,现在居然想出了“毛皮救国”的办法。
“没办法,”吴襄又开始发表意见了,“陛下,苦兀岛之战东虏必胜,日本必败......咱们早在万历年间就和倭寇在朝鲜打过一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倭兵虽然勇猛,但是其兵势不全,如果遇上早年的满洲兵,也许能凭着勇猛和火枪取胜。但是如今的满洲兵也在精进,不仅从西班牙进口了火枪,而且还得到了英吉利人的3磅炮,还有大量的骑兵马队,勇猛又不在倭人之下。
这些倭兵有枪没炮,有步无骑,怎么可能打得过满洲兵必败!必败!”
仿佛是这么回事儿啊!现在日本武士军队靠得不就是火枪加长枪吗和现在的明军模范军差不多,个人勇武可能胜一筹,但是组织训练肯定差一些,没听说过日本人会玩莫里斯方阵的。
而且明军模范军还有一点精锐骑兵可用,还配属了足够数量的3磅炮。而日军既没有上规模的骑兵,也没有3磅炮。
拿什么去和背着火枪,拉着大炮,骑着战马的大清帝国主义殖民者打
吴襄摇摇头:“这事儿咱们使不上劲儿,也犯不着使劲儿,局外中立就行了。”
什么局外中立听着耳熟啊!
朱慈烺又瞧了瞧郑芝龙,郑芝龙是“知日派”,该知道日本武士大大的厉害吧替日本鬼子想想有什么招吧
“没法子,”郑芝龙居然和吴襄一致了,“东虏为了毛皮上苦兀岛,是有利可图的,还有西班牙人提供枪炮船只和水手......日本人为了什么苦兀岛根本无法种植稻米,是不可能拿去给藩士作为知行地。至于貂皮,虽然也可以卖钱,但是德川幕府不缺钱使,没必要为了几张貂皮和东虏拼命。
而且日本人的水师很弱,他们和西班牙的关系有非常糟糕,一旦西班牙战在东虏一边......只需要派出一条战船,哦,一条都不需要,只要派出几个经验丰富的水手充当船头,指挥朝鲜水手、满洲炮兵驾驶咱们生产的万石大鸟船,用咱们的6磅炮就能把日本幕府的那点水军都打光了!”
这是大清太平洋舰队大战日本江户联合舰队不会在甲午年开战吧
朱慈烺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但是郑芝龙说得没错啊,日本闭关锁国那么多年,老一辈的水手死得死,老得老,出不去海了。
而且就算是在日本战国时代,日本的那些海贼大名也不是西班牙海军的对手啊!
另外,大明兵部订制的万石大鸟船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军民两用船。对上软帆的西洋盖伦战船是不行的,但的确适合大清太平洋舰队。
“既然日本必败,”朱慈烺思索了一下,“咱们就局外中立吧......等日本战败了,再看有没有可利用之处。”
又说完一件大事,还剩下16件!
朱皇帝低头看了一眼长桌子上摆着的一叠奏本,拿起了摆在最上面的一本,翻开后一看,是兵部呈送上来的金瓯营田司的奏本,说得是有不少流落在暹罗国的阿瑜陀耶王朝大明百姓跑到金瓯城(就是原来的柴棍)向营田使司哭诉,说他们在暹罗国内的产业被没收,本人也被驱逐,求营田使司做主。可营田使司没有舰队,够不着暹罗国,所以就把皮球踢给兵部了。
朱慈烺吸了口气,心想:看来是时候在金瓯角布署分舰队了!
第723章 大明也会炮舰外交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金瓯营田使司的奏报其实已经过时了。
因为六艘悬挂着日月同辉旗的大明炮舰,这个时候已经一字排开,把湄南河入海口给堵上了。
这六艘大明炮舰,就是载着大明访欧使团的那六条万石大海船,虽然是武装商船,但是船体结构非常坚固,所载的火炮数量也多。每一条万石大鸟船上都有多达24个炮窗,安装了24门6磅青铜大炮。
这样的火力对上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军是不够瞧的,但是堵住人家暹罗王国最重要的海口却没什么大问题。
另外,还有一艘载重200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盖伦船也和这6艘大明万石船在一块儿,没有参加“堵门”,只是友好的在一旁转悠。
这是范.迪门的坐舰,他受大明朝廷的委托,陪同大明使团访欧,这可是个扩大荷兰在欧洲外交舞台上的影响力的好机会!所以范.迪门就向东印度公司要了条200吨的盖伦船。
现在这条船就被大明使团带着一块儿来吓唬暹罗人了!
这可是大明——荷兰联合舰队啊!你们暹罗人怕不怕
别看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从对外贸易中获益匪浅,而且还是亚洲第一个对西方人敞开国门的国家,才17世纪就签了一堆条约了,但是这个国家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