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在这座建立在永久冻土之上城堡内,雅库茨克长官军政长官德米特里安得列耶维奇弗兰茨别科夫正傻愣愣看着几把“英国制造”的燧发手枪!
这几把“英国手枪”是雅库茨克的头号能人哈巴罗夫从精奇里江一带的中**队那里缴获来的!
说起这个哈巴罗夫可是个了不起的家伙,原本是大乌斯秋格一带的贫苦农民,也就比农奴强一点,在贵族当道的罗刹国,这样的出身绝对属于底层**丝。
饿死是不会的,罗刹国人少地宽,就没饿死的。但是想要发达也是极为困难的,不过哈巴罗夫还是找到了一条路子——去东方探险!从1625年开始,他就不种地了,离开家乡参加了探险队,一路向东寻找价值不菲的毛皮。
从叶尼塞河流域一路探索到了勒拿河流域,但他并没有猎取到多少毛皮,反而在雅库茨克周围干起了老本行——开办农场种地!
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探险家,姓氏被用来命名了一座俄国大城市和一个俄国边疆区的哈巴罗夫居然是靠种地发家的!
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地带种地绝对不容易,可是这个大字不识一个农民探险家居然成功了,他用挖开冻土的笨办法,硬是在雅库茨克种地成功,而且还发了财。
不过他的财产也给他招来了祸事,被上一任的雅库茨克军政长官彼得戈洛文给整惨了,本人被投入监狱,好不容易建立的农场、盐场也被没收。
但是这场飞来横祸并没有击垮哈巴罗夫,出狱后一无所有的哈巴罗夫很快攀上了雅库茨克的新长官弗兰茨别科夫,并且在他的支持下开始寻找通往阿穆尔河的捷径。
就是因为这次探险行动,多尔衮才把鳌拜派到了黑龙江。而满洲第一勇士鳌拜,也一个不留神,成了罗刹国农民探险家哈巴罗夫的手下败将。不仅损失了百余民满洲勇士和数量相当的达斡尔勇士,而且还丢了几十支“英国造”的手枪。
哈巴罗夫手下有懂达斡尔语的向导(被罗刹人征服的雅库特人),通过这个向导,哈巴罗夫又审问了被他俘虏的几个懂一点汉语的达斡尔人(是巴尔达齐额驸的侍从),搞清了被他缴获的这些燧发手枪的来源......这是英国伦敦制造的好东西!
燧发枪在西欧的发达国家已经烂大街了,连步兵都开始装备了,可是在罗刹国还是听稀奇的——先进的罗刹人都没有的好东西,落后的中国人怎么就有了不搞清楚了,哈巴罗夫怎么敢继续侵略
在搞清楚了原来是英国人在使坏后,哈巴罗夫马上就拿着证据回雅库茨克了。
雅库茨克的长官弗兰茨别科夫是个有文化的德意志人——这年头罗刹贵族中的文盲也太多,所以罗刹国沙皇也很难找到足够多的有文化的本国贵族当官,不得已就只能引进德意志人才,因此就有许多德意志人在罗刹国的政府和军队当中任职。
可是现在弗兰茨别科夫却发现自己不认识字儿了——这些手枪上刻着的方块字他一个都不认识!
而且这些字儿肯定不是英文!
“叶罗费帕夫洛维奇,”弗兰茨别科夫看着四十多岁,留着长胡子,皮肤晒得发红,目光炯炯有神的哈巴罗夫,“你觉得这把手枪上的文字是英语”
哈巴罗夫愣了愣,“难道不是吗”
是不是的,他也不认识!
“当然不是了!”弗兰茨别科夫哭笑不得,“这是东方人的方块字......如果我没有猜错,这应该是中国字儿。”
“中国字儿写得什么”
“我不知道!”弗兰茨别科夫摇摇头,“我也不认识啊......不过伊尔库兹克应该有认识中国字的学者。”
他顿了顿,“先不说这些枪了,说说那些中**队的战斗力怎么样”耐看吧
“不行......完全不是哥萨克的对手!”哈巴罗夫笑着,“他们的骑兵不会冲锋,这些英国手枪在他们手里也没有什么用,什么都没打中。而且为了使用手枪,他们又没有携带长枪,所以在稍后的冲锋中也无力换手。在这场遭遇战中,我们打死和俘虏了超过200人,付出的伤亡只有10人。
我想,如果我们能出动6000人以上的军队,就应该可以征服整个阿穆尔河流域了,也许还能到达更加温暖的南方!”
“6000人”弗兰茨别科夫苦苦一笑,“除了沙皇陛下,没有人能为征服阿穆尔河流域的战争出动那么多人......不过,我们对中国的情况还不了解,陛下恐怕不会批准这种规模的行动!
所以,我们还是做好和中国人打持久战的准备吧!”
......
“皇爷,北洋通商使司上报,这个月他们又缴获了一批英格兰国伦敦府造的燧发铳,总数有100支,都是输往清国的!”
“陛下,这个英格兰国不过是蕞尔小国,居然敢干涉我中华上邦的天下之征,实在太可恨了!”
“陛下,臣建议驱逐所有英格兰国商人,禁止英格兰国的商船进入南北洋通商使司的辖区......”
南京,紫禁城。
朱慈烺正在主持洪兴三年二月的第一次两府合议,在这次合议开始前,远在旅顺的北洋通商使司又报告了一次截获英格兰洋枪的事件——英格兰国支持大清的证据真是越来越多了!
从燧发手枪到水力锤打造的板甲,实在还有3磅和6磅青铜火炮!
这些武器上面全都是英格兰国伦敦府造的字样......铁证如山!
但问题是,这些字样都是中文!而且还不是随便刻上去的,而是铸造或锻造上去的书法字体,各种字体都有,甚至还有篆体......这玩意能是英格兰人造的
这摆明了是高仿的英国货!多半还是南明境内的铁工场的产品!
这可真是没谁了,大明生产的武器被人当成英国货贩卖给了大清国!
这种缺德事儿是谁干的
朱慈烺将目光转向了户部尚书郑芝龙,一屋子的大明官员中,也就他认识西方的文字。
“郑皇亲,你觉得那些火铳是英格兰生产的”
“这个......”郑芝龙低声道,“陛下,我朝现在对火器的管制很松,更不管火器出口,有火器流入清国也属正常......但这些英格兰国伦敦府造,恐怕是有人栽赃嫁祸!”
这大概就是火器生产野蛮发展的必然结果了......现在已经是洪兴三年了!从崇祯十七年开始,朱慈烺就一直在努力推动火器制造业的发展。
上海、南京、安平、佛山四大铁工中兴的产能不断扩张!而且还引入了水力锻锤、水力钻床这两种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机械。
所以火铳的产量不断提升,现在不仅可以满足明军的需求,还可以少量出口了——实际上佛山的火铳在明末时代一直在出口!
葡萄牙人甚至请过佛山铁匠替他们铸造铁炮(当时铸铁炮只有英国和中国能够生产),不过因为良品率过低而作罢。
“陛下,”礼部尚书钱谦益一听说有大明火器流入清国,马上就急了,“必须严管火器生产,以免东虏以中国之器杀中国之兵啊!”
第695章 该死的西班牙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严管说的轻巧!
朱皇帝撇了一眼钱谦益,“郑皇亲说的不对,怎么可能有火器从我朝流入东虏我朝火器比西洋稍差,又比日本国昂贵。纵有奸商图利,一定也是将西洋、日本火器输入北国。至于‘英格兰国伦敦府造’的字样,多半是有心人在栽赃!
郑皇亲,你说是不是啊”
“是是是,陛下圣明!那些火铳不是日本货就是西洋货,也有可能是天竺所产。”
郑芝龙多机灵一奸商被朱慈烺一提点,马上就知道这事儿不能往国内的奸商头上揽。
因为要管控火器出口就等于实行海禁了——火器怎么管现在造个1000石(载重)的海舟就能大明大放的要求船厂给配几门3磅炮、6磅炮的。
至于火铳,那更是出海远航的必备品啊!不仅海商海盗要买,就连去静海军、金瓯军种地的农场主也是人人有铳......如果不是船船有炮,人人有铳,赤手空拳的出去也不是当殖民者,而是给人当奴隶的!
所以从对内管制的角度来看问题,殖民扩张真心不如闭关锁国啊!
而那些从大明口岸流出去的火器,会不会有部分流向清国,那是问都不用问的——百分之百有啊!
船一出海,就是自由世界!
没有王法,绝对自由!
所以有内外奸商把大明的火器贩卖去清国,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即便大明的商人个个都是忠商,还能管得住那么多西洋商人如果要杜绝明造火器入清,唯一的办法就是恢复海禁......
“郑皇亲,”兵部尚书吴襄这个时候忽然问了一句,“依你之见,是谁将日本或西洋火器输入清国,还顺手栽赃给英格兰国的”
荷兰!肯定是荷兰人!
郑芝龙跟着荷兰人混过,他当过东印度公司买办,太知道这帮没良心的奸商为了银子都能干出些什么了!
“西班牙!一定是西班牙人!”郑芝龙咬着牙道。
他不能揭露荷兰人的嘴脸——因为大明海外政策的核心就是亲荷兰!
因为这年头在东方海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西洋国家就是荷兰、英格兰、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国。
英格兰不说了,将来的日不落帝国!朱慈烺能不防着他们一点
葡萄牙和大明关系到是好得很,可葡萄牙现在是泥菩萨,在东南亚和印度被荷兰人全面压制,在欧洲混得更惨,被西班牙吞了60年,现在还在打独立战争。
而西班牙是如今的日不落帝国,而且有点脑残,恨不能和全世界开战,大明怎么和西班牙做朋友
所以能够合作的西方列强,也就只剩下海上马车夫荷兰了。
既然没得选择,那就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了......
“郑皇亲言之有理!”朱慈烺点点头,“一准是西班牙人在使坏!那个卡瓦列罗走了好几个月了,连个回音都没有......看来是不想和咱们签订侨民保护条约了!
这群西夷简直就不是东西,夺了咱们的藩属吕宋不说,还要用咱们的人给他们种田建房,用完之后又见不得咱们的人赚钱,就征重税立苛法,逼着咱们的人造反,然后他们就大开杀戒!杀完一批以后,又来诱骗咱们的人去吕宋谋生。
现在还公然走私咱们大明生产的枪炮给东虏,实在是欺人太甚!”
“陛下圣明,西班牙人最不是东西,实在可恨之极!”郑芝龙咬着牙齿,“前些年他们还入侵过台湾,还强迫岛上的大明子民为他们修造堡垒......这等恶贼,实是我大明下南洋途中的大患,不能不防啊!”
郑芝龙接着朱慈烺的话就在那里喊打喊杀了,不过他也就是喊一喊罢了。
西班牙人的那些大帆船遇上荷兰人、英格兰人的海军是不够瞧的,但是大明海军却打不过西班牙海军。
大明海军,包括郑家水师在内,总共只有七条能跑远洋的500吨级(指载重吨)盖伦船,这七条盖伦还是以武装商船为范本抄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军舰,充其量不过是火力比较强大的武装商船而已。
在这一批所有的盖伦船完工后(洪兴三年末可以全部完工),安平郑家的船厂和上海的洛佩斯船厂(葡萄牙人开办的),才会开始建造真正的盖伦战舰,也不是1000吨以上的大舰,而是仿造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赫托克”号战舰——为了“抄好”,朱慈烺还在洪兴三年正月和范.迪门进行了谈判,达成了租借“赫托克”号12个月,并且购买图纸,再聘请20名荷兰造船工程师的“技术转让合同”。为此大明朝廷的兵部海军司要支出8万两白银和仿造的赫托克号的首舰给东印度公司——为了这份合同的履行,朱皇帝都不能和荷兰人翻脸啊!
虽然赫托克号不过是一条600吨级(指载重吨)的中型盖伦战舰,拥有两层炮甲板,最多只能装备二十四门12磅长炮,但这是一条正宗的战舰,足够坚固,适航性也非常不错,适合进行远洋作战。比眼下大明海军所拥有的任何一种战船都要好!
但是这艘战舰和西班牙大盖伦比起来,可又差了一些。有不少西班牙大帆船的载重吨已经超过了1000吨,而且还能配备24磅大炮。如果由荷兰水手操纵“赫托克”级,倒是不惧西班牙人的大帆船,但是大明的水军官兵水平有限——百年海军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谁能指望才开张几年的大明海军官兵的技术能比肩西班牙人
朱慈烺点了点头:“既然西班牙人不愿意保护在吕宋的大明百姓,那么朕就下旨撤侨了......静海军的金兰商埠,将向所有的吕宋明人开放,只要他们愿意去金兰,就能免费得到一块宅地、一块农地或一处可以兴建商铺作坊的土地。并且在将来三年内不需要缴纳任何税收,之后两年内减半缴税。”
现在的静海军、金瓯军并不能自负盈亏,必须要朝廷大量提供补贴才能维持。所以他们这两个藩镇的自主权不大,而大明朝廷也能遥控指挥——实际上就是朱慈烺和郑芝龙在指挥。
而他们俩发展殖民地的办法则是商业城市加中型资本主义农场——具体说就是以商业城市为经济中心,以农场为经济基础,进行开拓殖民。
作为经济中心的商业城市目前有两座,一座名叫“金兰”,大概就是后市金兰湾的所在,是静海军的中心;一座名叫“金瓯”,就是原来的柴棍,是金瓯军的中心。
而围绕这两个经济中心的,则是以500亩为单位的农场——朱慈烺虽然不主张均田,但他也知道大地产制的危害,所以他一开始就对殖民地的农场规模进行了限制。不仅有上限,同时也有下限。上限是5000亩(以户计),下限则是500亩,并且殖民地农场只能以500亩为一个单位进行转让和继承。对于500亩的农场,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分割,以保证农场的规模效应和殖民地政府的税收。
另外,所有从大明本土(现在还要加上吕宋)抵达金兰、金瓯的百姓,都可以无偿领取500亩的土地,以建立农场。如果不愿意耕种土地,则可以在金兰、金瓯两市领取白地一块,用于建房或经营商业。
第696章 大明包围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马尼拉,圣地亚哥堡。
在这座“两个世纪的大工程”(得花150年建造)的中心,一座已经建成的西班牙式官邸内,一间可以热死人的会议室内,一群穿着正装的西班牙老爷正围着一张长桌子在生闷气。
让老爷们生气的原因,则是一份正在马尼拉的明国人聚居区内到处散发的“撤侨公告”——朱慈烺的朝廷就是有效率!圣旨刚刚下达没多久,成千上万张的“撤侨公告”就被印刷完毕,送到马尼拉的华人手中了。
保证平均一个华人可以拿到两张!
如果不识字也没有关系,因为有人将撤侨的公告做成了歌谣,到处传唱。歌谣是怎么唱:“税金重,夷人凶,近来吕宋难存活。早早上船去金瓯,管教大小都欢悦。分田地,赐宅土,一家一户五百亩,还有三年不纳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