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衍圣公世子真不愧是先圣之后,孔门传人,虽然没有杀贼之力,但却有杀贼之心,曲阜城破之后,依旧指挥家丁在城中与虏巷战,最后被乱箭攒射而死,真是壮哉,烈哉!”
“衍圣公伤重将死之前曾有言道:唯愿下代衍圣公能有先祖之勇力,能够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展胡虏摄政王于万军之中......”
“衍圣公世子遗言:先圣之嫡裔,当选天下第一士,当精通六艺,忠勇无双,既有杀贼之心,亦有回天之力!如此才能为天下儒门士子之表率......”
这群东林“宣讲士”所说的,当然都是真的,比真金还要真,都已经写入了青史!
孔胤植、孔兴燮两父子这就青史留名了!不仅青史留名,而且还要风光大葬。
葬在曲阜是不可能了,曲阜还在东虏手里,倒斗皇阿玛多尔衮正带着他的十万“土夫子”在那里“升棺发财”呢!孔胤植、孔兴燮两父子就算去曲阜埋了,也得给他们挖出来。
所以孔胤植、孔兴燮两父子不会埋在曲阜,当然也不会埋在济南府卧虎山,他们的棺椁现在只是在山东各地(明朝控制区
第626章 山东四镇合并案
“龟山之战,咱们终究是败了!四万五千精兵,让东虏的八万人打了不到一日就垮了,损失了一万五六千,甲械辎重损失殆尽,而杀敌之数不过区区数千,教训深刻啊!”
卧虎山的山谷内,一栋碉楼大宅之内,驻跸于此的朱皇帝在一张书桌上敲了敲,痛心疾首地说着瞎话。
而听他说话的,除了史可法、高鸿图、左懋第、黄得功、阎应元、王周、郝摇旗、李成栋等人,还有从青州赶来的朱以海,从登州赶来的苏观生和沈廷扬,还有从辽东金州赶来的高杰。
大明在山东和徐海地面上的头面人物,差不多全都到齐了,都准备在卧虎山过年,和洪兴皇帝朱慈烺一块儿迎接洪兴元年的到来。
不过朱皇帝这会儿可没有过年的心思,他很生气,很痛心,很失望!
龟山一役打得太烂了,四万五千明军打不过八万清军也就罢了,可为什么连一天时间都坚持不了
不到一天时间就损失了斤一万六千人,杀敌也不知道有没有五千(实数是5500),而且稍后还把曲阜城给丢了。
这是大败啊!
山东诸军真是太让洪兴皇帝失望了......
朱慈烺一脸失望,而下面的诸镇将帅则是痛心疾首加悔恨不已的表情。
呵呵,他们现在没了一万六千人,手头的兵力林林总总加一起不过四万多人,而且至少有一半是赤手空拳的。
靠这点兵力打不了多尔衮,也没有能力对抗手握三四万重兵的朱皇帝了。
所以只能低眉顺眼,谁要敢怼朱慈烺,那么送衍圣公孔胤植下去教化蛮夷鬼魂的上等鹤顶红,朱皇帝这里还有不少呢!
不过朱慈烺也不是真的在发怒,别看他嘴上一个劲儿数落山东诸军,但实际上对这几支军队的表现极为满意。
史可法被多尔衮打败太正常了,两个人打仗的手艺差太多了,而且多尔衮的兵还多三万......当年皇太极领着六万人就把洪承畴的十三万人打得所剩无几。现在史可法用四万五千人扛过多尔衮的八万人后,还能剩下三万。
这说明什么说明剩下的三万人是“优质资产”啊!他们是打过硬仗,而且还能从一场大败中抽身撤退的兵士,毫无疑问是精锐。
所以朱慈烺准备好好压一下价,把这些优质资产给收购了......统统变成中央军!
“皇上!”朱慈烺的话刚说完,郝摇旗就马上起身接过话茬了,“臣以为,龟山之败主要因为山东、淮北诸军的军制混乱,号令不一,训练不足......如果不大加整顿,并重新编整,将来一定会重蹈覆辙。”
朱慈烺点点头:“摇旗言之有理,山东、淮北诸军的确应该整顿重编。”
这是要吞并咱们的军队啊!
史可法、高鸿图、左懋第、朱以海、黄得功、李成栋等人都是心脏一抽搐。
而朱慈烺则用一种相当期待的眼神看着史可法。
“陛下,臣也认为应该重整诸军。”
史可法知道自己不能硬扛,他虽然是“六镇之首”,但现在却是六镇中最虚弱的。
因为他的老巢曲阜和钱袋子孔府都没了,曲阜练军十二月的军饷都还没发下去呢!
所以他根本没办法对抗朱慈烺的吞并......早点服软,还能多少拿一点“股份”,再谋个可以继续打败仗的差事。
“陛下,臣也觉得应该重整诸军,统一号令。”
接着表态服软的是鲁王朱以海。身为藩王,他哪儿敢在兵权上和朱慈烺相争
再说了,朱慈烺待他可不薄。
朱慈烺点点头,非常满意。
六镇当中的两镇已经到手了!徐海的高杰则是可收可不收。现在就剩下黄得功、高鸿图和左懋第了。
“皇爷,”李成栋眉头皱着,“臣手底下的兄弟都分了泰安州和肥城的土地,他们是授田当兵的......”
“田照拿,”朱慈烺道,“都算功勋田,朕再发一份军饷,待遇和克难新军的其他将士一样。”他顿了顿,“北镇诸军抗虏数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朕会在山东给他们分功勋田。”
真的是吞并......彻底吞并!
&nbs
第627章 咱老子不装活
在中原腹地,河南府和怀庆府交界的邙山南麓,有一处依山而建的坞壁堡寨。这样的坞壁堡寨在如今的北方山区,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这些堡寨的主人,往往是当地的强宗大族,本来称霸乡里,是一方土豪。在乱世来临后,他们为了保全家门宗族,多半会抱团上山,在附近的险要之地修个寨子,作为一门一族的避难之地。
如果他们所在的州府,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他们利益的政权统治,他们往往也会选择合作,离开山中的城堡。譬如现在山东青州、登州、莱州三府地面上的豪强,都会选择和洪兴皇帝的政权合作......虽然朱皇帝要在山东搞摊丁入亩和一体纳粮,但是他的政权并没有触动这些豪强的底线,也就是土地,而且朱慈烺的军队也显示出能够保护他们利益的能力。
但是在河南府这里,因为多尔衮推行的计口授田政策,许多豪强地主不得不选择继续对抗,盘踞在各处山险,高举着抗清的招牌。
邙山南麓的这处坞壁的主人姓武,号称和武则天有那么点亲戚关系,有个早就“过期”的明朝举人功名,人称张孝廉。原本是邙山脚下偃师县的大地主,在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死老福王的时候,武孝廉就意识到天下大乱难免了。于是就散了些浮财,和族人上了邙山,建了一座武家堡,囤积了十万石米面,想在山中躲过乱世,保全一族。
可是没想到击败李自成这个流寇入主中州的东虏不知吃错了什么药,干起了李自成都没干成的勾当——搞计口均田了。这一均田可把邙山武家给坑苦了。
家里世代积攒下来的数万亩土地都给均了,本来世世代代给他家交租的农民都翻身成了田主,再不理睬武家了。武孝廉不甘心,就带着族兵下山抢粮,结果被驻守洛阳的清军当土寇打了,丢盔卸甲逃回了邙山,然后一咬牙一跺脚就派人去向吕梁山三太子称臣,得了个偃师县令的官职,开始在邙山上干起抗清保明的大事业了。
可是到了崇祯二十年,大出他预料的事情又来了,看着在东南越混越好的南明没有打来河南,吕梁山上的张牙舞爪的贷王三太子也没打过来,倒是早就消失在大家视线当中的张献忠不知从哪儿冒了出了,势如破竹,占领了洛阳。
这可就是东西两京在手了......当年李世民打败窦建德、王世充以后,不也是这样的局面吗
武孝廉是很相信得中原得天下什么的,于是就去洛阳投了张献忠,当了大西皇帝的偃师县令。
不过他在偃师县衙大堂上没坐几日,张献忠的养子张可望就在巩县兵败,接着偃师也告不守,武孝廉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县城,再上邙山。
就在他准备辞了大西朝的官,再回去吃朱三太子的回头草的时候,东虏又在山东和南明的北伐军打起来了。
这下原本打算弃了洛阳逃回关中的张献忠又来了劲头,准备在偃师和清军来一场生死大战——根据武孝廉得到的消息,张献忠这个疯子还一连杀掉了几十个妃嫔,以示破釜沉舟,有死无生......
杀完妃子后,张献忠又发了疯一样调集军队,不仅抽调了超过八万人的大西精兵,还给武孝廉这样的挂靠县令下达了征兵、征粮的命令。而且还征用了武家堡垒作为大西皇帝的驻跸之所——张献忠打算在邙山武家堡指挥和清军的决战。
根据张献忠的计划,他要亲率精兵在邙山上潜伏,再由张可望、张定国等人兵围偃师,吸引清军援兵,最后围点打援,一举歼灭清军的援兵。
可接下去发生的事情又出乎了张献忠的预料,张可望、张定国等人围困偃师的多日,可是清军就是置之不理。张献忠命令他们强攻,可是小小的偃师城又好像坚不可摧,怎么都打不下来。
就在张献忠感到心烦气闷的当口,清军的援兵又来了。这下老万岁的自我感觉又好了起来,马上带兵出击,想要给清军一个下马威。
谁知道负责洛阳方
第628章 大西共和
张献忠死了!
很不负责任的死了!
不愿意学李自成装活,却学李自成不生儿子......没亲儿子也就罢了,可他连个看着自己长大的大侄子也没有!
更不负责任的是张献忠连正经的老婆都没有!他在成都称帝的时候倒是娶了房娘子立为皇后,就是那个想投李自成不成,结果给宰杀了祭旗的陈演陈阁老的女儿。十几岁的小姑娘,鲜鲜嫩嫩的,如果还活着倒是可以当个“西太后”。可是张献忠这个魔头玩了人家十几天后就腻歪了,让人把陈皇后给勒死了......
这还不是最不负责任的,最不负责任的是张献忠临死前也不指定一个接班人!
他这个西太祖死了,西太宗谁来干呢他有四大养子呢,各个都一身本事,而且各自都有一票人马。
看着张献忠就这样咽了气,四大养子全都傻眼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道该咋办了
现在大西国风雨飘摇,眼看就要完蛋,哥几个连内讧都不敢啊!
“要不,咱先给老万岁磕个头送一送,”张可望先开了口,“再叫那个武孝廉去找棺椁来装敛老万岁,咱哥几个再好好合计一下”
“也只好如此了......”
“全听哥哥的。”
“那咱就给老万岁阿达磕头吧。”
张定国,张文秀,张能奇哥仨都没啥意见,于是四个人就在张献忠的尸体前一字排开,来了个三拜九叩首,磕头完毕,又把守在外头的武孝廉叫进来,吩咐他去寻一口上好的棺椁,先给张献忠装上了——张献忠现在也是先帝了,风光大葬是肯定的,不过不能埋在洛阳。因为洛阳眼看就不守了,而多尔衮又善于挖坟倒斗......
趁着武孝廉去找棺材的时候,四兄弟就在张老万岁还没凉透的尸首前合计开了。
还是张可望先说话:“既然老万岁都说了不装活,那额们也不能再辛苦他老人家了。只是国不可一日无主啊!现在老万岁没了,那咱大西国由谁来做主呢”
他说这话其实就在等别人拥戴呢!
他是四养子中的老大,长兄如父啊......
可是屋子里面一片死寂。张定国,张文秀,张能奇哥仨都不说话!
张可望的脸色越来越青,气氛也越来越压抑,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见张定国低声说了一句:“要不咱哥几个一块儿做主”
啥
“一块做主”张可望沉着脸儿,“搞四个皇爷那就是大皇上、二皇上、三皇上、四皇上了”
张文秀摇摇头:“搞四个皇上不合适吧”
“不合适,绝对不合适!”张可望连连点头,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好弟弟张文秀。
张文秀接着说:“要不......咱就不要皇上了,一个都不要了。”
不要皇上......张可望脸色阴沉得都快滴出水来了。
张可望冷冷地问:“不要皇上,那大西国还要不要”
“要!”张能奇点点头,“大西国怎么能不要那可是老万岁留给咱的。”
“那大西国的头头叫什么”张可望问。
“就叫国主吧!”张定国说,“叫大国主,二国主,三国主,四国主。”
还是四个......张可望仍旧不乐意,铁青着面孔不吭声。
张文秀看了看张可望,又瞧了瞧张定国,低声道:“要不就一主三王吧......大哥你当大西国主,额们三个还当定北王、安西王、抚南王。军国大事,咱兄弟一起合计。”
张献忠第一次称帝时,曾经封四大义子当了王,张可望为平东王,张定国为安西王,张文秀为抚南王,张能奇为定北王。其中张可望还有柱国、太师、监军、节制文武的官职差遣,位在诸王群臣之上。
此外,四个王还各有平东将军、安西将军、抚南将军、定北将军的名号,算是大西军的四大统帅。
在册封四大义子的同时,张献忠还设立了五军都督和水军三都督,还军分一百二十营,还设立了四个宿卫营,以分四大义子的兵权。
但是随着大西军出川入陕,面临的军事斗争形势日趋严峻,张献忠不得不让四大义子掌握更多的权力。所以大西的大半的兵权,现在又到了四大义子手中。
张定国点点头
第629章 吴三桂,你的机会来了!
凤翔府,岐山大营。
吴三桂的心腹将领,今儿一大早就被请去了中军大帐,去参加一场关系到大家伙荷包是否充裕的大事儿。
现在已经是崇祯二十年十二月底了,再有几日就是除夕年节。大过年的,大家伙儿都不回凤翔府城去和小老婆团聚,而是聚集到吴三桂的中军大帐,当然出了大事儿了。
大事儿还不止一件,而是两件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事儿。
其中一件是大清皇阿玛曲阜倒斗!
虽然多尔衮没有挖掘孔林,只是由着下面人去挖了一群已故官僚地主阶级的坟头。但是传到岐山大营的消息却走了样,据传,就是多尔衮亲自主持了对孔林的发掘和考古工作,而且收获巨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