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索尼强作镇定,“走一趟去哪儿”

    刘生笑道:“当然是去南京见皇爷了。”

    南京的皇爷......完了完了!

    索尼的心都凉了,吴三桂那个反复无常的奸贼一定已经当了三臣,倒戈回明朝了,还要把自己交给朱慈烺......这还能有好下场

    “我不去!”索尼一咬牙,一闭眼,“你发铳吧!本官索尼是男子汉大丈夫,不怕死的!”

    刘生嘿嘿笑着,冲着左右一使眼色,立马两人上去就扣住了索尼的手腕,还下了他的腰刀。

    看到索尼已经被制服了,刘生才收起火铳,笑呵呵的对索尼说:“索中堂,得罪了......不过您也不要害怕,您就是陪着大喇嘛去南京走一遭,完事儿以后还全须全尾的送您回去。”

    还能回去回去给多尔衮治罪吗

    索尼心里面在滴血啊!不过他还得努力为大清国争取利益,他是大清忠奴啊!于是就沉着声说:“我去南京没有问题,不过佛爷不能去。佛爷自幼长在雪域高原,不能适应东




第633章 大明好债主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平阳府大宁县平渡关附近的一所地主大宅当中,厅堂之内,浮动着毛健茶独有的药香味儿。大明贷王朱慈炯穿着一身布衣,顶着一帕方巾,端坐在上首,他脸上挂着自信满满的笑容,乍一看就是个小朱慈烺。

    看见祖可法在代王相李建泰和王府将军骆修身陪同下进来,朱慈炯就笑着招呼,还让三人免礼落座,一副随和的样子。祖可法也不能驳了代王的面子,笑吟吟的揖拜之后,就大大放放在一张椅子上坐了。李建泰和骆修身则在厅堂里面作陪。

    “王爷大喜啊,吴三桂这回下定决心要反正了!他有三百三十个千户的兵马,十万大军都能拉出来!

    现在吴三桂又占据了西安府和潼关卫的地盘,只要他一反正,王爷的地盘就能和朝廷的地盘接上了。克服神京,恢复中原看来也指日可待,到时候王爷就是我大明头一号的功臣了......”

    听着祖可法描绘着一片大好的抗清形势,朱慈炯却忍不住一声苦笑。

    头号功臣再加一个藩王......怎么听都有点功高震主的意思啊!

    而且他这个藩王还欠了一屁股的高利贷,想要退回藩邸当个富贵贤王也不可能!因为他欠的不仅“银债”,还有“血债”。银债好还,他的皇帝哥哥据说善于敛财,可以算得上大明有史以来第一贪婪之君。总不至于看着自己的亲兄弟为了几百万两的债务穷死吧

    可是朱贷王欠人家的“血债”怎么还

    在合并了姜瓖的部队之后,贷王麾下的兵马已经多达四万五六千......其中不少人为了保卫大明江山搞得家破人亡!

    这就是一笔笔血债!是代王朱慈炯欠下的血债!

    这些血债,朱慈烺能帮着还吗

    这些帮着朱慈炯在吕梁山上和大同府抗清的“债主”,他们要的可不仅是几个军饷,还想要山西的土地。山西在太平年景中的田亩总数有3600多万亩,贷王的那群“血债主”平均一家拿个两三百亩,再给阵亡牺牲的将士家眷发一点,一千多万亩就没了......

    另外,还有借钱给贷王打仗的山西士绅的账要还!

    &nb



第634章 皇阿玛,大清亏了
    “回王爷的话,去年正绿旗可亏大发了......四个固山额真司都报了亏空!其中最惨的是定南王府下面的固山额真司,账都没法看了!”

    范文程一边说话,一边在那里叹息。正绿旗下有四个固山额真司,三个是老固山,衙门分别设在东昌府的聊城,归德府的商丘,济南府的德州。还有一个是新设立的关外固山,负责管理在关外开垦屯田的正绿旗人户。这四个固山额真司在顺治四年都报了亏!

    其中亏得最多的,就属定南王孔有德管辖的那个固山额真司了......整个都要明军给端了,连定南王孔有德本人都自杀殉了大清国,那还能有好

    而关外的那个固山额真司虽然没让人端了巢穴,但是也丢了金州卫的地盘,而且这个固山额真司毕竟是新开张的,草创艰难,投入大,收获少,亏一点也正常。

    但是尚可喜和耿仲明管的那两个固山额真司居然也报了亏,却大大出乎多尔衮的预料。

    “尚可喜和耿仲明怎么也亏了”多尔衮说话的时候有气无力。

    也不知道是不是倒斗的时候碰见什么脏东西了,大清国的这位皇阿玛从年前开始就得了病,一直在曲阜城内的衍圣公府里养着。这两天精神稍好,但是脸色还是蜡黄一片,说起话来也没什么中气。

    他又放沉了一些语气:“他们俩的地盘又没被明军占领过,伤亡也不算大,而且还在曲阜这里挖了一个月的坟,挖坟盗墓还能亏了”

    倒斗也有倒亏的......倒出来的好东西都归了旗主、固山额真、甲喇章京、牛录章京他们,不值钱的交到旗里面,能不亏

    当然了,这话范文程不能说啊!

    “皇阿玛,他们俩亏得少......”范文程说,“尚可喜报了三十一万三千石麦子的亏空,耿仲明报了二十八万八千五百石麦子的亏空。”

    由于全面实行了圈地授田和计口授田,以及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大清国内的商业活动极度低迷,许多产品交换也不再以银子计价,而是以麦子和布匹计价。是麦子,而不是研磨好了的面粉。因为麦子比面粉容易保持和转运,所以大清国的田赋虽然账上记面粉,实际上收得也是麦子。

    尚可喜和耿仲明报上来的合计六十余万石麦子的亏空,折合面粉大约就是四十万石,可不算少了。

    “这还少这都四十万石面粉了......”多尔衮气呼呼地问,“挖坟挖出来的东西呢”

    范文程叹着气,替正绿旗的贪官们解释道:“皇阿玛,地下挖出来的宝贝现在很难折现啊!这兵荒马乱的,除了东南一带还有些人会买账,别处没人稀罕这种地下掘出来的东西。所以这些宝贝暂时还没卖出去,没卖出去,也就入不了账了......”

    其实九大皇的人上就跟着多尔衮的大军,都安排了掌眼的先生,有什么好宝贝立马就能折现,拿去东南卖出多少那是九大皇商的事情。

    而范文程当然收了好处,现在只好使劲替正绿旗说话,他又说:“正绿旗旗丁是既没有包衣奴才又没有多少佃户可以帮衬,他们一出征,难免就耽误农事儿了。不过他们在家呆着也种不好地,都是群有今天没明天的亡命......”

    听了范文程的解释,多尔衮也只能摇头了。尚可喜、耿仲明管着的两个固山衙门亏了六十几万石麦子,孔有德的儿子孔廷训(他接了父亲的班)报了两百三十多万石麦子,三个固山加一块儿亏了三百余万......另外,关外的正绿青固山当然是亏的,亏了超过五十万石麦子!

    三百五十万石麦子啊!折成面粉也有两百几十万石,大清一年才多少田赋

    看完了范文程报上来的正绿旗的年报,多尔衮的心情一下就坏透了。

    “皇阿玛,还有老八旗的账......也有些亏空,”范文程看中多尔衮的脸色,又小声来了一句,“您今儿看不看”

    “看!亏了也得看啊......”多尔衮一咬牙,“说个数,一共亏了多少”

    “一共亏了三百多万石麦子......折成面粉也是两百多万。九旗相



第635章 抢救大清朝
    多尔衮这个皇阿玛毫无疑问是大清朝的主宰之君,所以他这个皇阿玛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大清朝的权力中心了。

    而在顺治五年二月初的时候,大清朝的权力中心就是圣人故里的曲阜县城。

    二月初二,随着阿济格的次子镇国公傅勒赫,正蓝旗的关外固山额真兼宁古塔昂邦章京巴哈纳同日抵达,大清九旗的代表,就齐集曲阜这个权力中心了。

    这些大清九旗的头目,名义上是因为镶绿旗旗主吴三桂进步成为三臣而被召集到曲阜,共商对策的。但他们心里都有数,吴三桂这个反复小人根本不需要九旗大佬齐集曲阜来共商对策,随便派个两三万人杀过去,还怕铲不平

    这个小人在倒戈之前,还让张献忠的余部杀得大败亏输呢!要知道张献忠本人可是被尼堪、满达海指挥的一万几千给打死的。

    吴三桂连张献忠的余部都打不过,战斗力可想而知,根本不是大清天兵的敌手......

    连军事实力远在吴三桂之上的朱慈烺,在龟山之战后,也采取了收缩避战的策略,接连放弃了聊城、安平镇、东平州、济宁州、鲁桥镇等运河沿线的重要据点,还放弃了之前北伐时修建的位于运河沿线的堡垒,将兵力收缩到了泰沂山区,以保卫山东省中东部的安全。

    大明洪兴皇帝朱慈烺都要避开大清皇阿玛的锋芒,何况吴三桂这个不禁打的小人

    另外,在吴三桂倒戈之后,原本以吕梁山为据点的大明代王朱慈炯也选择了西进,从吴三桂那里得到了宁夏镇,又接受原属于李自成阵营的陕北军阀王永强的投靠。

    然后代王集团就将他们大本营从吕梁山迁到了榆林(原本的想迁往延安,但是朱慈炯和李建泰、骆修身等人发现榆林镇有更多的土地可供分配,所以就去了榆林)。由于代王集团的迁移,阿济格终于在顺治五年正月攻克了吕梁山北部的多个重要据点,大清早山西的形势因此大为好转了。

    在这种形势下,陕西的吴三桂对大清压根就够不成什么威胁,也就用不着九旗大佬会商了。

    而眼下能够对大清江山够成重大威胁的事情似乎只有一个,就是顺治四年大清国的“运营亏损”——亏得可不仅仅是大清朝廷,还有下面的九旗三十六固山一百八十甲喇!

    多阿玛可还没把填平亏空的钱粮发给各旗呢!钱粮没下来,各旗就得自己背着亏空,而下面的固山、甲喇、牛录也都亏得嗷嗷叫,年关的时候,为了凑钱给下面的人过个好年,各旗的主子都伤透了脑筋,有不少还悄悄向九大皇商拉了高利贷......

    所以今儿的九旗大会才一开始,九旗当中最苦的正绿旗的三旗主之一的孔廷训就先哭起来了。

    “现在聊城一片破败,连好房子都没一间了,全叫南边的人给推倒了!现在固山额真衙门和我的王府都只能摆在帐篷里面,从各处汇聚来的人户更苦,不少人连个窝棚都没有,只能在地上刨个洞,这哪儿是旗人,简直就是老鼠了!不过这还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没种子、没农具,没法耕种,日子不能过了,呜呜......”

    现在九旗三十六固山都报了亏,但别人都亏在公账上,下面王公官员旗丁大多是赚的——倒斗还能倒亏了

    可孔廷训接手的这个固山是真亏.......人丁被明军杀了大半不说,老巢聊城还给搬空了,孔有德的那点积攒,全都归了明军。而且明军在撤退的时候还把聊城城内的房子都毁了,留了个废城给孔廷训。

    另外,聊城周围的田庄也都给明军祸害完了,除了荒地和残垣断壁,什么都没给留下......

    多尔衮看着哭成个泪人的孔廷训,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继续听取各旗代表的意见。

    “正绿旗有丁无奴,也无佃户,一旦旗丁出征,就难免荒废农事。”

    这是尚可喜的话,意思很直接,要么想办法停战,要么就给正绿旗发包衣奴才。

    “绿旗地盘靠南朝太近,旗下若有包衣,一定会成群结队逃走,如何禁止《逃人法》可管不了南朝。”

    这是正黄旗满洲固山谭泰的话,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在朝廷中的利益最大,所以谭泰要站出来维护大清朝廷,不能让正绿旗和老八旗一样圈完土地圈人口......那



第636章 皇上,大明赚钱了
    笔趣阁 ,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大明洪兴元年二月初的时候,大明洪兴皇帝朱慈烺已经离开了济南卧虎山城,到了渤海岸边的登州城。

    由于山东的战局并不太好,所以朱慈烺就将整合后的山东省的首府从济南迁到了登州。登州不仅远离前线,而且还是海边上的港口城市,在过去四年间,一直被苏观生和沈廷扬当成了大明在北方的本据之地经营。

    所以朱慈烺抵达的时候,见到的是一座焕然一新,而且固若金汤,工商渔业都非常繁荣的海滨之城。

    而且苏观生和沈廷扬,还非常高效的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驾临登州的大清和硕公主东莪修建了小而精致的蓬莱宫。

    现在东莪还没有来,朱慈烺倒是带着宁香玉和费珍娥住进了这座建在丹崖山上,恍若人间仙境一般的宫殿。

    就在这所宫殿当中,朱慈烺一连得到了三个好消息。

    又是三喜临门啊!

    第一喜当然是吴三桂反正了!

    虽然吴三桂在历史上臭名昭著,但朱慈烺压根不在乎历史......他可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着吴三桂倒戈。

    吴三桂再不倒戈,朱慈烺的克难新军骑兵就可以解散了!

    在去年的战争中,朱慈烺这边损失最大的其实不是人员,更不是火炮、火铳等死装备,而是马!

    凤阳马场中的折耳马现在才积攒到三百匹......能管啥用

    而克难新军各部损失和退役(战马会老,会得病啊!)的战马总数,多达2000余匹。而山东军、淮北军、徐海军的战马存量,也减少了约3000匹。

    两者相加就是5000之数......

    如果算上挽马的损耗(一部分退役战马可以充挽马,但是挽马因为负担很重,很容易累死病死),一战战争状态可以让不包括西南、四川、山西等处军队的明军失去10000匹战马、挽马。

    历史上南方北伐总是非常困难,其实也和缺马有关。缺马不仅影响前方的作战,更会对后方的转运构成困难。

    因为马拉车的消耗远远低于牛拉车、人拉车,如果用牛和人替代马,那么粮草的“送达率”(也就是扣除运输消耗后可以送达目的地的粮食占送出时粮食的比例)将会大幅下降。

    如果以千公里接力运输为准,马车可以达到一成的送达率,牛车只有半成,而人力车......将是一个负的送达率!

    如果无法建立接力运输体系(需要沿途设立运输站,还要仔细计算损耗),送达率将会更低。所以人力车和牛车可以负担的补给线,也会更短。

    所以明军在北伐战争中要离开运河系统的支持作战,一定数量的马匹就是必不可少的。

    看看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北伐军有时候甚至要现挖运河来运粮,就知道缺马有多痛苦了——南北朝时候还没马拉炮呢!

    所以吴三桂拉着陕甘产马之地反正,对朱慈烺来说,毫无疑问是雪中送炭啊!

    第二桩喜事儿,则是陪着朱慈烺北伐的宁香玉和费珍娥双双有喜,加上即将生产的郑茶姑,朱大皇帝有三次机会可以得到个儿子......

    至于第三喜嘛,是户部尚书陈锐带来的!
1...174175176177178...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