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可是在眼下这个大乱之世当中,姓什么都不好使了!山东这边老孔家的旁支末裔更是不值什么钱了。不仅不值钱,而且还成了万恶的东虏要消灭的对象——东虏不是要来倒孔子的斗吗祖坟都保不住了,他们这些孔家的孝子贤孙还能有好下场所以有点血性的当然都聚集到曲阜来保卫祖宗了。
而这帮来曲阜保卫祖宗的孔氏子裔,一开始的时候还挺受衍圣公孔胤植的欢迎——毕竟是自己人啊,至少比史可法的那个“法贼”的手下可靠吧
所以孔胤植就尽可能的把这些孔家子弟招入衍圣公府和曲阜团练军,想通过他们掌握一些军队,去制约“史**贼”。可是两三年下来,孔胤植对这些亲戚可真是失望透顶,绝大部分都是能吃不能打的主儿,就知道找孔胤植要银子要吃喝,而且还很难管束,动不动就把祖宗抬出来。
久而久之,这些孔家苗裔就渐渐从曲阜练军中消失了。一部分还有几个身家的孔氏子裔拖家带口去了东南,那些两手空空的则都归进了衍圣公府成了所谓的“家臣”。
不过这群孔氏家臣当中也有少许是能够适应这个大乱之世的,他们就成了衍圣公孔胤植最倚重的心腹了。
刚刚带着两个本家侄子入城的孔胤正,就是一个很能够适应乱世的孔家子弟。他虽然和孔胤植一辈儿,但是年纪却小的多,今年才二十出头,看上去也不像姓孔的,高大魁梧,身高六尺,脸孔漆黑,钢针似的胡子杂乱的长在腮帮子上,乍一看就是个劫道的匪类。如果带上两把斧子,那就和李逵差不多了......
他不仅长得不像孔家子孙,而且也不大喜欢读书,《论语》只记得半本,力气倒是有一大把,平日就爱舞枪弄棒,拉弓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若是在太平盛世,他这号都不配姓孔。不过眼下曲阜都变成了大碉堡了,三天两头被鞑子打。所以孔胤植看不上那些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的亲戚,却提拔孔胤正当了个枪棒教头,有时候还会派他出城执行重要任务。
他这回出城就是去执行一个衍圣公特别交代的任务——观战!观察明清两军在曲阜外围的大战!
这可是关系到曲阜孔家生死存亡的一役,孔胤植和孔家的几长辈要人,全都把一颗忠心提到了嗓子眼。
在衍圣公府的内堂当中,几个道袍儒冠的孔家长者和衍圣公本人,今天终于等到了要命的消息。
“圣公哥哥!”孔胤正衣服都没换,满身尘土污垢的就来了,见了孔胤植纳头就拜。还亲切的称呼孔胤植为“圣公哥哥”——听着怎么那么像白莲教呢
孔胤植也不跟这个粗鄙计较了,只是连声追问:“怎么样谁打赢了”
孔胤正道:“是东虏赢了!皇爷大败,炮都让人缴了好多......圣公哥哥,赶紧布置守城吧!”
“皇,皇上败了”孔胤植紧张的问,“有没有,有没有......”
“圣公哥哥是问皇爷有没有被东虏打死吗”
孔胤植瞪大了眼珠子,点了点头。
“不知道啊!”孔胤正只是摇头,“俺是在大汶河北岸北立山上的岱阳观观战的,离开战场十好几里,就算有千里镜也找不到皇爷啊。”
“那你怎么知道皇爷在战场上”一个辈份比孔胤植、孔胤正还高的老头子问。
“有十二面天子旌旗和太祖高皇帝再世旗啊......这些旗子俺都认得!”
朱慈烺之前不是为了让史可法虚张声势,把
第622章 解套有望啦!
曲阜向来就是孔家的天下,从五代开始,曲阜县这块地皮,大部分时间就在孔家的统治之下,孔氏嫡流子弟出任曲阜令或曲阜主簿者不知凡几。到了明初,更是将曲阜令变成了孔家世袭之职!
曲阜县也就成了孔家的封地!
长达六七百年的统治,已经让曲阜县的百姓习惯以孔家为天了。一旦衍圣公出逃,曲阜城堡内的居民一定会陷入极度的惶恐。
而清军的游骑就在城外活动,一旦他们发觉曲阜城内大乱,百姓纷纷出逃。那还有什么客气不得杀过来倒斗发财
可是孔胤植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现在就想着快点从曲阜跑路——总之,不能让清军把自己这把就快要入土的老骨头给抓了去。
不过曲阜孔家怎么都是千年的世家,人口众多,积攒的浮财更多,现在又养了数千家臣家丁,想要悄悄跑路是不可能的。所以衍圣公的命令一下,没到天黑,整个曲阜城就乱了套啦。
城内的百姓、军眷,曲阜孔家的苗裔,总督七省军门史可法麾下的官员还有官眷......半座城池的居民都上了街,涌在衍圣公府的大门口还有曲阜城的几座城门口,吵闹个不停。
有些人是想跟着一块儿逃难的。
有些人是想阻止衍圣公逃亡的。
还有一些则是慌了神,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想找一根主心骨的。
喧嚣嘈杂的声音越过了衍圣公府的高墙,传到了已经换上了行装的衍圣公孔胤植的耳朵里面。
孔胤植今年56岁,年纪看着不大,但是他的身体很差,一直在生病,现在又要抛弃祖业逃亡,心里面又是烦躁又是气闷,眼前一阵阵金星直冒,耳边也是嗡嗡直叫。外面传进来的嘈杂声到了他的耳朵里,不知怎么居然有了金鼓喊杀之音,让他更加慌乱惶恐了。
他坐在廊下一把铺着松软垫子的太师椅上,看着满院子的仆人丫鬟在收拾家里面的细软,看着一箱箱沉甸甸的银子被家里面的力士从地窖里面抬出来,然后从这处院子当中通过,向孔府后门走去,心中才稍稍安定。
总是叫他“圣公哥哥”的孔胤正其实还是很能办事的,不到半天,就把跑路的事情组织的差不多了,天一黑就能离开曲阜这个伤心地,去益都过几天安稳日子了......南京是不去的,南京是那个黑心皇爷的天下,去了也得把仅剩的两百余万两银子折腾空了。
好在孔胤植和朱以海关系不错,可以去投靠他。而且青州府的情况比曲阜这里好多了,由高鸿图在济南府顶着,东虏这两三年都没能打进去过。
另外,孔家在青州府的泰和山里面有一处山城,地势险要,而且风景也非常优美。完全可以作为孔胤植的养病之所......
正幻想着自己在泰和山里面修身养性的时候,就看见他新任命的家宰孔胤正披着铁甲,踩着马靴大步走了进来,神色不安的行了一礼:“公爷......家丁已经整理完毕,2000精锐,半数是火铳兵,半数是铁甲兵,随时可以保着公爷出城......”
孔胤植看着他:“城外怎么样有没有出现大股的东虏骑兵”
孔胤正摇头:“没有发现大股的东虏,不过小股的东虏骑兵来了一些......公爷,真的要走”
听到孔胤正的话,孔胤植松了一口大气儿,“走吧......咱们在曲阜守了那么久,对得起朱家了!”
孔胤植要是没有这一走,倒的确对得起朱家那么多年的恩宠。不过他这一走,就给处于困境的多尔衮解了大套。
就冲这个,他也该被风光大葬了......
孔胤植带着衍圣公府一大家子,还有数以万计居住在曲阜城内的百姓、军眷、官眷、官员、兵丁等等,一块儿乱纷纷的逃出曲阜城的时候。大清皇阿玛多尔衮压根就没想要去打曲阜......他还对以战谋和保有幻想,希望通过谈判拿到在宝贵的和平。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不得不在大汶河以南,以龟山高地为核心再摆战阵,和大汶河北岸云蒙山、马蹄山上的朱慈烺对峙。
仅仅是对峙,双方都装出张牙舞爪的样子,但是都没有再战的勇气。
对朱慈烺而言,他现在输不起——虽然他手里的本钱厚,但是补充军力需要时间啊!
火铳、火炮、铁甲、长枪什么的,得花不少时间才能运到山东。而且招募新兵
第623章 走,倒斗去
听到衍圣公跑路的消息,多尔衮的眼泪都快下来了......他终于看到解套的希望了!
打仗他厉害,但设套坑人绝对是朱慈烺厉害!
他现在被朱慈烺死死套在了山东,套在了曲阜孔林,理论上根本没有解套的希望,哪怕他能在战场上打败朱慈烺几次,他也解不了套,只能斩仓出局。
而且不是斩个一成两成的,至少要把在山东、河南的地盘加上吴三桂一起斩出去,而且朱慈烺不会放弃吕梁山,不会放弃旅顺口......还会毫不客气的收下东莪格格当个添头。
如果斩到这个程度,大清大明以后可以相安无事,多尔衮也会咬牙答应的。这样的局面比昔日宋辽对峙中的辽国总强多了吧
而且北直隶和大半个山西总归保住了!
另外,多尔衮还可以把河南、山东的部分人口迁移去关外。这样大清国至少能有1000万人口,对于大清国这样人少地多的国家而言,人口就是生产力,就是财富。
可是多尔衮也知道,朱慈烺得了便宜后也不会太平几年,等他消化了山东、河南的地盘,很快就会发动第三次北伐......到时候多尔衮就是末代皇阿玛了!
而孔胤植的弃城而走,却让多尔衮看到了解套的希望!
不一定真的能解套,但是希望已经有了。
苏克萨哈和范文程两人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了。他们也知道曲阜的重要性——曲阜可是大清国打了三年都没打下来的坚固堡垒啊!
一旦拿下曲阜,大清国就控制了大半个兖州府,而且还能切断大明东南和山东的陆上交通线。
清朝在山东的形势就将大为好转!
在留下部分兵力控制曲阜大棱堡后,清军就能暂时从运河东岸撤出,转用兵力于河南府,以求击溃张献忠,然后再把战线推回关中。
这样大清国就能从东面震慑吴三桂,吴三桂这个卑鄙小人也就不敢造反了......
当然了,以上这些都是大局。对于跟随多尔衮打到山东来的大清九旗将士而言,曲阜城内和地下的宝贝,才是他们最想要得到的。
朱慈烺炒起来的“孔林倒斗”题材是一个可以自我实现的题材!
因为这事儿不仅骗了大明东南的士大夫,也让许多清军的官兵相信曲阜地下有宝......既然有宝,挖一点出来给大家分分有什么不好
大家跟着多尔衮出征已经有点日子了,而且战争距离结束的时间还遥遥无期。更糟糕的是,这一次和明军的作战基本上有损无补。
损失的不仅是人命,还有不计其数的财富!
现在的清军实行的是土地兵役,也就是依靠授田的收益支持兵役的开销。老八旗有包衣、佃户,他们自己不种地,所以能长期出征。
可正绿旗没有包衣,也没什么佃户,只能半兵半农。一旦战争没完没了打下去,又抢不到什么战利品,这种半兵半农的“地产兵”肯定会破产。
历史上的府兵制搞不下去,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而且清军正绿旗兵丁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还不仅是耽误农事,许多正绿旗兵的田庄都被明军一把火烧了!
如果不让他们倒斗倒回来,到明年这会儿,不用打胜仗打死,差不多也该穷死了。
正绿旗穷死了,老八旗还能有活路就他们那点人,能赢朱慈烺几回
苏克萨哈看多尔衮光知道惊喜,都忘了下令,赶紧提醒道:“皇阿玛,快出兵去追吧......别让衍圣公跑了!他一定是带着金银财宝跑路的!”
范文程也忙着出谋划策道:“之前那一役咱们缴获了不少南军的盔甲战袄,现在可以找些人假扮南军去混城。衍圣公一走,曲阜城内一定人心大乱,如果有一队南军抵达,城上的人很可能会开城相迎!”
左懋泰只是叹气。
这叫什么事儿他一山东籍的进士,因为一念之差,不,应该是两念之差,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大清朝,当了三臣.....现在还要跟着去挖孔子的坟!
他想了想,还是壮着胆子对多尔衮道:“皇阿玛,据奴才所知,孔林下面是没有什么好宝贝的....
第624章 来,干了这碗鹤顶红酒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千把服色杂乱,丢盔卸甲,大半还是两手空空的团练兵聚坐在小汶河边上的一处营地当中。
嘴说是个营地,其实一点章法都没有,非常散乱,连帐篷都没有一顶,只是在周围插了一圈栅栏,还都是用很细的树杆树枝草草扎成的。至于壕沟、胸墙什么的,更是一样都没看见。
这群团练正是衍圣公府的家臣家丁,挂名曲阜练军,但是一直由公府牢牢掌握,和史可法麾下的练军可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后者真的练,而且三天两头就出击,虽然败多胜少,但是战斗力还是渐渐磨练出来了——这好将军,多数是打出来的,只有极少能靠培养养出来。史可法的曲阜练军,就是打着打着成了精,现在是精兵了。
而衍圣公府的家臣家丁,虽然待遇不错,装备也很好,但是从来都没成建制出过战。护着衍圣公一门出逃还是他们的“初阵”呢!
孔胤正这个粗鄙虽然经常出城执行任务,但他也就是带几个人出去,从没指挥过十人以上的作战。骤然给孔胤植提拔到家宰的位置上,能不出篓子
如果是守着曲阜棱堡,问题倒也不大。曲阜堡垒内有史可法留下的炮兵营,他们可以帮着组织,守个坚城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他们却来了个出城跑路,而且还不是轻装逃跑,而是大车小轿,坛坛罐罐,拖家带口,乱纷纷,慢腾腾。因为动静太大,一出城就给清军的骑兵发现了!接着就是一路扰袭迟滞,到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清军大队人马就争先恐后的杀过来了。
孔胤正知道打不过,只好弃了车队,带着精壮一点的家丁家臣护着孔胤植先走。孝子孔兴燮则自告奋勇留下来,带着车队殿后......现在也没了音讯,也不知道是杀身成仁了,还是落水当了汉奸
不过孔兴燮的孝行还是起到了作用,追击的清军骑兵没有理会那些两手空空跑路的人们,他们是来发财的,没功夫去追杀孔胤植、孔胤正他们。而且他们还得赶场子......这里抢完活人,还得回去发死人财!
&n
第625章 天下第一士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大明崇祯二十年,十二月初十,济南府,卧虎山,整个山谷,正沉浸在一片悲痛和哀伤之中。
今天是为了保卫曲阜、保卫孔林,而壮烈牺牲的衍圣公孔胤植和衍圣公世子孔兴燮的灵柩,抵达卧虎山的日子。
在山谷中避难的济南府的士绅,以及一早就得到消息,从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等地远道而来,为衍圣公父子送行的读书人,一早就在山谷的入口处等候着,气氛无比肃穆。
灵车和护灵的官兵还没有抵达,东林党山东分会组织的宣讲士,已经谷口城关内外的关道上十步一个,分头站好,开始大声宣讲衍圣公父子的英雄事迹。
“俺们这位衍圣公虽然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可是面对胡虏如潮而来,却无一丝惧色,坐镇曲阜城头,指挥若定,直至城破才率兵突围,最后以身许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