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他史可法和那么可怕的东虏整整打了三年,首先没给打死,到现在还热腾腾直喘气儿呢!

    其次也没让东虏捉了去,他现在还是大明的总督!

    第三也没全军覆没,虽然败仗吃了不少,但是曲阜练军还在,而且越战越勇了!

    第四,曲阜城也没丢啊!而且他还把东虏的沂水大营和兖州府城打破了好几回!

    所以在以后的青史上面,史可法史督师毫无疑问就是书生掌兵的典型,中兴大明的儒帅。

    策马立在泗水岸边一处高地上的儒帅史可法,这个时候正眉头紧皱,看着浩浩荡荡,几乎望不到头尾的大军,源源不断的从滋阳城内开出来,然后踩过冰封的泗水,向北而去。

    史德威和几个军中幕僚陪伴在他身边,不时有传骑经过,大声汇报军情,幕僚们则拿出本子记录,小声交换意见,然后再由史德威向史可法报告。

    “大人,沂水大营中的东虏也出兵了,李总戎正带着马队阻挡他们的前锋!”

    史可法冷冷一笑,“果然!本帅就知道多尔衮没那么好骗。”

    史德威恭维了一句:“大人英明。”

    史可法笑道:“去给刘总戎传令,让他在宁阳县境内摆车阵。”

    “喏!”

    史德威大声答应着,然后就招手叫来了传令的骑兵。

    身为会用兵的儒帅,史可法当然知道怎么利用车阵摆脱敌方骑兵的追击了。

    大车兵的速度当然是慢的,别说史可法没有足够的骡马,就是有马拉也跑不过骑兵啊。

    不过史大儒帅也有对付多尔衮的办法,就是拿出一部分偏厢车组成车阵,再留下一下少量的一斤炮和骑兵守在车阵里面虚张声势。

    曲阜联军、山东团练、登莱团练(左懋第的军队)现在都历练出来了,多尔衮也不敢把他们当成菜鸟弱兵随便应付。一旦他们摆出车阵,多尔衮就得调炮来轰。

    而布置火炮,反复轰击,摧毁车阵,到步骑兵冲锋总有个过程。如果小心一点就得忙活上几个时辰!

    从滋阳到大汶河不过八十多里,如果大军连夜行军,沿途扔下两三个车阵,放弃几百辆偏厢车差不多就能对付过去了。

    如果还不行,那就再留下些骑兵配合小队的车营兵断后——车营兵都是花队,差不多是三十人一队,由火铳兵、长枪兵、刀牌兵、弓箭手混编而成。这样的配置如果没有偏厢车可以依托,打堂堂之阵是不行的。但是作为散兵使用,却比以营为单位的模范军步兵更好,如果再配合一些骑兵,再加三个虚张声势的车阵,让追击上来的多尔衮也有点晕了头脑。

    ......

    炮声、铳声零零落落的响起,总没有断绝的时候。喊杀声、金鼓声,战马奔腾时发出的蹄声和嘶鸣声,也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在泗水北岸,从十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开始,从沂水大营中杀出来的清军的前锋部队,就和从滋阳城中撤退的明军的后卫撞在了一起。激烈的交战在辽阔的平原上全线打响了!

    先是双方的骑兵和步兵小队展开了厮杀,骑兵互相冲杀,火铳和弓箭相互射击,然后是下马的满洲勇士和明军车兵队厮杀成了一团。

    占优势的当然是清军了,老八旗的战士怎么说都比山东诸镇的团练厉害啊!可是这优势却达不到摧枯拉朽的地步。

    &nb




第615章 儒家都有圣徒了
    大汶河南岸,龟山高地,十一月二十四日清晨。

    铳声依旧零零落落的响起,总没有停歇的时候。名为龟山,其实就是一个小土丘的龟山高地下方,正是大军展开,准备战斗的热闹景象。数百辆偏厢车,在龟山周围,摆出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军阵。所有的偏厢车都被推得侧翻,原本架在车身上的大盾牌也被取下,和翻转的车身并列在一起,还有一部分运粮车也被拉来凑了数,同样侧翻过来,和战车、盾牌摆在一起。

    车身和盾牌之间,用环扣固定,后面还摆上了三角形的撑杆。长度超过一仗八尺的超长枪也被架在了车身和盾牌上面,雪亮的枪尖指向前方,将车阵变成了刺猬阵。

    车营的兵士们,这个时候则是人手一个铁铲,人人挥汗如雨,在挖土堆土。

    在敌人大炮的轰击下,木质的车身和盾牌都是不堪一击的。必须填土加固!

    不过很不巧,现在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不仅大汶河的河面冻得硬邦邦的,连龟山四周的土地也都冻上了。铁铲用力插下去,只能铲起很少的一点泥土。

    但是明军上下,仍然和发了疯一样的在干活。无论是车兵、步兵、骑兵、炮兵,从昨天白天到现在,都没有人休息。

    且不说他们的努力有多大用处,但是这种劲头,过去的明军就比不了——哦,也不能这么说,早个两百多年,还是有这种卖力气的明军的。

    一天一夜下来,史可法、高鸿图、左懋第和黄得功的眼睛都熬得通红。四个人坐在龟山山坡上的本阵营帐之内,听着参军幕僚们汇报后卫部队的损失情况。

    “督师,已经点算好了,至少有一千二百人没有回来......”

    史可法叹了口气:“名单都记下了”

    “都记下了!”

    “名单要收好了,”史可法道,“他们都是为了保卫孔林成仁取义的,这些都是儒家的圣徒,以后要都要配享孔庙的......如果能找到家眷,还要给他们在山东分块土地,以后世世代代保卫孔子!”

    史可法是儒帅嘛!

    当然得用儒家的道理去激励人心了!曲阜练军就是为保护孔林而组建的,现在他们为了孔子的坟茔和大清倒斗皇阿玛的军队血战成了仁,这就是卫教殉道,都是大大的儒啊!封圣徒,配孔庙,都是应该的——这场战争打完,估计孔庙也快变成忠烈祠了,里面得摆多少圣徒大儒的牌位

    圣徒大儒多成那样,摆明就是儒家大兴啊!孔子他老人家该多高兴啊!

    “督师,地面冻上了,下面的兄弟们挖了一个晚上都白费了力气。”紧接着又一个参军报告了防御工事的修筑情况。

    史可法看了黄得功一眼,黄得功说:“那就别挖了,休息一会儿,吃顿好的吧!”

    史可法点点头:“就这样......吃顿好的,白面烙饼卷咸猪肉,一人再给一两酒。”

    “喏。”

    马上有负责三军伙食的幕僚应了声,下去安排了。

    史可法接着又问:“皇上什么时候能到”

    “最快今晚能到。”

    “只要皇上的兵到了,咱就赢定了!”

    “没错,东虏顶多就是五万几千,咱手头就有四万多人,皇上还能拉来三万多人,加在一块儿至少有八万人,怎么都赢了。”

    “这要是赢了,咱们可就是立了大功啦!”

    史可法点点头,又看了看天,现在还是清晨呢,看来今天白天是少不了一场苦战了!

    .......

    一辆望楼车在距离龟山高地七八里外的白家庄外升起了望斗,由于明军抢先占据了高地,多尔衮的清军就只好在平地上列阵。为了获得较好的视线观察对方的阵型和调度,他就让人用粮车改造了几台望楼车。

    白色的正白旗旗主旗下,多尔衮拿着一架单筒望远镜,扫视着龟山战场。

    龟山战场的地形是有山有水有村落有树林,山是龟山高地,就在战场的中央,并



第616章 史大儒的反击
    “一二三四......”

    清军的红夷小炮一门门被拉到明军车阵正南前方一里半开外的时候,龟山上的大儒史可法就开始数数了。

    军事家嘛,当然得懂数学了!

    “三十五,三十六......德威,为父没数错吧”很快,史大儒已经数完了,他担心自己数得不仔细,还回头问了一句。

    “大人,您没数错,是三十六。”

    “都是红夷小炮”史可法又追问了一句。

    “对,都是鞑子的红夷小炮,咱们叫三磅团炮的。”

    “他们一个红夷小炮牛录有多少门炮”史可法又问。

    “应该是六门。”史德威答道,“看来多尔衮要把所有的红夷小炮都用来轰咱们的正面中央了......大人,可以把装着米面和红薯干的蒲包堆上去,多少可以抵挡一阵。”

    史可法一边观察着前线的情况,一边轻轻点头:“也是个办法......去安排吧。”

    多尔衮现在运用的是集中火力轰击一点的战术,集中36门红夷小炮轰击史可法的车正正南面中央一段,差不多就一里多宽的车墙。

    红夷小炮的射速不慢,哪怕清军炮手水平稀松,一门炮一个时辰也能打出七十余发炮弹,36门炮就是2500多发炮弹。如果都打在一段500米宽的正面上,火力密度可想而知。

    而且因为距离很近,没有打偏的问题——即便打偏也能给明军造成一定的伤害,因为明军为了对抗清军的骑兵,结阵紧密。只要炮弹的落点在明军大阵当中,就能造成伤害。

    反之,明军的炮反击很难给清军造成太大的损失。因为清军列阵松散,展开了二十余里的宽大正面,骑兵和骑马步兵摆得一群一群的,而且也不是固定不动的,真要挨了炮轰,他们是会后退闪躲的。

    所以明军的炮反击只能针对清军的炮阵进行,可是清军的炮兵也用装满面粉的蒲包给没一门红夷小炮都搭了个掩体,使得明军的炮反击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至于出动步兵骑兵冲击清军的炮兵阵地......多尔衮也早有准备,超过20个牛录的八旗兵就在清军炮阵后方二百步外展开,随时准备发起冲击。

    另外,多尔衮还调了六个老八旗汉军的火铳牛录在自家炮阵当中展开(摆在大炮的间隙),以掩护炮兵。

    看着清军的炮兵、步兵、骑兵井井有条的展开布阵,史可法就知道自己的车阵死挺着挨打是不行的。36门红夷小炮集中轰击一段车阵,最多两三个时辰,就一定能打开缺口......哪怕史可法的人将装粮食的蒲包当成沙袋用,也一样是扛不住的。

    然后清军的步兵、骑兵就会冲着缺口猛攻......

    史可法终于放下望远镜,又低声吩咐左右道:“去请高抚台、左团练、黄总戎和两位李总戎。”

    高鸿图、左懋第、黄得功、李成栋和李士元很快就被请到了史可法跟前,随后就是一场阵前军议。

    “东虏看来是把所有的大炮都集中起来摆在咱们的正前方了......”史可法说,“咱们光挨打可不行,必须反击!”

    “督师,”黄得功也同意史可法的意见,“末将发行东虏的阵形松散,正面过于宽大,他们的右翼,李庄和牛家庄一带的兵力看中有点单薄。如果咱们能够出动万余步骑精锐,牵引火炮,快速迂回至牛家庄,将那里的东虏击退,此战就大有可为了。”

    挨不住炮击就主动出击,这是方阵时代非常多见的打法,在很多次战役中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当然了,在炮战不利的情况下匆忙发起的步兵和骑兵攻击,一般也很难取胜。不过史可法现在也不求胜,只要能把多尔衮的主力拖在战场上,捱到朱慈烺率领的三万多人赶到,那就能大获全胜了。

    哦,也不需要大获全胜,来个两败俱伤就行了!

    大明伤得起,东虏可没那么厚的本钱。

    “万余步骑精锐能在东虏的眼皮底下运动到牛家庄”高鸿图有点担心。

    牛家庄距离龟山有十几里地,万余人的大军没一两个时辰可过不去。

    “末将亲自带兵!”黄得功一派胸脯,“末将的5



第617章 两线激战
    董鄂.杜雷在牛家庄内接到了多尔衮的命令。他是清初五大臣之一的董鄂.何和礼的五子,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女儿。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他这个外孙非常得宠,不仅官运亨通,而且还分到了正红旗的两个牛录,得以位列入八分王公。不过从皇太极上台后起,他就开始走霉运了,打朝鲜的时候因为所部在汉城抢劫受了罚,崇德四年打锦州的时候因为所部退缩再次受罚,同年又被部下告发在入关打济南的时候私自发掘明朝德王府所藏的财物论了死,皇太极假惺惺饶他一命,给一撸到底了,直到崇德八年才起复当了固山额真,不过那两个牛录是没了......

    而皇太极讨厌的人,到了皇阿玛多尔衮手里,往往是能翻身的。所以杜雷在多尔衮这里得了不少好处,封了二等伯,在正红旗内的地位也稳稳当当的。

    所以他对多尔衮也非常感激,关键时刻是肯卖死力气的——多尔衮也知道这货的脾气,才把最艰巨的任务给了他!

    他现在就指挥着正红旗的十五个牛录加上正绿旗的四个牛录守在牛家庄,从龟山上俯瞰,他的部队距离多尔衮的本阵很远,距离李庄的清军也不近,怎么看都有点孤立。

    在得到多尔衮的命令后,杜雷马上点齐了两个正红旗的牛录和半个正绿旗的牛录迎了上去。

    明军的“莫里斯营”对抗骑兵的能力很强,不过黄得功和李成栋的藩军毕竟不是克难新军。

    后者是朱慈烺高价请来的洋将训练出来的,而且各级军官都在南京讲武堂里面训练过。另外,他们的装备的火铳也比较好,已经开始大面积换装西班牙轻型火绳枪了!而且一线部队(编入七个模范师)的士兵都有板条甲护身,清军的弓箭很难伤着他们。

    黄得功、李成栋的军队只是学了一点“莫里斯阵”的样子,打是能打的,不过在清军骑兵的骚扰下行军就有点困难了。

    好在李成栋的两个枪骑兵营也不是吃素的,看到清军骑兵数量不多,立马嗷嗷叫着迎了上去。

    他们当然不会所谓的墙式冲锋了,没有那么厉害,就是几十骑一群,靠近到一里多到二里的距离后,就夹着马枪冲击。现在他们和杜雷的人还有点距离,没有开始冲阵,不过却已经喊起口号了:“孔圣人保佑......刀枪不入啦!”

    他们虽然不是曲阜练军,但也是孔子的信徒......战死以后,个个都是大儒啊!

    杜雷这几年都在山西剿三太子,可没见过那么生猛的明军,顿时给吓一跳,好在跟着他的那个正绿旗的牛录章京是尚可喜的弟弟尚可爱,他可是和曲阜军、泰安军、淮北军打老了仗,知道人家的‘一板斧’。于是连忙对杜雷道:“固山额真,咱们赶紧撤吧!南军的枪骑兵厉害......”

    “什么”杜雷一愣,然后就狠狠瞪了脸孔晒得黑黑,还有点胡子拉碴,一点都不可爱的尚可爱一眼,“我们满洲勇士怎么能怕尼堪的骑兵”

    尚可爱一下语塞,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1...169170171172173...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