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也就是说,平西大将军府理论上拥有26400名常备军!

    点集则是大点兵,在上番之外再派兵役,动员的上限是三百三十千户所的全部男丁,理论上可以点集数十万众——这就是拼命了!

    而这样的“千户化改革”当然需要一个可以团结关宁、甘陕两大系统的目标了,这目标就是张献忠——张献忠可是转战半个中国的大贼头,而且他是走到哪里抢到哪里,手头一定有许多浮财。

    只要把张献忠抢了,大家可就能发一笔了!

    而张献忠就在这个时候派张可望、张文秀上门找麻烦,这不是送上门去让人家练手吗

    于是吴三桂立马集结了五万五千精兵开练,还拿出了“拼命三桂”的劲头,派出嫡系军队打头阵,直接把军事能力稀疏平常的张可望打得晕头转向,大败而回,连凤翔府都丢了......

    这下老万岁张献忠可有点傻眼了,遇上黑吃黑的了!

    现在吴三桂就驻兵凤翔府城,距离西安府城可没多远,估摸着秋收之后就要打来了,到时候西安能不能守住都难说!

    西安一旦不守,张献忠这个流寇又能往哪儿去呢

    东边的潼关、西硖口都堵得严严实实的。南边又给袁宗第和刘芳亮堵上了,往北倒是还行,可问题是陕北多穷啊!大家伙不就是受不了陕北的穷才造反的

    现在杀回陕北去......队伍会不会散了去

    所以除了借酒浇愁,张献忠也没辙了。

    今天他又多喝了几杯,就在他半醉半醒之间,耳边突然传来了张定国的声音。

    “父皇,父皇,好消息......能奇哥哥打破了潼关!咱们的东进之路开了!”

    张献忠正迷迷糊糊的,一听这消息就嘿嘿笑了起来,“定国吾儿,你又寻爹爹的开心了......”

    “父皇,儿臣没开玩笑,是真的!”张定国一脸喜色,“守在潼关上的鞑子兵不知什么原因调走了大半,被能奇哥哥发现了,就亲领死士扑击,一击得手......现在潼关是咱们的地盘了!”

    “哈哈哈,”张献忠拍着桌子大笑,“中中中......额就爱听这个,继续讲!”

    “父皇,儿臣合计着就趁机东进洛阳吧!”张定国替张献忠谋划着,“古时候都是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都的。咱们只要占了洛阳,就是两京在手,父亲就可以再称皇帝了!”

    张献忠现在是关门皇帝,对外还是个王。张定国最知道干爹的心




第592章 大清要完?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凤翔府,吴家军岐山大营。

    平西王吴三桂站在自己中军大帐内的巨幅地图前面,一个亲兵举着烛台,替他照着亮。

    借着大败张可望、张文秀,夺取凤翔府的东风,吴三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千户制改革。现在他的平西大将军府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召集起一支人数颇多,战斗力还不弱的军队。在眼下这个乱世中,也能算得上是一方豪强了。

    不过他这个豪强的底子有点薄——平西王当亏了!现在兜里没几个银子,上回点集打张可望、张文秀那一役的犒赏,还是拿从贾布斯那里借来的高利贷发放的。

    借贾布斯的高利贷可以慢慢还,但是点集大军围攻西安的军粮却得吴三桂掏出来——每个千户上番的80人是由千户所供养的,但是额外点集的大军不指着千户所吃饭,千户所也穷啊!

    可吴三桂家里也没余粮,供不起那么多人呐,而且银子有地方可以借,粮食却是一点办法没有......

    好在凤翔府的地盘现在归了他,总算能补回一点。这个凤翔府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下属的凤翔县、扶风县有大片的平原,而且这个府从崇祯十六年开始就归了李自成,之后又成为了顺清拉锯的战场,地主士绅差不多走光了。所以吴三桂很容易的就将两县境内近两百万亩的土地,都变成了平西大将军府下辖的军田(其实就是向将军府纳粮)。如果能按照一亩一斗面粉的标准收租,秋后也能拿到二十万石面粉,足够支撑十万大军围攻西安了。

    不过在秋收之前,吴三桂就只能在岐山这边好好呆着,静观天下风云。

    而天下风云的变化之快,却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首先传来的消息是大清皇阿玛多尔衮、辅政英郡王阿济格破姜瓖、屠大同,终于拔除了卡在大清国喉咙口将近四年的硬刺。

    这个消息可把首鼠两端的吴三桂吓了个好歹,差点以为多尔衮阿玛很快就要收拾自己了。连忙写了请罪的折子,还想请“多阿玛”拍巡抚来陕西。

    可是他的折子刚发出去,天下的局势又生变了。吕梁山上的“贷王”居然大大出息了一把,奇袭解



第593章 大清一天天烂下去,大明一天天好起来
    大明,南京。

    这座长江岸边的天子居停,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自打英明神武的洪兴皇帝登基,大明朝的背运似乎就彻底结束了。

    从一月份洪兴皇帝即位到现在,大半年中,大明朝就是喜事连连啊!

    首先当然是风调雨顺,四方平安。至少在朝廷直辖的江南、江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广东、福建八省地盘上,这大半年中没报什么大灾。眼见着秋收在即,看来是能有一个久违的丰年了。

    而且这大半年以来,东南八省地盘上也没出现太大的乱子——小乱子当然是有的,八省地盘上至少有一亿多人,大部分还是穷光蛋,至少一半人经常挨饿,还有不少冻饿而死的(东南的粮食供应总体上达不到宽裕,只是勉强能应付,而且也无法做到公平分配,所以饥寒交迫的人们有很多啊),怎么可能没点小乱子

    小规模的民变可以说每个月都有,特别是朱慈烺下诏废奴以后,各地的奴变就异常频繁。

    什么都废奴了,为什么还要变

    其实这个年头频繁发生在东南的奴变并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吃饭!

    比如郑芝龙家里成群的奴仆就不会闹事儿——都吃香的,喝辣的,还有钱拿,闹个鬼即便朱慈烺下了废奴诏,他家的奴仆还是老样子,该干嘛还干嘛。

    可是有许多东南士大夫因为种种原因家道中落,失去了特权和产业,也连累了奴仆,有些个破落士大夫还想从奴仆身上刮油水,就使得矛盾激化。

    而朱慈烺因为各地奴变频繁,干脆下诏废奴。结果又因为奴仆和主家的财产划分问题(奴仆不等于没有财产)和奴仆获得自由后的生活来源问题,引发了更多的激变......

    不过这些奴变对于镇压能力很强的洪兴皇帝而言,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基本就旋起旋灭,成不了什么气候,倒是抓了不少变民,都扔给了郑芝龙,送去开发台湾了。

    其次的喜事儿就是云南、广西两省传来了好消息——在张勇、邱磊的努力下,沙定洲的那点实力根本禁不住揍,很快就弃了昆明跑路回蒙自了。云南的乱子虽然没完(也许是更乱了),但是云南王(朱慈照在进入昆明后就由平西王改封云南王)府和云南巡抚衙门就算扎根进去了。以后的云南就是王府、公府、巡抚衙门和一堆土司一块儿折腾了。

    广西那边则是金声桓率兵强势入驻——金声桓官拜广西总兵,并不是广西的藩主。不过朱慈烺授权他和广西巡抚衙门一起整顿广西的卫所、土司,还允许金声桓将广西的官田占为维持所部开支的军田。

    之所以允许他在广西这么干,当然是为了整顿广西的军力,以便威慑安南了......要不然就凭广西眼下的军力,别说什么郑主、阮主,就是退到高平苟延残喘的莫主也收拾不了啊!

    现在郑森正在准备安南、占城、水真腊之行。郑家当然会出动战船和他一块儿去,但是也不能指望几条战船就把人家吓唬坏了。

    第三桩喜事儿,则是洪兴皇帝再添一位公主......这都仨闺女了!不过没关系,洪兴皇帝还年轻,有的是机会生儿子!

    而第四桩喜事儿,就是“老姑娘”坤兴公主下嫁厦门伯郑建功——厦门岛属泉州府,在朱慈烺给郑建功赐婚后,郑芝龙就拿出厦门岛请求朱慈烺分封给次子郑建功。

    朱慈烺当然欣然应允,不过他不会让郑二公子回厦门种田的......因为大明中央的海军,就指他来建设了!

    “建功......你现在是驸马了,依着本朝的规矩,驸马是不能离京太远的,所以你就别回福建了。”

    玄湖宫内,今天是太上皇崇祯出面赐宴,请驸马郑建功和坤兴公主两夫妇吃饭。洪兴皇帝也跟着一块儿来吃鸡蛋了......玄湖公的水煮蛋好吃啊,都是“金鸡蛋”,剥了壳都是白白嫩嫩的,一看就知道没下过毒。

    一边吃着鸡蛋,朱慈烺一边在和变白了不少的郑建功说话。

    崇祯上皇看着女婿也高兴,这是好女婿啊!一出手就是三十万两海商银行的银票.....



第594章 多尔衮,你知罪吗?(求月票)
    紫禁城,奉天殿,东暖阁。

    被紧急召集来的群臣,听完朱纯杰的话,全都是一副中了头奖的表情——大清真的死定了!他们这些人马上就是大明的中兴功臣,一个个都能名垂青史了。

    他们本来只规划了五路伐清,这回又多了个张献忠!

    而且吴三桂的实力也比想像中的更强大......三百三十个千户啊!一个千户出两百精兵也有六万六千了!

    在座的臣子们一想到唾手可得的胜利,就开始高谈阔论起来,全都是骄矜的神色。

    “东虏算是完了,他们才多少兵马老八旗满打满算加上汉军和蒙古最多就是八万人,新编的正绿旗差不多就是十万人......总共就是十八万。张献忠至少牵制其中的五万,代王殿下能牵制三万,还剩下十万人要防咱们从辽西、大沽口、大运河三路发动的大军,绝对首尾难顾!”

    “还有吴三桂的大军呢!只要吴大将军一倒戈,东虏就算万劫不复了!”

    “看来三年平辽、五年平北都太悲观了,最多再有一年,天下就能重归太平了!”

    “没错,洪兴元年,就是太平盛世再来的时候啊!”

    “皇爷真是鸿福齐天啊!”

    “皇上,咱们快些出兵吧,不必等天寒了,现在就可以动手了!”

    臣子们的兴致一个比一个高,都有那么一点轻敌了......虽然胜券在握,但也不能骄傲!

    朱皇帝的目光在东暖阁中缓缓扫过,发现只有吴襄微蹙眉头,不大言语。

    “吴国丈”朱慈烺笑吟吟看着吴襄,“长伯的那点要求不算什么......三妹本就是朕的结发,皇后非她莫属!至于封平西大将军也没什么,西北穷乡僻壤,又多悍勇敢战之士,没有一个将军府也镇不住啊!一年给几百万两军费也没什么,现在朝廷有钱啊!只要西北安稳,这银子就值了。”

    现在吴三桂还是大清“绿帽子王”呢,朱慈烺能不说点漂亮话吗不至于将来怎么样......只有吴三妹的皇后是有保障的,别的都难说。

    朱慈烺和吴三妹是一起上过战场的患难夫妻,感情那是没说的,皇后不给她还能给谁

    吴襄听了朱慈烺的话,立即就是一副感激涕零状,起身就要磕头。

    朱慈烺连连摆手:“老国丈不必行礼,坐着说话。”

    吴襄也不客气,满满当当的就坐了回去,然后就捋着胡子,斟酌着说:“皇上,不可轻敌太过啊!”

    “轻敌”朱慈烺想了想,“您以为东虏这个四面受敌的局还有解”

    吴襄道:“皇上,战场上的事情,得打过了才知道!四面受敌,八面受敌的......只要兵精将勇,就不是什么问题。如果兵弱将挫,敌人哪怕只有一路也能要了命。”

    “国丈认为新军打不过八旗兵”朱慈烺笑着反问。

    吴襄道:“也不是打不过,但是战于北地原野之上,却并没有必胜之把握。”

    这个判断不是吴襄个人的,而是大元帅府和兵部共同作出的!

    打仗要将地利的,北清骑兵众多,即便是新设立的正绿旗,也有大量的骡马可用。所以在北方平原上,清军是可以快速进行集结和机动的!

    而明军主要是步兵,虽然有火器之利,但是因为缺乏挽马,明军的炮兵必须依赖水路机动。一旦远离水道,明军的炮兵优势多半就不存在了。

    此外,明军的克难模范军的数量并不多。

    现在克难新军在账面上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四十多万,但是其中半数是新兵,主要是从跟着朱慈烺南下讨饭的北人难民中募集的。

    这部分新兵现在分驻各地,一边进行训练,一边维持治安。他们实际上是用于维持统治的“内卫军”——朱慈烺的朝廷一年收那么多税,而且又削弱了士绅地主的力量,自然要承担更多的统治成本了。

    所以现在南明朝廷直辖八省的地方官府规模都较大,花费也比较多——两成的公田是官员的职田,地方商税还和朝廷分成,分给地方的部分也都用来维持官府运转。

    &nb



第595章 北伐去也!
    南京外城的龙江口码头,不计其数的舟船铺在秦淮河的河道上,这些可不是运粮贩货的商船,而是载运御驾亲征的北伐大军和无数的辎重粮草,顺着长江运河,一路北进的兵船。

    那日的御前两府会议上,钱谦益的“为大同百姓问罪说”,让还有些犹豫的洪兴皇帝下了提前发起北伐战争的决心。

    大同城十几万无辜被屠的百姓的血不能白流,他们替大明牵制清兵长达三四年,所以朱大皇帝有责任替他们讨还公道。至于能不能打死多尔衮那是能力问题,而打不打这一仗则是态度问题。

    如果朱皇帝真的没有余力,他也不会为了政治正确硬打这一仗。但是现在南明的局面不错,完全可以支撑起一场真正的北伐了,如果不打,那真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所以在大明崇祯二十年七夕节这天,朱慈烺就正式颁布了北伐讨虏大诏,在大诏当中就挑明了要为大同死难的军民讨还公道,就是要问多尔衮背信无义,滥杀无辜之罪!

    而北伐中原的准备工作,其实早就开始了......即便没有大同之屠,朱慈烺也会在二十年冬天发难!

    两个师的模范军以及大量的米粮干草等物资,在二十年夏天的东南季风结束前,就用海舟运往了登州。其中的一个师(第一师)更是在六月中旬就秘密登上了觉华岛。

    另外,徐海节度使高杰因为和黄得功、史可法有过节,所以也加入了跨海远征的队伍。六月底之前,也率领着从徐海军中精选出来的一万四千大军,也走海路北上,现在也进驻了登州。

    如果再加上北洋水师、东江镇总兵衙门、山东总兵衙门和登莱巡抚衙门所辖的官兵,北路明军的总兵力多达七万余人!

    一旦在辽东、辽西登陆成功,可真够大清皇阿玛多尔衮喝一壶的。
1...163164165166167...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