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相权与皇权的博弈啊!贾环就担心,回头雍治天子的报复,何大学士是否承受的起。
当然,一般而言,不管天子的权力**有多么的大,最终还是不得不将权力分给臣下。一人治国根本不现实。就是不知道我们英明神武的雍治天子,现在到了这个节点没有?
…
…
士大夫讲究食不言、寝不语。这条规矩在贾环这儿,自然又破了。其实,只要细嚼慢咽,一样是养生之道。吃的优雅,不要狼吞虎咽,一样是礼仪。
比如,宝钗,此时就是吃的很淑女。小口喝着汤,咬着米饭,贝齿微露,仪态万方。
贾环在一旁看着,就觉得是一种视觉享受,愉快的扒着米饭。吃过饭,贾环和宝钗两并排的坐在椅子中喝茶,漱口、消食。夜色寂静,美人暗香漂浮。
四个丫鬟们在屋子里收拾着东西、用具,准备明天上午出回贾府。
贾环轻握着娇妻的小手,笑着问道:“姐姐,在东庄镇上感觉到什么不同没有?”
宝钗有些不好意思,丫鬟们在呢。不过夫妻间闺房之内的小情趣,她并不拒绝,点点头,道:“嗯。和京城之中差别很大。街道整洁,人靠右行。有专人收垃圾,等等等等。太多的我也说不上来。”
贾环莞尔一笑,略有些得意的道:“东庄镇被称为京西明珠,并非狼的虚名。”
看贾环得意的样子,宝钗禁不住娴雅的一笑,扭开头,正好看到如意正在装一个小荷包,吩咐道:“那是带给颦儿的礼物,单独放着,不要混在一起。”
如意应道:“哦,好的,奶奶。”
提及黛玉,贾环心中一声叹息。可以想到,她最近心情肯定不好。但,他不可能丢下新婚的妻子去陪她。对宝钗,对她都不好。这并非正确的做法。
他心中,对宝钗、颦儿都是一样的爱惜。情之一字,没有办法去区分等级、是否重要,心中都记挂,还有薇薇她们。新婚的蜜月之后,他会去陪陪黛玉,消遣情绪。
见宝钗要给黛玉带礼物,贾环想起一件事来,问宝钗,“姐姐,你们五月一日,共乘一辆车中,都聊了些什么?”
他带着黛玉从金陵回来后,因为和宝钗订婚,三个人很少有私下里相处的时候。但,他感觉到宝钗和黛玉的关系,似乎并不算差。
宝钗抿嘴一笑,娴雅多姿,轻声道:“我们姐妹之间的事情,夫君你就不要管了。”
说着,又幽幽一叹,道:“颦儿的容貌、性情、才华,谁会不喜欢呢?你又带着她在金陵住了一年多。”贾环和黛玉的事情,她自是早知道。
贾环苦笑一声,轻轻的将宝钗搂在怀里。这就是宝姐姐的可人之处。其实,黛玉的性情。尊敬她、喜欢她的人很多。比如:香菱、妙玉、宝琴。
红楼原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史湘和宝玉烤了一块鹿肉。史湘对宝琴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
由此可见,宝琴行事,基本都是要以黛玉为标杆。
但是,贾府里的人,多半都说黛玉尖酸刻薄,嘴巴不饶人。可见,褒贬不一。
宝钗在他面前夸黛玉,其实是顺着他心中的意思去说了。娇妻之可人,温柔就在此处,解语花一般。
贾环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黛玉绝非是人见人爱。她性子高傲,和她谈的来的,自然会很欣赏她,如菊,如芙蓉。和她没共同语言的,多半会要在背后说她的坏话。
宝钗本来还要问问贾环林芝韵、苏诗诗的事。前者,她到东庄镇后,一起去拜访过。据闻这位林老板和她的夫君很谈的来,很受他的照顾。他的婚礼,专门没有送请柬给这位林姑娘。
而后者,在六月二十八日婚后专程派贴身的丫鬟送了一封信来,抬头就是:贾先生。恭喜他新婚。一剪梅里的苏诗诗。天下名妓第一。据闻故事极多。
只是,这时见贾环有些感叹,便是依偎在贾环怀中,没说话。感受着时间流逝。
贾环轻叹道:“姐姐,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只怕又到断肠回处,泪偷零。”
如今再忆江南事,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曾因酒醉鞭名马,犹恐情多累美人。只是,已经受他拖累的美人,又如何能辜负?
宝钗轻声“嗯”了一声。以她的诗词水平,自然能体会到自己的夫君此时的心情。
…
…
七月中,中元节祭祖。这是华夏的习俗。贾府祭祖之后,贾环便受到最新的朝政消息。
在三位大学士都拒绝起草诏书的情况下,谢大学士为天子起草了册封诏书,天子盖章,再下军机处。军机大臣谢旋副署,但是旨意到六科。六科封驳。
拒绝册封杨妃为贵妃,这一次,理由就给的非常明了:臣等未闻册封先兄嫂为贵妃之事。以唐太宗之明,亦无此事。臣等万死不敢奉诏。
这又是一巴掌打在雍治天子脸上。直接把他做的“丑事”给揭露出来。六科封驳圣旨,这样的大事,国朝定鼎一来第一回,势必要写到史书里面去的。
国朝养士一百五十年,即便雍治天子名声在外:谁敢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即便都知道如今天子好名,但是,在何大学士带头的情况下,还是有几个不怕死、硬骨头的言官。
六科、都察院合称科道。清流言官。执掌朝廷舆论,监察天下官员。
在朝臣和皇帝僵持的时候,皇帝出了一个新招,“点通政司右参议贾政为福--建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提督学道。”
贾政,贾贵妃之父也。
然而,一个连科场都没有下过的人,怎么担任一省的提学大宗师?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九十二章 政老爹的心事
七月底,秋意渐渐的侵袭着京城。. .秋老虎还在,但早上和傍晚时已经是凉意阵阵。
贾府,外书房,四排明烛照亮整个房间。贾政神情踌躇,心中苦闷,时而长叹一声。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几名清客纷纷劝慰着贾政。
“世翁不必担忧。圣天子临朝,纵然有些言官声攻讦又如何?这个福--建提学大宗师(正五品),世翁是做定了。”
“老世翁家世清白,诗书簪缨之族。风声清肃。礼贤下士。点童生为生员,如何不够格?世兄为今科探花,不也是老爷教导出来的?在下愚见,世翁何须为小事烦心,当谋划上任事宜。”
“正是。圣天子钦点,些许杂声,世翁何必介怀?那些官儿,自诩清流,照在下只不过是他们嫉妒心理作罢。”
贾政见一众清客越说越离谱,连朝中清流文官弹劾他都说成是嫉妒,他自己都老脸微红,摆摆手,制止道:“话是如此说,我心中委实难安,唯恐有负皇命。”
七月下旬,雍治皇帝突然推出贾政,任命其为福--建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提督学道。将之推到风口浪尖之上。朝中官员纷纷上书反对,试图让天子收回成命。
奏章之上,劝谏的手段自是花样繁多。有骂人的,有劝说的。但,大部分都是攻击贾政的。能力人品道德学问,都给文官集团拎出来“攻击”。
毕竟,直接让天子收回成命,难度比较高。天子金口玉言,出口成宪。但若是确定贾政不合适担任提学大宗师,改派他人就顺理成章了。
贾政连日来,为此事感到极度的苦恼,不得安宁。
通政司右参议是正五品的京官,而福--建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同样是正五品。京官由来比地方官贵重。但是,诸寺监的官员如何能与一省大宗师相比?
要知道,国朝承平日久,文教昌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提学大宗师就是掌管着一省童生的前途。类似于福--建这样的科举强省,收几个好苗子,日后受用无穷。
所以,这个任命,实际上是提拔擢升。
国朝开科取士一百多年,虽说是文武并重。但每三年开科取士3oo人,甚至更多。武勋集团祖荫入仕的,能有多少人?现在又不是隋唐时期,世家天下。
官场之中,到此时,已经将科举视为正途出身。文官势力逐渐的膨胀。而雍治天子的任命,就是在公然的践踏文官势力的尊严。因为,政老爹连童生都不是。
科举出身的文官在这四五天之内,纷纷上书,弹劾贾政的奏章,堆起来,估计都能把他淹没。
而之前,因六科封驳天子册封杨妃为贵妃之事的舆论就此转移。贾政给天子架在火堆上烤。
贾政和一干清客说话,推敲着这事是福是祸时,外头的小厮忽而道:“三爷来了。”
贾环到贾政这里来,不存在“快请”之类的废话。他到了,自然就进来了。
贾政听到小厮的汇报,片刻后就见贾环自外头走进来。头戴唐巾,一身淡色带花纹的精美士子衫,身姿挺拔,表情沉静,气度沉稳,神采内敛。
胡斯来拍手一笑,道:“世兄来了,好,事情有解决办法了。”
这马屁拍的!詹光,程日兴都是附和的笑着,纷纷站起来,和贾环打招呼,“世兄来了。”然后,各自告退,将书房的空间留给贾政贾环父子。
来的庶子,贾政微微点头,道:“环哥儿你来了,事情办的怎么样?”
贾环这段时间还在家里请婚假,本来是打算好好的陪新婚娇妻游玩一段时间。他那个时代,都有度蜜月的说法。结果,七月半回来祭祖,便是一连串的事情,将他给耽搁下来。
好在,妻子宝钗知书达理,并没有抱怨一句他毁掉了新婚后的度假行程计划。
贾环点点头,“已经办好了。”他大晚上自外面回来,是在宫外的陈府见了元妃的贴身大太监陈赋言。
他虽说和宝钗说:我怎么教大姐姐在宫中争宠?但,这件事,他不能不管。贾元春,就是此时贾府权势的根基。
后宫争宠,各种手段。但,说到底,还是一个人性的问题。贾环自认,他现在对雍治天子的性格还是有许多了解的。
贾政轻轻的舒一口气,“办好了就好。”相比于元妃得宠,他这个正五品的提学大宗师,反倒次要的。
贾环一道贾政的心思,见他知难而退,心中好笑的摇头,叹道:“父亲,你要安排一下去福--建的事宜了。家中的门客,带上一二人解闷。但白师爷一定要跟着你去。再者,我的老师林先生在延平府永安县中闲居,可为助力。我会写信给父亲带上。”
他心中,从文官的角度而言,也不想贾政去担任大宗师。误人子弟啊!但是,毕竟是自己名义上的父亲,他总不能上书弹劾自己的父亲吧?
国朝以孝治天下。
所以,实务,让白师爷帮着料理。但文章上的事情,还是要他的老师林举人帮忙把关。一个举人的水平,考核童生判卷,绰绰有余。
贾政对贾环的判断一向很信任,惊讶的道:“环哥儿,你的意思是…”毕竟,这次弹劾的风潮太了。尚书侍郎的级别都扛不住。他都有上奏章,向天子辞任的想法。
贾环就笑,肯定的道:“父亲,天子的旨意不会变的。你无须担忧。做好上任准备。家中诸事行李打包,现在就可以安排了。毕竟,京城距离福--建,路途遥远。旨意下来后,恐怕父亲在家里待不了几天。”
雍治皇帝的套路,将政老爹架在火上烤,一个是钓鱼执法。朝政大小奏章如潮,文官集团的力量已经全部暴露出来。
实话说,要不是他是贾政的儿子,这件事他也要随大流上书,抨击此事,表明立场。
第二呢,天子在转移舆论焦点视线。可以预见,六科的言官们即将要被大清洗。因为,册封四位贵妃确实于礼不合。天子不好以这个理由下手。名声不好听。
但是,国朝没有任何一项规定,写明,禁止非科举出身的官员担任提学大宗师。你骂皇帝,还不许皇帝贬你的官?那怎么可能!
贾政脸上露出笑容,点点头,捻须道:“家中诸事,有你在家里,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话有一点推心置腹,也是承认贾环的能力。
贾环笑一笑,欣然受之。废话,他奋斗到现在,不就是要的贾府的主导权吗?
贾政在此时离开京城,对他而言,其实是好事。在接下来的政治博弈中,少了一道制约。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引导贾府在接下来**中的走向。
贾环向贾政告辞,回到望月居中,宝钗正在灯下等着他。
公告:玉米小说
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九十三章 臣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约是深夜九点半许,在望月居中还是灯火通明。..
卧室里,宝钗坐在高几边带着丫鬟们做针线活。她穿着件粉白的长衫,梳着桃心髻,秀丽多人,见贾环进来,轻柔的一笑,站起来迎着贾环,“夫君回来了。”
“三爷…”晴雯莺儿两个都笑着站起来。今天是她们俩在宝钗面前侍候。
贾环微笑着,“嗯。”伸开手,宝钗走到贾环身侧,双手温柔细心的帮贾环解开外衫,身上的冷香飘在贾环的鼻间,沁人心脾的美丽便在这夜间绽放。服侍丈夫,是她作为妻子应做的事。
两人正是新婚,如胶似漆,这些小事,便不假手丫鬟。贾环自是不会介意享受宝姐姐的“服务”,夫妻间的情趣,又何须推辞,关心的道:“姐姐晚上不要做针线,对眼睛不好。”
“嗯。不过是等你,闲着无事。”宝钗微笑着应了一声,将贾环的外衫挂起来。
贾环晚上在陈太监府上吃了些酒,身上有些酒气,让丫鬟们将炉子上烧着的热水打进来,在木桶里舒服的泡了个澡。换过衣服,穿着浅白色的睡衣拥着宝钗上床休息。
智尘大师当日固然是有打趣他的意思,但确实有养生的道理在里面。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他和宝姐姐成婚这一个月以来,男女之事,做的并不多。
贾环搂着宝钗,宝钗依偎在贾环怀中。两人在睡前一起说着夫妻间的私话,偶尔轻笑。或许是贾环又调笑了他端庄娴雅美丽解语花般的娇妻几句。
四周一片黑暗,仅有月色透过进来。月华如水。窃窃私语渐渐的消失在深夜中,悠长的呼吸声渐起。
这是两人日常生活的一个小片段。
当这份感情,因为结婚,迅的攀至最顶峰之时,浓烈而美好,随后,便会是逐渐的沉淀下来,历久弥新,浸润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正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
…
…
杨妃怀孕,朝政风云涌动,弹章如潮。但天子依旧是在大明宫中处理政事。一个登基十三年的皇帝,和朝臣较量,出现这样的僵持反对的局面,并无需返回宫中。
凤藻宫中,贾元春起的不算早。一大早进宫的陈太监静静的候着,等元妃梳洗用过早餐,这才在跟前回话,“娘娘,贾探花说,无需急躁,保持真心。”
他每次出宫,基本都会和贾府的人来往。而来往的最多的,自然便是贾环贾蓉。
当然,银钱他没少拿。
贾元春一身秀丽的白色宫装便服,花容月貌。笑着点点头。心中咀嚼着这八个字。她很早就被家里送到宫中,这个肮脏之地。手腕她是有一些的。但她确实很信任她弟弟的智慧。这是一件件的事情,累积起来的信任。
陈太监回话,小宫女太监们自然是都退到房间外去,就剩下元春的贴身丫鬟抱琴。一时间,贾元春不说话,抱琴陈太监便陪着。这时,一名小宫女小跑着进来,“噗通”一下跪在地上,道:“娘娘,吴贵妃丽嫔赵贵人八人都启程前往大明宫中。”
贾元春微怔。
天子独宠杨妃,而杨妃怀孕,在晚上必定不能侍奉天子。后宫诸妃只怕都是想要赶往大明宫:争宠。
抱琴焦急的动了动嘴唇,终究是没说话。贾探花通过陈太监的嘴传来的话还历历在耳啊。
贾元春忽而有点明白了,温婉的一笑,道:“我知道了。”心中一片平静。
无需急躁,保持真心。那么,得知杨妃怀孕,又即将被册封为贵妃,她此时的真心,应该是什么呢?
…
…
大明宫勤政殿后的书房内,布置的富丽堂皇,四周的墙壁中布置着冰块,令正午秋季阳光正烈时,书房之中,依旧清幽凉爽。
太监总管许彦带着几名小太监在一旁侍候着。书案之上,奏章堆的很高。旁边三个小巧精美的箱子打开,里面还有一堆奏章。
雍治天子很勤政。他政变夺位,又历经数年,将朝中反对他的政治势力清洗一空,大权在握。心中时刻想着越父亲,不说是千古一帝,至少要在史书中留下圣君之名。
因而,即便爱妃怀孕,需要人陪伴,他依旧每天准时到书房,或者去勤政殿中与大臣见面,处理政事。
起来休息了片刻之后,雍治天子吃了小半碗解暑的碧雪膏,重新坐下来批阅奏章。
这时,外头的小黄门来报,“何大学士到了。”
“宣。”雍治天子朱笔不停,口中道。
小黄门们一起唱名,“宣何朔觐见。”片刻,就见一身绯袍的何大学士进来,躬身行礼,道:“臣见过陛下。不知道陛下召臣来有何事?”
雍治天子将手里批阅完的奏章丢在一旁,哂笑道:“朕吩咐了,你就会照办吗?”
何大学士一时语塞。他在“前不久”刚带头封驳了天子册封贵妃的旨意,这是国朝定鼎以来的第一次,青史留名,公论褒扬。这时,只能是一声苦笑,道:“臣惶恐。”
雍治天子指指书房墙边的箱子,道:“朕意已决,选贾政出任福--建提学道佥事。但是,弹劾贾卿的奏章何其之多。何卿为文臣领袖,必有以教朕。”
何大学士给天子这阴测测的话说的很难受。天子亲口说他是文臣领袖,这绝不是褒扬,而是讽刺警告。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喜欢大臣结党营私。
但是,背上冒冷汗那是不可能的。在强势天子手下当大臣,本来就是“伴君如伴虎”,要有这个觉悟。君子群而党。他何朔,圣人门徒,一片公心,有匡扶天下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臣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何大学士沉声道:“臣请陛下改弦更张,则朝中物议自然平息。”
雍治皇帝四十多岁的年纪,白胖胖的,穿着明黄色的龙袍,闻言呵呵的冷笑几声,“朕以为何卿有什么高妙的主意,也不过如此。六科都给事中,以武勋文臣清流浊流划分大臣,妄图分割朝臣,结党营私。朕俱罢免,何卿拿下去办吧。”
说着,抬手示意,“许彦,把朕批阅后的奏本给何朔。”
太监总管许彦心里一声冷笑,笑眯--眯的将天子批阅过几本奏章拿给何大学士。
何大学士长叹一口气。他不能说天子没有罢免六科都给事中的权力,劝道:“陛下,即便撤掉六科都给事中,朝堂物议,又何能平息?贾国丈才具不足,经义水平有限,不适合这个职位。”何大学士把话说的很清楚。贾国丈。他知道天子要干什么。最终目的,其实还是要册封杨妃为贵妃。
雍治皇帝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何朔确实精明能干,强硬的道:“朕意已决。何卿无须多言。”
何大学士躬身行礼,道:“臣奉诏。但,窃以为陛下不取。国朝养士百五十年,浩然正气难养。”言下之意,陛下不要当昏君。态度还是很强硬。
天子要罢免六科都给事中的职务,可以。但,文官集团不会屈服。以父荫出仕的人,怎么能担任清贵的提学官?——难道是,寒窗苦读十年,却最后让一个不学无术家世好的人来评卷?那读书还有什么用?
这本来就是在践踏文官集团的尊严底线。
等何大学士出去之后,雍治皇帝接连着冷笑几声,拂袖离开了书房,去了杨妃的清夏斋。
他给何朔气到了。他为九五至尊,但一时间确实奈何不了这位宰辅大学士。他要是昏君,当然可以直接罢免何朔,下狱论罪。但,他并非昏庸之主。
这个时候,即便心里再愤怒,还是要倚重何朔为他治国。短时间内,没有人替换的人选。
公告:玉米小说
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九十四章 群情汹涌
大明宫中有园林150多处,占地五千余亩,历经周朝数代帝王的修缮,美景怡人。园中诸景,巧夺天工。向来是历代天子避暑的行宫。
雍治皇帝自勤政殿中出来,顺着金黄色的树林大道,在午后的微风之中,步行前往杨妃居住的清夏斋。左右太监、宫女紧随。
一路上,清风不兴,水何澹澹。
雍治天子到清夏斋中,就见吴贵妃在。吴贵妃与杨妃两人坐在一起喝茶说话。意态亲密。他心中略有不喜。杨妃现在需要静养,而不是喧闹。
为人君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糊弄自己。吴贵妃挺灵秀的一个美人,怎么也是如此的庸俗不堪?争宠,又那么急吗?
“陛下。”清夏斋中的宫女、太监都跪了一地。吴贵妃亦屈身行礼。
杨妃将近三十岁的年纪,一袭水墨青衫,珠圆玉润,风姿绰约,美眸落在天子的脸上,盈盈一笑,并不下跪。她早得了天子的旨意。不用这些繁文缛节。
雍治天子本来一肚子气,见到杨妃,心情便好起来,道:“都免礼。”心中越发坚定了和朝臣“斗争”的想法:朕为天子,如何不能顺心意,得自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