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宝钗禁不住一笑,娇嗔贾环一眼,明丽无端,心底的娇羞、拘束、紧张尽去。
她偶尔起兴,想要扑着蝴蝶顽。结果,却给丈夫拿到新婚之夜里打趣。只是,这种感觉很美好。此时,她眼前的男子,与那些日子鸿雁传书中的随和的形象,与她心底的少年形象,渐渐的重合在一起。
贾环现在执掌贾府,权威日重,又是翰林、探花。宝钗是大家闺秀,她在贾府这几年,行事妥当、品格端方,令人敬重。贾环和宝钗两个要是一起去大观园里扑蝴蝶玩,想想那场景就觉得好笑。
两个人的身份啊!
因而,窗外、门外顿时响起一阵哄笑声,“哈哈。”
贾环就笑着摇头,他的性格,当然是把古代婚礼流程都给查了一遍,了然于胸。有人在婚房外听墙角,他很清楚。按照习俗:新婚之夜若无人听房,会有碍于后。
但是,贾环作为一个无神论者。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信奉的是马克思唯物主义,不信这一套。当即,便出门赶人。有一个“一起扑彩蝶”的段子,足够这帮人做谈资了。只留了如意、晴雯、彩霞、莺儿、香菱几人在外面伺候着。
接下来,便是他和宝钗的夫妻二人世界,无人打扰。
…
…
红烛高照,美人如花。
烛花跳动了一下,愈发的显得床榻上坐着的宝钗,雪白莹润,明丽娴雅,美丽无比。
相对无人,宝钗又有些局促、紧张起来。接下来是什么,她出嫁前,给人教导过。
贾环赶人回来,倒没急吼吼的去脱宝钗的衣服,而是,在她脸颊下轻轻的啄了一口,道:“姐姐要不要先吃点东西,我们再休息?我大略的洗个澡。”
宝钗满脸绯红,娇羞的点头,她也有点饿坏了。
虽说今天是立秋,京城之中亦是十分炙热。贾环累了一天,有些汗,让丫鬟们抬了热水进来,在木桶里洗了澡,擦干后,换上浅白色的单衣,身上散发着澡豆的清香。
宝钗坐在桌边吃过糕点、喝过茶水后,去将床榻上的豆子、花生、红枣等寓意着“多子多福”的东西给捡出来,免得待会睡觉烙人。
喊丫鬟们将水抬出去。再看着宝钗坐在床榻边美丽的身影,贾环没再废话,上前,将宝钗给抱着。这一回,是真真的温香软玉。宝钗给人比作杨贵妃,身姿丰盈。
感受着她似乎异常的紧张,贾环禁不住安慰道:“姐姐,别怕!”
说完,自己失笑。这是大灰狼在吃小白兔之前,说:“你别怕啊。”说了和没说一样。对于大灰狼来说,他怎么都不会紧张。而对小白兔来说,怎么安慰,她都会紧张。
贾环将宝钗身上的嫁衣,一件件的脱下来,放在椅子上。和宝姐姐一起倒在床榻中。满头青丝流泻在红色的薄被上,娇躯雪白如玉…….
拔步床边大红的蚊帐放下来。
…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红绡帐中,贾环拥着宝钗,眼睛偶尔对视,甜蜜、幸福的滋味在心中流淌。浅尝辄止,两人并没有太累。将带血的白绢收起来,一起躺着,等待着时间流走,享受着时间流走。
两人之间,仿佛有什么桎梏给打破,又仿佛多了一种真实的羁绊、联系。
贾环道:“姐姐,还不记不记得我给你写的话:他日共剪西窗之烛,再话今时明月。”那是他刚从都察院的监狱里回来,写给宝姐姐的话。李商隐在外出时,给妻子写的信,千古名篇。而今,他已经与宝钗结为夫妻。当时明月在,今照燕双--飞。
宝钗没回答,而是轻声吟诵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贾环莞尔一笑,在被子下的手,紧紧的握着宝钗的小手。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他想,他可能搞错了一件事情。当他以为,只有和宝姐姐成亲之后,才能让继续和宝姐姐“谈恋爱”,升华彼此内心里的那份默契,感情,然而,此时,他明白过来。已经不用继续了。他和宝姐姐结合在一起时,就已经是将这份恋情、感情推进到极致。
这便是婚姻!明媒正娶,三书六聘。这不是仅仅一纸婚书的约束,不是一种仪式带来的关系,不是两个人凑合着过日子。而是,意味着余生的承诺、依恋、誓言。
生死与共,不离不弃!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婚燕尔
晨曦微微亮。侍儿来唤。
交颈而眠的贾环与宝钗醒来。昨晚两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这时,两人都有些疲倦的打哈欠,对视着一笑。
宝钗的玉脸上还有着熟睡之后的潮红色,额前秀散乱,微微羞涩,道:“妾身服侍老爷穿衣。”
这话从宝姐姐嘴里说出来,是正确的。正妻在丈夫面前自称妾身。但真别扭啊。
贾环莞尔一笑,道:“我自己来,习惯了。少年夫妻老来伴。姐姐,要是不介意的话,私下里以你我相称。当然,若是叫我环郎,我也欣然受之。”
他比宝钗的年纪要小,一直叫她“宝姐姐”,婚后还是喜欢以“姐姐”相称。但,宝钗自不可能喊他“环弟”。这不是年龄决定的,而是社会风俗,男女地位决定的。
宝钗明眸微嗔,随后,自己在枕头扭头一笑。她这位夫君,私下里其实挺随和的。又在取笑她。“环郎”这种爱称,她的性子,平白无故的,如何叫的出口?
鸳鸯帐外,晴雯和莺儿两个都是掩着嘴笑。
…
…
婚礼第二天的行程,自是大早起来去拜见父母、长辈,再去祠堂,祭拜祖宗,并见族中老人。
先见了贾母,再往东跨院中见贾政、王夫人。东跨院中,大早上便挤满了人。贾政、王夫人两人端坐在正堂之中,接受贾环、宝钗的拜见。
贾府里的长辈,宝钗都是常见的,落落大方的见礼。
众人一片贺喜之声。赵姨娘站在一旁,眉开眼笑,对周姨娘道:“府里都说宝丫头好,果真是真的好。这模样,和环哥儿站在一起,真是般配。”
周姨娘一阵无语,附和着赵姨娘真心的“炫耀”,“嗯。宝姑娘在府里,那是个顶个的出挑。”
贾政感慨万千,已故的长子之后,他的第三子长大成--人,轻捻着胡须,道:“甚好。甚好。”
王夫人和蔼的笑着,道:“百年修得同船渡。夫妻永结同心好。你们小夫妻过日子,要和和美美。不要争吵。万事商量着处理。有什么难处,还有我和老爷在。”
贾环和宝钗两人应着。一种夫妻同体的感觉涌上心头。
接下来,便是去见贾赦、邢夫人。再去,祭拜祖宗,见族中的老人。一天的流程下来,夫妻两人都是累的很。
…
…
第三天,回门。
在崇北坊的薛家中,拜会了薛姨妈之后,薛姨妈叫宝钗进去说话。贾家媳妇又变成薛家小姐。薛蟠臭着一张脸,坐在前堂里招待贾环喝茶、叙话。
贾环倒无所谓,他经历的各种场合多了去。沉下心,推敲着新婚蜜月旅程。他还有一个月的婚假。最后是臭着脸的薛蟠自己觉得尴尬,不断扭屁股,出卖着他躁动的内心情绪。
随着时间流走,薛家在京中的亲朋故友渐渐的来了。主要是王家、史家的亲戚,外加上一些来往的皇商。很多给薛家赞助的皇商,就等着今日来和贾环结交。
酒席之上,贾环由此而认识了京中的四大皇商:经营辽东关内外的药材商人,人称参商的,于家。经营位于天津卫的长芦盐场的王家。在平安州经营着与塞外贸易的马、铁、茶叶交易的朱家。经营着南北货物贸易,为大内采办丝制品、苏样的刘家。
同来的还有与薛家交好的夏家。另有,管事周三福、刘管事上来敬酒。
傍晚时分,贾环和宝钗两人坐马车在夕阳中返回贾府。马车摇摇晃晃的。
贾环喝的有点高,微微倚在塌椅上。他不喝酒,一干皇商自是没人敢逼他喝。只是,结婚这几天,见酒就伤。宝钗带着香菱,细心的照顾着贾环。
闻着娇妻身上的暗香,贾环微眯着眼睛,道:“姐姐,我们过两日就去东庄镇上小住几日。秋意正好。京西群山景色极佳。我带你们踏青去。”
“嗯。”宝钗好笑的应了一声,对香菱道:“可见是今日喝酒喝昏了头。踏青是春天时。”
香菱抿嘴轻笑。她到底是陪嫁过来了。
贾环听见宝钗和香菱笑他的话,也不反驳,接着道:“望月居到底小了些,我们还是要就近物色一处大宅子。对面巷子里,汝阳侯他们家就不错。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过来。”
宝钗无奈的一笑。汝阳侯府,和贾府不对付,且被皇帝罚了。她是知道的。但人家一个侯爵府上,怎么把人家的祖传宅子给买下来?这是酒意上头。
越细心的照顾着贾环。
…
…
婚后的日子过的飞快。都正是少年时,情事浅尝辄止,不宜多做。宝钗生孩子的念头,更是给贾环劝下来。还早呢。新婚燕尔,如胶似漆。
七月初三,贾环和同学们一起,送别自金陵而来,专门参加他婚礼的张承剑。纪鸣将会留在京城之中,雍治十四年春,还有一场春闱大比。
一行人送到京城东郊外的十里长亭。再往前就是通州。京杭大运河的起点。
秋高气爽。淡天高。十里长亭之中,叶先生、贾环、大师兄公孙亮、罗君子、乔如松、许英朗、卫阳、庞泽等十几人来相送。
张承剑还是胖乎乎的模样,四十多岁的人,道:“子玉,家父听闻你在京中的遭遇,要我给你说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贾环作揖行礼,“谢山长教诲。”
山长的意思是要他耐的住仕途的寂寞。这一点,他肯定知道。他的年纪,熬都能把雍治皇帝熬死。无须在雍治朝折腾。当然,他的算盘,还是要等立几个不能不赏之功,把官途的品级先升上去。
纪鸣对贾环的遭遇颇为感叹,大好前程,竟然遭忌,不得不沉寂。否则,以他这位同年的才华、能力,四十岁之前执掌国朝中枢,并非不可能之事!
纪鸣感叹道:“仕途险恶,还是大师兄的选择好。”
公孙亮哈哈大笑,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当然。不过,我并不推荐德信走我的道路。”
贾环就笑,“那是。德信要知道魏先生迁怒于我,每次见我都没好脸色。”
这话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一杯离别酒尽,就此洒泪而别。张承剑带着两名仆人,坐上马车,往通州出。又是一场旅途劳累之苦。这份情谊,贾环铭记在心。
七月初五,贾环携新婚妻子宝钗,带着几个大丫鬟,留彩霞在望月居在看守,并李纨、贾兰一行,跟着书院的同学一起返回东庄镇。
贾兰是回闻道书院学习。李纨思念儿子,跟着弟弟、弟媳随行,过去照看几天。
贾环则是带着宝钗几人去游山玩水,重回自己重新奋斗过的地方,缅怀昔日。书院、东庄镇,对他而言,是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站,浓墨重彩。
他希望宝钗能走进他的世界来。
…
…
上午时分。大明宫中,因杨妃突然呕吐,雍治皇帝心情不佳,宫中的太监、宫女都是胆战心惊。
虽说爱妃身体不佳,但雍治皇帝还是去大明宫的正殿勤政殿中召见大臣,处理朝政大事。等中午时,返回内宫清夏斋,跟着杨妃的大太监上来道:“陛下,大喜。大喜。娘娘怀孕了。”
秋风徐来,吹着垂落在清夏斋窗外的树枝。
雍治皇帝四十多岁的人,穿着明黄色的龙袍,愣了一下,随即大喜,道:“赏。”又道:“传旨宫中,众人同喜。”再道:“传旨,封杨妃为贵妃。”
杨妃是他心中中意的人儿,日后的皇后人选。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九十章 微风起
雍治皇帝要封杨妃为贵妃的诏令,很快被太监总管许彦传到大明宫军机处值房中。
但今天在大明宫中值班的何大学士接到诏令之后,毫无犹豫的拒绝草拟诏书,义正言辞的道:“臣只闻两贵妃,不知有四贵妃之事。于礼不和。北周有四皇后,随后被隋朝篡位。臣万万不敢奉诏。”
军机处的值房中气氛随着何大学士的话,气氛慷慨、激昂。正在值房中办事的数名朝臣、军机章京都是“崇拜”的看着何大学士。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国朝开国一百五十年以来,宰辅大臣第一次拒绝天子的诏令,足可载入史册。他们见证了这一幕,与有荣焉。
太监总管许彦尴尬的站在值房中,进退不得。
周随明制。但太监的权力可就全部被剥夺了。像立天子,九千岁这种猛人是出不了的。许总管作为天子的大伴,若是明朝是要进司礼监,排名前三的大太监,权势显赫。但在国朝,他就只能想想了。
许彦以为何大学士在闹脾气。之前贾贵妃封贵妃不是一样封了吗?是天子的第三位贵妃,要说与礼不合,这一样的不合?谢大学士还不是草拟诏书了?
许彦声音尖锐的劝道:“何枢臣何必非要违背天子的旨意呢?还请你草拟吧。”
何大学士训斥道:“闭嘴。国家大事,岂有尔等阉人说话的份?莫忘了太祖祖训。”
周太祖的祖训是不准太监参与政治的。这是吸取明朝的教训。优秀的太监有,比如:郑和,怀恩。但更多的是掌握权力之后扰乱天下的人: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等。
许彦恨恨的看了何大学士一眼,捧着诏令回宫内,向天子汇报情况。
许太监走后,今天和何大学士一起值班的文华殿大学士刘飞白苦笑道:“高远,何必得罪此人?”
何大学士摆摆手,道:“无妨。彼辈若是胆敢插手朝政,我等身为军机大臣,自是要劝谏天子,诛杀此獠。”作为正统的士大夫,他心中自是看不起宦官。
…
…
许太监给何大学士训的很有些丢脸,带着两个小太监回了清夏斋。
雍治皇帝正在床榻边和杨妃说话。杨妃手抚着肚子,将近三十岁的美少妇,珠圆玉润。充满了母性的光辉。
许太监就在跪在地上汇报情况,“陛下,何朔拒绝草拟诏书…”将何大学士的话重复了一遍。
雍治皇帝脸色就沉下来,阴郁的仿佛要滴水。他刚给爱妃说要封她为贵妃,等剩下皇子,就晋位为皇后。这时,就听到何大学士拒绝奉诏,心中怒火中烧。
任何男子都喜欢在心爱的女子面前表现自己。而何大学士的行为,就是将“炫耀”的雍治皇帝在他的爱妃面前给抽了一巴掌。
天子之怒,可想而知。
雍治皇帝冷声道:“那就换一个人,让刘飞白草拟诏书。”
所谓圣旨,并非皇帝想发就发。需要皇帝、宰辅、六科给事中三方确认,这才是正式的圣旨。不被宰辅臣、六科所承认的圣旨,只是皇帝的个人意思,叫做“中旨”,效力大打折扣。
发圣旨的流程,天子并没有起草圣旨的权力,需要让臣起草。臣,当然可以以理由拒绝。但天子同样可以换人。臣又不是只有一个。所以,此时雍治皇帝就要绕开何大学士。
许太监再一次返回到军机处值房中,脸上带着冷笑,看都不看何大学士一眼,道:“刘枢臣,陛下命你起草诏书。”
刘飞白起身,作揖行礼,道:“臣不敢奉诏。”
许太监一愣。今天真是邪乎了。两个大学士都不奉诏。
刘飞白拱拱手,道:“许公公请吧。”话说的很客气,意思是:你可以走了。
刘大学士同样拒绝的很干脆。
原因很简单。杨妃和贾贵妃是不同的,杨妃是天子之嫂,封为贵妃成何体统?他要敢草拟圣旨,副署,这份圣旨千百年后,他必定是遗臭万年。他如何肯写这封圣旨?
反正,有何大学士在前面顶着不是?
…
…
何、刘两位大学士在七月初八,拒绝雍治皇帝的册封贵妃的诏令,很快就传遍朝廷内外。
朝臣之中,一片赞扬之声。本朝有三位贵妃已经够出奇了,再封嫂子为贵妃,这成什么了?
有不怕死的御史言官,已经上书,抨击天子的行为。
当然,更多的人其实是在等着看何大学士的笑话。军机大臣拒绝天子的诏令,这在程序上没有错,但是雍治天子是会和你讲道理的人么?
七月初九,以揣摩天子心意著称的光禄寺少卿袁壕上书,弹劾何大学士挟功自重,卖直邀名,其心可诛。
当前,朝廷已经出兵西域。负责此事的人正是何大学士。
朝政风波由此骤然而起。
…
…
一层秋雨一层凉。
京西群山固然是风景秀丽,千岩竞秀,人在画中游。但贾环为安全考虑,并没有带宝钗、香菱、晴雯几人处处游览。像比较陡峭,尚未开发的百花山,便没有去。
七月十二日,贾环一行数人自灵山回来,准备过两日返回贾府祭祖。李纨已经在东庄镇中等候多时。她将随贾环、宝钗一起返回贾府。贾兰自是入学。
夕阳的暮色浸润着整个小镇。炊烟袅袅。北前坊49号的小院中,宝钗和李纨两人在屋里说着话。香菱点上蜡烛。照耀着一屋子的美人们。
李纨和宝钗相对而坐,笑着道:“宝丫头,你们去灵山上游玩的如何?”
宝钗娴雅的轻笑。已为人妇的她,别有一番风姿。身穿着一袭鹅黄色的褂子,头戴着镶宝凤蝶鎏金簪,杏眼桃腮,肌肤雪白,明丽动人。少女时常带着的金锁给收起来。
宝钗道:“珠大嫂,风景自是极好的,颇多野趣。不及妙峰山这里繁华、清幽。”
李纨额头上戴着白色抹额,一袭青衫褂子,秀雅的少妇装束,笑道:“那是自然。妙峰山这里的香火极盛。潭柘寺主持的智尘大师在京中有名。王侯府上的常客。”
宝钗轻轻的一笑。她自不好说她家的夫君与智尘大师相见时的场面。那大和尚,可不算是得道高僧。第一次见面就说:贾探花年纪轻轻,坐拥娇妻美妾数人,不善加保养,恐怕不会长寿。她当时听的脸都红了。
用贾环的话说,智尘大师是个超级大忽悠。
宝钗主动的道:“等月半祭祖后,我和大嫂一起去潭柘寺中上香。”
李纨意动,但是笑道:“嗳哟,那得多麻烦。等下一次环兄弟带你出来,我再跟着你一起来罢。”又道:“府里的老爷打发人来传信,急忙忙的,不知道什么事。”
荣国府里的老爷,自是特指贾政。
宝钗还没说话,就见贾环进来,和李纨笑说了几句话。李纨回她的房间里准备吃饭。贾环这里也开始摆饭。晴雯、如意、香菱、莺儿都在屋里。
宝钗和贾环相处这些日子,知道他私下里性情很随和,见他似笑非笑的样子,杏眼流波,好奇的问道:“相公的表情怎么如此奇怪?老爷打发人来,是有什么事吗?”
贾环好笑的叹口气,对宝钗道:“话说,我怎么教大姐姐在宫中争宠?”
家中来信。杨妃怀孕。意思么,不言自明。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九十一章 而今真个不多情
听贾环说明情况,宝钗俏脸微红,和几个丫鬟一起抿嘴笑起来,心情放松、快活。
让贾环一个男子,去推敲如何后宫争宠,这倒真是挺为难他的。
“先吃饭吧!”贾环笑一笑,牵着宝钗的手一起坐下来。他和宝钗两人在摆在卧室里的八仙桌边吃饭。卧室这里有纱窗,没有蚊子叮咬。不比客厅。
晴雯、如意、香菱、莺儿四个在一张的小方桌边吃饭。贾环吃饭,一向是不喜欢丫鬟们在一旁看着。宝钗嫁过来,自是随着贾环的习惯来。出嫁从夫。
晚餐菜肴清淡,有一道炖的稀烂的山鸡,汤味鲜浓。在没有味精的时代,这种原生态的野味,搭配着各种配菜,一样可以制作出鲜美的高汤。
贾环先给宝钗舀了半碗,白汤飘香。
宝钗漆黑的眼眸落在贾环脸上,清澈而明亮。心中又被宠溺的甜蜜感觉漂浮起来。她倒不好心安理得的享受着丈夫的照顾。只是,她哪里有贾环动作娴熟?
贾环对宝钗微微一笑,收下大美人盈盈秋波中的情意。其实,像宝姐姐这样的神女般的大美人,又是这样的好性情,娶回家里,有几个人会不疼呢?
贾环扭头喊晴雯,“你们几个把碗拿过来,一人先盛一碗。”
“好啊,三爷。”晴雯起身,笑嘻嘻的拿碗过来。她也不矫情,这鸡汤确实闻的挺香的。
莺儿十六岁的年纪,梳着丫鬟双髻,穿着粉色的掐牙背心,身量中等,娇媚、可爱,乖巧的道:“三爷,我来吧。”接过贾环递来的汤勺,先给贾环舀大半碗,再给她们四个丫鬟分了四碗。
一家子人在秋季的夜色中,一起吃着饭,随意的说着话。
贾环并没有再提朝政大事。从贾府的角度而言,要任务是帮贾元春固宠。可以预见,杨妃怀孕,以当今的性情,必定是要“移情别恋”,不会再专宠杨妃。
但是,从贾环的角度而言,他更关心何大学士的处境、前途。这位文臣的领袖,品行出众,权术一流,对他关爱有加。
以贾环看来,封驳雍治天子册封杨妃为贵妃的诏令,很大的可能是何大学士对皇权的一次试探。毕竟,文官集团的政治理念就是要文官当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