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对此,贾环虽然达成“目标”,但乐见其成。他确实不想和甄家走得太近。
另外,他可以有时间专注于学业!
腊八节后,空气中就充满着淡淡的年味。金陵城里的大小商铺已经出现年节的促销。年画、对联等年货陆续出现在店铺中。
北地的货物南下到金陵,江南的货物汇聚到金陵。从广州的海商货物走海运到松江府,再发往江南、江北。更远一的江西、湖广。富饶的物产汇聚在金陵,让人们感受到春节的脚步。天下承平日久,春节时江南民众的消费能力很强。
在越来越浓的年味中,流传开的还有贾环的一首诗词咏莫愁湖。在各方赞誉之声中,这首诗,这个名字,也传到了金陵知府贾雨村的耳中。
应天府府衙仪门内的公房中,贾雨村和白师爷喝着茶。宽大的案桌上放着贾环的那首新诗。
应天府府尹通常也称金陵知府。国朝唯二的正三品知府。知府的品级通常是正四品。
年节日近,衙门之中公事渐少。贾雨村是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相貌堂堂。当年为他出主意判香菱案的葫芦僧早被他打发的远远的。衙役并非一定要在府衙中当班,还有各种出去,比如急递铺、驿站、巡河等苦差。
现在为贾雨村幕府里掌管文案的白师爷是绍兴人,四五十岁,颌下有三缕长须,老吏模样,笑着道“东翁与贾青松家中有旧,何不与他会面?”
贾雨村笑了笑,喝着茶。
白师爷失笑一声,转移了话题。他这位东翁在金陵知府的任上已经四年。国朝官场三年一任。正处在谋求升迁的时期。谁还真能干满三任九年吗?
而在今年五六月时,贾青松状告舅舅九省统制王子腾包庇外甥薛蟠纵奴杀人案。早前判此案的东翁也受到此案的牵连。王统制虽然累本保奏,但都给军机处驳。
王统制为此特意来信安抚东翁。要说东翁心里,对贾青松此人恐怕有些看法。特别是贾青松作为晚辈并没有主动前来拜访。
贾环并不知道贾雨村的想法。
从王子腾的角度来说,肯定是一个正三品的左副都御史更为重要,贾雨村被妥协、牺牲掉是很正常的事情。
国朝的官场,不是说一级一品的升,而是要看差遣、地方。大致上来说,京官比地方官贵重,清流比浊流贵重。
按照国朝官场的品味来说,文官的官位大致上排位是词林坊局官,科道台垣官,六部各曹,方面官,寺监官,正堂亲民官,佐贰官。
六部九卿,侍郎都属于高官,不在此列。
搞不懂这里面的门道,看官场就还是看包青天、八部巡按、钦差大臣这个层次。没有入门。
所以,贾雨村正三品的知府升迁到京城中,降级使用是很正常的事情。譬如寺监官。这与属于清流中的左副都御史还差的远。
贾环对拜访贾雨村这个二五仔没什么兴趣。诗词的才名对他在国子监的生活影响不大。国子监中的监生们大部分都是三四十岁的生员。都是大叔级。
有前途的秀才谁愿意来坐监读呢?都在专心于举业。
贾环这个年纪要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还是很有些困难的。再加上他在国子监读都是来去匆匆,相熟的只有每日站在一起听讲的同房的同学。
南京国子监两千多监生分为三个等级六个学堂共编为三十二班。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为初级学堂。修道、诚心二堂为中级学堂。率性一堂为高级学堂。每级学堂积八分可升一级。率性堂获得八分就可以毕业,成为肄业监生。
正义堂的东班约有五十名监生。贾环遍在第三房。计有十名监生。
正常情况下,国子监学制四年。在初级学堂学习四,费时一年半。在中级学堂费时一年半,达到“经史兼通、文理俱优”。在高级学堂费时一年,即可肄业。
但是,很少有4年就能毕业的监生。国子监的传统的就是“宽进严出”。十年以上没毕业的监生大有人在。当然,也有猛人,两三年就毕业的。
国子监中每年都有数次考试。临近年终自然也不例外。十二月初六,贾环和同学唐信然几人约了去夫子庙同游,就是去给至圣先师上香,保佑考试通过,顺利拿到学分,然后顺利升级。
贾环算是“特招”进入国子监,领一份国家钱粮。但他并不参加考试。他不以升级为目的。他进国子监只是方便听山长讲课;再者,就是有一个学习的氛围。
这天下午,国子监年底考试后的第二天,监生们如蒙大赦般开始放年学前的轻松生涯。钦天监已经选定腊月二十日为放年学的时间。颁示天下。钦天监监正吕复是国朝少有的天文大家。制定的历法相当正确。国朝时常赏赐给周边四方蛮夷。
贾环、唐信然一行五人从国子监内步行往成贤街去喝茶吃心。众人边走边说着话。
突然间,栽种着松柏的大道上一群穿着华丽衣衫的士子呼啸而过。约有十几人。为首的是一名十八九岁的青年,珠冠玉带,神态高傲。看到贾环,便停下来,“你就是贾环?”
两拨人在路上停下来。将大道都给堵住。顿时有不少下学的监生好奇的看过来。
贾环一看这群人的装束就知道是怎么事。荫监监生!
他们都是勋戚和官员的子弟,因父辈恩荫入国子监读。确切一说,就是官二代群体。
贾环一向和这些人没什么来往。而且这帮人很少在国子监中出现。比如贾蓉未袭爵之前就是监生,但他从来不去国子监。天天跟着贾珍办事、鬼混。
贾环头,道“我就是。”
谁会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敢说自己的名字?那真是耻辱。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贾环在扬州的临江鱼酒楼冒充甄家子弟,那是事急从权。
为首的青年上下打量着贾环,“啧啧”两声,道“诗写的挺好的,可惜长的不怎么样。”
“哈哈!”十几名荫监监生们哄笑。有人恭维道“他如何能与陈兄比?”
陈公子便摆摆手,场面中渐渐的安静下来。陈公子微微抬起下巴,轻蔑的道“贾同学,你真是个废物!宋若雨、刘如烟两个江南名家要陪着你,你竟然无胆的跑了。我前晚与宋若雨共度良宵,御了她数次,酣畅淋漓,十分尽兴。希望你和我学着。哈哈!”
“哦”周围一阵羡慕之声。宋若雨是江南四大名妓。擅长琵琶。容貌美丽,典型的江南佳丽。许多人见一面而不得。没想到陈公子有如此艳福。不过,他是南京吏部陈尚的四子,能做名妓的入幕之宾,很正常。
“哈哈!”又有许多嘲笑声响起。
你大爷的!
贾环勃然大怒,眼中闪着寒星,盯着陈四公子,一字字的道“你会为你今天这番话付出代价。”
陈四公子的炫耀是建立在打击他的尊严之上。
“哈哈!”陈四公子拿折扇了贾环一下,带着同伴离开。他今天只是在某著名诗人面前炫耀炫耀。大象会在意蚂蚁的想法吗?可笑之极。
贾环冷冷一笑。心中已经判了这人死刑。(未完待续。)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来]),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一十章 从来名利是非多
国子监正门内的大道之上随着陈四公子带着同伴张扬的离开重新恢复通畅。路旁围观的监生们各自散开,脸上带着各种暧--昧的笑容。看贾环的眼光多了几分意味深长。
你懂的!
一名白头发的监生摇头晃脑的悲叹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淫风炽烈,恬不知耻!”
竟然在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内公然炫耀与名妓的风流韵事,以此自得。这在国朝初年如何能想象的到?早被撵出学校。
唐信然几名同学见贾环神情恼怒,纷纷宽慰道“贾兄,你不要与他一般见识。此人是南京吏部尚书之子,在学校里猖狂惯了。我等与之不是一路人。”
一名微胖的士子叹道“今天算是无妄之灾。莫名其妙的给人找上。陈四公子怎么突发奇想停下来嘲讽贾兄。搞不懂!”
“这有什么搞不懂的?陈四公子自诩风流,诗词曲赋样样精通,秦淮河上时常流传有他的曲子。而他在青楼画舫里的名声比贾兄如何?”
“嘘,他那才华如何与贾兄相比?萤火敢与皓月争辉?贾兄的‘明月几时有’是必唱的曲目。多半是心里嫉妒吧!所以才有今天这出。”
贾同学诗词才华出众,又有精品美人词可以为美人扬名。他在青楼名妓中的口碑极佳,很受追捧。江南美人争相以一见为荣。贾同学来金陵,只怕是抢了陈四公子在青楼画舫中的风头。
“原来如此!”
贾环神色漠然。陈四或许是嫉妒,但这个看法太肤浅。更深一层的意思应该是拿他刷声望。读书人也是名利场中人。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陈四把他踩一脚,声望自然借势而上,水涨船高!
贾环沉着的问道“他是陈吏部的儿子?”
唐信然感叹道“第四个儿子。他因为父恩荫在国子监读书。秉性风流,现在快二十岁还没有成家,只管自己纵意花丛的行乐,眠花宿柳,在学校、金陵城里颇有名气。”
微胖的士子乐监生补充道“陈吏部老来得子,宠爱异常。所以他如此高调,还没被学校开除。”
贾环头。
吏部尚书,南京文官中最大的山头!但是,那有如何?他会让陈四公子付出代价。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
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够容忍被人当众嘲讽性能力不行。被人近似于指着鼻子骂“你是个太监”,你能忍?“废物”这两个字很刺耳!以贾环沉稳的心性,亦是罕见的大怒。
很久没有人这样别出心裁,花样翻新的骂他了。
拿我刷声望?好,那就看你能不能全身而退!
…
…
议论了几句,贾环搞清楚情况,陈四公子的底细,和唐信然几名同学一起出了国子监的大门。此时,他自是没有平和的心态与同学喝茶、吃心,闲聊。
贾环拱拱手,道“今日心情不佳,在下先告辞回家了。”
“唉…贾兄…”唐信然有无奈,但也知道被人骂了,心情肯定不好,就道“好吧。我等想借贾兄的《书院讲义》抄录几天。不知道何处有售卖的?”
乐监生几名同学都面带希望的看着贾环。那本讲义的内容相当丰富,要是能掌握的话,他们根本不用在初级学堂学习一年半。可以早早的晋级中级学堂。
“这是京师闻道书院的教材。江南这里哪有售卖?给。”贾环从书包里拿出他的《书院讲义》给唐信然。这是书院刊印的版本。十二钗们帮他抄录的底稿自然是在家中。
对愿意学习、上进的同学,他还是乐于帮助。就像他曾经得到山长、叶先生等人的帮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贾环离开后,唐信然、乐监生几人在成贤街上找了一间茶铺坐下来聊天。
唐信然感慨的道“人红是非多啊。贾兄这个哑巴亏吃的!”
“也是。陈吏部虽说退居在二线,到底是正二品的高官,几十年宦海生涯的人脉还在。贾兄听说是金陵贾府子弟,座师是方宗师。但这事恐怕还是不好办。”
几人纷纷叹气,喝着茶。人不遭嫉是庸才。贾同学少年英才,又有偌大的名声,确实让一些人不服气。
乐监生神秘的笑一笑,道“嘿,你们说贾兄不会真的不行吧?江南名妓啊。还是两位。要是有一位愿意陪我一晚,我少活十年都愿意。”
“哈哈,那乐兄你得先写出传世之作。”
唐信然笑骂道“滚蛋。你们这都是些什么龌蹉的心思!贾兄这才多大的年纪?不过十一二岁。陈四公子本来就是占口头便宜。他多大的年纪?也真好意思!玛德,宋大家那样的美人,我一晚上也能数次。”
众人哄笑!
这话是正理。陈四公子本来就是找个由头嘲讽贾同学而已。
聊过这事,将那本《书院讲义》拿出来翻看。乐监生叹道“解析精深。让人叹为观止,不服不行。特别是这标符号的运用,简洁易懂。”
众人纷纷讨论着。茶铺外,冬日的夕阳欲坠。
…
…
陈四公子一行十几人出了国子监,骑马往秦淮河畔的轻烟楼而去。南船北马。一行人在金陵城中骑着十几匹马颇为引人注目。一干公子哥们十分享受这种被注视的目光。
到轻烟楼下,陈四公子将马匹丢给仆人,“好好照料。”带着同伴们上楼。
二楼的雅间中,很快就有美酒佳肴送上来,另有若干美人陪酒。窗外的秦淮河如同绵延的玉带,波光粼粼。快到夜晚。那时才是秦淮河最具魅力的时候。
陈四公子举杯道“今日实在是痛快!诸位与我痛饮。哈哈!”
十几名公子哥纷纷举杯,笑的极为欢畅。
有人笑道“贾青松也不过如此。我看他所谓的洁身自好,不与名妓交往。恐怕还是因为毛没张齐。”
“哈哈!这话说的妙!”雅座之中,又是一阵放肆的大笑。几名陪酒的美人都竖起耳朵。话题是青楼行当里的名人贾青松先生。
“陈兄倒是要注意,贾环在金陵城中并非没有根基。”
陈四公子蔑视的道“比我家如何?不值得一提。我骂他,是给他面子。”不要以为他无脑。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他心里有数。这种风流韵事,类似于争风吃醋,贾环难道能用他老师的关系来压他?大人物们丢不起这个脸。
一名穿着青衫的公子哥附和道“那是!陈兄肯指他,那是他的造化。”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吃着席面,夜色渐渐的暗下来。一艘精美的画舫停靠在轻烟楼下。“走了。今日定要写出一首超过那首《咏莫愁湖》的诗作。”陈四公子带着同伴上了画舫,自有姐儿接待。
数日之后,扬州城中有一新的传言贾青松名扬天下,才华横溢,然而,来金陵之后,从不与名妓们诗歌唱和。原来他那话儿不行。有陈四公子当面骂他为证据。
传言对贾环的名声损害很大,极其的恶毒渐渐的在秦淮河两岸传开了。
…
…
十二月十六日,贾环照例去大功坊山长张安博的家中请教、学习。中午在山长家里吃过饭。山长回房间里休憩。
午后时分,天阴着。西段的长街中冷冷清清。庞泽和纪鸣两人将贾环送到街口。
庞泽一身玉色的士子衫,大鼻短须,头发、衣角整整齐齐。贾环和庞泽很熟,一看就知道他精心的打理过,心里倒是有些好奇。上青楼需要如此正式吗?
他这位同学,才华横溢。经义、算术、刑名、钱粮、谋略、统筹都颇具功底,属于高端复合型人才。奈何因相貌丑陋,至今二十二岁仍未娶妻。夜间喜欢逛青楼。
其实以庞泽现在的地位、实力,要娶妻还是有人愿意嫁女儿的。他才二十出头,有生员功名,跟着南京礼部侍郎当师爷。这已经算是有不错的前途了。
只是,好人家的女儿看不上他。他也不想将就。因而,虽然有山长看顾,但婚事依旧没有定下来。
贾环笑一笑,并不去问庞泽的私事。关系再好,也要有个人的隐私。
然而,贾环没有问庞泽的事,庞泽倒是问贾环,表情有古怪,“子玉,你听到风声没有,最近青楼里都在传你有隐疾,不能人道。你最近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
贾环和萧幼安见过面,知道外头传的话,淡定的头,“诗词抢了陈尚书四儿子的风头。他前些天在国子监堵着我骂了几句。”
“啊…,有这种事?”纪鸣讶然的看着贾环。他和庞泽跟在山长身边学习,时常出入国子监,并不知道这件事,沉着脸道“小人行径,真是可恶的很!”
庞泽哂笑,“他凭什么和你比诗词?简直不知量力。子玉,要不要我帮忙?”
贾环就笑,“行啊。你晚上去青楼的时候,帮我传几句流言听说陈四公子四处宣扬,一晚上御了宋若雨大家五次,酣畅淋漓,十分尽兴。我辈羡慕至极。”
庞泽揉着鼻子嘿嘿一笑,琢磨贾环的用意、手法。
纪鸣笑着摇头。他是扬州府的士子,对江南四大名妓还是充满着遐想,而贾环这个说法,令他遐思全无啊!
…
…
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咬狗一口吗?拿棍子抽它!
所以,贾环当时在国子监大门里的大道上,盛怒之下的第一反应不是和陈四公子对骂。而是,做了准备,不管是谁,都要好好的抽他。
贾环现在已经做好准备。
和庞泽、纪鸣道别后,贾环登上轻舟,从秦淮河逆流而上至武定桥,正准备回家时,和安街口,一名穿红戴绿的中年妇女突然闪出来,“青松先生!”(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一十二章 我的愤怒
贾环沉吟着打量着眼前的中年女子,看穿戴和称呼就知道是青楼行业的人士。
中年妇女似笑非笑的道“妾身姓宁,是宋大家的妈妈。你派小厮给宋大家说的话,我们收到了。”
贾环头。他派钱槐去通知了江南名妓宋若雨一声。说的话,就是他不久前刚告诉庞泽的话听说陈四公子四处宣扬,一晚上御了宋若雨大家五次,酣畅淋漓,十分尽兴。不知道是否是真的?
真真假假,贾环心里有数。
“五次”这个数目是他编的。但陈四公子那天在他面前吹嘘和宋若雨共度良宵,八成是真的。他并非是问真假,而是提前和宋若雨沟通下。
这番话传出去自是会误伤到她的名声。那日西园中秋诗会,贾环对宋若雨的印象还可以。他要抽陈四公子,没必要误伤其他人。他能编真真假假的故事,自然也有解决方案。
宁妈妈略带讥讽的看了贾环一眼,道“此事自然是真的。青松先生看不上我家若雨,还是有人识货的。秦淮河上都知道青松先生和陈四公子有间隙。以妾身看来,青松先生就不必费心思在此事上做文章了。若雨不会出面否认此事。不过,这事大肆传扬对若雨的名声不好,青松先生可否高抬贵手,你与陈四公子的争斗不要牵扯到若雨,有什么要求我们可以商量。”
贾环眼睛眯了一下,压着心里的反感情绪,神情越发的清冷,道“我知道了。”
说着话,背着书包踩在青石板路上往和安街里的家中走去。
宁妈妈追了两步,嘴里紧逼道“青松先生,你倒是给句准话啊!多少银子都好商量。”
贾环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徐娘半老的宁妈妈,挥挥手,就像赶一只苍蝇一样。
宁妈妈看着贾环的背影,犹豫了一下,往地上啐了一口,“呸,一个天阉神气什么?”扭着身子往武定桥边走去,坐船返回她的天香院中。
天阉的意思就是天生是阉人。宁妈妈是在结合最新的传言骂贾环。至于贾环是否给面子,她其实并不大看重。金陵城中,吏部尚书足以摆平所有的麻烦!
但是,真的如此吗?
…
…
贾环回到家中,在书房里静坐温书。
天气阴冷。午后时节寂静。清秀的小姑娘如意安静的进来给贾环了一个炭盆,又悄然的退出去。
读书到晚上吃晚饭前,贾环得了晴雯的通知,放下书卷,让一名小丫鬟去外头通知钱槐,命令只有两个字,“开始。”
钱槐一溜烟的往德润坊的贾府跑。贾环屋里在摆饭,黛玉、裴姨娘都已经过来,站着细声说话。仆妇、丫鬟们穿梭着上菜。片刻后,八仙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浓汤,精美可口的松鼠鳜鱼,时蔬青菜。灯影下,贾环、黛玉几人围坐在桌前品尝着美食,说着今天的见闻,一如一个平常的冬日夜晚。
夜色,渐渐的深了,混合着冬夜里清寒、冷冽。事情、消息便在这时间段中发生、传播。
贾环给宁妈妈说“我知道了”,这个答复听起来是一个模糊的答案。而在贾环的心中,这是一个确定的答复。
他心里并不想误伤江南名妓宋若雨。而这份好意完全是媚眼做给瞎子看。宁妈妈的态度很清晰宋若雨不会帮他。若是批一句“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有过了。总归有一些类似的、微小的情绪在胸臆间沉浮。
宁妈妈更进一步的表明想法你和陈四公子斗,怎么都可以,别影响若雨。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他不也想避开甄家?这无可厚非。而令他反感的是宁妈妈后面的话为了宋若雨的名声着想,请你闭嘴,条件你随便开。
那么,谁又对他的名声负责呢?
人,不能自私到以为别人是无私的。
宋若雨这种名妓和宁妈妈的关系,类似于球员和经纪人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宁妈妈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也是宋若雨的态度。那么,他还有何可顾忌的呢?
开始吧!
让这些不实的传言消失!让那些得意的嘴脸再换一副表情。让那一位骂他“废物”的陈四公子感受到他的痛苦、呐喊,反击,力量!
还有,
我的愤怒!如火山,如海潮。
…
…
雍治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居住有两百万人口的金陵城中,在各处人流密集的场所流传着一则香艳的传闻本城名人陈四公子四处宣扬,他在一晚上玩了江南名妓宋若雨五次,爽的无以复加,酣畅淋漓,十分尽兴。
在市井之中的传言,有人认出散步流言的是金陵贾家的仆人、子弟。在各大茶铺、酒楼中挑起这个话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