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这是贾环的“江湖地位”的体现。当然,贾环并没有去混这个江湖的打算。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这种风头可以出。但“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这种事就算了。这适合十八岁的青年,不适合他这种心理年龄三十多岁的人。
突然间,晴雯“噗嗤”娇笑一声,戏虐的道“三爷,你的老熟人的帖子哦。京城名妓苏诗诗。她请你去拜访。”
贾环笑一笑,不理晴雯的打趣,接过帖子看了一遍。苏诗诗邀请他上门一述,上面有她在金陵的住址秦淮河南岸珠市烟院。
贾环轻轻的喝口茶。
龙江先生为苏诗诗举行的来金陵前的送行宴,他也参加了。还亲笔写了几封信给山长、方宗师,让苏诗诗在金陵城内足以自保。却不知道她现在如何。成了她想要的天下第一名妓没有?
从年前他和萧幼安的接触来看,苏诗诗应该还没有达成心愿。否则,幼安兄一定会对他提起这位与他有着旧谊的名妓美人。相见不如不见啊!
他对秦淮河上的名利场没有兴趣。


正月里剩下的时间过的飞快,很快便到了元宵节后,贾环重新开始读书,并寻找能够印书的书局。印书的银子,他可以先垫付,如何让监生们人手一本,对于一位曾经担任过销售主管的人来说,这不是问题。
二十三日下午,国子监开学后山长第一次来讲学结束后,庞泽一脸苦恼的来找贾环出去喝一杯。(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一十五章 原因
借酒浇愁不一定要去高档的酒楼。喝的是寂寞、愁苦。
贾环和庞泽出了国子监,在大石桥边的一处街肆里找了间清净的小酒店相对小酌。
酒店外,蜿蜒的河流静静的在初春下午的阳光中流淌。来往的行人在石桥、河道、街肆中走过。
酒店的小二上了酒菜切的烂熟的羊肉,熬的猪大骨,自酿的粮食酒。庞泽叹口气,“唉”倒了一杯酒,先喝起来。
贾环没说话,夹了筷子羊肉慢慢的咀嚼着。他还没搞明白怎么事。但作为朋友,他愿意在此时做一个倾听者。
国子监中,张安博和温祭酒、宋司业等人叙话后,准备返家中。一行几人从国子监的太学门出来,路过碑林,往集贤门而去。
张安博环顾四周,见身边就跟着大儿子、田师爷和三四名长随,问道“士元呢?”
张承剑道“士元问子玉的意见去了。”
张安博轻轻的叹口气,“唉,我的意思是不建议他去扬州的。”他是个宽厚的性子,并不会强迫弟子服从他的意见。
大石桥旁边的小酒店中,庞泽连喝了几杯酒,有些微醺,丑陋的脸上泛着酒色,道“子玉,沙抚台来信,邀请我去扬州帮他参赞机务。你觉得我去扬州如何?”
沙抚台就是如今的淮扬巡抚沙胜,驻地扬州,巡抚淮、扬、庐、凤四府,总理整饬盐法事。
贾环微微有些惊讶的看着庞泽。倒不是惊讶庞泽接到邀请。以庞泽的能力、水平,替巡抚参赞机务是够格的。雍治十年时山长不就是顺天巡抚?他是惊讶庞泽竟然动心了。
想了想,贾环斟酌着道“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是不建议你去的。读人以功名论成败。士元你就算有王佐之才,没有功名也登不上庙堂的舞台。那如何施展抱负?”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考取进士,以其他的途径当官完全没有什么前途。除非是强力后台。国朝虽然不像前明时期,盛行文官政治。但是大气候如此。
天下承平日久,文官集团正在逐步的占据上风,压制勋贵集团。而明朝文官的鼎盛时期,甚至可以压制皇权。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是说着玩的。
庞泽低头苦笑一声,拿着酒杯闷了一口,惆怅的道“山长也是这么说的。可是我想去扬州啊!”
贾环不解的道“这是为什么?明年就是乡试之年,你现在静心读,以山长的教育水平,足可让取中桂榜。”
庞泽摇摇头,叹道“那有哪么容易的事啊!以我们院的强盛,菁华尽出,也就你、公孙龙、罗君子三人中举。哦,还要加上纪德信。可见难度。我治事的能力在院里能排前三,但读的水平,前十都不一定能排的上号。”
贾环沉默下来。要说读,院里的精英确实以他、大师兄、罗君子三人为首。但读和做事是两事。做事和做官又是两事。
气氛变的有些沉默。两人默默的喝着酒。期间,五六名士子装束的年轻人到小店中喝酒,意气飞扬,高谈阔论。好在贾环和庞泽要的座位靠窗,虽然听得到他们说话,但不至于受到打扰。
期间,庞泽又是五六杯酒下肚。终究是趁着酒意,将压在心底的事情在好友面前说出来,“子玉,我想娶白芙为妻。”
这没头没脑、冷不丁的一句话,让贾环给吓一跳,惊讶的看着庞泽。
这年头,良家女子的名字绝不会告诉亲戚之外的男子。而得知女子的姓名,那基本上关系就比较深。关键是,庞泽这小子经常逛青楼啊!
名妓虽好,琴棋画精通,又颇具情趣。但没有读人会娶名妓为妻。会毁名声的。都是娶做小妾。庞泽要是娶名妓为妻,那真是会毁一生。
贾环压着心底的震惊情绪,轻声问道“是谁家的小娘子?”
庞泽丑脸上浮起温柔的笑意,带着缅怀的情绪,叙说道“白芙家里是南京左都御史张经纬的族人。父母双亡。去岁丈夫死后家居住在长兄家中。她长嫂为人势利,并不想将白芙嫁给我。”
“呼”贾环心里长松一口气,他自是不会看着好友毁一生。现在听到是一位寡妇,立时放下心来。放松的抿了口酒,笑道“男婚女嫁的事情,她嫂子有什么不同意的?”
江南地区风气开放。守节的寡妇有,但也可以不守。改嫁的事情并非没有。守节的寡妇,从社会地位一般分成两种情况。第一,就是贾府那样的世家。这是家族脸面,不允许改嫁的。
第二,就是亡夫的家族逼迫。因为寡妇守节,朝廷表彰,会免掉合族的劳役。这对于农民来说很有吸引力。通常都是一村子的人逼迫一个弱女子。这里面有利益驱动。
从个人的情况而言,也分很多类。比如有子嗣的寡妇。像贾环的大嫂李纨就是这样的类型。有荣华富贵的因素,比如尤氏。贾珍死后,以贾府优越的生活环境,她自是不可能改嫁。有个人情感的因素,比如黛玉的姨娘裴姨娘。
更多的是像林如海的那三房小妾,带着财产重新到父母身边,然后再嫁。就像庞泽的恋人张白芙这样。当然,寡妇的再嫁,肯定没有初婚那么吃香。不过有丰厚嫁妆的妇人另说。
庞泽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憋屈的道“她嫌我是个穷秀才。所以,我想去沙抚台那里做事。”
贾环哑然失笑。算是明白庞泽的选择的原因。有急功近利啊!
南京礼部侍郎的幕僚、学生这社会地位算不错了。但南京六部基本是养老衙门,权力有限。和手握大权的巡抚而言,不可同日。张家的扛鼎人物张总宪在朝廷中的份量都不及沙先生。
庞泽大概是想着日后来装个逼,压服张家那个女人,扬眉吐气,抱得美人归。毕竟,等待明年秋天的乡试结果,一个是时间太长,第二个是不确定性很大。
见贾环发笑,庞泽不满的道“子玉,你也笑我?娶寡妇又如何?我这辈子非白芙不娶。”在他的印象中,贾环是很沉稳的。所以,他才肯给贾环透漏更深的原因。
贾环嘴角的笑容缓缓的扩大,道“我是笑你有了爱情,智商下降啊。这件事哪里需要绕到沙先生那里去解决?张娘子的长兄是什么情况?”
“应天府推官(正七品)。”
“长嫂家里呢?”
“南京守备司的副千总。”
贾环禁不住微微一笑,“原来是武将的女儿,难怪你和她说不清楚。”
见贾环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庞泽心里升起希望,又道“子玉,你别看都是些佐贰官、武将,但全是地方上的实力派,再者又有张总宪的名头”
贾环笑呵呵的拿起酒壶给庞泽倒酒,“法子说白就是四个字威逼利诱。我只问士元一句,是不是非张家娘子不娶?”
以山长初来乍到,又是清贵至极的礼部官,即便是正三品的高官,压肯定是压不住张家。另外,估计庞泽也没有去给山长说过这事。山长来往都是大儒,未必没有办法。只是要费周折,用几个人情。
估计是娶寡妇,他说不出口吧。
不过,贾环来自后世,对二婚的女子不会有什么歧视。日后还有专门离婚买房的。也没见谁说什么。
而山长压不住,不代表他压不住。别忘了,贾家在金陵生活了多少年?就算是没落的勋贵世家,要搞定几个佐贰官、武将还不简单?就是贾环说的四个字威逼利诱。
庞泽用力的头,“是!”
贾环举杯,和他碰了一杯,笑道“那行。我帮你搞定。保管你达成心愿。话说你和张娘子怎么认识的?又是怎么发展的?”贾环确实有好奇,就像是在学校里时好奇同班同学的恋爱史一样。
庞泽听了贾环的话,本来是大喜过望,“嚯”的一下站起来。困扰了他一个春节的事情就这样简单的解决。以贾环的性子,说出来的话,必然有把握。他对此深信不疑。只是再听贾环打听细节,顿时丑脸上有赫然、扭捏的表情,费劲的道“偶遇。偶遇。”
见庞泽这幅表情,贾环乐的笑起来,“不说也行。罚酒三杯。”
“那还是喝酒吧!”见贾环没有刨根问底,庞泽心里松口气,自己也笑起来,爽快的倒酒,连干了三杯。以他和贾环的交情,自然不用说一个谢字。沉郁的情绪变的极为兴奋。(未完待续。)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来]),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一十六章 选择、理想
抑郁、愁闷的气氛随着庞泽的心情变化一扫而过。庞泽晃晃已经空下来的酒壶,极其狂放的拍着桌子叫道“店家,上酒!”显然是心情大好。
“来了。来了。”小店柜台里的掌柜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连忙应道,沽了酒过来。
正在高谈阔论的几名士子给打断,顿时不满的道“真是粗鲁。”
“有辱斯文。”
庞泽心情好,扫了一眼那几名士子,没有理会,拿着酒坛倒酒。
贾环破例陪着再喝了一杯酒。他在饮酒上一向很节制。在很多酒宴上都只是浅尝辄止。
贾环并不问庞泽,张娘子的情况。应天府的推官是谁,他只需要派钱槐回德润坊的贾府里问一声就知道。要打探张推官的底细也很简单。
然而,贾环不问,庞泽自己几杯酒下肚,还是忍不住将话题转到张娘子身上,道“腊月时有一天,我心情不好,她唱歌给我听。她心底很善良。”脸上有温柔的神情浮起。
贾环嘴角憋着笑。他很清楚,庞泽在兴奋之下不可能不给他说张家娘子。
那是一种担心别人知道又幸福外溢,不好意思说自己的恋爱历程又忍不住想说的心态。大抵类似于初恋中的高中生的心态。
“噗---”几名谈论着的士子一口酒喷出来。一名二十多岁的士子低声笑道“我受不了。”几人偷偷的笑。
庞泽还沉浸在自己的爱情情绪中喝着酒。贾环微微皱眉。耳朵动了动,将那几名士子的谈话听在耳中。
“天子裁撤南书房殊为不智。导致军机处独大。不利于制衡。”
“罢黜李吴江更是。我前些日在苏州的紫阳书院听讲时,还听柳通判谈论起这件事。更说起此次盐法改革之事。完全是在与民争利。总商势大难制,盐价势必还要上涨。”
“沙抚台以追缴盐课之利见宠于天子,其势比不能久。败坏朝纲。则朝廷官员人人向利,与民争利。”
贾环实在听不下去了。简直是瞎说。江南风气开放,士子好议论政事。似乎这几位东林党人。他对东林党印象不佳。
苏州柳通判只怕就是东林党的骨干成员原户部湖广清吏司主事(正六品)柳安宜。
贾环看了看已经醉倒在酒桌上的庞泽,起身走到小店左侧六名士子坐着的八仙桌前,拱手一礼,道“几位朋友请了。你们的想法,实在是幼稚可笑。”
几名士子平白被笑话,而且又是一个少年郎,个个面露不悦之色。其中一人问道“足下又是何人?我等朋友谈论,也愿意听一听你的高见。”
贾环道“在下北直隶贾环。盐商是否涨盐价,并不取决于是否推行盐商总商制。而是取决于官府对盐的供给。若是天下盐场出产日多,人人都吃得到盐,则盐价可下降。私盐泛滥的情况下,盐商涨价的余地有限。”
“你是贾环?”几名书生脸色的表情变得愕然,都站起来。贾青松在金陵国子监读书的消息现在金陵城中的读书人都知道。一首“明月几时有”写尽中秋的词作。江南文风鼎盛,这样的才子即便不爽,该有的礼仪还得有。
更关键的是,这位少年是科场前辈啊!他是举人。他们连秀才都不是。
几名书生颇有欲哭无泪的感觉,在小店里喝酒、说话,怎么就遇着这位呢?这原本算是可以吹嘘的一件事,偏偏他们几个现在正在被贾环教训。
贾环头,接着道“你们夸大沙抚台的升官对制度的破坏,却不提几十万两白银,乃至现在正在清查拖欠最终可能得到数百万两白银对朝廷有利的作用。在下有一句话要送给几位朋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几名书生木讷、尴尬的道“是。”
贾环丢了一个“金句”出去,拱拱手告辞,和店家结了账,扶着庞泽出了酒店。
几名书生对视一眼,苦笑着摇头,这还说什么,也散了伙。数日之后,这句金句便在金陵城中传开。贾环的名声又高了几分。


时间过的飞快,很快就到了三月初。天气渐渐的暖和起来。贾环通过贾家在金陵的亲朋故旧向应天府张推官施压很顺利。
应天府又称金陵府、南京。下辖上县、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
按照国朝府的官职配制,推官排在第四,排在知府、同知、通判之后。正七品。属于佐贰官。南京中还有六部,都察院,兵备司,一个通判的地位大抵是在偏下的位置。
南京兵备司最高的职位是南京守备。下面设有同守备、协同守备、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总、副千总(从五品)等。
张推官妻子的娘家大抵便是这个地位。
贾史王薛号称金陵四大家族,虽然没落了,但当贾府这座破旧的权力机器“咔咔”的运转起来后,碾压张推官这种地方小实力派并不是问题。更别说,贾家现在出了一位皇妃。亲朋故旧都很乐意帮忙。
惊蛰过后,贾环就搞定张推官,帮庞泽下了二百两银子的聘礼,连婚书都拿到。只是婚姻大事,还得禀告父母。庞泽写信托人带回北直隶老家说明情况,意欲让山长代为主持婚礼。随后,庞泽会带新婚妻子返乡探亲。
三月十四日下午,国子监中下学。贾环、庞泽、纪鸣、张承剑四人一起租了一首小船,在秦淮河上泛舟,春光融融之中,街道上可见踏春回城的车船。错身而过的几艘船头,几名小娘子花枝招展,莺啼燕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美丽无端。
船家撑着船,船娘整治了几尾鱼汤,沽了黄酒。四人在船舱中边吃边聊。气氛热烈。
张承剑胖乎乎的,春天的衣袍都给撑起来,举杯咂了一口酒,笑道“士元这家伙给美色迷昏了头。转来转去,他还是得离开金陵一趟。明年的乡试,我倒是替你担忧。”
庞泽的乡试要在北直隶考,这次新婚回乡后恐怕不会再千里迢迢的南下到金陵。应该是在闻道书院读书,然后明年八月应试。然而,书院现在教出来的弟子考生员概率很大。但是要说中举,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师资力量所决定的。
庞泽哈哈大笑,在灯光中更显得喜气洋洋,“伯苗兄,话不是这么说的啊。小心我在书院的林先生面前告你一状。”
“太得意了!”二月底从扬州回来的纪鸣笑着摇头。二十六岁的年纪,容貌普通,穿着玉色的士子衫。
贾环就笑,“人生四大喜嘛!我们要理解。”
庞泽给贾环敬了一杯酒,“子玉,大恩不言谢。我干了,你随意。”这件事确实要谢子玉。但自雍治九年救灾起,他心里就有数,子玉有命,他肯定会遵从的。这是一种信任。而现在这种信任中增添了恩情的因素。
贾环笑道“别。你只记得请我吃酒就行。”
众人大笑。
船在河中慢慢的流淌。星空如洗,仲春的气息弥漫在夜里。


深夜里,贾环在微醺的春风之中,从武定桥上岸,在长随钱槐、胡小四的护卫下往家中走去。
每一个人的选择不同。庞泽愿意为一个女子选择相守,放弃的是他三年一次的科场前途。
贾环知道他不会。贾家悲催的结局就像一块石头压在他的心头,他只能向前走。而不是停下来休息,或者有任何躲避的心理。谨慎又小心,理智而坚强。
要说他的理想,也不过是想过上悠闲、富裕、体面的生活,拥着娇妻美妾,舒服、轻松的过完一生。儒家的理想兼济天下,他是没有兴趣的。
然而,在此刻,这种梦想依旧如同虚幻的泡沫,可望而不可及。他的目标是在后年雍治十四年的春闱大比中名列前茅。
国朝虽然没有非翰林不得入的潜规则,但是翰林的前途依旧是非常好的,属于升官最快的一批人。而且,在京城做官,非常有利于他掌控贾府的大局。
以山长的评价,他在去年就已经达到可以考中进士的标准。但是要想名列前茅,还得认真读书,练习八股,潜心用功。
在三月中旬,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里,贾环的思绪飘飞。
在这繁华的金陵城中,他是潜藏在人群中的一名读书人。有天下闻名的名声,有名妓争先求见的声望,却甘于寂寞、清冷。因为,他知道这是最后的宁静。杀机四伏的危局就在将来三四年间。
能撑着,是有一位姑娘在皇宫中,用她最美好的青春,换来这烈火烹油般的荣华、富贵。撑开保护的羽翼。
他必须保持清醒!


在贾环读书的时候,朝廷追查历年拖欠亏空的活动也进入高--潮。沙胜升任手握大权的淮扬巡抚确实刺激到一批官员。在江南,甄家进入到天子的视线中。
据说在三月里,江南织造郎中甄应嘉日子过得很不好,焦头烂额。从甄家这条线延伸上去的是太子妃、太子,九皇子梁王。对皇位有想法的,又有哪些人呢?晋王?忠顺王?
然而,这和贾环并没有什么关联。
三月二十日,一阵春雨滋润着金陵城。天街小雨润如酥。上午时分,应天府通判张良哲慢悠悠的走出府衙,和一名老吏打着招呼。
“张大人出去?这雨有些透呢。”
“谁说不是?春耕农时,衙门里也没什么事情。我约了一个朋友见面。”
张良哲的背影消失在府衙大门外时,一名小吏进了知府大老爷贾雨村的公房,找白师爷汇报情况,讨个好。
张良哲出了府衙往府学而去。他和贾环约了在贡院街的知仁书坊见面。(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书
坊,顾名思义,就是店的意思。还可以叫肆、林、堂、棚、铺。
张良哲一路到知仁坊所在的贡院街。在店门口略等了一会,却不见贾环到来,正奇怪间,就见一名少年从店出来,笑着道“张大人这是在等谁?”
张良哲过身,看清少年的脸庞,很普通的容貌,略显青稚,但是气度沉稳,有着一种难言的沉静、稳重之感。身量中等。和他十几天前见面时差不多。
脑子里不由的又想起妻子在家中愤愤不平的唠叨,“姓贾的有什么了不起,竟然敢这样逼迫我父兄。哼,哼”
“芙姐儿是给人做正妻,明媒正娶,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彩礼是你说多少人家给多少,还要如何?”
张良哲心里苦笑一声,忙行了一礼,陪笑道“原来三爷早来了。”作为一名举人出身的杂官,在金陵豪强贾府的环三爷面前,很难摆出官架子来。
贾环笑了笑,和张良哲一起进了知仁坊。
年前他因为唐信然等同学对院讲义评价很高,因而建议山长修订院讲义,将之推广成为国子监的教材,尽收监生为“学术门徒”。
年后,山长已经将院讲义修订完成。原版的院讲义涵盖的四,诗经。中对这些经典的解读一共包含有三个版本。第一是贾环的笔记为基础,第二是沙先生的治学,第三种是院的讲郎、教授们的解读。
这相当于是把三本教材放在了一起,对同一个道理,公式提供三种类似的解释,非常有益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中,大量的运用了贾环所提供的标符号,令人一目了然,不会误解、误读。
而山长的修订版本,将这三种解读进行一次修订,使之符合他的理念,并将诗经放弃,改而注释春秋。山长本身就是以治春秋闻名。
底稿现在就在贾环的长随钱槐手里拿着的包裹中。
这件事的难有两个,第一,贾环要找“印刷厂”把印来。这年头,很多印的坊都是自家开的。主要是高官、大族家的。
1...134135136137138...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