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所以,沙抚台驻守扬州,无人会说他是贪恋扬州安逸。
在这一片拜见上官的喧嚣之中,立冬时节,扬州城有两则趣事传开。
趣事一犯有重罪的盐商之子郑文植某日从江都县县衙牢中被放出。郑某在庭前纵声大笑,意态骄狂,“早知今日要放我,沈县尊何必当初。”
然,郑某话音未落,沙抚台手令至,县衙巡捕虎扑而上,捆押拖至牢中。郑某至今尚未被放出。
时人皆笑其骄矜自傲,少不更事,不自量力。据传,秋后问斩的可能极大。
趣事二扬州大盐商郑元鉴前日拒绝沙抚台亲自上门协商拖欠盐课的好意,近日被判补缴盐课二十万两白银。
扬州缙绅异口同声曰活该!
这种打脸、反转的剧情向来是大众所喜好的。否则,民间传说中哪有那么多读书考中状元后回来给父母、妻子报仇雪恨的案例?何况趣闻之中,抚台老大人的形象如此光辉伟岸?
两则趣闻流传到金陵时,贾环已经身在南京国子监中就读数日。听着正义堂里的同学们谈论此事,只是笑一笑,窗外初冬的寒风吹拂着枯树的枝桠。
帮助沙先生成为淮扬巡抚,拿下总理整饬盐法事的权力,他自是功成身退。
留下来享受巡抚的核心幕僚这种荣耀,他兴趣不大。他这个年纪,承受太多的关注,并非好事。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贾环翻着书桌前的讲义,熟悉的字句一一的在眼睛、脑海中浮现。这些经义他已经滚瓜烂熟,熟记于心。
“叮,叮,叮。”
正午时,板的声音准时响起。几十名在学舍中学习的监生纷纷起身,准备去吃饭。桌椅挪动时响动出声。
贾环合拢书页的时候想起回苏州的黛玉,算算时间,她该到金陵了。
…
…
初冬时节,贾府的园林,院落,还是那般的壮丽。只是多了些喧嚣。由南而来的消息已经传遍贾府环三爷诗名传江南,同时还有宝姑娘的名字。
另外,林姑老爷九月初三没的,托孤于环三爷。此时,琏二爷带着林姑娘往苏州去了。回头,林姑娘要在金陵住两年。估摸着会在雍治十三年底返回京城。
王子腾和贾政都同意的事情,贾母和王夫人亦没有什么意见。因薛宝钗的闺名传遍天下,贾母说了一句“胡闹”便没有下文。贾环与薛宝钗的婚事大约也就剩下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薛姨妈心里有数。只差媒人挑破而已。王熙凤都私下里恭喜了薛姨妈好几回,也没见薛姨妈说不同意。
倒是,薛蟠在背后偷偷的骂了贾环几句,“黑了心的王八,想娶我妹妹。哼,哼。”闹,呆霸王肯定是不敢闹的。真要把这事搅黄了,天知道贾环回来会怎么打他的板子?再说,平心而论,他妹妹嫁给贾环也不算辱没。关键是他妹妹也愿意啊!他是在想一件事,她妹妹嫁给贾环,香菱岂不是也要带过去?所以说,环老三是个王八啊!嘴里说不要,还是把香菱给抢过去了?
薛蟠有想哭。
对于林黛玉要在两年之后才返回贾府的事情,譬如王夫人、邢夫人等人没什么感觉。贾母则是心里很舍不得。但因为是林如海的遗命,她也无可奈何。
至于,托孤给贾环靠不靠谱?贾府内各有看法。贾政就不是很满意他妹夫的这个决定。贾琏带着的林如海的绝笔信,要十一月之后才能到贾府。
贾赦心中盘算着林家的资产。一切,都要等贾琏回贾府之后才能见分晓。
贾环另有若干信件到贾府,分别给贾政、探春。给贾政的信中略作解释。给姐姐探春的信中则是描述江南风光,尽叙别离之情。委托三姐姐代为向赵姨娘,宝钗,府里的姐妹们问好。
这几日,宝玉时常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对丫鬟们道“你们说,林姑父好好的,怎么会托付环老三照顾林妹妹?他能行吗?唉…,林妹妹…”
宝玉的大丫鬟媚人、茜雪都是娇笑,劝慰道“二爷,林姑老爷这么做必定是有缘故的。三爷说要住两年,说不定明儿朝廷开个恩科,他就回来了。”
因贾环的缘故,贾府上下对科举的流程都恶补了一番。
宝玉摇摇头,长吁短叹。他感觉可能会出事。
贾府东北角梨香院中,午后的阳光落在庭院里。有几只麻雀扑腾的在屋檐、树枝上飞来飞去。天井里的井水冰凉。莺儿打了半盆水,端到屋中。
宝钗外头穿着鹅黄色的长衫,容颜精致,气质娴雅,手持毛笔,正在书桌前一笔一划的写着字。明眸酷齿,雪白莹润的丽人。手边一杯温茶散发着清香。
莺儿拿了一个精巧的翠绿色竹筒灌满井水,走过来磨墨,看到洁白的竹纸上写着题头水调歌头。癸丑中秋,扬州作此篇,兼怀宝钗。
娇媚的大丫鬟莺儿嘴角禁不住泛起微微的笑意。府里的人都想着林姑娘两年不回,可是三爷不也要两年后才回来?然后考试,再成亲。她们姑娘不念着?
宝钗正写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传世名篇,写到“起舞弄清影”,见莺儿站在一旁看,国色天香的容颜上露出一抹羞赫的神情,明丽而秀雅。轻声嗔道“我的茶冷了。”
这是她今天写的第三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心里隐藏的思念,一若潺潺的溪流在心中流淌而过。
莺儿抿嘴一笑,“哦,我这就去。”
窗外,冬季的阳光温暖的落在洁净的石板上,流泻着光影斑驳的痕迹。
…
…
夜色的长江中,几艘江船扬帆行使。自苏州沿京杭大运河而来,经过常州、镇江去往金陵的一艘大船中,一盏灯火幽幽。
黛玉半夜醒来,让守着她的紫鹃了油灯,孤寂的思考着。船外星空。
明天上午就会到金陵。她将在金陵生活两年。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冬夜里起来非常冷。紫鹃披着深蓝色的棉袄,坐在床榻边关心道“姑娘要不要喝口茶?我给你倒去。”
黛玉犹豫了下,婉约清秀的精致容颜在灯下有着别样的美丽,轻轻的头,细声道“劳烦你了。”
“姑娘说哪里话。”紫鹃笑着倒了茶,服侍着黛玉半坐起来喝了几口热茶,安慰道“姑娘要保重身子。我想着三爷在金陵,肯定都安排妥当了。”
林黛玉想一想,头。
…
…
约上午七八许,船到金陵。贾琏早派了心腹小厮昭儿前往城中贾府报信。
贾环带着钱槐、胡小四并几个贾府的奴仆等候在外金川门的茶楼中。得了信,过来接黛玉。
码头之上异常的繁华,水泊纵横,货物密集。人来人往,人声鼎沸。船家将木板铺好。贾环带着人上船。搬运行李的事情自是由钱槐几人去办。
“环兄弟…”贾琏等在甲板上,一脸疲倦之色,见到贾环感慨万分。他一路奔波,照顾黛玉,很是辛苦啊!
贾环笑着道“琏二哥一路辛苦了。”贾琏办小事还是靠谱的。当即,和贾琏一起到船舱之中,喝茶叙话。另外,派人通知黛玉等人。
船舱之中,布置的干净。要说多么奢华、舒适就是扯谈。出门在外就是这样的条件。
坐在桌边喝着茶,贾琏斟酌了一下,道“环兄弟,林姑父在苏州的地产、宅子都我卖干净,账目我一会拿给环兄弟你看看…”
贾环摆摆手,笑道“琏二哥心里有数即可。这件事我不过问。倒是府里大伯那里,琏二哥要交待清楚账目。”
贾琏就笑起来,笑容多了几分舒畅,“那是。嗨,不说了,回头我请环兄弟吃酒,不过要请京城中知名的名妓还要借环兄弟的名头。哈哈!”
贾环在江南的风流名声,他自是听说过。很让人羡慕啊!他来江南这些天,江南四大名妓,他一个都没见过。
除开林姑父给的八十万两白银,这些田地、宅子、器用等一共卖了20万两白银。贾琏自是听得懂贾环的意思你要是有私藏的银子,把大伯糊弄过去就行,我不管。
贾琏私下里确实吞一笔三千两的银子。一笔笔生意之中,上下浮动个几百两,谁说的清楚?
“吃酒可以,请名妓就算了。”贾环笑着喝茶。他自是不会去管贾琏贪-污没贪-污。这是林如海授权给贾琏处理的。也算是贾琏的辛苦钱。他只管着黛玉的用度就可以。倒是有贾琏帮着糊弄贾赦,他回贾府后也好说话。
这时,小厮兴儿在外头回道“二爷、三爷,林姑娘和裴姨娘已经准备妥当,可以下船了。”
贾环头,吩咐道“那就走吧。”(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零三章 冬雪小病
船夫收起缆绳,船只掉头,准备离开金陵,前往京城。
船头上,贾琏眺望着正在贾环带领着的,往城门徐徐前进的车队。黛玉等人都在车中,他心中涌起一种很古怪的感觉。仿佛,什么东西偏离了轨迹。
“唉…”
贾琏轻轻的叹口气。老太太是要他将林姑娘带回贾府,但现在只能按照林姑父的遗愿,交给环兄弟照看。
昭儿上前道“二爷,船头风大,回船舱里吧。”
贾琏头。
…
…
六辆马车组成的车队在金川门里大街上徐徐前行。两百万人口的大城在冬日的上午展示着它的繁华、兴盛,绽放着这个时代无与伦比的大都会风情。
金陵,六朝古都,江南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贾环骑着一匹马,缓缓的跟在黛玉的马车之旁。他刚刚已经和裴姨娘说了几句话。
如果贾环知道贾琏的感慨,肯定会告诉他,改变的是什么命运!
红楼原书中,因在路途之中得知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贾琏带着林黛玉昼夜兼程返回京城。那时,林黛玉孤孤零零的。
而现在黛玉身边陪着她的有裴姨娘、老管家元伯、乳母王嬷嬷、紫鹃、袭人、雪雁。
贾环新买的住宅位于金陵南城的应天府府学不远处的和安街中。街外便是秦淮河上的武定桥,顺流往东,有文德桥、夫子庙、江南贡院。往秦淮河的上游去则是府学,大功坊等。
山长张安博的住处便在大功坊中。而往北走上几里路,就是贾府所在的润德坊。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贾环的新住处坐落于闻名于后世的十里秦淮河风光带中。
车队进了和安街。贾府里挑选来的奴仆接着。贾环和刘管家交代了几句,进入后院里。林黛玉的行李最多的便是书籍,足足装了两大车。仆人们送往黛玉的住处中。
贾环、黛玉、裴姨娘、紫鹃、袭人在后院的正厅中落座说话。晴雯、如意两个倒了茶进来。
厅中布置的精雅、写意。紫鹃四处走动,打量着新的住处。脸上旅途的疲倦未消,从偏厅里转进来,神情雀跃的道“三爷,这里环境挺好的啊。”
贾环就笑,“之前的主人是一位致仕的官员,我委托我的朋友帮我买下来。和我在府里的住处望月居差不多。前庭后院,共有十几间房子。够咱们这二十来人居住。林姐姐安心住着。又不习惯的地方我再调整。”
刚才下船的时候,贾环和林黛玉简单的说过几句话。不过,那时候黛玉等女眷带着帷帽,看不到面容。此时再看花容月貌,五官精致,如玉的俏脸上隐约似乎有泪痕。娇怯多姿的模样,令人心生呵护之情。
林黛玉外面穿着青色的长裙,细声道“我听环兄弟的安排。”
贾环微怔,随即笑了笑。傲娇、聪明、美丽的林黛玉如此听话,令他一时间差没反应过来。黛玉的表现和他脑海中黛玉固有的印象反差太大。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是什么性格。如此的乖巧,实在是有难以想象!
他现在是黛玉的监护人!
不过,贾环心里倒没有多少得意之情,而是感觉到沉甸甸的责任。这姑娘心里是相信他能把她照顾好的。
贾环在贾府里和黛玉关系一般。远不及宝钗、探春与黛玉熟悉。黛玉可以和宝钗、探春打趣、说笑,但在他面前则不会。所以,贾环并没有在现在让林黛玉去改变她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只是叮嘱黛玉好好休息数日,调养身体,放松心情。
黛玉刚到金陵,双方还处在相互熟悉的阶段。交浅言深不是好事。日后他会慢慢的让黛玉改变。
黛玉坐在椅中,细声的一一应着。感受到贾环话语中淡淡的关心。令她感受到几许温暖。就像是在这清冷的冬天里,有阳光照射在身上。
裴姨娘在一旁听着,看着沉稳、细致的贾环,心里微微有些放心。看来老爷的选择是有道理的。
紫鹃掩嘴笑着,她早知道会是这样。她信三爷能将姑娘照顾好。
众人说话间,黛玉的奶妈王嬷嬷进来回道“都备好了。姑娘、姨奶奶旅途劳累,可以先去歇息。”
到新家自是先洗浴,再休息。房间早就备好。王嬷嬷准备的是洗澡的用具、衣物。
贾环起身,道“林姐姐先休息,晚饭时,我再与林姐姐说话。”
贾环的本意是和林黛玉分开来住,避免损害黛玉的名声。不过,山长张安博听贾环说起这事,便劝止他。
和自家的表妹住在一起,礼法上当然需要注意。但若是让亲戚住到外面,不免令人心寒。按照亲戚住到家中处理即可。黛玉并非一个人,还有姨娘、丫鬟、奶妈跟着。这不会受到主流声音的批评。日后,纵然有些流言,君子坦荡荡。相比较于托孤的职责,可以忽略。住在家里更方便照顾。
…
…
贾环这间新宅中,分为前院、后院。后院之中,贾环、晴雯、如意住在正中。而黛玉、裴姨娘几人住在东边的院落。
贾环安排了元伯负责管理他从贾府那边挑来的六个勤快、本分的奴仆。四男两女。月钱由贾环这边出。算是和贾府公中脱离干系。这几人日后就跟着他。主要负责贾环这里的杂务,如洗衣服、洒扫等。
厨师,贾环请了三位。负责小厨房。两位擅长苏菜,一位擅长淮扬菜。尽量的照顾林黛玉和裴姨娘的口味。贾环自己的口味,在贾府之中,都是吃的江南菜,也吃的习惯。
用现代一的话来说,贾环现在是在南京买别墅,请保姆、佣人、厨师。当然,以他现在的身家,这些开销都负担的起。即便是江南繁华之地,五千两银子花销两年绰绰有余。除了买下这栋宅子花销的五百两银子,贾环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花销。
十月十四日,黛玉到金陵。之后时间变过得飞快。贾环的生活无非是三一线。奔走与家中、国子监、山长府上,用心读书备考。每天晚饭后会去探望黛玉。
黛玉从家中带了许多书,每日在家中读书写字。紫鹃是个敢说话的丫鬟,黛玉有什么需要的,感觉不舒适的地方,她会直接告诉贾环。贾环一一调整。这到省去很多麻烦。
冬日的第一场小雪在二十四日铺满金陵。飘落的小雪,带着南方特有的寒冷,缠绵刺骨。
小雪融化的第三天,贾环走座师方望的门路,请到南京太医院中的一位太医给黛玉看病。季节变化,黛玉不出意外的又病倒。
送走吴太医,贾环沉吟着回到后院中。屋檐下倒挂的冰棱。贾环跺跺脚,进了东面的院子。袭人迎着过来,温驯的柔声道“三爷…”
贾环哑然失笑,他是知道袭人有怕他的。一头,感叹道“今年这冬天不好过啊。林姐姐睡了?”
南方的冬天的特性是湿冷,和北方大不一样。他前世里在南方倒习惯,现在在京城带了4年,今年在南方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袭人道“还没有。”说着,犹豫的问道“三爷,姑娘的病情如何?我看你进来时皱着眉头。”服侍黛玉,她也是尽心尽力。
“进去说吧。”
袭人跟着贾环一起进到里屋里。炭炉烧的暖暖的。裴姨娘、紫鹃、晴雯正在陪着黛玉。黛玉病卧在床榻中,拥着湖蓝色的锦被。花容憔悴。
贾环摇摇头,叮嘱紫鹃道“每天早中晚各换空气半个小时。”医术他是不懂的,但是保健的常识还是知道一些。
晴雯给贾环拿了椅子过来。
裴姨娘双十年华,容貌美丽,罩着淡青色的长裙,身姿修长,焦虑的问道“三爷,玉儿的病情怎么样?”
“没什么大碍。吴太医说吃药静养一阵就会好。”贾环将病情都说了一遍。
裴姨娘手抚着胸口,长长的松口气。她跟着林如海这些年,也算有些见识。见贾环请来城中的太医,最好的医生,就知道贾环不会害黛玉。
“那就好。”紫鹃、袭人两人跟着松口气。屋子里的气氛稍稍轻松起来。实在是黛玉的身体确实让人担忧。
贾环安抚了裴姨娘几句,问着躺在枕头上的黛玉道“林姐姐,你感觉如何?”
林黛玉娇柔的细声道“头晕着。”
贾环道“林姐姐这病固然是时节变化导致的。也有大半是心病。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等林姐姐病好之后,我带林姐姐在金陵城内外散散心。”
今天听了吴太医对黛玉的诊断,贾环现在心里稍微有底。除了风寒感冒外,黛玉的身体确实有隐患。有先天不足之症,需要保养,但还没到无药可治的程度。
她日后病死,多半还是因为心病。情深不寿!正如《枉凝眉》之中写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从现在开始调养,加强锻炼,痊愈就不指望了,好好的活着应该还是有希望。他刚才沉吟着,不自觉的皱眉,就是为这件事。
林黛玉还没回答,裴姨娘和紫鹃两人都道“这可以。”
晴雯抿嘴笑道“三爷,只有春游、秋游,那有冬游的。冬天又没什么景色可看。”
贾环就笑,“谁说没有?冬景又冬景的妙处。莫愁湖是金陵第一胜景。我还没去逛过。你们坐在马车里也看不到什么。到时候女扮男装,在湖边四处走走看看。”
江南风气开放。又有女织工盛行。妙龄女子在街中行走都是常事。拿绣球砸人的小娘子也不是没有。不过,黛玉出行,还是要略作掩饰。
以贾环的看法,最好是给黛玉化个丑一的妆容。否则,以黛玉的美丽,很容易被围观。想到这里,贾环想着京城里的那位林姑娘是个中高手。
这话说的屋中的裴姨娘、丫鬟们都笑起来,有些向往。
黛玉清浅的笑了笑。
…
…
黛玉生一场病,贾环请太医、买药,倒是和她的关系变得亲近了些。
就在贾环在读书之余,与家里的丫鬟们,裴姨娘,林黛玉商量着去莫愁湖看冬景时,自扬州而来的一艘小船抵达金陵。(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零四章 条件(上)
初冬时节,寒风萧瑟。中 文 网
自扬州而来的大盐商郑元鉴带着愁容,于下午四五时抵达金陵,雇了马车前往南城区的晋商会馆。
在大都会中的各地会馆通常是由原籍的几名大商家出资,共同经营。提供餐饮、住宿。同时,还充当同乡会组织,消息灵通,拥有各种人脉渠道。
这也是大商家们乐意于出资在大城中设立会馆的缘故之一。金陵城内的晋商会馆,郑大盐商就是出资人之一。
会馆中的各种费用比普通旅舍贵上数倍。然而,能住进会馆的一般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物,普通人想住也住不了。
郑元鉴下了马车,在五开间的穿堂大厅中和坐堂掌柜闲聊了几句,要了一间院子住进去。当天晚上,就在院中设酒招待闻讯赶来的好友卢员外。
卢员外约莫四十多岁的年纪,白白胖胖,穿着丝绸衣衫,典型的商人装束。他在金陵经营丝茶生意,同时是郑元鉴私盐的渠道商之一。双方关系密切。
满桌子精美的菜肴,卢员外尝了几口就放下筷子,好奇的问道“我听闻郑兄在扬州不大如意。盐商总商的初选名单中并无郑兄的名字。这是何道理?”
大半个月的时间,精明的山西商人郑元鉴明显的感觉老了许多,酒宴开始就闷声喝着酒,这时疲倦的道“得罪了沙抚台的缘故。唉,杨运使误我啊!”
作为盐商,与盐运使巴结、交好是正常的事情。杨运使要和沙抚台斗,他冲锋在前。然而,最终的结果是沙抚台获胜,杨运使道了歉,继续当官。他可就惨了。长子现在还关在江都县的县衙之中。沈知县已经判了死刑,公文已经往上报到金陵。等待有司复核,再上报天子勾决,就是秋后问斩。
卢员外小眼睛眯了下,道“那郑兄不在扬州交好沙抚台,何故至金陵?”
郑元鉴叹道“正是为此事而来。我在沙抚台面前已无说话的余地,费力交好恐怕适得其反。因而想要找沙抚台的亲近之人代为说几句话。”
卢员外头,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但是沙抚台的亲近之人在金陵?这不可能吧?
郑元鉴接着道“这个人你应该有所耳闻,北直隶贾环。他是沙抚台的学生。沙抚台能官升一级,主政淮扬,都是他的功劳。给我摊派2万两白银的盐课亏空也是他的主意。我豁下老脸在汪鹤亭那里打听到这个消息。”
“啊”卢员外惊讶的愣了好一会,“这不可能吧?我听传闻他还是个少年郎啊,约莫十一二岁的年纪。能有这般厉害?”
官场上那都是人精,不说个个都是权术高手,却也是藏龙卧虎之地。能帮助沙抚台从从三品升到正三品的巡抚,想也知道是有何等的韬略。
郑元鉴头,给卢员外一个肯定的答复,长叹口气,“唉。”
猜你喜欢